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概论课件-单元一

合集下载

新媒体概论第一章新媒体概述课件

新媒体概论第一章新媒体概述课件

1.3.3 按传播形态进行分类
3.微信
微信是一款社交工具,它不仅可以 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语音、 视频,还支持群聊、分享、扫一扫、 查找附近的人等功能,而且跨越了运 营商、硬件和软件、社交网络等多种 壁垒,实现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无缝 连接,使移动终端成了新的社交节点。
第1章 新媒体概述
24
OPTION
04 按作用感官划分。按照媒介所作用的人的感官的不同可以将传播媒介划分为听觉媒介、
OPTION 视觉媒介和视听媒介。
1.1.3 传播媒介的类型和特点
2.传播媒介的特点
第1章 新媒体概述
9
实体性
扩张性
还原性
中介性Βιβλιοθήκη 负载性1.1.4 新传播媒介
第1章 新媒体概述
10
新传播媒介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广义上的新传播媒介主要是指以数字化、多媒体、 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信等技术为基础,发展演变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通常将数字有线电 视、网络电视、卫星广播电视、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包含在内。狭义的新传播 媒介则是指继报刊、广播和电视这三大媒介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介”“第五媒介”,通常 包含互联网、移动网络等传播媒介。
第1章 新媒体概述
23
2.QQ
QQ 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通信软件,QQ 支持在线聊天、视频通话、面对面传 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面板和QQ 邮箱等多种功能,并可与多种通信终端相 连,包括计算机、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等。
QQ 除了基本的即时信息通信功能外,还可以建QQ 群,功能类似于小型社群,天南 地北的一群人犹如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并发表见解,还可以通过QQ 空间书写日志、写说说, 上传用户的个人图片,听音乐,从而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自己,功能类似于博客和微博。除 此之外,QQ 还有许多衍生产品,如QQ 游戏、QQ 音乐等,几乎能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 的大部分需求。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新媒体概论定义主要从两方面,一是技术层面对新媒体进行界定,二是从与传统媒体的比较优势出发来定义新媒体全方位认识新媒体传承论:新媒体是基于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介形式相对论:新媒体视为媒体演进发展的延续,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凡数字论:凡是基于数字技术在传媒领域运用而产生的新媒体形态就是新媒体互联论:从新媒体的互联性特点出发,认为新媒体是在互联基础上实现多对多或点对点传播,具有与用户等交互功能的媒体形式媒体定义回归论:从媒介自身出发对新媒体做出界定,认为“媒体”应该广泛指从事大众传播的机构,因而新媒体应该定义为新的大众传播机构正确区分“新”“旧”媒体明显的区别在于: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由于其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分众性、快捷性、个性化、多媒体等特点,因此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良好的整合性、展示性及容纳性。

这样就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功能齐全的媒介总和平台,既融合了以往的媒介形式,又显现出信息覆盖面广、规模大、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

而新旧媒体之间的模糊性则表现在:网络媒体蓬勃发展所带来的传播革命虽然是上一轮传播革命的终点,却也是下一轮传播革命的新起点,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人类传播历史上的全部媒介既进行了一次整合和展示,同时也对未来的传播媒介和形态的一次试验。

了解新媒体的构成要素1.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2.多媒体呈现3.互动性4.商业模式创新5.媒介融合趋势加强我国新媒体产业趋势1.十二五开局,新媒体的战略机遇2.融合发展成主新媒体旋律3.新闻网站转企改制上市与机遇4.门户网络新媒体进入新一轮竞争5.团购网站或将成为新媒体新领军者6.微博将是2011年最给力新媒体7.新媒体知识产权环境将趋好8.网络舆情与危机公关备受关注9.创新型新媒体将受资本追捧10.新媒体给力文化创意产业以上十大趋势集合了近两年来新媒体在各领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几乎涵盖了政策规划、媒介融合、发展环境、资本支持以及目前颇为流行的各类网络媒体等与新媒体产业息息相关的各方面,因而颇具代表意义。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媒体与新媒体概述第一节媒体的释义一、媒体、媒介和传媒194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战后公共图书馆的准则》一书中首先出现了“媒体”这一术语,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

媒体在英文中表述为Media,广义的媒体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

如:计算机、光盘、网络、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录音、录像、图片、幻灯片、投影片和印刷材料等都属于媒体。

在这个意义上讲,媒体也称媒介。

媒体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首先与政治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894年2月7日,马克思在科隆法庭就《新莱茵报》的审制法案发言时,强调无产阶级报纸的功能是“喉舌”。

这样,在全球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中,媒体成为一个政治单元,成为宣传的组织,媒体的功能被界定为生产社会共识和凝聚普遍意志精神产品的工具。

这种功能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中国仍然被强调。

媒体概念的综合性还在于它是文化产品传播的主要形式,是地域文化表达的文化实体,是一种生产和传播信息内容的经济单位。

从这个角度讲,媒体也是采集、生产、销售(传播)信息和知识产品的工商业组织。

“媒介”是指以图文声像等符号来负载、扩大、延伸、传递信息的物质实体。

它是连接传输与接受双方的中介物,包括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和网络媒介,如传统的书籍、报刊、广播、电影,以及现代的电视、网络等。

所以,媒介主要指向的是信息传播的物理形态。

“媒体”还包括“媒介组织”的概念,是指依托书籍、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介,把图文声像的信息进行有效组合、传播和营运,并对其拥有完整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机构,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影厂、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等。

或者简略地说,“指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机构”。

媒体一词有两层含义:第一种指具备承载信息功能的物质实体,是传递信息使用的工具。

第二种主要指向的是信息传播的单位组织,也就是传媒机构。

“传媒”,具有两种含义。

第1章-新媒体概论(第三版)PPT

第1章-新媒体概论(第三版)PPT
新媒体概论
绪论
·“新媒体”: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 体。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如下特征: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 信息的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 ·但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是技术上的数字化和传播上的互动性。
绪论
·新媒体时代 ·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从诞生到发展壮大, 深刻改变了就旧有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 ·“ 媒体人”“ 内容为王” “ 服务与市场”“ 网络”“ 渠道、平台、终端”

新媒体
知识窗 世界上第一台手机
从1973年手机注册专利开始,一直到1985年, 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以移动的电话 才诞 生,但是其重量达3公斤,且不方便携带,使用者
要像背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
不过从那以后,手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1999 年,手机的重量降为60克,与 一枚鸡蛋的重量相 差无几。除了重量越来越 轻、体积越来越小外, 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 而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模
按 75%的商业开挂率(一年中四分之三的
时间车身都有广告,或75%的车一年中都有
广告)计算,年收入将为6750万元。
一、新媒体的概念
(二)哪些不应当属于新媒体
1. 新出现的媒体是否都可以被称为新媒体 ·并非新出现的媒体形态都可以被称为新媒体。 ·例如,有人用自行车车体甚至人的额头作为广告媒体,但是由于这些媒体既非数字化的, 亦不具有互动性,因此不能被称为新媒体,只能被称为新出现的传统媒体。由于缺乏互动 性,数字化的户外LED广告屏也并非新媒体。
一、新媒体的概念
·黄升民:将网络电视、地面移动电视、手机电视视为新媒体的三大部分。 ·也有人把近10年内基于技术变革出现的一些新的传播形态,或一直存在但长期未被社会发现其 传播价值的渠道、载体统称为新媒体。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精心整理新媒体概论第一单元新媒体理论基础第一章新媒体导论第一节新媒体的基本问题1.“新媒体”一词源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技术研究所所长P .戈尔德马克的一份商品开发计划(1967)。

2.3.4.5.6.7.8.9.1.2.3.议程设置功能议程设置功能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那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4.网络与传统媒体进议程设置的区别?P30①网络议程设置具有“非强制性”②网络中传播者的多元和难以控制限制了议程设置的效果5.分析新媒体带来的社会控制的弱化?P31第二节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7.创新扩散理论模型P37创新扩散理论创新扩散理论是美国学者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侧重于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8.创新扩散的过程:①获知:接触创新并略知其如何运作②说服:有关创新的态度形成③决定:确定采用或拒绝一项创新活动④实施:投入创新运用⑤确认:强化或撤回关于创新的决定9.技术接纳模型P39-P4010.计划行为理论模型P41第三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第一节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1.巴隆。

2.①②③3.4.5.6.7.第四章新媒体的类型第一节网络人际传播1.网络人际传播的形式:在互联网上,人和人的互动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形式进行。

第二节网络群体传播与网络组织传播2.网络群体传播网络群体传播是临时松散的非正式群体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活动,如BBS、同学录等。

3.网络组织传播网络组织传播是指正式组织内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传播活动,如企业内部局域网。

4.社交网站社交网站英文缩写为SNS,起源与美国,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在互联网领域SNS有三层含义:SocialNetworkService、SocialNetworkSoftware和SocialNetworkSite。

新媒体概论-单元一

新媒体概论-单元一
新媒体概论
Introduction To New Media
媒体的发展
媒体的突破
• 媒体首次成为被动方 • 受众需求成为推动媒体进步的源动力 • 新媒体:受众需要的媒体
媒体的发展
媒体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破
让别人知道你
让别人了解你
让别人重视你
让别人需要你
新媒体
媒体的发展
媒体的突破
感知阶段 小众阶段
新媒体的本质
(一) 打破“思维定式”
新媒体的学习技巧
(二) 学会“说文解字”
新媒体的学习技巧
打破思维定式+说文解字
就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实训项目
(一) 对QQ、搜索、网站、网游等这些新媒体形式 进行“需要”理论的实体解析
(二) 对新媒体的专业术语进行技巧性解析
1898 年 清爽、可口,百事可乐
1905 年
可口之饮料
......
2004 年 突破渴望,敢于第一
2007 年 渴望 探索 发现
新媒体的本质
(三) “需要”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 从信息革命到能源革命的飞跃 • 以用户需要帮助现代企业摆脱困境 • 新媒体产业化推动信息产业地位提升
新媒体的学习技巧
(一) “需要”是区别新旧媒体的最根本点
• 传统媒体只考虑自身的发展 • 新媒体思考用户的需要
新媒体的本质
(一) “需要”是区别新旧媒体的最根本点
新媒体的本质
(二) “需要”是现代营销的最核心价值体现 • 用户至上,应需而生 • 媒体也是产品,也需营销 • 现代营销更重视新媒体
新媒体的本质
(二) “需要”是现代营销的最核心价值体现

新媒体概论ppt课件

新媒体概论ppt课件
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 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 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讯网、 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 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互联网是新媒体的主 体。
13
一、新媒体的定义
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 “构成新媒体的基本要素是基于网络和数字
32
二、新媒体发展的原因
2009年新媒体投融资:
2009年6月9日,盛大网络和华友世纪达成并购协 议;
2009年10月,时代寰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高调宣 布斥资3000万人民币进投建娱乐门户网站——— 《时代娱乐周刊网》;
2009年10月15日,户外数字媒体运营商华视传媒 于以1.6亿美元价格并购数码媒体集团(D M G );
2007年1月和4月,中央就互联网技术发展和 管理召开专门会议,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36
2008年新媒体五件大事
胡总与网民在网上交流开创历史先河
2008年6月20日上午10时,胡锦涛总书记通 过人民网同网友在线交流、直接对话,让亿万网 民看到一种责任,也向各级领导干部发出强烈信 号,把互联网作为“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 要渠道,抓住信息化的历史机遇,用网络的力量 推动中国。日前,人民网“特别推出”的“什锦 八宝FANS圈”刚刚上线,万千网友蜂拥而至, 开通仅四天,注册“粉丝”已超过6万人,这个数 字正在以每小时2000多人的速度递增。
1、新媒体产业增长 中国传媒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新媒体产业现
状及发展趋势》显示,2006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市场 总值达到1140亿元,占中国产业传媒总值的近三分 之一。 移动媒体: 888亿元 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 短信、手机游戏、移动电视等,同比增长41.3%; 网络媒体:252亿元,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网络 视频、播客、各种下载业务等,

数字新媒体概论ppt课件

数字新媒体概论ppt课件

1.1.2 媒体
1. 媒体的形 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
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 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 符号载体
“媒体”、“介质”与“符号”、术语的关系“信号”
“信号”和“符号”都是媒体的基本形态。 l 当着眼于媒体的物质特性、习惯采用“信号” l 当着眼于媒体包含的内容和意义、采用“符号” l 当着眼于媒体的具体物质形态时,采用“介质” l 当从技术层面使用“媒体”这一术语,往往侧重于媒体的物质
数字新媒体将更多地与传统媒体在相互交叉与相互融合,以
及相互竞争与相互促进中谋得共同发展。
1.3 数字新媒体的社会发展
数字新媒体与信息服务发展 数字新媒体与媒体整合态势 数字新媒体与经济增长潜力 数字新媒体与政治环境构建 数字新媒体与文化消费趋势
1.2.1新媒体与数字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认为, 现代技术促成的新的信息载体,就是新媒体。
当下的新媒体是与数字媒体密切相关,新媒体是数字媒体 当前发展的主流。
数字媒体主要是侧重于技术层面的概念,而新媒体则主要 是侧重于应用层面的概念。
从下面三个层面上把握数字新媒体的概念:
1. 信息的分
人类能感知的外界信息可按其媒体划分成几类
2. 信息的数字化
人类本来是生活在一个物理的、模拟的现实中。
数字化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享有各种信息服务,从而 实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从技术上而言,数字化的信息比模拟信息在存储、处理、 检索、传播和利用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 数字新媒体的 播特点
数字媒体服务形式多样性和再生性,服务的融合、交叉将 是数字新媒体服务发展的主旋律,高共享度和高交互性是 数字新媒体服务的显著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打破“思维定式”
新媒体的学习技巧
打破思维定式+说文解字
就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实训项目
(一) 对QQ、搜索、网站、网游等这些新媒体形式 进行“需要”理论的实体解析
(二) 对新媒体的专业术语进行技巧性解析
新媒体概论
Introduction To New Media
媒体的发展
媒体的突破
• 媒体首次成为被动方 • 受众需求成为推动媒体进步的源动力 • 新媒体:受众需要的媒体
媒体的发展
媒体的突破
让别人知道你
让别人了解你
让别人重视你
让别人需要你
新媒体
媒体的发展
媒体的突破
感知阶段 小众阶段
新媒体的本质
(一) “需要”是区别新旧媒体的最根本点
• 传统媒体只考虑自身的发展 • 新媒体思考用户的需要
新媒体的本质
(一) “需要”是区别新旧媒体的最根本点
新媒体的本质
(二) “需要”是现代营销的最核心价值体现 • 用户至上,应需而生 • 媒体也是产品,也需营销 • 现代营销更重视新媒体
新媒体的本质
(二) “需要”是现代营销的最核心价值体现
1898 年 清爽、可口,百事可乐
1905 年
可口之饮料
......
2004 年 突破渴望,敢于第一
2007 年 渴望 探索 发现
新媒体的本质
(三) “需要”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 从信息革命到能源革命的飞跃 • 以用户需要帮助现代企业摆脱困境 • 新媒体产业化推动信息产业地位提升
新媒体的学习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