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处理.精讲
颈椎椎体骨折及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

颈椎椎体骨折及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和或钛网内固定治疗。
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5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
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论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不但可充分减压、使损伤节段获得满意的复位、得到即刻的稳定和重建,而且可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改善脊髓的功能状况,还可避免因发生并发症而错过手术时机。
【关键词】颈椎椎体骨折骨折脱位颈椎椎体骨折的同时,伴有椎节严重脱位者,称为颈椎骨折脱位。
这是一种典型的完全性损伤。
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伴有脊髓损伤,好发于颈4~5及颈6~7三个椎间隙。
这种骨折脱位暴力作用机制与屈曲性颈椎伤并无本质不同,只是其暴力作用更强,造成的破坏更大,临床症状更严重。
常见于屈曲性损伤,椎体的压缩性骨折与小关节脱位几乎同时发生。
也可见于垂直性暴力,在引起椎体爆裂性骨折的同时,小关节出现半脱位或交锁征,此种颈椎完全性损伤的伤情多较重,且大多数合并有颈脊髓损伤,仅少数矢状径较宽的“幸运性损伤”者例外。
屈曲纵向垂直压缩暴力所致,导致椎体前缘压缩,造成椎体的压缩骨折。
轻者可无继发改变,重者可引起颈椎后突成角畸形,椎小关节半脱位,脊髓牵拉损伤。
严重时可造成颈椎椎体的爆裂骨折,此种情况,颈椎相当不稳定,很容易造成颈髓的损伤,引起瘫痪。
一、临床资料本院共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病人30例,其中11例采用同期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
男14例,女16例;年龄22~56岁,平均35岁。
病变节段C4、5 4例,C5、6 20例,C6、7 12例。
根据Allen分类,屈曲暴力致伤16例,仰伸压缩暴力致伤者4例。
颈前后路一期内固定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附11例报告)

向支撑结构和张力带结构 。因此 , 对损伤后颈椎稳 定性评估时, 必须对椎问盘、 前后纵韧带及后 柱关
节 、 带结构 是否完 整等进 行评 估 。 韧
个椎体 , 切除压迫颈髓的骨块及相邻椎间盘 , 显露硬
从临床疗效看 , 脊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除与脊 髓损伤程度有关外 , 还与彻底减压, 去除脊髓致压因 素有关 。下颈椎严重骨折脱位时, 损伤节段韧带完 全或绝大部分断裂 , 稳定性丧失 , 往往还合并椎板骨
脉及脊髓的危 险。c 和 c : 的椎 弓根最大 , 椎动脉
不够 , 术后仍需长时间卧床。当棘突和椎板无法保
留时棘 突问钢 技术 则无 法 开 展 , 以有 一 定 的局 限 所
位于 C 侧块 的前外侧 , C 侧块薄 , 形态特殊 , 使用 侧块螺钉有效固定的螺钉长度小 , 固定不牢固, 神经
液漏 1 , 例 经保 守治疗后 痊愈 ; 骨供 骨 区切 口延 迟 髂 愈合 1例 , 药 后 愈 合 。1 术 后 随 访 l 换 l例 0—2 4个 月, 平均 l . 月 , 别 于术 后 16周 及 3 6个 月 4 2个 分 、 、 摄 颈椎 x线 片复查 , 术后 1 均 获牢 固 骨性 融合 , 2周
对 1 1例严 重下颈椎 骨
折脱位患者在全麻下行前后路一期手术 , 先行后路减 压复位侧块钢板 内固定 , 再前 路减压植骨 。结果 程度恢复 。结论
平均 随访
1. 4 2个月 ,1 l 例均完全复位 , 内置物无松动、 断裂 , 均呈骨性融合 , 血管、 无 神经等损伤并 发症。脊髓功能均有不 同
山东 医药 2 1 0 0年第 5 0卷第 l 4期
颈椎骨折脱位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分类-屈曲牵引型(脱位)骨折
❖ I度:小关节半脱位,后方 韧带结构损伤
❖ II度:单侧小关节脱位,椎 体脱位<50%
❖ III度:双侧小关节脱位,关 节对顶,椎体脱位≈50%
❖ VI度:双侧小关节脱位,椎 体完全脱位
分类-侧方屈曲型骨折
病理征如Babiskin征等通常在此时可以引出。
❖ I度:单侧椎体压缩骨折伴 1)激素:稳定细胞膜、维持创伤后溶酶体的完整性、阻止蛋白溶解酶的释放,从而防止水肿。
甲强龙的应用方法和时限
❖ 应明白: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应用大剂量 MP,具有明显的保护损伤后神经细胞和其它细胞 膜作用,早期应用能减轻脊髓损伤缺血的发展,但 不能转变其进展,早期应用MP足以产生抗氧化作 用。
❖ 时限:实验和临床观察证实MP在伤后8h以内应用 ,超过8h应用无效。
❖ 具体方法:首次MP30mg/kg作为冲击量15分钟内 静脉输入,其配制浓度是25mg/ml注射水,间隔45 分钟,然后以5.4mg/(kg.h),连续23h静脉滴入。
高位截瘫患者肋间肌麻痹,肺活量小,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肺部感染。 2、高压氧治疗:2个大气压,2小时/每日2次,伤后用三天。
同侧椎弓骨折无移位 A 骶段(S4、S5)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
32117例创伤/740例颈椎外伤/34例漏诊/10例不可逆性脊髓损害,最常见原因是X线检查不充分及读片错误 3)、截瘫平面不断上升,提示椎管内有活动性出血者 VI度:双侧小关节脱位,椎体完全脱位
6、意识丧失
高位截瘫患者肋间肌麻痹,肺活量小,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肺部感染。
VI度:碱双侧剩小余关节:脱是位,评椎估体完及全监脱位测出血及休克程度的敏感指标。轻度(-3~-5)、中度(-6~-
手术治疗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

[2 刘 植 珊 , 瑞 和 , 永 裕 , 椎 动 脉 减 压 术 治 疗 椎 动 4 杨 陈 等. 脉 型 颈 椎 痛 口] 中华 外科 杂 志 ,9 4 2 (2 :7 . . 1 8 ,2 1 ) 7 1 [] 赵 定 麟 . 椎 伤 病 学 [ ] 上 海 : 海 科 技 教 育 出 版 5 颈 M . 上
摘要 : 目的 探 讨 陈 旧性 下 颈 椎 骨 折 脱 位 的手 术 治 疗 疗 效 。 方 法 2 9例 陈 旧 性 下 颈 椎 骨 折 脱 位 伴 不 同程 度 神 经
功 能 损 伤 患 者 , 用 颈 前 路 减 压 、 骨 、 固定 术 。 果 2 采 植 内 结 9例 患 者 均 获 随 访 , 间 1 ~ 2 时 8 4个 月 。 个 月 后 植 骨 融 合 率 6
1) , 椎 稳 定 , 持 了椎 问 高 度 和 颈 椎 生 理 曲度 。术 前 、 后 脊 髓 功 能 F ak i 级 情 况 , 2例 F a ki ( 颈 ( ) 保 术 rn e 分 除 rn e C级 患 者 术 前 检 查 MR 提 示 脊 髓 有 软 化 灶 , 明 显 神 经 功 能 恢 复 , 余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恢 复 。 后 脊髓 神 经 功 能 F a ki 级 I 无 其 术 rn e 分
( ) 1 7 l 9 3 :3一 3.
[2 7
陈 仲 强 , 之 虎 , 耕 町 , 颈 性 眩晕 病 例 的 椎 动 脉 张 党 等.
检查示单或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 其中眩晕及视力模糊为主
要特征。一
、
造影观察口] 中华外科杂 志,9 1 2 () 9 . . 1 9 ,9 1 :5 [] 徐 印坎 , 8 贾连 顺 . 代 颈 椎 外 科 学. 椎 病 [ ] 上 海 : 现 颈 M .
颈椎骨折脱位

第二章颈椎骨折脱位颈椎损伤系指因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的颈椎骨、关节及相关韧带的损伤,并常伴有脊髓和脊神经根损伤。
随着工业、交通和体育事业的进展,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颈椎损伤患者的数量有增加趋势。
颈椎损伤往往可造成严峻后果,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繁重负担。
脊柱脊髓损伤后,其功能的恢复有赖于及时正确的现场救助、急症处置及有效、持续的专科医治。
颈椎损伤的分类对颈脊柱和脊髓损伤的急救医治及预后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颈椎损伤的分类1、依照损伤病程分类由于损伤后病程长短不同处置方式有异,故临床上将其分为:<1)急性颈椎损伤。
颈椎损伤3周内均属于急性损伤,但与损伤初期有区别。
<2)陈腐性颈椎损伤。
颈推损伤3周以上,软组织已获初步愈合,属于陈腐性损伤。
2依照损伤部位和类型分类2.1上颈椎损伤指枕一寰一枢椎复合体任何结构损伤。
常见以下类型:(1)寰枕关节脱位;(2)寰枢关节半脱位;(3)寰椎爆裂性骨折((Jcffcrson骨折);<4)寰椎前弓撕脱骨折;(5)寰推后弓骨折;(6)枢椎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7)枢椎椎休骨折;(8>齿状突骨折;(9)寰枢间韧带损伤、寰枢关节脱位。
由于损伤机制不同,能够多种损伤类型并存。
2. 2下颈椎损伤指C3-C7的损伤,亦包括颈胸连接(C7/Tl)处损伤。
常见类型:(1)颈椎半脱位(前脱位或后脱位);(2)椎体单纯紧缩性骨折;(3)单纯关节突关节脱位或交锁;(4)双侧关节脱位或交锁:(5)推体爆裂骨折;(6)椎体前下缘撕脱骨折;(7)椎体矢状骨折;(8)椎体水平骨折;(9)椎弓骨折;(10)椎板骨折;(11)关节突骨折(单侧或双侧);(12)棘突骨折;(13)钩椎关节(钩状突)骨折。
二、按脊柱损伤机制分类以Allen等提出的分类方式为基础。
屈曲紧缩型(compressiveflexion,CF)度这种损伤包括椎体前上缘变钝,轮廓显现为圆形,没有明显的后方韧带复合结构损伤。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早期前路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早期前路手术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1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资料:术前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和颅骨牵引快速复位;术中行前路减压复位、cage植骨、钛网植骨及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观察疗效。
结果 51 例患者屈曲位牵引后,40例均完全复位,11例在术中复位,牵引成功率8039%。
所有患者实施颈前路手术无一例死亡,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脊髓功能frankel 评分: 51例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提高1~2 级;其中 b 级恢复20例,c 级恢复25 例,d 级恢复6 例。
结论早期前路减压手术是一种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实用外科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前路减压;甲基强的松龙;植骨融合;复位;内固定;下颈椎作者单位:661000 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骨科近年来,我国在颈脊髓损伤的救治方面,包括现场急救水平,外科干预和内固定技术,保护神经细胞和促进神经生长多种药物的临床应用等,已取得了长足进步。
手术治疗是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患者恢复颈椎的正常曲度和结构稳定性外科治疗的重要方法,但在手术方式、手术时机、术前是否行颅骨牵引复位等的选择上仍存在一定争议。
我院2005 年7 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颅骨牵引快速复位、前路复位减压、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了51例颈椎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1例患者,男41例,女10 例,年龄20~62岁,平均38 岁。
受伤至入院时间30 min~7 h,平均55 h。
车祸伤26例,高处坠落伤22 例,其他3 例。
骨折脱位节段:c3~4 7 例,c4~5 13 例,c5~6 28 例,c6~73 例。
51例患者均行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х线片、ct和mri检查,明确骨折脱位节段、脊髓损伤范围及脱位程度。
无脊髓损伤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探讨(附23例分析)

2 .翁 志远 ,李宇红 ,等 .糖尿病 合并 急性 心肌 梗塞 的分 析及 治疗 .心
血 管 康 复 医学 杂 志 , 1 9 ( ) 1 2 . 9 9 3 ;2 ~ 3 3 .钟 学 礼 .临 床 糖 尿 病 学 .第 2版 .上 海 : 上 海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
】9 9。 2 】 8 2 .
1 . ) 无 痛 型 心 梗 发 生 率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 , 原 因 与 糖 尿 19 , 2 其 ] 病 性 心 脏 植 物 神 经 病 变 有 关 , 神 经 纤 维 数 量 可 减 少 2 ~ O 6 , 减 弱 或 中 断 了 痛 觉 冲 动 的 传 导 ,以 致 于 急 性 心 肌 梗 塞 O 故 发 病 时无 痛或 轻痛 , 仅有 心 衰 、 克及 消 化道 等不 典 型症 状 , 或 休 从 而 延误病 情 诊 治 , 加 病 死率 , 此 , 高 度 警惕 此 类病 人 , 增 因 应
无 脊 髓 损 伤 下 颈 椎 骨折 脱 位 的治 疗 探讨
( 2 附 3例 分 析 )
福 建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 5 0 5 3 00 ) 由 于 颈 椎 突 出 于 躯 干 之 上 , 易 遭 受 损 伤 , 各 种 暴 力 作 容 而 王 长 异 林 建 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m
9 4
福建 医药 杂 志 20 0 2年 第 2 4卷 第 3期
从 表 2可 见 , 糖 尿 病 组 较 非 糖 尿 病 组 易 发 生 急 性 左 心 衰 竭 、心 源 性 休 克 等 并 发 症 , 两 者 之 间 存 在 着 显 著 差 异 ( P< 00 ) . 5 。糖 尿 病 组 病 死 率 较 非 糖 尿 病 组 显 著 升 高 ( C . 5 。 P< 0 0 )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分析

理想 。 比如 : 分 患 者 在 术 后 感 觉 不 稳 定 , 长 期 使 用 颈 围 固定 , 部 需
同时 也有可能 出现钢板螺钉 松动、 断裂 及植 骨不融合等情况 。 因
此 在 治 疗 时 有 必 要 采 用 前后 路联 合 手 术 减 压 复 位 内 崮定 治 疗 方
段 为 正 中缺 口, 椎 旁 肌 分 离 , 将 显露 出伤 椎 棘 突 及 相 应 椎 板 、 侧
暖固
临床 医
。
学
前 后 路 联 合 手 术 治 疗 颈 椎 骨 折 脱 位 的分 析
邹 永刚 龚 铁军 杨 萍 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肃 省 张掖 市人 民 医院 骨科 甘 肃 张掖 7 4 0 ) 甘 3 0 0
【 要 l对于 颈椎骨 折 、 摘 脱位 的治 疗, 传统 的手术 治疗方 法以单 纯的前路 或 后路 固定为主 , 单倜的 固定无 法完全 消除 前后方 同时对脊麓 的压 迫 , 不 能同时矫 正 前后方畸 形, 利于脊髓神 经功 能的恢 复。 也 不 我院对2 例颈椎 骨折 、 位患者实施 了前后路联 合手术 减压复位 内固 I 脱 定治疗方法 , 取得 了良好的治 疗效果 , 本文论述 了 手术 治疗过 程及结果 , 出了前 后路联合 手术减压 复位内 固定 治疗方 法的必要性和优越 指
严 重颈 椎 骨 折 、 位伴 脊 髓 损伤 的致 残 率和 死 亡 率很 高 。 何 脱 如 对 其进 行 合 理 有 效 的治 疗 是 目前 临 床 探 讨 的 重 点 。 术 治疗 颈 椎 手 骨 折 的 目的 是 使 颈 椎恢 复正 常的 曲度 和 稳 定性 。 统 的 手 术治 疗 传 方法 以 单 纯 的前 路 或 后 路 固定 为 主 , 侧 的 固定 无 法 完 全 消除 前 单 后 方 同 时 对 脊 髓 的 压 迫 , 不 能 同 时矫 正 前 后 方 畸 形 , 也 不利 于脊 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自我 院 采 用 了前 后 路 联 合 手 术 减压 复位 内固 定治 疗 方 法后 发 现 , 治疗 效 果 良好 。 1 临床 资料 自采 用 前 后 路 联 合 手 术 治 疗 颈 椎 骨 折 脱 位后 , 院 共 收 治颈 我 椎 骨 折病 例 2 例 , 中 男 l 例 , 3 , 龄 为 l ~5 岁 , 均 年龄 1 其 8 女 例 年 8 6 平 3 岁。 4 均为 严 重 下 颈椎 骨折 脱位 , 合并 不 同程 度 的 脊髓 损伤 。 因 病 有 车 祸伤 、 处坠 落伤 等 。 有患 者 在 手 术 前 均进 行 了颈 椎 正 、 高 所 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处理
周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100083
脊髓损伤的描述
残疾:丧失日常生活能力
截瘫:胸髓以下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四肢瘫:颈髓以下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脊髓休克:损伤平面以下感觉, 运动与反射( 深浅反射) 全失, 肌张力低下损。
伤平面以下出现肛门反射, 或阴茎海绵体反射, 或腱反射, 是休克恢复的最早表现
不全瘫:损伤平面以下感觉, 运动部分丧失
完全瘫:损伤平面以下感觉, 运动完全丧失
发生率
颈椎外伤占整个脊柱外伤的50 %以上
所有钝性创伤的 2 %~ 6 %
10 年近400 例-北医三院
十大错误
1. 误把神经原性休克当成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
2. 错过早期激素治疗时机
3. 鞍区感觉及括约肌功能未查
4. 因做MR 及CT 而未能快速复位
5.X -RAY 检查不充分,范围不够
6. 脊髓损伤被其他脏器损伤所掩盖
7. 漏诊其他部位的脊柱损伤
8. 卧硬板床时间过长,翻身不及时
9. 颅骨牵引用于颅骨骨折的病人
10. 颅骨牵引用于牵张型损伤
早期处理
吸氧:面罩吸氧,浓度40 %PaO2 100 ,PaCO2 <45 气管插管:PaO2 /PaCO2 <0.75
抗休克治疗,血压>90/60mmHg
* 治疗错误可导致肺水肿、ARDS!
药物治疗: 继发性脊髓损伤8 ~72h
1. 甲强龙:首次剂量30mg /kg ,15 分钟
<3hrs,5.4mg /kg /hr × 24hrs,
>3hrs <8hrs, 5.4mg /kg /hr × 48hrs,
2.GM-1: <72hrs, 100mg / d × 18 ~32d
影像学检查
32117 例创伤/740 例颈椎外伤/34 例漏诊/10 例不可逆性脊髓损害,最常见原因是X 线检查不充分及读片错误
创伤病人颈椎拍片指征
有神经损害症状及体征
颈部疼痛
其他部位严重外伤
服用酒精、毒麻药品
精神病人
意识丧失
影像学检查(MR)
术前常规检查, 可决定手术方式
间盘或韧带损伤
脊髓信号改变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颈胸段骨折脱位
复位-目的
降低手术复杂程度,
稳定脊柱,
防止神经损害加重,
改善神经功能
复位-时机
脊髓完全损伤或无损伤-可以延迟复位不全损伤- 6 小时内复位
最佳脊髓恢复时间-伤后 3 - 6 小时
2 小时内复位可显著改善脊髓功能
复位-床旁快速牵引复位
重量5kg + 2.5kg ×脱位节段, 每次增加 2.5kg , 间隔半小时拍片至完全复位
总重量一般为20 ~25kg , 最多可达65kg 或体重的70%
病人痛苦、恐惧
复位时间长, 重量大
成功率低23%(Rorabeck)-47%( 北医三院)
复位-全麻下牵引复位
起始重量5kg ,每次增加 2.5kg , ,间隔 5 分钟透视至完全复位
重量 5 -16kg
需要麻醉、 C -arm 及神经电生理监测
时间短、重量轻,无痛苦恐惧感
成功率高97 %(北医三院)
复位后可立即施行手术
脊柱外伤的治疗目的
防止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加重损伤
迅速判断已知和潜在的脊柱损伤
为脊髓恢复创造最佳条件
维持脊柱力线
减少脊柱活动度的丢失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创造良好的康复条件
手术指征
脊髓或神经根功能损害不稳定骨折
不稳定评分
前方结构损伤 2
后方结构损伤 2
椎体滑移≥ 3.5mm 2 成角≥ 11 ° 2
脊髓损伤 2
神经根损伤 1
椎间隙变窄 1
* 大于 5 分= 不稳定不稳定的判断
椎体滑移≥ 3.5mm
成角≥ 11 °
椎体高度丢失≥ 25 %
椎间盘损伤
任何形式的脱位
双侧关节突、椎板、椎弓骨折
后方韧带结构损伤伴前方或后方骨性结构损伤
分类-屈曲压缩型(泪滴样)骨折
Ⅰ度:椎体前缘变钝,上终板损伤,后方(-)
Ⅱ度:椎体前放高度丢失,上、下终板损伤
Ⅲ度:椎体压缩骨折伴纵裂
Ⅳ度:椎体压缩骨折并向后移位<3mm
Ⅴ度:椎体压缩骨折并向后移位>3mm ,后方韧带结构损伤分类-垂直压缩(爆散)型骨折
Ⅰ度:上或下终板骨折
Ⅱ度:上、下终板均骨折伴纵裂,无移位
Ⅲ度:爆散骨折,向椎管内移位
分类-伸展压缩型骨折
Ⅰ度:单侧椎弓骨折
Ⅱ度:双侧椎板骨折,无其他结构损伤
Ⅲ度:双侧椎弓骨折伴单侧或双侧椎板、关节突骨折,椎体无移位Ⅳ度:Ⅲ+椎体部分前脱位
Ⅴ度:Ⅲ+椎体完全脱位
分类-屈曲牵引型(脱位)骨折
Ⅰ度:小关节半脱位,后方韧带结构损伤
Ⅱ度:单侧小关节脱位,椎体脱位<50 %
Ⅲ度:双侧小关节脱位,关节对顶,椎体脱位≈ 50 %
Ⅳ度:双侧小关节脱位,椎体完全脱位
分类-伸展牵引型骨折
Ⅰ度:前方韧带结构损伤或椎体横骨折,椎间隙增宽
Ⅱ度:后方韧带结构损伤,椎体向后脱位
分类-侧方屈曲型骨折
Ⅰ度:单侧椎体压缩骨折伴同侧椎弓骨折无移位
Ⅱ度:单侧椎体压缩骨折伴同侧椎弓骨折有移位,或对侧韧带断裂及关节突分离
手术入路的选择
1 、前路:单纯前方结构损伤,椎体骨折椎间盘损伤;前方结构损伤+单侧骨折(椎板、椎弓、关节突)或单一韧带结构损伤(棘间韧带、棘突)
2 、后路:小关节脱位、后方双侧骨性结构损伤(椎板、椎弓、关节突)
3 、前后联合入路:前方结构损伤+后方双侧骨性结构损伤
ASIA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标准的关键肌
平面关键肌平面关键肌
C5 肱二头肌, 肱肌L2 髂腰肌
C6 桡侧腕伸肌L3 股四头肌
C7 肱三头肌L4 胫前肌
C8 指深屈肌L5 趾长伸肌
T1 小指展肌S1-S2 腓肠肌、比目鱼肌
ASIA 脊髓损伤分级
A. 骶段(S4 、S5 )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
B. 神经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 、S5 )存在感觉功能,但无任何运动功能
C. 神经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小于 3 级;
D. 神经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至少一半的关键肌肌力大于或等于 3 级;
E. 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预后
不全四肢瘫:47% 恢复行走功能
不全截瘫:76% 恢复行走功能
下肢运动评分>30- 恢复行走功能
下肢运动评分<30- 行走费力,有时需轮椅
下肢运动评分<20- 无行走功能
脊髓受压程度、受伤速度与恢复
1 、完全性损伤脊髓功能基本无恢复
2 、脊髓压迫>50 %者预后差
3 、伤后一周内有部分运动功能恢复者预后好,可恢复到 3 / 4
4 、儿童不完全脊髓损伤恢复较好
预后-不完全脊髓损伤
1 、脊髓中央型损伤:最常见-上肢无力下肢痉挛,预后差,半数病人恢复括约肌功能,大部分明显恢复下肢功能,手的使用功能很少恢复,多发在老年人。
2 、半切损伤-预后最好,90 %恢复括约肌功能及行走功能,单侧绞锁多见。
3 、前髓损伤-脊髓丘脑束及皮质脊髓束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完全消失,本体感觉存在;伤后2
4 小时内如有神经功能(至少是感觉)部分恢复者预后较好,否则预后差。
4 、后髓损伤,深感觉消失,运动及浅感觉存在,残留行走困难,拍击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