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呼吸的种类及缺氧程度的判断(内容清晰)
呼吸困难的8个表现

呼吸困难的8个表现呼吸困难指的是病人在主观上感觉到空气不足,认为自己在呼吸的时候比较费力难受,而在客观上则是会表现为病人的呼吸的动作比较用力夸张,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话,患者还会表现出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是出现嘴唇、颜面发绀的症状。
此外,出现呼吸困难时,也会伴有呼吸频率较快、呼吸深度和节奏与平常不同的症状。
从现实的实际情况来看,出现呼吸困难的问题,其实并不意味着都是病理性的情况,比如,普通人在进行了剧烈的运动后,身体由于相对缺氧,就会暂时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这种情况并不严重,大多时候只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就会恢复正常,并不需要去就医。
1 呼吸困难的概述呼吸困难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的,一种是慢性的或者是间歇性的,即急性发作性呼吸困难和慢性或间断发作呼吸困难。
1.1急性呼吸困难具体而言,急性发作性呼吸困难多发生在安静的情况下,与那些因为工作太过劳累导致的呼吸困难问题加重的情况不同,指的是患者在几小时之内,就出现了中等程度以上情况的呼吸困难症状。
一旦发生急性发作性呼吸困难,患者需要尽快进行处理治疗,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检查工作,避免呼吸困难加重。
1.2慢性或间断发作呼吸困难慢性或间断发作呼吸困难的问题较为复杂,大多时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通常是在剧烈运动或者经过长期劳累之后发生,病人出现该症状一般都是在既往的症状上进行加重,出现这种情况后,病人家属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关注,最好及时去附近的医院就医,面对这种情况,除了要做好急救措施之外,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检查,确保患者的呼吸困难问题不会加重,进而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2 导致呼吸困难的病理因素事实上,人们在呼吸的过程中,受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和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所控制。
可以说,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其病情发生的原因是不尽相同的,内在的生理机制可谓是相当复杂。
不过,好在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来进行确定,比如说,由呼吸系统疾病而引起的呼吸困难,多与呼吸肌的活动状况有一定的关系;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的症状时,其出现的肺水肿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症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身呼吸感受器发生某种变化导致的。
呼吸困难分度的标准

呼吸困难分度的标准
呼吸困难可以分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以及混合性呼吸困难。
临床上呼吸困难分为四级,具体标准如下:
1. 第一级别:在安静状态下和正常人一样,走路短程的路程也不会出现气喘,但是在上楼的时候会出现明显气喘的情况。
2. 第二级别:表现为走平路快走时出现气喘,在安静时有轻微气短。
3. 第三级别:表现为吸气时有喉鸣音,并且出现特别明显的三凹征。
4. 第四级别:表现为呼吸比较困难,有严重缺氧的表现,比如嘴唇发紫等。
请注意,呼吸困难可能是因为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病变等原因引起的,具体症状和治疗方法因人而异。
如遇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护理业务学习(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护理业务学习记录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学习主题:呼吸的观察与护理主讲人:学时: 1学时呼吸的观察与护理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吸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
一、正常呼吸的生理变化(一)呼吸过程呼吸过程由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组成。
1.外呼吸也称肺呼吸。
指外界环境与血液之间在肺部进行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肺通气指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气体运输指通过血液循环将氧由肺运送到组织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运送到肺的过程。
3.内呼吸也称组织呼吸,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即组织换气。
(二)呼吸调节呼吸运动是一种自动节律性的活动,主要的呼吸肌是膈肌和肋间肌,腹肌和颈肌是呼吸的辅助肌,其深度和频率随体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1.呼吸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称为呼吸中枢。
它们分布于脊髓、延髓、脑桥、间脑、大脑皮层等部位,正常呼吸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的。
延髓和脑桥是产生基本呼吸节律性的部位,大脑皮层可随意控制呼吸运动,调节脑干中枢的活动。
2.呼吸的反射性调节(1)肺牵张反射:肺牵张反射,又称黑-伯反射,指由于肺的扩张和缩小所引起的吸气抑制和兴奋的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属于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以维持正常的呼吸节律。
在人类,除初生的婴儿以外,平静呼吸时,肺牵张反射并不参与人的呼吸调节,而在病理情况下,肺顺应性降低,肺扩张时使气道扩张较大,刺激较强,可以引起该反射,使呼吸变浅变快。
(2)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指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
当呼吸道阻力增加时,该反射可加强呼吸肌的收缩力量,使呼吸运动增强。
(3)防御性呼吸反射:包括咳嗽反射、喷嚏反射和屏气反射。
它们都是对机体有保护作用的呼吸反射。
异常呼吸的评估

异常呼吸的评估概述:异常呼吸是指与正常呼吸模式不同的呼吸方式或频率。
评估异常呼吸对于确定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异常呼吸的评估标准和方法。
评估标准:1. 呼吸频率: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
超过20次/分钟或低于12次/分钟可被视为异常。
2. 呼吸节律:正常呼吸应该是有规律的。
不规律的呼吸,如间断性或不规则的深浅变化,被视为异常。
3. 呼吸深度:正常呼吸应该是适度的,既不过深也不过浅。
过深或过浅的呼吸可被视为异常。
4. 呼吸对称性:正常呼吸应该是对称的,即两侧胸廓的运动应该是一致的。
若存在一侧胸廓运动明显减少或无运动,可被视为异常。
5. 呼吸音:正常呼吸应该是安静的,无明显的呼吸困难或异常呼吸音。
若出现哮鸣音、呼吸困难或其他异常呼吸音,可被视为异常。
评估方法:1. 观察: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和对称性。
注意是否存在异常呼吸音、呼吸困难或其他异常情况。
2. 记录:使用呼吸计数器或手表计时,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
同时记录呼吸节律、深度和对称性的观察结果。
3. 听诊:使用听诊器仔细听取患者的呼吸音,并注意是否存在异常呼吸音,如哮鸣音、喘息音等。
4. 询问:询问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胸闷或其他不适感觉。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以便更好地评估异常呼吸的原因。
案例分析:患者A,男性,年龄50岁,主诉呼吸困难和胸闷感。
观察发现患者呼吸频率为25次/分钟,呼吸节律不规律,呼吸深度较浅,胸廓对称性无异常,同时听诊发现存在哮鸣音。
根据评估标准,患者A的呼吸频率超过正常范围,呼吸节律不规律,呼吸深度较浅且存在异常呼吸音,可以判断患者A存在异常呼吸。
结论:异常呼吸的评估是了解患者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记录、听诊和询问等方法,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对称性和呼吸音等指标。
在评估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症状和病史,以便更好地判断异常呼吸的原因。
及时评估异常呼吸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呼吸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缺氧的典型表现都有什么

缺氧的典型表现都有什么缺氧是很多人常有的,尤其是对一些特殊地方,养气不足的话,都是会有这样情况,身体出现缺氧后,会有一些症状出现,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的进行打养气,否则对自身生命会有损害,那缺氧的典型表现都有什么呢,是很多人不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它有一些了解。
缺氧的典型表现:(一)轻度缺氧无明显的呼吸困难,仅有轻度紫绀,神志清楚。
血气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6.6-9.3kPa,二氧化碳分压(PaCO2)大于6.6kPa。
(二)中度缺氧紫绀明显,呼吸困难,神志正常或烦躁不安。
(PaO2)4.6-6.6kPa,PaCO2大于9.3kPa。
(三)重度缺氧显著紫绀,三凹征明显(胸骨上、锁骨上和肋间隙凹陷),病人失去正常活动能力呈昏迷或半昏迷状态。
PaO2在4.6kPa以下。
PaCO2大于11.9kPa以上。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问题如下:1.常见护理诊断(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无力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3)有窒息的危险与气道分泌物增加及抽搐有关。
(4)潜在的并发症脑水肿,与大脑缺血缺氧有关(5)恐惧(家长) 与病情危重及愈后不良有关。
2.护理措施(1)新生儿窒息复苏步骤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A、B、C最为重要。
1)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仰卧,肩部以布卷垫高2~2.5cm,使颈部轻微伸仰。
迅速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
2)建立呼吸,增加通气:弹足底或摩擦患儿背部来促使呼吸出现。
如无自主呼吸、心率小于100次/min者,应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面罩应密闭遮盖口鼻;通气频率为30~40次/min;压力大小应根据患儿体重而定,通气有效可见胸廓起伏至出现自主呼吸和皮肤转红。
3)建立有效循环,保证足够的心搏出量:胸外按压心脏,一般采用拇指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按压频率为120次/min,压下深度约1~2cm.按压有效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呼吸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

用物准备
带秒针表 记录本和笔 必要时备棉花
24
操作步骤及要点
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的起伏,测30秒X2,为每 分 呼吸频率
●呼吸不规则或婴幼儿应测1分钟 ●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少许棉花置于患
者鼻孔前,观察棉花纤维被吹动的次数,计 数1分钟 ●记录呼吸值:次/分 ●男性多为腹式呼吸,女性多为胸式呼吸,同 时应观察呼吸的节律、深浅度、声音有无异
34
35
注意事项
❖ 1、吸痰的压力 成人40.0—53.3kpa,儿童 <40.0kpa
❖ 2、吸痰前检查吸痰器的性能是否良好 ❖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吸痰一次更换一根
吸痰管 ❖ 4、吸痰前后要给予高浓度的氧气,防止吸氧
造成的缺氧 36
注意事项
❖ 5、吸痰的手法要正确:边吸引边左右旋转提 起痰管,避免反复拖拉刺激隆凸引起肺动脉 高压
33
操作步骤及要点
94678、血口5、、、、咽4、观管咽的0病一12方痰部连3.、、察钳部性0人手、法管的-接准接、5或 ,能头 反检: 退分3吸备通记镊 然1.取,偏 折3查左 出泌0痰用 电录k持 后下 吸并、向 末病右 时p物管物 源病持 放a活 净调安一 端人旋 ,,,,, ,人小物 松动 痰节置侧 ,的转 用再试核 检情儿钳 末义 液负病, 另口, 生吸吸对 查况<前 端齿压人面 一、向 理4气生、 吸及端 ,0(向 手鼻上 盐管.理解 引0痰,先成操用腔提水k内盐液释器p插吸人作无拉冲的a水性入口)者菌,洗状 11、分整泌理物用物
13
❖ 2、深度异常 ❖ (1)深度呼吸:又称库斯莫呼吸
深而大规则呼吸的呼吸 ❖ 见于:酮症酸中毒 和 尿毒症酸中毒 ❖ (2)浅快呼吸 ❖ 表浅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 ❖ 见于:呼吸肌麻痹、肺与胸膜的疾病、
呼吸困难分级

一、呼吸困难的分级分级临床表现1级与同年龄健康者在平地一同步行无气短,但登山或上楼时呈气短。
2级平路步行1000m无气短,但不能与同年龄健康者保持同样速度,平路快步行走呈现气短,登山或上楼时气短明显。
3级平路步行100m即有气短。
4级稍活动,如穿衣、谈话即气短1、四级分类法2、五级分类法分级临床表现Ⅰ级正常活动同年龄健康者一样Ⅱ级平地步行同健康者,但上坡或上下台阶可出现气急Ⅲ级平地步行不及健康者,但若慢行可达1.6km以上Ⅳ级须慢慢走,方行走50mⅤ级说话穿衣均有气急,因呼吸困难不能外出3、呼吸困难的分级,《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轻度中度重度严重度临床表现平路快步或登山、上楼时气短明显平路步行100米即气短。
稍活动(穿衣,谈话)即气短。
静息时气短阻塞性通气功能减退: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80%50-79%30-49%<30%限制性通气功能减退:肺活量≥70%60-69%50-59%<50%血氧分压60-87mmHg<60 mmHg*血气分析氧分压60-87 mmHg时,需参考其他肺功能结果。
4、呼吸困难分级《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试行)》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临床表现平路快步或登山、上楼时气短明显。
平路步行100米即气短。
稍活动(穿衣,谈话)即气短。
静息时气短。
阻塞性通气功能减退: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80~90%50-79%30-49%<30%限制性通气功能减退:肺活量为 70~80%60-69%50-59%<50%血氧分压80-90mmHg70-79mmHg60-69mmHg<60 mmHg二、肺功能不全的分级分级不同劳动强度出现呼吸困难程度、紫绀0级:中度劳动,无呼吸困难,无紫绀Ⅰ级:中度劳动,有呼吸困难,轻度紫绀Ⅱ级:轻度劳动,有呼吸困难,中度紫绀Ⅲ级: 静息时,有呼吸困难,重度紫绀三、呼吸衰竭的分类与分型(1)分类:根据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
吸入性呼吸困难的分度

吸入性呼吸困难的分度一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时出现;二度:安静时有轻度呼吸困难,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与进食,无明显缺氧;三度:明显吸入性呼吸困难,喉鸣音重,三凹征(肋骨间、胸骨、锁骨上的软组织内陷,像抽走空气的皮球一样)明显,缺氧与烦躁不安,不能入睡;四度:呼吸极度困难,严重缺氧与二氧化碳增多,嘴唇苍白或发绀、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脉细弱,进而昏迷、心力衰竭,直至死亡。
呼吸过程可分为吸气相及呼气相,吸气发生困难,称之为吸气性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吸气时间延长,由于吸气时空气不易进入肺内,此时胸腔内负压增加,出现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如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剑突下出现凹陷,临床上称之为“三凹”征,严重者肋间隙也可发生凹陷。
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喉部发生阻塞性病变者。
呼气发生困难者,称之为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呼气时间延长,呼气费力,病人常采用端坐位,头前倾。
以减轻呼气性呼吸困难的程度。
呼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支气管哮喘病人。
此外还有吸气均发生困难者,称之混合性呼吸困难,常见于引起肺呼吸面积缩小的疾病,如肺炎、胸腔积液等。
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的喉部疾病有以下几类:1. 喉的先天性疾病(1) 先天性喉蹼(2) 先天性喉软骨畸形(3) 先天性喉喘鸣2、喉的炎症性疾病(1) 小儿急性喉炎(2)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3) 喉白喉3、喉肿瘤(1) 喉乳头状瘤(2) 喉癌4、喉的其她疾病(1) 喉水肿(2) 喉异物(3) 喉痉挛(4) 喉外伤(5) 双侧喉返神经麻痹吸气性呼吸困难症状主要表现为吸气运动加强,吸气深而费力,重者吸气时头后仰。
其发生机制的解释就是:声带上面较平坦,下面稍向外倾斜,当喉阻塞时患者用力吸气,将声门推向下方,两侧声带游离缘靠拢,使狭窄的喉腔更为狭窄;呼气时气流冲击声带下面,使之向两侧分开,声门较开大,故表现为吸气困难而呼气基本无碍。
即吸气时呼吸肌非常用力,吸气时胸骨上窝、肋间隙、肋下及剑突下凹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常呼吸的种类及缺氧程度的判断
一、异常呼吸
1.频率改变
(1)呼吸过快:也称气促,指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
见于发热、疼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一般体温每升高1℃,呼吸频率约增加3-4次/分。
(2)呼吸过缓:指呼吸频率少于12次/分。
见于颅内压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2.节律改变
(1)潮式呼吸(陈-施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一段呼吸暂停(5~20s),又开始重复以上过程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犹如潮水起伏。
潮式呼吸的周期可长达30秒至2分钟。
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酸中毒、巴比妥中毒等。
产生机制是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减低,只有当缺氧严重,二氧化碳积聚到一定程度,才能刺激呼吸中枢,式呼吸恢复或加强,当积聚的二氧化碳呼出后,呼吸中枢有失去有效的兴奋,呼吸又再次减弱或暂停,从而形成了周期性变化。
(2)间断呼吸(毕奥呼吸):即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
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断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
呼吸,如此仿佛交替。
其产生机制同潮式呼吸,但比潮式呼吸更为严重,预后更为不良,常在临终前发生。
3.深度改变
(1)深度呼吸(库斯莫呼吸):指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
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以便机体排除较多的二氧化碳,调节血中的酸碱平衡。
(2)浅快呼吸: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
可见于呼吸机麻痹、某些肺与胸膜疾病,也可见于濒死的患者。
4.声音异常
(1)蝉鸣样呼吸:表现为吸气时产生一种极高的似蝉鸣样音响,产生机制是由于声带附近阻塞,使空气吸入发生困难。
常见于喉头水肿、喉头异物等。
(2)鼾声呼吸:表现为呼吸时发出一种粗大的鼾声,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所致。
多见于昏迷患者。
5.形态异常
(1)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增强:正常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由于肺、胸膜或胸壁的疾病,如肺炎、胸膜炎、肋骨骨折、肋骨神经痛等产生剧烈的疼痛,均可使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增强。
(2)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增强:正常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
主。
如由于腹膜炎、大量腹水、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等,使膈肌下降受限,造成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增强
6.呼吸困难
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及体征,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费力,可出现发绀、鼻翼煽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造成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
临床上可分为:
(1)吸气性呼吸困难:其特点是吸气显著困难,吸气时间延长,有明显的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凹陷)。
由于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肺内负压极度增高所致。
常见于气道阻塞、气管异物、喉头水肿等。
(2)呼气性呼吸困难:其特点是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
由于下呼吸道部分梗阻,气流呼出不畅所致。
常见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3)混合性呼吸困难:其特点是吸气、呼气均感费力,呼吸频率增加。
由于广泛性肺部病变使呼吸面积减少,影响换气功能所致。
常见于重症肺炎、广泛性肺纤维化、大面积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
二:缺氧程度判断
根据临床表现居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来确定。
(1)轻度低氧血症:PaO2(kPa)>6.67(50mmHg),SaO2>80%,无发绀,一般不需氧疗。
如有呼吸困难,可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氧气。
(2)中度低氧血症:PaO2 4~6.67kPa(30-50mmHg),SaO2 60%~80%,,有发绀、呼吸困难,需氧疗。
(3)重度低氧血症:PaO2﹤4kPa(30mmHg),SaO2﹤60%显著发绀,呼吸极度困难、出现三凹征,是氧疗的绝对适应症。
血气分析检查是检测用氧效果的客观指标,当患者PaO2 低于
50mmHg时,应给予吸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