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合集下载

BAS 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楼宇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是一种集中控制和监测建筑设备和系统的智能化系统。

该系统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的照明、空调、供电、安防、通信等设备的集中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安全性和舒适度。

一、系统组成BAS 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1. 控制器:控制器是BAS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和处理传感器的数据,根据预设的逻辑和算法,控制建筑设备的运行状态。

控制器可以是硬件设备,也可以是软件程序。

2. 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感知建筑内部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等。

传感器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供其进行分析和决策。

3. 执行器:执行器是控制器的输出设备,用于控制建筑设备的运行状态。

比如,控制器可以通过执行器调节空调的温度,控制照明灯的开关等。

4.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是BAS系统与用户进行交互的界面,可以是计算机上的软件界面、触摸屏、手机应用等。

用户可以通过界面监测建筑设备的运行状态,调整设备的参数等。

5.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连接BAS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设施,可以是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

通信网络负责传输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以及控制器的指令。

二、功能特点BAS 楼宇自动化系统具有以下功能特点:1. 能源管理:BAS系统通过对建筑设备的集中控制和优化调度,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

系统可以根据建筑内部的实时环境参数,自动调节照明、空调等设备的运行状态,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2. 安全管理:BAS系统可以集成安防设备,如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等,实现对建筑物的安全管理。

系统可以监测建筑内部的异常情况,并及时报警,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3. 舒适度管理:BAS系统可以根据建筑内部的环境参数,自动调节照明、空调等设备,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界面调整设备的参数,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BAS系统的内容及功能

BAS系统的内容及功能

BAS系统的内容及功能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建筑自动化系统)是集成化的智能化系统,用于管理、监控和控制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和系统。

它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也简化了设备和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1.空调系统控制:BAS系统可以监测和控制建筑物内的空调系统,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参数。

它可以自动调节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和温度设定,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并减少能源的消耗。

2.照明系统控制:BAS系统可以监测和控制建筑物内的照明系统,包括灯光的亮度和开关状态等。

它可以自动调节照明系统的亮度和开关状态,以提供适当的照明条件,并节约能源的消耗。

3.电力管理:BAS系统可以监测和管理建筑物的电力使用情况,包括电力负荷、耗电设备和电力消耗等。

它可以帮助建筑物管理人员分析和优化电力使用,以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4.水务管理:BAS系统可以监测和控制建筑物的水务系统,包括供水、排水和给水设备等。

它可以自动调节供水和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减少水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并提高水的使用效率。

5.安全系统集成:BAS系统可以集成建筑物内的安全设备和系统,包括监控摄像头、入侵报警系统和消防系统等。

它可以实现对这些设备和系统的全面监控和控制,以提供建筑物的安全和防护功能,并及时响应任何安全事件。

6.建筑设备管理:BAS系统可以监测和管理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包括电梯、升降机、发电机和泵站等。

它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工作性能,并提供维护和保养的提示,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减少故障率。

7.数据采集和分析:BAS系统可以采集建筑物内各种设备和系统的数据,包括温度、湿度、能耗和设备状态等。

它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供建筑物运行的报告和指标,帮助建筑物管理人员做出决策和优化运营。

总之,BAS系统通过集成化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功能,帮助建筑物实现能源节约、环境保护、舒适安全和维护管理等目标。

第三章-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PPT课件

第三章-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PPT课件

13.11.2020
4
3)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 设备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如空调设备根据环境温度、人员 多少实时调节,即节约能源又调节到最佳状态。 4)检测并及时处理各种意外、突发事件(如停电和有毒气 体泄露)可按照预先编写好的程序迅速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5)实现对大楼内各种机电设备的统一管理、协调控制。如 火灾发生时。
13.11.2020
5
6)能源管理 实现水、电、气的自动计量和收费。实现能 源自动化管理。自动检测、控制设备用电量,如下班后或节 假日室内无人,自动关闭空调、照明等。
7)设备管理 设备档案-设备配置及参数、设备运行报表和 设备维修记录等管理。
13.11.2020
6
3.1.2 BAS 的监控范围 ⒈ 基本组成
系统主要包括:中央控制站、分布式现场控制器、通信 网络和现场仪表。通信网络包括网络控制器、连接设备、调 制解调器、通信线路等。现场仪表包括传感器、变送器、执 行机构、调节阀、接触器等。
13.11.2020
11
3.2 BAS中的计算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结合, 是构成智能建筑自动控制的关键技术。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 力、逻辑判断能力和大容量存储信息的能力使计算机控制能 解决常规控制技术解决不了的难题,达到常规控制技术达不 到的优异性能指标。
⒉ 含义
⑴ 包括建筑设备运行监控、消防及安全防范在内的全 方位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又称广义BAS。
⑵ 仅指建筑设备运行监控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又 称狭义BAS。
13.11.2020
3
3.1 BAS系统概述
3.1.1 BAS系统的功能
1)自动监视并控制各种机电设备的启、停,显示或打印当 前运转状态。 2)自动检测、显示、打印各种设备的运行参数及其变化趋 势或历史数据。建筑设备主要监控的参数有:风量、水量、 压力、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所用的传感器包括:温度、 湿度传感器、压力、流量传感器,执行器有电动执行器、气 动执行器、风阀、水阀等。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要点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实际上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

它通过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各种电力设备、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等进行集中监控,达到在确保建筑内环境舒适、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条件下,使建筑内的各种设备状态及利用率均达到最佳的目的。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中较为复杂的系统之一,现将该系统的设计要点介绍如下:1 中央控制室选址及室内设备布置(1)中央控制室应尽量靠近控制负荷中心,应离变电所、电梯机房、水泵房等会产生强电磁干扰的场所15m以上。

上方及毗邻无用水和潮湿的机房及房间;(2)室内控制台前应有1.5m的操作距离,控制台离墙布置时,台后应有大于1m的检修距离,并注意避免阳光直射;(3)当控制台横向排列总长度超过7m时,应在两端各各留大于1m的通道;(4)中央控制室宜采用抗静电架空活动地板,高度不小于20m。

2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电源要求(1)中央控制室应由变配电所引出专用回路供电,中央控制室内设专用配电盘。

负荷等级不低于所处建筑中最高负荷等级;(2)通常要求系统的供电电源的电压不大于±10%,频率变化不大于±1Hz,波形失真率不大于20%。

(3)中央管理计算机应配置UPS不间断供电设备,其容量应包括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内用电设备总和并考虑预计的扩展容量,供电时间不低于30分钟。

(4)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应满足下述要求:①Ⅰ类系统(650点~4999点),当中央控制室设有UPS不间断供电设备时,现场的电源由UPS不间断电源以放射式或树干式集中供给;②Ⅱ类系统(1点~649点),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可由就地邻近动力盘专路供给;③含有CPU的现场控制器,必须设置备用电池组,并能支持现场控制器运行不少于72小时,保证停电时不间断供电。

3 现场控制器设置原则(1)现场控制器的设置应主要考虑系统管理方式、安装调试维护方便和经济性。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02 BAS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和组成
定义: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是一种智能建筑的系统,用于集 中监控、管理和控制建筑内的设备。
组成:BAS通常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系统软件等组成,能够 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主要功能和特点
节能:通过自动控制和优化设 备运行,降低能源消耗
舒适:提高室内环境质量,提 供舒适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高效: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管 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安全:保障建筑安全,预防设 备故障和事故发生
应用领域
建筑设备自动化 系统BAS在智能 建筑中的应用建筑设备Βιβλιοθήκη 动化 系统BAS在节能 减排方面的应用
建筑设备自动化 系统BAS在安全 监控方面的应用
建筑设备自动化 系统BAS在提高 建筑运行效率方 面的应用
03 BAS的技术实现
控制技术
分布式控制技术:将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实现各子系统的独立控 制和相互通信。
集散控制技术:通过中央控制器对建筑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同时实现各设备的分散管理。
现场总线技术:将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各种设备连接成一个网络,实现设备间的数 据传输和控制。
工业以太网技术:利用以太网技术实现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中的设备互联和信息共享。
通信技术
通信协议:采 用国际通用的 通信协议,如 Modbus、 BACnet等, 实现设备间的 数据传输和控
制。
通信网络:采 用以太网、
LonWorks等 通信网络,实 现设备间的数 据传输和控制。
通信设备:采 用交换机、路 由器等通信设 备,实现BAS 系统与外部系 统的数据传输
和控制。
通信安全:采 用加密技术、 防火墙等措施, 确保BAS系统 通信安全可靠。

第三章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第三章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3.1.2 冷热源系统及其水系统的监控
•参考冷热源系统及其水系统监控原理图
P202 图5-32 冷源系统监控原理
2、典型的冷热源及其水系统监控原理图
×1
供水温度 蒸汽阀开启
×1
3.1.2 冷热源系统及其水系统的监控
•参考冷热源系统及其水系统监控原理图
(3)热水制备系统的监控 热水制备系统以热交换器为主要设备, 其作用是产生生活、空调机供暖用热水。
3.1.1 空调与冷热源系统简介
16.空调冷源和制冷原理
(1)压缩式制冷机 压缩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气化时要 吸收热量”这一物理特性,通过制冷剂的热力循环,以消耗一定量 的机械能作为补偿条件来达到制冷的目的。
图5-23
压缩式制冷循环原理图
3.1.1 空调与冷热源系统简介
16.空调冷源和制冷原理
①保证足够的管道坡度。冷凝水管必须沿凝水流向设坡,其支管坡度不宜小于0.01, 干管坡度不宜小于0.005,且不允许有积水的部位。 ②当冷凝水集水盘位于机组内 的负压区时,为避免冷凝水倒吸,集水盘的出水口处必须设臵水封,水封的高度应
比集水盘处的负压(水柱高)大50%左右。水封的出口与大气相通。
③冷凝水立管顶部应设计通大气的透气管。 ④冷凝水管管径应按冷凝水流量和冷凝水管最小坡度确定。一般情况下,每1 kW冷 负荷最大冷凝水量可按0.4~0.8kg估算。
1)保证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压力差。
2)供给蒸发器一定数量的液态制冷剂。
3.1.1 空调与冷热源系统简介
19.热泵
蒸发器 冷凝器
图5-26
热泵工作原理
1)用空气作为低位热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到处都有,可以无偿地 获取。 2)空调水系统中省去了冷却水系统,无需另设锅炉房或热力站。 3)要求尽可能将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布臵在室外,如布臵在裙房楼顶上 等,这样可以不占用建筑物的有效面积。 4)安装简单,运行管理方便,不污染使用场所的空气,有利于环保。

BAS 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楼宇自动化系统引言概述: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楼宇自动化系统)是一种集成为了多种技术和设备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旨在提高建造物的能源效率、安全性和舒适度。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BAS系统的重要性和优势,并总结其在建造管理中的价值。

正文内容:1. BAS系统的基本概念1.1 BAS系统的定义和功能BAS系统是一种集成为了建造物设备、控制系统和网络通信的自动化系统,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计算机控制,实现对建造物内部环境和设备的监测、控制和管理。

其主要功能包括照明控制、温度调节、能源管理、安全监控等。

1.2 BAS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BAS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网络通信设备组成。

传感器负责感知建造物内部环境的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执行器用于控制设备的运行,如灯光、空调、电梯等;控制器负责数据处理和决策,通过网络通信设备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交互和管理。

1.3 BAS系统的应用领域BAS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建造物,包括商业建造、办公楼、工厂、医院、学校等。

通过集成不同的设备和系统,BAS系统能够实现建造物内部环境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提高建造物的能源效率和舒适度。

2. BAS系统的优势2.1 能源效率提升BAS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和管理,实现对建造物内部设备的优化调度和能源消耗的监测,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2.2 环境舒适度提高BAS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建造物内部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能够根据人员活动和需求进行智能化调节,提供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2.3 安全性增强BAS系统通过安全监控和报警功能,能够实时监测建造物内部的安全状态,如火灾、煤气泄漏等,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2.4 维护管理便捷BAS系统通过自动化的设备监测和故障诊断功能,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设备维护的成本和工作量。

BAS 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楼宇自动化系统引言概述: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楼宇自动化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多种技术和设备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旨在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安全性和舒适度。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BAS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自动化控制1.1 传感器和监测设备:BAS系统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照明传感器等,实时监测建筑物的环境参数,并将数据反馈给中央控制器。

1.2 中央控制器:BAS系统的中央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它通过收集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策略和算法进行分析和决策。

中央控制器可以自动调节建筑物的温度、湿度、照明等参数,以实现能源的节约和舒适度的提高。

1.3 执行器和设备控制:BAS系统通过执行器和设备控制模块,如风机、空调、照明设备等,实现对建筑物各个设备的自动控制。

这些执行器和设备控制模块可以根据中央控制器的指令,自动调节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参数,以满足建筑物的需求。

二、能源管理2.1 能源监测和分析:BAS系统可以对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包括电力、水、燃气等。

通过对能源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能源的浪费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2.2 能源节约措施:BAS系统可以通过自动调节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参数,实现能源的节约。

例如,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空调的温度和风速,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此外,BAS系统还可以通过优化设备的运行时间和顺序,实现能源的最优利用。

2.3 能源报告和管理:BAS系统可以生成能源消耗的报告和统计数据,帮助建筑物的管理者了解能源的使用情况和趋势。

通过对能源消耗的监测和管理,可以制定合理的能源管理策略,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

三、安全管理3.1 火灾报警和控制:BAS系统可以集成火灾报警系统,通过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建筑物的火灾风险,并及时发出警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要点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实际上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

它通过对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各种电力设备、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等进行集中监控,达到在确保建筑环境舒适、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条件下,使建筑的各种设备状态及利用率均达到最佳的目的。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中较为复杂的系统之一,现将该系统的设计要点介绍如下:1 中央控制室选址及室设备布置(1)中央控制室应尽量靠近控制负荷中心,应离变电所、电梯机房、水泵房等会产生强电磁干扰的场所15m以上。

上方及毗邻无用水和潮湿的机房及房间;(2)室控制台前应有1.5m的操作距离,控制台离墙布置时,台后应有大于1m的检修距离,并注意避免直射;(3)当控制台横向排列总长度超过7m时,应在两端各各留大于1m的通道;(4)中央控制室宜采用抗静电架空活动地板,高度不小于20m。

2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电源要求(1)中央控制室应由变配电所引出专用回路供电,中央控制室设专用配电盘。

负荷等级不低于所处建筑中最高负荷等级;(2)通常要求系统的供电电源的电压不大于±10%,频率变化不大于±1Hz,波形失真率不大于20%。

(3)中央管理计算机应配置UPS不间断供电设备,其容量应包括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用电设备总和并考虑预计的扩展容量,供电时间不低于30分钟。

(4)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应满足下述要求:①Ⅰ类系统(650点~4999点),当中央控制室设有UPS不间断供电设备时,现场的电源由UPS不间断电源以放射式或树干式集中供给;②Ⅱ类系统(1点~649点),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可由就地邻近动力盘专路供给;③含有CPU的现场控制器,必须设置备用电池组,并能支持现场控制器运行不少于72小时,保证停电时不间断供电。

3 现场控制器设置原则(1)现场控制器的设置应主要考虑系统管理方式、安装调试维护方便和经济性。

一般按机电系统平面布置进行划分。

(2)现场控制器要远离有输水管道,以免管道、阀门跑水,殃及控制盘。

在潮湿、蒸汽场所,应采取防潮、防结露等措施。

(3)现场控制器要离电机、大电流母线、电缆1.5m以上,以避免电磁干扰。

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可靠屏蔽和接地措施。

(4)现场控制器位置选择宜相对集中,一般设在机房或弱电小间,以达到末端元件距离较1、概述1.1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强电)、暖通等各专业的配合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即在建设工程项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均有专业配合的问题。

1.2如果某建筑物系专业用房,设置有工艺机房,则还需与工艺专业配合。

1.3专业配合的深度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是不同的,专业配合的深度与建筑设计深度相一致。

1.4现以一幢高层综合楼为例,叙述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时,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各专业之间的配合。

2、与建筑专业的配合2.1向建筑专业提供各智能化子系统弱电机房的配置要求,一般工程主要弱电机房有2个,一个是消控、监控、广播、BAS、BMS中央控制室,作为物业管理,机电设备控制中心,面积80m2;一个是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总机房,作为信息控制中心,面积120 m2。

前者一般设置于底层,后者一般设置于二、三层。

其它还有有线电视机房(底层)面积20 m2、卫星电视机房(屋顶机房层)面积15 m2。

另外对于不同的智能化子系统配置还要有一些另星控制室:如考虑设置大屏幕显示系统,要有控制室,面积6 m2;考虑会议视频系统,要有控制室,面积10 m2;考虑同声传译系统,要有译员室,每间4 m2;考虑停车场管理系统,要有管理室,面积6 m2;考虑一卡通系统,则要有制卡发卡中心等,面积15 m2。

主要机房要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架空一般200~300mm。

门向外开启。

各机房位置要适当,面积要留足,要考虑辅助用房,扩展余地。

注意机房层高,净高约3m。

楼板荷载5.0~7.5KN/m2。

2.2对于智能化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如计算机网络系统、安防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一般考虑UPS不间断电源。

如UPS为集中供电方式,则要考虑UPS及电池组用房。

如UPS为分散供电方式,则在考虑弱电机房面积时,要留有UPS及电池组占用面积。

2.3向建筑专业提供弱电竖井的设置要求,一般工程中,弱电竖井与强电竖井分开设置,弱电竖井位置要能保证至平面任一计算机信息点线缆长度不超过90m。

对于体量大,跨度长或有沉降缝的建筑物,弱电竖井最好为多个,每个弱电竖井面积为6 m2左右,如放置机柜较多,则面积10 m2。

建筑师要了解目前的弱电竖井并不单单是走线缆桥架,它是楼层设置间。

弱电竖井门向外开启,并朝向公共通道,采用防火门。

2.4了解电梯、自动扶梯等设备的配置情况。

要求电梯厂家配套提供远程实时监控装置。

2.5弱电机房设置位置要根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置的一般规定,要避开强电磁场干扰,远离嗓声源,不能与卫生间等贴邻。

2.6了解层高、吊顶情况,特别是通道吊顶高度。

提供弱电桥架安装位置及标高。

部分复杂建筑要画通道管线剖面图(各设备专业合作)。

3、与结构专业的配合3.1向结构专业提供各弱电机房的荷载情况,特别是UPS及电池组用房。

3.2卫星天线、微波天线等基础要求。

3.3楼板、剪力墙留孔留洞要求。

桥架进出竖井留洞必须提供。

竖井部楼板留洞一般宽度250mm,长度根据实际需要。

3.4如果管子要穿梁必须向结构专业提出,一般不允许穿梁。

3.5管子沿墙暗敷时,如果有管子密集的地方要经结构专业同意。

沿墙暗敷的线管一般直径不超过40mm,沿楼板暗敷时,线管一般直径不超过25mm。

3.6嵌墙安装的设备箱位置要向结构专业提供墙体留洞尺寸及标高。

3.7向结构专业提供进出建筑物管线穿越地下层剪力墙孔洞大小、数量及位置。

有的建筑物如果进出管线多,则要出管线剖面图,注明管子间距,行距及标高。

4、与电气(强电)专业的配合与电气(强电)专业配合的容较多,且十分重要,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4.1向电气专业提供各弱电机房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相应配置的UPS容量,三相或单相,要求电气专业提供供电电源,重要机房要求双回路供电。

4.2向电气专业提供用电设备,如计算机信息点、电视终端、电视前端放大器、分配器箱平面布置位置,要求电气专业设置相应的单相电源插座。

一般每个计算机信息点以300W考虑,电源插座与计算机信息插座外沿间距200mm。

并告知每层平面计算机信息点的计算负荷(考虑同时系数),由电气专业提供电源。

一般工程中计算机终端不由机房UPS供电,如果重要场所要求较高则配置单相500VAUPS电源。

办公楼计算机电源最好有单独的配电箱,不与普通照明共用配电箱。

4.3楼层计算机网络交换机和BA系统DOC数字直接控制器一般由机房UPS供电,其配电系统图由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设计,弱电竖井(楼层设备间)设置小配电箱、插座箱或插座等由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确定。

4.4向电气专业提供会议扩声、投影、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电子阅览室、微机教室、停车场管理系统管理室等用电要求及计算负荷。

大屏幕显示屏提供面积,其负荷700W/m2左右。

多功能厅、大会堂、剧院、体育场馆、音响设备与灯光控制系统配电箱分设,最好两箱电源来自不同的变压器。

4.5要求电气专业对智能化系统供电电源作防雷设计,UPS后配电系统防雷设计及智能化子系统,如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卫星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及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进出管线防雷由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设计。

光纤不必防雷。

4.6智能化系统机房接地系统,弱电竖井接地干线等由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设计,由电气专业配合。

4.7要求电气专业提供变电所高低压开关柜、变压器配置情况,要求中置式高压开关柜真空断路器、低压开关柜变压器进线柜主开关及联络开关提供与BA系统联网的通信接口,通信协议开放。

4.8要求电气专业提供要求BA系统控制的通道、大厅、公共照明、室外泛光照明、道路照明、屋面照明、航空障碍灯的配电箱情况。

4.9要求电气专业提供要求BA系统控制的机电设备电控箱的情况,如各种泵、风机(不包括消防设备)的电控箱。

4.10电气专业设计各种泵、风机控制原理图时要配合提供BA接口。

4.11要求电气专业提供消防紧急广播配置及消防模块切换情况;要求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装置提供与BAS联网的通信接口。

5、与暖通专业的配合要进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设计的工程有这部分容。

5.1要求暖通专业提供冷源设备、热源设备、空调设备、通风设备等的配置情况,如冷水机组、热泵机组、VA V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VRV空调系统、定风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送风机、排风机、冷冻水泵(一次泵、二次泵)、锅炉、油泵等(不包括消防风机)。

5.2要求暖通专业提供空调设备、通风设备的控制要求,消防风机的控制不予考虑。

5.3向暖通专业提供弱电机房对空调、通风的要求。

5.4要求冷水机组、锅炉订货时设备生产厂家提供与BA系统联网的通信接口,协议开放。

6、与给排水专业的配合要进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设计的工程有这部分容。

6.1要求给排水专业提供生活给水设备、空调冷却水系统设备、排水设备、热水系统设备等的配置情况,如生活水泵(是否变频泵)、冷却循环水泵、冷却塔风机、潜水排污泵、热水泵等(不包括消防水泵)。

标准较低的工程,排污染不作BA控制。

6.2要求给排水专业提供上述有关设备的控制要求,消防水泵的控制不予考虑。

7、与工艺专业的配合对于有特殊要求的专业设施用房,如电力生产调度大楼,大楼有通信、调度、自动化等专业机房,对于这些类似的工艺机房有一些特殊要求,如网络、监控、门禁系统要求等,则在具体智能化系统设计时要与工艺专业有一个设计界面的分割,部分属于智能化系统设计,部分属于工艺专业设计。

一般工艺设计由专业进行,有关配合问题协商解决。

8、上述与各专业之间的配合一般通过工程设计互提资料单的形式确认,互提资料单由专业负责人向其它专业的专业负责人提供,主要容为提出本项目设计的条件、要求等资料,是否需要对方返回资料、日期注明。

互提资料单要经审核人签字确认,接收专业负责人也要签字。

对于复杂工程,或互提资料单说明不了的则要提供工作图。

设计条件要求等容首先由专业负责人之间协商解决。

如果专业负责人之间有不同意见,则由项目负责人协调。

9、结束语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各专业之间配合好坏直接关系到智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的设计质量,对于施工单位(系统集成商)深化系统设计和工程施工有较大影响,甚至影响到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智能建筑设计需要各专业设计人员的共同努力。

关于计算机房工程电气设计的探讨作者:华北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瑛转贴自:cnbew 点击数:9661.1保证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计算机系统是由许多复杂的高密度组装的电子器件组成的中央处理机(CPU)以及高精密的外部设备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