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94页)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94页)
《陈太丘与友期》通过陈元方与其父 “友”的一番对话,说明了我们为人处事应 信守诺言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通过写两小儿在“辩斗” 太阳距离人远近的问题时,询问孔子,但孔 子“不能决也”。我们应学习古人为认识自 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 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在人间》
《爱在人间》教学篇目

冰心
小巷深处 林 莉
为我唱首歌吧 艾德里安
与爱相约 萨拉米斯•伊舍凯舍
《口哨》
透过“我”吹口哨这一普通的情节,表 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 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作者自 身的境遇本身就是对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极 好例子。而她对生命的呼唤,在口哨中体现 得如此强烈,只有真正感同身受之后,读者 的心灵才会与作者的感悟碰撞出共鸣的火花 来。
《表哥驾到》
接着,采用以往常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 课题入手,理清课文脉络。“从……到……” 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 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1~8自然段为 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10~24自然 段为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第9自 然段为过渡段。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 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对课文主旨的再认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
背景: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是传统的 经典的初中教学篇目。新教材将此文收集在六年级 (上)的“同龄人的故事”一单元内。我在以往教 学此文时,一般从课题“从……到……”入手,然 后将“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作对 比分析,得出传统教学对本文的中心理解:通过百 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 相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 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八年级语文单元教学示范案例

八年级语文单元教学示范案例

八年级语文单元教学示范案例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分类。

2. 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3. 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表达。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分类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的图片或摘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好奇心。

2. 介绍古代文学的特点:口头传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出古代文学的分类,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进行简要的解释和说明。

5. 教师点评和总结:对学生的分类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确保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分类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课时: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代文学作品的音频或朗诵,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语言之美和艺术魅力。

2. 教师示范:选择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等。

3. 学生阅读和分析:让学生阅读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并进行分析,包括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等。

4. 学生交流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他们的分析结果,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

5. 教师点评和总结:对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第三课时: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表达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素材,如风景图片、人物形象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学生创作:让学生选择一个古代文学的形式(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并根据给定的创作素材进行创作。

3. 学生交流和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他们的作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教师点评和指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一、引言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旨在通过系统化、综合性的教学内容设计,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本文将介绍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和目标,并提供实际的教学设计及实例,以期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关键词1、初中语文2、单元教学3、教学设计4、教学实例三、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和目标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承载着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任务,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重要使命。

此外,通过单元教学,学生还能深入了解历史文化、拓展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单元教学的目标是围绕一个主题,整合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

同时,通过主题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将教学内容视为一个整体,确保主题的一致性。

2、多元化原则: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深化教学内容。

4、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方法包括:1、分析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制定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3、准备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等。

4、制定评价标准:明确评价标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实例以初中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家庭生活”单元为例,教学设计如下:1、分析教材:本单元包括《背影》、《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荷叶母亲》等课文,主题为家庭生活和教育。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相互关爱的重要性,同时掌握描写家庭生活的文学技巧。

2、制定计划:本单元教学时数为两周,共14课时。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9篇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9篇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9篇《醉翁亭记》篇一《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赏析方法。

本设计以醉字为切入点,以太守醉、我们醉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最后进行归纳、迁移。

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1、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课型:赏析课。

教学步骤:一。

问题的提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板书课题、作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出示两个问题:1.太守为什么而醉?2、我们为什么而醉?二。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板书:(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 琅琊秀色图→ 酿泉流水图→ 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单元设计初中语文教案范例

单元设计初中语文教案范例

单元设计初中语文教案范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悟父爱;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珍惜亲情,回报父母。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感悟父爱。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父亲的行为和背影所蕴含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图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背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背影的含义;2. 教师简要介绍背影这篇文章的背景及作者;3.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情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2. 学生查找生字词的含义,并与同桌交流。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2. 教师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主旨;3. 教师详细讲解父亲的行为和背影所蕴含的意义,引导学生感悟父爱。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父爱;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爱;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重要性;2.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感悟,表示要珍惜亲情,回报父母;3.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练习和总结拓展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悟父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提升。

语文单元整体备课教案初中

语文单元整体备课教案初中

语文单元整体备课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成语、俗语。

(3)了解本单元的文章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成语、俗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本单元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背影》、《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

这些文章涵盖了散文、诗歌等多种体裁,内容丰富,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也有表现人间情感的。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2.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欣赏水平。

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拼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成语、俗语。

(3)了解本单元的文章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会本单元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本单元的文章,了解文章背景,生字词。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资料。

2.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单元的学习内容,为新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旨在通过精选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任务包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如修辞手法、文章结构等;同时,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程度不一,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2)学会运用阅读策略,如快速阅读、细读、批判性阅读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掌握必要的词汇、成语和俗语,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4)学会运用写作技巧,如构思、选材、布局等,提高写作水平;(5)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2)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4)采用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5)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等,拓展学习渠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培养责任感;(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自信;(5)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024统编新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4统编新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它如同一扇窗,为学生们打开了文学与艺术的美妙世界。

这一单元精心挑选了三篇散文和四首古代诗歌,每一篇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丰富的情感色彩,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文化积淀。

散文部分,《春》以清新明快的笔触,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旨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力和欣赏力。

《济南的冬天》则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济南冬天独特的美景娓娓道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眷恋之情。

《雨的四季》则通过雨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生命力,感受自然界中的韵律与节奏。

古代诗歌部分,《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这四首佳作,以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诗歌不仅富有韵律美,更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引导学生们在诵读中体会古人的情怀与智慧。

除了文学作品的学习,本单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综合实践,学生们将学会如何深入解读文本,提炼文章主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写作训练则旨在让学生们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提升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既涵盖了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旨在为学生们打造一个全面发展的语文学习平台。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精心设计,围绕“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自然之美,同时培养其深厚的人文情怀。

在散文部分,我们精选了一系列描绘四季变换、自然景观的佳作,这些作品以其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将大自然的壮丽与细腻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阅读这些散文,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进而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学会以更加敏锐和温柔的目光去观察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