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语言要素-语法教学
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学派 形式主义学派 差异点 (转换生成语法)
功能主义学派 (系统功能语法) 社会现象 行为方式 说话者做什么、与 什么有关系种种其 他功能
语言观
符号系统 天赋机制
说话者知道些什么 研究重点 普遍规律、类范畴 方法论
追求理想化——规 则化、离境化、标 准化
不追求理想化—— 入境化
自足的、演绎的、 不自足的、归纳的、 具体方法 定性的 近似的
• 语法的理只有一条,语法的用却有多种。 • 许国璋《论语法》中说:‚‘不以执一理而昧 用’,是教学语法的特点。它和‘设一理而明之’ 的语言学语法不必相同,也应该有所不同。‛
这么/那么 这样/那样
• 朱德熙《语法讲义》:
• 都是谓词性代词,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主语、 宾语和修饰语。
• 这么/那么作谓语时,后面应该加‚着‛,这样/ 那样可以不加。 • 这么/那么不能作补语,这样/那样可以作补语。 • 这样/那样可以作宾语,这么/那么不能作宾语。 • 这样/那样加上‚的‛之后可以修饰名词,这么/ 那么修饰名词,中间必须有数量词。
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语法毛病。
1. 需要着重教的汉语语法现象: 汉语有而母语没有、学生又常容易出错的语法 现象; 虚词。
2. 传统语法体系是‚句本位‛:词——词组——句 子 五个层级语法单位:语素——词— —词组——句子——句群。 3. 随着实践性原则在教学中的深入贯彻,随着功 能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增加口语语法的内容。 省略 隐含 脱落 重复 追补 停顿 主谓关系松散 拟声词做谓语……
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
的一些问题》
• “我认为:不论通过一种什么讲解的方式或练习的
方式,语法的知识是必须教给学生的。学习汉语
在语法上必须掌握三点:句子结构的形式,句中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2009年2月)

看——使视线接触人或物。 写——用笔在纸上或其他东西上做字。 研究——探讨事物的真相、性质或规律等。 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 学习——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 知识或技能。
A、这个人认真。 。 这个人很认真。 这个人认真,那个人不认真。 B、他学习得认真。 他学习得很认真。 他学习得认真,我学习得不认真。 C、他打伤了对方。 他把对方打伤了。 对方被他打伤了。
四、语法体系
语法体系:客观存在于语言中的语法规 则不是杂乱无章、互不联系的,而是有 系统性的,因此,语法学者对语法所做 的描写也应该是系统的,我们把语法学 者对语法进行系统描写的结果叫做语法 体系。
问题我已经解决了。
体系一:主语1—主语2—谓语 体系二:宾语—主语—动词
五、汉语语法的特点
1、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2、汉语注重意合 3、汉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不一一对应 4、汉语的句子构造规则与词组构造规则基本一 致 5、汉语的主语和谓语可以理解为话题——陈述
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
(3) 区别同译词
① 点、点钟、时 ② 刻、刻钟,分、分钟,秒、秒钟 ③ “号”和“日”
他跑了一小时三十分钟。 他跑了一小时三十分。
今天二十日。 今天二十号。 今天是二十日。
(4)“前后”和“左右”跟时间词语的 搭配
三点前后 三点左右 元旦前后 元旦左右 半小时前后 半小时左右
1、语法客观存在于语言中 2、语法是一种专门的知识 3、语法是一套组合构造规则 构词成分的组合规则(构词法) 造句成分的组合规则(句法)
二、语法分析和语法单位
1、语法分析:用一套科学的术语和方法 对语言中存在的语法规律进行分析。 2、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 语法单位的两个属性: a、必须有意义 b、有层级属性,小的单位能够组合成大 的单位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陈昌来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名词解释、运用)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
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语言而非母语。
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两个概念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全过程和整个教学体系中各个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对象/班级二、课型:听力、口语、综合、汉字三、教材:名称、第几册四、教具:口型图、图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内容:词汇数量、课文内容六、教学目的、要求:重点词语、语法点;功能目标;技能训练七、教学重点、难点:如“了”、“把”、同义词八、教学时间/课时支配/时间安排:100分钟九、教学步骤/环节/过程:1、复习旧课:字、词、语法、课文,写、说等。
2、学习新课:(1) 学习生词:认读、部分词语扩展、用法(2) 讲练课文:听、读、讲、会话、问答(3) 重点词语讲练:(4) 语法点讲练:释义、形式、练习3、活用练习:综合练习、各类形式的练习题4、小结与布置作业:十、板书设计:十一、课后记/思索/评估:胜利与教训;值得留意的问题;哪些问题没讲清晰;哪些问题学生驾驭起来较困难等。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篇2课标:第一单元语音部分(10课时),第七课时,声调学生:无汉语基础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学生(18—20岁)(前面几个课时中学习完了声韵母及其组合) 课型:综合型教学内容:声调(定义、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号、调值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学问目标:驾驭汉语声调的基本学问2)技能目标:能够识别四个声调,正确标调及读出四个声调3)情感目标:对汉字语音产生爱好教学重难点重点:声调的调类,调号,调值难点:调值,及声调的实际读法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具:教材,黑板,课件PPT时间:上午8:00—8:45教学过程1) 复习声韵母(学生每天以不同的声母或韵母作为自己的名字,老师上课时点名,点到哪个声母或韵母,名字为那个声母或韵母的学生就答道。
)2) 老师写几个声母,未标声调的韵母及这些声母与未标声调的韵母组合在黑板上,叫学生齐读(如:b, m, h,a, ei, ing, ba, ma, hei, bing )2、讲授新课 (15分钟)1)在黑板上板书一组标有声调的韵母(如:ā á ǎ à ),叫学生尝试着去读。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

布洛卡区(运动语言区、语言前区) 韦尼克区(听觉语言区、语言后区) 视觉语言区 书写区
2、大脑语言功能的侧化——孩子出生后两侧大脑 半球均参与语言活动。大脑的语言功能是随着孩 子的发育,逐渐定位于大脑的左半球。孩子一般 是6—12岁完成侧化的过程。
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理论
(1)言语行为说:“功能是言语行为,也就是用语 言做什么。如问候、拒绝、邀请、道歉等(盛炎 1990)“功能是人们为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和达 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所进行的一个个言语行为。” (杨寄洲1993) (2)语言作用说:“所谓功能,也就是语言的作用, 用语言来表达什么思想”。(吕必松1987) (3)交际目的说:“功能指的是交际的目的”。 “任何交际都是为了一个或几个目的而进行的”。 (张占一1989)
1.语言的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
①
语言的表现形式是言语
教学要从言语入手,语言是一个抽象的系统, 言语是这个抽象系统的表现形式。语言和言语 的关系就像人和张三李四的关系。只有通过言 语才能认识和掌握语言,因此教学要从言语入 手,而不能从语言规则入手。
②
语言是音义的结合体
以声音表示意义,教学要音义结合。语言在本 质上是口头的,教学首先要着眼于口语。学习 语音要密切结合语义,没有语义的声音在语言 学上毫无意义。
三、语言学习(习得)的个人因素
一)认知因素: 1、语言学能——是学习一门外语的认知能力 , 由听辨音及发音能力、语法敏感度、语言 记忆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组成。 学能较高的人在课堂上通常能更快、 更好地掌握外语材料。一些研究显示了语 言学能和外语学习成绩之间紧密关联。
2、认知方式(风格)——是人们在面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一个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三年的汉语之 后过对比分析法和演绎法进 行教学,首先对比英语和汉语的复句结构异同,然后演绎汉语复句的各种类型和 构成方式。同时,教师还组织了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运用复句。
一、重点语法项目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有一些重点项目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以下是其中几 个:
1、词类系统:汉语的词类系统相对复杂,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等十几种。在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各类词的语法特点和用法,并能在具体的语 境中进行正确的使用。
2、句型结构:汉语的句型结构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包括简单句、复 合句、无主句等。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句型结构的特点和构成方式,以便在交际中 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3、虚词用法:虚词在汉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介词、助词、连词 等。学生需要了解虚词的语法功能和常见用法,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变体和含义。
二、难点语法项目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难点项目,以下是其中几个:
1、语序:汉语的语序相对灵活,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位置。学 生需要了解不同语序带来的不同语义和表达重点,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规则。
经过一个学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后,学生终于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运用复句进 行交际。这个案例显示了针对难点项目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
本次演示探讨了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介绍了一些有效的教学 方法。实践证明,结构-功能法、对比分析法和演绎法等教学方法在针对重点和 难点项目进行教学时具有积极作用。教师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采取 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绪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特点和内容一、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按照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则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第二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是指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外语。
2、母语和外语是按照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母语指的是本国的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指的是外国的语言。
母语=第一语言?外语第二语言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
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是按照言语社团来区分的,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4、目的语目的语是指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选择“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目的语”填在括号内:一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来中国学习汉语,英语是他的(),汉语是他的()。
一个在美国出生的中国孩子,正在学习汉语。
英语是他的(),汉语是他的()。
一个在苗寨出生长大的孩子,学会了汉语。
苗语是他的(),汉语是他的()。
结论:以上概念从不同角度提出,它们之间存在:1、交叉现象2、模糊现象母语本族语第二语言外语(二)学科的名称学科名称是学科内容和学科本质特点的反映。
1、对外汉语教学体现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如果:教学对象——不是外国人教学地点——国外适合国内教外国人汉语时使用2、汉语教学国际场合,国内外学者一起讨论学科或学术问题时。
国际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科学性——精确地指出了本学科的内涵和性质学术论著中使用不上口4、对外汉语教育(学)学科教学论角度本学科形成以来,对外汉语学界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事实上包含了“对外汉语教育(学)”的全部内涵。
对外汉语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一、对外汉语教育发展情况1.对外汉语教育基本概念(1)母语与外语(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3)目的语与媒介语2、对外汉语学科构架(1)基础理论(2)应用理论(3)应用研究(4)教育实践(5)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3、学科特点(1)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文教学的关系(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4)交际能力4、对外汉语教育发展历史(1)1949年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概况(2)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3)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学术刊物(4)学科地位的确立(5)著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吕叔湘朱德熙邓懿王还杜荣二、教学模式1、教学法2、教学模式3、语法翻译法4、阅读法5、听说法6、全身反应法7、团体学习法8、暗示法9、自然法10、交际法11、任务式教学12、侵入式教学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1、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2、课程设计3、教学大纲4、结构大纲5、功能大纲6、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7、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四、对外汉语教材及测试1著名的对外汉语教材(1)《老乞大》(2)《语言自迩集》(3)《汉语教科书》(4)《基础汉语课本》(5)《实用汉语课本》(6)《中文听说读写》(7)《新实用汉语课本》2教材的分类(1)综合型教材与分技能教材(2)单元制教材与单课制教材(3)结构型教材与功能型教材3教材选用的原则4语言测试的种类5语言测试的效度6语言测试的信度7汉语水平主干考试及分支考试种类8教学评估第二部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第二语言习得基本概念1.习得与学习2.外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3.语言习得机制4.中介语5.普遍语法6.母语迁移7.化石化8.教师语言、外国人话语9.个体差异10认知风格二、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1.对比分析(1).对比分析(2).对比分析强势说及弱势说(3),对比分析的意义和局限2.偏误分析(1).偏误分析理论背景(2).偏误和错误的区分(3).偏误分析研究的步骤(4)偏误的五个来源(5)偏误分析的贡献(6)偏误分析的局限(7)汉语偏误分析研究3克拉中语言习得假说(1)习得与学习假说(2)自然习得顺序假说(3)输入假说(4)监控假说(5)情感过滤假说4.文化适应理论三、个体差异与学习策略1.关键期假说2.语言学能3.工具型动机与融合型动机4语言习得态度5.学习者焦虑6认知策略7元认知策略8补偿策略9.记忆策略10社会策略11情感策略12场独立与场依存13.语言自我14歧义容忍度第三部分中国文化一、中国文化概说1.中国文化特点(1)农耕型文化(2)伦理型文化(3)三纲、五常(4)宗法制(5)内圣外王2.中国文化的优势(1)阴阳五行的含义及相互关系(2)中国人“天”的概念(3)“天人合一”的含义(4)中和、中庸(5)修身克己二、中国的学术思想1.“诸子百家”的含义2.儒家(1)孔子1)孔子的思想的核心2)孔子的政治思想3)孔子的教育思想(2)孟子1)孟子思想的核心2)孟子的“仁学”理论3)孟子的政治思想(3)荀子1)荀子的“人性观”2)荀子与孟子政治思想的不同3)荀子的唯物主义观(4)两汉经学1)古文经、今文经2)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3)“六经”的内容4)郑学、王学5)“太学”的设立(5)宋明理学1)“理学”的含义2)影响理学形成的因素3)横渠先生4)关学、濂学5)二程6)理学四大家7)朱熹的理学精髓8)闽学9)理学发展的两大高潮时期10)知行合一(6)清朝朴学1)“朴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清代朴学的代表人物3)《日知录》4)清代早期和晚期朴学研究的差异3.道家(1)儒家与道家思想的不同(2)道家的代表人物(3)老庄思想的现代意义(4)老子1)老子的“道”2)老子的辩证法思想3)老子的策略思想(5)庄子1)庄子的代表作2)庄子思想的核心3)庄子认为内心修养的途径4.墨家(1)墨家的代表人物(2)战国时代的“显学”(3)墨子的代表作品(4)墨子的思想(5)墨家在逻辑和科技上的贡献5.法家(1)法家的代表人物(2)法家三派(3)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三、民众的信仰世界6.民间三大崇拜(1)出现天地、祖先、军师崇拜的原因(2)天地山川崇拜1)封禅2)史书记载中第一个封禅的皇帝3)五岳(3)祖先崇拜太庙、宗祠(4)君师圣贤崇拜1)文圣、武圣2)封建帝王祭孔7.佛教(1)佛教的创立(2)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3)佛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及原因(4)唐代佛教的发展(5)佛教的基本信仰(6)佛教主要教派(7)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8)佛教四大名山、佛教石窟艺术(9)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道教(1)道教产生的时间(2)早期道教的主要来源(3)道教的基本信仰(4)道教发展的重要阶段及重要人物(5)道教宗派(6)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影响(7)重要道观四、中国古典文学1.诗词作品及诗人(1)《诗经》(2)《楚辞》(3)乐府诗(4)建安七子(5)宋词派别2.散文及其作者(1)先秦散文(2)西汉散文代表作(3)骈体文代表作(4)古文运动(5)三苏3.辞赋及其作者(1)先秦辞赋(2)散体大赋代表作(3)宋代辞赋代表作4.戏剧及戏剧家(1)元曲四大家(2)元杂剧代表作(3)明传奇代表作(4)南洪北孔5.小说及小说家(1)刘朝小说代表作(2)四大奇书(3)清小说代表作五、中国风俗习惯1.茶酒与烹调(1)中国饮茶史(2)《茶经》(3)八大菜系2.衣冠服饰(1)中国古代服饰的最大特点(2)中国服饰史上的革新3.民族祥瑞动物中国民族祥瑞动物及其象征意义4花草树木(1)花木对中国人的象征意义(2)花中四君子(3)岁寒三友5.崇尚和禁忌(1)十二生肖(2)中国人的数字迷信(3)中国人的方向与颜色迷信(4)中国人的避讳之俗六、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七、中外文化交流1.丝绸之路(1)路上丝绸之路(2)海上丝绸之路2.佛教东传和西行求法(1)佛教东传(2)西行求法3.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4.郑和下西洋5.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1)《马可波罗游记》(2)利玛窦(3)西方传教士的贡献第四部分跨文化交际理论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1.“文化”的含义2.文化的分类3.文化的特性4.稳性文化的基本内容5.语言和文化的关系6.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7.组成交际行为的八个重要因素8.影响交际的因素9. “跨文化交际”的含义10.对外汉语教师了解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必要性二、文化定势1.“文化定势”的含义及特点2.文化定势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3.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三、世界观、民族性格、价值观、思维方式、民族中心主义1.中国人与欧美人世界观的差异2.中国人民族性格3. “价值”的含义及特点4. Hofstede衡量价值观的尺度5.中国人与欧美人价值观的差异6. “思维方式”的含义7.西方国家典型的思维方式分类8.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字的相互关系9.中国人与欧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10.民族中心主义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四、汉语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语用文化1.汉语独特的语构文化的主要体现2.不同语言中词汇意义的对应关系分类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应强调的基本语用文化五、非语言符号与跨文化交际1.非语言交际手段在交际中的功能2.人体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3.中国人与欧美人世间观的差异六、文化休克、跨文化交际能力1.“文化休克”的含义及表现2.文化休克的四个发展、阶段3.避免或解决文化休克的方法4.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内容第五部分语音及语音教学一、语音常识1.语音的性质(1)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四要素)1)音高2)音强3)音长4)音色(2)语音的生理性质1)发音器官2)发音部位3)发音方法(3)语音的社会性质1)同样的概念、意义在不同语言、方言中的语音形式不同2)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方言中具有不同的功能2.音节和音素(1)音节(2)音素3.元音和辅音(1)元音和辅音(2)元音和辅音的差异(3)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音和辅音4.声母、韵母和声调(1)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节(2)声母(3)韵母(4)声调(5)零声母5.辅音、元音和声母、韵母的关系(1)声母和辅音的关系(2)韵母和元音的关系6.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母(1)普通话韵母按构成成分分类(2)单韵母(3)复韵母(4)鼻韵母(5)韵头(介音)、韵腹和韵尾7.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母和现代汉语的“韵”(1)韵和押韵(2)韵母和韵的差异8.汉语语音的特点(1)汉语是汉藏语系的一种,是词根孤立型的语言1)语音的谱系分类:汉藏语系2)语音的结构分类:孤立语(2)没有复辅音(3)元音占优势(4)有声调9.音位(1)音位(2)音位归并的原则(3)音位和音位变体(4)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位描写二、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1.语音教学的重要性(1)语音是语言的载体,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相关语法点组成系列
表示比较的句式 等比句:他跟(和)我一样高。 一般差比句:他比我高。 清晰度量差比句:他比我高两厘米。 模糊度量差比句: 他比我高一点儿。 他比我高多了。 预设差比句:他比我更高。 我很高,他比我更高。 差比句话语否定式:他不比我高。 他没有我高 。
E复杂的语法点分阶段教学 形容词谓语句: 她很漂亮。 她是很漂亮。 她是很漂亮的。 初级阶段: 爸爸很忙。 汉语很难。 ×爸爸是很忙。 汉语是很难 。 ×爸爸是忙。 汉语是难。
2.语法点的讲解 教材P91解释语法点的方法 (1)列出公式 利用公式,往往可以使规则一目了然。 初级阶段的学生汉语水平不高,说明规 则的时候过多使用汉语可能会增加理解 的难度,因此使用公式法这种直观的教 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简明易懂。
教学实例A板书
中国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舞蹈 中国画 太极拳 武术 京剧 中国文化 什么
对
比较 很 特别 不太 不
感兴趣
教学实例B
教师:你对中国民族音乐感兴趣吗? 板书:对„„感兴趣 学生:我一点儿感兴趣。 教师:不是“一点儿”,要说“比较”。我们可 以说“比较感兴趣”、“很感兴趣”、“不太感 兴趣”,等等。(边说边板书)请你再说一遍。 学生:我对„„对中国民族音乐比较感兴趣。 教师:很好。“对„„感兴趣”也可以说成“对 „„有兴趣”,比如说“我对中国民族音乐比较 有兴趣”。(对另一位学生)你也对中国民族音 乐有兴趣吗? 学生:„„
1. 语法能力与语法知识影响着语言水平的高低 语法就是语言结构的规则。(词法与句法) 通俗地说,语法就是一个语言社团中人们普遍 认可的一套说话习惯。 如果一个人能不假思索地准确判断一句话在结 构上是对的还是错的,能自然、准确、迅速地 理解别人的话语的整体意义,能把词语组织起 来,自然、流畅、准确、得体地说出为该社团 所普通接受的话语,就意味着他具有相应的语 法能力。
2.语法点排列次序的原则-“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教材P83-85
A.由易到难 把书打开。 (表致使:状态或属性的变化) 把书放在桌子上。(表处置:位移)
B.从交际出发 --- 交际性强的先教 了1 他买了一本书。 了2 他去北京了。
C.参照使用频率 --- 使用频率高的先教 着1 他正吃着饭呢。 外面下着大雨。 着2 他在床上躺着。 他习惯蹲着吃饭。
(2)图片和多种教具的使用 在+V 教师:他们现在在干什么? 学生:打篮球。 教师:对,他们在打篮球。 PPT显示句子:他们在打篮球。 教师:她在干什么? 学生:她在打电话。 教师:对,她在打电话。 PPT显示句子:她在打电话。
(3)行为动作演示教材P90
教学实例:“把字句”教学 事先准备好一个包,包里装有玩具狗、水果等物品。教 师把包交给一位同学(山本)。 教师:请把包打开。 山本把包打开,惊讶地发现里面有很多有趣东西。 教师:把包里的小狗拿出来。 把小狗扔给玛丽。(山本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动作) 教师问另外一位同学:刚才山本干什么了?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刚才山本把小狗扔给玛丽。 教师(板书句子,并着重标出“把”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 新的句子-“把字句”。
二、语法教学的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法教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是分析的语法更是组装的语法。
在语法规律的总结方面,强调概括性和实用性。 即语法规律要能管绝大多数的语言事实,同时对 规律的描述要简明易懂、便于应用。
汉语教学语法推荐书目: 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齐沪扬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陆庆和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马真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刘 月华著,商务印书馆,2001年。 5.《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卢福波 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
1.语法项目选择的原则-“教什么?”
A.体现语法体系总体特征的语法项目: 汉语的语序,修饰语的位置,特殊词类,构词方式, 词类的划分,句型和句类,特殊句型。 B.是学习难点的语法项目: 低难度:母语和目的语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语法项目 中难度:语法项目部分对应,部分不对应。 高难度:母语没有、目的语有的语法项目。 母语的一个项目对应于目的语多个项目。 表层相同深层不同的语法项目。
(6)定义(直接导入语法点)
直接介绍要教学的语法点名称,并做解释,是最直截了当 的方法。 教学实例: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把”字句。(板书) “把”字句的格式是这样的的:S把OV„„(板书) 例如:我们把桌子搬出去。(板书,示意学生重复) 学生:我们把桌子搬出去。 教师:(重复)我们把桌子搬出去。(示意该句子中的词语与“ 把”字句格式里的成分的对应关系)。 什么时候用把字句呢?如果我们对一个东西做一件事 情,比如说桌子,我们来搬桌子,我们搬了桌子以后,就 有了变化,这张桌子就到外面去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 “把”字句,说成“把桌子搬出去”。
语 法 教 学
语 言 要 素 教 学 之
本课内容 一、汉语语法特点与对外汉语 语法教学的意义 二、语法教学的原则 三、语法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一、汉语语法特点与对外汉语 语法教学的意义
(一)汉语语法特点 1.词序和语序重要教材P77 汉语语序的灵活性→话题主语 语序变化隐含逻辑关系的变化:
I am a student. She is a student. We are student.
汉语学习:“是” 我是学生,她也是学生,我们都是学生。 他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的老师。
→汉语教材不把“是”字句作为一个语法点处理。
3.汉语的词类与句法成分并不一一对应 形容词“客气” →他很客气。(谓语) →他说了很多客气话。(定语) →他客气地拒绝了我们的邀请。(状语) →这是为了表示客气。(宾语) 教材P81例句
三、语法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一)语法教学的方法 1.情景化教学
(1)利用人的情景 (2)利用事物的情景 (3)利用动作的情景 教材P85-89
2.生成式教学
(1)扩展式生成 (2)紧缩式生成
3.对比教学
(1)汉外对比 (2)汉语内部对比
(二)语法点的教学技巧
1.语法点的展示(导入) (1)结合实际情景的对话 教材P90:山田还没吃早饭呢。 语法点:表示领属关系的“P/N的N” 教师(从学生处拿走几样东西,然后让学生来认领):这是谁 的书? 学生:这是玛丽的书。(教师板书) 教师:这是谁的笔? 学生:这是山本的笔。 (教师板书) 教师:这是谁的„„? 板书时在“的”上作特殊记号(用彩色笔画横线或其他标记)。
(4)预现
如: 在教把字句的前一周,有意识地在课堂经常使用 “请把书打开”、“请把书翻到„„页”等。 再如: 教师:山本昨天来了没有? 学生:他昨天不来。 教师:哦,他昨天没来。山本,你昨天去哪儿了 ? 看似无意的闲聊,实际上已经引入今天要学教的 表示完成的“了”。
(5)引例
明显度 隐性的语法教学 隐藏度 显性的语法教学
教学实例A
教师:你对中国民族音乐感兴趣吗? 板书:对„„感兴趣 学生:我一点儿感兴趣。 教师:哦,你对中国民族音乐比较感兴趣,你对中国 民族音乐比较感兴趣,对吗? 板书:比较 学生:对,我对„„对中国民族音乐比较感兴趣。 教师:除了民族音乐,你还对什么感兴趣? 学生:„„
2.语法知识体现的规则性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对于一种语言的语法体系的习得,依然是语言学习的 重要环节。语法是获得语言运用创造性的手段,缺乏语 法知识会严重影响交际能力,意念大纲必须像语法大纲 那样保证语法体系适当地为学生所掌握。 ——威尔金斯
(D.A.Wilkins,英国语言学家,功能法创始人和代表人物)
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江西人怕不辣。 女人 酒 喝 一般 不 的→
一般的酒女人不喝。 女人喝的酒不一般。 女人一般的不喝酒。 喝酒的女人不一般。
一般的女人不喝酒。 女人不喝一般的酒。
留学生
我们
是
不
都→
我们都不是留学生。
我们不都是留学生。
2.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教材P80
英语学习:TO BE
教学实例A与B分析
教学实例A是在学习者不自觉的情况下教语法;
教学实例B是明确地在教语法。
教学实例C
教师:我们来看课文上的一句话:“我对中国民族 音乐很感兴趣”。(板书该句子)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里呢,“对”是一个介词,介 词加上宾语以后呢,构成介词短语,在这里作状语 ,修饰“感兴趣”。另外,“感兴趣”前面还可以 有程度副词。„„ 明白了吗?好,下面我们讲第二个问题。
6.《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彭小川等著,商务印书馆, 2007年。 7.《汉语病句辨析九百例》,程 美珍主编,华语教学出版社, 1997年。 8.《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李大忠著,北京语言大学出 版社,1996年。 9.《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 》,周小兵等著,北京语言大学 出版社,2009年。
语法能力以语法知识为基础。 语法知识:隐性语法知识与显性语法知识 我明天要见面一个朋友。 我明天要见一个朋友。 我明天要和(跟)一个朋友见面。 原因:“见面”是动宾结构的不及物动词, 在词形内容已经带有一个宾语,所以在句子中 ,“见面”不能带宾语。 对于本族人来说,语法知识往往是隐性的。
汉语的基本语序:主语+谓语动词+宾语 SVO 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可以不讲,至少不用强调。 日、韩学习者:有必要在教学中强调。 日语、韩语:SOV
它≠it 这是今天的报纸,你要看它吗? 这是我买的花儿,你喜欢它吗?
在外语教学中,凡是目的语跟母语 不一致的地方,往往就是教学中必须 讲清楚、练得纯熟的教学重点,凡是 母语的表达单一、运用条件简单而相 应的目的语的表达形式多、运用条件 复杂的,往往就是教学中的难点。如 果两种语言的表达格式在类型上有交 叉、对应规则不明显的,则必然是难 点中的难点。 范开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