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学设计
《句子“手牵手”》教学设计

《句子“手牵手”》教学设计第一篇:《句子“手牵手”》教学设计《句子“手牵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单句、复句的含义,熟悉复句和单句的区别,掌握复句的类型。
2.理解关联词的内在关系,正确使用关联词,熟练掌握长短句转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说“长”道“短”二、明确单复句概念,判断单复句。
1、单句概念单句就是指结构和意义比较简单的句子。
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就某个句子看只是一个主谓结构,但充当句子中某个成分(如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的也是主谓结构,也就是说在句子中还包含着从属或降级的主谓结构。
一种是:就某个句子看不止一个主谓结构,其中任何一个主谓结构也不是从属或降级的主谓结构,但这些主谓结构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句子中间没有停顿,书面上没有标点符号),也就是说这几个主谓结构说的差不多就是连续发生的同一件事。
2、复句概念复句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分句的句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谓结构。
练习:判断单复句(1)他今天有病没去上班。
(单句)(2)他今天有病,没去上班。
(复句)(3)因为他今天有病所以没去上班。
(复句)3、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
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
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
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
如:我请假去看病。
(单句)我请假,去看病。
(复句)③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
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
(单句)4、小试身手:判断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独立完成。
(1)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润滑剂来减少磨擦和磨损,机器就无法正常转运。
(2)我们知道,他们也知道,只是双方没有通通气。
(3)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4)青少年要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邢永进《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师版

吓倒,要么把
稻谷。
)多一点翻译的技能还在,更主要的,
当天的事情做完。
句子容易区分,但也有容易混淆的情况。
并列复句中从正反两
取舍的情况(常用的关联词为“
辨别这两种复句:(
,可从句子表达的意义区别。
并列复句是
,引人注意,意思是不
这两种复句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因果复句中表推论因果关系的情况(常用“既然……就……”来表
是学生,就要复句本来是因果复句,但有些学生判断为并列复句。
用换关联词法来判断,表推论的因果复句中的“既然……就……”可换成表
……
,用前后分句换位法来判断:前后分句
相似,
学生不明白为
来辨别这两种复句。
,关联词来辨别:凡是前一分句中的关联词与“
,则是假设复句;凡是前一分句的关联词与“
,
进步。
……”“
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如程度更深,”“(
叔叔回国这件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
是怕他坐下了唱。
)有
”“而是”是并列,“
“尚且”“何况”是递进,“
”“除非”和“不管”,“。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教学博苑03-02 0943《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教学目标:学习有关句子的知识,了解句子成分及句子的类型知识与能力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情感态与价加深对正确使用句子的意义的认识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结合典型例子、对比辨析易混类型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句子的有关知识。
二、句子:概念:句子是由词或短语组成的,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提出问题:常见句式有哪些?探究问题: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究。
如从用途和语气、从结构、从单复句。
归结问题:疑问句动词谓语句陈述句主谓句形容词谓语句按用途和语气分祈使句名词谓语句感叹句主谓谓语句一般单句名词非主谓句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单句(独词句)形容词非主谓句常有特殊成分的单句(复指、插说)见是字句(判断句)、存现句、句单句和复句把字句式特殊单句肯定句与否定句、倒装句、双宾语被动句、兼语句、连动式、兼语连动套用式、主谓结构作谓语按结构分复句一重复句(见课本p83页内容)多重复句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二)提出问题:1、句子成分有哪些?2、句子成分在文中的基本位置如何?归结问题:1、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间有一定的语法关系,根据不同的语法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
句子成分在文中的基本位置如下:[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定语)主语 [状]谓语<补语>(定语)宾语(三)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归结问题: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
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
(结合上面知识结构)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
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分句表示句子没有完全结束的语调,分句后面一般都有一个较短的停顿,书面上用句中标点(逗号、分号等)表示。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了解复句和关联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复句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关联词及其用法1.2 教学内容介绍复句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关联词的作用和分类1.3 教学方法通过例句讲解复句和关联词的概念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关联词构造复句1.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复句和关联词的理解通过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关联词的能力第二章:复句的构成和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复句的构成要素让学生了解复句的特点和结构2.2 教学内容介绍复句的构成要素: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2.3 教学方法通过例句分析复句的构成和特点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关联词构造复句2.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复句构成和特点的理解通过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关联词的能力第三章:并列复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并列复句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并列复句的关联词及其用法3.2 教学内容介绍并列复句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并列复句的关联词:并列连词(and、or、but)3.3 教学方法通过例句讲解并列复句和关联词的概念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并列关联词构造复句3.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并列复句和关联词的理解通过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并列关联词的能力第四章:从属复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从属复句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从属复句的关联词及其用法4.2 教学内容介绍从属复句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从属复句的关联词:从属连词(because、although、if、when)4.3 教学方法通过例句讲解从属复句和关联词的概念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从属关联词构造复句4.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从属复句和关联词的理解通过练习评估学生运用从属关联词的能力第五章:复句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复句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复句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5.2 教学内容介绍复句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场景分析实际例句,展示复句的表达效果5.3 教学方法通过例句和情景模拟展示复句的应用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复句表达复杂思想5.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复句应用的理解通过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复句的能力第六章:关联词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理解关联词所表达的逻辑关系让学生能够识别和运用不同逻辑关系的关联词6.2 教学内容介绍关联词表示的逻辑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选择、比较等分析例句,展示不同逻辑关系关联词的使用6.3 教学方法通过例句和逻辑关系图表讲解关联词的用法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不同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构造复句6.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关联词逻辑关系的理解通过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关联词表达逻辑关系的能力第七章:复杂复句的构造7.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复杂复句的构造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复杂复句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7.2 教学内容介绍复杂复句的构造:由简单句、并列复句、从属复句组合而成分析复杂复句的例句,展示构造方法7.3 教学方法通过例句和练习讲解复杂复句的构造方法通过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复杂复句表达复杂思想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复杂复句构造的理解通过综合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复杂复句的能力第八章:复句在写作中的应用8.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复句在写作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复句丰富写作表达的能力8.2 教学内容介绍复句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表达复杂思想、提高文章连贯性等分析写作例句,展示复句在写作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通过例句和写作练习讲解复句在写作中的作用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复句丰富写作表达8.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复句在写作中应用的理解通过写作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复句丰富写作表达的能力第九章:关联词的错误分析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关联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的能力9.2 教学内容分析关联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错用关联词、忽视逻辑关系等提供改正方法,指导学生避免类似错误9.3 教学方法通过错误例句和分析讲解关联词错误的成因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正确关联词,避免错误9.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关联词错误的认识通过练习评估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的能力第十章:总结与复习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复习复句和关联词的知识点培养学生运用复句和关联词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复习复句和关联词的概念、分类、用法等知识点分析复习例句,巩固所学知识10.3 教学方法通过复习讲义和练习复习复句和关联词的知识点通过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复句和关联词10.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复句和关联词的掌握程度通过综合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复句和关联词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复句和关联词的概念理解重点关注学生对复句和关联词的基本概念理解,确保学生能够区分复句与简单句,并理解关联词在复句中的作用。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

1. __________太阳离我们太远了, __________看上去只有盘子那麼大。
2.晚上,我__________看书, __________看电视。
3.张老师___________关心我们的功课, ___________关心我们的身体。
4. ___________明天不下雨,我们___________到黄泥涌郊野公园去旅行。
(1)他不但学习好,而且还思想好。
(2)不但他思想好,而且你也思想好。
弄清关联词在复句中的位置,对学生把握复句层次,明白句子意思,造出规范的句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用法:构成复句的分句间必须有一定的意义关系,这种关系通过关联词关系起来,表达出来。
表示不同关系的关联词
1并列……又……又……
……一面……一面……
闯祸。
7条件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 ……也……
7.1只要多读多写,语文水平就可提高。
7.2不 管多少险阻,我也无惧前进。
8因果因为……所以……
由於……因此……
既然……那麼……
8.3由於弟弟粗心大意,因此做错了两
道数学题。
8.4因为志文的腿摔坏了,所以需要用
拐杖来走路。
练习一:分辨复句关系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课题
复句和关联词
№14
教[来源:][来源:]
学[来源:]
目[来源:][来源:]
4.2我宁可给老师责罚,也不说谎,隐
瞒真相。
5转折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5.2尽管天气严寒,可是伯父仍到海滩
游泳。
5.3妈妈爱静,爸爸却爱动,两人性格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应用》:《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人教选修)

瞒真相。
5转折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5.2尽管天气严寒,可是伯父仍到海滩
游泳。
5.3妈妈爱静,爸爸却爱动,两人性格
截然不同。
6假设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麼……
6.1如果明天下雨,旅行就要取消了。
6.2要是你不听爸爸的劝告,那麼定会
5.在美国迪士尼乐园里我玩得__________开心__________快乐。
导入
举例
辨别
归类
强调
布置
聆听
观察
辨别
识记
练习
完成
板
书
设
计
复句和关联词
关联词的类别
关联词的使用
课后记事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课题
复句和关联词
№14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与关联词的掌握关联词的使用方词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
与
价值观
加深正确运用句子的认识。
教学重点
掌握关联词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关联词的误用
教学关键
结合例子,对比辨别识记。
课型
复习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讨论、练习
教具
练习二:填填关联词
1. __________太阳离我们太远了, __________看上去只有盘子那麼大。
2.晚上,我__________看书, __________看电视。
3.张老师___________关心我们的功课, ___________关心我们的身体。
4. ___________明天不下雨,我们___________到黄泥涌郊野公园去旅行。
句子“手牵手” ——复句和关联词 精品课教案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学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复句的构造和复句中的关联词,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分析复句。
学习重点是掌握正确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能够判断复句内分句之间的关系,同时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关联词的使用方法。
复杂句子的“装配图”这个课堂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分析复句,能够正确判断复句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正确使用复句中的关联词。
一、课堂活动步骤(1)阅读复句,理清句义。
本节活动的复句,一个选自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一个选自鲁迅的《孔乙己》。
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理解句子的意思。
(2)划分层次,确定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开展活动。
可以采用归纳的方法,先让学生试着分析给出的两个复句,然后再总结出分析复句的正确步骤和方法。
也可以先把分析复句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然后再看哪些学生正确得当地运用了复句分析的方法,哪些学生在分析时还存在问题。
课堂上可以分组讨论大家提出的分析复句方法的优劣。
同时在分析复句的层次关系时,要讲清楚哪一种分析方法是最合理的,如果是不合理的分析,要搞清楚为什么不合理,提醒学生注意在使用和分析复句时容易犯的错误。
(3)添加关联词,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让学生对“顶门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这句话添加不同的关联词,仔细体会关联词在连接分句和表达分句之间关系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相关知识补充(1)复句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
分析复句之前,一定要先读懂整个复句所表达的意思,这是正确分析复句的基础。
分析复句要掌握三个步骤:第一步要总览全句,确定组成该复句的分句数目,了解全句的结构特点。
第二步要找出表示各种关系的关联词,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及关联词,确定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如果分句间隐去了关联词,可以试着补出来。
第三步要在全面理解全句的基础上,确定第一个层次和关系;然后对切分出来的两部分继续切分,一直切分到分句为止。
(2)关联词的作用。
要注意“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这个例子:如果加入的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因此”、“由于”等,分句之间的关系不发生改变。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 博客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博客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复合句、复合句的关键词和连接词的用法;2.了解并掌握复合句结构、复合句的类型以及关联词的作用;3.运用复合句结构和关联词,加强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语法正确性。
二、教学重点1.复合句结构的掌握;2.复合句的关键词和连接词的用法;3.运用关联词使语言表达连贯,表达准确。
三、教学难点1.连接结构和词汇的运用;2.复合句中语法结构的正确摆放。
四、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2.互动式讲解法;3.实例分析法。
五、教学内容(一)复合句的定义与特点1.什么是复合句复合句,分句间有一组主次或从属关系连接起来的句子。
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组成,用来表达复杂或多重关系的意思。
2.复合句的特点(1)复杂的结构,主要由独立主语、独立谓语和关联词联结的从句构成;(2)依据意义和语法作用可分为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主语从句和插入语从句等。
(二)复合句的类型1.定语从句一般由关系词引导,修饰名词或代词,在主句中作定语。
2.状语从句一般有时间、条件、原因、让步等子句,用来修饰或说明主语,一般由时间、条件、原因、让步等词引导。
3.宾语从句由从属连词引导,作为主句的宾语,在主句中充当名词的功能。
4.表语从句由从属连词引导,作为主句的表语,在主句中充当名词的功能。
5.主语从句一般由“主语+谓语”构成,作为主句的主语,在主句中充当名词的功能。
6.插入语从句由插入语词引导,作为一种独立的语句形式,在主句中充当插入语的功能。
(三)复合句的关键词和连接词1.关键词的作用关键词,是从属连词引导复合句的中心词,承担将主句和从句连接起来的作用。
2.连接词的作用连接词,是在从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主要有关系词、状语从句连词、宾语从句连词、表语从句连词和主语从句连词等。
(四)复合句的用法1.复合句的使用注意事项(1)正确把握主从句的逻辑关系;(2)避免出现纠缠、句子结构复杂以及句型长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单复句联系与区别,划分简单的句子成分;能够辨析复句类型,掌握并应用相应关联词语;提高句子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梳理、练习巩固、单复句转换、考题演练等有梯度的设计积累关联词语、掌握复句类型,进而理清句子结构,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正确使用句子的认识;体会句子魅力,享受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常见关联词的类型及使用方法;分析判断复句类型。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
明其法,懂其理,积其词,习其技
教学过程
一、入其题
1.课前音乐:许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2.“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这两句诗于我们而言太过亲切,这样说透人心的句子,诗意唯美,铿锵有力。
3.句子的美与力:
有了物质,那是生存;有了精神,那才是生活。
——雨果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毕淑敏
这样唯美而有力量的句子,会让人受益终生。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句子的学习。
如若能在笔尖流淌出属于自己的经典句子,那么这节课的收获就打大!
二、辨其异
1.读下面四句话:
张海迪姐姐瘫痪了。
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习。
张海迪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
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
要求:用关联词把它们连成一句话:
张海迪姐姐虽然瘫痪了,但顽强地学习,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学会了针灸。
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习,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学会了针灸,可她还是瘫痪了。
张海迪姐姐不但学会了外语,还学会了针灸,她那么顽强地学习,终于瘫痪了。
第一句:客观叙述,含有褒扬,符合事理。
第二句:含有褒扬,惋惜,不符合事理。
第三句:含有褒扬,幸灾乐祸,不符合事理。
2.用不同的关联词语重组语句——很丑;很温柔。
很丑,也很温柔。
(客观评价)
虽然很丑,但很温柔。
(含有褒扬)
如果很丑,就要很温柔。
(含有教导)
因为很丑,所以很温柔。
(含有无奈)
3.总结:单用,句子是单句;组合后的句子是复句;关联词不同,表达的情感和语义也不同。
4.辨别单句复句:分析判断以下几个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我吃饭了。
(单句)
上课啦!(单句)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单句)
战国时候的孔子就佩服春秋时期晏子交朋友的态度。
(单句)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着深刻的影响。
(单句)
5.概括单句的特点:
只有一套句子成分,即只能有一个主谓关系的结构(主谓句)或非主谓关系的结构,(非主谓句)——兼语句和连谓句除外。
分句间互作句子成分。
与句子的长短、句子中间逗号分号的多少无关。
单句的一般结构:主谓宾,定状补。
单句成分位置关系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扩写单句练习:李同学吃苹果。
扩写句子:(符号图解法分析句子成分)
(高三五班)(温柔漂亮的)李同学【慢悠悠地】吃<着>(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
三、懂其理
1.分析判断以下几个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火又大,烟又盛。
(复句)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复句)
蓝蓝的天,碧绿的树,金黄色的麦浪。
(复句)
母亲送给我一句格言,告诉了我一个真理。
(复句)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进步。
(复句)
2.概括复句特点。
必须具备两套或者两套以上的主谓关系的结构(主谓句)或非主谓关系的结构——兼语
式和连谓式除外。
分句间互不作句子成分。
构成复句的各个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特别注意:不能认为只有一个主语的就不是复句,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就是复句;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
3.实践出真知:将下面的两个单句“装配”成一个复句。
(可添加虚词。
)
我爱我师。
我爱真理。
失去了真。
失去了美。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失去了真,也同时失去了美。
——柏拉图
把单句“装配”在一起,让句子唯美又充满哲理,你也可以!名家们是这样做的: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毕淑敏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高晓松
有了物质,那是生存;有了精神,那才是生活。
——雨果
句子借助关联词语“装配”成复句,同时也就构成了不同类型的复句。
四、明其法
1.复句的类型:因果复句、并列复句、选择复句、让步复句、转折复句、递进复句、目的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连贯复句、解说复句。
2、复句类型顺口溜:因并(病)选择让,转递目条假(件),连贯(续)解说就完啦!
五、积其词
1.关联词语和相关复句类型连线练习:
不是—而是并列复句
不是---就是选择复句
尚且---何况递进复句
尽管---但是转折复句
既然---就因果复句
即使---也让步复句
无论---都条件复句
只要---就条件复句
不管---都条件复句
2.归纳容易混淆的关联词语顺口溜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让步,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是条件。
六、习其技
1.判断下面复句的类型:
⑴一场雨过后,云渐渐散去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
(连贯)
⑵我们即使再盖一间库房,也装不下这些稻谷。
(让步)
⑶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目的)
⑷既然你懂得这个道理了,我就不再多说了。
(因果)
⑸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按期完成任务。
(条件)
⑹万一出了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假设)
⑺他非但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还一味把责任推给别人。
(递进)
2.判断下列句子类型,是单句的压缩主干,是复句的说明类型。
⑴他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复句)
⑵只有教育,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
(单句)
⑶他们手拉手,穿过树林,翻过上坡,回到草房。
(复句)
⑷在任何工作中,我们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单句)
3.用下面两个句子组成一个转折复习,使句意强调的是①句:
①他性格孤僻,生活也比较散漫。
②他在学习上有股钻劲,各门功课都学得很扎实。
——他在学习上有股钻劲,各门功课都学得很扎实,但是他性格孤僻,生活也比较散漫。
4.依次填入下面一堆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D)
当你还是一颗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
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你还不引人注目。
而_你长成一棵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甚至因为如果
B.虽然或者除非只有
C.即使或者除非只有
D.即使甚至因为如果
5.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不仅)写出浓浓春意,②(而且)把视觉和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
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但是)④(只有)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才)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6.填入下面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①不要依赖译文,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
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的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
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7.填入下面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B )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①是一种误解。
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②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
摒弃功利性③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④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
⑤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
⑥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8.请在下列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头渡小镇精巧①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芝坡的山峦。
②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③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④风吹雨打,⑤世事变迁,⑥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答案:①而②尽管③但④无论⑤无论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