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商务英语函电 第三、四章 课后练习答案

②
③
④ ⑤
课堂练习
例如:设某公司拟向日本出口冻驴肉30公吨, 共需装1500箱,每箱毛重25千克,每箱体积为 20cmx30cmx40cm,日商来电要求该公司报CFR神 户价格,问应如何计算这批货物的运费?(设 该航线运费吨的运价为144美元)
货物等级表
货 名 COMMODITIES 级别CLASS 计费标准BASIS
2、国际费用
(1)出口运费 货物出口时支付的海运、陆运或空运费用。 (2)保险费 出口商向保险公司购买货运保险或信用保险所支付的费用。 (3)佣金 出口商向中间商支付的报酬。
(三)预期利润
三、核算要点
(一)成本核算
1、角色定位:专门从事贸易的出口商。 ∴ 成本为采购成本/进货成本/购货成本 2、一般来讲,供货厂商所报价格即为贸易商的采购成本。 3、供货厂商所报价格一般包含增值税。(即采购成本包含增值税) ∴ 采购成本=货价+增值税额 4、增值税的征收及退还均根据货物本身价格(即不含税的价格) ∴ 增值税额=货价×增值税率 ∴ 出口退税额=货价×出口退税率 5、出口商为增加产品在售价上的竞争力,在成本核算时会将含 税的采购成本中的出口退税部分扣除,从而得出实际成本。 ∴ 实际成本=采购成本-出口退税额
实际成本= 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1+增值税率) 出口退税额/退税收入=采购成本×出口退税率÷(1+增值税率)
课堂练习
SWB32S“火车牌”足球每只的购货成本是165 元人民币,其中包括17%的增值税,若足球出口 可以有8%的退税,求每只足球的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 = = = 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1+增值税率) 165×(1+17%-8%)÷(1+17%) 153.7179 153.72 元/只
李广信版高等土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三、四章

第二章 习题与思考题17、在邓肯-张的非线性双曲线模型中,参数a 、b 、i E 、t E 、13-ult σσ()以及f R 各代表什么意思?答:参数i E 代表三轴试验中的起始变形模量,a 代表i E 的倒数;ult )(31σσ-代表双曲线的渐近线对应的极限偏差应力,b 代表ult )(31σσ-的倒数;t E 为切线变形模量;f R 为破坏比。
18、饱和粘土的常规三轴固结不排水实验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以用双曲线模拟,是否可以用这种实验确定邓肯-张模型的参数?这时泊松比ν为多少?这种模型用于什么情况的土工数值分析?答:可以,这时ν=0.49,,用以确定总应力分析时候的邓肯-张模型的参数。
19、是否可以用饱和粘土的常规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来直接确定用有效应力表示的邓肯-张模型的参数?对于有效应力,上述的131()/d d σσε-是否就是土的切线模量t E 用有效应力的广义胡克定律来推导131()/d d σσε-的表达式。
答:不能用饱和粘土的常规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来直接确定用有效应力表示的邓肯-张模型的参数;在有效应力分析时,邓肯-张模型中的131()/d d σσε-不再是土的切线模量,而需做以下修正:131()/=1-(1-2)t t E d d A σσευ- 具体推导如下:'''11231231231231=[-(d +d )]1=[(-du)-(d +d -2du)]1=[(-du)-(d +d )-2du)]1=[-(d +d )-(1-2)du)]d d Ed E d Ed Eεσυσσσυσσσυσσυσυσσυ 又由于23=d =0d σσ;且B=1.0时,13=(-)u A σσ∆,则:13=(-)du Ad σσ,代入上式,可得:1313131=[d(-)-(1-2)Ad(-)]1=[1-(1-2)A]d(-)d E Eεσσυσσυσσ 可知131(-)=1-(1-2)t t d E d A σσευ 20、土的3σ为常数的平面应变试验及平均主应力为常数的三轴压缩试验(1σ增加的同时,3σ相应的减少,保持平均主应力p 不变)、减压的三轴伸长试验(围压1σ保持不变,轴向应力3σ不断减少)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都接近双曲线,是否可以用这些曲线的切线斜率131(-)/d d σσε直接确定切线模量t E ?用广义胡克定律推导这些试验的131(-)/d d σσε表达式。
数学物理方程(谷超豪)-第三、四章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调和方程§1建立方程定解条件1.设)(),,,(21r f x x x u n = )(221n x x r ++=是n 维调和函数(即满足方程022212=∂∂++∂∂nx ux u),试证明221)(-+=n rc c r f )2(≠n rInc c r f 1)(21+=)2(=n 其中21,c c 为常数。
证:)(r f u =,rx r f x rr f x u i i i ⋅=∂∂⋅=∂∂)()(''32''22"22)(1)()(r x r f r r f rx r f x ui i i ⋅-⋅+⋅=∂∂312''212"122)()()(rx r f r nr f rx r f x uni i ni i ni i∑∑∑===⋅-⋅+⋅=∂∂)(1)('"r f rn r f -+=即方程0=∆u 化为0)(1)('"=-+r f rn r f rn r f r f 1)()('"--=所以)1(1')(--=n r A r f 若2≠n ,积分得1212)(c r n A r f n ++-=+-即2≠n ,则221)(-+=n r c c r f 若2=n ,则rA r f 1')(=故Inr A c r f 11)(+=即2=n ,则rInc c r f 1)(21+=2.证明拉普拉斯算子在球面坐标),,(ϕθr 下,可以写成sin 1)(sin sin 1(12222222=∂∂⋅+∂∂∂∂⋅+∂∂∂∂⋅=∆ϕθθθθθur u r r u r r r u 证:球坐标),,(ϕθr 与直角坐标),,(z y x 的关系:ϕθcos sin r x =,ϕθsin sin r y =,θcos r z =(1)222222z u yu xu u ∂∂+∂∂+∂∂=∆为作变量的置换,首先令θρsin r =,则变换(1)可分作两步进行ϕρcos =x ,ϕρsin =y (2)θρsin r =,θcos r z =(3)由(2)⎪⎪⎭⎪⎪⎬⎫∂∂+-∂∂=∂∂∂∂+∂∂=∂∂)cos ()sin (sin cos ϕρϕρϕϕϕρy ux u u y u x u u 由此解出⎪⎭⎪⎪⎬⎫⋅∂∂+∂∂=∂∂⋅∂∂-∂∂=∂∂ρϕϕϕρρϕϕϕρcos sin sin cos u u y u u u x u (4)再微分一次,并利用以上关系,得)sin cos (22ρϕϕϕρ⋅∂∂-∂∂∂∂=∂∂u u x xu)sin cos (sin )sin cos (cos ρϕϕϕρϕρϕρϕϕϕρρϕ⋅∂∂-∂∂∂∂⋅-⋅∂∂-∂∂∂∂=u u u u +∂∂⋅+∂∂∂⋅-∂∂=22222222sin cos sin 2cos ϕρϕϕρρϕϕρϕuu u ρρϕϕρϕϕ∂∂⋅+∂∂⋅+u u 22sin cos sin 2cos sin (22ρϕϕϕρ⋅∂∂+∂∂∂∂=∂∂u u y yu)cos sin (cos )cos sin (sin ρϕϕϕρϕρϕρϕϕϕρρϕ⋅∂∂+∂∂∂∂++⋅∂∂+∂∂∂∂=u u u u ρρϕϕρϕϕϕρϕϕρρϕϕρ∂∂⋅+∂∂⋅--∂∂⋅+∂∂∂+∂∂=u u uu u2222222222cos cos sin 2cos cos sin 2sin 所以ρρϕρρ∂∂⋅+∂∂⋅+∂∂=∂∂+∂∂uu u yu xu 11222222222(5)ρρϕρρ∂∂⋅+∂∂⋅+∂∂+∂∂=∂∂+∂∂+∂∂uuz uu z u y u x u112222222222222再用(3)式,变换2222zu u ∂∂+∂∂ρ。
成本会计(第三、四章作业答案)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核算【课后习题】P55—计算分析题1、某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耗原料2000千克,单价20元。
本月投产甲产品300件,乙产品200件。
甲产品单位消耗定额10千克,乙产品单位消耗定额25千克。
要求:采用材料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配材料费用。
解:甲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300*10=3000(千克)乙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200*25=5000(千克)材料消耗量分配率=2000/(3000+5000)=0.25甲产品分配的材料数量=3000*0.25=750(千克)乙产品分配的材料数量=2000*0.25=1250(千克)所以,甲产品分配的材料费用=750*20=15000(元)乙产品分配的材料费用=1250*20=25000(元)2、某企业生产丙、丁两种产品领用C、D两种材料,实际成本共计66480元,本月投产丙产品200件、丁产品100件。
丙产品的消耗定额为:C材料5千克,D材料8千克;丁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是:C材料7千克,D材料9千克。
C、D两种材料的计划单价分别是12元和14元。
要求:采用产品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每种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
解:丙产品材料定额成本=200*(5*12+8*14)=34400元丁产品材料定额成本=100*(7*12+9*14)=21000(元)材料费用分配率=66480/(34400+21000)=1.2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34400*1.2=41280(元)丁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21000*1.2=25200(元)3、职工张三6月份加工甲、乙两种产品,加工甲产品300件,乙产品150件。
验收时发现甲产品有废品30件,其中料废10件,工废20件;乙产品全部合格。
该职工的小时工资率为5元,甲产品的定额工时为30分钟,乙产品的定额工时为2小时。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计算张三本月份的应付计件工资。
解:甲产品计件单价=5*(30/60)=2.5元乙产品计件单价=5*2=10元张三本月份的应付计件工资=(300-20)*2.5+150*10=2200元4、某企业2月份耗电600000千瓦时,每千瓦时电费的单价1.40元,该企业基本生产车间耗电430000千瓦时,其中车间照明用电80000千瓦时;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耗电170000千瓦时。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课后参考答案第三四章

3-1 在恒流起动过程中,电枢电流能否达到最大值 Idm为什么答:不能达到最大值,因为在恒流升速阶段,电流闭环调节的扰动是电动机的反电动势,它正是一个线性渐增的斜坡扰动量,所以系统做不到无静差,而是Id 略低于Idm。
3-2 由于机械原因,造成转轴堵死,分析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状态。
答:转轴堵死,则n=0,比较大,导致比较大,也比较大,然后输出电压较大,最终可能导致电机烧坏。
3-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给定电压 Un*不变,增加转速负反馈系数α,系统稳定后转速反馈电压 Un 和实际转速 n 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答:反馈系数增加使得增大,减小,减小,减小,输出电压减小,转速n减小,然后会有所减小,但是由于α增大了,总体还是增大的。
3-4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试时,遇到下列情况会出现什么现象答:(1)转速一直上升,ASR不会饱和,转速调节有静差。
(2)转速上升时,电流不能维持恒值,有静差。
3-5某双闭环调速系统,ASR、均采用 PI 调节器,ACR 调试中怎样才能做到Uim*=6V时,Idm=20A;如欲使 Un*=10V 时,n=1000rpm,应调什么参数答:前者应调节,后者应调节。
3-6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若要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应调节什么参数改变转速调节器的放大倍数Kn行不行改变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放大倍数 Ks 行不行改变转速反馈系数α行不行若要改变电动机的堵转电流,应调节系统中的什么参数答:转速n是由给定电压决定的,若要改变电动机转速,应调节给定电压。
改变Kn和Ks不行。
改变转速反馈系数α行。
若要改变电动机的堵转电流,应调节或者。
3-7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稳态运行时,两个调节器的输入偏差电压和输出电压各是多少为什么答:均为零。
因为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稳态工作中,当两个调节器都不饱和时,PI调节器工作在线性调节状态,作用是使输入偏差电压在稳态时为零。
各变量之间关系如下:3-8 在双闭环系统中,若速度调节器改为比例调节器,或电流调节器改为比例调节器,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影响如何答:稳态运行时有静差,不能实现无静差。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C;5.D;6.A;7.C;8.C;9.C;10.A;11.C;12.C。
二.多项选择题1.ABDE;2.ACD;3.BCD;4.ACD;5.ACDE;6.ACE;7.AD;8.ABC;9.ACD;10.AD;11.BCDE;12.ABCDE;13.AC。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B;5.D;6.D;7.B;8.D;9.B;10.B;11.A;12.C;13.D。
二.多项选择题1.CE;2.ACE;3.CE;4.BCD;5.ABCE;6.BC;7.BCD;8.ABD;9.ABD;10.ACDE;11.ABCE;12.AB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C;5.D;6.B;7.B;8.B;9.D;10.B;11.A;12.B;13.D;14.A。
二.多项选择题1.AB;2.AC;3.AB;4.ABC;5.AB;6.ABD;7.ABC;8.ACE;9.BD;10.ABD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四.计算分析题1.解:(1)按职称编制的分配数列2.解: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3.解:(1)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2直方图(略)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D;5.C;6.A;7.C;8.C;9.B;10.C;11.B;12.D;13.A;14.D;15.16.B;17.B;18.D;19.C;20.C;21.D;22.B;23.C;24.C;25.B。
深大 宏观 习题答案 第3、4章 经济增长 答案

第三、四章经济增长答案一、判断√1、如果一个经济体系要取得经济增长,则要么要素投入数量有所增长,要么要素使用效率有所增加。
()×2、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使人均产出的增长率短期内上升。
()√3、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增加了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
()×4、资本自身的不断积累可以长期维持人均产出的增长。
()×5、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该国的总储蓄率。
()√6、内生增长理论认为资本的边际产出不变。
()√7、根据索洛模型,具有相同储蓄率、相同人口增长率并具有相同技术的经济,其增长率最终将相等。
()×8、根据内生增长理论,储蓄率越高,产出增长率越低。
()二、单项选择B1、在生产函数中,全要素生产率是指()A.αB.AC.KD.NB2、新古典模型中,产生趋同的原因是()A.规模报酬不变B.要素的边际产出递减C.规模报酬递减D.要素的边际产出递增B 3、当经济处于稳定状态时(索洛模型中),储蓄率上升,则增长率()A.先下降,再升高到原来水平B.先升高,再下降到原来水平C.保持不变D.以上都不是A4、假设不存在技术进步,从长期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资本存量保持不变B.人均消费水平保持不变C.储蓄率保持不变D.人均产出保持不变A5、某国人民突然变得非常节俭,从长期看,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人均生活水平将增加B.人均资本占有将增加C.人均产出将增加D.总资本存量将增加D6、克鲁格曼认为东亚的经济增长是无法持久的,主要是因为()A.东亚国家普遍存在着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行为B.东亚国家普遍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C.东亚国家人民的教育程度不高D.东亚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中属于技术进步的成分太低C7、如果总量生产函数不再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的性质,那么索洛模型中稳定状态将()A.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最终还是能够达到新的稳态B.不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仍然保持原状态C.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是否能达到新的稳态并不能确定D.以上说法都不对D8、在索洛模型中,不属于外生变量的是()A.技术进步速率B.储蓄率C.人口增长率D.资本劳动比率三、计算题1、假设索洛模型所描述的一个经济处于人口增长n为每年1%。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版课后题答案三,四章

第三章1.有一个具有20位地址和32位字长的存储器,问:(1)该存储器能存储多少个字节的信息?(2)如果存储器由512K×8位SRAM芯片组成,需要多少芯片?(3)需要多少位地址作芯片选择?解:(1)∵ 220= 1M,∴该存储器能存储的信息为:1M×32/8=4MB (2)(1000/512)×(32/8)= 8(片)(3)需要1位地址作为芯片选择。
2. 已知某64位机主存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其地址码为26位,若使用256K×16位的DRAM芯片组成该机所允许的最大主存空间,并选用模块板结构形式,问:(1)每个模块板为1024K×64位,共需几个模块板?(2)个模块板内共有多少DRAM芯片?(3)主存共需多少DRAM芯片? CPU如何选择各模块板?解:(1). 共需模块板数为m:m=÷=64 (块)(2). 每个模块板内有DRAM芯片数为n:n=(/) ×(64/16)=16 (片)(3) 主存共需DRAM芯片为:16×64=1024 (片)每个模块板有16片DRAM芯片,容量为1024K×64位,需20根地址线(A19~A0)完成模块板内存储单元寻址。
一共有64块模块板,采用6根高位地址线(A25~A20),通过6:64译码器译码产生片选信号对各模块板进行选择。
3.用16K×8位的DRAM芯片组成64K×32位存储器,要求:(1) 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2) 设存储器读/写周期为0.5μS, CPU在1μS内至少要访问一次。
试问采用哪种刷新方式比较合理?两次刷新的最大时间间隔是多少?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一遍所需的实际刷新时间是多少?解:(1)组成64K×32位存储器需存储芯片数为N=(64K/16K)×(32位/8位)=16(片)每4片组成16K×32位的存储区,有A13-A0作为片内地址,用A15 A14经2:4译码器产生片选信号,逻辑框图如下所示:(2)依题意,采用异步刷新方式较合理,可满足CPU在1μS内至少访问内存一次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和第四章课后练习题
1. 衡量样本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时,应采用( D )
A 标准偏差
B 相对标准偏差
C 极差D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2. 某次测量结果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表示为:x±t0.01,6s /
= 10.79%±0.02%,它表示置信度为99% ;
测量次数为7 ;最高值为_____10.81%___。
3.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分析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异常值,应采用---( B )
A t检验
B 格努布斯检验
C F检验
D 方差检验
4.当置信度为0.95时,测得Al2O3的μ置信区间为(3
5.21±0.10)%,其意义是(D )
A 在所测定的数据中有95%在此区间内;
B 若再进行测定,将有95%的数据落入此区间;
C 总体平均值μ落入此区间的概率为95%;
D 在此区间内包含μ值的概率为0.95;
5.下列可减少测量过程中的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D )
( A ) 进行对照实验( B ) 进行空白实验
( C ) 校正仪器( D ) 增加平行实验的次数
6、下列数据各包括了4位有效数字的是 C ,包括了两位有效数字的是
D E F 。
A、0.0330
B、10.030 C 、0.01020 D、8.7×10-5
E、pKa=4.74
F、pH=10.00
7、下列情况将对分析结果产生何种影响:A.正误差,B.负误差,C.无影响,D.
结果混乱。
a.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使用的基准物Na2CO3中含有少量NaHCO3;A
b.用递减法称量试样时,第一次读数时使用了磨损的砝码;B
c.加热使基准物溶解后,溶液未经冷却即转移至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马上进行标定;B
d.配制标准溶液时未将容量瓶内溶液摇匀;D
e.用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时事先未用待移取溶液润洗移液管;B
f. 称量时,承接试样的锥形瓶潮湿。
C
答案: (1) .A (将会使滴定时用去的HCl溶液的体积V少,n/V的结果将会高,故为A)。
(2). B(将会使第一次称量数值减小,第二次用准确的砝码来取出试样,数值准确但比原来大了,故取出的试样数值少了,为负误差。
如从0.4265g(不准的)和0.4658g(准确的)中取出一定质量的试样至读数为0.2256g时,前一个的差值为0.2009,后一个为0.2402。
故前一个负误差)。
(3). B (4). D (5). B (6).C
8、下述情况中,使分析结果产生负误差的是()。
A、以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某碱样,所用滴定管未洗净,滴定时内壁挂液珠;
B、测定H2C2O4·2H2O的摩尔质量时,草酸失去部分结晶水;
C、用于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在称量时吸潮了;
D、滴定时速度过快,并在到达终点后立即读取滴定管读数
答案:B
9. 以下物质必须采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B )
(A) K2Cr2O7 (B) Na2S2O3 (C) Zn (D) H2C2O4·2H2O
10、下列数字中有效数字为四位的是( C )。
A 、[H+]=0.030
B 、pH=10.42
C 、WMgO=19.96%
10、简答题:
A 、叙述两位同学用不同方法对同一分析对象进行分析,各得到了三次测量结果。
如何评价这两位同学所用的方法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写出评价步骤。
解:步骤:先用F 检验法进行偶然误差,即
精密度检验,再进行系统误差检验,即 t 检验
(1)F检验法
a.计算F值: b.查表(F表),比较:当F计<F表时,不存在S1与S2间的显著性差异,需做t检验。
否则,不做。
(2) t 检验法 a .求合并的标准偏差:
b.计算t值: c.查表(自由度 f = f 1+ f 2=n 1+n 2-2),比较:
t 计> t 表,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B 、下列各分析纯物质,用什么方法将它们配制成标准溶液?如需标定,应该选用哪些相应的基准物质? H2SO4, KOH , 邻苯二甲酸氢钾, 无水碳酸钠。
答:H2SO4, KOH 用标定法,具体H2SO4用分析纯无水碳酸钠标定,KOH 用,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邻苯二甲酸氢钾和无水碳酸钠用直接配置法配置。
C 、什么是滴定度?0.002345mol/L 的K2Cr2O7标准溶液,其对Fe 的滴定度是多少?
22小
大计算S S F =2)1()1(21222211-+-+-=n n S n S n S 合2
11121||n n n n S X X t +-=合合
答:T A/B 指每毫升滴定剂标准溶液相当于待测物的质量 。
单位为g/mL 或mg/mL 。
(B 指标液中的溶质,A 指待测物的化学式)
T Fe/K2Cr2O7=7.858X10-4g/mL
D 、符合什么条件的物质才能用作基准试剂?
答:必须具有足够的纯度—99.9%以上;实际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同—防止结晶水丢失;吸湿性物质潮解;性质稳定--见光不分解,不氧化;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E 、用作滴定分析的反应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反应定量、完全,反应迅速,具有合适的确定终点的方法
11、 计算题:用两种不同方法测定合金中铌的百分含量
第一法 1.26% 1.25% 1.22%
第二法 1.35% 1.31% 1.33% 1.34%
试问两种方法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置信度90%)?
解:
02
.25243%905,10.0==-+==t f P 时,,当显著性差异两种分析方法之间存在⇒>5,01.0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