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广西的气候和自然条件西
桂林的自然条件

桂林的自然条件地形条件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典型岩溶地貌。
岩溶峰林地貌是桂林重要旅游资源。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气候条件桂林地处低纬,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年平均气温为18.9℃。
8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3℃,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5.6℃。
年平均无霜期309天,年平均降雨量1949.5毫米。
平均蒸发量1490~1905毫米。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79%。
全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平均风速为2.2~2.7米/秒。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70小时。
平均气压为994.9百帕。
土壤条件桂林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属红壤土带,以红壤为主。
酸碱度为 4.5~6.5。
依其成土的母质可分为红壤土、石灰土、紫色土、冲击土、水稻土等5个土类,14个亚类,36个土属,89个品种。
河流冲积母质砂壤土和水稻土,土层深厚,耕作性良好,是水稻和蔬菜高产区。
中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宜旱地作物和林业生产。
动植物资源动物资源:桂林市的动物种类繁多,有1593 种,隶属60 目295 科。
陆栖脊椎动物有400 多种,其中有云豹、黄腹角稚、穿山甲、果子狸等;水生物有144 种,有珍贵的娃娃鱼、鳗鲡等。
植物资源:全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包括银杉、银杏等名贵树种;自然植被以马尾松为主,市区以桂花树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
林业主产杉木和毛竹,全市森林面积121.56万公顷,森林储蓄量3774.42万立方米,每年可提供木材40余万立方米、毛竹1600多万根。
矿产资源桂林矿产资源丰富,矿种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铅、锌、锡、钨、铝、铌、钽、锰、滑石、重晶石、萤石、花岗石、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储量的有30多种,在广西位于全国前列的36种矿产中,桂林占17种,其中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滑石分布广,储量大,品质优,易开采,前景广阔。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08 云贵高原(解析版)

专题08 云贵高原基础知识1、概况:西起横断山脉,北邻四川盆地,东到湖南省雪峰山。
2、地形: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土壤瘠薄,多峰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
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
3、气候:本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既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又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
降水的季节集中在6-10月份,冬季主要的受到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贵州冬季的降水偏多。
4、自然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
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岩性疏松,地表崎岖不平,坡度大,夏季多暴雨。
考向预测(一)云南茶叶云南是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这里的春茶上市时间比闽、浙早一个月以上。
采收期长达10个月。
高山云雾出好茶,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有25个茶种是云南独有的。
云南茶叶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
①云南南部地形复杂,分布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势起伏大(或地势起伏大,有大面积适宜种植茶树的土地)②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条件优越;全年降水多,气候湿润,曰照短而多雾(雨量充沛,云雾缭绕)③山涧多河流,水源充足④物种资源丰富(茶树种类多样)⑤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生长。
(二)昆明准静止锋⑴昆明准静止锋的形成冬半年,来自我国北方的冷空气在向南移动过程中,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挡,在此处静止下来,形成准静止锋。
⑵我国历史上有“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但该区域水运并不发达,试分析其原因。
该地虽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河流众多,但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较少,河流多地下暗河,因此水运条件较差。
(三)喀斯特地貌⑴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①可溶性岩层(石灰岩)②分布气候湿润(降水量丰富)⑵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特征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⑶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旅游景观云南石林、贵州黄果树瀑布、广西桂林山水等(四)石漠化1、概述: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
广西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

广西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广西地理高一必修一课程是学生在高中一年级学习的地理课程,主要涵盖了广西地理的相关知识点。
下面将从地理的范围、地理分区、自然地理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地理的范围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的范围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景观、物质构造、自然资源等内容;人文地理则是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人口、城市发展等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内容。
二、地理分区广西地理分区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行政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分区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将广西划分为五个自然地理区,分别是南部沿海低山丘陵地区、中部盆地山地地区、北部丘陵山地地区、西南部喀斯特地貌区和西北部岩溶山地区。
行政地理分区则根据行政区划将广西划分为14个市辖区和8个地级市。
三、自然地理1. 地貌特征:广西地貌复杂多样,主要地貌类型有丘陵、盆地、山地、岩溶地貌等。
山地地形占广西总面积的70%,以喀斯特地貌为主。
2. 气候特征: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温少寒、夏季炎热多雨。
气候以四季明显、降水充沛、日照丰富为特点。
3. 水系特征:广西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著名的江河有西江、汉江等。
尤以西江流域最广阔,是广西主要的河流之一。
4. 植被资源:广西属于高温多湿的亚热带气候,植被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约为56%,主要有热带季节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类型。
5. 矿产资源:广西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锡矿、铁矿、锌矿、锌矿等。
尤以锡矿资源储量最大,是全国重要的锡矿产地之一。
四、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广西人口大约为4790万人,人口分布不均衡。
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南部沿海地带和城市。
2. 经济发展:广西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现代农业和工业并重。
主要农作物有稻谷、玉米、甘蔗等,主要工业有冶金、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
3. 人文景观:广西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如桂林的漓江风光、南宁的青秀山风景名胜区等。
关于广西的地理知识

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
首府南宁是东盟十国和中国团结合作的聚会地点,素有绿城之美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
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全自治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
中文名称:广西别名:桂行政区类别:自治区所属地区:中国西南下辖地区:南宁,柳州,桂林,贵港政府驻地:南宁电话区号:0771地理位置:104°26'—112°04'E,20°54'N 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人口:5002万(2008年)方言:南宁白话,壮语,粤语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桂林乐满地主题乐园、桂平西山、桂林山水著名高校: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美景的万种风情,靖江王陵与灵渠的辉煌神秘,象山水月的造化奇观!广西公园胜景繁多,莲花瀑布、试剑石、望夫石、磨菇石、仙人床、情人树、海豹采果、人工草坪会使你心旷神贻,流连忘返,别具一格的森林沐浴更会使你充分享受大自然的奥妙。
公园内动、植物种类甚多,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桫椤(树蕨),花中之王金茶花,还有悠久漫游的千年龟、欢腾的五爪金龙和活泼嬉戏的猴群,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主峰莲花山是桂东南第一峰以及广西北海旅游景点最佳旅游时间全年各个季节来广西都会错过另外一个季节可以得到的收获,而大部分游赏对象在一年四季中各有特色,并无优劣之分。
一般而言,冬季,初春气候不冷,对于北方旅行者是非常舒服的天气,而且可以体会,甚至参与各民族年俗,但此时处于枯水期,像瀑布和溶洞这样的景点也可一观,但肯定不如旺水期时。
另外,冬季时和雨季多阴天,去海边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广西的竹子及制浆造纸

上 述 竹 材 大 部 分 为 野 生 , 一 部 分 为 人 工 栽 有
70 , 低 于 木 材 而 高 于 一 般 草 类 。 显 微 镜 下 观 % 稍 在 察 , 维 形 态 呈 圆柱 管 状 , 厚 腔 小 , 长 , 头 近 纤 壁 细 两
似 纺 棰 状 。 均 长 度 一 般 为 1 5~ 2. mm , 维 宽 度 平 . O 纤
广 西 柳 江 造 纸 厂 近 二 十 几 年 来 大 量 用 于 制 浆 造 纸 的 竹 材 是 2年 生 或 3年 生 的 原 竹 。 种 多 为 黄 品 竹 、 竹 、 竹 、 竹 、 竹 、 丝竹 、 竹 、 竹 尾 、 丹 苦 篙 金 吊 箭 毛
云 香竹 、 竹等 。 茨
3
广 西竹 材 的纤 维 特性 及 化 学 成分
一
次 造 林 、 年 受 益 等 特 点 , 展 竹 浆 造 年 发
纸 , 弥 补 我 国 木 浆 不 足 。 文 综 述 了 广 西 可 本
竹 材 的 纤 维 特 性 、 学 成 分 、蒸 煮 技 术 、 化 漂
白 工 艺 等 。
关 键词 : 子 ; 植 ; 种 ; 维特 性 ; 学成 分 ; 竹 种 品 纤 化 蒸
一
培 。 理 的 栽 培 管 理 应 该 是 : 林 的 栽 植 一 科 学 管 合 竹
理 一 抚 砍 结 合 一 丰 产 成 林 一连 续 生 产 。 子 在 生 长 竹
过 程 中 , 于 管 理 不 同 , 亩 产 量 相 差 很 大 。 工 种 由 每 人
植 的竹林每 亩约6 株 , 年施 化肥 1 0 每 2 kg, 产 0~ O 可 竹 -' 0 T 6 0~2 O g。 些 竹 材 一 般 高 为 6 以 上 , 3 Ok 这 m 收 割 后将竹 子砍成约 3 m长 , 成 捆 以 便 搬 运 。 时 竹 打 这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一、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
广西区位优越,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
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广西周边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接壤。
东南与广东省省界线长约931公里,东北与湖南省省界长约970公里,北面与贵州省省界长约1177公里,西面与云南省省界长约632公里。
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边界线长约637公里。
大陆海岸线长约1500公里。
全区土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2.47%。
东西最大跨距约771公里,南北最大跨距(南至斜阳岛)约634公里。
全自治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
2001年总人口4788万人,其中壮族人口占32.79%。
二、地理地形广西位于全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
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
1.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广西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
其特征是:(1)盆地大小相杂。
西、北部为云贵高原边缘,东北为南岭山地,东南及南部是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
盆地中部被广西弧形山脉分割,形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沿广西弧形山脉前坳陷为右江、武鸣、南宁、玉林、荔浦等众多中小盆地,形成大小盆地相杂的地貌结构。
(2)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
自北向南大致可分为4列:第一列为大苗山—九万大山;第二列为大南山—天平山—凤凰山;第三列为驾桥岭—大瑶山—莲花山—镇龙山—大明山—都阳山(此列亦称广西弧);第四列为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大青山。
广西高一地理知识点

广西高一地理知识点广西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南部地区,东临越南,南濒南海,西隔广西与越南为邻。
广西地理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河流和湖泊等方面的内容。
接下来将依次介绍广西高一地理的相关知识点。
1. 地理位置广西位于中国的南部地区,东经104°30′~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
东临越南,南濒南海,西隔广西与越南为邻,与越南隔海相望,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枢纽。
2. 地形地貌广西地势南高北低,整体呈东北偏南的斜度。
广西的地形地貌主要可以分为五个区域:广西西部丘陵区、广西中部平原区、广西东南部高山区、广西北部盆地区和沿海平原区。
其中,西部丘陵区是广西自然地理景观最显著的区域之一,地貌复杂多样,山岳起伏,相对较高;中部平原区地势相对较低,水网密布,有利于农田的灌溉与农业发展;东南部高山区地势崇山峻岭,气候较凉爽,属于广西境内的喀斯特地区之一;北部盆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便利,是广西的重要工业基地;沿海平原区则位于广西的南部,是沿岸海域与陆地之间过渡的沿海地带。
3. 河流和湖泊广西境内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西江、漓江、柳江、邕江、浔江等主要河流。
这些河流形成了广西壮族民族自治区的丰富水资源,并提供了良好的水运条件和灌溉条件,对广西的农业、工业和交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 气候特点广西气候类型主要有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三种。
整体上,广西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相对较干燥。
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也为广西的农业、旅游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5. 自然资源广西是一个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这里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矿产资源方面,广西是中国重要的锡矿、锰矿、铅锌矿的产地;水资源方面,广西拥有丰富的水系,利用这些水资源进行农田灌溉和水力发电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森林资源也是广西的重要资源之一,广西拥有较多的热带雨林,为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广西罗城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全文)

广西罗城旅游气候资源分析XX:16749944(20XX)040041031 引言广西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地处桂北九万大山南麓。
全县总面积2 618km2,人口约37万人。
罗城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岩溶地貌发育良好,山水田园自然和谐,风景迷人。
清初顺治年间,“一代廉吏”于成龙初任罗城知县时曾题“山似剑排,水如汤沸”,“九万大山”GJ级自然保护区就包含有罗城的一部分,因此罗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名震东南亚的歌仙刘三姐的第一故乡就在这里,给罗城这块本来就奇异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自然色彩。
浓郁的民族风情、优美的自然风光,为罗城旅游业的进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 罗城县旅游气候资源分析罗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暖夏凉、降水丰富、日照充足、湿度适中等特点。
根据罗城气象站1958~20XX年52年的气象资料统计结果,年平均气温19.1℃,全年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1℃,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8.9℃;极端最高气温为38.5℃,极端最低气温为-4.0℃。
年平均降水量为1 565.9mm,其中4~9月降水量1 212.4mm,占年总降水量的77%;最多降水月份为6月,月平均降水量达310.4mm,最少降水月份为12月,仅36.9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320h,其中秋季和夏季日照较多,冬季和春季日照偏少。
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6m/s,全年各月风速变化较小。
2.1 温度条件分析气候学以候平均气温10~22℃划分为春季和秋季,22℃以上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
根据这一标准,对罗城旅游区一年的四季进行划分,冬季时间较短,仅为47d(12月26日~2月10日),夏季时间较长,为158d(5月1日~10月5日),春季和秋季分别为79d和81d。
罗城最冷的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89℃;极端最低气温为-40℃,由此可见,罗城冬季较温暖,但仍有严寒天气出现,旅游时需注意防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的竹子及制浆造纸1广西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广西地处北回归线、北纬25°以南,属南亚热带和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区,纬度低、日照时间长、气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17.9~22.6℃,≥10℃的活动积温5657.7~8159.1℃,降雨量1300~2800mm。
年平均无霜期在320d以上,非常适合于竹子的生长,尤其是丛生竹林。
??竹子属单子叶禾本科多年生植物,常见自生成林于亚热带地区。
长江流域至黄河流域为散生竹区。
北回归线附近的云南、广西、四川、福建、广东等地区为丛生竹区。
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竹林面积达700万公顷,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吨。
??竹子一旦造林成功,在几十年内可年年择伐,永续利用,青山常在;竹子形态端直挺拔,茎秆秀丽,枝叶婆娑,四季常绿;地下根系发达,相互交织,在山坡、台地、河堤、江滩、湖岸有很好的固结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广西现有竹林面积4.7万多公顷(70多万亩),竹材总蓄积量470多万吨,每年可供造纸用竹材100万吨以上。
实际造纸用竹不到资源可供量的10%。
2广西用于制浆造纸的竹材品种广西柳江造纸厂近二十几年来大量用于制浆造纸的竹材是2年生或3年生的原竹。
品种多为黄竹、丹竹、苦竹、篙竹、金竹、吊丝竹、箭竹、毛竹尾、云香竹、茨竹等。
??上述竹材大部分为野生,有一部分为人工栽培。
合理的栽培管理应该是:竹林的栽植→科学管理→抚砍结合→丰产成林→连续生产。
竹子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同,每亩产量相差很大。
人工种植的竹林每亩约60株,每年施化肥10~20kg,可产竹子600~2300kg。
这些竹材一般高为6m以上,收割后将竹子砍成约3m长,打成捆以便搬运。
这时竹子含水分大约在40%以上。
容积比重一般在550~731kg/m3,自然堆积密度为214~299kg/m3。
??竹材的砍伐和储存工作有季节性,一般从先年的10月至第2年的5月,伐龄为2~3年。
不要砍伐半年以下的未成熟竹,这对于竹林的再生和防止竹材的霉烂变质都极为重要。
??竹材的堆放期及引起蛀虫对制浆造纸工厂的影响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我们从实践中得知:竹子在堆放的头两个月中,损失抽提物含量约50%;在堆放12个月之后,抽提物的损失达75%。
堆放第1个月后,浆的强度有所减少,裂断长下降约8%,耐破因子下降30%,撕裂因子下降23%,耐折度下降50%。
从堆放的第1个月后直至第7个月,浆的强度水平几乎不变。
堆放期超过7个月之后,撕裂因子和耐折度大大地下降。
在堆放12个月以后,撕裂因子从176下降到110,耐折度从696次下降至67次。
当竹材开始腐烂时,撕裂因子和耐折度受到严重损失,分别下降到67和11次。
这就提醒我们如何去控制质量系统和尽可能地减少竹子在采集、运输和堆存期间的损失。
3广西竹材的纤维特性及化学成分竹类原料的纤维形态在各种、属之间差别不太大。
竹类原料的细胞主要有6种:①纤维细胞;②薄壁细胞;③石细胞;④导管;⑤表皮细胞;⑥网壁细胞。
最有用的纤维细胞约占细胞总横切面的60%~70%,稍低于木材而高于一般草类。
在显微镜下观察,纤维形态呈圆柱管状,壁厚腔小,细长,两头近似纺棰状。
平均长度一般为1.5~2.0mm,纤维宽度一般为15μm左右,接近于阔叶木纤维,为针叶木纤维的1/2或1/3。
而广西的竹材纤维宽度大部分小于15μm。
因此,纤维长宽比都介于132~150之间(如表1)。
这说明竹材给制浆造纸带来良好的先决条件。
表1广西竹材、马尾松、柠檬桉、芒秆纤维形态比较竹类纤维中有一种形态很扁的纤维,是纯纤维质,为竹类纤维所特有。
表2广西竹材、马尾松、柠檬桉、芒秆纤维化学成分比较从表2中可以看出,上述竹材的纤维素含量均在46%~51%,变化不大,且介于针叶木和阔叶木之间;木素含量在21%~27%,略低于针叶木;聚戊糖含量在17%~23%,十分接近阔叶木和草类原料,比针叶木的12%左右约高1倍;1%NaOH抽出物22%~29%,较木材高1倍左右,但都低于其它草类原料;苯-醇抽出物均低于一般草类原料;灰分含量1.2%~2.54%,较木材(0.4%~0.6%)高3倍左右,但比草类原料低,仅为稻草灰分含量的1/7~1/10。
竹材的灰分主要集中在皮部和节部,竹材节部灰分为2.09%,皮部高达27.64%,基本组织部为1.27%,而纤维束部只有0.7%。
在皮部的灰分中,SiO2含量占97.7%。
这给“竹子制浆”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4 竹浆的蒸煮技术竹浆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浆工艺。
竹子在蒸煮时,化学药品的渗透速度低于木材,主要原因之一是竹子茎秆外围(表皮上)有一层脂肪蜡妨碍药液对外层纤维的迅速渗透。
而众所周知,外层纤维正是茎秆中最好的纤维。
??另外竹子的结构紧密,导管中储有空气,使蒸煮液不易渗透。
因此,竹子制浆在蒸煮时不论是两级升温或者是直线升温,都必须有足够的低温渗透时间。
在间歇蒸煮中,多采用排气造成压差,将毛细管中的空气逐出,在低温阶段使药液渗透均匀迅速。
??竹片蒸煮的另一个特点是竹秆或竹横断面碱液渗透的速度和深度(即通过里外表皮面积的浓度)与木片一样较之于纵向渗透快而且深。
主要原因是竹秆的外表或表皮的脂肪蜡易于为热碱所皂化。
竹材存在的胶质和树脂物质较木材少。
当竹秆或竹片受到碱处理时,蜡质层被溶解,使竹秆表面形成多孔或呈现裂痕,而且易于被碱液所渗透。
这一理论告诉我们,竹材蒸煮即使在温和的条件,反应物接触率极大增加的情况下,能产生剥皮反应和脱木素反应。
我们在进行竹子硫酸盐法制浆的大生产之前,对广西竹材进行了硫酸盐法蒸煮小试验。
我们发现在相同的用碱量(15%NaOH)条件下,从竹浆的KMnO4值可以看出:黄竹、丹竹硬度低,较易蒸煮,云香竹最低;篙竹、吊丝竹、苦竹和毛竹较难蒸煮,尤其是篙竹、吊丝竹和毛竹的渣子率高达18%~20%;金竹和箭竹居中。
??在相同的硬度(KMnO4值15)下对这几种竹子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黄竹、金竹、丹竹、云香竹用碱量最低,苦竹、吊丝竹用碱量较高。
??从生产实践中我们知道,降低蒸煮最高温度,能减少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和强度损失,并改善浆的可漂性。
所有拟从漂白过程中使漂浆降低一个卡伯值,都伴随产生2.3kg的COD。
为此,未来浆厂的焦点将是如何提高制浆得率,这可以通过改善蒸煮工艺,调整蒸煮和氧脱木素后的卡伯值来实现。
??竹片蒸煮工艺技术(间歇式立锅):??原料杂竹(苦竹、篙竹、吊丝竹、箭竹、黄竹)??原料水分25%~35%竹片长度20~30mm装锅量200~210kg/m3用碱量15%~16%(以NaOH对绝干竹片计)硫化度15%~19%??蒸煮液比1∶3.5最高温度160℃??总时间245min(含升温、排汽、保温、喷放)粗浆硬度15(KMnO4值)粗渣率≤2%5 竹浆的漂白竹子的纤维形态不同于木材,木材纤维具有纹孔,在漂白中漂液可以从纹孔渗入以溶解木素;竹浆纤维的纹孔很少而且小,在漂白过程中漂液必须自纤维锥形末端渗入。
同时,未漂竹浆存在着大量的半纤维素,半纤维素在漂白条件下膨胀,使漂液渗透更加困难。
未漂竹浆的木素中存在约25%的缩合木素不易溶解。
所以,竹浆在不损伤纤维强度的情况下漂白到90% (ISO)的白度是困难的。
??化学竹浆的漂白有它的“异质性”。
浆中存在半纤维素除易于精磨打浆外,并对浆的强度性质具有有利的影响。
在漂白浆中希望有少量木素存在,因为它能保护纤维素,防止化学降解,对浆的强度有着间接有益的作用。
但是在纤维壁中,木素越少,强度就越高。
竹浆纤维壁薄,使得纤维比较柔韧和坚实。
??柳江造纸厂第二化浆车间具备了二氧化氯制备和漂白生产系统,而且装备了在线白度自动控制仪。
漂白采用(C+D)-E/O-H-D的流程,漂浆白度可达86%(ISO)。
??采用二氧化氯漂白后,发现竹浆的白度、粘度和物理强度各项指标都比常规的CEH三段漂白有很大的提高,返黄率较小,灰分含量低,相应地使得抄纸车间施胶用的松香和明矾量降低。
特别是粘度有很大的增加,主要是漂白反应产生在二氧化氯和木素之间,木素大分子氧化降解而使木素溶解于水。
二氧化氯与饱和脂肪族化合物,如醇、羧酸等反应很缓慢。
二氧化氯本身不氧化醛和酮,然而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亚氯酸盐,在pH值4.5以下时将醛基氧化成羧基。
??强度性质特别是耐折度和撕裂因子有着显著地增加,耐破强度和裂断长也明显地增加。
二氧化氯漂白给予浆较高的撕裂因子,是因为在这种漂白中纤维结构成分受到保护的程度,要大于对碳水化合物含量有降解作用的次氯酸盐漂白。
耐折度明显增加是起因于浆的聚合度大大地增加,如同在增加粘度方面所反映的情况一样。
??柳江造纸厂20多年生产实践证明,竹材原料无论是采用连续蒸煮或间歇式立锅蒸煮都能获得理想的化学浆。
未漂浆经氧脱木素后再用二氧化氯漂白,可获得高白度、高强度的竹浆。
在高速抄纸机上生产胶版印刷纸、高档文化用纸、新闻纸等品种时,竹浆能赋予纸张很多特点,如挺度好,撕裂度好,表面平滑度好,匀度好,有很好的填料保留率,易于施胶,打浆仅需轻刀叩解,节约能源。
特别在高速纸机抄造中,滤水性能好,湿强度好,这给高产、稳产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漂白工艺技术:??(1)C+D段:漂前细浆KMnO4值10,氯气用量1.5%(对绝干浆),二氧化氯用量0.6%(对绝干浆),漂浆浓度3%,漂白温度50℃,漂白时间40min。
(2)E段:用碱量2%(NaOH),浆浓1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20min。
(3)H段(次氯酸钙):漂液用量1.0%(有效氯),漂浆浓度8%~10%,漂白温度37℃,漂白时间180min。
(4)D段:二氧化氯用量0.8%(对绝干浆),漂白浆浓10%,漂白温度70℃,漂白时间180min,漂白浆pH值3.8,漂后浆白度86%(ISO),漂白浆粘度686.5mPa?s,裂断长3500m,撕裂指数1.92mN?m2/g。
??6 结束语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切入点。
竹子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多用途等特点,已成为中国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植物种群。
??利用竹子生长快、周期短、可再生和一次造林、年年受益等特点,培育优质丰产竹林,充分发挥我国竹子制浆造纸核心技术和南方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制浆造纸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发展竹浆产业,促进西部地区农林产业化,作为企业重要发展目标。
立足中国实际,竹木并举,着力弥补国内木浆供给不足,走林、浆、纸一体化的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推动现代造纸工业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