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病人的治疗分析及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颈髓损伤的护理

颈髓损伤的护理

颈髓损伤的护理颈髓损伤是颈椎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导致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往往对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身残疾。

因此良好的护理显得更为重要,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对于患者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1、急救护理:由于部分患者呼吸肌麻痹,呼吸减弱,呼吸道分泌物或其他异物阻塞,首先抢救患者生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尽可能减少神经功能丧失。

其次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备足氧气,及时发现因脊髓水肿、呼吸中枢或脊髓功能受损而致呼吸麻痹,呼吸困难,心率不齐,血压不稳,应备好吸痰器,气管切开包等急救器材和药品。

2、呼吸的管理:颈髓损伤不仅容易导致四肢瘫痪,更严重的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呼吸的管理尤为重要。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节律、幅度、型态、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监测血气分析。

若发生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呼吸道护理的重点是排痰,预防气管堵塞及肺部感染。

①患者体位。

椎体损伤得到初步稳定后,患者应平卧位、半卧位或将床头抬高。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定时通风,室内地面和生活物品定时清洗、消毒,减少探视人员和探视频率。

②呼吸锻炼指导。

鼓励患者自主呼吸,指导深吸气、缩唇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增加呼气末压,以增加气体交换时间,防止肺萎缩。

上肢能自由活动者,指导患者多做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

深呼吸训练:有吹气球和吹气泡训练,吹气泡训练方法是:用一输液空瓶,内盛半瓶清水,嘱病人用塑料吸管向瓶内水中吹气泡,以增大肺活量,减少呼吸道阻力和无效气死腔。

③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痰,痰液粘稠者予a-糜蛋白酶加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应用人工呼吸机时更应重视气道湿化的重要性,可在每次吸痰前5min注入1〜5ml生理盐水,以刺激咳嗽反射,稀释痰液,有利于排痰。

气管外套管应备气囊,防止机械呼吸机漏气,每4h 放松气囊1次,避免对气管黏膜压迫。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护理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护理
屈运动 锻炼时动作应掌握力度,切忌粗暴,运动部位从手指、足趾等小关节
到髋、肩、肘、膝等大关节逐步进行,循序渐进。 高位截瘫患者应尽可能训练其生活自理能力
31
4 呼吸功能训练
32
脊髓损伤后呼吸功能障碍的原因与表现
1.失神经支配:损伤平面以下神经传导阻滞,使参与呼吸的肌肉不同程度地 失去神经的支配出现呼吸肌麻痹、瘫痪 2.肌肉问题:肌张力增高,胸廓和腹部肌肉痉挛,致胸壁顺应性下降;肺脏 和胸腔的膨胀性也相应降低,表现为通气不足,进而出现不同程度呼吸困难 3.废用性:随胸廓运动的减少出现废用性关节挛缩;胸廓、肩胛带、脊柱等 丧失伸缩性及柔软性,而致呼吸肌群功能低下,加重呼吸困难
可达拇指。 反射:肱二头肌反射多消失,肱三头肌以下则亢进。
11
临床表现
颈下段骨折(颈7-胸1) 运动障碍:手指活动障碍及手部小肌肉萎缩,亦可累计前臂肌群 感觉障碍:根性痛多位于前臂及手指,以中小指多见,上肢及胸
12平面以上可有感觉减退或消失。 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反射及指屈反射减弱或消失。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
骨一骨四科
CONTENT
目录
01 概述 02 术前护理 03 术后护理 04 呼吸功能训练
2
1
概述
3
颈椎结构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 第一颈椎又名寰椎,呈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
节突。 第二颈椎又名枢椎,特点是椎体向上伸出齿突,
与寰椎齿突凹相关节 第六颈椎横突末端前方的结节特别隆起成颈动脉
呼吸训练应在餐前或餐后 2 h 进行,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B
,时间 15~20 min,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呼吸肌疲劳
初次做呼吸功能训练前,评估患者有无胸廓畸形、肋骨骨折, 气道是否畅通,有无心脏疾患,身体的耐受情况。

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综合护理干预体会

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综合护理干预体会

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综合护理干预体会发表时间:2016-08-11T14:49:01.21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作者:袁晓秋[导读] 对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护理需要综合病情观察和颈部护理。

黑龙江省鹤岗市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骨外科黑龙江鹤岗 154100【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术后护理重点内容。

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A1]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内固定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术后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和JOY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护理需要综合病情观察和颈部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指导等,并予以康复指导,从而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认可度。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颈髓损伤;内固定;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272-02近年来,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1]。

这一现象引起了医学界和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

该病的临床治疗以恢复患者的颈椎稳定性、生理曲度为主[2]。

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内固定术[3]。

为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术后护理是整个医护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34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分析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术后护理重点内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经CT、MRI等检查进行确诊,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患者,观察组:平均(45.8±5.5)岁(20岁-60岁),男性10例,女性7例,其中车祸致伤9例,高处坠落致伤6例,其他原因致伤2例;对照组:平均(46.0±5.8)岁(21岁-60岁),男性11例,女性6例,其中车祸致伤10例,高处坠落致伤5例,其他原因致伤2例,[A2]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颈椎骨折并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

颈椎骨折并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

颈椎骨折并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摘要: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常见的严重颈部创伤,通常由高能量的外力引起,会导致颈椎骨折,并且常常伴随着颈髓损伤,可能会引发截瘫等严重后果。

颈椎骨折脱位常常伴随颈髓损伤,导致严重的身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需要通过护理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照顾。

所以,本文就颈椎骨折并颈脊髓损伤护理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颈椎骨折;颈脊髓损伤;护理;研究进展颈椎骨折脱位常伴有颈髓损伤,这种损伤会导致高位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与原发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加重病情,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因此,对于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的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减少病情的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就颈椎骨折并颈脊髓损伤护理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1 心理护理颈椎骨折脱位对患者来说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尤其是对那些平日身体健康的人来说,难以承受这样的困境,常常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惧,给予其积极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增强康复的信心和动力。

叮嘱患者家属应该给予其充分的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鼓励他们参与康复训练和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

临床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可以为颈椎骨折并颈脊髓损伤患者提供充分的关爱、帮助,帮助他们重建信心,积极应对困境,促进康复和心理健康。

2 Halo-vest架固定护理在行Halo-vest架固定之前,对患者进行详细、明确的介绍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Halo-vest架的优点,告知其Halo-vest架的治疗目的,即通过固定支架来减轻颈椎骨折脱位的疼痛,预防进一步的损伤,促进患者的康复。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救处理及护理进展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救处理及护理进展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救处理及护理进展摘要: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属于脊柱外科的一种常见急症,病情常较严重而复杂,患者在短期内往往不能接受,加之长期卧床,并发症较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创伤,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的信心,甚至造成死亡或终生残疾。

为了减少并发症及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规范化的急救处理及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急救处理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急救处理护理进展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的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1〕,由于颈髓和延髓相连,因此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在脊椎骨折中是最为严重的,可造成高位截瘫,且如果膈肌和肋间肌瘫痪,可发生呼吸困难、呼吸麻痹和呼吸道机械阻塞而致患者迅速死亡。

因此对于此类病人的早期急救处理,以及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是减少该病死亡率、降低伤残率及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1急救处理1.1病情初步评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频率、节律、意识、瞳孔、循环状态、血压、脉搏、四肢活动等对伤情作出初步判断。

及时发现伤情重点.如患者呕吐迅速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在检查时切勿轻易托起头部检查颈部抵抗。

如患者头颈有外伤立即予颈托等颈部制动。

清除呼吸道的血凝块、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松开患者的衣领.避免气管受压。

给于面罩或鼻导管给氧。

若患者出现呼吸表浅,频率减慢,胸闷加重或不能自主呼吸时,提示高位颈脊髓损伤,膈肌麻痹,应尽早气管切开〔2〕。

1.2正确搬运患者:患者制动并平卧,现场予以颈托固定,采用四人搬运法移动患者,一人用双手及前臂固定患者的头颈部,一人双手托患者肩部及胸部,一人用双手托腰部及臀部,一人用双手托腘窝及小腿部,由一人发出指令四人合力托起患者,保持脊柱平直〔3〕。

1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术后低血压的护理_蒋静华

1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术后低血压的护理_蒋静华

工作单位: 723000 汉中 蒋静华: 女,本科,护师 收稿日期: 2012 - 05 - 18
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骨三科
仍给予间羟胺小剂量持续泵入。逐渐减量,直至血压稳定于 10 月 28 日停用间羟胺泵入。 2 护理 2. 1 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突发性外伤致颈椎骨折截瘫而悲观、 恐惧、焦虑,思想负担重,担心预后差,导致心理不平衡,波动较 大。因此,医护人员应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介绍该病的特 点及治疗进展、注意事项及以往的成功病例等,调节好患者的心 理状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及理解,减轻患者的心理恐惧, 使患者获得心理支持,保持心情舒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配合治疗和护理。 2. 2 药物治疗护理 准确执行医嘱,间羟胺逐渐减量。由起始 剂量生理盐水 45 ml 加间羟胺 50mg,5 ml / h 持续泵入,以血压稳 定在 90 /60 mmHg 为标准,便可减慢泵入速度; 当血压稳定后再 遵医嘱减量,间羟胺 40 mg、30 mg 直至生理盐水 49 mg 加间羟胺 5 mg,3 ml / h 持续泵入,至血压稳定后减慢泵入速度直至停用。 2. 3 体位管理 术后颈部颈托固定、制动,防止植骨块移位,滑 脱。因此,术后体位管理至关重要。 2. 3. 1 体位护理 颈椎活动时,在椎体与植骨块之间产生界面 间的剪切力,使植骨块移动、脱出,导致手术失败[2]。因此术后 要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避免颈部的过伸活动、过早起床,头两侧 置沙袋、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条直线,至少 2 人翻身, 1 人扶头、肩,另 1 人扶躯干、四肢,翻身同步进行,侧卧时身体 与床成 45°,并在肩、背、臀、双下肢垫枕,使患者舒适。 2. 3. 2 体位训练配合治疗 在持续泵入升压药间羟胺的每一 个阶段,首先在保证血压在稳定的基础上,取平卧位观察血压、 血压稳定在 90 /60 mmHg 以上时,床头抬高 30°; 血压稳定后,床 头抬高 45°; 血压稳定后,床头抬高 90°。直至血压保持在 90 /60 mmHg 后,再减慢泵入速度,同法从平卧位到端坐位,血压稳定 后,再遵医嘱给予减低间羟胺用量。如此反复逐渐减慢泵入速 度与降低用药量,配合体位管理,达到渐进性体位刺激疗法,使 患者逐渐耐受,使得血压得以稳步回升[3]。 2. 4 基础护理 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术后要求 绝对卧床,瘫痪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较多,因此预防并发症在 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如压疮、坠积性肺炎、废用性肺萎缩、深 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要有针对性预防措施。 2. 4. 1 压疮 首先要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爽; 其次保持皮肤清 洁,床上擦浴每天 1 次,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用气垫床,定时 翻身,按摩骨突和受压部位,并加强营养。

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的术前观察和护理

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的术前观察和护理

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的术前观察和护理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患者的观察和有效护理方法,提高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水平。

方法分析探讨1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卧硬板床,防止感染,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合并脊髓损伤时,通知医生根据骨折类型和受压部位行必要手术治疗。

结果本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治愈出院。

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适当的护理措施是有效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及提高护理水平的重点。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with cervical spinal injury patients combined observation and effective nursing methods, improve the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with cervical spinal injury patients combined nursing level. MethodsAnalyzed and 1 case of cervical fracture with cervical spinal injury patients combined care, including observation patient’s condition carefully, lie the hard bed, prevent infection, the nursing measures such as nutrition support. When merging spinal cord injury, notify the doctor according to the fracture type and line pressure parts needed surgery. ResultsThe patients were cured by surgical treatment. ConclusionThe observation patient’s condition carefully, positive and appropriate nursing measures are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dislocation with cervical spinal injury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care.Key words:Cervical spine fracture dislocation; Cervical spinal injury; The nursing多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的损伤,颈椎骨折患者可有头颈部疼痛,不能活动,损伤部位肿胀,有明显压痛.合并颈髓损伤,病情较严重,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和呼吸困难,可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症状。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21例颈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11例与对照组1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

结论:对颈椎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在实际应用中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颈椎骨折;脊髓损伤;综合护理;治疗有效率【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264-02颈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常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截肢,因此,为了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应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

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1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较好,现将具体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患者资料与护理方法1.1 患者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21例颈椎骨折伴随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均为18~61岁,平均年龄约为(42.0±6.4)岁,将所有患者均匀分为观察组11例与对照组10例,使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相似(P<0.05),实验数据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2.1心理护理颈椎损伤患者病情发生比较突然,患者一时无法接受,容易发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脾气暴躁,甚至会产生放弃治疗的消极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病人的治疗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3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病人术前、术后的治疗和护理,通过对病情的详细观察与记录,分析治疗前、后脊髓损伤的恢复程度,最大限度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和减少患者创伤及经济费用,提高护理质量。

结果 37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所有患者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16例完全截瘫者无任何恢复。

术后按asia评分感觉、运动均有显著增加。

结论根据患者脊髓损伤的程度,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颈椎外科专业抢救的综合能力,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治疗分析;护理对策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是临床骨科常见的严重损伤,多发生于工矿、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

脊髓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可导致终生残疾和功能障碍[1]。

虽然积极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但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的防治仍不能令人满意[2]。

脊髓损伤一旦出现截瘫,将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

伤情严重复杂,并发症多,预后差。

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或并发症。

我院自1998年3月-2011年9月共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3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h-21d,患者入院前骶尾部有4例ⅱ°-ⅲ°压疮,3例肺感染者。

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31例,女6例,年龄19-67岁,平均38.6岁。

致伤原因:交通伤21例,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4例,挥鞭伤2例,悬吊伤1例。

其中骨折脱位节段:c3-c42例,c4-c55例,c5-c619例,c6-c711例。

1例合并腹部外伤并伴有创伤性休克,2例合并骨盆骨折及下肢骨折,2例合并颅脑外伤。

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2000年评分标准:a级17例,b级3例,c级7例,d级9例,e级1例。

所有病例均在受伤后1-11天行手术治疗,平均4.5天,mri检查:脊髓完全横断16例,脊髓水肿血肿12例,髓核压迫脊髓或神经根9例。

2 治疗方法
2.1 入院前检查及处理入院前均行x线检查和ct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严格生命体征的监测,有腹部外伤及休克病人使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骨科专科治疗,所有检查及操作力求一次到位,勿轻易搬动病人,入院途中应颈部两侧置砂袋,保持头颈中立位,一旦确诊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时应尽快行手术准备,术前、术后床头常规备好气管切开包。

2.2 术前准备及处理入院后常规给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严格查体并记录生命体征及截瘫平面的变化,常规吸氧、雾化吸入、外科补液及激素冲击疗法。

入院后2h-4h内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后行持续颅骨牵引,无手术禁忌症后尽快在
24h-72h内手术治疗,早期应用脱水、激素药物,合理应用抗生素等药物,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3 围手术处理及手术方法在颈椎外科手术中,彻底减压和牢固的骨性融合是手术的最基本原则[3]。

颈椎的手术入路有前路、后路、侧方入路,一期前后路等,对于下颈椎手术,常采用前路或后路[4]。

对于颈椎损伤有时需要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其中行前路手术15例,后路手术17例,后前路联合手术5例,37例均行手术治疗。

麻醉方法:在持续颅骨牵引和全麻下行手术。

2.4 术后治疗及处理患者术后常规进入心电监护室,吸氧、雾化吸入化痰,给脱水剂、营养神经、抗感染及外科补液治疗,定时查血、尿常规及血生化,病情变化时急查血气分析;给予颌枕带持续牵引或颈颌外固定2-8周,直至骨性愈合,术后24h-48h拔除刀口引流管,72h后颈托保护下根据病情变化采用坐位或半卧位,术后3d配合高压氧疗,术后7天拆线,硬质颈托保护12周并术后即刻应用,术后5d,术后1、3、6、9、12个月复查颈椎x线片。

患者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工作难度和强度大,护理质量要求高。

2.5 治疗评价标准 37例患者均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cord injury association,asia)2000年修订版评分标准[5]对患者术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详细的评定和记录。

a级17例,b级3例,c级7例,d级9例,e级1例。

3 结果
术后随访(14-40)个月,平均26个月,不完全损伤患者脊髓功能
均获不同程度改善,但16例完全损伤者无任何改善。

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声音撕哑3例,低钠血症2例,伤口感染2例,气管食管瘘1例,肺栓塞1例。

经相关治疗处理后皆消失。

术前行气管切开19例,术后愈合好。

4例压疮患者中有1例行手术治疗后痊愈,3例通过严格换药均治愈。

住院37人无新发压疮及泌尿系感染肺感染等护理压疮并发症。

4 讨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多数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外伤突然且严重,家庭负担和经济负担大,加之受伤后康复时间长,患者都有严重的焦虑和恐惧心理,甚至出现拒绝治疗和自杀行为。

37例患者中,自杀未遂者3例。

尤其脊髓完全横断致截瘫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年内死亡率较高。

最大限度的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是值得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探
讨分析的课题。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病人可根据椎间盘损伤或伤椎骨折情况实施不同的减压融合固定方式[6]。

25%患者前路手术椎板骨折置复位后采取后路侧块螺钉手术,在急性骨髓损伤的减压时机选择上,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fehling等[7]学者认为只要患者没有威胁生命的多系统创伤,尽可能在伤后24h内手术减压。

需手术治疗时持续颅骨时间最好在受损伤后48-72h,以防过度牵引。

通过手术治疗,37例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7例患者术后1年后逐渐恢复至工作岗位,3例患者术后21个月恢复工作且从事轻度工作环境。

由于颈髓损伤致截瘫均为高位截
瘫,并发症出现得早,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16例高位截瘫患者中,1年内因并发症和营养不良死亡5人。

高位截瘫患者在住院期间,专业护士应教会其亲属气管切开的家庭护理及大小便护理和全身肌肉关节被动锻炼的正确方法,最大程度地为患者减少并发症和经济费用,同时鼓励患者增强自信心,不放弃任何力所能及的主动锻炼时机,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rossignol s,schwab m,schwartz m,et al.spinal cord injury:time to move?j neurosci,2007,27(44):11782-11792. [2] wyndaele jj.medical conditions and outcome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spinal cord,2010,48(6):437.
[3]袁文.颈椎固定融合存在的问题与进展.中国脊髓杂志,2002,12(3):327.
[4]陶玉遵,主编.新编临床骨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163-335.
[5]姜玉杰,张祥,陈向东,等.下颈椎陈旧性脱位的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2:904-908.
[6] aebi m.surgical treatment of upper,middle and lower cervical injuries and non-unions by anterisr procodures[j]eur siite j,2010,1:33-39.
[7] fehling mg,rabin d,sears w,et al.current practice
in the timing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 spinal cord injury [j].spine (phile pa1976),2010,21:166-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