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归纳了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分别为:1.压抑:是指一切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
这种机制叫做压抑。
只有在压抑作用发生的条件下,以下9种机制才能发生.!压抑的正面作用是:当个体产生与社会规范相悖的内心冲动或需求时,如果个体不加以压抑和控制而任其发展下去,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产生焦虑和痛苦。
压抑起到保持其心境安宁;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一个成熟的有修养的人是一个懂得运用压抑作用的人。
但是压抑也有其负面作用,因为被压抑的欲望与冲动并未消失,只不过是在意识的监督之下暂时潜伏下来,一旦有机会就可能活跃起来,引起意识领域轻微和短暂的扰乱现象。
同时,如果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把自己正常的欲望和本能拼命地加以压抑,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反应。
如强迫型人格异常者,就与他们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心理防卫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2.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然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
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
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
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通常又是无意识的。
3.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或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
否认是指把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
其目的是以拒绝承认痛苦事实来躲避心理紧张和不安,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心理防卫机制。
否认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自己,给自己多一些时间来思考并作出决定。
但它并不能使被否定的问题得到解决,从长远来看是不足取的。
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减低人们对现实的适应能力,甚至产生妄想等精神病征。
4.退行: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的、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的情景。
自我防御机制讲解

自我防御机制讲解
自我防御机制,也称自卫机制,是指人类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心理创伤而自动产生的一种防御性机制。
它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可以避免精神创伤,保持人的心理健康。
下面是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
1. 抵抗:主动地排斥与潜在打击相关的体验和情感。
2. 否认:不承认或拒绝意识到某事的发生。
3. 精神分裂:把自己分成两个互相矛盾的人格,从而消除内部冲突。
4. 潜意识投射:把自己的欲望、感情及敌意等投射到别人身上。
5. 反移情:转移思想或情感所指向的对象从一个人转向另一个人。
6. 回避:无意识地逃避令人焦虑或紧张的情况。
7. 合理化:为了支持或保护自己的决定、行为或想法,通过解释或理由来减轻负担。
8. 退缩:依赖回到儿童时期的某些行为或思想方式。
9. 延迟满足:推迟满足欲望,以谋求更大的长期满足。
10. 压抑:通过完全忽略、屏蔽或遗忘情绪或需求来避免内部
冲突。
以上就是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的讲解。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面对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一系列的反应机制。
即当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环境因素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
它包括:否认、压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成、过度代偿、抵消、升华、幽默和认同的11种形式。
自我防御机制的提出关于自我防御机制,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机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份。
”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
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
如果一个人对任何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选择的、公式化、自动化的防御反应,便可以认为他是患了神经症。
自我防御的常见种类:自我防御机制有很多,可给予不同的分类。
如成熟性防御和不成熟性防御、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等等。
现将几种常见的防御机制介绍如下:(1)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
由于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
鸵鸟把它的头埋在沙子里就意味着不可接受的东西不存在,否认正是如此。
一个心爱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认定他还活着或即将回来,甚至还为他做些什么;一个癌症病人可否认自己患了严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尽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晓该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医生。
这一过程可使一个人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
的确是一种保护性质的、正常的防御。
只有在干扰了正常行为时才能算是病态的。
(2)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
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归纳了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分别为:1.压抑:是指一切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
这种机制叫做压抑。
只有在压抑作用发生的条件下,以下9种机制才能发生.!压抑的正面作用是:当个体产生与社会规范相悖的内心冲动或需求时,如果个体不加以压抑和控制而任其发展下去,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产生焦虑和痛苦。
压抑起到保持其心境安宁;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一个成熟的有修养的人是一个懂得运用压抑作用的人。
但是压抑也有其负面作用,因为被压抑的欲望与冲动并未消失,只不过是在意识的监督之下暂时潜伏下来,一旦有机会就可能活跃起来,引起意识领域轻微和短暂的扰乱现象。
同时,如果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把自己正常的欲望和本能拼命地加以压抑,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反应。
如强迫型人格异常者,就与他们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心理防卫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2.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然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
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
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
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通常又是无意识的。
3.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或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
否认是指把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
其目的是以拒绝承认痛苦事实来躲避心理紧张和不安,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心理防卫机制。
否认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自己,给自己多一些时间来思考并作出决定。
但它并不能使被否定的问题得到解决,从长远来看是不足取的。
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减低人们对现实的适应能力,甚至产生妄想等精神病征。
4.退行: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的、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的情景。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提出了许多自我防御机制的理论,这些机制是人们在面对不同压力和焦虑时普遍使用的心理防御方式。
以下是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的详细解读。
1. 否认(denial):这是最原始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个体拒绝接受现实的存在。
当人们面对令他们感到不安或无法接受的事实时,他们可能否认或忽视这个事实,以避免焦虑和痛苦。
2. 重复(repression):这是另一种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个体将令他们不舒服或不适宜的记忆或想法压抑到潜意识中。
这种机制能暂时减轻焦虑和压力,但也可能导致压抑的情绪和冲突在心理上蓄积了很长时间。
3. 投射(projection):这是一种将自己的不愉快情绪或不适感转嫁给他人的机制。
个体将自己内在的无意识欲望、冲突或恐惧感项目到别人身上,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不适。
投射也可能导致人际关系问题和冲突。
4.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个体用合理的解释或借口来掩盖自己的真实动机或行为,以减轻内疚感或羞耻感。
这种机制可以保护个体自尊心,但也可能导致自欺欺人或对现实负责的逃避。
5. 反向(reaction formation):这是一种将令人不安的欲望或冲突转化为相反的行为或情感的机制。
当个体无法接受自己的真实欲望或情感时,他们会采取与之相反的态度、情感或行为来掩饰真实的冲突感。
6. 退隐(withdrawal):这是一种通过逃避现实或退缩来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机制。
个体可能转向幻想、沉迷于幼稚或消极的行为,以逃避现实的困境和冲突。
9. 固着(fixation):这种机制发生在个体在一些发展阶段上停滞不前,无法顺利转移到下一个阶段的情况下。
固定在一些特定的发展阶段上可能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求或回避冲突,但也可能导致成长和健康发展上的问题。
10. 离散(displacement):这是一种将情绪或冲突从一个对象或目标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目标上的机制。
个体可能因为一些原因无法面对真正的问题或情感,而将这些情感转移到其他无辜的对象上。
什么是自我防御机制

什么是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用来应付本我和超我压力的手段。
当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
[br]关于自我防御机制,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机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份。
”[br]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
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
如果一个人对任何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选择的、公式化的防御反应,便可以认为他是患了神经症。
[br]自我防御机制有很多,可给予不同的分类。
如成熟性防御和不成熟性防御、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等等。
现将几种常见的防御机制介绍如下:[br](1)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
由于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
鸵鸟把它的头埋在沙子里就意味着不可接受的东西不存在,否认正是如此。
一个心爱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认定他还活着或即将回来,甚至还为他做些什么;一个癌症病人可否认自己患了严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尽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晓该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医生。
这一过程可使一个人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
的确是一种保护性质的、正常的防御。
只有在干扰了正常行为时才能算是病态的。
[br](2)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
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br]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
如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
[br](3)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常见的22种自我防御机制

常见的22种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压力、焦虑、恐惧或其他不适情绪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在不自觉或半自觉状态下采取的一种心理防御方式。
根据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下面是22种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1.移情:将情感转移到其他对象上,避免直面尴尬或令人不愉快的情绪。
2.否认:拒绝接受现实,将不愉快的事实排除在意识之外。
3.退化:回到幼稚或原始的心理状态,以逃避痛苦的现实。
4.投射:将自己的不满或负面情绪归咎于他人或外部环境。
5.反向投射:将自己内心的欲望或情感归咎于他人,以避免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
6.合理化:寻找合理的解释或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或感受,以减轻内心的不安。
7.实质化: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式,以便更容易处理和理解。
8.精神分裂:将不同的心理需求或情感分隔开来,以避免内心的矛盾感。
9.补偿:通过强调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优点来弥补自己在一些方面的不足。
10.幻想:逃避现实的不愉快感受,通过创造美好的幻想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
11.抑制:将不愉快的冲动或欲望压抑在潜意识中,以避免行为的后果。
12.推进:将冲突或问题转移到下一个阶段或领域,以避免解决当前的困难。
13.转化:将不愉快的情感或冲突转化为有益的行为或创造力的表现。
14.迎合:通过迎合他人的需求和期望来获得认可和宠爱,以减轻自己的内心不安。
15.拒绝:拒绝接受或承认不愉快的事实或情绪的存在。
16.隔绝感知:将外界信息或内心的冲突隔离,以便更容易应对和处理。
17.表象:将真实的自我隐藏起来,展现一个虚假的形象来迎合他人的期望。
18.外化:将内心的痛苦或冲突转化为身体上的疾病或症状,以求得安慰和关注。
19.抵抗:拒绝接受外界的影响或改变,以保持内心的稳定和自我价值。
20.分裂:将自己的心理需求和冲突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以避免内心的困扰。
21.投靠:依赖他人的支持和安慰来减轻自己的内心不安和孤独感。
22.逆反:以反面的方式来回应他人的期望和要求,以表达自己的独立和自主。
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心理的重要理论,其中之一就是自我防御机制。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在面对压力、焦虑和冲突时会运用各种心理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和心理平衡。
这些自我防御机制能够帮助人们面对挑战和困难,但有时也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例子来解释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
1. 拒绝拒绝是一种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人因为工作压力很大,导致焦虑和烦躁。
他可能会选择拒绝面对这种情况的现实,推迟处理问题,或者淡化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减轻自己的精神压力。
这种方式可以暂时缓解焦虑,但往往会导致问题的积累和最终更大的压力。
2. 投射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的不安和冲突归因于外部环境或他人身上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一个人自己经历了失败或挫折,但他可能会将这种负面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是别人的过错或不公平的对待导致了自己的困境。
通过这种方式,个体可以减轻自己的内心焦虑和痛苦,但也可能因为误解他人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3. 退行退行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压力和冲突时回到了某个较为幼稚的心理阶段,采取了类似儿童时期的行为方式来缓解负面情绪。
举个例子,一个成年人在遇到挫折时可能会表现出情绪化、撒娇或者依赖他人,来寻求安慰和关爱。
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期内减轻压力,但也会导致个体在成人关系和工作中产生问题。
总结回顾: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对我们理解人类心理特别是心理困境下的行为有重要启发意义。
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些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个体在应对压力和冲突时的行为模式,并在职业心理学、辅导沟通等领域中提供更准确的帮助和指导。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些自我防御机制的局限性,不能长期依赖它们来解决内心的问题,需要通过更健康的方式来应对和处理心理压力。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对于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自我防御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的行为,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冲突引起焦虑,自我把焦虑当做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去反应,从而产生了防御机制。
”
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是指意识到外界环境中存在某种威胁,或者压力,而引起的情绪体验。
精神性焦虑,是指个体惧怕自己本能冲动会导致自己受到惩罚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道德性焦虑是指个体的行为或者意识违反了超我的价值观时引起的情绪体验。
焦虑不断积累时,会导致自己的”人格崩溃”。
为了自我保护,采取自我防御机制,来压制、转化、或者消除焦虑
压抑:自己无法接受的思想观念,欲望和冲动,压入潜意识中使之遗忘。
投射:自己内心不为社会接受的欲望,态度和行为,认为他人有,拒绝承认自己有。
移置:将不良情绪转移对象,寻求发泄的过程.
比如
否认:拒绝承认自己无法接受的现实存在
反向作用: 做出与内心相反的行为,隐藏内心的欲望
认同: 现实挫折无法抵抗,幻想自己是很强的人物。
如:有想买的东西,又没钱,幻想自己如果我是马云。
又如:勇闯疯人院中,三个精神病人,在现实中遭遇挫折,无法反抗。
在自己的幻想中,实现了自己正义。
退行: 遭遇现实挫折时,转向引起以前获得满足的对象的注意。
减缓现在的焦虑。
如:在心情不好时,狂吃东西。
女生的疯狂购物。
升华: 在社会认同的活动和对象上,满足自己的本能冲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