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成医学考研外科学乳腺疾病笔记精华

合集下载

外科乳腺知识点总结

外科乳腺知识点总结

外科乳腺知识点总结1. 乳腺解剖乳腺是人体中一对呈扁平圆形的器官,位于胸骨前后缘之间,紧邻第2至第6肋间,呈树枝状结构。

乳房由腺体和脂肪组织构成,腺体结构较复杂,由小叶、导管和腺泡组成。

乳腺解剖结构复杂,对乳腺外科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2. 乳腺疾病的分类乳腺疾病包括良性乳腺疾病和恶性乳腺疾病两类。

良性乳腺疾病包括囊性增生、乳腺增生、乳腺腺瘤等。

恶性乳腺疾病主要是乳腺癌。

乳腺外科医生要能够准确地区分不同类型的乳腺疾病,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乳腺疾病的诊断乳腺疾病的诊断主要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临床检查包括乳房触诊、乳头溢液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如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等。

病理学检查则是通过活检或手术取材,送检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

乳腺外科医生要结合各种检查手段,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以确诊乳腺疾病。

4. 乳腺疾病的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乳腺疾病,乳腺外科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

对于良性乳腺疾病,如囊性增生、乳腺增生等,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微创手术治疗等。

而对于恶性乳腺疾病,如乳腺癌,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乳腺外科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乳腺外科包括乳腺解剖、乳腺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乳腺外科医生应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以提供准确、有效的诊疗服务。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乳腺外科学科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乳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复习精华:第二单元乳房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复习精华:第二单元乳房疾病

一. 乳痈
1.内治:瓜农毒
1)气滞热壅: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
2)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
3)正虚毒恋: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
2.外治:
1)初起:金黄散.玉露散
2)成脓:金黄散.金黄膏
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金黄膏
4)脓尽:生肌散.生肌玉红膏.
二. 乳癖
1.内冶:二仙逍遥
1)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2.外治:温阳活血.化痰软坚阳和解凝膏
三.乳疬
1.内冶:
1)肝气郁结:疏肝散结—逍遥蒌贝散
2)肾气亏虚:肾阳虚温阳化痰─右归丸
肾阴虚:滋阴化痰─左归丸
2.外治:参照乳癖.
四. 乳衄
内治:当归
1)肝郁火旺:疏肝解郁.凉血止血─丹栀逍遥散
2)脾虚血亏:健脾养血止血─归脾汤.。

外科学 第二十三章 乳房疾病 考点总结

外科学 第二十三章 乳房疾病 考点总结

外科学第二十三章乳房疾病重难点参考书目:《外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说明:划线部分为曾作为题目出处的知识点(人卫题库、医考帮)【解剖生理概要】1.腺叶数目:15~20个,每一腺叶有其单独的导管(乳管)乳管靠近开口的1/3膨大处为“壶腹部”,是乳管内乳头瘤的好发部位2.淋巴(1)淋巴液的输出途径①乳房大部分淋巴液流至腋窝淋巴结,部分乳房上部淋巴液可直接流向锁骨下淋巴结(肿瘤跳跃性转移的基础)②部分乳房内侧的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③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④乳房深部淋巴网可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流向肝(2)腋区淋巴结分组I组:胸小肌外侧腋窝淋巴结II组:胸小肌后方的腋静脉淋巴结和胸大小肌间淋巴结(Rotter淋巴结)III组:胸小肌内侧锁骨下淋巴结【乳房检查】1.体位:端坐/仰卧位,上肢外展、放松上肢2.扪诊:采用手指掌面而不是指尖,不要用手指捏乳房组织。

[顺序]先健侧后病侧,外上→外下→内下→内上。

[淋巴结检查]直立位:右手左腋窝,左手右腋窝。

3.影像学检查:(1)乳房X线摄影:筛查乳腺癌的重要手段(2)超声:进行血供情况观察,鉴别肿块是囊性还是实质性(3)MRI:对微小病灶、多中心、多病灶的发现及评价病变范围有优势(4)乳腺钼靶:乳腺癌的普查(5)乳腺癌骨转移:骨扫描4.常用的活检方法:(1)有肿块乳腺癌确诊:首选乳腺肿物切除活检(不是切取);次选:乳腺空心针穿刺活检(针吸)(2)乳头有溢液确诊:首选溢液脱落细胞血检查,有肿块时切除活检(3)乳头糜烂确诊:乳头刮片细胞检查Part1.急性乳腺炎【好发人群】哺乳期产妇【病因】(1)乳汁淤积:①乳头发育不良②乳汁过多③乳管不通影响排乳(2)细菌入侵:[主要途径]细菌从破损乳头沿淋巴管入侵[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表现】(1)乳房:[典型炎性表现]红、肿、热、痛(2)全身症状:寒战、高热、脉搏加快,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治疗】原则:消除感染,排空乳汁[抗感染措施]1.早期:蜂窝织炎。

医学考研:外科学重点知识整理(一)

医学考研:外科学重点知识整理(一)

医学考研:外科学重点知识整理(一)甲乳外科01甲亢手术的主要并发症1、呼吸困难和窒息(最危急的并发症)。

原因:出血、喉头水肿、气管塌陷、双侧喉返神经损伤。

处理措施:立刻床旁抢救,剪开缝线,迅速去处血肿。

2、甲状腺危象(最严重的并发症)。

原因:术前准备不够充分。

临床表现:高热大汗、焦虑烦躁、休克昏迷、上吐下泻。

防治原则:充分的术前准备。

3、喉上神经受损。

内支受损:饮水呛咳;外支受损:音调降低。

预防措施:紧贴甲状腺上极结扎甲状腺上动脉。

4、喉返神经受损。

一侧受损:声音嘶哑;两侧受损:呼吸困难、窒息。

预防措施:远离甲状腺下极结扎甲状腺下动脉。

5、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原因:手术时切除或者损伤甲状旁腺。

临床表现:口周麻木,手足抽搐(低钙的表现)。

处理措施:手足抽搐时立刻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预防措施:手术时保持甲状腺背面的完整。

02乳头溢液1、乳管内乳头状瘤:未堵塞时:鲜红色血性溢液;堵塞时:棕褐色溢液。

2、乳腺囊性增生病:浆液性无色溢液、棕褐色溢液、鲜红色溢液、黄色溢液(几乎都有)。

3、正常月经、妊娠:浆液性无色溢液。

03急性乳腺炎1、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以及乳汁堆积。

最好发于初产妇。

2、临床表现:乳房的红肿热痛、全身可有寒战、高热、白细胞升高。

3、治疗:脓肿没有形成时:抗生素治疗;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

切开引流的注意事项:放射状切口、乳晕下脓肿可做弧形切口、脓肿较大时要做对口引流。

治疗原则:控制感染、排空乳汁。

4、急性乳腺炎时健侧一般是不需要停止哺乳的。

需要停止哺乳的情况:全身感染严重、并发乳瘘、患侧乳房。

04乳腺癌1、病因:与雌激素有明确关系、20岁以后发病率升高、月经初潮早、绝经年龄晚、初次足月产年龄大于35岁、家族史、肥胖等。

2、常考的临床表现:酒窝征(cooper韧带受累)、橘皮样外观(淋巴管堵塞)、乳头凹陷(肿瘤侵入乳管)、卫星结节、盔甲样癌。

3、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是重中之重,但是在病理学中已做介绍,这里不做阐述。

乳房疾病外科知识点总结

乳房疾病外科知识点总结

乳房疾病外科知识点总结一、乳腺疾病的分类1. 良性乳腺疾病良性乳腺疾病主要包括乳腺增生、乳腺囊性增生、乳腺增生性腺瘤等。

这些疾病通常会在月经周期中出现乳房胀痛、增大和结节等症状,多数可以通过简单的治疗方法缓解症状。

2. 乳腺炎乳腺炎是由于乳腺感染引起的乳腺组织炎症,通常表现为乳房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

乳腺炎一般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3. 乳腺囊性病变乳腺囊性病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乳腺疾病,包括囊肿、纤维囊性病等。

囊性病变通常会引起乳房疼痛、肿块等症状,有时需要通过穿刺抽吸术进行治疗。

4. 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为乳房结节,乳头溢液等。

早期乳腺癌治疗效果较好,一般需要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5. 乳腺纤维瘤乳腺纤维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通常呈单个、多发或弥漫性生长。

一般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二、乳腺疾病的诊断1.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最基本的乳腺疾病诊断方法,包括触诊、乳头溢液检查、乳房观察等。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乳腺疾病的性质,并确定进一步的检查方法。

2. 影像学检查乳腺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X光摄影、乳腺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等。

这些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乳腺内部的情况,对病变进行定性和定位。

3. 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是乳腺疾病诊断的关键方法,包括细胞学检查、乳腺组织活检等。

通过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乳腺病变的性质,对乳腺癌的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分子生物学检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检查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包括基因检查、蛋白质检测等,可以辅助对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三、乳腺疾病的治疗1. 药物治疗对于乳腺疾病,如乳腺炎、乳腺增生等良性疾病,可以通过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抗生素、激素、降脂药等,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和治疗疾病。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乳腺疾病,如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临床助理医师知识点——乳房疾病

临床助理医师知识点——乳房疾病

临床助理医师知识点——乳房疾病第一节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患者多是初次产后哺乳的妇女,多发生在产后3~4周。

一、病因病理急性乳腺炎的发病有以下3方面原因:1.产后抵抗力下降。

2.乳汁淤积①乳头发育不良过小或凹陷,妨碍正常哺乳;②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过少,不能完全排空乳汁;③乳管不通畅,影响乳汁排出。

3.细菌入侵①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人侵;②婴儿患口腔炎或口含乳头睡眠,细菌直接入侵乳管。

二、临床表现1.患侧乳房胀痛,继之出现高热、寒战,脉率加快;严重感染者并发脓毒症。

2.患侧乳房局部红、肿、发热、压痛;表浅脓肿可自行向外溃破,或穿破乳腺管自乳头出脓液;深部脓肿除可缓慢向外溃破外,可向深部穿至乳房与胸肌前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

3.常伴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三、诊断1.患侧乳腺局部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

2.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

3.诊断性脓肿穿刺抽出脓液。

四、预防1.保持乳头和乳晕清洁。

2.纠正乳头内陷。

3.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

4.防止乳头、乳晕破损或皲裂。

五、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早期脓肿未完全形成时以保守治疗为主,晚期脓肿形成时以切开引流为主。

具体治疗措施有:(一)一般处理1.患乳停止哺乳,并排空乳汁。

2.局部热敷或理疗,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早期炎症消散;水肿明显者可用25%硫酸镁湿热敷。

3.感染严重或并发乳瘘者常需终止乳汁分泌,可口服己烯雌酚1~2mg,每日3次,共2~3天;或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每次2mg,每日1次,至收乳为止。

(二)抗生素应用因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应用青霉素或耐青霉素酶的苯唑西林钠治疗;如青霉素过敏,应用红霉素。

必要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三)中药治疗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

(四)脓肿处理及时切开引流。

注意事项:1.切口呈放射状至乳晕处,以避免损伤乳管发生乳瘘;乳晕部脓肿可沿乳晕边缘作弧形口;乳房深部或乳房后脓肿可在乳房下缘作弓形切口。

外科护理学——乳房疾病病人护理重点、考点整理

外科护理学——乳房疾病病人护理重点、考点整理

外科护理学——乳房疾病病人护理重点、考点整理
1、转移途径:①局部浸润;②淋巴转移:腋淋巴结转移最多;③血运转移:肺、骨、肝。

2、(名解)酒窝征:乳癌早期表现,Cooper韧带受累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

3、(名解)橘皮征: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阻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可出现真皮水肿,乳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为晚期乳腺癌征象。

4、术后护理
(1)体位:病情观察、伤口护理(有效包扎),观察皮瓣血液循环,观察患侧上肢远端血液循环;
(2)引流管护理:保持有效负压吸引、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拔管;
(3)患侧上肢肿胀的护理:避免损伤、保护患侧上肢、促进肿胀减退;
(4)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术后24小时内:
①活动手指和腕部;
②术后1-3日:上肢和肩关节小范围活动(前屈<30°,后伸<15°);
③术后4-7日:鼓励使用患侧手自理;
④术后1-2周:7天内不上举患肢,10天内不外展肩关节,不以患侧上肢支撑身体。

5、乳房自查:在月经干净后5-7天进行。

外科学讲义乳腺疾病

外科学讲义乳腺疾病
详细描述
乳腺增生是由于乳腺组织过度增生或结构紊乱而引起的疾病。其症状包括乳房胀 痛、肿块等,通常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乳腺增生的发生与内分泌失调、 情绪压力等因素有关,其中内分泌失调是最主要的病因之一。
乳腺癌
总结词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失调、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 有关。
动度等。
影像学检查
包括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等,可以观察乳 房内部结构,发现异常病变。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细胞学检查等 手段,辅助诊断乳腺疾病。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变 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
确诊断。
02 乳腺疾病的病因与病理
乳腺增生
总结词
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其病因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情绪压力等因素有 关。
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 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 车等,有助于降低乳腺疾病风险。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 有助于预防乳腺疾病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降低乳腺疾病风险。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和不良睡 眠习惯。
针对乳腺癌的激素依赖性,开发出新型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如氟维司 群等。
新的治疗方法
精准医学
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组、分子和临床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的力量攻击癌细胞,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 胞疗法等。
微创手术
如乳腺肿块切除术和保乳手术等,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房疾病
【解剖生理概要】
乳房的整体位置:胸大肌的浅面,2~6肋间的深浅筋膜层之间;
乳房的组织学构成:
乳腺由15~20个乳腺腺叶构成,每个腺叶有其单独的乳管,乳管和腺叶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排列;
每个腺叶分成很多腺小叶,腺小叶由小乳管和腺泡构成,是乳房的基本结构单位;
小乳管汇聚至乳管,乳管开口于乳头;乳管近乳头端的1/3,略膨大,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
Cooper韧带:腺叶间与皮肤相垂直的纤维束,上至-筋膜浅层,下至-筋膜深层;
〖乳房的淋巴回流〗
①外侧→胸大肌外侧淋巴管→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
②上部→胸大小肌间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
③内侧→肋间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1/2/3肋间多见,沿胸廓内血管分布);
④双侧→通过皮下交通淋巴管→对侧乳房;
⑤深部→淋巴网→腹直肌鞘、肝镰状韧带→肝;
①+②最终回流到锁骨上淋巴结;①是乳房淋巴回流的主要途径;
〖乳房淋巴结的分组〗分组标志:胸小肌;
Ⅰ组-胸小肌外侧组、腋下组-乳腺外侧组、中央组、肩胛下组、腋静脉淋巴结、胸大小肌间淋巴结也归入本组;
Ⅱ组-胸小肌后组淋巴结、腋中组-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淋巴结;
Ⅲ组-锁骨下组、腋上组-胸小肌内侧的锁骨下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的检查顺序】
①自腋顶部从上而下检查中央组淋巴结;
②在腋窝前臂,胸大肌深面扪查胸肌组的淋巴结;
③检查肩胛下组淋巴结,应站在病人的背后,扪查背阔肌的前内侧;
④最后检查-锁骨下组、锁骨上淋巴结;
【乳房的活组织病理检查】
对于疑为乳腺癌的患者,可以将肿块连同周围乳腺组织一并切除,作快速病理检查,而不宜切取活检;
【乳头溢液的总结】
〖急性乳腺炎〗
病人-多为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初产妇更多,多见于产后的3-4周;
〖病因〗主要致病菌-金葡菌;
⒈乳汁淤积-乳汁是良好的培养基;
⒉细菌入侵-①细菌沿着破损、皲裂的乳头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②细菌沿着乳管直接上行感染;
多见于初产妇-缺乏哺乳经验;也可以见于6个月以后的断奶期-婴儿已经长牙导致乳头损伤;
〖临床表现〗
全身可有:高热、寒颤、脉快,常有患侧淋巴结肿大;WBC计数明显升高;
局部表现存在差异-①应用抗生素可以导致局部症状被掩盖;②一般初期为蜂窝织炎的表现;③数日后形成单房或者多房性的脓肿;④脓肿可以向外溃破,也可以向内穿透至乳房后的乳房-胸肌间隙之中,形成乳房后脓肿;
〖治疗〗原则-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①早期蜂窝织炎时期,应用抗生素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此时不宜手术;〔选药:青霉素、红霉素;蒲公英、野菊花〕;
②脓肿形成以后单独用抗生素治疗只会导致更多的乳腺组织被破坏;
手术方式选择:注意-麻醉良好;
⒈一般术式-为了避免损伤乳管形成乳瘘-放射状切开;
⒉乳晕下的脓肿-沿着乳晕边缘进行弧形切开;
⒊深部、乳房后脓肿-乳房下缘弧形切口,经乳房后间隙引流之。

要点:⒈切开后以手指轻轻分离脓肿的多房间隔;⒉脓腔较大的时候,在脓腔的最低部位另加切口做对口引流;
〖注意事项〗
①一般不停止哺乳,因可能导致乳汁淤积;健侧继续喂养婴儿,患侧吸空乳汁;
②停止哺乳的指症-严重感染或者并发乳瘘;退乳-溴隐亭、雌激素;
③预防的关键-避免乳汁淤积、防治乳头损伤;
【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见于-中年妇女;
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其病理形态复杂-①增生可以发生在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②也可以发生在腺管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头状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
③也可以发生在小叶实质者,主要为乳管和腺泡上皮增生;
〖病因〗本病是内分泌障碍性增生病;
①患者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得乳腺实质过度和复旧不全;
②乳腺实质中女性激素受体质和量的异常,使得乳房各部分的增生程度参差不齐;
〖临床表现〗
突出表现-乳房胀痛、乳房肿块;
特点-部分病人具有周期性;疼痛与MC周期有关,往往在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来
潮之后减轻或者消失,有时整个月经周期都有疼痛;
PE:①单侧或者双侧乳腺弥漫性增厚,可以局限在乳腺的一部分,也可以分散在整个乳腺;②肿块呈现颗粒状、结节状、片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增厚区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③乳头可有溢液,病程长,发展缓慢;
〖诊断〗本病有无恶变尚且存在着争论,但是乳腺癌与本病有同时存在的可能,应嘱咐病人每2-3M到医院进行复查;
〖治疗〗本病以对症治疗为主;
①对局限乳腺囊性增生病,应在月经后1周到10天之内复查,疑为乳腺癌则切除行快速病理检查,若为不典型上皮增生,结合其他因素决定手术范围-单纯乳房切除-肿块切除随访。

〖乳房肿瘤〗良性肿瘤-1/4为纤维腺瘤;1/5为乳管内乳头状瘤;
【乳房纤维腺瘤】
激素是本病的发生刺激因子,纤维腺瘤多发生在卵巢的功能期;
①好部位:乳房的外上象限,75%单发,少数多发;
②肿块外无自觉症状,肿块增大缓慢,质硬似橡皮球弹性感,表面光滑,易于推动;
③月经周期对肿块大小并无影响;
〖治疗〗癌变可能性很小,但是存在肉瘤变的可能性;
妊娠可以使肿瘤增大,在妊娠前后发现肿瘤增大,都应当手术切除;
连同包膜以及周围少许乳腺组织,完整切除;
【乳管内乳头状瘤】
多见于经产妇,40-50岁,75%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壶腹部;发生在中小乳管的乳头状瘤常位于乳房的周围区;
瘤体很小,带蒂而且有绒毛,多薄壁血管,易出血;
〖临床表现〗
一般无自觉症状,多因溢液而引起患者的注意-血性、棕褐色、黄色液体;
瘤体小,一般不能触及,偶有较大的肿块。

大的乳管内乳头状瘤,可在乳晕区扪及直径为数毫米的小结节;圆形、质软、可推动,轻压此肿块,常常可以从乳头溢出血性液体;〖治疗〗
手术为主-单发的乳管内乳头状瘤应当切除病变的乳管系统;
术前应用针头或者美蓝正确定位,沿着美兰显色部位做放射状切口,切除该乳管及周围的乳腺组织。

常规进行病理检查,恶变则实行乳腺癌根治术;大龄、增生活跃、间变着行单纯乳腺切除术。

总体恶变率6-8%,尤其对于起源于小乳管的乳头状瘤应警惕其恶变可能。

【乳房肉瘤】占恶性肿瘤的2%左右;
一般的肉瘤类型-间质肉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淋巴肉瘤;
特殊的肉瘤类型-分叶状肉瘤!
〖临床特点〗
①多见于50岁以上的妇女;
②表现为乳房肿块,体积较大,但是境界明显;
③乳房表面可以看到扩张的静脉;
④多与皮肤无粘连,除非侵犯胸肌,通常可以推动;
⑤腋淋巴结转移很少见,以肺部、纵隔、骨转移为主。

⑥治疗采用单纯乳房切除术,如果胸肌筋膜侵犯,一并切除之。

放、化疗效果尚难以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