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师细致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一国两制”的基本概念。
3.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语言、描绘方法,如动词、形容词的运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香港回归祖国的意义是什么?”“课文中的最后一分钟,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解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找到问题的答案。
3.拓展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从香港人民、祖国大陆人民、国际社会等角度,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五)作业小结
1.教师情。
2.教师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书写规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祖国的繁荣发展和香港人民的生活变化,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学生能够理解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一国两制”的基本概念。
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祖国的繁荣发展和香港人民的生活变化。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描绘方法,进行创意写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到祖国对香港的关爱和香港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2.学生理解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最后一分钟》评课稿

《最后一分钟》评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评课稿,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那要怎么写好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后一分钟》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后一分钟》评课稿1听xx老师执教的合作学习教学课例《最后一分钟》,其真挚充沛的情感,其清晰简练的课堂语言,其挥洒自如的教学调控技巧无不给观课的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杨老师在以她的课堂教学诠释合作学习的成效来看,更为我们深入研究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极为典型的案例。
一、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掌握知识的需要。
本文刻画的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瞬间。
但是,本文的背景却是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和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创举纵横交错而成的广阔时空。
教学《最后一分钟》一课,就是要将这个广阔的时空背景浓缩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之中,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接触到相对更多的历史知识,体现教学的效率。
2、培养情感的需要。
爱祖国,爱民族,这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情结,但是,一个人最真挚的情感流露决不是建立在空洞的说教之上的。
它不仅建立在对相关背景与知识的融会贯通之上,更需要主体之间相互提示,相互感染,和相互催化,而合作学习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有效学习的需要。
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呢?我们的理解是,能够让优生在课堂上有效发挥主导、引领同伴学习的作用;能够使学习中下生在课堂里集中注意力,专注地、有始有终地参与学习。
那么,合作学习无疑就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形式。
二、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表现形式。
(一)小组小合作杨老师在上课伊始便以PPT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了本节课合作学习的“两项任务”和“两个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内容、形式非常清晰地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为接下去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了十分必要而充分的铺垫。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小组合作的内容,杨老师不仅在“两项任务”中提示了学习内容,而且提供了学习手段:“读一读”、“边读边想”、在“词句中感受”、“交流”、“补充”和“记录”,非常具有可操作性。
2023年《最后一分钟》读后感15篇

2023年《最后一分钟》读后感15篇《最后一分钟》读后感1读完了《最后一分钟》这篇__,我想了很多。
在1997年7月1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当大大的0字出现的那一刻,中国人民积聚心中的爱国情感喷涌而出。
我又想:“香港回归不但意味着香港这个祖国不可失去的特殊地方,还意味着以前清代政府的腐败无能才把这个美丽又繁华的大都市拱手让给了外国人。
而现在香港再一次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在哪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中国人的脊梁也直起来,当虎门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了。
当祖国拥抱香港的同时,也让外国人滚出了中国的领土上。
不平等条约也被撕毁了。
这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心愿终于完成了,我相信,只要你我他,一人献出一点力量,香港会变得更美丽,更繁华。
《最后一分钟》读后感2读了《最后一分钟》这篇课文,我觉得外国人是那样霸道。
香港本是中国的一部分,却要割让给外国人,这样就像孩子和母亲分开了一样,人们都悲痛、愤怒无比。
终于,人们盼到了1997年的7月1号,香港回归祖国,全国人民是那么开心、激动。
当全国人民看这种表上的倒计时,人们是那么迫不及待。
香港,现在是中国的了,终于可以不让外国人欺凌。
外国人们,我们中国人是不好欺负的!现在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不是弱小的!我希望你们以后不要欺负中国了!跟随着现代的发展,香港已经跟上我们了。
《最后一分钟》读后感3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把租界扩大,从九龙半岛以北地区,以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
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被迫把香港租给了外国侵略者。
从此大陆和香港分开了。
当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中国那个100年的恶梦终于结束了。
战争停止了,战争的硝烟终于消失了,中国终于靠自己的能力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土地。
香港让我拉住你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读《最后一分钟》有感

读《最后一分钟》有感我读过一些诗词,但我最喜欢的是《最后一分钟》。
它像胶水一样吸引着我,我贪婪的读了一遍又一遍。
《最后一分钟》一文叙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
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让我感动.兴奋的是: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是天地间缓缓上身的红色,是气质--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的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体会到作者利用特写镜头真切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人民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是什么在缓缓的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一滴泪珠,是大海沸腾。
”这句话似乎让我回到了那使人痛苦和欢乐的年代。
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8年你看见了吗?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你看见了吗?英国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期满。
现在香港终于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了。
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要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是呀,列宁曾说过:“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我们不忘历史,就并不等于铭记仇恨,而应是不能遇到困难就要打退堂鼓。
记得有一次,我二年级读书时,有一个字不会读,我心想:算了,不读这个字。
所以我就没读这个字。
现在想起来感到很后悔当时的行为。
所以我们要奋发图强,知难而进。
我们坚信,在祖国妈妈的翼护下,香港必将更加繁荣昌盛,这颗“东方之珠”,必将迸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荣。
那美丽娇艳的紫荆花会越来越引人注目。
最后一分钟作文600字(通用23篇)

最后一分钟作文600字最后一分钟作文600字(通用23篇)从未感觉到时光竟然在流动,从未注意到原来时间也可以玩儿赛跑,从未发现,人生中的下一分钟也可以成为你的最后一分钟。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最后一分钟作文600字,欢迎阅读。
最后一分钟作文600字篇1从来都是对时间抱无所谓态度,但,到了最后一分钟,还知道珍惜么?——题记‘呼,好困啊!’两眼都是黑眼圈的我,一看又是凌晨一两点才睡。
我一直以为,像我这样新陈代谢旺盛的‘年轻人’,是不需要爸妈唠叨的‘作息时间’的。
自从爸妈去外地后,我就变得更像‘我’了:晚上不宿,白天昏天地暗·····眼一闭,我又迷糊起来……眼前一只巨大的钟表,正在缓慢地倒计时,耳边一声清幽的相声:你只剩最后一分钟挥霍了。
每一声恐怖的倒计声,好像都在吞噬我的精神。
奇怪了,我的脑子却异常清醒:立马抓起手机,拨通了父母的电话。
‘喂?哪位"对不起,我以后恐怕不能陪你们了,我爱你们!"嘟’通话时长,十秒。
还剩不到一分钟了,还干什么呢?看了看明媚的阳光,好像继续拥抱她啊。
抓起好久没碰的吉他,与老朋友告别吧。
眼前浮起了敬爱的老师与可爱的同学们。
一起经历的喜悦与尴尬,我怎会忘记?翻开日记本,喜怒哀乐,好像已经被悲伤所覆盖;还剩二十秒了,多想再去看看这个世界,怎么不想重温以前的美好?再看窗外,突然好陌生,陌生。
此刻越发美丽,可是一切都晚了,为什么以前不珍惜?等待着进入最后的深渊,我无悔;可是,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睁开惺忪的睡眼,摸摸自己的脸,原来是场梦啊。
松了口气,抓起作业开始奋笔疾书了。
突然,好像记起了什么,回首一看:日记本散乱地放在窗边,太阳照耀着我的吉他……最后一分钟作文600字篇2长期保持一个凝固的形态,即使美好也会让人厌倦,不如让你的光芒在某一个特定时间集中表现世界将会因你而自豪。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4.最后一分钟》附答案

理解词语
刹那:一般用来表示时间之短。
造句:刚才还面带笑容,刹那间怒目圆睁,大发雷霆。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造句: 踏上这块土地,我仿佛看到了昔日硝烟弥漫的战场。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造句:凛冽的寒风侵入骨髓,哨兵却如钢铸一般一动不动地
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理解词语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品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
意义段? 2.结合核心问题品读课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核心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是在哪些地方?每一次表 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串珠问题:
1.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2.第二节连续的几个“是”写出了什么? 3.第三节“百年的痛苦和欢乐”中,“痛苦”和“欢乐”分别指什么? 4.“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第一朵紫荆”暗示着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辱。第四次:欢迎香港回归——祝福。
串珠问题: 1.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人
们的什么心情?
“让我拉住你的手”, 运用了拟人手法,把香 港拟人化了,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无限深情。作者 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香港回归祖国 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写出了全国人民内心的激动、 期盼之情。
诗句的字里行间中。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
国的日益强大,繁荣。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 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 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 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习题源于《典中点》的“基础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叩问 ( kòu ) ● 刹那 ( chà ) ●
小学语文课《最后一分钟》优秀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一分钟》优秀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歌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把握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1997年7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香港回归祖国)(2)同学们对香港回归有什么了解?(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说说你从诗中知道了什么。
3.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紧急的时刻,人们等待着回归的时刻到来。
)(3)诗的中间部分描绘了什么?(描绘了回归的时刻到来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5)诗的部分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美好祝愿。
)4.朗读课文,感悟情感(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2)分组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个人朗读,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5.小结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知道了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我们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而奋斗。
四、作业设计1.抄写课文,注意书写规范。
2.课外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课文有感情,对课文内容有较深的理解。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理解诗歌意境方面还有待提高。
3.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4.不足之处:(1)对诗歌的讲解还不够深入,有些地方没有讲清楚。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2)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
原文及教案课文
午夜。xx,
让我拉住你的手,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听所有xx人的心跳和叩问。
最后一分钟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xx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xx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xx,xx,我们的心!我来自见,xx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才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xx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最后一分钟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
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后顾整个课堂教学,
我总结出以下几点:1.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己去学习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2.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教学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
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法。
启发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引起学生智力的积极性”“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选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学能力、自学习惯的教学方法,且避免单一。
如理解文章内容选用填空、练习、默读划句复述等教学方法;体会文章用词之确切,
则采用了比较品读遣词造句的方法。
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导生领会人民当时的心情与情感,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生自读课文,理解加评注”这一教学环节,让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
4.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在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香港回归”的电视录像,让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时,又再次出现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灯,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其学得有趣味。
5.教学环节设计以人感知事物的规律为依据,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如教第二段时,默读整体感知回归进行情况;尔后,抓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并品读优美词句;最后再有感情朗读全段,加深对全段文章的理解。
如此,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最基本方法,并有效地结合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