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产业结构
第三章 产业结构

日
19世纪90 年 代 20世纪20 年 代 1960-1965 GDP比重 就业比重 GDP比重 就业比重 GDP比重 就业比重 GDP比重 就业比重 42.7 72 21 13
本
美
国
38 30
一产 二产 三产 一产 二产 三产 36.3 17.9 44.1 15 42 28
28.1 37.7 34.2 11.2 41.3 47.5 55 29 2 22 31 38 23 40 60 27 7 2 34 34 26 39 59 72 74
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劳动力的比
重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
第二产业: (工业)工业化初期,在国民经济收入中
的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的就业比重也有上升的趋势, 不过初期的上升比较明显,后趋于下降的趋势,应该 说工业收入的比重上升的速度要明显快于劳动力就业 比重的上升趋势
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的比重则一直处于上升的 趋势,到工业化的中后期,第三产业的收入在 国民收入的比重开始上升,并不断超过工业收 入。(可以用产业所占比重的结构图表示)
小结: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发展规律
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看 1 、以农业为主导 2 、纺织工业为主导的阶段 3 、在原料和燃料动力等工业为重心的重工业化 阶段 4 、在低度加工组装型重化为主导的阶段 5 、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的阶段 6 、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7 、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2—5可以概括为
2、Moore(摩尔)结构变化值指标
约翰.H.摩尔,“产出结构变化的测量”,《收入和财富评论》,1987 年3月。
该指标运用空间向量测定法,以向量空间中夹 角为基础,将产业共分为n个部门,构成一组n维向 量,把两个时期两组向量间的夹角作为象征产业结 构变化程度的指标,当某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 额发生变化时,它与其产业(向量)的夹角就会发 生变化,把所有的夹角变化累计起来,就可以得到 整个经济系统中各产业的结构变化情况。该指标称 为Moore(摩尔)结构变化值。
体育产业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体育产业概论1、体育产业的含义:为社会生产和提供体育服务产品的同一类经济部门的集合。
2、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区别:1、性质上看,体育产业是非公共产品,具有营利性;体育事业属于公共产品,具有非营利性。
2、运行机制上,体育产业是“生产一供应一需求”的经济机制;体育事业是政府统一规划。
3、资金来源上,体育产业面向市场,成本核算;体育事业是国家财政拨款。
4、组织形式上,体育产业是分散且又独立的经济实体,体育事业是自上而下且隶属关系清晰的行政组织系统。
3、了解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国外体育产业起源于19世纪中下期的英国,随后出现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的模式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参与型。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1、体育产业已初具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基本形成。
2、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展,产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3、社会投资办产业的态势发展很快,涌现了一大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多种所有制的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和企业集团。
第二章体育产业组织1体育产业组织的含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
2产业组织分析(SCP):3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4市场结构基本因素: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进入和进出壁垒。
5产业集中度:指某一特定市场或产业中,少数较大的企业或消费者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反映市场垄断程度或竞争程度。
6产品产异化:指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销售产品过程中的条件与其他产品相比,在产品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行为偏好等,从而具有可区别性和不完全替代性。
7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既存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和刚刚进入这个产业的新企业所具有的某种优势的程度。
换言之,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若与既存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
8市场行为中的价格行为的表现:进入阻止定价行为、驱除竞争对手的定价行为、价格协调行为。
9市场行为中的非价格行为的表现:研究和开发、促销第三章体育产业结构1体育产业结构的含义:体育产业内部各生产部分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第3讲美国产业结构

第3讲美国产业结构1. 农业产业:美国农业产业高度发达,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主要农产品包括玉米、大豆、小麦、棉花等。
美国还在生物技术、有机农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2. 工业产业:美国工业产业涵盖了制造业、能源、化工、钢铁、汽车、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其中,美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特别是在高科技、生物制药、精密仪器等方面。
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
3. 服务业:美国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技术、教育、医疗、零售等多个领域。
其中,金融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之一。
5. 文化产业:美国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好莱坞电影、音乐、图书、时尚等产业吸引了大量国际关注。
美国的文化产业不仅为国内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还通过输出文化产品,提升了国家软实力。
美国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各产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3讲美国产业结构1. 农业产业:美国农业产业高度发达,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主要农产品包括玉米、大豆、小麦、棉花等。
美国还在生物技术、有机农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2. 工业产业:美国工业产业涵盖了制造业、能源、化工、钢铁、汽车、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其中,美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特别是在高科技、生物制药、精密仪器等方面。
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
3. 服务业:美国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技术、教育、医疗、零售等多个领域。
其中,金融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之一。
浅谈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

目录摘要。
.。
....。
......。
.。
..。
.。
.。
.。
.。
.。
.。
.。
..。
.。
.。
...。
..2关键词。
.。
....。
.。
.。
.。
......。
..。
...。
.。
..。
2引言。
.。
..。
.。
.。
..。
.。
.。
...。
.。
.。
..。
...。
...。
.....。
.3第一章基本概念的理解...。
.。
...。
.。
.。
.。
.。
.。
.。
...。
.。
41。
1城市化.。
.。
.。
.。
..。
..。
.。
.。
...。
.。
..。
....。
.。
.。
.。
41.1.1城市化的含义.。
.。
...。
.。
...。
.。
..。
........。
.。
..。
.41。
1.2我国城市化水平。
.。
......。
.。
.。
.。
.。
......。
.。
.。
....。
41。
2第三产业的含义.。
.。
.。
.。
.....。
.。
.。
...。
.。
.。
...。
4第二章产业结构演进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理论基础。
..。
.。
.。
..。
.52.1城市化的一般轨迹。
.。
.。
.。
.。
.。
.。
.。
.。
.....。
.。
.。
.。
52。
2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
..。
.。
..。
.。
..。
...。
..。
.。
..。
.6第三章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相互关系.。
.。
.。
...。
.。
....。
.。
73.1产业结构演变对城市化的影响.....。
.。
....。
.。
..。
.73.2城市化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
.....。
..。
.。
......。
...。
..。
7第四章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
.。
..。
.。
.。
....。
.。
...。
74。
1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
..。
.。
.。
.。
.。
.。
....。
74.2城市化对第三产业的优化和提升.。
..。
.。
....。
.。
.。
.。
..。
第五章河南省的实例分析。
..。
.。
.。
..。
.。
..。
.。
..。
.。
...。
..。
95.1存在问题。
.。
.。
..。
..。
..。
.。
...。
..。
....。
.。
.。
.。
95.2相关建议.。
..。
.。
.。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考点手册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考点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级考点,单选、多选、简答)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平赎买资本等途径建立的。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②通过和平赎买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③改造个体私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区别。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简述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原因。
(简答).....................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
社会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2)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条件下,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以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为其他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平台。
(3)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不仅指量的优势,更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则是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具有可变性和灵活性。
6.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兼股份制和合作制为一体,实现了劳动者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7.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中地理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学案2

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学习目标1。
以上海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2。
分析该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3.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升级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因素。
学习要点以上海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学习过程一、地区产业结构1.概念: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_______________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以工业或者_____________为主的产业结构、以___________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产业构成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3。
产业结构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1。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表现:2。
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_____________的转变.以______________为例,3.原因:(1)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起重要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每个国家或地区根据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相比而具有的优势,_____________发展经济。
随着经济的发展,______________可能逐渐丧失,而______________逐渐凸显,其_________需要转型,___________需要升级。
在这样的时期,____________的引导,往往能促使产业结构尽快升级。
(2)从全球来看,_______________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产生一系列的新兴产业。
4。
(1)深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①以_____________为主转向以____________为主;②由以____________加工制造业为主,升级为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为主.(2)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1.上海位于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交汇处,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和最大的__________。
3、产业结构

0.522 0.125
0.452 0.149 0.061
0.327 0.215 0.072 0.385
0.266 0.251 0.079 0.403
0.228 0.276 0.085 0.411
0.202 0.294 0.089 0.415
0.156 0.331 0.098 0.416
0.138 0.347 0.102 0.413
3.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3.2.1产业结构阶段论 产业结构阶段论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 年在他的《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1841年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的 年在他的 国民体系》提出了产业结构演进的五个阶段理论。 国民体系》提出了产业结构演进的五个阶段理论。他认 一个国家从经济方面来看必须经过五个阶段: 为,一个国家从经济方面来看必须经过五个阶段:原始 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 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 时期五个阶段 同时还涉及了一些产业结构转换问题。 五个阶段, 时期五个阶段,同时还涉及了一些产业结构转换问题。 但是此著作研究的重点是国家产业政策与经济发展问题。 但是此著作研究的重点是国家产业政策与经济发展问题。 他认为,一国的政治制度 科学技术、人员素质、 政治制度、 他认为,一国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人员素质、民族 都是生产力在和工商业繁荣的重要条件和源泉。 精神都是生产力在和工商业繁荣的重要条件和源泉 精神都是生产力在和工商业繁荣的重要条件和源泉
霍夫曼定理的局限性: 霍夫曼定理的局限性: 局限性
1.适用范围局限于工业化初期。 适用范围局限于工业化初期。 适用范围局限于工业化初期 2.忽视了工业化过程中产业间生产率的差异 忽视了工业化过程中产业间生产率的差异。 忽视了工业化过程中产业间生产率的差异 3.仅从工业内部比例关系分析工业化过程不全面 仅从工业内部比例关系分析工业化过程不全面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
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2.市场行为3.有效竞争4.市场结构5.市场绩效五、简答题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人均GDP较低的国家,非农业部门分额上升迅速,但其内部结 构转换较平缓
̶ 人均GDP较高的国家,非农业部门之间和细分部门之间的结构 转换都相当显著
劳动力结构变化规律:
̶ 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农业部门劳动力份额下降明显,工业和 服务业部门劳动力份额不段上升
̶ 高收入国家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增长更快速 ̶ 劳动力结构和产值结构变动方向基本一致
各部门的GDP结构(%)
主要部门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工业部门细分 制造业 建筑业 运输和通讯、电力、煤气、水 服务业部门细分 商业 服务业
1958年人均GDP基准水平(美元) 70 150 300 500 1000
48.4 36.8 26.4 18.7 11.7 20.6 26.3 33.0 40.9 48.4 31.0 36.9 40.6 40.4 39.9
1958年人均GDP基准水平(美元) 70 150 300 500 1000
80.5 63.3 46.1 31.4 17.0 9.6 17.0 26.8 36.0 45.6 9.9 19.7 27.1 32.6 37.4
1.2 1.0 1.0 1.1 1.1 5.5 9.3 15.5 21.4 27.9 1.3 3.2 5.4 7.1 8.4 1.6 3.5 4.9 6.4 8.2
0.31 79.69 2.33 76.86 1.67 81.17 1.22 94.72
0.712 0.658 0.489 0.252 0.159 0.22 0.078 0.091 0.206 0.325 0.368 4.72 0.210 0.251 0.304 0.423 0.473 2.25 0.128 0.220 0.439 0.634 0.658 5.14
1889 2.8 1919 7.2 1882 2.4 1939 2.9
1899 2.8 1921 7.9 1889 2.5 1947 2.9
1904 2.7 1923 7.8 1897 2.4 1949 2.7
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4~6
1.5~3.5 0.5~1.5 1以下
部分国家不同时期霍夫曼比例的估值
美国 日本 瑞典 丹麦
年代
霍夫曼比 例
年代
霍夫曼比 例
年代
霍夫曼比 例
年代
霍夫曼比 例
1869 2.8 1909 11.4 1864 2.9 1930 2.5
1879 3.6 1914 9.6 1873 2.6 1935 2.9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标准结构
产出转变 初级产业 工业 公用事业 服务业
就业转变 初级产业 工业 服务业
城市化程度
人均GDP(1964年美元)
总变化
70 100 300 1000 1500 5/1 4/2 7/6 (1) (2) (3) (4) (5) (6) (7) (%)
0.522 0.452 0.266 0.138 0.127 0.24 0.125 0.149 0.251 0.347 0.379 3.03 0.053 0.061 0.079 0.102 0.109 2.06 0.300 0.338 0.403 0.413 0.386 1.29
̶ 产业结构组成:社会经济资源在产业或地区间的 配置状态
̶ 产业发展水平: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 通常用产值和就业两类指标表示
̶ 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在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间 存在的相互制约与相互依存关系
产业结构演化理论
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人均 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 产业转移;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分布将减少, 而在第二、第三产业中的分布将增加
3第三章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理论 库兹涅茨依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份额基准,考察了
总产值变动和就业人口结构变动的规律,揭示了产 业结构变动的总方向,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配第—克 拉克定律 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产业结构
经济系统中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技术经济联 系,包括三个层面
4.5 7.6 10.3 12.5 15.5 5.4 12.1 16.8 20.1 21.9
钱纳里“标准结构”理论
钱纳里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和计量经 济模型,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较研究考察了以工业化为主线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历,构造出具有一 般意义的“标准结构”
主要结论:
9.3 13.6 18.2 23.4 29.6 4.1 4.2 5.0 6.1 6.6 6.1 6.9 7.8 9.4 10.4
12.7 13.8 14.6 13.6 13.4 18.2 23.1 26.0 26.9 26.5
各部门的劳动力结构(%)
主要部门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工业部门细分 采掘业 制造业 建筑业 运输和通讯、电力、煤气、水 服务业部门细分 商业 服务业
̶ 一个经济增长普遍模式的存在可能仅仅由于产业体系有着某种 在世界范围内趋同的要素
̶ 要获取经济的全面发展,需要全要素相关关系的总体协调,需 要全面的结构转换
̶ 影响结构转换的因素包括:收入水平、资源禀赋、人口规模、 发展目标、政府政策及国际环境等
̶ 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转换以及城市化进程处于经济增长的 核心地位
人均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和地区,农业劳动力 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而第二、三产业劳动力所 占比重相对较大;反之,人均收入水平越低的 国家和地区,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而第二、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则相对较小
西蒙·库兹涅茨综合分析理论
依据人均GDP基准,考察了总产值变动和劳动力结构变动的 规7 75.67 1.69 74.90 2.88 56.07
霍夫曼比例
揭示工业内部结构演变的阶段性,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霍 夫曼比例不断下降,霍夫曼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工业化的不同阶段
工业化的第一阶段 工业化的第二阶段 工业化的第三阶段 工业化的第四阶段
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霍夫曼比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