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图与投影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章《投影与视图》课堂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章《投影与视图》课堂教案一. 教材分析《投影与视图》这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投影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投影方式来得到物体的视图。
内容主要包括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概念,三视图的绘制方法等。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空间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一部分学生可能对空间图形的理解和想象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投影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2.学会通过不同的投影方式来得到物体的视图,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投影的性质和特点2.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3.三视图的绘制方法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物投影和视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实物模型3.绘图工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实物投影和视图,让学生感受投影和视图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投影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投影的性质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物,通过实际操作来绘制该实物的三视图。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答疑。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投影与视图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提高。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单元(教案)

另外,小组讨论环节非常活跃,学生们能够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但在分享成果时,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的逻辑梳理不够。我打算在下次的小组活动中,提前给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学难点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几何体,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想象。
-投影变换的理解,包括如何将三维空间中的物体转换成二维平面上的视图。
-视图的精细绘制和尺寸标注,如何确保视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对透视图的理解,以及如何将透视图与实际物体对应起来。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如何将传统视图绘制方法与现代化工具相结合。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单元(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1.投影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
-斜投影
2.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特性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等轴测图
3.视图绘制方法与步骤
-确定投影方向
-绘制主视图
-绘制俯视图Leabharlann 左视图-标注尺寸和细节4.空间几何体的视图识别与应用
-立方体
-球体
-圆柱体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透视图的理解,我会通过实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视图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从给定的视图重建三维模型。
《投影与视图》总复习教案

本章复习【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系统掌握本章知识.【过程与方法】提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重点】投影和三视图.【教学难点】画三视图.一、知识结构【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一)投影1.中心投影:灯光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发出的(即为点光源),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2.平行投影: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3.中心投影光源的确定:分别自两个物体的顶端及其影子的顶端作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光源的位置.4.如何判断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分别自两个物体的顶端及其影子的顶端作一条直线,若两直线平行,则为平行投影;若两直线相交,则为中心投影,其交点是光源的位置.(二)视图1.三种视图的内在联系主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高和宽. 因此,在画三种视图时,主、俯视图要长对正,主、左视图要高平齐,俯、左视图要宽相等.2.三种视图的位置关系一般地,首先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然后在主视图的下面画出俯视图,在主视图的右边画出左视图.3.三种视图的画法首先观察物体,画出视图的外轮廓线,然后将视图补充完整,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教学说明】1.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既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又增强了学生回答问题的针对性,增进师生的交流,促进学生回顾反思;2.意在让学生温故知新,为下一步巩固训练,形成技能作铺垫.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1.一个用于防震的L形包装塑料泡沫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俯视图是()解:从上面看该组合体,俯视图是一个矩形,并且被一条棱隔开,故选B.2.如图所示几何体的主视图是()解:从正面看,此图形的主视图由3列组成,从左到右小正方体的个数是:1,3,1.故选B.3.下列四幅图形中,表示两颗小树在同一时刻阳光下的影子的图形可能是()解:因为太阳光的光线是平行的. 过大树的顶端及其影子的顶端作一条直线,再过小树的顶端及其影子的顶端作一条直线,两直线平行的就是阳光下的影子,因而选D.4.(1)如图①是同一时刻两棵小树的影子,请你在图中画出形成树影的光线,并判断它是太阳光还是灯光的光线?若是灯光,请确定光源的位置.(2)请判断如图②的两棵小树影子是太阳光还是灯光下形成的?并画出同一时刻旗杆的影子(用线段表示).解:(1)如图①是过大树的顶端及其影子的顶端作一条直线,再过小树的顶端及其影子的顶端作一条直线,两直线相交,故是灯光,交点A就是光源.(2)如图②所示,是太阳光的光线. 原因是过大树的顶端及其影子的顶端作一条直线,再过小树的顶端及其影子的顶端作一条直线,两直线平行. 然后再过旗杆的顶端作一条与已知光线平行的直线,交地面于一点,连结这点与旗杆底端的线段就是旗杆的影子.【教学说明】通过设置学习小组,以任务驱动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竞学,探求解题规律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1.下面是空心圆柱在指定方向上的视图,正确的是(C)2.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那么在同一路灯下(D)A.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B.小明的影长比小强的影子短C.小明的影子和小强的影子一样长D.无法判断谁的影子长3.请写出三种视图都相同的两种几何体:正方体、球体.4.身高相同的甲、乙两人分别在距同一路灯2米处、3米处,路灯亮时,甲的影子比乙的影子短(填“长”或“短”).5.下列左图表示一个由相同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上小立方块的个数,则该几何体的主视图为(C)6.分别画出下图中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解:7.确定图中路灯灯泡的位置,并画出小赵在灯光下的影子.8.已知,如图,AB 和DE 是直立在地面上的两根石柱.AB=5m ,某一时刻AB 在阳光下的投影BC=3m. (1)请你在图中画出此时DE 在阳光下的投影;(2)在测量AB 的投影时,同时测量出DE在阳光下的投影长为6m ,请你计算DE 的长.解:(1)如图,EF 即为DE 在阳光下的投影.(2)∵AB DE BC EF =,∴DE=·563AB EF BC ⨯==10(m ). 【教学说明】通过设置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竞学,探求解题规律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复习了视图与投影,知道了视图与投影之间的关系(在特殊位置下物体的平行投影即是物体的三种视图).如何画三视图、利用投影的性质可以测量旗杆、建筑物、路灯等物体的高度,即利用“平行投影时不同物体在同一时刻,物体与物体的影长成比例”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那么你在哪些方面存在疑惑呢?【教学说明】该环节是为了提高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本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会从系统的角度把握学习方法,努力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引导学生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1.布置作业:教材“复习题”中第3、5、9题.2.完成创业作业中本课时部分.本节课采用“问题助学、基本题组导学”的自助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梳理知识,提炼思想方法,形成技能.本节课的习题设置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体现基础性、变式性、层次性、导学性.教师只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重在点拨、规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 ,以能力发展为主轴”的教学原则.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巩固和提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活动规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初中投影视图教案

初中投影视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其投影。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 学会利用投影来描述和理解现实世界中的物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投影的概念和性质;- 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点;- 利用投影描述和理解物体。
教学难点:- 投影的分类和理解;- 利用投影进行物体描述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 透明塑料尺;- 硬纸板;- 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投影现象,如太阳光下的影子、电影院里的投影等,引导学生关注投影的存在。
2. 提问:什么是投影?投影有哪些种类?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投影的概念:投影是指在光线的作用下,物体在平面上的影子。
2. 讲解投影面的概念:投影面是指投影所在的平面。
3. 讲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平行投影:光线平行,物体在投影面上的影子也是平行的;- 中心投影:光线从一个点(称为投影中心)发出,物体在投影面上的影子是从中心向外发散的。
4. 讲解正投影的概念:正投影是指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
三、实例讲解(15分钟)1. 利用透明塑料尺和硬纸板,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投影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角度下的投影;2. 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投影特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己找一个物体,尝试画出其在不同角度下的投影;2. 让学生尝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投影现象。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投影的概念和性质;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和练习中的发现,以及如何利用投影描述和理解物体。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画出自己在不同角度下的投影,并写一篇小论文,描述和解释投影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章 投影与视图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5.1投影第1课时投影的概念与中心投影课题中心投影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中心投影的含义,体会灯光下物体的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想像,能根据灯光来辨别物体的影子,初步进行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
3.体会灯光投影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中心投影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相互转化的理解。
教学方法观察实践法教学后记教学内容及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操作感知皮影戏是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戏曲,表演时,用灯光把剪影照射在银幕上,艺人在幕后一边操纵剪影,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学生在灯光下做不同的手势,观察映射到屏幕上的表象。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感悟。
概念: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其他平面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影子所在的平面称为投影面.做一做取一些长短不等的小棒和三角形、矩形纸片,用手电筒(或台灯)去照射这些小棒和纸片。
提问:(1)固定手电筒(或台灯),改变小棒或纸片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2)固定小棒和纸片,改变手电筒(或台灯)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感悟。
概念: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发出的,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二、范例学习、理解领会例1确定图5-1中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
学生观察屏幕,动手实验,找出灯泡的位置。
三、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议一议图5-3,一个广场中央有一盏路灯.(1)高矮相同的两个人在这盏路灯下的影子一定一样长吗?如果不一定,那么什么情况下他们的影子一样长?请实际试一试,并与同伴交流.继续探索:(2)高矮不同的两个人在这盏路灯下的影子有可能一样长吗?学生交流、画图。
四、随堂练习课本随堂练习1、2五、课堂总结本节课让同学们通过实践、观察、探索。
了解中心投影的含义,学会进行中心投影条件下的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全章教案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投影(1)学习目标1、经历实践探索,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2、了角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3、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征;学习难点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
教学互动设计备注(一)创设情境你看过皮影戏吗?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很为流行。
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大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
(二)你知道吗北京故宫中的日晷闻名世界,是我国光辉出灿烂文化的瑰宝.它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与“晷针”组成,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中轴上产生投影,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的长度发生变化,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移动,聪明的古人以此来显示时刻.问题:那什么是投影呢?出示投影让学生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投影现象。
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如图).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例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简称日影)就是平行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例如.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影子就是中心投影.(三)问题探究(在课前布置,以数学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和性质和区别1、以数学习小组为单位,观察在太阳光线下,木杆和三角形纸板在地面的投影。
2、不断改变木杆和三角形纸板的位置,什么时候木杆的影子成为一点,三角形纸板的影子是一条线段?当木杆的影子与木杆长度相等时,你发现木杆在什么位置?三角形纸板在什么位置时,它的影子恰好与三角形纸板成为全等图形?还有其他情况吗?(四)应用新知:(1)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AB如图,杆长为2cm。
《投影与视图》教案

6.如图,一桶未启封的方便面摆放在桌面上,则它的俯视图是(
)
【7、画出图中几何体的三视
图.
B组 8.如图,光源 P 在横杆 AB 的正上方,AB 在灯光下的影子为 CD,AB∥CD,AB=2m,CD =6m,点 P 到 CD 的距离是 2.7m,则 AB 与 CD 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m.
《投影与视图》知识点
一、教学课题: 《投影与视图》 知识方面: 1、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含义及生活上的应用; 2、了解中心投影、平行投影和正投影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了解三视图的概念;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 ,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主视图,左视 图,俯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能力与发展方面: 1、 培养学生识图、画图的基本技能。 2、 通过简单几何体与它的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让学生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章的复习重点是 1、视点、视线、盲区的含义及生活上的应用; 。 2、中心投影、平行投影和正投影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三视图的概念;会画基本几何体的三种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根据三视 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本章的复习难点是: 1、通过简单几何体与它的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让学生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小结 回顾与总结是对本章知识的梳理与回顾。在本章复习中,我让学生通过归纳、概括、抽 象,并对知识进行了反思、交流、思考。
在本章复习中,我觉得要特别重视关注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抽象能力的评价,如 是否能发现和提出有独特性的问题,是否能感悟本章知识同已学知识的联系等。 另外,本章练习和课后作业中,多数题目都是画图题,而一些学生画图不清晰,不准确, 对画图要求不高,今后要特别注意学生画图是否规范,是否能认真和按时完成,是否做到一 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章视图与投影思考与总结教案

2009—201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数学科教案主备人:荆丽丽第四章思考与总结一.教学方法:议+讲+练二.出示学习目标.1.经历活动,培养数学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2.通过回顾,复习,能够简单判断物体的视图,能根据三种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3.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4.通过复习,体会中心投影的含义及简单应用.初步学会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5.通过复习,更深刻体会视图,视线,盲区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二回顾交流,系统复习。
本单元以开展实践活动为主线,促进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形成。
通过实物合理的象形的抽象,想象物体的形状,生活中物体的形状各异,但都不是鬼子的几何模型,必须首先对几何模型进行合理的想象,画出三视图。
画直三棱柱和四棱柱的视图时,注意分析几何体中各个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弄清视图中实线和虚线的区别。
注意识别,体会视点,视线,盲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知识结构结合实例视图———圆柱、圆锥、球、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等几何体的视图视图与投影-————[平行投影投影———[中心投影———灯光与影子、视点、视线和盲区四.创设情境,实践体会.(自学课本137内容)1.制作视图方面内容,让学生感悟三视图的内涵.2.制作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的立体几何画面,配合实物,再次感悟三种视图的画法.3.选取太阳光与影子内容的生活情境中的画面,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4.制作灯光与影子课件,体会灯光下物体的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丰富想象力.5.制作画面,体现视点、视线、盲区在生活中的应用.五.随堂练习,巩固深化.练习一.某时间小强在阳光下的影子,你能画出此时圆柱A的影子吗?当什么时刻时,看不到圆柱A的影子?与同伴交流.练习二.木杆和小明在一时刻的影子,请在图中画出形成木杆和小明影子的光线.说明他们是太阳光的光线还是阳光的光线?如果是灯光的光线,找出灯泡所在位置?与同伴交流.练习三.小亮在某一时刻测得自己在地上的影子是在墙上影子的 1.5倍,此时小明测得一建筑物的影子长为18米,则建筑物的实际高度为多少米?六.作业设计1.必做题.复习题4、5、6、7.2.选做题.空中悬挂一盏灯,小明欲测灯高,这时他发现不远处有一物,他到灯下的距离恰好等于影长,小明测出此物高4米,问灯高是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首先应仔细观察,蒙古包是不是一个规则的几何体,如果是的话,再看它是咱们前面研究过的哪一种几何体,或者是哪几种的组合体?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认真讨论后作答.
蒙古包是一个组合体,下半部分是圆柱体,上半部分可以近似地看作圆锥体.因此小明的做法是正确的.
请大家先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
视图略。
下面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1)在两个三棱柱的视图中,应把棱柱的所有棱都画出来,看得见的画实线,看不见的画线,为什么这儿只画两条棱呢?是不是画错了?
(2)在两个底面是等腰梯形的四棱柱中,为什么一个主视图中画两条虚线,一个主视图中都是实线呢?
(3)上面这种画法足否唯—呢?
2.在同一时刻,大树和小树的影子与它们的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同伴交流。
学生观察、交流。
做一做
某校墙边有甲、乙两根木杆。
(1)某一时刻甲木杆在阳光下的影子如图4-12所示,你能画出此时乙木杆的影子吗?(用线段表示影子)
在图4-12中,当乙木杆移动到什么位置时,其影子刚好不落在墙上?
(3)在你所画的图形中有相似三图所示,尝试画出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视图如下:
归纳提炼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实物画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以及根据三种视图中的,一种画出另外两种视图,充分体现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还讨论了在画视图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课后作业
习题4.2
板书设计
学生画图、实验、观察、探索。
议一议
小亮认为,物体的主视图实际上就是说物体在某一平行光线下的投影(如图4-13),左视图和俯视图也是如此,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先想一想,再与同伴交流。
学生观察、理解、交流。
三、随堂练习
课本随堂练习
学生观察、画图、合作交流。。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大家对内容的理解,本课内容,要体会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不同影子,在操作中观察不同时刻影子的方向和大小变化特征。
实践:取若干长短不等的小棒及三角形、矩形纸片,观察它们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提问:如果改变小棒或纸片的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概念: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议一议
提出问题:1.在三个不同时刻,同一棵树的影子长度不同,请将它们按拍摄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说明你的理由。
((1)应该是画三条棱,只是在这种放置方法中,有两条棱在视线方向上互相重合了,因此只出现了一条棱,并没有画错.
(2)还是因为放置方法的不同,在(3)中有两条棱看得见,两条棱看不见,因此四条棱中有两条虚线,两条实线;在(4)中四条棱都能看得见,因此都为实线.
(3)上面这种画法不是唯一的,因为棱柱的高度不明确.)
做一做
取一些长短不等的小棒和三角形、矩形纸片,用手电筒去照射这些小棒和纸片。
提问:(1)固定手电筒,改变小棒或纸片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2)固定小棒和纸片,改变手电筒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感悟。
概念:探照灯、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发出的,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从上面的直棱柱的三种视图中,大家能否总结一下,在画视图时应注意什么?
(在画视图时,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主视图和左视图是否同样宽应注意.)
2、做一做
下图是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等腰梯形的三棱柱、四棱柱的俯视图,尝试画出它们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3.了解视点、视线、盲区与中心投影的关系,感受其生活价值。
Ⅱ.新课讲解
大家还记得一个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吗,你能画出下图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吗?(见课本)
前面我们是对一些正方体或长方形的组合体进行了研究,大家能够画出组合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那么对于一些实物.大家是否也能画出它们的三种视图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1.议一议
(1)图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些儿何体,它们的形状各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题
4.2太阳光与影子
第1课时
共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能够确定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2.会用观察、想像,了解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3.了解平行投影与物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
Ⅲ.课堂练习
P99随堂练习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圆柱体、圆锥体、球的三种视图,并能把实物抽象出几何体,体会了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Ⅴ.课后作业
习题4.1
Ⅵ.活动与探究
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板书设计
§4.1.1视图(一)
一、1.议一议(例题)
2.想一想
二、课堂练习
三,课时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题
4.3灯光与影子(二)
第2课时
共2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概念。
2.体会视点、视线、盲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4.31、2、3试一试
板书设计
4.2太阳光与影子
实践
议一议
做一做
议一议
随堂练习
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范例学习、理解领会
例 确定图4-14中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见课本)。
学生观察屏幕,动手实验,找出灯泡的位置。
三、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议一议
1.图4-16(见课本)是两棵小树在同一时刻的影子,请在图中画出形成树影的光线,它们是太阳的光线还是灯光的光线?与同伴交流。
学生画图、观察、比较和识别。
继续探索:
(2)在图中找出1中各物体的上视图.
(3)图中各物体的左视图是什么?俯视图呢?与同伴进行交流.
从刚才大家的分析小,我们已经知道圆柱、圆锥和球的俯视图都是圆,那么它们就—点区别也没有吗?
现在请大家根据前而的分析.画出这三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2.想一想
上面我们研究的是三种有代表性的几何体,下面我们再进一步的研究它们的组合体.
重 点
探讨物体在太阳光下所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形状、方向等。
难 点
平行投影与物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
施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例导入
引言:影子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但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概念: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2.图4-17的影子是在太阳光下形成的还是在灯光下形成的?画出同一时刻旗杆的影子(用线段表示)并与同伴交流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观察、交流、画图。
四、随堂练习
课本随堂练习1、2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让同学们通过实践、观察、探索。了解中心投影的含义,学会辨别太阳光线还是灯光光线。学会进行中心投影条件下的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感悟灯光与影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题
4.3灯光与影子(一)
第2课时
共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中心投影的含义,体会灯光下物体的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想像,能根据灯光来辨别物体的影子,初步进行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3.体会灯光投影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重 点
掌握直棱柱的三视图的画法。
难 点
培养空间想像观念。
教具准备
施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并能根据视图找出对应的物体,体会了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那么,对于直棱柱应如何画出它的三种视图呢?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进行有关方面的学习.
新知探究
1、画直三棱柱与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
4.1视图(二)
直三棱柱的三种视图
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
做一做
课堂练习
归纳提炼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