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__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提高患儿的恬静度①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
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②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
要注重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提高病室温度,使其维持在60%左右,可改善血液循环,对减轻呼吸道症状有明显效果。
③鼻塞的护理:鼻塞严峻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
5%麻黄素液滴鼻,天天2~3次,每次1~2滴,对因鼻塞而妨碍吸吮的婴儿,宜在哺乳前1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
④咽部护理:留意察看咽部充血、水肿、化脓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
2、高热的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
5oC以上时应对症治疗,采纳准确、合理的降温措施,如头部冷湿敷、枕冰袋,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或用乙醇擦浴,冷盐水灌肠。
也可以用25%安乃近溶液滴鼻或口服退热剂。
注意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
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3、查看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觉高热抽搐的发生。
在护理患儿时应常常检查口腔粘膜及皮肤有无皮疹,注意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及盛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
在疑有咽后壁脓肿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同时要注意防止脓肿破溃后脓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
4、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鼓励患儿多喝水,给予易消化高营养饮食,宜少食多餐并常常变换食物种类,一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5、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把握上呼吸道感染的防备知识,懂得相应的应对技巧;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应早期隔离患儿,如有盛行趋势,可用食醋蒸蒸法将居室消毒;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穿衣要适合,以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避免过热或过冷;另外要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
__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护理措施
促进舒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室内空气:通风,室温,湿度 保证休息
保证呼吸道通畅
改善不适:鼻部、咽部、口腔护理
第二节 护理措施 观察病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警惕高热惊厥 预防并发症
健康教育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
第二节
护理评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健康史:“受凉”史,疾病史等 身体状况
婴幼儿病情较重,全身症状为主;年长儿轻,局部症状为主
一般类型上感
轻症 :主要是鼻咽部症状,多见于年长儿
重症:骤然起病,畏寒、高热等,多见于婴幼 儿 体检:咽部充血,扁桃体、淋巴结肿大等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护理诊断 预期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第四节
小儿肺炎
肺炎(pneumonia)
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油
类或过敏反应)所致的肺部炎症
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 难和肺部有固定的中、细湿啰音
第四节
分类
病因
病毒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 支原体、衣原体性肺炎 真菌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 支气管肺炎
细菌性上感:及时应用抗生素
溶血性链球菌
青霉素10~14天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 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舒适改变 与咽痛、鼻塞有关 潜在并发症 惊厥、中耳炎、肾炎或风湿热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措施 降低体温
物理降温 退热药物 保证水分摄入,补充营养
呼吸道阻塞 肺部感染 淋巴结反应 声音嘶炎 扁桃体炎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 习题+考证题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自测题】A1 型题1 .关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咽鼓管相对窄、短,易患中耳炎B .年龄越小,呼吸越快C .肺含血量相对多而含气量少D .右侧支气管比左侧直E .婴幼儿缺乏SlgA ,易患呼吸道感染2 .关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下列正确的描述是A .气管腔狭窄,软骨柔软,弹力组织发育好B .气管黏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C .肺间质发育好,肺泡数量多D .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低E .纵隔相对较大,胸廓呈扁平状3 .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缺乏的免疫球蛋白是A . IgAB . IgDC . IgED . IgGE . SlgA4 .婴幼儿呼吸特点是A .胸式呼吸.B .胸腹式呼吸C .腹式呼吸D .呼吸潜力大E .呼吸频率慢5 .扁桃体的发育高峰是A . 3~6 个月B . 6 个月~1 岁C . 1~4 岁D . 4~10 岁E . 10~15 岁6 .属于下呼吸道的是A .咽鼓管B .会厌C .鼻窦D .喉E .毛细支气管7 .属于上呼吸道的是A .鼻B .气管C .支气管D .毛细支气管E .肺泡8 .婴儿呼吸次数平均为A . 16 ~20 次/分B . 20 ~30 次/分C . 30~40 次/分D . 40~50 次/分 E . 50~60 次/分9 .婴幼儿易出现呼吸不规则的原因主要是A .呼吸器官发育不完善 B.呼吸肌发育不完善 C.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 D.肺弹力组织发育不完善 E.呼吸功能储备能力差10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是A .肺炎链球菌B .真菌C .病毒D .肺炎支原体E .原虫1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如腹痛持续存在,可能是A .全身症状的表现B .肠痉挛所致C .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D .食入刺激性食物E .发热致肠蠕动亢进12 .引起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A .呼吸道合胞病毒B .疱疹病毒C .流感病毒D .腺病毒E .柯萨奇病毒13 .引起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是A .合胞病毒B .疱疹病毒C .流感病毒D .腺病毒E .柯萨奇病毒14 .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是A .母乳喂养B .避免着凉C .加强保护性隔离D .加强体格锻炼E .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1 5 .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重点预防的并发症是A.结膜炎B.中耳炎C.咽后壁脓肿D.支气管炎E.热性惊厥16 .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物理降温时体温降至多少为宜A . 37 ℃以下B . 37 ℃C . 37 . 5 ℃D . 38 ℃E . 38 . 5 ℃17 .下列关于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描述正确的是A . 3 岁以上小儿多见B .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C .多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D .发作时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E.多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18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预防热性惊厥的主要措施是A .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刺激B .按医嘱应用抗生素C .积极控制体温D .按医嘱应用镇静剂E .发现惊厥先兆时,立即通知医生19 .健康指导中以做好家庭护理为主的疾病是A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 .喘息性支气管炎C .轻型肺炎D .重型肺炎E .支气管哮喘20 .支气管肺炎与支气管炎的主要区别点是有无A .发热B .咳嗽C .呼吸困难D .肺部固定细湿哆音E .青紫21 .迁延性肺炎的病程在A . < 1 个月B . 1~3 个月C . 3~6 个月D .6~9 个月E .9~12 个月22 .婴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是A .支气管肺炎B .大叶性肺炎C .间质性肺炎D .支原体肺炎E .衣原体肺炎23. 下列哪项不属于肺炎的病因分类A .病毒性肺炎B .细菌性肺炎C .间质性肺炎D .支原体肺炎E .衣原体肺炎24 .肺炎患儿机体各系统病理生理改变的关键因素是A .机体抵抗力低下B .缺氧和二氧化潴留C .病原体侵入D .毒素作用E .各器官发育不成熟25 .引起小儿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 .肺炎链球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革兰阴性杆菌D .腺病毒E .呼吸道合胞病毒26 .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A .病原体及毒素作用B .缺氧致肺小动脉收缩C .体循环阻力增加D .中毒性心肌炎E .心率加快致心脏负荷加重27 .重症肺炎患儿面罩给氧时,吸氧浓度最好为A . 10 %~20 %B . 20 %~30 %C . 30 %~40 %D . 40 %~50 %E . 50 %~60 %28 .腺病毒肺炎的好发年龄为A.新生儿 B .2~6 个月 C. 6 个月~2 岁 D .2 ~4 岁 E .4 ~10 岁29 .重症肺炎患儿发生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的常见原因是A .低钾血症B .低钠血症C .低镁血症D .消化功能紊乱E .中毒性肠麻痹30 .婴儿患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 .细菌B .病毒C .真菌D .支原体E .衣原体31 .婴儿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时心率可达A . 100 次/分B . 120 次/分C . 140 次/分D . 160 次/分 E.180次/分32 .肺炎患儿进行鼻导管给氧时,氧流量每分钟应为A .0 . 5 ~1 LB .1~1.5LC .1 . 5~2 .0LD .2.0~2.5LE .2.5~3.0L33 .重症肺炎面罩给氧,氧流量每分钟应为A . 1~2LB . 2~4LC . 4~6LD . 6 ~8LE . 8~10L3 4 .引起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细菌是A .肺炎链球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流感嗜血杆菌D .大肠杆菌E .厌氧菌35 .治疗支原体肺炎最有效的抗生素是A .青霉素B .红霉素C .庆大霉素D .氯霉素E .阿莫西林36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是A .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B .易发生心力衰竭C .易发生脓胸和脓气胸D .病情重死亡率高E .中毒症状轻37 .肺炎患儿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A .室温14~18 ℃,相对湿度40 %B .室温16~20 ℃,相对湿度50 %C .室温18~22 ℃,相对湿度60 %D .室温22~24 ℃,相对湿度70 %E .室温24~28 ℃,相对湿度75 %38. 关于小儿肺炎的护理下列错误的是A .体位采用头高位或半卧位B .经常翻身更换体位C .痰液多者及时吸痰D .尽量少喂食、水以防呛咳E .输液时严格控制液量及速度39 .常出现皮疹、易复发及出现脓胸等并发症的肺炎是A .支气管肺炎B .腺病毒肺炎C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D .支原体肺炎E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40 .肺炎伴有中毒性肠麻痹时下列护理不妥的是A .腹部热敷B .肛管排气C .禁食D .胃肠减压E .补钾A2 型题41 .患儿,女,11个月。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PPT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上呼吸道:
鼻与鼻窦:婴幼儿鼻根扁而宽,鼻腔相对较短, 后鼻道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婴儿无鼻 毛,粘膜下缺乏海绵组织。鼻窦口相对较大。
咽部:婴儿鼻咽和咽部相对窄小而垂直。腭扁桃 体1岁末才逐渐增大,在4-10岁时发育达高峰, 14-15岁时又逐渐退化。咽部富有淋巴组织。 婴幼儿的咽鼓管宽、直、短,呈水平位。
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炎症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痰液粘稠、
体弱、无力排痰有关。 体温过高 与肺部感染有关。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的需要量:与摄入不足、消耗
增加有关。
护理措施
环境调整与休息 氧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体温正常 营养及水分的补充 病情观察 健康教育
环境调整与休息
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 室温18℃-22℃,湿度55%-60%为宜。 嘱患儿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被褥要轻暖,穿衣不要过多。 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 各种处置应集中进行。
毒素炎症产物吸收
呼吸功能衰竭
循环、消化、神经、酸碱平衡失调
循环系统
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酸碱失衡
中毒性心肌炎 肺动脉高压 颅高压脑水肿 中毒性肠麻痹 消化道出血 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心衰
临床表现
轻症呼吸系统症状为主
发热:多为不规则热,弛张热或稽留热,早产儿、重度 营养不良儿可不发热。
咳嗽:较频,初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略减轻,恢复 期咳嗽有痰,新生儿、早产儿仅为口吐白沫。
治疗要点
控制感染: ❖据菌选药,轻症给磺胺类,青霉素,重症静脉用
药。支原体肺炎选红霉素。 ❖疗程体温正常后5-7天,症状消失3天。 对症治疗: ❖退热、祛痰、止咳,纠正低氧血症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治并发症: ❖中毒症状严重、休克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恢复期用红外线、超短波等物理疗法。
第10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解剖特点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部位
特点
临床意义
鼻
鼻腔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 易感染,并易引起鼻塞而致呼吸
膜柔嫩,血管丰富
困难,影响吸吮
鼻窦
鼻窦口相对较大,且鼻窦黏膜与鼻腔 黏膜相连
【健康教育】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2. 介绍预防措施
n 室内空气消毒 n 及时增减衣服 n 积极治疗原发病 n 提倡母乳喂养,及是时添加辅
食 n 改善机体健康状况
第三节 急性感染性喉炎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是喉部粘膜急性弥漫性炎症。以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 吸困难为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以冬春季节为多,多见于婴 幼儿。
肺的扩张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 充分通气、换气,患病时易发生 缺氧发绀;胸腔积液或积气时易 致纵隔移位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 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和节律
年龄
新生儿 1岁以下 2‾3岁 4‾7岁 8‾14岁
各年龄儿童呼吸和脉搏频率比较
呼吸 (次/分)
40~50 30~40 25~30 20~25
【护理措施】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维持体温正常
按医嘱用药:
按医嘱给予退热剂,如口服对乙酰氨基 酚或安乃近溶滴鼻。并给予抗病毒药物,合 并细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疗。
【护理措施】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维持体温正常 物理降温: T>38.5℃时给予物理降温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护理措施】
(三)健康指导
1.指导家庭护理 避免用力擤鼻涕
使用0.5%麻黄碱溶液滴鼻,用于急慢性鼻炎及感冒鼻塞
22
口蹄疫(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 “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 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 病。
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 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
发生水疱。
23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腺病毒
咽-结 合膜
热
病原体为★腺病毒,好发于春秋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 患儿的护理
点击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点击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点击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点击 第四节 肺 炎
2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思考: 与成人相比,小儿呼吸 系统有什么特点? 有何临床意义?
3
解剖特点
4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解剖特点
上呼吸道
呼吸困难
鼻与鼻窦:鼻腔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
结膜炎
鼻泪管短,瓣膜发育不全;
鼻窦口大
鼻窦炎
5
小管 障碍;阻碍
细穿孔 泪腺的
6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解剖特点
上呼吸道
中耳炎
• 咽与咽鼓管:咽鼓管短、宽、直,水平位
扁桃体
扁桃体 腭扁炎桃体在1岁内发育差,4~10岁时发育达高峰,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疱疹 性咽 峡炎
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 于夏秋季。全身症状明显,检查可见咽 峡部黏膜上有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 晕,1‾2日破溃形成小溃疡。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课件

05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
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疾病认知教育 呼吸锻炼
药物使用指导 营养指导
向患儿及家属详细解释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 表现及治疗方案,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教导患儿进行正确的呼吸锻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等,以改 善肺功能和促进康复。
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有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
心理支持
安慰和鼓励
用温和的语言安慰患儿,解释治疗过程,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治疗信心。
家属教育
指导家属给予患儿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其度过治疗期。
症状护理:发热
监测体温
定时测量体温,观察热型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物理降温
给予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
排痰护理
指导患儿进行有效咳嗽, 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 畅。
常用药物及护理
常用药物
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平喘药等,根 据医嘱合理用药。
VS
给药护理
确保按时按量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 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向患儿 和家长解释药物作用和使用方法,提高治 疗依从性。
04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要点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 气,避免对流风,温度、湿度适 宜,避免冷空气直吹患儿。
卧床休息
减少活动,避免哭闹,减轻心脏 负担和耗氧量,必要时给予镇静 剂。
饮食与营养
饮食调整
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 激性食物和饮料。对于呼吸困难的患儿,喂食时应保持半卧 位,防止窒息。
水分补充
01
儿科护理学真题及答案-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A11、支气管哮喘发作禁用A、麻黄素B、肾上腺素C、吗啡D、氨茶碱E、沙丁胺醇(舒喘灵)2、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为A、发热B、咳嗽C、腹泻D、发绀E、气促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是A、早期使用足量抗生素B、以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为主,预防并发症C、发生并发症者,可对症处理D、确定为链球菌感染时,应用广谱抗生素E、鼻塞严重时可用1%麻黄碱滴鼻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是A、支持治疗B、中药治疗C、抗感染治疗D、抗病毒治疗E、抗生素使用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为主,如病毒感染常用A、利巴韦林B、青霉素C、阿昔洛韦D、红霉素E、伐昔洛韦6、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A、中医中药治疗B、补充水分C、对症处理D、适当休息E、常规应用抗生素7、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直接蔓延不引起哪种疾病A、急性肾炎B、中耳炎C、支气管炎D、肺炎E、咽后壁脓肿8、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上感可出现不同形态的皮疹A、腺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C、鼻病毒D、流感病毒E、肠道病毒9、年长儿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症状较突出的是A、发热B、畏寒C、乏力D、烦躁不安E、咳嗽10、婴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症状较突出的是A、流涕B、咳嗽C、头痛、烦躁不安D、咽部不适E、咽痛11、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A、柯萨奇A组病毒B、腺病毒C、溶血性链球菌D、葡萄球菌E、鼻病毒12、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为A、起病缓慢B、肺部体征出现较晚C、多为低热D、较易发展成脓胸、脓气胸、肺大泡E、氨苄西林有特效13、小儿肺炎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其停药时间一般是A、体温正常,咳嗽消失B、体温正常后3~4天,症状消失C、体温正常后5~7天,肺部体征消失D、体温正常后6~10天,症状消失E、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14、有关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措施不当的是A、雾化B、控制感染C、平喘D、镇咳E、化痰15、重症肺炎和轻型肺炎的区别是A、持续高热B、唇周发绀,伴三凹征C、肺实变体征D、咳嗽气促明显E、中毒症状明显,并累及全身其他系统16、急性感染性喉炎咳嗽的特点是A、喘息性咳嗽B、阵发性咳嗽C、刺激性干咳D、犬吠样咳嗽E、痉挛性咳嗽17、腺病毒肺炎发病年龄最多见于A、新生儿B、2~6个月婴儿C、6~12个月婴儿D、6~24个月小儿E、任何年龄18、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出现喉头水肿时宜用A、吸氧B、泼尼松C、青霉素D、异丙嗪E、氯丙嗪19、支气管肺炎区别于支气管炎的关键是A、咳嗽、气促B、发热、频咳C、呼吸音减弱D、白细胞增高E、两肺细湿啰音20、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为A、柯萨奇病毒B、腺病毒C、葡萄球菌D、溶血性链球菌E、鼻病毒21、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体是A、呼吸道合胞病毒B、腺病毒C、柯萨奇病毒B组D、柯萨奇病毒A组E、流感病毒22、有关咽结合膜热的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B、春夏季多发C、可在集体儿童中流行D、颈部或耳后淋巴结肿大E、病程1~2周二、A21、患儿男,6岁,反复咳嗽3个月,活动后加重,常于夜间咳醒,痰不多,无发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措施】 (一)维持体温正常
按医嘱用药: 按医嘱给予退热剂,如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安乃近 溶滴鼻。并给予抗病毒药物, 合并细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
治疗。
【护理措施】 (二)预防热性惊厥
密切观察病情 体温超过38.5℃应及时给予降温处理 既往有热性惊厥更要注意及时降温 按医嘱预防性用镇静剂 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刺激
随堂测验
1 .关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下列描 述错误的是 A .咽鼓管相对窄、短,易患中耳炎 B .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C .肺含血量相对多而含气量少 D .右侧支气管比左侧直 E .婴幼儿缺乏SlgA ,易患呼吸道感染
2 .关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下列正 确的描述是
口蹄疫(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 “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 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 病。 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 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 发生水疱。
腺病毒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咽-结 合膜 热
病原体为★腺病毒,好发于春秋 季。可发生小流行。以发热、咽炎、结
肺部感染 • 支气管:力组织,纤毛运动差;右支气管粗、短
• 肺:弹力纤维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好,肺泡少 胸廓与纵膈:桶状,肋骨水平位,膈肌位置高,呼吸肌发
育差;纵膈移位
右支气管
左支气管
右支气管粗、短
呼吸困难
上 呼 吸 道
气管异物
呼吸道阻塞 肺部感染 淋巴结反应 声音嘶哑
下 呼 吸 道
鼻窦炎 中耳炎 扁桃体炎
免疫球蛋白A IgA 按其免疫功能又分为血清型及分泌型两种。 1-血清型IgA存在于血清中,其含量占总IgA的85%左右。 并不显示重要的免疫功能。 2-分泌型IgA(SlgA)存在于分泌液中,如唾液、泪液、 鼻和支气管分泌液、胃肠液、尿液、汗液等。分泌型IgA 是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抗体 IgA不能通过胎盘,但可从母乳中获得分泌型IgA。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体温过高
与呼吸道感染有关
潜在并发症
热性惊厥
【护理措施】 (一)维持体温正常
环境要求 体温观察 体温记录 营养要求 按医嘱用药
【护理措施】 (一)维持体温正常
物理降温: T>38.5℃时给予物理降温
小儿捂热综合征
常发生在寒冷季节
绝大多数病人是小于1岁的小儿
过度保暖和捂闷过久 室内温度过高 缺氧、窒息,不能有效散热而发病 严重者可留下癫痫、瘫痪等后遗症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 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史 2. 既往有无反复发作史、湿疹或其他过敏史 3. 是否为特异性体质 4. 有无免疫功能下降、营养障碍性疾病等
急性支气管炎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1. 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开始为刺激性干咳, 以后有痰。
2. 发热、纳差、乏力、呕吐、腹泻等。
3. 体检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不固定散
新生儿 1岁以下 2‾3岁
4‾7岁 8‾14岁
40~50 30~40 25~30
20~25 18~20
120~140 110~130 100~120
80~100 70~90
1: 3
1:(3~4) 1:(3~4) 1:4 1:4
第一节
免疫特点
非 免 疫 防 御 非 特 异 免 疫 咳嗽反射差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护理措施】 (三)健康指导 2. 介绍预防措施
室内空气消毒 及时增减衣服 积极治疗原发病 提倡母乳喂养, 及是时添加辅食 改善机体健康状 况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
性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一般通过空气中
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 品的接触传播,是一种传染病
扁桃体炎多见于年长儿,1岁以内少见
咽鼓管 短、宽、直,易患中耳炎
4~10岁时发育达高峰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解剖特点
上呼吸道
声音嘶哑
• 喉:内有声带,呈漏斗形,狭窄,柔软,
富于血管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解剖特点
下呼吸道
呼吸道阻 塞
气管异物
• 气 管:相对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缺乏弹
气道平滑肌收缩力差
异物吸入
纤毛运动差
免疫球蛋白低(sIgA)
巨噬细胞功能不足
补体等数量、活性不足
呼吸道感染
特异免疫特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未发育成熟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体引 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俗称 “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本病90%以上为病毒感 染引起,病毒感染后可继发 细菌感染。
20 .支气管肺炎与支气管炎的主要区别点是有无 A .发热 B .咳嗽 C .呼吸困难 D .肺部固定细湿
哆音 E .青紫
22 .婴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是
A .气管腔狭窄,软骨柔软,弹力组织发育好
B .气管黏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
C .肺间质发育好,肺泡数量多
D .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低
E .纵隔相对较大,胸廓呈扁平状
3 .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缺乏的免疫球 蛋白是 A . IgA B . IgD C . IgE D . IgG E . SlgA
系膜淋巴结炎 D .食入刺激性食物 E .发热致肠蠕动 亢进
12 .引起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 A .呼吸道合胞病毒 B .疱疹病毒 C .流感 病毒D .腺病毒 E .柯萨奇病毒 13 .引起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是 A .合胞病毒 B .疱疹病毒 C .流感病毒 D .腺病毒 E .柯萨奇病毒
类似哮喘吧!要怎么区别呢???
哮喘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比较
哮喘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好发年龄
过敏史 家族史 类似哮喘表现 治疗
3岁以下
有 一般没有 有 抗炎、平喘
大多3岁以上
有 有 有 抗炎、平喘,可用免疫 抑制剂
预后
良好,大多在6 岁后自愈
差,常终生反复发作
17 .下列关于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描述正确的 是 A . 3 岁以上小儿多见 B .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 C .多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D .发作时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E.多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
【护理措施】 (三)健康指导
1.指导家庭护理
避免用力擤鼻涕
使用0.5%麻黄碱溶液滴鼻,用于急慢性鼻炎及感冒鼻塞
2. 指导口腔护理 3. 介绍预防措施
如食醋熏蒸法等
【护理措施】 (三)健康指导 1. 指导家庭护理
【护理措施】 (三)健康指导 2. 介绍预防措施
保持房间空气新鲜, 温度、湿度适宜 增加营养和加强体格 锻炼,避免受凉 不带儿童到人多的公 共场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剖特点
上呼吸道
呼吸困难
鼻与鼻窦:鼻腔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
结膜炎
鼻泪管短,瓣膜发育不全; 鼻窦口大
鼻窦炎
细穿孔
泪腺的
小管
障碍;阻碍
第一节
解剖特点
上呼吸道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中耳炎
扁桃体
• 咽与咽鼓管:咽鼓管短、宽、直,水平位
扁桃体 腭扁桃体在1岁内发育差,4~10岁时发育达高峰, 炎
6 .属于下呼吸道的是 A .咽鼓管 B .会厌 C .鼻窦 D .喉 E .毛细支气管
7 .属于上呼吸道的是 A .鼻 B .气管 C .支气管 管 E .肺泡
D .毛细支气
8 .婴儿呼吸次数平均为 A . 16 ~20 次/分 B . 20 ~30 次/分 C . 30~40 次/分 D . 40~50 次/分 E . 50~60 次/分
14 .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是 A .母乳喂养 B .避免着凉 C .加强保 护性隔离 D .加强体格锻炼 E .积极治疗各 种慢性疾病
16 .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物理降温时体温降至多少为宜 A . 37 ℃ 以下 B . 37 ℃ C . 37 . 5 ℃ D . 38 ℃ E . 38 . 5℃
★腺病毒 十二面体衣壳
3.上感的并发症
中耳炎 鼻窦炎 扁桃体炎 气管炎
颈淋巴 结炎
咽后壁 脓肿
上感 并发症
肺炎
脑炎 心肌炎 风湿热
急性 肾炎
【护理评估】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正常或降低 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高
【护理评估】
(四)治疗要点
1. 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为主,防止并发症 2. 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环境 3. 多饮水,补充维生素C 4. 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利巴韦林) 5. 酌情选用抗生素 如链球菌感染,使用青霉素10~14天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1.一般类型上感
(1)症状
鼻流涕
局部症状:主要为鼻咽部的症状 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 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有食 欲不振、呕吐、腹痛、腹泻等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1.一般类型上感
(2)体征
体检可见咽部充血
扁桃体肿大
肺部听诊正常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生理特点
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节律不齐,☆年龄越小越快 呼吸型随年龄变化:腹膈式 胸腹式
呼吸中枢调节能力差→ ☆婴幼儿易出现呼吸不规则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 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和节律 各年龄儿童呼吸和脉搏频率比较
年龄 呼吸 (次/分) 脉搏 (次/分) 呼吸: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