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情绪引起生理变化对学生健康影响
浅谈影响人类心理健康的负性情绪

浅谈影响人类心理健康的负性情绪摘要】负性情绪是指人类因各种原因而形成的不良情绪体验,广泛包括恐惧、抑郁、焦虑、愤怒及厌恶等,主要体现为个体主观不愉快的心理维度与情绪体验。
受到不良负性情绪影响人类生理、才智等均会发生明显变化,从而严重危害其日常生活与工作。
进而评估各种负性情绪的发生原因,了解其危害与影响,分析改善负性情绪的合理对策已成为纠正负性情绪、改善人类心理健康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人类心理健康;负性情绪;影响【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265-02人类主观情绪体现了对待客观现实的认可程度,能够表现出现实状态是否满足其身心要求,所呈现出的心理表现取决于个体主观态度体验[1]。
近年来,国际心理学研究人员对人类情绪越发关注,认为情绪状态不仅会严重影响人类心理健康,与人们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也存在着密切相关[2]。
积极情绪与负性情绪是主观情绪的两种表现类型,其中,积极情绪对人类生活态度有良好促进性作用,而负性情绪则会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对其生活与工作均有严重影响。
本文以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负性情绪为主要分析方向,分别阐述其负性情绪形成原因、影响危害及改善对策。
1.负性情绪的形成原因情绪泛指人类对于客观现实的满足程度而表现出的态度体验,当人们对自身所处现实状态较为满意时便会呈现积极情绪,但在否定客观现实时则会自然形成多样化的负性情绪[3]。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阶段,其生理与心理状态日趋成熟,但在身心发展过程中中学生个人情绪也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正常生活与学习。
1.1 自我认知不全面焦虑、抑郁、自卑、偏执及冷漠等均是中学生的常见负性情绪表现。
大部分中学生受到身心发育影响均会出现情绪方面的明显变化,心理不断寻求社会公众的关注与认可,抵抗他人的干涉与指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中学生对自我认知程度的不全面便会形成诸多矛盾点,一旦建立认知矛盾冲突便会阻碍其自我定向,从而诱发多种多样的负性情绪。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学时代是一个人从儿童走向成人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他们将面临着社会化的任务,学习和经历的事物是大量的,许多东西和事情都是第一次接触和经历,纷繁的世界常使他们目不暇接,难以适应,也常常使他们要承受多种精神负荷。
上学、考试、交往、长高、青春发育等等许多在成年人眼里普通而简单的事情,对中学生而言却是一个个人生的重要关卡。
他们缺少相应的知识,缺乏经验和阅历,人生的每一步对他们来说可能都是考验,他们在这诸多的考验中长大和成熟。
面对考验,他们并不一定都能够跨越过去,出现心理问题是极为正常的。
这些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各种内外在原因就成为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主观因素影响中学生正处于各种心理机能不断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其不断积极主动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明确提出的各种建议往往与他们旧有的心理水平二者矛盾。
在化解这一矛盾的过程中,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以求提升,但心理冲突随之发生,这些心理冲突就沦为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目前中学生的生理发育广泛提早,而心理发展则轻微落后,两者间存有非常大的落差,再加之他们学识深,科学知识和经验不足,重新认识能力远远滞后于成人。
因此,心理发展水平同生理明朗速度的不能协同,就是其心理冲突的一个基本原因。
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心理过程就是由重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形成的,中学生重新认识、情感和意志发展也常发生不协同的现象。
因为三种心理过程的基本成分的发展,不仅受到其生理发育制约,而且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由于各种因素对相同心理过程影响不一致,心理过程就可以产生不协同,例如重新认识过程发生问题可以引致情感不平衡,情感过程发生问题可以引致意志不完善,意志过程发生问题可以引致重新认识不深入细致。
3、个性结构发展不完整个性由个性女性主义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前者包含须要、动机、兴趣和世界观的成分,后者包含能力、气质、性格等。
情绪管理对学生学业成功的影响

情绪管理对学生学业成功的影响情绪管理在当今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学生的学业成功方面。
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情绪对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有着深远的影响。
情绪管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提高注意力,还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业表现。
本文将探讨情绪管理对学生学业成功的多维度影响,包括其在心理健康、学习策略、社交能力以及应对挫折等方面的重要性。
情绪管理的定义涵盖了识别、理解、表达和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面临来自课堂学习、考试压力、家庭期望等多方面的情绪挑战。
这些负面情绪若得不到有效管理,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
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学生可以保持积极的心态,进而提升学习动机和注意力。
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信心。
在面对困难时,情绪好的人更易保持积极心态,坚定信念,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而那些缺乏情绪管理能力的学生,则可能因情绪波动而失去信心,进而影响他们的努力和行动。
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更高的学习投入和更好的学业成绩,因为他们面对挑战时,不易退缩或放弃。
在学习策略方面,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够促进学生采用更加积极的学习策略。
遇到困难时,良好的情绪管理使得学生能够冷静分析问题,不易产生负面思维,从而更好地使用各种学习资源和策略。
例如,他们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意识地分阶段设定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种灵活应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社交能力也是情绪管理的重要维度之一。
良好的情绪管理不仅在于个人情绪的调节,还关乎与他人互动中的情感交流。
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需要与老师和同学频繁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这一过程中,情绪管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有效表达自身需求,从而减少误解和冲突,增强人际关系的质量。
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情绪管理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的认知与调节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学生们在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时,情绪管理能力变得愈发重要。
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既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业成绩,又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一、提高学习效果情绪管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理解和吸收知识。
相反,负面情绪如焦虑、压抑等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他们难以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成绩。
因此,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机制,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二、促进身心健康情绪管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正值身心发展的阶段,面临诸多学业和生活压力,如果缺乏情绪管理能力,容易导致情绪失调和心理问题的出现。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应对挑战和压力,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心理韧性,增强抵抗力,维护身心健康。
三、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情绪管理也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学生需要在与他人相处、与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调节自身情绪,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情绪管理能力不仅使学生更加善于沟通和表达,理解他人情感和需求,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的效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四、培养自我认知与情感素质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素质。
情绪管理需要学生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观察和认知,了解自己的情绪来源以及对外界的反应方式,从而提高对情绪的理解和调控。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的情感素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品德修养,形成健康的人格,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信心。
五、提供终生受益情绪管理是对学生终生受益的一项重要能力。
无论是在学业、职业、家庭还是人际关系中,情绪管理能力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不仅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情商,为未来的个人发展和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注学生的心理与情绪变化

关注学生的心理与情绪变化学生的心理与情绪变化对其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教育工作者,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心理与情绪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学生心理与情绪变化的原因和表现,并提供一些关注学生心理与情绪变化的有效方法。
一、学生心理与情绪变化的原因学生的心理与情绪变化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包括家庭环境、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身发展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学业压力:学生在应对学业压力时可能会出现焦虑、担忧和紧张等情绪。
学习进度的不同、学科内容的难易程度、考试压力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家庭矛盾、亲子关系不良、经济困难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心理压力。
3. 人际关系:与同学、老师、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与情绪状态。
常遭受欺凌或排挤的学生可能会失去自信和乐观情绪。
4. 自身发展: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和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自身的变化和成长可能带来心理不适。
二、学生心理与情绪变化的表现学生的心理与情绪变化通常通过他们的行为、情绪和心理状态来表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1. 情绪波动:学生情绪可能忽高忽低,时而兴奋,时而沮丧。
表现出易怒、情绪不稳定、情绪莫名低落等。
2. 学习成绩下降: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能明显下降,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
3. 社交问题:学生可能出现人际交往问题,缺乏自信和主动性,与他人的沟通存在障碍。
4. 行为改变:学生可能表现出行为上的突然改变,如回避与人交流、戒指行为等。
5. 身体不适:心理与情绪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身体不适,如头痛、失眠、食欲改变等。
三、关注学生心理与情绪变化的有效方法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变化是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1. 搭建沟通平台: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问题和困扰,并得到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我的情绪我做主教案

我的情绪我做主教案我的情绪我做主教案(通用18篇)我的情绪我做主教案篇1一、教学对象分析初一的学生正值十三、四的年龄,是充满“危机”的少年期,他们的情绪变化大,而且很不稳定,还容易冲动,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影响与父母,老师的交流,影响学业和身体健康,更有甚者因情绪偏激,不能自我控制而走上极端,触犯法律。
因而,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把握自己情绪变化的特点,学会合理地宣泄与调控自己的情绪,培养和保持愉快,乐观的心境,这对于他们顺利地度过这一“危机时期”,保持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材内容分析学会克服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是进行情绪品质修养所要达到的目标。
调节情绪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多样,本课主要从转移注意力,合理发泄情绪和主动控制情绪三个方面介绍了一些具体方法。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情绪的基本类型,认识不良情绪的危害性,了解情绪调节的几种方法。
2、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会调节情绪的重要意义,在学习、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境,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困难。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难点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困难,保持良好的心境六、教学方法个案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七、教学手段多媒体电脑八、教学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只是引导人,教师提供一个宽阔的平台,让学生全程参与,充分地体验。
九、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导入雨点变奏曲引导语:我们中国有一位音乐奇人叫南卫东,他可以用瓶子吹奏优美的曲子,也可以用竹签摩擦大理石发出美妙的旋律,很值得人钦佩,今天我们就用我们的手发出的声响来进行“雨点变奏”的活动。
把声响模拟自然界的声音:打响子——小雨手拍大腿——中雨拍手——暴雨老师进行指挥:六月天娃娃脸,说变就变了,刚刚还阳光明媚一下子就乌云密布了,不一会儿,就下起小雨,接着,转成了中雨,雨越下越大,一场暴雨就这样来临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程》项目七

〔六〕冷漠
冷漠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响,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都无动于衷,凡 事漠不关心、冷淡、退让的消极情绪体验。冷漠对大学生的身心危害极大,它往往是个体压抑内 心愤怒情绪的一种表现,他们外表冷漠,内心却备受痛苦、孤独、不满、愤怒等情绪的煎熬,有 强烈的压抑感,并伴随着责任感的下降、生活意义的缺失和自我价值的放弃。
行为反响是一个连贯 的过程,包括表达型反响 和工具型反响两种。
行为 反应
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 不同的感受,这就是认知起了中 介作用。
生理 唤醒
情绪
认知 过程
情绪与情感发生时的生 理反响,任何一种情绪都伴随 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主观 感觉
我们常常说“情绪是没有对 错好坏之分的〞,就是因为它的主 观性或者说个人化,我们只说“正 面或负面、积极或消极、愉快或不 愉快、喜欢或厌恶……〞,因此, 一个人的情绪到底是什么样的,旁 人都是猜的,自己才是“真实报告 〞。
倍增;有时它又使我们萎靡不振,思路阻塞,消极懒惰。情绪把握得好,就能够激发无穷的潜 能,成就辉煌的业绩,情绪控制不佳,那么可能莽撞行事,甚至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情绪管理几个方面入手:
〔一〕觉察自己的情绪 〔二〕正确表达情绪 〔三〕了解负性情绪的形成原因 〔四〕情绪的缓和与转换
心理与生理学心理状态对身体生理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心理与生理学心理状态对身体生理的影响和相互关系一、心理与生理学心理状态对身体生理的影响心理与生理学是研究心理与生理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可以探讨心理状态对身体生理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心理状态指的是个体内心的情绪、认知、动机等方面的状态。
在以下内容中,我们将就心理与生理的关系进行探讨,了解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影响。
1. 心理状态的影响:心理状态对身体生理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情绪状态可以影响人体的激素分泌,从而引起心率的变化。
研究表明,当个体处于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状态时,体内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会升高,导致心率和血压的增加,甚至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而正面情绪状态则可以促进身体健康,例如愉悦的心情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2. 生理对心理的影响:生理状况也会对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例如,当个体处于疲劳、饥饿或疾病的状态下,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是因为身体的不适会刺激大脑的相关区域,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认知功能。
此外,某些生理疾病也与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如抑郁症与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相关性。
3. 心理与生理的相互关系: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研究发现,身体的生理状态可以引起个体的心理状态改变,而心理状态也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等途径影响身体的生理过程。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二、心理与生理的相互关系及调节1.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各个器官的重要桥梁。
它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当个体处于紧张、压力等情绪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会产生镇静、放松的效果,使身体恢复平衡。
2. 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由神经和内分泌两个系统组成,它们通过激素的分泌来传递信息。
当个体处于紧张、忧虑等情绪状态时,大脑会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活肾上腺素的分泌,影响身体的生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情绪引起生理变化对学生健康影响关键词不良情绪生理变化中职学生健康影响
摘要
目通过对西宁卫校890名各民族学生情绪调查,了解不良情绪对学生健康影响;
方法采用情绪测量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有近1/3学生有着程度不等不良情绪困扰
结论长期不良情绪劣性刺激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从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健全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是反映整体概念,生理、心理协调统一是维持健康基本条件,情绪是一种心理过程,情绪变化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而生
理调节功能失调,必然会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和代谢改变,从而影响机体健康,可能会导致疾病发生。
1。
资料和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取西宁卫生职业技术学校20**、20**级不同专业15个班89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少数民族(回、藏、撒拉、土族)占35%,男生占15%,来自城镇占36。
5%,农村占23%,牧区占40。
5%年龄最小为15岁,最大为21岁,平均年龄为17。
6岁。
初中毕业入学占72。
7%,高中毕业入学占27。
3%。
1。
2方法
采用情绪测量问卷调查,发出900份问卷,收回89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90份,2份无效,采用得分统计处理。
2。
结果
得分情绪状况百分比
0-20分情绪稳定,自信心强,具有很好心理62。
7%
21-4分情绪基本稳定,自信心受压抑,处事消极淡漠28%
41分以上情绪极不稳定,心情处于紧张矛盾之中10。
3%
西宁卫生职业技术学校890名学生情绪调查结果显示,有近1/3学生有着程度不等不良情绪困扰,不同个体出现不良情绪类型不同,但其比例与民族、性别、年龄
及生源地之间无明显关系。
3。
讨论
3。
1中职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原因
3。
1。
1生理上原因
被调查学生平均年龄为17。
5岁,体内各种激素分泌正值旺盛期,激素不但能促进生长发育,同时也增强了神经系统兴奋性,使他们易激动、易变化、易疲劳。
3。
1。
2心理上原因
这是自我观念变动所致。
我校学生年龄相对偏小,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自我观念、自我想象还无固定标准,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自我观念变化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甚至行为反常。
3。
1。
3其他方面原因
在被调查学生中,女生占85%,女生自尊心相对较强,且有些女生虚荣心重,比吃穿现象比较严重,家境不好同学不能正确看待,出现自卑心理另外,我校学生中来自牧区藏族同学较多,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其它学生薄弱,而且有不少藏族同学对汉语言应用不太熟练,加上生活习惯不同,在一年级藏族同学中,有着不良情绪学生比例较高。
3。
2不良情绪引起生理功能变化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生理功能影响也愈来愈受到重视,研究表
明,不良情绪刺激主要通过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影响各器官生理功能[1]。
3。
2。
1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化
大脑皮层是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人体健康门户。
不良情绪劣性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后,首先会使下丘脑兴奋,而下丘脑与人体内分泌系统之间关系密切。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之间形成轴系统,对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以及内环境稳态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当人体受到紧张、恐惧、抑郁不良情绪刺激时,人体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生长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等激素水平升高,生理学上称之为“应激反应”“应激反应”一方面可以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耐受力,但若激素水平长期过高,则会使机体出现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内分泌失调。
3。
2。
2免疫系统变化
不良情绪引起刺激,可使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减弱,抗体及干扰素生成减少,免疫识别功能下降等。
3。
2。
3肝功能变化
中医学认为,人情志活动,与肝疏泄功能有密切关系[2]。
若肝主疏泄功能障碍,气机失调,就会导致精神情志活动异常,表现为如下两方面一是肝疏泄功能减退,导致人体气机阻滞不畅,不但出现胸胁、两乳胀闷疼痛,同时还可出现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多疑善虑等病理现象,中医称之为肝郁,或肝气郁结。
二是肝疏泄功能太过,情志亢奋,出现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甚则不能卧寐等症状,中医称之为肝火亢盛,因此,中医学又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暴怒则伤肝说法。
现代医学认为,肝具有生物氧化及分泌排泄作用,它既是营养物质代谢中心,又是非营养物质转运及排泄器官,长期不良情绪,也会使肝功能受损而出现病理改变。
3。
2。
4其他系统
长期不良情绪困扰,会使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而交感神经兴奋,必然会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3],上述激素主要影响心、血管功能活动,会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从而使高血压、冠心病易患率升高。
交感神经紧张性升高,使胃肠蠕动抑制,出现消化不良症状,甚至会出现胃、十二指肠溃疡。
同时,长期不良情绪刺激,会使女性月经失调,造成不孕子宫部位血流不畅,易出现子宫肌瘤。
3。
3不良情绪导致大学生可能出现健康问题
由于不良情绪劣性刺激引起上述生理功能变化,会使学生出现以下健康问题[4],如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消化不良、不思饮食抵抗力下降,易患感冒,生病时恢复慢身体上不适,使他们学习能力下降,成绩低平适应能力及师生之间交往能
力下降。
身心因素互为因果,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就会使机体各方面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
4。
小结
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愉快可使你生命每一跳动、生活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上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健康强壮。
”所以,作为学生应该保持良好情绪、处于平和心境,积极适应社会、乐观调识自我,才能使身心及社会适应能力各方面维持健康状态。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