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和灭菌的区别以及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实验室如何灭菌,灭菌方法汇总!

实验室如何灭菌,灭菌方法汇总!实验室如何灭菌,灭菌方法汇总!食品论坛昨天消毒和灭菌是微生物实验技术中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因此从事药品生产、检验的人员均应了解消毒和灭菌的基本概念、两者的关系,各自的应用方法及其意义,操作时应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规程,一方面确保生产与检验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安全的保护。
消毒和灭菌的概念:1、消毒:指对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的致死作用,但不能杀死芽孢等全部微生物,因此消毒是不彻底的,不能代替灭菌。
凡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称为消毒剂,因此人们也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
2、灭菌:杀灭物体中所有活的微生物(含芽孢)的作用,灭菌是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二、消毒和灭菌的关系1、共性:杀灭微生物以控制其污染和防止传播。
2、区别:消毒灭菌方法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多采用物理方法(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杀菌法等)和化学方法(消毒剂、抗生素)两大类。
1.干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ºC~150ºC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
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
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2.湿热灭菌法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
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器的蒸汽压力一般调整为1.0~1.1kg/cm2,维持20~30min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常用的消毒技术和方法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 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1.对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 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 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
精品课件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 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 的消毒方法。
物理方法 超声波等。 化学方法 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
醇类、酚类、复配双链季铵盐等。
精品课件
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 (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 毒剂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
低效消毒剂: 新洁尔灭、洗必泰、中草 药消毒剂以及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 毒剂。
精品课件
使用方法: (1)浸泡法: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
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加盖10分钟以上; 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胞污染物 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的消毒液浸 泡加盖30分钟以上。
(2)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 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用药物浓度和作 用时间同浸泡法.
适用范围:用于耐腐蚀物品灭菌、环 境及空气等的消毒。
精品课件
消毒液配制:
过氧乙酸一般为二元包装,A液为 冰醋酸液和硫酸的混合液,B液为过氧化 氢,使用前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将A、B 两液混合后产生过氧乙酸,在室温放置24 小时.根据测定的有效成分含量(无条件测 定有效浓度按16%计算),用去离子水将过 氧乙酸稀释成所需浓度。
三、医用物品危险性分类
1.高度危险性品 2.中度危险性品 3.低度危险性品
精品课件
三、医用物品危险性分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指穿过皮 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 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 接触的器材和用品。如手术器械和用品、 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药物 等。
消毒及灭菌区别总结-打印版.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_总结介绍几个根本概念1.灭菌: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以及芽胞和霉菌孢子的方法。
2.消毒: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芽胞,孢子不要求全部杀死。
3.防腐: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阻止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方法。
4.无菌操作法:防止或杜绝一切细菌进入动物体或其他物体的方法。
5.滤过除菌:液体或气体通过滤过作用除去其中所存在的细菌。
一般用0.22微米滤膜,但不能除去病毒,霉形体及L 型细菌。
第一节物理因素⏹温度⏹ 枯燥⏹ 渗透压⏹ 辐射⏹ 过滤⏹其他物理因素一、温度〔一〕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高温对微生物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其主要原因是高温能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核酸构造遭到破坏等,从而导致其死亡。
⏹ 多数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营养细胞和病毒在50-65 ºC10 min可以致死。
⏹ 细菌芽孢,在121 ºC下5-20min 才能致死,⏹ 同种微生物老龄菌比幼菌耐热。
⏹ 干热灭菌(dry heat sterilization烘烤灭菌法;实验室用枯燥箱烘。
一般是160℃2小时即可到达灭菌目的。
⏹湿热灭菌(mosist heatsterilization在同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灭菌好;因为:a 比干热更易使菌体蛋白凝固。
b 湿热穿透力强;c 湿热可以释放大量潜热。
⏹ 湿热灭菌法 A. 高压蒸汽灭菌法 B. 煮沸消毒法C. 流通蒸汽消毒法D. 间歇蒸汽灭菌法E. 巴氏消毒法 A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湿热灭菌中最好的方法,通常1.05kg/cm2,的压力下面〔此时温度121ºC〕处理15-30min 。
要排冷空气,否那么会形成假压力,虽然压力到达要求,温度却达不到相应温度,而影响灭菌效果。
B 、煮沸消毒法物品在水中煮沸 15min ,可杀死所有营养细胞和一局部芽孢。
在水中参加1%的Na2CO3 或2-5%的石碳酸效果更好。
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消毒与灭菌的简答题

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消毒与灭菌的简答题摘要:一、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1.消毒与灭菌的定义2.消毒与灭菌的区别二、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消毒灭菌方法1.高压蒸气法2.煮沸法3.火烧法4.药液浸泡法5.甲醛蒸气熏蒸法6.低温冷冻灭菌法三、常用消毒灭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1.高压蒸气法2.煮沸法3.火烧法4.药液浸泡法5.甲醛蒸气熏蒸法6.低温冷冻灭菌法四、手术器械、物品、敷料消毒灭菌的重要性1.防止感染2.保障手术安全3.延长器械使用寿命正文:一、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1.消毒与灭菌的定义消毒: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灭菌: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彻底消灭物品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以确保物品无菌状态。
2.消毒与灭菌的区别消毒主要针对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而灭菌则要求彻底消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
二、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消毒灭菌方法1.高压蒸气法:利用高压蒸汽对器械、物品、敷料进行消毒灭菌,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是目前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中最常用的方法。
2.煮沸法:将器械、物品、敷料放入煮沸的水中,持续一定时间,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适用于耐高温的器械和物品。
3.火烧法:通过火烧使器械、物品、敷料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适用于不易损坏的金属器械。
4.药液浸泡法:将器械、物品、敷料浸泡在特定的药液中,通过药物杀死微生物。
适用于各种器械和物品的消毒灭菌。
5.甲醛蒸气熏蒸法:利用甲醛蒸气对手术室和器械、物品、敷料进行消毒灭菌。
灭菌效果较好,但对人体有一定刺激性。
6.低温冷冻灭菌法:通过低温冷冻技术对器械、物品、敷料进行消毒灭菌。
适用于不耐高温的器械和物品。
三、常用消毒灭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1.高压蒸气法:灭菌效果好,适用于各种器械和物品,但需要专门的灭菌设备。
2.煮沸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灭菌效果受水质、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影响。
消毒,灭菌,防腐,除菌的概念

消毒,灭菌,防腐,除菌的概念
1.消毒(Disinfection):消毒是指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手段来杀灭大部
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以减少传播疾病的风险。
消毒可以在表面、物体或空气中进行,常用方法包括使用消毒剂、高温或紫外线照射等。
消毒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但不必杀灭所有的微生物。
2.灭菌(Sterilization):灭菌是指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完全杀灭或去除
所有形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孢子等。
灭菌的目标是使物体或环境处于无菌状态,以避免疾病传播和感染。
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化学灭菌等。
3.防腐(Preservation):防腐是指采取措施保护物品,使其能够长时间保存
而不腐烂或变质。
防腐的目的是阻止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延长物品的寿命。
常见的防腐方法包括加入防腐剂、调节环境湿度和温度等。
4.除菌(Decontamination):除菌是指清除或减少物体表面的病原微生物,
以减少传播疾病的风险。
除菌通常是针对特定区域或特定物体进行的,以去除或杀灭潜在的致病微生物。
常见的除菌方法包括清洗、消毒、紫外线照射等。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消毒和灭菌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及的卫生概念,它们都涉及到对微生物的处理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虽然这两个词看起来很相似,但它们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和目的。
一、消毒的概念消毒是指通过杀灭或去除绝大部分致病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从而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消毒通常应用于非活体物品表面、设备、表层皮肤和其他非生命体表面等地方。
它是一种常用的卫生措施,可用于医疗机构、家庭、餐厅、学校等场所。
消毒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需消除的微生物类型、表面材质和所处环境。
最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物理消毒:物理消毒方法通过使用热、辐射或过滤等方式来杀灭微生物。
高温煮沸、干热灭菌和紫外线消毒等。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方法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和去除微生物。
酒精、漂白剂、消毒液和氯等都是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消毒的目标是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从而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然而,消毒并不能完全杀灭所有的微生物,有些抵抗力较强的微生物可能在消毒过程中存活下来。
二、灭菌的概念灭菌是指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以及其他特定条件,彻底杀死或去除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孢子。
灭菌一般应用于医疗设备、外科手术器械和药品等需要高度清洁和无菌环境的场所。
与消毒不同,灭菌的目标是完全杀死或去除所有微生物,以确保完全无菌状态。
这样可以避免在医疗过程中引入病原微生物,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1. 蒸汽灭菌:通过高温和高压的水蒸气,将微生物完全灭活。
这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之一。
2. 干热灭菌:使用高温烘干的方式,将微生物杀灭。
这适用于对湿热敏感的物品。
3. 气体灭菌:使用带有灭菌剂的气体,如乙烯氧化物等,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灭菌是一个严格的过程,需要控制温度、时间、湿度和浓度等因素,以确保所有微生物都可以被彻底灭活。
灭菌后的物品应在无菌环境中密封保存,以防止再次受到污染。
三、消毒与灭菌的区别与联系消毒和灭菌都是用于控制病原微生物和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供应室的消毒与灭菌

供应室的消毒与灭菌供应室担负着为全院提供充足,完好,规格齐全,品质保障的消毒灭菌物品的工作。
如何做好消毒灭菌及隔离工作,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必要手段,使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概述:合格的消毒灭菌是医疗质量的保证;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能掌握其相关基本理论,并能区分消毒与灭菌的程度及合格标准。
(一)灭菌1、概念: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物品上一切存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达到无菌程度。
2、合格的标准国际上以灭菌保证水平(SAI)作为灭菌合格水平,并以106为标准。
3、(二)消毒1、概念;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物品上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使之达到无害化程度。
2、合格标准;指消毒后物品上的微生物数量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数量。
即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9.9%或自然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0%。
(三)灭菌与消毒作用水平分类:1、灭菌方法: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物理、化学方法。
2、高效消毒法:杀灭一切致病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包括繁殖体、结核杆菌、病毒、真菌和孢子。
对芽孢有一定杀灭作用。
3、中效消毒法: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4、低效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通风散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二、消毒与灭菌方法(一)选择消毒与灭菌方法的原则:1、根据物品污染的危害程度选择:(1)高度危险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法处理,灭菌指数达到106标准。
(2)中度危险物品:选用中效和高效消毒法,消毒指数达103以上。
(3)低度危险物品:可采用低效消毒法或只做一般清洁即可。
2、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选择:(1)对被致病性芽孢、真菌孢子和抵抗力强,危险度大的病毒污染物品选用高效消毒法和灭菌法。
(2)对被致病性细菌和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污染物品选用中效以上消毒法。
(3)对被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效和低效消毒法。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使用剂量和延长消毒时间。
消毒与灭菌的原则

消毒与灭菌的原则、方法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包括医院病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药物的消毒、灭菌,以及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等措施。
一、概念(一)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二)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括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
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
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主要用于医疗护理。
二、消毒、灭菌的原则(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1.高度危险的器材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
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中度危险的器材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
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3.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
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和灭菌两个词在实际使用中常被混用,其实它们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
消毒是指应用消毒剂等方法杀灭物体表面和内部的病原菌营养体的方法,而灭菌是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的所有微生物,使之呈无菌状态。
物理方法
1温度
利用温度进行灭菌、消毒或防腐,是最常用而又方便有效的方法。
高温可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和酶类发生变性而失活,从而起灭菌作用,低温通常起抑菌作用。
1)干热灭菌法:
a.灼烧灭菌法:利用火焰直接把微生物烧死。
此法彻底可靠,灭菌迅速,但易焚毁物品,所以使用范围有限,只适合于接种针、环、试管口及不能用的污染物品或实验动物的尸体等的灭菌。
b.干热空气灭菌法:这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待灭菌的物品均匀地放入烘箱中,升温至160℃,恒温1小时即可。
此法适用于玻璃皿、金属用具等的灭菌。
2)湿热灭菌法:
在同样的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灭菌好,这是因为一方面细胞内蛋白质含水量高,容易变性。
另一方面高温水蒸汽对蛋白质有高度的穿透力,从而加速蛋白质变性而迅速死亡。
a.巴氏消毒法:有些食物会因高温破坏营养成分或影响质量,如牛奶、酱油、啤酒等,所以只能用较低的温度来杀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这样
既保持食物的营养和风味,又进行了消毒,保证了食品卫生。
该法一般在62℃,3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此法为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创,故名为巴氏消毒法。
b.煮沸消毒法:直接将要消毒的物品放入清水中,煮沸15分钟,即可杀死细菌的全部营养和部分芽孢。
若在清水中加入1%碳酸钠或2%的石炭酸,则效果更好。
此法适用于注射器、毛巾及解剖用具的消毒。
c.间歇灭菌法:上述两种方法在常压下,只能起到消毒作用,而很难做到完全无菌。
若采用间歇灭菌的方法,就能杀灭物品中所有的微生物。
具体做法是:将待灭菌的物品加热至100℃,15~30分钟,杀死其中的营养体。
然后冷却,放入37℃恒温箱中过夜,让残留的芽孢萌发成营养体。
第2天再重复上述步骤,三次左右,就可达到灭菌的目的。
此法不需加压灭菌锅,适于推广,但操作麻烦,所需时间长。
d.加压蒸汽灭菌法:这是发酵工业、医疗保健、食品检测和微生物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它适用于各种耐热、体积大的培养基的灭菌,也适用于玻璃器皿、工作服等物品的灭菌。
加压蒸汽灭菌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可密闭的加压蒸汽灭菌锅中
进行的,以大量蒸汽使其中压力升高。
由于蒸汽压的上升,水的沸点也随之提高。
在蒸汽压达到1.055公斤/厘米2时,加压蒸汽灭菌锅内的温度可达到121℃。
在这种情况下,微生物(包括芽孢)在15~20分钟便会被杀死,而达到灭菌目的。
如灭菌的对象是砂土、石蜡油等面积大、含菌多、传热差的物品,则应适当延长灭菌时间。
在加压蒸汽灭菌中,要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恒压之前,一定要排尽灭菌锅中的冷空气,否则表上的蒸汽压与蒸汽温度之间不具对应关系,这样会大大降低灭菌效果。
3)影响灭菌的因素:
a.不同的微生物或同种微生物的不同菌龄对高温的敏感性不同。
多数微生物的营养体和病毒在50~65℃,10分钟就会被杀死;但各种孢子、特别是芽孢最能抗热,其中抗热性最强的是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要在121℃,12分钟才被杀死。
对同种微生物来讲,幼龄菌比老龄菌对热更敏感。
b.微生物的数量多少显然会影响灭菌的效果,数量越多,热死时间越长。
c.培养基的成分与组成也会影响灭菌效果。
一般地讲,蛋白质、糖或脂肪存在,则提高抗热性,pH在7附近,抗热性最强,偏向两极,则抗热能力下降,而不同的盐类可能对灭菌产生不同的影响;固体培养基要比液体培养基灭菌时间长。
4)灭菌对培养基成分的影响:
a.pH值普遍下降。
b.产生混浊或沉淀,这主要是由于一些离子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混浊或沉淀。
例如,Ca2+与PO4-3化合,就会产生磷酸钙沉淀。
c.不少培养基颜色加深。
d.体积和浓度有所变化。
e.营养成分有时受到破坏。
2辐射
利用辐射进行灭菌消毒,可以避免高温灭菌或化学药剂消毒的缺点,所以应用越来越广,目前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接种室、手术室、食品、药物包装室常应用紫外线杀菌。
2)应用β射线作食品表面杀菌,γ射线用于食品内部杀菌。
经辐射后的食品,因大量微生物被杀灭,再用冷冻保藏,可使保存期延长。
3过滤
采用机械方法,设计一种滤孔比细菌还小的筛子,做成各种过滤器。
通过过滤,只让液体培养基从筛子中流下,而把各种微生物菌体留在筛子上面,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
这种灭菌方法适用于一些对热不稳定的体积小的液体培养基的灭菌以及气体的灭菌。
它的最大优点是不破坏培养基中各种物质的化学成分。
但是比细菌还小的病毒仍然能留在液体培养基内,有时会给实验带来一定的麻烦。
化学方法
一般化学药剂无法杀死所有的微生物,而只能杀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所以是起消毒剂的作用,而不是灭菌剂。
能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称为消毒剂。
能抑制或阻止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称为防腐剂。
但是一种化学药物是杀菌还是抑菌,常不易严格区分。
消毒剂在低浓度时也能杀菌(如1:1000硫柳汞)。
由于消毒防腐剂没有选择性,因此对一切活细胞都有毒性,不仅能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而且对人体组织细胞也有损伤作用,所以只能用于体表、器械、排泄物和周围环境的消毒。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石碳酸、来苏水(甲醛溶液)、氯化汞、碘酒、酒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