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案 中图版

八年级地理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案 中图版
八年级地理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案 中图版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首先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需要学生记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记忆。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而言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能够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这个练习,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2)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

(3)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3)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

教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

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

绘制气温曲线

如何阅读气温曲线图

三、教与学的过程 (导入新课)

叙述:每天晚上7点整,大家一般都收看中央电视台权威新闻节目-新闻联播。在新闻联播之后,会有一个观众都比较关注的节目? 学生回答。

提问:那我们是否听说过有气候预报呢?根据大家以前学习的中国地理知识,谁来解释一下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学生:思考回答。天气时短时间、易变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较为稳定的大气状况。

过渡:衡量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呢?每天我们会说今天天气热不热?指得是?如果说今天会不会下雨?这说的是?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世界的气温和降水。首先我们来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讲授新课)

叙述:今天我们的学习方式是“问题式学习”方法(播放幻灯片)。 播放幻灯片:问题式学习方法。

叙述:问题式学习方法也就是老师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同学们能够阅读相关资料,逐个击破各个问题,就达到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请大家打开课本23页,阅读图B 。大家看到这幅图上又有一些红色的曲线。 学生读图。

叙述:这些红色的曲线代表的是等温线,何谓等温线,等温线就是把是将气温相同的地点连结起来的曲线,等温线之间的间隔根据需要而定。这幅图上等温线之间间隔为?

学生回答:10

提问:世界气温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有什么规律?

学生:思考回答。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总结:好这是世界气温分不的第一个规律。

追问:气温分布呈现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有的同学能想到是热量分布不均匀。继续提醒导致热量均匀的原因,学生基本可以想到是太阳辐射。

总结:地面或的辐射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而太阳辐射在各个纬度范围是分布不均的。太阳直射点范围内得到的能量多,而非太阳直射点,得到的太阳辐射要少。请大家看如下实验。

演示:手电筒垂直射到桌面和斜射到桌面上,桌面受光面积有差异。解释辐射在各个纬度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提问:读地图册P12,P13页。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一个比较平直?为什么?

课件上打出这些问题。

学生读图,思考。总结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的差异。如果不是很准确,可以给与提示在北半球图上,同一纬度位置,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值相同吗?

总结:海洋和陆地的不同影响了气温的分布。夏天,大家度假都喜欢区海边还是内陆?

学生:海边。

提问:夏天感觉海边凉快。请阅读课本24页,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差异是如何影响气温分布的?

学生:阅读课本。海洋和陆地性质差异,主要是组成海洋和陆地的物质的差异影响气温分布。

提问:读地图册P12,13页同一纬度,非洲南端东海岸与西海岸的气温哪个高?原因是什么?

播放课件:问题展示

学生:读图思考。东海岸的气温高于西海岸。学生可能总结不出来。

提示:请看大屏幕,补充有关洋流小资料。

播放课件:洋流小资料。洋流的概念,及根据冷暖差异对洋流的分类。

提问:同学们根据上述提示,猜想影响非洲东海与西海岸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暖流和寒流的差异。暖流流经的地区,温度升高,寒流则相反。

提问:为什么有如下的景象发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播放课件:图片和古诗。

学生思考:解释古诗饱含的含义,并总结影响因素。

总结:主要指的地形也就是海拔的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在不断的降低。看课本26页,大家阅读第一自然段。试计算:四川成都峨眉山高峰金顶海拔3099米,请计算金顶与海平面的温差是多少? 学生计算。

总结:经过分析我们概括了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如下 气温分布规律 以赤道为中心,向两极递减。 同一纬度,夏天陆地高于海洋, 冬天,陆地低于海洋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海陆性质差异 洋流 海拔

课堂练习: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12

14

18

21

23

22

月平均气温(℃)

12 11 10 9

8

7 月份 20 17 16

14 12 11 月平均气温 (℃) 6

5

4

3

2

1 月份

绘制方法: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各月平均气温。

如何读气温曲线图: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年较差

一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

读图四步骤:

夏季气温热还是凉爽?

冬季气温冷还是温和?

温差较大还是较小?

平均气温较高还是较低?

学生:绘制,并分析。

本堂课小结:气温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重点分析了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掌握了如何从气温曲线图获取一地的气温变化规律,从而获得气候变化的规律。

四、课后总结

中国地理的气候部分学习,为世界气候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学习多样的世界气候时,可以积极利用前面所学习知识。如导入环节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是以读图为基础,而影响因素分析是依赖前面所学习一部分地球运动知识基础。读图分析是这堂课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2)

课改实验区韩英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世界降水”部分的知识结构和编写思路与“世界气温”大体相同。也是先通过读“世界年降水量”图和完成思考题来了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而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分析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降水的空间分布主要受让学生了解洋流对降水的影响。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影响,这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都有反映;降水的地区差异还考虑洋流、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为此教材简单介绍了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的差异,也以“阅读”资料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洋流对降水的影响。

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利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读图说出降水的规律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教材归纳降水的季节差异表现为四种

类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和冬季多雨型。在实际教学中,利用不同地区的降水资料来绘制降水量柱状图,从而分析降水的四种季节类型差异,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5)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

(6)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4)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5)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6)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

教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

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

三、教与学的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关心天气一般除了关心气温外还关心哪一个要素呢?如今天气温有多高,降水概率有多大等等。那么什么是叫降水呢?降雨与降水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降水包括降雨、降雪、冰雹等形式。

(讲授新课)

叙述:降水包括了固态和液态水。降水和气温一样是气候的一个重要要素。我们沿用学习气温的方法来学习降水。首先,大家阅读课本27页图L,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播放课件:课件对比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降水分布规律由学生总结。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降水分布的规律。降水也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讲解:大家总结不错。下面对照第二气温分布第二个特点,总结降水分布特点。

播放课件:显示降水分布的第一个特点,气温分布第二个特点,同一纬度,在海洋和陆地上的差异。提示降水分布规律从沿海和内陆地区来比较。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沿海地区的降水大与内陆地区。

叙述:降水分布基本上是这些特点。

播放课件:显示降水的第二个特点,由沿海向内陆,降水量在递减。

叙述: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四个。那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哪些呢?影响降水的因素与气温的影响因素是否相同,具体是如何影响的?请同学们就降水的两个分布规律来分析。

学生:思考分析。学生基本可以总结出赤道地区海水广布,空气中水汽含量多。沿海地区水汽比较多,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追问:海洋面积广布,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海水才能转化为水汽?为什么水汽难以到达内陆?

学生一:如果温度高水面蒸发会旺盛。有利于形成降水。

学生二:水汽在输送过程中可能碰到了障碍物。

追问:障碍物主要是什么?

学生:山地

叙述:好,我们引出影响降水分布的另外一个因素:地形。请大家看大屏幕,在山地地区经常有的降水类型。

播发课件:地形雨课件。

提问:为什么在迎着风的一侧能形成雨,而在背风的一侧降水少呢?

学生:思考。

叙述:迎风坡一侧,气流随着坡而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温度降低,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过多可能凝结,形成降水。在背风坡一侧,气流在下降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不容易形成降水。

提问:看课本27页图L,非洲东西海岸降水量差异的原因?非洲东西海岸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读图。思考。学生总结是洋流。

叙述:总结了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大家可以结合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

素对比理解。

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过渡:用来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我们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也就是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请看大屏幕上给出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前后桌四个同学一个小组,每位成员负责一个地区的降水量柱状图。小组成员做好后可以对比看看彼此之间有什么差异。我们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降水量,单位是毫米。小组成员的竖坐标的单位长度差最好限制在20以内。播放课件:首先是指做好的降水量柱状图范例,然后是四个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资料。

学生:以小组形式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资料:

叙述:如何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步骤:

降水量较多还是较少?分配平不平均?那些月份降水多?那些月份降水少?

学生:小组讨论,组成成员四幅图。回答。基本能总结出,新加坡地区全年降水都多,雅典冬季降水多,山西降水夏季多,非洲比尔马全年降水都很少,有的月份甚至无降水。

叙述:我们把这四幅图,反映的降水在一年当中分配的情况概述为降水的季节差异,请看课本28页最后一段话,划出降水的季节差异类型。这四种类型就是我们在根据降水柱状图总结降水规律的常用语言和方法。

拓展: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生活的地区,属于哪一种降水类型呢?

学生:夏季多雨型。

本堂课小结: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全球差异导致了世界气候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正是多样的气候,导致了世界各地多样的风土人情。下一节课我们将来探讨在多样世界气候环境下,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四、课后总结

降水的学习过程基本沿袭了气温的学习方法,主要式讲授和分析为主,课堂显得升起比较少。在课堂上可以穿插一些有关降水地区分布和季节差异类型的景观图片,或者学校气象园测量降水的实地图片。或者对比降水多和降水少的地区反差图片。这样课堂气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程度会更高一点,达到和谐的师生互动。

八年级地理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1

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二) 导入新课 [提问] 回忆上节课内容,回答: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上节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大家知道,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加上其它原因,使得各地区气温的差异十分明显。气温的不同又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种类及其生长。这节我们来学习有关气温的分布及其与农作物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学习新教材 三、温度带[板书] 1.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板书] 由于农作物需要一定的气温,只有当日均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一年中日平均气温连续在10℃以上的日期,作为农作物的生长期。而把在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积温。 [示范练习] 教师以某地气象资料为例,做统计该地生长期和积温的操作示范。积温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生长期内的温度的高低和热量的多少,对于指导各地农业生产活动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划分了若干个温度带。 2.划分温度带的依据:≥10℃的年积温[板书] 3.温度带的分布[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划分哪几个温度带?

划分了热带、亚热带、暖湿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以及青藏高原区六 个部分。[请同学用不同颜色的笔将课本33页图中各带涂上颜色] (2)对照“政区图”说出各温度带的分布范围? (3)比较各种温度带有哪些有代表性的作物种类?(中温带的甜菜、春小 麦,暖温带的棉花、冬小麦,亚热带的油菜、水稻等等。) [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用下表总结归纳我国各温度带的特点。 我国各温度带(区)的积温和作物熟制 复习巩固 在一月平均气温图中找出0℃等温线,说明其穿过的地区,并回答:它是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在作物熟制方面有何不同? 教后一得: 本节知识是自然环境中的气候知识,掌握该知识的关键是建立空间观念,把知识点落实在地图上,以图载文,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讲清原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Lesson 3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lesso n plan

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知道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 2、了解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和范围。 3、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用具】 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 量分布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地形分布,今天学习一下气温和 降水的内容。 2、展示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安排学生读图。 讲解:我国气温不仅季节变化大,而且地区差异明显。冬季 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

遍高温。 板书:一、气温分布 1、冬季气温特点 2、夏季气温特点 (提问)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冬季和夏季气温特征不一样,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根据各地的气温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把全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读图认识一下,和前面的地形区联系,看看主要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 (转承)那么我国的降水是怎样的呢,下面看图分析一下 板书:二、降水的时空变化 安排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课本内容。 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都很大,从空间上看,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根据我国各地降水和蒸发的关系,我国分成四个干湿地区。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都很大,分成很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分成两个小组,负责1月和7月,找出自己家乡的气温,在找出本图中,全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据和位置,计算气温年较差。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说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是总结1

完整版七年级地理上气温与降水试题讲解和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气温与降水试题)1.下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A B、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 D 读下图,完成下表并填空:2. 的气候类型:(填代码)判断A、B(1)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寒带气候 分布规律: A、南北纬赤道附近 B、极圈附近°—60°大陆西岸 C、南北纬40 40°大陆西岸30 D、南北纬°—分布地区(仅是个例): 、西欧 D、亚马孙平原 B、北冰洋沿岸 C 、开普敦A、刚果盆地 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D、全年温和多雨B、全年高温多雨 C 、终年寒冷干燥A 温和多雨 气候特征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地区 A B 。、(2)你知道判断气候的两个重要指标是 3.右面是某地气温与降水柱状图,读后完成问题______ )此图表示的气候应位于1 (

B 、南半球、北半球A ______ )该地气候类型是2(、热带雨林A 、亚热带季风B 、地中海气候C.D、温带海洋气候 (3)该气候的气候特点是______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温和湿润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与下列四幅气温降水图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A.北京、上海、哈尔滨、广州 B.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C.广州、哈尔滨、上海、北京 D.哈尔滨、广州、北京、上海 5.如图表示四个地点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其中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有关如图所示等温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的是七月份的气温分布 B.该图反映的是一月份的气温分布 C.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气温分布 D.图中大致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7.读下图,下列气候类型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D.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8.读“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气温年较差大的是______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气温与降水导学案(人教版)-推荐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气温与降水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绘制简单的气温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气温的变化。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能够绘制简单的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4.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二、预习要点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三、预习内容 考点1:气温与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含义及观测 气温是指大气的________。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________气温和________气温;气温一般是用温度计测得的。 2.气温的变化 一般来说,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前后;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最高月是____月,平均气温最低月是____月;海洋上则分别是8月与2月。而南半球相反。 考点2: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________。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冬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__。 3.同纬度地区,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________。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____________。 考点3:降水的变化及分布 1.降水的含义和类型 降水指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冰雹等,降水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2.降水的时间变化 同一地区,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有差别,不同年份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通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赤道附近降水___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________,东岸降水________。 (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________,内陆地区降水________。 探究案 探究点一、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方法: (1)估计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2)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看气温曲线变化程度大小,弯曲程度小,气温变化就小;反之,气温变化就大。 【技巧点拨】 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可以判断该地点所在的南北半球。如果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也就是气温变化曲线向上凸出,表示该点位于北半球;如果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也就是气温变化曲线向下凹陷,表示该点位于南半球。 1.读“三个地方的气温变化图”,回答问题。 (1)A地各月气温都在________℃以上,气温年较差最______,属于________带。 (2)B地7月气温约在________℃,1月气温约为________℃,气温年较差约为 ________℃。 (3)A、B、C三地都位于________半球(南、北)。 2.图表示的是四个地点的气温曲线图,其中位于热带的是( ) 探究点二、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从图中看等温线的数值变化和弯曲程度变化规律有三种特点。

3.2气温和降水 第2课时 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1)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冬、夏降水分布特点。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3、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1.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 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地图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这节课,再来看看我国东西干湿的差异(板书)。 讲授新课: 展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我国地形分布图》和《中国行政区划图》。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值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省级行政区? 学生活动:

①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中部。 ②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的省区有浙、赣、闽、台、粤、桂、云、藏、琼等;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鲁、皖、豫、陕、甘、川、云、藏等省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青、藏等省区;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宁、甘、青、藏等省区。 ③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并对照《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0℃,秦岭、淮河)以加深对秦岭—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 提问: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可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小结:学生答后,补充: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板书: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阅读材料:同学们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上可看出: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较多,超过1600毫米,而西北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那么,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呢?同学们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小字资料就明白了。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特点)和总趋势,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干湿地区。 板书:2.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单元《气温和降水教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气温和降水教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知道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 2、了解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和范围。 3、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用具】 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地形分布,今天学习一下气温和降水的内容。 2、展示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安排学生读图。 讲解:我国气温不仅季节变化大,而且地区差异明显。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板书:一、气温分布 1、冬季气温特点 2、夏季气温特点分成两个小组,负责1月和7月,找出自己家乡的气温,在找出本图中,全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据和位置,计算气温年较差。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说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是总结1月和7月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提问)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冬季和夏季气温特征不一样,是受什 么因素的影响呢? 根据各地的气温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把全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读图认识一下,和前面的地形区联系,看看主要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 (转承)那么我国的降水是怎样的呢,下面看图分析一下 板书:二、降水的时空变化 安排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课本内容。 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都很大,从空间上看,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根据我国各地降水和蒸发的关系,我国分成四个干湿地区。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都很大,分成很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回忆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 得出冬季受纬度影响,夏季北方日照时间长。 找出划分的标准是活动积温。 家乡所处的温度带是暖温带,分析图表,了解每个温度带适合生长的农作物。 找出家乡的降水量和集中的季节。对比四个城市的降水变化,总结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自己家乡的降水季节,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找出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范围,确定自己家乡的干湿地区,和前面的温度带和地形相结合。 【作业设计】

天气与气候复习教案解析

天气与气候 卧龙山街道中学陆琳英 【课程标准】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常运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特点。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复习目标】 【教学模式】“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注重引导自主学习、问题导学,对比分析,合作探究复习等。 【学法指导】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列举、对比、讨论、快速记忆等方式。【教具准备】相关地图及相关资料、地理助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要求学生齐读) 江汉春风起,冰雪昨夜除。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题:以上诗句的描述与什么有关?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今天我们一起复习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板书课题,出示复习目标) 同学们,还记得天气与气候这一章有哪些知识要点吗?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

要求:1、根据课本及提纲(助学中的自主建构)课前自主复习基础知识。 2、快速抢答,夯实基础。 【闭卷自查】 第一节:天气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1)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_____________、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_____________,绿色表示_______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______ (2)掌握59页天气符号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1、气温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放在_____________里,距地面_____________米 2、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_____________小时左右(14时);最低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计算气温日较差=_____________ (2)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_____________月最高,_____________月最低 海洋上_____________月最高,_____________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会计算气温年较差=_____________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图 高温中心___________,低温中心_________、等温线密集处温差__、等温线稀疏处温差_____。 天 气与气 候 形成气候的 主要因素 世界气 候 及其分 降水的变 化 气温的变化 天气与生活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doc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案 石横中学王强 教与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每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教与学重点: 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与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与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与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气候的两大要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上节我们学习了气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候的第二大要素降 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31 页和图 2—— 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和“四城 市降水柱状图” ,阅读教材第33 页及图2——19“中国干湿地区 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是否均匀,有何分布规律 (2)、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在季节分布 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我国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共分为哪几类 干湿地区找出它们的分布地区并说出各自的天然植被。 (4)、教材 33 页活动题 1、2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教师点拨: 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降水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年等降水量线,它 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 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此线以北 为半湿润区, 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 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 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c:2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 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4、合作探究:

七年级地理上册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湘教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课本P60-63。内容包括“气温”和“世界气温的分布”两部分,是气候最基本的知识,为学习本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以及后面各章节分区地理气候特征的描述,提供必备的知识,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都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 世界气温分布图比较抽象,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逻辑分析能力较差,因此,读图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难度;其次,教材编排上没有先讲地球的运动,学生对理解纬度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有一定困难,因此,气温分布规律的原因不宜解释过深,尽量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思想】 根据教学课标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二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了解气温和学会测量气温,首先媒体播报天气预报作为切入点引出气温,采取“小小气象学家”自主探究法,明确气温观测的方法以及气温的时间变化。第二个环节是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首先是解决等温线的概念。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等高线,所以并不难理解。最重要的部分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采用“激情引趣——自主合作——点拨释疑——归纳提升”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采取《探索·发现》的推理、图文结合分析、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从生活体验、身边事例入手的方法等灵活变通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去感受、领会知识,使知识化难为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气温的概念和测定方法;了解等温线概念和特点;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找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紧张高效的去阅读课文和图,利用知识迁移,加强读图方面的引导,挖掘地图中隐含的地图信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能力,实现图文转换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气温测定而得到的气温分布规律等一系列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联系家乡实际,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和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八年级地理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案 中图版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首先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需要学生记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记忆。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而言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能够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这个练习,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2)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 (3)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3)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 教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 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Teaching plan of geograph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for Grade 7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项目 内容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能够通过等温线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别特征。 2.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温 度带。 3.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根据四城市的降水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4.了解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理解其景观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各种图表,进一步巩固读图 方法,能够快速的从地图上活动有用的地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了解我国各地异彩纷呈的优美风光,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主要的温度带。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干湿地区。教学难点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教学方法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当堂达标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课本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新课导入根据展示图片讨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区别,激发对于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学习兴趣。展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二)学习目标展示阅读学习目标,产生印象,带着目标去学习展示目标,简单解释目标的内容。 (三)冬季气温的分布 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海口、武汉、北京和漠河,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 2.找出最高和最低气温所在的小组和数值,计算温差,总结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3.在课本图上描出0°c等温线经过的地区 1.展示《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测试题

《气温和降水》快乐导航(第一课时) 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编制人:李芸燕 学习目标: 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定方法及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重难点)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69页内容,补全下列知识点 1、气温指____ 的温度,用________ (_________ )表示 2、说说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合作探究: (一)气温的测量 1、读图4-7,阅读活动材料,观察四个时间点的气温情况: 2点8点14 点20点 2、通过观察四个时间点计算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 3、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出现在时,最低气温出现 在前后 4、气温差 = — 5、思考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1、等温 线: 2、读课本61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 是,最寒冷的大陆是,除南极洲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是,世界平均气温分布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

3、读课本62页世界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63页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一年当中,北半球月气温高,月气温低,南半球(相同或相反),海洋比陆地拖后个月 4、读图总结,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相比,夏季陆地气 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 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同一地区海拔高,气温,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5、根据2、3、4题,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①从纬度位置 看: ②从海陆位置 看: ③从海拔高度 看: 三、巩固迁移: 1.世界上最热的大陆是:( ) A 亚洲 B 大洋洲 C 南美洲 D 非洲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极洲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 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 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 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温 4.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 A 33℃ B 17℃ C 20℃ D 23℃ 5.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出现在:( ) A 日出前后 B 正午时分 C 日落前后 D 午后2时

中图版地理八上《世界的气温和降水》word教案

中图版地理八上《世界的气温和降水》word 教案 第二章 多样的世界气候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顺降水(1) 课改实验区 韩英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气温顺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第一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摸索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势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需要学生记住,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算,加深经历。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而言的。 要求学生把握的技能是能够依照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那个练习,能够利用课堂时刻当堂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2) 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顺降水变化规律。 (3) 了解引起世界气温顺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回忆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 利用世界要紧都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顺 降水的差异; (3) 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顺降水分布图, 分析气候的阻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说明气候现象。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顺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阻碍因素; 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 教 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 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

七年级地理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学情分析:对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教学方法:启发式、分层次教学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讲授新课: 一.气温 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二.测定气温 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 学生自己阅读书62页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 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项目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能够通过等温线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别特征。2.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3.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根据四城市的降水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4.了解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理解其景观的差异。(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各种图表,进一步巩固读图方法,能够快速的从地图上活动有用的地理信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了解我国各地异彩纷呈的优美风光,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主要的温度带。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干湿地区。教学难点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教学方法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当堂达标教学用具多媒体,地图册,课本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新课导入根据展示图片讨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区别,激发对于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学习兴趣。展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二)学习目标展示阅读学习目标,产生印象,带着目标去学习展示目标,简单解释目标的内容。(三)冬季气温的分布1.分成四个小组,分

别代表海口、武汉、北京和漠河,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2.找出最高和最低气温所在的小组和数值,计算温差,总结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很大。3.在课本图上描出0°C等温线经过的地区1.展示《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学生对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2.引导学生观察四个小组的气温变化,找出最高的最低的小组的位置,启发学生总结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3.强调0°C等温线的意义和位置(四)夏季气温的分布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广州、哈尔滨、乌鲁木齐和拉萨,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2.计算广州、哈尔滨和乌鲁木齐的温差和冬季温差比较。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3.讨论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4.观察图片,近一些理解我国气温各地的差异。1.展示《中国七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学生对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2.引导学生计算前三个小组的温差,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3.提示拉萨代表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鼠标点击,出示夏季气温分布规律。4.展示我国气温最低和最高气温的图文资料进行知识拓展。(五)温度带的划分1.在教师的提示下阅读32页材料,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2.在教师的指点下,找出我国温度带和名称和位

八年级地理: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八年级地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知道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 2、了解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和范围。 3、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用具】 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地形分布,今天学习一下气温和降水的内容。

2、展示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安排学生读图。 讲解:我国气温不仅季节变化大,而且地区差异明显。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板书:一、气温分布 1、冬季气温特点 2、夏季气温特点 (提问)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冬季和夏季气温特征不一样,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根据各地的气温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把全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读图认识一下,和前面的地形区联系,看看主要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 (转承)那么我国的降水是怎样的呢,下面看图分析一下 板书:二、降水的时空变化 安排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课本内容。 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都很大,从空间上看,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根据我国各地降水和蒸发的关系,我国分成四个干湿地区。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都很大,分成很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气温和降水教案

气温和降水教案 【篇一: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案】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 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首先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 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需要 学生记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记忆。教学时要向学生 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而言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能够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 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这个练习,可以 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 课程标准: 1、阅读世界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3、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 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 (2)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 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 (3)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 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2)通过对某一处随海拔的升高温度变化情况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 思路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世界各地气温和降水规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养成关心世界气候的行为习惯。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 教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 第一课时:世界气温 (一)、导入新课(2分钟) 读教材p32世界部分城市的1、7月平均气温图,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解释它们吗? (二)、自学问题 1、读1月、7月平均气温图及世界年平均气温图解决以下问题: 1等温线密集的地方和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的差异是怎样的?为什么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稀疏且比较平直? 2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 3看1月份-10度等温线和7月份10度等温线,你发现什么规律?○ 4试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2、世界各地的气温差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你能说明原因吗?(三)学生活动 1、学生初读教材,并自主解决自学问题(8分钟); 2、自学问题展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并阐述原因,不全面的地方老师进行点拨(15分钟); 3、问题识记,对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和气温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识记并提问(10分钟); 4、课堂检测,检测练习册相关内容并学生互评(10分钟)。(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世界的降水 (一)、导入新课(2分钟)

七年级上册地理-4.2气温和降水-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和降水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是() A.中纬度地区B.赤道附近地区 C.南北回归线附近D.两极地区 2 .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A.正午12点B.14点C.2点D.日落前 3 . 若乙地气温为24℃,则甲地气温约为() A.18℃B.20℃C.24℃D.28℃ 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2000mm以上的地区集中分布在赤道附近 B.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C.回归线附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两极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mm以上 读下面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5 . 已知A点的气温为12°C,则B点的气温约为()

A.0℃B.9℃ C.18℃D.6℃ 6 . 一般地讲,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A地B.Q地 C.M地D.N地 7 . 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B.该图所示地区位于南半球 C.该图所示地区位于海洋上 D.该图所示地区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8 . 关于气温叙述正确的是() A.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气温通常8月最高B.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C.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D.海拔的高低对气温的变化没有影响读某地 2014年月平均气温数据统计表,结合相关知识完成各小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16

9 .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A.1月B.2月 C.7月D.8月 10 . 根据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该地位于() A.北半球陆地B.南半球陆地 C.北半球海洋D.南半球海洋 11 . 如图是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①到②,年降水量逐渐增加 B.①比③降水多,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C.②比④降水少,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D.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是因为地处背风坡 12 . 下图中,甲的海拔是()

最新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教案

最新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教案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这节课,再来看看我国东西干湿的差异(板书)。 讲授新课: 展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我国地形分布图》和《行政区划图》。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值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省级行政区? 学生活动: ①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 东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中部。 ②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的省区有浙、赣、闽、台、粤、桂、云、藏、琼等;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鲁、皖、豫、陕、甘、川、云、藏等省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青、藏等省区;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宁、甘、青、藏等省区。 ③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并对照《我国 1月平均气温图》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0℃,秦岭、淮河)以加深对秦岭—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 提问: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可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或规律?小结:学生答后,补充: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板书: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