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及与现代礼仪的关系

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及与现代礼仪的关系
良的传统礼仪被当做“封资修”货色扫进垃圾堆,礼仪受到 摧残,社会风气逆转。
• 1977年至今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礼仪建设进入全面复兴时 期,中国人开始重新树立正确的礼仪文化概念。
部分礼仪文化介绍
(一)祭神礼仪
• 祭神敬鬼活动
• 呼唤神灵、与神灵 沟通
• 现在被称为封建迷 信
(二)跪拜礼
• 源于古代生活习惯 • 渐渐产生不平等性 • 如今是极为伤自尊的
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
及与现代礼仪的关系
古代礼仪
现代礼仪
中国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文化转换的重要时段
• 1912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 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 “的政令,内容涉及剪发辫、 易服饰、废跪拜、禁缠足和倡 女权等方方面面。明令以官职、 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等 称谓,同时又废止了社交中的 社交中的跪拜礼,脱帽、鞠躬、 握手等心理苏逐渐成为中国的 “文明仪式”。
行为
(三)称呼礼仪
• 古代对此非常严格 •如今看情况吧
参考书目
• 参考书目: •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张应杭 蔡海榕 主编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辛伟伟 编著 • 《中国优秀礼仪文化》李荣建 著 •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彭林 著 • 《古代汉语中的礼貌称呼用语》白庆良 • 《试谈汉语中的称谓礼仪》张晶 • 《中国传统礼仪的蕴意及现代价值》管丽莉 • 《中国传统礼仪教育及其现代价值》张良才 • 《中国古代跪拜礼仪的基本形式与内涵演变》李为香 • 《唐代祭神文论略》严春华 • 《跪拜礼的前世今生》仰之 • 高中历史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49-1966 新中国成立之后,迎来了中国当代礼仪发展史上的革新
阶段。此间,摒弃了昔日束缚人们的“神权天命”“愚忠愚 孝”以及严重束缚妇女的“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而尊老 爱幼、讲究信义、以诚待人、先人后己、礼尚往来等中国传 统礼仪中的精华,则得到继承和发扬。

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的比较

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的比较

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的比较古代礼仪和现代礼仪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

古代礼仪强调尊重和传统,而现代礼仪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和平等。

下面将对古代礼仪和现代礼仪进行比较。

首先,古代礼仪更加正式和规范。

在古代社会,礼仪是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定和标准,例如服饰的穿着方式,言行举止的规范等。

而在现代社会,虽然仍然有一些礼仪和规范,但人们的行为更加多样化和自由。

个体的权利和自我表达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其次,古代礼仪更加注重家族和社会地位的传承。

在古代社会,家族地位和社会身份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因素。

礼仪被用来维护和巩固家族和社会地位。

例如,在宴会上,人们按照地位排列座位,谁能够坐在主位上表示了地位的高低。

而在现代社会,这种对地位的强调减少了,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素养和才能。

第三,古代礼仪更加重视敬拜和祭祀。

在古代社会,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感激。

这些仪式往往非常庄重和正式,需要符合特定的规定和程序。

而在现代社会,虽然宗教仍然存在,但人们更多地将宗教活动作为一种个人信仰和寻找精神安慰的方式,而不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古代礼仪更加注重工艺和审美。

在古代,服饰、建筑、工艺品等都有特定的样式和款式,人们通过这些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而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审美和自我表达,服装款式和装修风格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虽然古代礼仪和现代礼仪存在诸多差异,但礼仪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的规范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礼仪都是社会协调和共处的基础。

古代的礼仪强调传统和尊重,而现代的礼仪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尽管不断变化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使礼仪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改变,但礼仪的核心价值即尊重他人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标题: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礼仪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交往方式、礼节等方面。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礼仪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礼仪的起源、古代礼仪、现代礼仪、礼仪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礼仪的起源1.1 礼仪的定义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和礼节,是一种文明的表现方式。

1.2 礼仪的起源礼仪最早起源于古代部落社会,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而产生的。

1.3 礼仪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文化传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古代礼仪2.1 古代礼仪的特点古代礼仪注重尊卑有序、尊重长辈、礼节繁琐等特点。

2.2 古代礼仪的形式古代礼仪主要表现在宴会、婚丧嫁娶、朝见君王等方面。

古代礼仪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礼仪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现代礼仪3.1 现代礼仪的特点现代礼仪注重简约、实用、尊重个人隐私等特点。

3.2 现代礼仪的形式现代礼仪主要表现在商务场合、社交媒体、公共场所等方面。

3.3 现代礼仪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礼仪不断变化和更新,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四、礼仪的重要性4.1 维护社会秩序礼仪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秩序。

4.2 增进人际交往遵循礼仪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良好的人际交往。

4.3 传承文化传统礼仪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遵循礼仪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五、礼仪的未来发展5.1 礼仪与现代科技随着科技的发展,礼仪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礼仪也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5.3 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礼仪教育对于培养社会公民的素质和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加强礼仪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结语:礼仪作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交往、传承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及与现代礼仪的关系

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及与现代礼仪的关系

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及与现代礼仪的关系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源远流长,与中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重视礼仪,并通过不断演变、扩展和规范,逐渐形成了丰富而庄重的礼仪体系。

这个体系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现代社会的礼仪规范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先民为了生存和社群纪律而形成的原始礼仪。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和朝代的统治者陆续对礼仪进行和发展。

尤其是周朝的建立,奠定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基础。

周朝的礼仪制度以典章制度为核心,通过儒家思想的倡导和规范,建立了三纲五常的道德体系,形成了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等各种社会关系的礼仪规范。

在这个基础上,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礼仪体系逐渐丰富起来。

出生、成年、结婚、丧葬等各个重要的人生阶段都有相应的礼仪。

尤其是封建社会的礼制,更为复杂繁琐。

例如,官员的封爵和进位、君臣之间的朝拜、进食和宴会等都有严格的礼仪规范。

而且在封建礼制中,还涉及到了衣着、容貌、座次、言谈举止等方面的要求。

这种严谨的礼仪体系不仅是封建等级制度的象征,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尊崇权威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礼仪的地位逐渐衰落。

封建社会的崩溃、革命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法律制度和人际交往模式等各个方面的改变,使得古代礼仪的传统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然而,尽管古代礼仪的地位相对较低,但它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古代礼仪体系的基本精神,即尊重他人、注重规范和礼貌等,对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和行为规范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其次,古代礼仪的一些传统在现代仍然被保留和继承。

例如,结婚仪式、祭祀活动、节日庆典等,仍然具有浓厚的古代礼仪色彩。

最后,一些古代礼仪的核心思想被提炼和发展,形成了现代礼仪的理论和实践。

例如,礼貌、尊重和隐私保护等,都是源于古代礼仪。

总之,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是源远流长的,并对现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古代文化的礼法与现代社交礼仪

古代文化的礼法与现代社交礼仪

古代文化的礼法与现代社交礼仪在古代,礼法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秩序的体现。

古代礼法的核心是尊重他人,注重仪态和言行举止。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交礼仪已经逐渐取代了古代文化的礼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化的礼法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互动。

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重视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差异,因此在社交场合中,礼法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来行事。

例如,在宴会上,主人要以最高的礼节招待客人,而客人则要以谦虚有礼的态度接受主人的款待。

这种尊卑有序的礼法体系不仅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差异,也体现了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社会地位和身份的重视已经逐渐淡化。

现代社交礼仪更注重的是平等和尊重每个人的个体差异。

在现代社交场合中,人们不再过分强调身份和地位的差异,而是更注重彼此之间的平等和互动。

例如,在一次聚会中,人们不再区分主人和客人,而是以平等的身份来交流和互动。

这种现代社交礼仪的转变,体现了人们对平等和尊重的追求。

古代文化的礼法还注重仪态和言行举止。

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重视仪态的端庄和言行的得体。

他们相信,一个人的仪态和言行举止可以反映出他的修养和品德。

因此,在古代社交场合中,人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态和言行,以展现出自己的修养和品德。

例如,在与他人交谈时,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表情,以示尊重和礼貌。

这种注重仪态和言行举止的礼法,体现了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元化,人们对仪态和言行举止的要求已经有所放宽。

现代社交礼仪更注重的是自由和个性的表达。

在现代社交场合中,人们不再过分拘束自己的仪态和言行举止,而是更注重真实和自然的表达。

例如,在与他人交流时,人们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不必过分拘谨。

这种现代社交礼仪的转变,体现了人们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

尽管古代文化的礼法与现代社交礼仪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互动而存在的。

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及与现代礼仪的关系

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及与现代礼仪的关系

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及与现代礼仪的关系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原始部落中,进行狩猎、采集等活动。

他们通过一些简单的礼仪来维护部落的秩序和团结。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进行农业生产,社会组织逐渐复杂起来。

在商周时期,礼仪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周礼》是对礼制的最早系统总结,它通过详细规定了各种礼仪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包括宫廷礼仪、祭祀仪式、婚丧嫁娶等。

周朝的礼仪制度对后来的礼制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礼仪的基础。

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礼仪逐渐成为统治者和贵族之间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在秦汉时期,礼仪在官员任命、朝贺、祭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朝时期,随着宫廷文化的繁荣,宫廷礼仪日益重要,规矩更为复杂。

宋元明清四大朝代时期,礼仪制度进一步完善并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朝代规定了各个阶层的礼仪和待遇,对社会各个方面的行为和言谈举止都进行了详细规定。

此外,这些朝代还注意加强对外交往的礼仪规范,体现了中国古代礼仪的外交功能。

明清两朝更是制定了详尽的宫廷礼仪,包括朝贺、婚丧嫁娶等,官员进县或上京城十分重视礼仪规矩。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古代礼仪逐渐失去了其实际应用和深远影响。

在中国的现代礼仪发展中,受到了西方礼仪的影响,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人与人之间的个体自由等。

中国现代礼仪主要分为官方礼仪、社交礼仪和商务礼仪等。

在官方礼仪方面,中国现代政府对外事活动、国家礼仪等进行了规范。

例如,国家领导人接待外国访问时的仪式和礼遇,以及各种国际会议的礼仪等。

社交礼仪包括个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日常行为规范,例如给长辈敬茶、进餐时的礼仪等。

商务礼仪则是商业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包括商务拜访时的礼仪和商业合作中的礼仪等。

尽管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有所不同,但现代礼仪仍然继承了中国古代礼仪的基本原则,如尊重、礼让、注重仪态等。

此外,现代社会对礼仪的要求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灵活性,强调个人尊严和自由。

古代礼仪和现代礼仪的差异

古代礼仪和现代礼仪的差异
古代的礼仪与现代存在的一定的差异,你知道都有些什么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代礼仪和现代礼仪的差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礼仪和现代礼仪的差异一:二者基础不同。古代礼仪制度是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的,现代利益虽然承认身份差异,但更强调以人为本、人格平等、社会公平,并且以尊重人作为自己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古代礼仪较现代相比,更为繁琐、复杂。现代礼仪更加简单,内容也没古代丰富。在古代,有祭祀礼、坐礼、拱礼、冠礼……古代的节日也更多,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礼俗。现代人的节日观逐渐淡化,节日本身原有的礼俗也被遗忘。
总之,现代礼仪继承了古代礼仪的某些东西,但是,其内容,重视程度等完全不能和古礼相提并论。要加强现代礼仪教育,我们还应该好好向古人学习。让礼不止留在纸上,更走向生活。
同时,现代礼仪更简洁,古代礼仪更繁琐现代礼仪是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的,古代礼仪是为了表示谦卑现代礼仪主要是社交礼仪,古代礼仪多是典礼、祭祀、仪式等等。
现代礼仪并不是社会公认必须要统一执行的,古代礼仪是整个社会都必须执行的现代礼仪主要来自于西方,并不是我国本土的现代礼仪的差异主要是地域差异,古代礼仪多是时代差异,同一时代基本一样。
古代礼仪和现代礼仪的差异二:二者范围不同。古代3礼仪讲究的是“礼下不庶人” ,因而与贫民百姓无关,而现代礼仪则适用于任何交际活动的的参与者。
古代礼仪和现代礼仪的差异三:二者的目标不同。古代利益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目的,而现代礼仪则重在追求人际交往的和谐与顺利。
应当说:与古代礼仪相比,现代礼仪更关心的是人际交往的成功,因此其核心内容就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而不是像古代礼仪那样以自我约束为主。
现代礼仪和古代礼仪还有一个重要区别是:古代礼与法相结合,现代礼仪却是自我约束。古代,礼包容了法,为法的灵魂,法是礼的后盾,是法的表现。法与礼相互补充,互为里表,成为则刑罚不明”,把兴礼乐当作执法的前提。而在现代的法治社会,礼与法有着严格的分野,违法则以刑律处之,违礼则属于个人修养道德问题的范畴,最多受到议论或舆论的批评绝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

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

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篇一:论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论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摘要:“礼”和“仪”这两个概念有所区别,“礼”是内在的,“仪”是外在的。

“礼”要通过“仪”来体现,“仪”是来表达“礼”的。

我国传统礼仪是古老文明的标志,伴随着现代文明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渐渐地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以及人们的生活变化中,我国的传统礼仪发展成了现在的现代礼仪。

我们是应该享受现代文明进步的同时,抛弃现代人浮躁的心理,保留祖先的传统美德,以促进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还是继续学习西方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来改变现在国人的一些不良习惯与思想,发展普遍的现代礼仪。

到底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我们应该如何抉择,我想这是每一个过人都应该好好去思考的问题,这关系到我们国家在文明建设中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传统礼仪、现代礼仪、传承、抉择、发展。

一、传统礼仪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一个礼仪之帮。

礼,在我国的社会交往中历来就成为一种文明的标志,一种身份的象征。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从一个家庭到整个国家,我们所有的行为准则都是由“礼”来笼罩的。

我们中国幅员如此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地的风俗差别非常之大。

西方人是以风俗来划分国家的,如果按照西方人的观点,这么大的差别,就是不同国家了。

可是在中国,不管你的风俗有多么不同、方言有多大的差别,但是在“礼”这个层面上都是认同的。

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准则。

所以,要了解中国文化,就非要了解“礼”不可。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传统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众多优秀的传统美德。

它们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原动力,也是构成我们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意识,不断为我们的中国心输送着养分。

一个优秀民族,由于种种原因,哪怕物质上再贫乏,甚至遭人欺凌、压迫,但只要民族的精神意识不死,即便发展道路如何的曲折,但终有一天可以实现中兴。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近代的深重灾难中没有屈服并重新走上强国之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拥有自己的文化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篇一:论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论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摘要:“礼”和“仪”这两个概念有所区别,“礼”是内在的,“仪”是外在的。

“礼”要通过“仪”来体现,“仪”是来表达“礼”的。

我国传统礼仪是古老文明的标志,伴随着现代文明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渐渐地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以及人们的生活变化中,我国的传统礼仪发展成了现在的现代礼仪。

我们是应该享受现代文明进步的同时,抛弃现代人浮躁的心理,保留祖先的传统美德,以促进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还是继续学习西方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来改变现在国人的一些不良习惯与思想,发展普遍的现代礼仪。

到底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我们应该如何抉择,我想这是每一个过人都应该好好去思考的问题,这关系到我们国家在文明建设中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传统礼仪、现代礼仪、传承、抉择、发展。

一、传统礼仪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一个礼仪之帮。

礼,在我国的社会交往中历来就成为一种文明的标志,一种身份的象征。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从一个家庭到整个国家,我们所有的行为准则都是由“礼”来笼罩的。

我们中国幅员如此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地的风俗差别非常之大。

西方人是以风俗来划分国家的,如果按照西方人的观点,这么大的差别,就是不同国家了。

可是在中国,不(: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管你的风俗有多么不同、方言有多大的差别,但是在“礼”这个层面上都是认同的。

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准则。

所以,要了解中国文化,就非要了解“礼”不可。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传统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众多优秀的传统美德。

它们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原动力,也是构成我们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意识,不断为我们的中国心输送着养分。

一个优秀民族,由于种种原因,哪怕物质上再贫乏,甚至遭人欺凌、压迫,但只要民族的精神意识不死,即便发展道路如何的曲折,但终有一天可以实现中兴。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近代的深重灾难中没有屈服并重新走上强国之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拥有自己的文化传统。

中原文化代表了当时亚洲最先进的文化,我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人民有非常好的文化修养,这就是礼仪文明。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

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它的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内在的精神文化素养的显示,也是协调人际关系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礼仪起源于原始先民的祭神敬鬼活动,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演变为社会的行为规范。

周公“制礼作乐”,对“礼”做出了创造性发展。

由于礼仪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国家的整体利益,在塑造完美人格、协调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礼仪教育受到历代当政者和教育家的重视。

中国传统礼仪的精华可以作为当代新礼仪建设的思想资料。

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改进和加强当代青少年的文明礼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礼仪从内容上说,现代礼仪至少应该包括四大类:家庭生活类(一般日常生活、节日生活、家庭祭祀);社会交往类;职业工作类;政治生活类。

具体而言,家庭生活礼仪应当包括一切与生老病死相关的礼仪,例如出生礼、成年礼,以及婚丧食节喜祭诸礼;社会交往礼仪应该包括往来迎送诸礼仪;职业工作礼仪包括求、辞职礼、与各类同事相处礼等;政治生活礼仪包括与开会、选举、谈判、外交、军队等相关的礼仪;另外还有一些杂礼。

现代礼仪说实话在我看来,说是在传统礼仪发展而来,更多的是借鉴西方礼仪的外国礼仪,已经变成了一种纯粹交际手段,缺失了很多我们传统礼仪的那种修身养性的独特意义。

中国现代的礼仪基于西方,可反射西方的主流地位与文化强势。

传统礼仪与传统文化一样,在清初就被严重破坏了。

到上个世纪初西方文化大举传入中国,被清严重破坏的传统文化不敌西方文化,因此逐渐没落。

我们通常说的现代礼仪都是遵循国际惯例的,也就是西方礼仪。

与传统礼仪没多大关系了。

鸦片战争直至新文化运动以来,对传统礼教的批判,造成了以儒家礼教为核心的传统大一统价值观与西方个人自由观念的激烈冲突。

全社会批判传统观念,忽视了其作为维系社会运转的规范作用。

彻底否定礼教带来如今社会规范的缺失。

现实社会中礼仪严重缺失,原因很多,例如:礼仪本身会随时代而改变,礼仪对人产生束缚而引起反抗。

现在有些学校也在讲授一些礼仪课,但它的目的非常清楚,就是将来你去求职,如果不注意礼仪,就会被人家刷掉。

所以,你只要学习了礼仪,求职时就可以过关了。

为了这样的目的来开礼仪课,貌似有理,但从根本上来说,则是不对的。

现在大学里边上课,上课迟到已经是屡见不鲜的现象,而且迟到之后毫无愧疚之色,大摇大摆地走进来。

此外,上课时打手机,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连站都不愿站起来。

殊不知,这样做既不尊重老师,也不尊重自己,是胸中没有“敬”字的表现。

无论什么事情,你首先应该为对方着想才对,比如你在家里开电视机或者开生日聚会的时候,应该想到,我这么闹,会不会影响邻居休息?人家还能不能看书?在饭店里面吃饭,不管周围有人没人,我们都喜欢大声嚷嚷,这也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出国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嚷嚷惯了,到了哪个国家都是一样,闹得人家饭店里的客人没法谈话。

我们做事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

三、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的协调人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建立在物质利益基础之上的,人们日常行为的一切都是以某种现实的利益为转移的。

社会生活的现实告诉人们,要满足或实现自己的欲求,就必须在一定的社会规范的范围内去行动,而不能无所顾忌的为所欲为.否则,不仅作为有机整体而存在的社会集体的利益没有存在的可能,而且每个人的自我利益也会失去最后的保障。

所以,设置礼仪规范,并不仅仅是一种强加于个人的外在约束和限制,而且从根本上说是保证每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要求。

些家长认为过时的礼仪应该废除,有些家长则认为传统礼仪有其传承的意义,值得发扬。

有专家表示,传统与现代并不对立,传统的餐桌礼仪在现在的社会仍然适用,只是赋予传统礼仪新意义。

此外,传统礼仪也是有教养的表现。

中国现代礼仪保留中国传统文化之处。

例如对长辈的尊敬、礼仪小姐穿着旗袍等。

中国的礼仪不同于西方的礼仪。

在西方人眼里,礼仪通常是指一种风俗,是依据民族或地域差异来区别的风俗。

而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

在中国人眼里,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

因此,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蕴含着特殊的意义,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从本质上看,中国传统礼仪属于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但是其中也包含着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附带着一种雅致的形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汲取传统礼仪中合理的、有益的因素,并且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内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可以使传统礼仪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中国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挖掘。

当前,可以重点发挥其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改善社会调控方面的作用。

结论:如今,面对公民社会的兴起,我们必须考虑重建现代礼仪,这种重建不是食古不化地套用,也不是食洋不化地照抄。

从重建礼仪的思路上说,由于文明的标准往往随时代而变,作为其承载者的礼仪也就因此变迁。

我们要研究传统礼仪和外国合乎国情的礼仪如何创造性转化,还要细致地把握这些礼仪如何与民俗融合,不仅如此,许多具有普遍性的礼仪恰恰可能从民俗中再生才最具生命力。

那些具体的规范并不是现代礼仪的目的所在,最核心的在于礼仪背后所表达的精神元素,现代礼仪应该包涵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应该涵泳正义、自由、平等、民主、博爱、勇敢、谦逊、理性、稳重、慷慨、真情、和平非暴力??礼应当是一切美德的承载者、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接榫者。

参考文献:《现代礼仪》张玉平东方出版社《传统礼仪的意蕴及其现代价值》蒋璟萍篇二:传统礼仪对现代礼仪的影响传统礼仪对现代礼仪的影响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本文认为: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发扬光大。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

相对于传统礼仪,现代礼仪的内涵和作用范围大大缩小。

传统礼仪讲求礼与法相结合,现代礼仪乃自我约束。

相对于中国传统礼仪的等级制度,现代礼仪注重平等。

这些差异都是现代礼仪对传统礼仪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影响了上下五千年。

深入到现代礼仪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民办中学对传统礼仪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礼仪文化底蕴,弘扬传统礼仪文化,而且民办中学自身的综合素质都将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的礼仪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在西周时形成完善礼仪制度孔子又集礼之大成。

很多传统礼仪的精神沿为今用如孔子说的“温良恭俭让”、“不失口于人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等。

但传统礼仪尤其是封建社会礼仪更多用于统治阶段。

而现代礼仪走进寻常百姓家更亲切更随和。

尤其成为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和时代的风尚。

现代礼仪更与国际接轨更体现了共同的和谐、和平及平等原则。

现代礼仪源于传统礼仪但发扬光大更广更宽更亲切。

人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建立在物质利益基础之上的,人们日常行为的一切都是以某种现实的利益为转移的。

社会生活的现实告诉人们,要满足或实现自己的欲求,就必须在一定的社会规范的范围内去行动,而不能无所顾忌的为所欲为.否则,不仅作为有机整体而存在的社会集体的利益没有存在的可能,而且每个人的自我利益也会失去最后的保障。

所以,设置礼仪规范,并不仅仅是一种强加于个人的外在约束和限制,而且从根本上说是保证每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要求。

一些家长认为过时的礼仪应该废除,有些家长则认为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