华北电力大学电网络第二章 简单电路

合集下载

大学电路第二章节

大学电路第二章节

- 3k 3k
X
例3 求负载电阻RL消耗的功率
30
20 30 20
2A 30
30 40 RL
30
30 20 10 10 20
2A
10
40 RL
30
I L 1A
PL
RL
I
2 L
40W
10 2A
10 10
40
IL RL
40
X
例例54 求: Rab
5
15 6
a 20 b
7 6
缩短无 电阻支路
Rab=10
b
R 4 X
例3. 图示正方形中, 每边的电阻为R, E 求REC ?
解 : A、F和H为对称点, D、B和G为对称点
A H
A、H、F
E
D、B、G
D
C
F
B
G C
REC
2R 3
R 6
5 R
6
X
例4 : 正方体结构电路如图 , 每边电阻均为 R, 求RAD ?
解 : 此题为结构对称的正方体,
E
在A、D端外加电压,可以确定E和
B对称、H和C对称 A+
i
i1 i3
i2
H

E B
H C
U
D-
B
G
C
A
B、E
A
E、B F
D
H、C
D
H、C G
X
§ 2-3 电阻的Y形联接和形联接的等效变换
1
1
2 例
C
3
2
A
D
Req
C
B
3 A
D
Req

计算机网络课件第二章物理层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计算机网络课件第二章物理层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频分复用原理:在物理信道的可用带宽超过了单个原始信号所需 带宽情况下,可将物理信道的带宽分割成若干个与传输单个信号 带宽相同(或略宽)的子信道,然后在每个子信道上传输一路信
频率 号,以实现在同一信道中传输多路信号。 频率 5 频率 4 频率 3 频率 2 频率 1 时间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1、频分复用 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可表达为
C = W log2(1+S/N) b/s ,其中 W 为信道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对香农公式的理解: 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极 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香农公式意义: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 限传输速率,就一定能找到某种办法来实现无差
计算机网络
张长明
hdjsjwl@ ncepubd
第 2 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4 信道复用技术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带接入技术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1、物理层关注的内容是什么?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 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W (Hz)
另一种表述: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 速率是每秒 2 个码元。
(2)理想带通特性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W Baud
W 是理想带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赫(Hz)
不能通过
0
能通过 W (Hz)
不能通过
频率(Hz)

华北电力大学任建文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华北电力大学任建文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分裂导线——每相分成若干根,相互之间保持一 定距离400-500mm,防电晕,减小了电抗,电容增大
第二节 电力线路的结构
二.杆塔 结构
作用分
木塔——已不用 钢筋混凝土塔—单杆、型杆 铁塔—用于跨越,超高压输电、耐张、转角、
换位。独根钢管—城市供电
直线杆塔—线路走向直线处,只承受导线自重 耐张杆塔—承受对导线的拉紧力 转向杆塔—用于线路转弯处 换位杆塔—减少三相参数的不平衡 终端杆塔—只承受一侧的耐张力,导线首末端 跨越杆塔—跨越宽度大时,塔高:100—200米
第二节 电力线路的结构
结构
多股线绞合—J 扩径导线—K
排列:1、6、12、18 普通型:LGJ 铝/钢 比5.6—6.0 加强型:LGJJ 铝/钢 比4.3—4.4 轻 型:LGJQ 铝/钢 比8.0—8.1 LGJ-400/50—数字表示截面积
扩大直径,不增加截面积LGJK300相当于LGJQ-400 和普通钢芯相区别,支撑层6股
电力工程系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Power System Analysis Basis
(二)
任建文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第二章 电力网参数及等值电路
本章主要内容:
1. 输电方式——交流、直流、特·高压、灵活交流
FACTS装置:指FACTS家族中具体的成员,指用于提 供一个或多个控制交流输电系统参数的电力电子系 统或其他静止设备
提高交流输电传输功率的方法(FACTS)静止同步补偿器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
系统

华北电力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件 (第2章1节)

华北电力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件 (第2章1节)
② 动作时限 ,与相邻下一线路的电流Ⅲ段动作时限相配合。
Ih Kh
K k''' K zq I f .max Kh
1 阶梯型的时限特性:t n tn t ,一般 t 0.5秒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
1、 处于电网终端的保护装置,其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为 零。这种情况下过电流保护可作为主保护兼后备保护,不 需装设电流速断保护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I A△ I B△ I A I a I b , I B Ib Ic I I I △ C c a I C =0
3.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定义:作为下级线路主保护拒动和断路器拒动时的远后备保 护,同时作为本线路主保护拒动时的近后备保护,也作为过负荷 时的保护。其起动电流是按照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的。 特点: (1)保护范围不仅包括本线路全长,也包括相邻下一线路全 长,甚至更远。 (2)为了保证选择性,动作时限一般较长。是一种后备保护。
动作电流 I dz. J : 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
返回电流 I h. J : 使继电器恢复原位的最大电流 返回系数 K h
I h. J 1 I dz. J
继电器的工作特性曲线
返回系数:
I h. J Kh 1 I dz. J
“继电特性”:继电器的动作是明确的,例如触点只 能处于闭合和断开位置。无论起动和返回,继电 器不可能停留在某一个中间位置。
I dz. J
其它几种常见的继电器 1、时间继电器 作用是建立必要的延时,以保证保护动作的选择性和某种逻 辑关系。 ①延时动作。线圈通电后主触点经过一段延时后闭合。 ②瞬时返回。对正在动作的继电器,一旦线圈所加电压消 失,则迅速返回原始状态。 2、中间继电器 起中间桥梁作用 ①触点容量大,可直接用作于跳闸。 ②触点数目多 3、信号继电器 作为装置动作的信号指示,标示所处的状态,或 接通灯光信号(音响)回路。信号继电器的触点 自保持,由值班人员手动复归或电动复归。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网络习题及答案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网络习题及答案
( x, y ) 分别是加法器的任意两对容许偶,
Λ Λ
x y ax1 bx2 a b 1 x2
Λ x1 y a x1 b x 2 a b x2
p, q 是任意பைடு நூலகம்数,
px1 q x1 px1 q x1 py q y a b a b a b px 2 q x2 px 2 q x 2 Λ
(2) 改进结点法
G2 G5 g7 1 1 1 1 1 1
U 1 0 U 0 1 1 2 U 5 0 1 1 1 1 U 7 0 I 3 E3 I 0 4 1 / G6 I 6 0 1 / G8 I8 0 1 1

Λ x1(t τ) y ax1 (t ) x2 (t ) ,而 x x(t τ) x2(t τ)
Λ Λ
( x, y ) 是乘法器的一对容许偶,乘法器是非时变元件。
(3)延时元件 设
( x , y)
( x , y ) 是延时元件的任意两对容许偶,
吸收功率:
0 i1 r2 i2
r1 i2 r 2 2
p(t ) u1i1 u2i2 i1 r1 i2 r2 i1i2 r2 i1
2 2

2 i1 r2 i2
r2
( r2 ) 2 R 阵对称正定,即 r1 0, r2 0, r1r2 时, 4
a( px1 q x1 ) b( px2 q x2 )
Λ x x1 px1 q x1 px q x p 1 q x2 x 2 px 2 q x 2

电网络 - 第二章电网络简单电路

电网络 - 第二章电网络简单电路

i2
R2 + 1V _
i3
R3 + 4V _
+ u3 _
i1+i2+i3=0 u1+u25+u33=0
u-2+(u-1)5+(u-4) 3=0
u

G1、G2为线性电导,非线性电阻为压控电阻
i2
U n1 i3
G2
U n 2 i4 u3 +
i3 5u
+
u5
3 3
+
u4
U n3
13 i4 10u4 15 i5 15u5
o
i
•非线性电阻的并联
i + u
i1
+ i2
u1
+
u2
i ( u)
i i1 i2 u u1 u2
i
i' ' i2
i '1
i1 ( u) i 2 ( u)
同一电压下电流相加得 相应的DP特性。
i1' o
u'
u
(3)曲线相交法(负载线法)可求工作点,可求TC(如电子学 三极管的转移特性) 若已知:u1-i1,u2-i2,u1=u2=u,i1=-i2=i,求工作点。
+ u6 _
R0 U0 _ +
º + u _ º
i + u _
将线性部分作戴维南等效,非线性部分用一个非线电阻等效
得出 u , i。 图中i 4= g (u4 ), u 5= f 1(i5 ), u 6= f 2(i6 ),则 曲线 i - i4 u (u4) → i4 → i5
u5(i - i4)

华北电力大学RJW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第 章

华北电力大学RJW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第 章

W
1
W W W
Z 2
100
Z
3、变压器中功率损耗的计算
P 2 Q2 R PTR S22 R 2
2 2 2 2 2 2 2 2 2 2
U
-jBT
1
RT GT
jXT
P jQ
2
2
QTX PTG QTB
U U P Q X S X U U G U B U
3)
4)
5)
作业:电网如图所示,线路额定电压110KV,首端电压为118KV,求运行 中各点电压及各断线路中功率损耗
R1=6.8Ω X1=16.36Ω R2=6.3Ω X2=12.48Ω B3=0.8210-4S
S S S S 计算电压时不考虑 S 线路中的损耗 S S S S Si S 各段中损耗 R j X UN Q X P R 各段电压降落纵分量 U III U Pi Ri Qi Xi iI Uda UI UII UIII 电压损耗 UN
aI QB U ˆ ac

B j Q U S S S 注入a点的功率: 2 * a S I Ⅰ段线路中电压降落: U RI j XI UI j UI Ua
I 2 a La BI La a
2 2 2 a a I I I 2 I a
d III d III d d III III III d d III III
*
III
C点电压:
U U U
C d
III
2 U III UC Ud UIII 2 U d
其余以此类推

大学课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章2-3节

大学课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章2-3节

相应动作方程可有如下 三种表示方式:
90 arg Ure jsen 90 Ir
sen
90 arg Ur Ir
r
sen
90
Ur Ir cos(r sen ) 0
当采用刚才提到的功率方向继电器时,即采用的A相功率方 向元件输入电压Ur=UA,输入电流Ir=IA,相应的动作方程可 表示为UrIrcos(φr – φsen )>0时,A相功率方向元件可能会出现 “电压死区”问题,如下所示:
Ik 2max
当 Ik 2max Ik1max
II set .1
II set.2
K I I rel k 2 max
备注: 1、A相为非故障相,当忽略负荷电流时,流入A相继电器的电流 近似为0,A相继电器不动作。 2、“对应α范围” 指当0°<φk<90°时使继电器动作的内角 α 的取值 范围。
综合三相和各种两相短路的分析得出,当0°<φk<90°时, 使故障相方向继电器在一切故障情况下都能动作的条件应 为30°<α<60°。
k1点短路时的电流分布 k2点短路时的电流分布
分析k2点和其它任意 点短路,都有相同的 特征,即短路功率的 流动方向为正,是保 护应该动作的方向。
利用了电流的幅值特征 利用了功率方向的特征
方向性电流保护 = 电流保护 + 方向元件
其中的方向元件可以判别短路功率的流动方向,只当功率方 向为正方向时才动作。
IrA I A
UBC IA cos(k 90 ) 0(2 40)
U rA U BC
A相继电器的动作条件为: 一般而言,电力系统任何电缆或架空线阻抗角都位于
rA k 90 0°~90°之间,为使方向继电器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2 0) (了解)0 )
**
S2 S 1 S2=S1
p92 图2-4-7(a)
(2)不稳定结点(Unstable note) (
0

p92 图2-4-7(b)
**
S2 S1 S2=S1
(四)平衡点类别汇总
(1)求该系统的所有平衡点; (2)确定各平衡点的类型并画出相图。
解:(1)
x1 0, x2 0
平衡点为0, 0 1 , 1 2
3、应用 (1)例1(补)求含理想二极管电路的u-i特性 i 1Ω + u + i1 i3
u1 D 1 2V
u2 D2
+ i2
-
-2Ω 4V
解:设o-open ,s-short
状态(D1,D2)
计算式
i1 0 i 2 0
u i 4 i 4 u
u1 0 i2 0
p89 式2-4-2a
x Ax

x(0) x 0
2.特征方程
a11 a12 det(λ 1 A) 2 (a11 a22 ) (a11a22 a12 a21 ) 0 a21 a22

T Tr (A) a11 a22
1, 2
1 2
也互为共轭,1

* 2
2 r ji k1 ,k2 也互为共轭 设 1 r ji (1)中心(Center) 0 无实部,椭圆 p93 图2-4-9 (2)稳定焦点(Stable Focus) 收缩螺旋线 p94 图2-4-10 0 (3)不稳定焦点(Unstable Focus) 发散螺旋线 p94 图2-4-11 0

(A) a11a22 a12 a21
3.特征值
T T2 2 4
4.特征向量
Aηi i ηi
a11 a 21
η1
η2
a11 i a 21 a12 i1 0 a 22 i i 2
a12 i1 i1 i a 22 i 2 i 2
第四节 二阶自治电路的定性分析
一、线性二阶电路的定性分析 (一)线性二阶 x Ax 零输入响应
1.表达式
a a x x1 11 12 1 x a 21 a 22 x 2 2
简写
x x1 (0) 10 x (0) x 20 2
T2 ( 4
0)
T T2 1 j j 2 4
T T2 2 j j 2 4
x1 (t ) x(t ) k1e 1t1 k 2 e 2t 2 2 k1 e t x 2 (t )
p95 表2-4-1
二、非线性二阶电路的定性分析
1.非线性二阶电路的状态方程可写成下列一般形式
dx1 dt P x1 , x2 P96 式 2-4-7 dx 2 Q x1 , x2 dt Px1 , x2 0 和 Qx1 , x2 0 的坐标点 X e x1e , x2e
二.分段线性化方法
1、适用条件: (1)非线性元件都是二端电阻器 (2)u-i曲线都可用分段线性线段表示 2、处理办法及注意事项 (1)对于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实际网络→规范化。 (2)非线性电阻元件段数的划分与工作量的关系。 (3)若有两个非线性电阻或更多,则有n1×n2种组合情 况,分别考虑各种情况,并检验每个解答是否在选 取的范围之内,可保证求出全部解。
(3)张驰振荡 p84
三.非线性动态电路的小信号分析 1.自治电路及其平衡点 x f ( x) (1)自治电路状态方程向量形式 非自治电路状态方程向量形式 x f ( x, t ) (2)自治电路平衡点是相应电阻电路的直流工作点 备注: 自治电路:由直流电源和时不变元件组成的电路,称为自治 电路。在自治电路中的电源是直流源,其他元件 dx d 2 x dx F2 ( , , x) 是非时变元件, F1 ( dt , x) 0 dt 2 dt 方程中不再显示时间变量t 。
(mi为任意常数)
或用代数方法求
(A i 1)ηi 0 ηi
(二)二阶 x Ax 的根的情况
1, 2
T 2 T2 4

T a11 a22
两个不等实根
a11a22 a12 a21
1. (1) (2) (3) (4)
T2 4
0
由D1求定义域
u1 u i 2 0 u1 2u 6 0
由D2求定义域
u2 i u 4 2u 0
DP图
(o,o)
i 4u
2u3
u 3
i1 i i3 i 1 u 3 0
u 2
u2 i u 2V
i 2 i3 i 2u 0
di R di L uL uR dt dt L L
(a) 求得
di R 0 (b) 在Q1,Q2点时, dt
diR u R 0时, 0 dt di u R 0时, R 0 dt
,所以Q1,Q2是不稳定工作点。 (c) 跳跃现象(jump phenomenon)p84 图2-3-6 Q1,Q2点是死点,修正模型如图2-3-7,使动态路径在极短 的 时间离开死点。
合成段数3×1=3段(注意:有些段没有公共域,无解。 例:p74图2-1-5(b)(c)合成(d);图2-1-6(b) (c)合成(d))
(2)例2 p71图2-1-1(自己看) (3)例3 p71例2-1-1(讲解)
三.曲线相交法
1、定义:p72-73(又称负载线法) 两个非线性电阻的对接。 i1 + i N1 u1 已知: 求:
u1 i1 u2 i2
+
i2 N2
u
u2 u1 u2
i1 i2
i i1
ui
2. 应用 p73 例2-1-2(自己看) 3.双负载线法 适用于求含有三端电阻器的网络,求转移特性。 (可参考 俞:p68 图5.11)
四.图解消元法
1、局限性:不适合于非串、非并联电路,不能处理含受控 源的非线性电路。 2、应用 (1)例1 p74 图2-1-5 (2)例2 p74 图2-1-3
在非线性网络的平衡点处将其线性化
表2-4-2
二阶自治网络平衡点的类型
线性方程(2-4-9)的平衡点 非线性方程(2-4-7)的平衡点
稳定结点 不稳定结点 鞍点 稳定焦点 不稳定焦点 中心
稳定结点 不稳定结点 鞍点 稳定焦点 不稳定焦点 ?
补充例题:某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2 x1 2 x1 x2 2 x2 2 x1 3 x2 2 x2
称为方程(2-4-7)的平衡点。
x x1 x1e ,
y x2 x2 e
将平衡点转变为原点
dx dt a11 x a12 y f1 x, y dy a21 x a22 y f 2 x, y dt
P96 式2-4-9
f1 f1 f 2 f 2 |0 , a22 |0 式中 a11 |0 , a12 |0 , a21 x y x y
1.工作点 非线性电路的解
解的类型: (1) 一个解——常态(唯一平衡态) (2) 多个解——动态电路的多个平衡态 (3) 无穷解——模型不够精确,不适合 (4) 无解——模型不够精确,不适合
2.DP图(策动点图,驱动点图)Driving-Point
p71 一条u-i曲线
i +
u
u
-
3.TC图(转移特性图)Transfer Characteristic
第二节
非线性电路的小信号分析法和分段线性化法
一.小信号分析法
1、范围:只适用于信号变动幅度很小的场合。 2、实质:用工作点处(U0 ,I0)的动态元件代替工作点附近的
非线性特性,也就是把工作点附件的特性曲线线性化。
3、应用 p88 例2-3-4 步骤:a. 平衡点 b. 动态电感和电容 c.小信号扰动量 d.叠加求解 注意:用小信号法求扰动量只能求零状态响应。
1.两个相异特征根 (1)稳定结点(Stable note)

t
× × S2 S1 S2<S1<0
k1e 1t1 k 2 e 2t2
主导,趋近零时,相切
t
主导,无穷远处,平行
p90 图2-4-2
(2)不稳定结点(Unstable note)
t
× S2 × S1
k1e 1t1 主导,无穷远处,平行
第二章
简单电路
华北电力大学 电力市场研究所 王雁凌 Yanling.wang@
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 非线性电路的小信号分析法和分段线性化法 简单非线性动态电路的分析 二阶自治电路的定性分析
第一节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
一.工作点、DP图和TC图
T T2 j 2 4
1, 2 j
3.退化情况1
0
1 T
2 0
×
×

×
×
4. 退化情况2(两个相等实数根)
T2 T 1, 2 4 2
×

×
(三)二阶 x Ax 的定性行为 x(t) k1e 1t η1 k 2 e 2t η2 x Ax x(0) 0 的时域解
(s,o)
u i2
i3 1 A
i u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