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师细致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一国两制”的基本概念。
3.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语言、描绘方法,如动词、形容词的运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香港回归祖国的意义是什么?”“课文中的最后一分钟,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解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找到问题的答案。
3.拓展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从香港人民、祖国大陆人民、国际社会等角度,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五)作业小结
1.教师情。
2.教师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书写规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祖国的繁荣发展和香港人民的生活变化,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学生能够理解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一国两制”的基本概念。
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祖国的繁荣发展和香港人民的生活变化。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描绘方法,进行创意写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到祖国对香港的关爱和香港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2.学生理解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4.最后一分钟》附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4.最后一分钟》附答案

理解词语
刹那:一般用来表示时间之短。
造句:刚才还面带笑容,刹那间怒目圆睁,大发雷霆。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造句: 踏上这块土地,我仿佛看到了昔日硝烟弥漫的战场。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造句:凛冽的寒风侵入骨髓,哨兵却如钢铸一般一动不动地
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理解词语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品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
意义段? 2.结合核心问题品读课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核心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是在哪些地方?每一次表 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串珠问题:
1.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2.第二节连续的几个“是”写出了什么? 3.第三节“百年的痛苦和欢乐”中,“痛苦”和“欢乐”分别指什么? 4.“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第一朵紫荆”暗示着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辱。第四次:欢迎香港回归——祝福。
串珠问题: 1.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人
们的什么心情?
“让我拉住你的手”, 运用了拟人手法,把香 港拟人化了,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无限深情。作者 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香港回归祖国 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写出了全国人民内心的激动、 期盼之情。
诗句的字里行间中。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
国的日益强大,繁荣。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 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 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 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习题源于《典中点》的“基础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叩问 ( kòu ) ● 刹那 ( chà ) ●

小学语文课《最后一分钟》优秀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课《最后一分钟》优秀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一分钟》优秀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歌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把握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1997年7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香港回归祖国)(2)同学们对香港回归有什么了解?(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说说你从诗中知道了什么。

3.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紧急的时刻,人们等待着回归的时刻到来。

)(3)诗的中间部分描绘了什么?(描绘了回归的时刻到来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5)诗的部分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美好祝愿。

)4.朗读课文,感悟情感(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2)分组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个人朗读,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5.小结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知道了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我们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而奋斗。

四、作业设计1.抄写课文,注意书写规范。

2.课外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课文有感情,对课文内容有较深的理解。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理解诗歌意境方面还有待提高。

3.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4.不足之处:(1)对诗歌的讲解还不够深入,有些地方没有讲清楚。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2)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
原文及教案课文
午夜。xx,
让我拉住你的手,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听所有xx人的心跳和叩问。
最后一分钟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xx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xx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xx,xx,我们的心!我来自见,xx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才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xx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最后一分钟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

《最后一分钟》教案

《最后一分钟》教案

《最后一分钟》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并运用"最后一分钟"这个概念。

2. 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步骤:引入:1. 为学生提供一个问题:你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在一小时内完成,但是你在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准备,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选择一位代表分享自己的思路。

2.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情况下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讲解:3. 解释"最后一分钟"是指人们在某个重要时刻才开始做事情的情况,这种行为常常会增加压力,降低效率,并可能导致失败。

4. 演示一个关于"最后一分钟"的短故事或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实践:5.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如备考、课堂作业、项目报告等),设计一个关于"最后一分钟"的案例。

6. 学生讨论在这种情况下会遇到的挑战,并提供解决方案。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展示他们的案例,并讲解他们的解决方案。

讨论:7. 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最后一分钟"的情况,并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8. 学生分享他们想到的解决方案,并讨论彼此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总结:9. 提醒学生重要事情需要提前准备和安排,避免在最后一分钟才开始。

10. 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功的机会。

拓展活动:- 学生自行寻找与"最后一分钟"相关的新闻报道或个人故事,并写一篇小论文或进行口头汇报。

- 学生可以申请一个日程管理应用程序,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任务。

拓展活动(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并避免"最后一分钟"的情况发生,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拓展活动:1. 时间管理课程:组织一些时间管理课程或工作坊,向学生介绍一些时间管理技巧和方法。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制定日程表、设置优先级、利用番茄工作法等。

人教版小学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及赏析《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午夜十二点,香港,让我拉住你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呼吸。

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最后一分钟,是万众欢腾的时刻,是百年沉睡后醒来的瞬间。

是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点的第一声钟响,是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升起的庄严和神圣。

赏析:《最后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中的一篇诗歌,作者以深情而激昂的笔触,描绘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最后一分钟的情景,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的热烈期待和深深喜悦。

首先,诗人通过“午夜十二点,香港,让我拉住你的手”这样的诗句,形象地表达了全国人民在这一刻对香港的深深牵挂和热烈欢迎。

接着,“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呼吸”,生动展现了全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的热切期盼和激动心情。

其次,诗人通过对旗帜、旗杆和香港土地的描绘,象征性地表现了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是旗帜的形状,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这些诗句寓意着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得到了恢复,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最后,诗人通过“是万众欢腾的时刻,是百年沉睡后醒来的瞬间。

是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点的第一声钟响,是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升起的庄严和神圣”等诗句,强烈表达了全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的历史性时刻的欢庆和自豪之情。

总的来说,《最后一分钟》这首诗歌以其深情的语言和强烈的象征意味,成功地传达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坚定信念和热烈期待。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及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及教案

请你饱含深情地读一读吧!香港, 让我拉住你的手,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最后一分钟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才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 1997 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新鲜的 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 5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 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 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 感 教学过程 最后一分钟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

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 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

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4课_最后一分钟》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4课_最后一分钟》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同步练习卷(4)一、解答题1. 我能在带点汉字正确读音下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2. 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3. 我查了资料,我知道这“最后一分钟”指的是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的一分钟。

“百年的痛苦”指的是________于________年被迫割让给,“发黄的旧条约”指的是________。

4. 这些带点的字看起来那么熟悉,可有时却经常听到人们对他们错误的称呼,请你试试找出正确读音。

请用“√”勾出来。

二、解答题诵读诗歌,浓浓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溢于言表。

请再一次回忆这些激情澎湃的诗句。

此刻,是午夜,又是________所有的眼泪都是________的日出,所有的礼炮都是________。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然后去奔跑,去________,去迎接那新鲜的________、芳香的________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________……香港、澳门、台湾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我们牢记国耻,激励自身。

(1)香港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2)“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这里的“旧条约”是指________。

(3)“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这句话让你明白: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同步练习卷(4)一、解答题1.【答案】shā,qiǎo,sàn,fèi,qīng,bèn【考点】拼音一分钟【解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就得识字量大,做到见到就能拼出拼音,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

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刹chà极短的时间;瞬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紫荆花的图片。

同学们,有谁知道这是什么花?你能想到什么?
2.用一个词来形容紫荆花。

3.揭示课题。

1997年的7月1日,当第一朵紫荆花即将扎根在深深的祖国大地上时,所有中国人民的心沸腾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

4.有感情地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能够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1)检查学生朗读诗歌的情况,重点是读正确、读通顺
(2)随机引导关注字词
●认读带拼音的词:叩问脊梁刹那硝烟骨髓铸进
●强调多音字:悄然
2.听音频朗诵。

边听边思考: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呢?动笔划一划,可以抓住一些词语来体会。

三、研读“一分钟”场景
1.等待回归
午夜,最后一分钟,无数颗心都在等待香港的回归。

(板书:等待回归)齐读第一小节,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急切的(板书:急切)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1)什么叫“叩问”?(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


(2)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最想问候的是什么?
●万众期盼的(板书:期盼)
“让我拉住你的手”、“所有中国人”、“万众”……
(1)这是什么句?
(2)再过一分钟,香港就要回来了,谁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3)一百年的期盼,一个世纪的等待,终于走到了最后一分钟,怎能不激动急切?齐读。

2. 升旗仪式
最后一分钟终于走到了尽头,升旗仪式开始了(板书:升旗仪式)齐读第二小节。

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激动人心的(板书:激动)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1)“微微颤抖的嘴唇”,这可以看出什么?
(2)看到了万众欢腾的场面——是啊,举国欢庆。

在升旗仪式现场却是(刹那的寂静)透过这表面的寂静,我们看到中国人内心的(泪水)——那是什么泪?“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
——你来轻轻呼唤,谁再来轻轻呼唤?让我们一起来呼唤。

●充满尊严的(板书:自豪)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1)这里的“脊梁”指什么?(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

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2)这句话明明在写旗杆,怎么突然想到了中国人的脊梁呢?
(3)想像一下:在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的脊梁是怎样的?
(4)而如今,香港回归了,中国人的脊梁终于可以挺直了。

这是怎样的一种骄傲啊!
充满希望的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难道在此之前,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是不展开的?
这里的“展开”是不是我们理解当中的,把东西铺展开来?应该怎么理解?3.香港回归,举国欢庆,人们无比激动无比自豪,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来,大家准备一起读。

四、研读“百年屈辱史”
1.眼望国旗,作者也和我们一样心潮澎湃,联想浮翩,情感复杂,第3小节中哪两个词把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出来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联想——痛苦欢乐)
自由读读第三小节,边读边思考:眼望国旗让作者回想起哪些痛苦的历史?今天又因什么而欢乐?请自由朗读第3小节。

(1)作者回想起痛苦的历史,你是从哪些短语中看出来的?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出示:虎门销烟
(2)一纸发黄的旧条约——出示:不平等条约
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屈辱的历史——出示:
读了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受?如果是你的家今天被割让一点,明天被割让一点会怎样?
(3)“被撕碎的教科书”——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我们在《难忘的一课》中已经明白,英国列强为什么要撕碎我们的教科书,为的是什么?(英国列强不准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


板书:百年屈辱史
3.正因为百年的痛苦之深,所以今天的欢乐更难以形容。

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从“沸腾”这个词中你仅仅看到欢乐吗?是什么在沸腾?(指导学生说出无论是痛苦的回忆还是快乐,都化作了一个字,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那你能读出沸腾的气势吗?随着最后一分钟的临近,齐读。

4.我们一起来重温下香港交接仪式的激动场面。

五、研读“回归的意义”
1.光阴如梭,今年已是香港回归整十六年。

请看今天的香港。

(播放课件)
2.回顾了屈辱的历史,面对崭新的香港,让我们捧起书本,把我们对香港的美好祝福读出来。

(教师板书:未来——美好祝福)这是作者的祝福,也是我们的祝福,也是所有中国人的祝福,愿香港越走越好!
六、小结
“最后一分钟”既是午夜,又是清晨。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时间的代名词吗?它包含了什么意思?
对,它是屈辱的结束,崭新的开始。

文章连续四次出现“最后一分钟”,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请同学们记住这种写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七:板书设计
24 最后一分钟
等待回归急切激动
升旗仪式激动自豪屈辱的结束
联想——痛苦欢乐崭新的开始
未来——美好祝福
【教学反思】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

这是五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诗歌,我让学生领悟“三分诗,七分读”的读书之法:
一、自由读
这个环节是要解决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歌,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在学生自己读过之后,我进行了检查,检查的时候,学生能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解决生字词问题。

二、听读
我在学生对课文有所了解之后就放了《最后一分钟》的诵读视频,希望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感染每一位同学。

诵读者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都放在了读书之中。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

另外,对朗读的技巧也学习了一些,为后面的朗读打下了基础。

三、指导读
课文是否读懂,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特别是对于这样一篇诗歌,又是一篇略读课文。

教师的讲解已经变得乏味,远远不及把学生带进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在这个过程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还给学生补充了香港百年屈辱史等材料。

给学生在感官上以刺激,激发学生深入诗歌,把感情投入到诗歌中,从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有感情的齐声朗读
齐声朗读,能让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

这一环节效果还不错,学生读得有模有样,读出了自豪感和人民心中涌出的爱国之情。

“三分诗,七分读”,说的真好,只要让学生充分读了,把感情投入进诗歌,学生就会不自觉的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而取代了一遍又一遍的枯燥无味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但在课堂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学生对香港对过去和一分钟的体验了解甚少,我忽视了这一学情及本单元对于课外资料收集整理的要求,没有让学生事先了解这方面知识,致使学生进入文本时有一定的难度。

二、在文本理解上,我的语言表达还欠明了清晰。

如在“脊梁”一词的体会中,我的表达易使学生产生误解。

三、课堂上,我自己的语调过于平缓,没有给学生做很好的示范,影响了学生的情感表达。

今后我要再这几方面更加努力,自己也全身心地投入文本,感染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