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热点素材 老人婉拒让座,是以善回应善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不要再收老人的捐款了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不要再收老人的捐款了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不要再收老人的捐款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瘟疫无情,却总有一些瞬间温暖人心。

近日,老人捐款的新闻屡屡出现,令人动容。

87岁老人倪素英,拿出毕生积蓄20万捐献给武汉;68岁大爷李学明是一名环卫工,他将五年的积蓄10071元捐给疫区;还有老人靠捡垃圾维生,却将攒到的9000元全部捐给村委用于疫情防控……然而在带来感动的同时,这些新闻也引发了网友热议。

有人觉得这些老人的捐款不论多少,都是对家国同胞的深情厚谊,不收就是对他们赤诚之心的辜负;也有人担心,老年群体本属全社会应予关爱的对象,若收下辛苦积攒的捐款,无异于将老人的晚年推向危险边缘。

就此,立德中学组织了一次辩论赛,请你从正方“该收捐款”或反方“不该收捐款”两种立场中任意其一,写一篇总结陈词。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鲜明,有理有据,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河北省衡水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例文:不要再收老人的捐款了疫情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各种隐藏的问题,比如红十字会的捐款效率、比如城市的治理能力等等。

如今,疫情面前,老年人的捐款问题再次引发思考。

材料中老人的生活并不富裕却勇于乐于捐献,说:“国家有难,我不能做旁观者。

”而关于“老人捐款”的报道,在疫情中比比皆是。

面对现状,包括高晓松在内的很多人都呼吁,“不要再收老人捐款了。

”高晓松表示,建议这些老人尤其是贫苦老人的捐款,能婉拒尽量婉拒,实在盛情难却,可以考虑放进一种可撤销信托基金里,用年化收益行善,本金可以撤回,以备万一老无所依。

不要像我们这种飞蛾扑火式的捐款,转眼成灰。

以这些老人的年龄,基本上没过过几天好日子。

我们愧对他们,谢谢他们。

事实上,这样的呼吁不是没有道理,毕竟灾难面前,捐赠是为了减少“困难”,而不是为了用“困”救“困”,把困难从此处转向彼处。

就像拿了12年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曾在接受网易财经采访时表示,应该建立多向富人征税的体制,来帮助世界上的穷人摆脱贫困。

2020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陋习应连根拔起

2020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陋习应连根拔起

陋习应连根拔起【素材回放】2020年9月19日,在永州到深圳北G6078次高铁上的一名女性强行坐到了靠窗座位,当列车工作人员协调座位时,却遭到了女子的“强词夺理”,霸占座位不肯让座。

2020年9月19日,强霸座位的周某被认定其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被处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

该旅客将自公示期满无有效异议之日起,180天内无法购买火车票。

【素材解读】“霸座男”刚走,“霸座女”又现,连同上半年的“扒门女”等,频频刷新公众的认知底线,网友在惊叹之余,这种社会陋习如不及时制止,或引发“破窗效应”。

不文明行为没有得到及时遏制,与“宽容”的社会心态不无关联,如遇见不文明现象时,“睁一只眼,闭一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等惯性思维,让违规者天马行空,我行我素。

世上就怕“认真”二字,处理“霸座门”向全社会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宽容”不是失信者的“护身符”,更不是土壤生腐的营养,说明我们全社会的正能量在上升。

古人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不仅不做下一个打破“窗户”的人,更要在法治的框架下,努力去做修复“第一扇破窗”的人,把“霸座”陋习连根拔起。

【适用话题】文明道德制度思想根源个人认识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不能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不能让无赖逍遥,不能让老实人吃亏文明需要积累,很多不文明与无知相伴相生遵守公共规则,是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事情,也是起码的自我要求只有提高他们的“霸座”成本,才能有效遏制这种霸座行为的发生“乘客‘霸座’不但损害其他乘客的利益,同时也扰乱列车运行秩序身体力行的践行,才能把心中的善意和令人震撼的道德感化作真实的力量文明鼓励人们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也维护着公众利益与公共秩序。

所以它既让人感到亲切,也让人充满敬畏对明显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没有做出处理,一方面是纵容了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弱化了公安机关执法形象,同时不利于社会公德的维护学会跟陌生人打交道,学会遵守公共秩序,学会遵循公共礼仪,学会设身处地地思考。

让座风波作文素材

让座风波作文素材

让座风波作文素材【素材一】最近,一对老年夫妇坐公交车时,车上没有人给他们让座,结果老人坐在地上哭了。

这件事情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其中,有人指责那些年轻人冷漠无情,有人则认为做好事不应该是强制的,而是自愿的。

【范文一】最近,一对老年夫妇坐公交车时,车上竟没有人给他们让座,结果老人坐在地上哭了。

这样的情景十分令人心痛,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在我看来,这件事情中,能让人们感到遗憾的并不只是年轻人的冷漠无情。

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生计和发展努力,而这种竞争意识的强烈也让人们的心理距离变得越来越远。

不过,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了人性的关怀和热心,毕竟,助人为乐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品德之一。

而关于让座问题,我认为做好事应该是自愿的,而不是强制的。

因为,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就必须要有真正的内心感受和奉献精神。

如果我们只是在强制让座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这种美德,那么这种美德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只有在我们自愿让座时,才能真实地体现出我们的关爱和热情。

总的来说,即使在这让座风波中,年轻人们的态度让人难以接受,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就此埋怨。

相反,我们应该从这种事件中去反思,去检讨我们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形成一种真正的公德心,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要点分析】写作重点:助人为乐的美德、自愿让座和公德心的重要性。

用词分析:1、除了直接的敬称外,文章采用“我们”这种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称,把自己与年轻人关联起来,使得观点更加深刻。

2、适当运用排比句和修辞问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多使用情态动词和形容词,使观点更加鲜明。

高二议论文让座之举

高二议论文让座之举

让座之举
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这是举手之劳,人之常情。

但是,近来不少报道指出,有些老人认为接受“让座”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甚至于乘客“救驾来迟”还要遭受辱骂。

原本单纯的“让座之举”,因此引发了诸多思考。

常言道:“尊重是相互的。

”主动让座,表明了年轻人对老人的尊重和爱戴;但是,作为老者也要心存感激,主动致谢,友好的互动才能让美德的魅力深入人心。

我小学和初中都是乘坐公交车上下学,让座的次数也很频繁,每当得到老人慈祥的笑容和温馨的嘉奖时,我都备受鼓舞,不知不觉中竟成了“让座专业户”。

可是有一次,我却在炎炎夏日,对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采取了“屏蔽”。

那老人刚上车时,车后厢还有几个空座。

可是他却径直向我走来,一下抓住了我的座位把手,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道:“天那么热,怎么也没人长眼让个座呢?”一瞬间,我的心里便燃起了一团怒火:“本想让座的,瞧你那虚伪刻薄的样儿,休想吧!”一路上,那老人一直在喋喋不休,搅浑了我一天的好心情。

是的,对于一些缺乏素质的老人,不给其让座也无可厚非。

因为,“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吃力不讨好的付出”是不会细水长流的。

当然,作为青年人,我们自然要把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经常挂在心上,时刻付诸行动。

可是,作为老者,也不要“倚老卖老”,使让座者心寒,甚至厌恶,应当善于用语言去回应,一声真诚的“谢谢”,一个
会意的微笑,不仅能体现您的慈祥和自身的涵养,还能拉近与年轻人之间心灵的距离。

城市的文明与进步不是单方面的力量所能完成的,它需要大家共同去营造,社会的和谐与美好也需要众人的齐心协力。

再遇年轻人让座,敬爱的老人,请不要理所当然、无动于衷,泰然自若,好吗?。

2020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关于“让座”的看法

2020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关于“让座”的看法

2020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关于“让座”的看法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 近日,浙江慈溪四年级小学生黄唯成了“网红”。

他在慈溪293路公交车上,短短12分钟连续4次让座。

如此暖心的举动被同车乘客拍成视频,经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转发后,引发网友广泛關注。

材料2 芬兰拉毕省一政府官员因乘坐公交车时没有给一位老太太让座,因而引起社会的公愤。

他不得不向公众道歉并自动引咎辞职。

材料3 很多在日本生活过的小伙伴发现,在日本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给老人让座的事情很少发生。

材料4 在福州一辆公交上,一位老人因身边的女生没给自己让座,对女生破口大骂,“缺德、畜生不如”,态度恶劣。

对“让座”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立意点拨】1. 提倡有限度的社会美德社会美德的存在,虽然对社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容易被一些人利用。

尤其是要求对方让座者,他们仗着自己的年纪、身份等,动辄把自己的“弱势”摆在前面,又“强势”地要求对方符合他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对方有时候不得不屈服。

这种道德化暴力往往需要进行限制,比如法律可以规定某些情况下的“不让座”。

2. 涵养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法治,是这个时代的共识。

不文明行为之所以更为刺目刺耳,除了社交媒体这个放大器,很大一个原因也在于,信奉法治者越来越多,公众法治意识在稳步提升。

面对侮辱烈士名誉的事件,鼓励“骂回去”的少了,呼吁为英雄烈士人格利益权立法者多了;看到因延误而大闹机场时,一道起哄的人少了,认可“黑名单”制度的多了;对于警察执法,更多人能站在公允的立场,支持“既不能粗暴也不能宽松软”。

对热点话题,公众的探讨越来越不局限在事实浅表,而逐渐向法治层面深入,这是法治意识不断提升的体现,也构成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

3. 培育深入人心的规则意识在现代社会的文明肌体中,规则就是筋和骨。

有明确的规则,才能框定人们的行动边界。

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老人婉拒让座,是以善回应善

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老人婉拒让座,是以善回应善

12/10/2021
谢谢!
老人婉拒让座,是以善回应善
12/10/2021
素材回放
江西南昌,一女孩等公交车时在公交车站 做物理作业,上车后继续做作业。随后见到一 老人上车,女学生欲让座,老人婉拒,称学生 写作业要紧。
12/10/2021
解读应用
【素材解读】 这一幕,虽琐碎却让人温暖。实际上,跟“老人逼
着让座”画风相悖的新闻不少,比如此前在郑州,就有 老人走上街头举牌呼吁老年人给年轻人让座,倡议年轻 人“尊老”的同时,年长者也要“爱幼”,当时也挺暖 心。毋庸置疑,孩子应从小养成尊老的品德,主动给老 人让座也是种美德,但老人如果不是确实身体虚弱到无 法站立,婉拒让座,也能体现“爱幼”。
12/10/2021
解读应用
道德与自私,其实并不矛盾。没有自私的人,也就是 所谓的理性人,就没有整个的经济学 首先要对别人负责,那除了产生霸道的家长和独裁的 暴君,很难有和谐的现代社会与人际关系 道德的能量随着社会关系的疏远而逐级减少,越是你 亲近的人你越是拥有道德的动机,而在陌生人之间就 要少很多
12/10/2021
解读应用
在让座问题上,“让座是美德,不让座是权利”是基 于权利义务视角的应有认知。而在道德自觉角度看, 最好的局面也应是,年轻人自愿或经善意提醒让座, 老人则表示感谢。如果一些年轻人因疲累或其他情况 没有主动让座,老人应予以充分理解。之于老人,为 老更应“自尊”而不能不尊,这样也更有利于全社会 尊老爱老风气的形成。在这方面,这位婉拒让座的老 人就以一种善来回应另一种善的做法,做了个表率。
12/10/20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读应用
真正的教育是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 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把孩子当成学习工具,一 味地往他们脑子里填充知识 爱护老人的学生和善解人意的老人,两人一让一拒感 动了无数网友,其实这样温暖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都记在我们每一个被温暖了的心头……

2020高考作文时评素材:“老人霸座拘留五日”不因个体污名化老人群体

2020高考作文时评素材:“老人霸座拘留五日”不因个体污名化老人群体

2020高考作文时评素材:“老人霸座拘留五日”不因个体污名化老人群体近日,D7573次列车上,65岁男子张某手持无座车票却霸占他人座位,列车长耐心规劝40分钟,其闭目养神坐到终点。

在见到民警后,张某连声承认自己霸座不对。

目前,张某已经被长沙铁路行政拘留五天。

(6月27日澎湃新闻)【新闻材料引入,读者速览热点事件,事件读罢,定有不同感想,观点碰撞后文及时跟上。

】在一个“流动的中国”里,动车让老百姓的出行更加便利。

动车作为一个公共空间,也是世间万象、人生百态的一面镜子。

“霸座”作为一种失范行为,暴露了一些人精神世界的贫乏与不健康;“霸座”层出不穷,说明建构与时代匹配的精神文明,依然任重而道远。

【直陈观点,指出“霸座”所折射的精神世界贫乏,说明精神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明明是无座票,却非要霸占其他乘客的座位;面对乘客的批评质疑和列车长的耐心劝阻,这位乘客选择了“不管你们怎么样,反正我就这样”的自说自话。

在乘客和列车长面前嚣张跋扈的“霸座老人”,在民警面前立即认怂;他并非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无理”,只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可以不为失范行为付出代价。

【深入剖析事件,从事件主体角度,透析“霸座老人”的侥幸心理】按票乘车是铁路企业与乘客之间建构的契约,这位老人并非不知道这个规则,而是明知故犯,揣着明白装糊涂,无畏、无理,当众撒泼。

“霸座”行为不仅给其他乘客带来了不便,也扰乱了动车的运行秩序。

一个缺乏群己界限、对社会规范缺乏尊重与敬畏、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乘客,不论他的年龄与身份,都会遭遇他人的差评。

【指出“霸座”行为,漠视契约、缺乏对规则的尊重与敬畏,是自私自利的不文明行为。

】虽然动车上没有“让座给更有需要的人”这样的标语,但对于那些身体状况不佳或者孕妇、带小孩的乘客等有特殊需求却只有无座票的乘客,只要他们“有话好好说”,总会有愿意换位思考、懂得体谅的乘客愿意成全他们。

那种自弹自唱、孤芳自赏的“座位谁先坐到就是谁的”,显然是一种胡搅蛮缠。

在公交车上没有给老年人让座愧疚语文作文

在公交车上没有给老年人让座愧疚语文作文

在公交车上没有给老年人让座愧疚语文作文今天,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了一幕让我深感愧疚的场景。

一位年迈的老人在车上站了好久,脸上写满了疲惫。

可是,周围的乘客们却一个个视而不见,仿佛没有看到这位老人的存在。

我心里不禁暗自嘀咕:“这些人真是太冷漠了!”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人突然站了起来,微笑着向老人示意:“爷爷,您坐这儿吧!”老人感激地看着这位年轻人,露出了一个温暖的笑容。

而周围的乘客们也纷纷投来了羡慕的目光,仿佛在说:“看看人家多有礼貌啊!”
我看着这一幕,心里不禁感慨万分。

我想起了那句老话:“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现在的社会似乎已经渐渐忘记了这些传统美德。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于是,我也站了起来,向那位年轻人表示感谢。

我也对自己说:“从今天开始,我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这个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还在努力学习的小伙伴们。

毕竟,只有不断进步,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

所以呢,大家要一起加油哦!
我想用一句成语来总结今天的感受:“行善积德,无不有报。

”希望我们都能够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机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收获到美好的回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婉拒让座,是以善回应善
【素材回放】
江西南昌,一女孩等公交车时在公交车站做物理作业,上车后继续做作业。

随后见到一老人上车,女学生欲让座,老人婉拒,称学生写作业要紧。

【素材解读】
这一幕,虽琐碎却让人温暖。

实际上,跟“老人逼着让座”画风相悖的新闻不少,比如此前在郑州,就有老人走上街头举牌呼吁老年人给年轻人让座,倡议年轻人“尊老”的同时,年长者也要“爱幼”,当时也挺暖心。

毋庸置疑,孩子应从小养成尊老的品德,主动给老人让座也是种美德,但老人如果不是确实身体虚弱到无法站立,婉拒让座,也能体现“爱幼”。

在让座问题上,“让座是美德,不让座是权利”是基于权利义务视角的应有认知。

而在道德自觉角度看,最好的局面也应是,年轻人自愿或经善意提醒让座,老人则表示感谢。

如果一些年轻人因疲累或其他情况没有主动让座,老人应予以充分理解。

之于老人,为老更应“自尊”而不能不尊,这样也更有利于全社会尊老爱老风气的形成。

在这方面,这位婉拒让座的老人就以一种善来回应另一种善的做法,做了个表率。

【适用话题】
让不让座不该再是一个道德问题
道德行为也要有交换物,只不过是物质之外的精神满足
“尊老爱幼”,言下之意应该是,“老”应该爱幼,“幼”应该尊老
让不让座从来就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只是一个基于个体理性的选择问题
别人购买的座位,别人如何处理是别人的权利,任何人也不能代为强制处理
道德与自私,其实并不矛盾。

没有自私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理性人,就没有整个的经济学首先要对别人负责,那除了产生霸道的家长和独裁的暴君,很难有和谐的现代社会与人际关系
道德的能量随着社会关系的疏远而逐级减少,越是你亲近的人你越是拥有道德的动机,而在陌生人之间就要少很多
真正的教育是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把孩子当成学习工具,一味地往他们脑子里填充知识
爱护老人的学生和善解人意的老人,两人一让一拒感动了无数网友,其实这样温暖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都记在我们每一个被温暖了的心头……
【素材锐评1】
老人婉拒让座体现代际良性互动
一直以来,我们见过不少有关公共交通工具上“让不让”的争议,听过太多“让座是情分,不让是本分”的说辞。

种种声音中,既有说年轻人“不懂体恤”的,也有说老人“倚老卖老”的。

一时间,“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似乎以年龄为界,形成了两个天然对立的阵营。

有了如此语境作为铺垫,或许可以说明,这一次一方的“主动”和另一方的“婉拒”,为何能让如此多人感到格外欣慰。

与过往常常引发的争议不同,年轻人只想着“该给老人让座”,并未想着自己还有作业要做。

老人一方也并未将对方的好意当做理所当然,而是考虑到了对方的实际需要。

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下,潜在的冲突因素自然消弭于无形。

当然,这暖心的一幕背后,离不开一老一少两人的个人品格。

而在此之外,公众应该得到启发的一点在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与“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两位当事人也以自己的行动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说,以心换心和相互理解,从来都是公共空间相处的第一准则。

这一准则,应该是文明社会中每一个个体内心的准则,并不应被某些极端事例所打破。

事实上,年龄的差异并不足以在个人品质、三观上形成多么大的鸿沟。

不管你是哪一方,只不过是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而已。

在生活面前,我们同样都是并肩作战的伙伴。

也期望代际间的互动,少一点各执一词和自说自话,多一些换位思考。

【素材锐评2】
公交车上写作业,孩子不该这么忙
第一眼看到这则新闻,感叹的不是孩子的尊敬老人,懂事地站起来让座,也不是老人的体贴好意,拒绝了孩子的座位,而是忍不住感慨,现在的孩子作业太多了,压力太大了。

作业,本是老师用来让学生们对课堂知识的巩固练习,这个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现在的中小学生,课程不断增多,各科老师布置作业也是各行其是,导致作业量过多,内容重复、单调、枯燥。

放学休息的时间没有变长,作业却在不断增加,这无形给孩子带来越来越大的作业压力。

作业是为了让孩子巩固知识,如果只求数量,一味给孩子布置作业,这样不仅不会帮助孩子学习知识,时间长了,反倒会降低孩子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带来反效果。

这是家长和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

除了作业,孩子的压力还来自各种辅导班,奥数、英语等参赛型辅导班学习难度大,超过属于孩子们这个年龄段的正常学习水平;舞蹈、乐器、体操等娱乐益智类的辅导班,更有利于孩子发展兴趣爱好,但是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上辅导班加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个普通的小孩儿,竟比上班族还要忙。

试问,小孩子的生理机能能够应付这些高强度的学习吗? 诚然,要想孩子有个不错的未来,家长需要在其幼年时期开始助力,给他们创造发展的机会。

但是,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让其没有休息时间,也会适得其反的。

家长和老师更应该因材施教,给孩子减少不必要的、不适合他们的额外学习和任务;也更应该劳逸结合,让他们发展自身的同时,感受到童年的乐趣。

真正的教育是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把孩子当成学习工具,一味地往他们脑子里填充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