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采收率(ERO)

合集下载

提高采收率原理

提高采收率原理

提高采收率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提高采收率原理。

你想想看,咱们开采石油啊,就像是去果园摘果子。

可不能随随便便摘一点就拉倒了呀,得想办法把树上的果子尽可能多地都摘下来,这提高采收率不就跟这一个道理嘛!
比如说注水开发,这就好比给果园浇水。

本来那些藏在角落里的石油,就像藏在枝叶后面的果子,不太好弄到手。

但是通过注水,把它们给“冲”出来了,哎呀,这不就多收获了嘛!再比如化学驱油,这就像是给果子涂上一层魔法药水,让它们变得更容易被我们得到。

还有气驱呢,像是一阵神奇的风,把石油往我们想要的方向吹。

想想看,如果我们不用这些方法,那得浪费多少石油啊,那多可惜哟!就像果园里明明还有好多果子,你却不去摘,那不就白瞎了嘛!
“哎呀,那提高采收率真的那么重要吗?”当然重要啦!这就好比你去挖宝藏,你是随便挖两下就走,还是想尽办法把能挖到的宝藏都挖出来呀?石油可是宝贵的资源呢,我们得珍惜呀!
咱们在这个领域不断钻研,就是为了能把更多的石油采出来。

这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责任呀!我们不能让那些石油就那么白白地留在地下,得
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发光发热呀!所以啊,提高采收率原理,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去实践,让我们一起为了更高效地开采石油而努力吧!
总之,提高采收率就是我们石油开采的法宝,通过各种巧妙的方法,把地下的石油尽可能多地弄出来,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就这么简单,没那么复杂,但是却超级重要!大家都要重视起来哟!。

chapter6提高采收率原理ppt课件

chapter6提高采收率原理ppt课件
如果机器无法满足提高采收率的需 求,可以使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补救, 保证采收率最大化。
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
案例研究
南方某农场采用了新型的高效收割机器,每 人每天的采收量从300公斤增加到600公斤以 上。
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在正确的时间、方法和技术指导 下,采收率可以显著提高,同时将收成损失 降至最低。
留意作物情况
了解农作物当前的情况对提高采收效率十 分重要。气候、土质、农艺技术等因素都 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产生影响。
实施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1
掌握农作物的特点
2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品种特点、 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收割时间和方式。
3
采用先进技术
高效的农业机器能够减轻农民的劳 动强度,提高采收效率。
人工补救
提高采收率原理
本课程将向您介绍提高采收率的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原理来优化农作物 的收割方式。
采收率的定义
1 采收率
指农作物从实际产量到可收获部分的比率
2 公式
采收率=可收获部分的重量/实际产量(包括损耗和不可收获部分)
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性
增加收入
通过增加采收率,农民可 以在相同的土地上种植更 多的农作物,从而增加收 入。
总结
本课程介绍了提高采收率的定义、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提高采收率的原理 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掌握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方法。
工具和设备
正确的工具和设备可以提高 农作物收割的效率,从而提 高采收率。
提高采收率的原理
优化收割时间
选择合适的收割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 收割的损失。不同时期的农作物最适宜的 收割时间也不相同。
把握天时
根据天气情况及时采收农作物,把握天时 可以最大限度减小农作物收成损失的可能 性。

chapter6提高采收率原理ppt课件

chapter6提高采收率原理ppt课件

目的与意义
提高采收率可以增加油田的最终可采 储量,延长油田的开采寿命,提高油 田的经济效益。
提高采收率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 破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02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聚合物驱油
1 2 3
聚合物驱油
通过向油层中注入高分子聚合物,增加油层中水 溶液的粘度,降低油水流度比,从而提高采收率。
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应注重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 调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加强采收策略和管理的研究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采收技术和设备的 创新,探索更高效、智能的采收方法和设 备,以提高采收率。
应加强对采收策略和管理的研究,优化采 收计划和组织,提高采收效率和可持续性 。
拓展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关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鼓励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合作与 交流,共同推动提高采收率原理的研究和 应用。
较好的应用前景。
热力驱油
热力驱油
通过向油层中注入热能,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其流动性,从而提高 采收率。
原理
热能能够降低原油粘度,使其更容易流动,从而提高采收率。此外, 热能还能使原油中的轻质组分挥发,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洗油能力。
应用
热力驱油技术适用于稠油油田和重质原油油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03 提高采收率的原理分析
提高采收率原理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 提高采收率的原理分析 • 提高采收率的应用实例 • 提高采收率的挑战与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工业的重要 能源和化工原料,提高采收率对 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知识创造未来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追求,提高采收率技术已越来越
受到大力推广和关注。

这项技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值得人们深入
探究。

首先,提高采收率技术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在种植作物方面,
人们采用了多种手段,比如优化施肥方案、利用农药和生物农药控制
害虫和病害、推广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农业生产。

在养殖方面,人们
利用科学饲养模式,控制饲料质量和数量,提高养殖效能,保障生产
质量。

其次,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十分明显。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如精准施肥、图像识别、自
动化控制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普及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
证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可持续提升。

未来,越来越多的精准化饲养
技术将应用于养殖生产中,如增加营养成分、改良饲料、开发优质肉
制品和奶制品等。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说明了农业生产的抗风险
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性。

当前,人们不仅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提高农产品产量,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为此,强
化技术创新、加强培训和教育,对当地农户进行指导,实现“科技增产、产销衔接”的目标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大势所趋。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石油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之一,是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需的重要资源。

如何提高油田的采收率也是当前油田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最大挑战,提高油田采收率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石油开采业的进步,缓解能源紧张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采收率;提高方法前言:進入21世纪以来,全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持续上升;随着开采数量的不断增加,油田多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递减的“三高”阶段,再由于油层非均质性与多层开采,导致油层动用不均,油田开发面临着储采失衡严重、套损速度加剧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发展功能配套、经济有效的采收技术实现油田稳产高产;本文将简要阐述如何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和措施。

1.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于高含水油田的含水层、含水量以及分布位置较为复杂,水油田层间矛盾突出、多层断块、非主力层运用差等特点,所以对井网密度、井网性能上要求更高;通常重组、加密、细分是井网调整的常用方法;在加密操作调整井之前,综合测量断块、井间距离大小、油井之间的连通性测量等方面来制定调整方案,恰当的减小井间距离,实现井网的加密。

在精细地质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知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挖掘对象,对应分层调控,实现水驱立体调整,通过水井端精细分注,油井端精细分采,形成精细分层注水、精细分层采油、精细分层压裂、精细套管修复等一系列配套技术,实现注采对应分层调控,减缓层间和平面矛盾,实现水驱特高含水期高度分散剩余油的有效挖潜,更好的提高水驱开发效果和油田采收率。

2.注气提高油田采收率气驱技术是将原油生产中分离出的高浓度硫化氢与二氧化碳气体重新注入到油层内部,在减少对酸气处理的基础上提高了地层压力,是提高采收率最具发展前景的方法之一。

气驱技术包括混相、非混相、部分混相、干气驱、CO2 驱、富气驱、氮气驱和烟道气驱等;气驱采油技术相对复杂,且与油藏压力、油藏温度、油藏流体性质等有密切关系;注入方式分段塞注入、连续注入或水气交替注入;包括了抽提、溶解、蒸发、凝析、增溶等能改变原油相态特征的作用机理;以2008年CO2驱数据为例,世界总提高采收率产量为186.1×104桶/d,CO2提高采收率产量为27.25×104桶/d,占总的提高采收率产量的15.1%,世界低渗透油田中,特别针对渗透率小于50mD的油气藏,其中气驱占83%,而CO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占91%。

提高采收率技术

提高采收率技术
注富气混相驱油过程
(3)高压干气驱油法(多次接触混相)
对于地层中原油组分含重质轻组分较多时,可向油藏高 压注干气,与原油充分接触,油中的轻质组分C2-6逆行到 气体前缘,并使之富化,富化的气体在推进过程中不断 与新原油接触,进一步被富化,最后达到混相。
高压注干气混相驱油过程
(4)CO2驱油法(一次接触混相)
混相流体驱油过程的相段分布图
(1)液化石油气驱动法(一次接触混相)
向油藏注入以丙烷为主的液化石油气,与原油形成混相 段塞,然后用天然气驱动段塞。液化石油气段塞前缘可 与地层油混相,后面与天然气混溶,形成良好的混相带 (低界面张力和降粘)。
注液化石油气混相驱油过程
(2)富气驱油法(多次接触混相)
对于地层油中轻质组分(C2-6)较少的油藏,可注入适量加 入乙烷、丙烷和丁烷的天然气,富气中的较重组分不断凝析 到原油中,最终使注入气与原油混相的驱油方法。 驱油过程是先注一段富气,再注一段干气,然后用水驱动。
强化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 20世纪80年代提出,前身是三次采油
一、提高采收率方法及原理
人工注水 注气
化学驱 混相驱 热力采油 微生物采油
依靠
一次采油
10-25%
天然能量
立足二次采油15-源自5%物理、机械和力学等 宏观作用
三次采油 应用 (强化采油)
化学、物理、热力、生物或 联合微观驱油作用
四次采油
(2)活性剂驱
类型 微乳状液驱、活性水驱、胶束溶液驱和泡沫驱等。 ⑴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驱 油 ⑵改变亲油岩石表面的润湿性; 机 ⑶使原油乳化,产生迭加的液阻系数(贾敏效应), 理 增加高渗层的流动阻力,减小粘度指进现象。
活性剂驱主要以提高驱油效率为主。

提高采收率方法概述

提高采收率方法概述

提高采收率方法概述提高采收率方法概述提高采收率的定义为除了一次采油和保持地层能量开采石油方法之外的其他任何能增加油井产量,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的采油方法。

EOR 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入的流体改变了油藏岩石和(或)流体性质,提高了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EOR 方法可分为四大类,即化学驱、气体混相驱、热力采油和微生物采油。

其中化学驱进一步分为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和复合驱(聚合物一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一表面活性剂一碱三元复合驱,表面活性剂一气体泡沫驱,聚合物一泡沫驱等)。

气体混相驱可分为二氧化碳驱、氮气驱、烃类气体驱(干气驱和富气驱)以及烟道气驱;热力采油方法可分为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等;微生物采油方法可分为微生物驱、微生物调堵及微生物降解原油等方法。

一、气体混相驱气体混相驱的目的是利用注入气怵能与原油达到混相的特性,使注入流体与原油之间的界面消失,即界面张力降低至零,从而驱替出油藏的残余油。

气体混相驱按混相机理可分为一次接触混相驱和多次接触混相驱。

按注入气体类型可分为烃类气体混相驱(如LPG 段塞驱、富气驱、贫气驱)和非烃类气体混相驱(如CO2驱和N2驱)。

(一)LPG 段塞混相驱液化石油气(简称LPG)段塞混相驱是指首先注入与地下原油能一次接触达到混相的溶剂段塞,如LPG、丙烷等,然后注入天然气、惰性气体或水。

LPG 段塞混相驱工艺中水段塞是用来控制流度、提高波及效率的)。

一般来说,LPG 段塞尺寸约为10%~15%孔隙体积,而后续的天然气或水的段塞尺寸就非常大。

LPG 段塞混相驱非常有效。

注入的LPG 段塞与原油达到混相后,残余的油滴及可动油都可能被采出,因此这种方法的采收率较高。

此外,混相压力低、适应性强等都是LPG 段塞混相驱的优点。

但是,LPG 段塞混相驱的成本高以及波及效率低等因素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二)富气混相驱富气是富含丙烷、丁烷和戊烷的烃类气体。

富气混相驱是指往油层中注入富含C2—C6中间组分的烃类气体段塞,然后再注入干气段塞,通过富气与原油多次接触达到混相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提高采收率原理

提高采收率原理
地质(dìzhì)储量的比值,又称为洗油效率。驱油效率总是小于1。
ED
1
Sor Soi
Oil Grains
Water
Swept Area
第二十页,共209页。
1.1.1 孔隙介质中原油的捕集 孔隙介质中原油或其它流体的捕集作用不是非常清
楚,同时也不能以数学的方法给以精确(jīngquè)的描述, 但已知捕获机理依赖于:
第二十六页,共209页。
2.双孔隙(kǒngxì)模型
在水润湿岩心中被俘留的剩余油呈多种形态(如珠状或滴状),并被封闭在 单孔隙或多个(duō ɡè)孔隙中。当流动水施加在油上的力不能克服水优先润湿产生 的毛细管力时,原油就会被捕留住。
(1.6) (1.7)
h1、h:为图中液体的高度,cm;
ρo、ρw:分别为油水密度, g/cm3;
Patm
h1 po 油
h pw

g:是重力加速度,980cm/s2。
图1。6 界面(jièmiàn)力导致的毛管压力图
第十五页,共209页。
水的压力可以通过穿过油的总压头减去水头计算得到。容器中油水 界面处的压力,采用与毛管中相同高度水的压力值,用方程(1.6)(1.7) ,则:
提高(tí gāo)原油采收率 Enhanced Oil Recovery
第一页,共209页。
绪论
Introduction
第二页,共209页。
中国提高(tí gāo)采收率技术的必要性
东部已开发的老油田大多(dàduō)进入高含水阶段,未开发的油田多为低渗透、 特稠油、超稠油,开采环境日趋恶劣,开采成本越来越高。 老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大庆1959年,胜利1964年),现在已经进入高含 水期,目前胜利综合含水达到89.8%。老油田注水开发的效率越来越低,如胜 利油田年产量为2625万吨(7.19万吨/ 日),日注水61.07万立方米,采1吨 原油需注水8.49立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球形曲界面压力差
1、球形曲界面压差的实验证明
p1
p2
p1 p2
2、球形曲界面两侧压差产生原因
• 表面能趋于减少,气泡表面倾向于收缩,必 然会产生一种作用,去阻碍气泡表面增大, 即表面能趋于减少的倾向会对鼓泡的方向施 加压力,阻碍表面增大,称为表面收缩压。 • 表面收缩压与鼓泡的压力平衡 • Δp = p 1 – p2
2.4 润湿性对采收率影响
(82-36) /82=0.56
(65-20) /65=0.69
3、 流度比
λw k w k o M wo= = / λo μ w μo
生产井
流度:流体通过孔隙介质能力的一种量度 油
λ=
水 油
k

μ
注入井
水 油
调剖堵水 K2>K3>K1
聚合物驱、热采
4、毛管数 • 定义 无因次准数
油湿 大于90 大于140 大于100
中性润湿 90 90~140 60~100
2.2 Amott指数法
IA(w)>0:水湿; IA(w)=0:油湿; IA(w)接近于0为中性润湿 IA(o)>0:油湿; IA(o)=0:水湿; IA(o)接近于0为中性润湿
2.3 USBM方法
W=lg(A1/A2) W正值:水湿 W负值:油湿 W为零:中性
3、球形曲界面两侧压差公式推导
对于液体下的一个气泡,半径为r,在Δp作用下试 图增加其体积,半径增加dr,体积增加 dV=4πr2dr,表面积增加dA= 8πrdr 按照热力学,此过程作功
W=ΔpdV=Δp 4πr2dr
按照表面能的概念,表面能增加
σdA= σ 8πrdr
容积功=表面能增加 Δp 4πr2dr= σ 8πrdr
1.5 孔喉表面粗糙度
• 定义:孔喉真实面积与表观面积之比 • 孔喉表面粗糙度越大,润湿滞后越严重
2、地层表面润湿性
• 2.1 润湿角 • 2.2 Amott指数 • 2.3 USBM指数
2.1 润湿角
• (1)平衡润湿角 • (2)前进润湿角、后退润湿角
水湿 平衡润湿角 前进润湿角 后退润湿角 小于90 小于90 小于60
x+dx y+dy z+dz
容积功=(xydz)Δp 界面能增量=σd(xy)
图2-1 任意曲面两侧的压力差
能量守恒
Δp.xydz=σd(xy)=σ(xdy+ydx)
∇ AOB与 ∇ A O B 相似


x + dx x dx = = R 1 + dz R 1 dz xdz dx = R1 ydz dy = R2
水驱:界面张力为10 毛管数为10-6 若界面张力降为10-3 则毛管数为10-2
5、布井
第三节 EOR方法回顾与展望
第二章 油层中的界面现象 Interfacial Phenomena in Formation
预备知识
1、界面
2、 界面现象
地层中存在液、 固、气三相,可 产生多种界面现 象,对提高采收 率有重要影响 曲界面两侧压力差 毛细管现象 润湿现象 岩石表面的带电现象 水驱油时的分散现象
1.1 渗透率变异系数
k − kσ Vk = k
标准点渗 透率
统计偏差 点渗透率
84.1
பைடு நூலகம்
1.2 孔喉大小分布曲线
峰值越高,孔喉大 小越均匀;峰值靠 右,大孔喉出现频 率越高
1.3
孔喉比
• 孔喉比指孔隙半径与喉道半径之比; • 孔喉比大的孔喉结构亦产生Jamin效应
1.4 孔喉配位数
• 定义:与一个孔隙相连的喉道数 • 数值越大,油越容易分散,Jamine效应严重
z
EOR
强化采油
• 提高原油采收率

采油层次 一次采油 二次采油 三次采油 四次采油
采油的层次
特征 天然能量 以水或气体为驱油剂 以特殊流体为驱油剂 利用核能、微生物采油 采收率/% 10~25 15~25
EOR是指强化采油,包括采收率超过一次 采油的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四次采油等
注意:EOR ≠ 三次采油
xydz xydz Δ p ⋅ xydz = σ ( xdy + ydx ) = σ ( + ) R2 R1 1 1 Δp = σ ( + ) R1 R2
式中,R1、R2是任意曲面的两个主曲率半径
Laplace公式
Laplace公式有三种重要的形式 1、球面
2σ Δp = r
说明:
• 球形曲界面,内部的压 力总是大于外部的压 力; • r为曲率半径; • Δp∝1/r; • 只适用于球形界面;
根据能量守恒原则 即界面能增量与容积 功相等导出
二、任意曲界面压力差
一般的曲界面两侧压力差的公式,Laplace公式
ABCD x y z Δp ABCD
, , , ,
采收率=波及系数*洗油效率
二、影响采收率因素
• 1、地层的非均质性 • 2、地层表面的润湿性 • 3、流度比 • 4、毛管数 • 5、布井
1、地层的非均质性
• 地层越不均质,采收率越低。 • 宏观不均质性:渗透率变异系数 • 微观不均质性:孔喉大小分布曲线 • • • 孔喉比 孔喉配位数 孔喉表面粗糙度
提高采收率(EOR)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九章

EOR 油层中的界面现象 调剖堵水 聚合物驱 碱 驱 表面活性剂驱 复合驱 热力采油
第一章
EOR
第一节 EOR概念 第二节 影响采收率因素 第三节 EOR方法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EOR概念
• Enhanced Oil Recovery
3、表面张力
1 净吸引力 2 净吸引力指向液体 内部 3 表面能
表面能自动趋于减少的规律
• 在净吸引力的作用下,表面有自动收 缩的倾向。 • 曲界面压力差、吸附、润湿和毛细管 现象都是该规律起作用的表现。
第一节
曲界面两侧的压力差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SIDES of CURVED INTERFACE
EOR
三次 采油
二次采油
微生物驱
EOR与IOR的关系
• Improved Oil Recovery • 改进型采油 • IOR比EOR含义更广 IOR
IOR EOR
周期注水 加密井
第二节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一、采收率 定义
NR ER = N
N = A0 h0φS oi
AV hV 波及系数 = EV = A0 h0 S oi − S or 洗油效率 = ED = S o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