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中的第三人

合集下载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介入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介入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介入在民事诉讼中,第三人介入是一种特殊的法律程序,它允许与诉讼案件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主动加入诉讼。

本文将就民事诉讼中第三人介入的定义、适用条件、程序以及影响进行探讨。

一、民事诉讼中第三人介入的定义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介入是指在一起诉讼案件中,与该案件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方,经法院审查同意后,通过诉讼手段加入到该案件中,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二、民事诉讼中第三人介入的适用条件第三人介入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与案件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第三人必须与诉讼案件直接相关,其利益可能会受到案件判决结果的影响。

如果第三人与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则无法介入诉讼。

2. 第三人合法权益受到威胁:第三人必须能够证明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当前诉讼案件的威胁,只有存在具体威胁才能够申请介入。

三、民事诉讼中第三人介入的程序1. 提出申请:第三人应当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与案件的关系以及自身的合法权益。

2. 法院审查:法院对第三人的申请进行审查,核实其与案件的利害关系以及合法权益是否存在威胁。

如果申请符合条件,法院会决定是否同意其介入诉讼。

3. 参与诉讼:如果法院同意第三人的申请,第三人就可以按照诉讼参与人的权限参与案件诉讼,包括提出意见、举证、进行辩论等。

4. 法院判决:法院最终会根据对案件及第三人的审理结果,做出相应的判决,以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四、民事诉讼中第三人介入的影响1. 增加参与人数:第三人的介入使得案件的参与人数增加,可以充分展示案件与各方的利害关系,有助于法院全面了解案件事实、认识案件的复杂性。

2. 公平公正:第三人的介入有助于各方的利益平衡,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法院能够更充分地听取各方的意见,从而更公正地作出判决。

3. 加重诉讼负担:第三人介入可能会加重案件的复杂程度和诉讼的时间成本,不同利益方之间的辩论和争议可能会导致案件的进展缓慢。

4. 权益得到保护:第三人介入让那些原本可能被忽视或忽略的利益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对于各方来说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什么是民事诉讼第三人

什么是民事诉讼第三人

什么是民事诉讼第三⼈民事诉讼中涉及到第三⼈的问题,第三⼈也是可以参加民事诉讼的,那么关于民事诉讼第三⼈参加诉讼的条件是那些? 什么是民事诉讼第三⼈?下⾯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是民事诉讼第三⼈民事诉讼法第五⼗六条第⼀款规定,对当事⼈双⽅的诉讼标的,第三⼈认为有独⽴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该条第⼆款规定,对当事⼈双⽅的诉讼标的,第三⼈虽然没有独⽴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由⼈民法院通知其参加民事诉讼。

可见,民事诉讼的第三⼈是指对他⼈之间的诉讼标的有独⽴的主张权,或者虽然没有独⽴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参加到他⼈之间已经开始的诉讼中去的⼈。

在实践中,第三⼈的确定是个难点,若把握不准,经常发⽣错列、漏列或乱列第三⼈的现象,因⽽损害案外⼈的合法权益。

第三⼈参加民事诉讼的情形有两种:1、有独⽴请求权的第三⼈参加诉讼的条件民事权益争议的诉讼都是由⼀定的民事权利义务纠纷所引发的。

民事实体权利具有排他性,如果该权利受到他⼈的侵犯,权利主体便可根据民事实体法律规范对加害⼈主张⼀种请求权,以恢复或弥补受到侵害的民事实体权利。

如果这个请求权在诉讼之外未能得到对⽅的满意,权利主体就可以申请⼈民法院以诉讼⽅式予以保护。

可见,恢复或弥补民事权利的请求权乃是权利主体提起诉讼的内在根据。

就有独⽴请求权第三⼈⽽⾔,它参加诉讼的内在根据就是他对诉讼中原告、被告所主张的独⽴民事实体请求权,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第三⼈对该请求权的主张作为他参加诉讼的理由。

2、⽆独⽴请求权的第三⼈参加诉讼的条件在诉讼中,⽆独⽴请求权第三⼈有当事⼈的诉讼权利义务,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独⽴请求权的第三⼈有权提出上诉。

但该第三⼈在⼀审中⽆权对案件的管理提出异议,⽆权放弃、变更诉讼请求或申请撤诉。

由此可见,⽆独⽴请求权的第三⼈参加诉讼根据,是⾃⼰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重要知识点】第三人撤销之诉-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

【重要知识点】第三人撤销之诉-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

【重要知识点】第三人撤销之诉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概念为了规制恶意诉讼,保护自然人和法人的合法权利,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新增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赋予没有参加诉讼的第三人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撤销原生效法律文书。

根据立法原意,我国的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当第三人因不可归责于己的事由而未参加原案审理,但原案的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使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可以请求法院撤销或改变原案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中对其不利部分的诉讼程序。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特征我国的第三人撤销之诉有以下几个特征:1.属于一种事后救济机制。

第三人撤销之诉则不同于前述参加之诉,是在原案已经生成具备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之后,对非因自身原因而未能参加到原案诉讼程序中的第三人所提供的事后救济机制,以扭转其合法民事权益受损的局面。

2.属于一种特殊性、非通常的救济机制。

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对原裁判之既判力的冲击和挑战。

就我国目前的立法来看,在增设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前,对生效裁判的既判力产生冲击的程序制度只有审判监督程序。

鉴于此,在适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过程中,须有效平衡保护第三人民事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和秩序之间的关系,通过适当的程序配置来避免该救济路径被滥用,并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该制度的预设功能。

3.属于一种以保护第三人的民事实体权益为主要目的的诉讼程序。

第三人未能获得充分的事前程序保障并非启动撤销之诉的唯一或核心事由,若第三人的民事权益并未受到原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损害,则其无权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

4.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提起主体具有法定性与特定性。

法定性是指有权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主体由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而特定性则是指有权提起撤销之诉的只能是前诉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即原本应具有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地位的民事主体),并且该当事人还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即非因可归责于本人的事由而未能参加诉讼、与本诉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介入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介入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介入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介入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了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介入程序。

第三人介入的出现,为民事诉讼提供了更加完备的保障和更加全面的审判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对第三人介入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第三人介入的定义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介入是指在诉讼程序中,除了原告和被告之外,与诉讼案件有利害关系,主张直接享有或遭受与当事人权利义务有关的利益的第三方可以申请参与诉讼并成为第三人的过程。

第三人介入根据其性质和效力不同,可以分为自愿介入和强制介入两种形式。

二、第三人介入的条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的规定,第三人介入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第三人需与当事人之间存在具体的利害关系,其权益受到诉讼案件的直接影响。

该利害关系可以是合同关系、权利义务关系或其他具体关系。

2.主张直接权益第三人介入诉讼需要主张直接享有或遭受与当事人权利义务有关的利益。

其权益需与本案的争议事项直接相关。

3.合法利益第三人介入诉讼必须基于合法利益。

对于一些权益明显与案件无关的第三人,法院可能拒绝其介入。

三、第三人介入的程序第三人介入的程序分为诉前和诉中两个阶段。

1.诉前阶段诉前阶段,第三人应向法院递交介入状并提供相应证据证明自身与案件有利害关系。

法院在收到介入状后,将对其介入申请进行审查,确定是否满足介入条件。

2.诉中阶段诉中阶段,第三人需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交书面意见和证据,说明其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并表明对原告或被告的意见或请求。

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接受第三人的请求,并邀请第三人参与庭审或作出口头或书面意见。

四、第三人介入的效力第三人介入后,其享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有权提出证据、陈述意见、请求判决等。

法院在判决时,应考虑第三人的意见和请求,保护其合法权益。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第三人的介入并不意味着对原告或被告产生任何形式的义务,法院在裁决时可能并不支持第三人的诉求。

五、第三人介入案例分析为更好理解第三人介入程序的实际运用,以下是一个具体案例的分析:某市民A与市民B签订了一份借贷合同,A借给B一定金额的款项。

第三人放弃参加诉讼说明

第三人放弃参加诉讼说明

第三人放弃参加诉讼说明
摘要:
1.第三人放弃参加诉讼的定义和原因
2.第三人放弃参加诉讼的法律后果
3.第三人放弃参加诉讼的注意事项
正文:
第三人放弃参加诉讼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原本有资格参加诉讼的第三人,出于某种原因主动放弃参加诉讼。

在诉讼中,第三人是指与原告和被告之间存在法律关系的其他人。

第三人放弃参加诉讼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认为自己的权益不会受到损害、与原告或被告达成和解等。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三人放弃参加诉讼的法律后果包括:
1.第三人丧失了对诉讼的参与权,不能再对诉讼标的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
2.第三人不能再对诉讼中已经提出的证据、事实和法律适用提出异议;
3.第三人不能再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提出上诉。

尽管第三人放弃了参加诉讼,但他们依然有权通过其他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例如,第三人可以与原告或被告达成和解,或者在诉讼结束后另行起诉。

在第三人放弃参加诉讼的情况下,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原告和被告注意:
1.原告和被告应当在诉讼中充分陈述自己的权益和主张,以便法院全面了解案件事实和法律关系;
2.原告和被告在诉讼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如实陈述案件事实,不得
故意隐瞒或误导法院;
3.如果原告和被告在诉讼中发现第三人的权益可能受到损害,应当及时通知第三人,以便第三人及时行使权利。

总之,第三人放弃参加诉讼是一种法律行为,需要原告和被告注意相关法律后果和注意事项。

第三人是什么意思

第三人是什么意思

第三人是什么意思
第三人是指对原告与被告的诉讼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者案件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其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

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

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

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谈谈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

谈谈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

范文最新推荐谈谈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下文简称民诉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了我国民诉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清案件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而为实现这一根本任务。

民诉法已确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诉讼制度。

而与之相配合的第三人制度的建立,也体现了立法者使民诉法更具备科学性和完备性的意志。

第三人制度的优点体现在:一、有利用全面查清案情民事纠纷有的简单,有的却错综复杂,它几乎涉及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一件民事案件不但涉及到和纠纷的原、被告的利益纠葛,也有可能涉及到多种利益群体,而第三人是与该案诉讼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人。

我们知道对一件案件作出正确裁决的前提是要全面查清案情。

如果应参加诉讼的第三人未参加诉讼,法院就很难查清案情,又怎能保证案件得以公正裁判。

而人民法院现在所追求的“司法公正”,将只能留于口号。

二、有利于法院及时解决纠纷,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第三人因与原、被告间所争议的诉讼标的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有人因而也可另行起诉,如不合并审理不仅造*力财力上浪费,拖延纠纷的解决,而且不利于司法效率的提高。

三、有利于维护法律的统一性和严肃性由于第三人另行起诉未能与原、被告间的诉讼共同审1 / 9理,容易造成法院对同一内容的纠纷作出前后矛盾的裁判。

或由于第三人未参加诉讼,形成不能完全查清案件的事实,据此作出的裁判抛势必影响法院的形象。

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经过长期的司法实践,规定第三人参加诉讼其优越性已经得到了验证。

然而也正是多年的实践,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内容和操作中一些矛盾之处也随之暴露出来,就其成因和表现如下:1、对民事诉讼中第三人制度也是颇有争议的,且存在比较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我国现行民诉法中对此所述的篇幅也较小,仅用民诉法第56条用了2个条款作了相关的规定。

民事起诉状中的第三人

民事起诉状中的第三人

民事起诉状中的第三人
尊敬的XXX法院:
我是XXX(原告/被告/第三人)的法定代表人。

本函代表(原告/被告)XXX(姓名)向贵庭提交以下民事起诉状,请求贵庭审理并依法处理。

一、案件概况
(此部分可根据实际案情进行撰写)
二、第三人的身份和诉讼请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XXX条规定,本案中存在第三人XXX(姓名)的相关权益。

其身份和请求如下:
1.第三人身份
(此部分需清晰说明第三人的姓名、身份关系及与本案的关联性)
2.诉讼请求
(此部分需清晰阐述第三人的请求,可以按照事实顺序进行说明)
三、事实依据
(此部分可根据实际案情进行撰写,重点是清晰、具体的陈述相关事实)
四、法律依据
(此部分需列举适用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条款,证明第三人的请求具备法律依据)
五、诉讼请求
鉴于上述情况,针对本案,第三人XXX(姓名)请求庭审经过充分调查、公正裁决,并作出如下判决:
1.确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此部分需明确诉讼请求,对第三人的权益进行确认)
2.其他诉讼请求
(此部分需清晰列出与第三人有关的其他合理诉讼请求)
六、证据清单
(此部分需列举证据清单,包括证据名称、证据来源等详细信息)
七、代理人意见
本代理人坚信有关权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并请求贵庭公正裁决,维护正义,保护每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特此申请。

此致
XXX法院
代理人:XXX(姓名)
日期:YYYY年MM月DD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民事诉讼法》中的第三人
摘要:对于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不管有独立请求权还是无独立请求权,只要其参加到业已进行的诉讼中来,我们就应正确分析其法律地位、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司法的公平、公正,才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才能为和谐社会营造一片晴朗的蓝天。

关键词:第三人;民事诉讼;请求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40-02
《民事诉讼法》中的第三人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对他人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虽无独立的请求,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参加到诉讼中的人。

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虽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
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第三人。

第三人的含意从其定义中很明确,可在实际的民事诉讼主体结构中,第三人的争论却最多。

尤其是无独立请求的第三人在诉讼中的地位、权力和义务。

因此,正确地认识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对司法裁判的公正统一起着积极的意义。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民事诉讼。

所以对于第三人有
以下特征:首先,诉讼第三人不同于在诉讼过程中的共同诉讼人、证人和鉴定人,并且,诉讼第三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也不与共同诉讼人相同。

原因是在诉讼过程中第三人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本诉的裁判结果会直接影响第三人的权益。

其次,第三人参加诉讼,是以本诉已经开始为前提的,如果没有本诉,也就无所谓第三人,并且第三人参加诉讼时,本诉尚未作出裁判,即本诉正处于审理阶段。

如果本诉已经结束,也就不存在第三人。

再有,第三人参加诉讼的目的在于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可能当第三人参加诉讼后,本诉的原、被告都成为被告,也有可能是第三人对本诉中的原、被告双方,其会支持一方。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的规定:诉讼第三人可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张某生前和二儿子张二生活在一起,生活起居全由张二一人负责,张某去世后,大儿子张一与张二对一门面房的归属问题发生了争议,因此,张一向法院就门面房的所有权对张二提起诉讼,在法院审理的过程中,二人的继母刘某认为该房的所有权是属于自己的,她主张:自己和张某一起生活了十年,并且张某生前也口头说过此门面房留给自己,所以这门面房既不属于张一,也不是属于张二,因而其以原告将其二子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决此房归自己所有,并要求张一、张二两人赡养自己。

在此案件中,刘某就是典型的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在本诉和其参加之诉中,本诉中的原告和被告却成为参加之诉的共同被告,即都成为第三人的被告。

由此可见,当本诉中双方当事人所
争议诉讼标的审理结果影响到第三人的权益时(第三人要对本诉争议的标的有实体权利),这时第三人就可以参加到诉讼中来主张自己的实体权利,可以要求人民法院排除原告和被告对其的实体权利的争议,保护他的诉讼请求。

在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提起诉讼的,法院对本诉和对参加本诉的审理可以简化诉讼程序,合并审理,当然,也可以分别审理,但不管是合并审理还是分别审理,两诉讼的处理结果,不应相互矛盾。

同时,在两个诉讼中不管哪个诉讼的当事人撤诉或者达成和解,都不影响另一诉讼正常进行。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虽然也是在本诉发生后参加的,但由于其对本诉中当事人存在争议的标的物无权主张自己的实体权利,所以其在诉讼中的地位、权益、义务与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有所不同。

王某与柴某合伙经营一酒店,期间王某由于其他事由不能继续经营,则委托柴某先自行管理酒店。

但在柴某经营期间,由于柴某管理不善造成亏损。

为了避免亏损严重,在联系王某未果的情况下,他独自将酒店转租给李某。

半年后,王某知道了这种情况,很是生气,于是将柴某告上法庭,主张其对酒店的所有权、管理权及经营权。

而李某也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到王、柴的诉讼中来,主张该酒店的经营权应归柴某所有,因为其已经和柴某签订了两年期的租用合同。

在这个案例中,毫无疑问李某属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他之所以参加到诉讼中来,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如果柴某败诉,他和柴某的租用合同就会失效,他的切身利益也就会受到损害,所以他在诉讼中站在柴某的立场。

但由于他在诉讼中
对王、柴之间所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实体权利,因此他是没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在诉讼中虽然无独立请求权,但其在诉讼程序中也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并承担一定的诉讼义务,如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在诉讼的审理过程中有权提出有利于自己或自己所支持的一方当事人的证据,也可以在诉讼中进行利于自己的辩论;当本诉的审理结束,判决结果对自己不利时,其还有权提起上诉。

但是由于他在诉讼中没有实体权利,即对本诉原、被告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因此他在诉讼程序中也就没有撤消、放弃、变更诉讼请求,不能进行和解,也不能申请执行,更无权对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等等。

在有第三人参加的诉讼中,虽然第三人都是在本诉正在进行时参加的,可两种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却不同。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到诉讼中来,一般是自愿的、主动的。

原因是本诉中法院对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判决结果不管如何,即不管本诉中双方当事人谁胜诉,都会使他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为使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受到侵害、防止各种判决结果的发生,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用参与诉讼的手段,将本诉中的双方当事人作为共同被告而提起诉讼,实现自己的实体权利。

而没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一般是法院追加的,即由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

当然,在本诉的审理结果和自己有利害关系时,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也可以申请参加到诉讼中来。

总之,对于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不管有独立请求权还是无独立
请求权,也不管其是主动参加到诉讼中来,还是自己申请,或是由法院通知而参加诉讼的,我们都应正确分析其法律地位、明确其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司法的公平、公正,才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才能为和谐社会营造一片晴朗的蓝天。

参考文献:
[1]民事诉讼法[z].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