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十三讲 文言文阅读(二)翻译与断句课件1

合集下载

中考复习指南古文翻译

中考复习指南古文翻译

中考复习指南古文部分翻译(四)司马朗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

九岁的时候,有人说起他父亲的字,司马朗说:“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

”那个人对他表示了歉意。

十二岁的时候,通过经学考试,成为一名童子郎。

因为司马朗长得又高又壮,监考的官员怀疑他隐瞒了年龄,便盘问他。

司马朗说:“我内外的亲戚,历来都长得高大。

我虽然幼稚柔弱,却没有攀高依赖的习气,折损年岁来谋求学业的成就,这不符合我的志向。

”监考官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

后来关东一带黄巾军起事,原来的冀州刺史李邵家住野王县,临近险要的山区,打算迁徙到温县居住。

司马朗劝说李邵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只限于春秋时的虞国和虢国吗?温县与野王县就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

现在您离开野王而迁居温县,只不过是逃避了早晨死亡的期限,却不能把死期延缓到明天,而且您身上寄托着一郡人民的希望,现在贼寇还没到您就要先离开,沿山一带州县的人民必然恐惧震惊,这等于动摇民心,为那些强盗坏人打通犯罪的途径啊!我私下里真为全郡担忧。

”李邵不听劝告,沿山一带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

司马朗二十二岁时,曹操征召他为司空掾史,任命他为成皋县令,因病离职,又复职任堂阳县长。

他治理地方政策宽厚仁惠,不用鞭、杖等刑罚,百姓也不犯法。

他升任兖州刺史,政策和教化得到了全面的推行,受到百姓的称赞。

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是穿着粗布服,吃粗劣的饭食,用俭仆的生活给部下作出表率。

建安二十二年(217),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吴国,行军到居巢的时候,部队中发生了瘟疫。

司马朗亲自巡视军营,为生病的士卒请医配药。

他自己也染上了疾病,死时年龄为四十七岁。

三、点评: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五)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

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

苏世长深深作了一个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子翻译与断句(共24张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子翻译与断句(共24张PPT)
。相当于 现代汉语的“不是”的句式。
如:城非不高也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固定结构
①不亦......乎(不是......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
②得无......乎(该不会,莫非)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如......何(把......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 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 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 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 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 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啊!”
2、用:“……,……也。”表示;
如:夫战,勇气也。 鱼,我所欲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在主谓之间加“乃、则、即、皆、本、亦、素、为、是” 等词来表示肯定判断。如: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臣本布衣。 C、水皆缥碧 D、环滁皆山也。 E、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F、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G、问今是何世?
(二)看曰云,判对话
例二:沛 公 曰 孰 与 君 少 长 良 曰 长 于 臣 沛 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白” “语” “道” “谓” “对” “云” “言”等为标志 。
➢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
(三)据虚词,找位置
练习六:对偶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 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 石可镂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 第二十讲 文言文阅读(二)朗读停顿与翻译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 第二十讲 文言文阅读(二)朗读停顿与翻译课件

二、文言文翻译 1.特殊句式 (1)判断句。翻译时要加上“是〞。常见的句式有:①……者,……也 ② ……者,…… ③……,……也 ④……,……者也。此外还有“为〞“那么〞“乃〞“皆〞等表示肯定判 断。 (2)被动句。文言文里,被动句中的“于〞“为〞常作介词,有“被〞的 意思。例:那么人之食于虎,无怪矣。 (3)倒装句。 ①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 ②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 ③状语后置。如:战于长勺。 ④谓语前置。如:甚矣,汝之不惠。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2.(1)老人
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2)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 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一、(2021·黄石)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 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 务,孰假设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 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 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 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 不已,遂成丈匹。今假设断斯织也,那么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 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假设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解】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缺乏。④ 懿:美好。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讲义12文言文阅读二朗读与翻译学生版教师版---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讲义12文言文阅读二朗读与翻译学生版教师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二)朗读与翻译复习目标1.复习文言文的朗读与翻译,掌握文言文朗读停顿和句子翻译的方法。

2.正确的朗读文言文,准确的翻译文言句子。

基础存盘一、要点概览二、知识归纳一、文言文的朗读考试中,文言文的朗读往往是用朗读节奏,也就是文言文的断句来表现的。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我们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知识点一:断句的原则文言文断句应遵循“两个原则”:结构原则和意义原则。

(按结构和句意划分)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如:(1)今 / 天下 / 三分。

(《出师表》)“天下”是一个词,“今”“天”不能连读,“天下”不能断开。

(2)忠之属也,可 / 以一战。

(《曹刿论战》)“可以”古今异义,是两个词,是“可以凭借”之意,中间应稍作停顿。

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如:(1)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岳阳楼记》)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唐贤今人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

“唐贤今人诗赋”是个短语,不能断开。

否则就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2)但少 /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闲人如吾两人者”是定语后置,意思是“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是一个完整的短语,不能断开。

知识点二:断句的方法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或“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如:(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问 / 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2.句首语气词之后要断开,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

句首语气词主要有:呜呼、噫、嗟夫(乎)、夫、若夫、盖等。

句末语气词主要有:也、乎、哉、矣、耳、焉、邪、耶、与、欤等。

如:(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中考文言文断句练习二

中考文言文断句练习二

中考课外文言文断句精选练习(二)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二、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三、打捞铁牛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

2维:系,连结。

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5权衡:秤锤秤杆。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五、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四文言文阅读任务突破练2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四文言文阅读任务突破练2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任务突破练二十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一组考点强化对点练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2021·新高考Ⅱ卷)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

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

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

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

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九月,卒于雍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5分)(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5分)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2020·新高考Ⅱ卷)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百司惴恐,多患苦之……十五年,卒官。

瑞无子。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

因泣下,醵金为敛。

小民罢市。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5分)(2)小民罢市。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5分)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弘玄先生老而贫,日以著述为事;出无舆从,一童子挟书自随,步履如飞。

间以所序生平示予者如此,可以知其志之所存矣。

先生以国子上舍生,倅霍邑、夷陵。

今世为官,耻不出进士,不肯为尽力。

人亦以非进士待之,虽有志,终不获见。

故予复述先生为两州之迹,其志有足悲者。

使为进士,岂非世之所称才贤者哉?(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间以所序生平示予者如此,可以知其志之所存矣。

(5分)(2)人亦以非进士待之,虽有志,终不获见。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答案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答案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彭玉麟》)(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持汤沃灌汤: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③腰白玉之环腰:④以军务倥偬以:⑤今日预为预:(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3)【甲】文中宋濂的求学生涯和【乙】文中“我”处世立身之道的共同特点是“”(用一个字概括);【乙】文中认为“勤朴之根源”是“”。

(4)【甲】文中“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亦无所苦”指什么事?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①白发,不得已而从仕。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中考语文复习课文言句读和翻译 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课文言句读和翻译 PPT课件

考点涵析
• 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是综合考查文言实词、 虚词,文言句读、文言句式和特殊句子的一 种手段。文言句读是翻译文言句子的前提, 而准确的文言句读必须在理解句子内容的基 础上完成。翻译文言文要求准确、通顺。准 确是指译文要尽量符合原文意思;通顺是指 译文前后连贯,语言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 法规范。 • 命题内容一般考查文章的主旨句、文眼句、 精彩句及理解有难度或含有某种语法现象的
• 6.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 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典型例题
•【例1】(2010· 浙江绍兴)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题目。 •齐王筑城 •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 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 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 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 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 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 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
• 1.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 / (每句标一处 )(2分) / • (1)媵 人 持 汤 沃 灌 • (2)腰 白 玉 之 环 • [解析] 根据语意划分。(1)易错划为三 节,将“持汤沃灌”这个连动短语割裂开 来。(2)对“腰”名词活用为动词不理解容 易失分。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 [解析] 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注意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
• 6.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2分) • 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 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 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专用
第十三讲 文言文阅读(二) 翻译与断句
四川中考考情追踪及趋势分析: 四川中考在文言文的阅读考题中,文言语句的翻译是每年的必考内容 。以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多为重点2个句子)为主,选择题占少数。近年课 外文言文片段的朗读断句题,受到各省市中考命题人的热捧。考生应加 大对文言文阅读理解、翻译、断句题型的训练力度。
一、(2016·泸州)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 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 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 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 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 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 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 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 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 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 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大铁椎传(节选) 魏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 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 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 宋将军。
【思路点拨】1.对于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注意:“信、达、雅”。“ 信”就是对关键字词的翻译要准确。如:(1)题中的“著、示、以此、自 终”四个词的翻译要准确。 (2)题中的“长、少、尝、过”四个词的翻 译要准确。“达”就是要通顺流畅,不要出现病句现象。“雅”就是要 有一定的文采。
2.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柄铁”是一个名词,“折叠环复”是形容 它的,应连在一起;“如锁上练”是用来形容“柄铁折叠环复”的,应 断开;“之”是代指前面的“柄铁”,“引之长丈许”也是用来形容“ 柄铁”的;后面是说大铁椎这个人的,“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都是独立的成分,均应断开。
【思路点拨】1.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要熟练正确地给文言句子断句 ,必须掌握一定的断句技巧。但更重要的是读懂文句的意思,在平时的 学习中,经典文章一定要熟读背诵,同时有意识地读一些简单的课外文 言书籍,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断句能力。 2.对于文言句子的翻译, 关键是要准确。特别是对关键字词的翻译更要做到准确无误。如本题中 的“萧然”“穿结”“箪”“晏如”四个词的翻译,要分别翻译为:“ 空空荡荡的样子”“打着补丁”“饭篮子”“安然自若”。
【答案】1.(1)(五柳先生)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 志趣。他不把得失放在心上(或他忘记了得与失),用这种方式过完自己 的一生。 (2)(高信之)比陈子灿大七岁,是他小时候的同学,因此(陈子 灿)曾经与他一同拜访过宋将军。 2.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 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能断六处。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扣 其 乡 及 姓 字 皆 不 答。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1.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未 尝 有 喜 愠 之 色 惟 遇 酒 则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 咏 不 辍。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宜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2题。 陶潜之略传 房玄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 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 ,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 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答案】1.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简 陋的居室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 和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
2017年,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四川各地中考预计重点考查对4种文言句式 (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的翻译。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要能正 确理解句意,并准确翻译出关键文言词语的意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即 可。估计翻译题型分值一般6分或8分。给课外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这种 题型在四川中考试题中出现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率越来越高,相信这也是必考题。估计 为文言语句划分朗读节奏题的分值一般为3分或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