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交通量的计算1
交通参数计算(设计)

γ
Ns——设计初年设计车道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γ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η——车轮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t——设计年限(年)。
20
轮迹横向分布系数——水泥路面
21
交通量车道分配系数——水泥路面
单向车道数 1 2 3 ≥4 车道分配系数 1.0 0.8~1.0 0.6~0.8 0.5~0.75
17
后轴数
后轴轮 组数
轴距 (m) 前-后 1-后2 2.5 6 2.8 4.17
8、标准轴载换算——水泥路面
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按照下式换算为标准轴载作用 次数:
⎛ Pi ⎞ N = ∑ α i ni ⎜ ⎟ ⎝P⎠ i =1
k 16
式中, α i ——轴-轮型系数; 单轴-单轮时,
α i = 2.22 × 10 3 Pi −0.43
⎛ Pi Ns = α ⋅⎜ ηi = ⎜P Ni ⎝ s
⎞ ⎟ ⎟ ⎠
n
5
3、标准轴载换算——沥青路面
按照规范,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 拉应力验算时,各级轴载的作用次数均应按下式 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作用次数
⎛ Pi ⎞ N = ∑ C 1C 2 n i ⎜ ⎟ ⎝P⎠ i =1
k 4 .35
3
3、标准轴载换算——标准轴载参数
标准轴载 标准轴载P (kN) 轮胎接地压 强p(MPa) BZZ-100 标准轴载 单轮传压面 当量圆直径 d(cm) 两轮中心距 (cm) BZZ-100
100
21.30
0.70
1.5d
4
3、标准轴载换算——等效性原理
路面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达到相同的状态,即称 这两种荷载的作用次数是等效的。等效性是相对的,与 等效指标、材料性能等因素有关。
交通量的计算和道路等级的确定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姓名:郑学磊学号: 22111837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专业:土木工程论文题目:商州到陕豫界道路设计专题:路堤边坡破坏形态及治理综述指导教师:柳志军职称:讲师2014年06 月徐州1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专业年级交通土建2011学号22111837学生姓名郑学磊任务下达日期:2014年10 月14 日毕业设计日期:2014年12月30日至2015年6月7日毕业设计题目:商州到陕豫界道路设计专题论文题目:路堤边坡工程破坏形态及治理方法综述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设计要求:毕业设计由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专业外语翻译三部分组成。
一般部分为“商州到陕豫界公路”,主要内容为:道路等级确定、路线方案比选、路线平面设计、路线纵断面设计、路线横断面设计、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排水设计。
要求毕业设计独立完成,满足质量和工作量要求,最终提交由计算机处理的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份,计算机绘制的图纸4张,①路线平面图,②道路纵断面图,,③路基横断面图,④道路总平面图,手绘图纸1张,⑤标准横断面图。
专题要求:根据专题题目,经过搜集和整理资料,对公路路基病害致因及处理技术研究的内容、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公路路基病害致因及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和所存在问题的解决的对策,重点对公路路基病害致因及处理技术研究进行阐述。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足,结构合理,文字2万字左右。
翻译要求:翻译一篇与设计或专题内容相关的外文参考文献,标题、摘要、关键词必须翻译,正文汉语文字数不少于3千字,并且附原文。
院长签字:指导教师签字:2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论文属于原创。
设计交通量的计算

第一部分课程设计指导1.目的与要求交通规划是一门为解决交通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一门学科,本课设的目的是通过实地的交通调查,了解交通分布规律,对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行一定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给学生自己在以后的交通规划工作中提供必要经验。
2.任务(1)对某一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行调查,绘制交通调查汇总表;(2)分别求出交叉口的5min和15min的高峰小时系数;(3)通过交通调查求出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4)求出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并于实际测得的交通量进行对比;3.提交结果(1)交通调查汇总表;(2)高峰小时系数,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并对其进行评价的计算书。
第二部分交通调查汇总表及高峰小时系数,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的计算调查地点是桃园桥十字交叉口,时间为8:40—9:40,历时一个小时,为一天中的高峰小时之一,所测得的交叉口实际通行交通量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交通调查汇总表如下表所示:交叉口车辆汇总表地点桃园桥十字日期 07月04日天气(晴)观测者注:该调查从早上8:40开始到9:40结束,该时间段内南北方向车辆禁止左行。
对交通调查汇总表进行分进口的汇总如下:北进口南进口东进口西进口对于北进口,其实际交通量为2277辆,计算其高峰小时系数:5100%12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最高交通量2277==86.6%12219⨯15100%41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最高交通量2277==95.5%5964⨯ 对于南进口,其实际交通量为1254辆,计算其高峰小时系数:5100%12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最高交通量1254==62.6%12167⨯15100%41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最高交通量1254==76.1%4124⨯ 对于东进口,其实际交通量为1245辆,计算其高峰小时系数:5100%12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最高交通量1245==77.4%12134⨯15100%41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最高交通量1245==86.9%3584⨯ 对于西进口,其实际交通量为1256辆,计算其高峰小时系数:5100%12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最高交通量1256==79.9%12131⨯15100%41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最高交通量1256==90.8%4346⨯ 实际测得的交叉口的高峰小时交通量Q 总Q =Q +Q +Q +Q 西总东南北=2277+1254+1245+1256 =6032(pcu/h )第三部分 设计交通量计算设计交通量的计算 1. 北进口交通量的计算北进口有两条车道,区分为直行、和直右两种车道。
交通规划 第八章分配交通量

5
一、基本概念
交通阻抗 阻抗:路段上或节点处的运行时间或广义费用 路阻函数:交通阻抗与交通量的关系 路段上:流量与行驶时间的关系 节点处:交叉口的负荷与延误的关系 路段阻抗: 轨道交通:阻抗与客流量无关 (flow independent) 道路:阻抗与交通量曲线关系 (flow dependent) Q-V特性 或 路阻函数
q1
0
t1 ( )d t2 ( )d min
0
q2
E
s. t. q1 q2 q, q1 0, q2 0
q1
q2
21
三、平衡分配方法
Beckmann交通平衡模型:
min Z ( x) t a ( )d
xa a 0
各路段阻抗函数积分和最小化 交通流守恒:
19
三、平衡分配方法
c1 min(c1 , c2 ) c1 min(c1 , c2 )
if f1 0 if f1 0
c2 min(c1 , c2 ) c2 min(c1 , c2 )
if f k 0 if f k 0
if f 2 0 if f 2 0
f 2 100 f1
解联立方程 c1 c2 5 0.1 f1 (10 0.025f 2 ) 5 0.1 f1 [10 0.025(100 f1 )] 0.125f1 7.5 因为 c1 c2 ,即 c1 c2 0 ,
c1 c2 11 所以 f1 60 ,f 2 40 ,
9
一、基本概念
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法 初始化:给起点标上P标号0,其他节点标上T标号∞。 重复以下步骤,直到全部节点都得到P标号 →从刚得到P标号的节点出发,计算P标号与相连路段阻 抗之和,作为相邻节点的T标号备选; →如果备选T标号小于节点原有的T标号,则以备选T标 (s,5) 号作为该节点的T标号; a →对T标号最小的节点,将其 (s,0) (d,10) T标号定为P标号。 (s,4) b →需辨识最短路径时,P标号 中应附带路径信息。 c 最短路径辨识:按P标号及其路 d (s,2) 径信息,从终点反推。 (b,6)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

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沥青路面设计姓名:郑方麟班级: 20级土木工程3班学号: 20200961242时间:2020.6.12-2021.6.25课题的内容和要求:一、课题内容根据给定设计资料完成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二、课题要求1、依据设计资料,按照相应的规范完成路面结构设计方案,并进行比选。
2、熟练应用路面设计软件,完成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资料该公路位于福建三明地区,沿线为中液粘性土,稠度1.05,属于中湿状态,年降水量为1300mm,最高温度为40℃,最低温度为-1℃,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沿线可采集砂、石料、附近有矿渣可以利用,同时可供应石油沥青、水泥、石灰等材料。
据调查,交通量与车辆组成如下: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
本路段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
1基本资料的确定1.1确定公路等级1)计算折算交通量其中折算系数查《公路工程技术指标》(JTG B01 2003),表2.0.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
计算结果如下表:表1 折算交通量车型序号车型名称 折算系数交通量(辆/日) 折算后交通量(辆/日)1 红岩CO30290 3 100 3002 南阳NY151JC 2 200 4003 黄河SPP200 3 300 9004 贝利埃GC6×6 2 200 4005 尼龙克2766 3 100 300 6 太脱拉111 2 180 360 7北京BK6512120240 总计2900有上表可知,月平均日交通量为2900辆/日,近似代替年平均日交通量。
2)计算设计交通量1(1)n AADT ADT -=⨯+γ其中:AADT — 设计交通量(pcu/d );ADT — 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pcu/d ); γ — 年平均增长率(%); n — 预测年限故2038年的设计交通量为:)/(8775%)61(2900)1(1201n d pcu ADT ADDT =+⨯=+⨯=--γ3)确定公路等级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
05-第五章道路设计交通量计算

道路等级
设计车辆
设计车速(计算行车速度) 交通量
通行能力
道路设计相关依据
公路的服务水平 等级划分:四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 主要指标 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作为主要指标 交叉口则用车辆延误来描述其服务水平
各级公路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
设计速度(Km/h) 车道宽度(m) 车道数 路基宽度(m) 一般值 最小值 圆曲线最小 一般值 半径(m) 极限值 停车视距(m) 最大纵坡(%) 桥涵设计车辆荷载
练习—横断面图绘制
上述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80km/h,采用双车
道设计,整体式路基,路基宽度为12m,其中每 条车道宽度为3.75m,设有土路肩;路基横坡度 为1.5%,路基边坡坡度为1:1.75。若某一横断 面处的原地面基本水平,路基为路堑形式,道路 中心线处挖方深度为2m。试绘制该处道路的横 断面图,标注相关尺寸。(比例尺自定)
行人过街等因素对于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
当双向过街人数达到500人次/h以上时,其折减系数 为αγ=0.63
车道宽度对于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
当车道的宽度小于3.5m时,会影响车速,以致通行能 力的下降
多车道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
在无分隔带的同向车行道上,靠近路中心线的车
道的通行能力最大,靠人行道侧的最小 多车道折减系数
II区
路基干湿类型
中湿
设计荷载等级
公路-Ⅰ级
车道荷载 集中荷载 均布荷载 车辆荷载
公路-Ⅱ级 可按公路-Ⅰ级荷载标准的0.7倍选取
采用公路-Ⅰ级荷载标准
道路交通量情况
解放CA10B: 280
日野KF300D: 573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

1.名词解释:车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断面或地点的车流量和行人数量。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
服务水平: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或行人感受的质量量度。
通行能力:正常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段或交叉口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以veh/h,p/h或veh/d表示。
设计车速:道路几何所依据的车速。
道路红线: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
行车视距:为了行车安全,在道路设计中应当保证驾驶人员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能随时看到前方道路上出现的障碍物,或迎面驶来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刹车制动措施,或绕过障碍物,这个必不可少的距离叫做行车视距。
停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车辆突然遇到前方障碍物,如行人过街、违章行驶交通事故以及其他不合理的临时占道等,而必须及时采取制动停车所需要的安全距离。
展线:在山岭地带,由于地面自然纵坡常大于道路设计容许最大纵坡,加上工程地质条件限制,就需要顺应地形,适当延伸线路长度沿上坡逐渐盘绕而上,以达到路线终点。
这种减缓纵坡,延长起、终点间路线长度的设计定线称为展线。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或接近90度)相互交叉的交汇点。
道路网密度: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1)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一个车道或一条车道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小客车最大数,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
(2)可能通行能力:由于通常现实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与理想条件有较大差距,考虑了影响通行能力的诸多因素如车道宽、侧向净宽和大型车混入后,对基本通行能力进行修正后的通行能力。
(3)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公路上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实际道路可能接受的通过能力,考虑了人为主观对道路的要求,按照道路运行质量要求及经济、安全、出人口交通条件等因素而确定作为设计依据的。
设计交通量: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小时交通量按大小顺序排列.取序号为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3)3基本规定 (8)3.1一般规定 (8)3.2设计要素 (8)4路基、垫层与基层 (14)4.1 路基 (14)4.2 垫层 (14)4.3 基层 (14)5沥青路面 (18)5.1一般规定 (18)5.2沥青面层类型与材料 (18)5.3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21)5.4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 (23)5.5新建路面结构层的计算 (26)5.6加铺路面设计 (29)6水泥混凝土路面 (34)6.1一般规定 (34)6.2设计指标与要求 (34)6.3结构组合设计 (35)6.4面层材料 (36)6.5路面结构计算 (38)6.6面层配筋设计 (44)6.7接缝设计 (49)6.8加铺层结构设计 (53)7砌块路面 (57)7.1一般规定 (57)7.2砌块材料技术要求 (57)7.3结构层与结构组合 (59)7.4结构层计算 (60)8其它路面 (62)8.1透水人行道 (62)8.2桥面铺装 (62)8.3隧道路面铺装 (63)9路面排水 (64)9.1一般规定 (64)9.2路面排水设计 (64)9.3.路面内部排水 (66)9.4分隔带排水 (67)9.5交叉口范围路面排水 (67)9.6桥面排水 (67)附录A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68)附录B 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沥青表面处治材料规格和用量 (70)附录C 沥青路面设计参数参考值 (73)附录D 水泥路面设计参数参考值 (75)附录E 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抗剪强度试验方法 (76)附录F 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动态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78)本规范用词说明 (81)附:条文说明 (82)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沥青路面asphalt pavement铺筑沥青面层的路面。
2.1.2容许剪应力allowable shear stress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与抗剪强度结构系数之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06030601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第一部分课程设计指导
1.目的与要求
交通规划是一门为解决交通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一门学科,本课设的目的是通过实地的交通调查,了解交通分布规律,对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行一定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给学生自己在以后的交通规划工作中提供必要经验。
2.任务
(1)对某一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行调查,绘制交通调查汇总表;
(2)分别求出交叉口的5min和15min的高峰小时系数;
(3)通过交通调查求出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
(4)求出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并于实际测得的交通量进行对比;
3.提交结果
(1)交通调查汇总表;
(2)高峰小时系数,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并对其进行评价的计算书。
第二部分交通调查汇总表及高峰小时系数,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的计算
调查地点是桃园桥十字交叉口,时间为8:40—9:40,历时一个小时,为一天中的高峰小时之一,所测得的交叉口实际通行交通量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交通调查汇总表如下表所示:
交叉口车辆汇总表
对交通调查汇总表进行分进口的汇总如下:
南进口车辆数(辆)
对于北进口,其实际交通量为2277辆,计算其高峰小时系数:
5100%12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
最高交通量
2277==86.6%12219
⨯
15100%41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
最高交通量
2277==95.5%5964
⨯
对于南进口,其实际交通量为1254辆,计算其高峰小时系数:
5100%12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
最高交通量
1254==62.6%12167
⨯
15100%415min PHF =
⨯⨯高峰小时交通量
最高交通量
1254==76.1%4124
⨯
对于东进口,其实际交通量为1245辆,计算其高峰小时系数:
5100%12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
最高交通量
1245==77.4%12134
⨯
15100%415min PHF =
⨯⨯高峰小时交通量
最高交通量
1245==86.9%3584
⨯
对于西进口,其实际交通量为1256辆,计算其高峰小时系数:
5100%12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
最高交通量
1256==79.9%12131
⨯
15100%41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
最高交通量
1256==90.8%4346
⨯
所以实际测得的交叉口的高峰小时交通量
Q 总
Q =Q +Q +Q +Q 西总东南北
=2277+1254+1245+1256 =6032(pcu/h )
第三部分 设计交通量计算
设计交通量的计算
各个进口的车道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交叉口各进道口的车道分布情况
1. 北进口交通量的计算
北进口有两条车道,区分为直行、和直右两种车道。
(1) 计算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运用公式
3600(1)g s i
t t C T t ϕ-=+
其中:s C ——一条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 T ——信号灯周期(s );
g t ——信号每周期内的绿灯时间(s );
0t ——绿灯亮后,第一辆车启动、通过停车线的时间(s ),可采用2.3s; i t ——直行或右行车辆通过停车线的平均时间(s/pcu );
ϕ——折减系数,可用0.9;
由已知数据可知,北进口的信号灯周期时间为110秒,即T =110s ,信号每周期内
的绿灯时间为55s ,车种比例为1:9,经查表可得:i t =2.58,将上述参数带入公式可得:
360055 2.3
(1)0.9631/110 2.58
s C pcu h -=⨯+⨯= (2) 计算直右车道的通行能力,运用公式
631/sr s C C pcr h ==
(3) 由于北进口设置的是一条直行车道和一条直右车道,故其设计通行能力
6316311262(/)el s sr C C C pcr h =+=+=∑
2. 南进口交通量的计算
南进口的设计通行能力和北进口的设计通行能力是相同的。
3.东进口交通量的计算
东进口有三条车道,区分为专用左转,直行和直右三种车道。
(1)计算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运用公式
3600(1)g s i
t t C T t ϕ-=+
(注:各参数意义已经描述过)
对于东进口,其直行车道的各种参数如下:
信号灯周期时间T 为110秒,信号每周期内的绿灯时间g t 为25s ,车种比例为1:9,
经查表可得:i t =2.58,将上述参数带入公式可得:
360025 2.3(1)0.9289/110 2.58
s C pcu h -=⨯+⨯=
(2)计算直右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运用公式
3600(1)g sr i
t t C T t ϕ-=+ 直右行车道的各种参数如下:
信号灯周期时间T 为110秒,信号每周期内的绿灯时间g t 为50s ,车种比例为0:10,
经查表可得:i t =2.5,将上述参数带入公式可得:
360050 2.3
(1)0.9591/110 2.5
s C pcu h -=⨯+⨯=
(3)东进口属于设有专用左转车道而未设右转专用车道类型,其设计通行能力用公式
()/(1)el s sr l C C C β=+-∑
其中:el C ——该进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s C ——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sr C ——直右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l β——左转车辆占进口总交通量的百分比;
通过调查可知:东进口的左转车辆占进口总交通量的百分比为40%,将其代入上式可得:
(290591)/(10.4)1468/el C pcu h =+-=
(4)该进口专用左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用公式
14680.4587/l el l C C pcu h β=•=⨯=
(5)验算是否需要折减
当'
le le C C > 时,应当折减。
不影响对面直行车辆行驶的左转交通量'
le C 等于4n ,n 为1小时内的周期数,因为 T =110s ,
所以3600
32.7110
n =
= 有'
le C =4×32.7=130.8pcu/h
进口设计左转交通量le C =l C =587pcu/h,所以'
le le C C >,需按公式进行折减,
''
()
14682(587130.8)
556/e e s le le C C n C C pcu h
=--=-⨯-=
4. 西进口交通量的计算
西进口的设计通行能力和东进口的设计通行能力是相同的。
故可以求出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Q Q Q Q Q =+++设西设东设南设北设
=556+1262+556+1262 =3636(pcu/h )
第四部分交叉口通行能力评价
由第二部分求得的交叉口的高峰小时交通量,同第三部分求得的交叉口的设计通
1.通过对交叉口的高峰小时交通量和设计通行能力进行比较可以得出:
该交叉口在超负荷运行,很容易出现交通延误,同时会导致路面的使用寿命远远小于设计寿命,交叉口路面的磨损破坏比较严重。
2.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扩展进道口道面宽度,增加车道数,从而增加通行能力;
(2)改善交通信号控制,增加主要交通方向上的绿灯时间,优先保证在主要交通流方向上行车通畅;
(3)可设置高架立交或行车地道,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