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含义及构成要素共41页
建筑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又有约束和促进作用。
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综合反映。如果充分发 挥设计者的主观作用,在一定的功能和技术条件 下,可把建筑设计的更加美观 。
三、我国目前的建筑方针
我国目前的建筑方针是: 适用---能提供符合使用要求的空间 安全---结构的坚固耐久 经济---建筑标准 美观---外观造型
建国初期的建筑方针---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情况 下注意美观
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综合反映 。 建筑的体型 内外部空间的组合 立面构图 细部与重点装饰处理 材料的质感与色彩、光影变化
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特征
4、建筑三要素的关系
建筑的三要素是辩证的统一体,互相联系、约束, 又不可分割,但又有主次之分。
建筑功能起主导作用。 建筑技术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保障,技术对功能
二、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三要素):
1、建筑功能
2、物质技术条件 建筑形象
1、建筑功能
建筑的功能是指建筑的用途,建筑的目的是获取符合使用 要求的有效空间。
建筑应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建筑应满足人的生理要求。如良好的朝向、保温隔热、隔
声、防潮、防水、采光、通风条件等。 建筑应满足不同类别的建筑具有不同使用特点要求。例如
第二节 建筑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一、建筑的含义
通常认为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本质上建筑是人工创 造的空间环境 ,是人们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
其中供人们生产、生活或进行其它活动的房屋或场 所都叫做“建筑物”,如住宅、学校、办公楼、影 剧院、体育馆、工厂的车间等,人们习惯上也将建 筑物称为建筑。
而人们不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则称为“构筑 物”,如水坝、水塔、蓄水池、烟囱等。
交通建筑要求人流线路流畅,观演建筑要求有良好的视听 环境,工业建筑必须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等等;
建筑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 还要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卫生环境,以便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的生 •
• • •
•
理需求。 ③满足不同建筑有不同使用特点的要求。不同性质的建筑物在使用上 有不同的特点,例如火车站要求人流、货流畅通:影剧院要求听得清、 看得见和疏散快:工业厂房要求符合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某些实验 对温度、湿度的要求,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满足功能要求也是建筑的主要目的,在构成要素中起主导作用。 (2)物质技术条件 建筑的物质条件是指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技 术、结构技术、节能技术、施工技术和设备技术等。所以建筑是多门 技术科学的综合产物,是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建筑材料是建 造房屋必不可缺的物质基础:结构是构成建筑空间环境的骨架:设备 (含水、电、通风、空调、通信、消防等)是保证建筑物达到某种要 求的技术条件:施工技术则是实现建筑生产的过程和方法。 建筑和建材是骨肉相连的关系,建材的超前性拉动着建筑向高 度和大跨度方向发展。可以说,建筑和建材是满足人类生存、生活、 再生产、在发展的永恒的主题。
0.4.1建筑的含义
•
“建筑”一词是多义词,通常是建筑物和构造物的总称。建 筑物又通称为“建筑”,一般是指供人们生活居住、工作学习、 娱乐和从事生产的建筑,如住宅、学校、办公楼、影剧院、体育 馆等。而水塔、蓄水池、烟囱、贮油罐之类的建筑则称为构筑物。 所以从本质上讲,建筑是一种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是人们劳动 创造的财富。建筑是一门融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于一 体的综合科学。建筑是一个时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本 书所说的建筑指的就是房屋,专门研究房屋的建筑学就是“房屋 建筑学”。房屋建筑学原本是专门研究设计与建造房屋的一门综 合性课程,但是由于建筑的材料、结构、施工等方面都已分别成 为独立的学科,因此现在的房屋建筑学实际上只研究房屋空间环 境的组合设计和构造设计两部分内容。这两部分内容也是建筑工 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
建筑的含义及构成要素42页PPT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建筑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பைடு நூலகம்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谢谢!
建筑的构成要素

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是实用的艺术,它始终和使用要求、建筑技术水平、建筑艺术结合在一起。
公元前1世纪,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曾经称实用、坚固、美观为建筑的基本要素。
而事实上我们可以把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分为建筑的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和建筑的形象三个部分。
1 建筑的功能人们建造房屋,总有一定的目的和使用要求,这便是建筑的功能。
建筑按照不同的使用性质可以分为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医疗建筑、工业建筑……许多类型,但是所有类型的建筑都应该符合以下几种基本的功能要求。
1)人体的基本尺寸及活动尺度要求建筑空间的大小和人体的基本尺寸,以及人体的活动尺寸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满足使用活动的需要,必须熟悉人体活动的基本尺度。
人体基本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
它主要以人体构造的基本尺寸(又称为人体结构尺寸,主要是指人体的静态尺寸,如:身高、坐高、肩宽、臀宽、手臂长度等)为依据,在于通过研究人体对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反应和适应力,分析环境因素对生理、心理以及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度,确定人在生活、生产等活动中所处的各种环境的舒适范围和安全限度,并进行系统数据比较与分析。
人体基本尺度也因国家、地域、民族、生活习惯等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表2.1.1)。
如:日本市民男性的身高平均值为1 651mm,美国市民男性身高平均值为1 755mm,英国市民男性身高平均值为1 780mm。
表2.1.1 我国不同地区人体各部分平均尺寸单位:mm(续表)人体基本动作的尺度,是人体处于运动时的动态尺寸,因其是处于动态中的测量,在此之前,我们可先对人体的基本动作趋势加以分析。
人的工作姿势,按其工作性质和活动规律,可分为站立姿势、坐倚姿势、跪坐姿势和躺卧姿势。
坐倚姿势包括依靠、高坐、矮坐和工作姿势、稍息姿势、休息姿势等。
平坐姿势包括盘腿坐、蹲、单腿跪立、双膝跪立、直跪坐、爬行、跪端坐等。
躺卧姿势包括俯卧、撑卧、侧撑卧、仰卧等。
2)人的生理要求人的生理要求是人们对阳光、声音、温度等外界物理因素的要求,落实到建筑上主要包括对建筑物朝向、保温、防潮、隔热、隔声、通风、采光、照明等方面的要求。
建筑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建筑的定义及范围

关键要素
4.1
设计
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等,确保建筑的功能性、美观性和安全性。
4.2
材料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的基础,包括混凝土、钢材、木材、石材、玻璃、塑料等。
4.3
技术
涉及施工技术、工程管理、质量控制、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4.4
法规与标准
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需遵循国家和地方的建筑法括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码头等,服务于人员和货物的运输。
2.6
园林建筑
包括亭台楼阁、园林小品、景观桥等,用于美化环境、提供休憩空间。
2.7
基础设施建筑
如道路、桥梁、隧道、水利设施(水坝、水库)、给排水系统、能源设施(电站、电网)等,是城市和社会运行的基础。
3
建筑过程
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后期维护等阶段。
建筑的定义及范围
序号
类别
描述
1
建筑定义
建筑是指通过设计、规划和施工等手段,利用建筑材料和技术,在特定地点上建造的固定构筑物或空间,旨在满足人类居住、工作、学习、娱乐、储存等多种需求。
2
建筑范围
2.1
住宅建筑
包括单体住宅(如别墅、公寓)、多层住宅(如楼房)、高层住宅(如摩天大楼中的住宅部分)等,主要为人们提供居住空间。
2.2
公共建筑
包括政府办公建筑、商业建筑(购物中心、酒店、餐厅)、教育建筑(学校、图书馆)、文化建筑(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医疗建筑(医院、诊所)等,服务于社会公共活动。
2.3
工业建筑
用于工业生产、加工、储存等活动的建筑,如工厂、仓库、车间等。
2.4
农业建筑
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建筑,如温室、农具库、牲畜棚等。
建筑基础知识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简介

目录
• 建筑概述 • 建筑物的结构组成 • 建筑物的功能性组成 • 建筑物的美学组成 • 建筑材料与施工方法 • 安全与可持续性在建筑中的应用
01
CATALOGUE
建筑概述
建筑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建筑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生产 和文化需求而建造的空间环境。 它涉及到物质、技术和艺术等多 个方面。
05
CATALOGUE
建筑材料与施工方法
传统建筑材料
01
02
03
砖石
传统的建筑材料,具有耐 久性和防火性,常用于建 造墙体和基础。
木材
可再生资源,用于构建框 架、屋顶和地板,具有轻 质、可塑性和良好的保温 性能。
混凝土
由水泥、骨料和水混合而 成的建筑材料,强度高、 耐久性好,常用于浇筑梁 、柱和楼板。
和室内环境质量。
电气系统
电气系统是建筑物中用于提供 电力供应的系统,通常由发电 机、变压器、配电柜、电缆和 电线等组成。
电气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向建筑 物内的各种用电设备提供稳定 的电力供应,确保设备的正常 运行和安全使用。
电气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建筑物 的用途、用电负荷、安全可靠 等因素,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指对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的环节,其目的是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 协调,创造出优美、宜人的室外环境。
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因素,如地形、植被、水体等,以及使用者的行为需求 和审美需求等因素。
景观设计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和技巧来实现,如绿化布置、水景设计、小品雕塑等,创 造出优美、宜人的室外环境。
度。
3D打印技术
利用3D打印技术建造建筑模型或 小型建筑,具有快速、环保和个性 化的特点。
建筑的定义(精)

第一章概论一、建筑的定义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1.1 建筑物: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即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建筑物。
例如:主宅、办公楼等。
1.2构筑物: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构筑物。
如水塔、蓄水池、烟囱、贮油罐等。
1.3 建筑三要素1.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的使用要求。
(1)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2)满足人的生理要求。
要求建筑应具有良好的朝向、保温、隔声、防潮、防水、采光及通风的性能,这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必须的条件。
(3)满足不同建筑有不同使用特点的要求。
不同性质的建筑物在使用上有不同的特点,例如火车站要求人流、货流畅通;影剧院要求听得清、看得见和疏散快;工业厂房要求符合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某些实验室对温度、湿度的要求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2.建筑技术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建造房屋的手段。
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和设备技术等,所以建筑是多门技术科学的综合产物,是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
3.建筑形象构成建筑形象的因素有建筑的体型、立面形式、细部与重点的处理、材料的色彩和质感、光影和装饰处理等等,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综合反映。
建筑形象处理得当,就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些建筑使人感受到庄严雄伟、朴素大方、简洁明朗等等,这就是建筑艺术形象的魅力。
二、建筑的分类2.1 建筑按照使用性质不同,通常分为(1)民用建筑:指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用的建筑物。
(2)工业建筑: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车间及为生产服务的辅助车间、动力用房、仓贮等。
(3)农业建筑:指供农(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如种子库、温室、畜禽饲养场、农副产品加工厂、农机修理厂(站)等。
2.2 民用建筑的分类1. 按使用功能分①居住建筑:如住宅、宿舍、公寓等;②公共建筑:按性质不同又可分为15类之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我国目前的建筑方针
• 我国目前的建筑方针是:
•
适用---能提供符合使用要求的空间
•
安全---结构的坚固耐久
•
经济---建筑标准
•
美观---外观造型
• 建国初期的建筑方针---适用,经济,在可能 的情况下注意美观
第三节 建筑的分类及等级划分
• 一、建筑的分类
– ⒈ 按建筑的使用性质分类 – 2.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 – ⒊按建筑的层数或总高度分类 – 4.按承重结构材料分类 – 5.按建筑物结构体系分类
2.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
大量性建筑:这类建筑如一般居住建筑、中 小学校、小型商店、诊所、食堂等。本 课程以此类建筑为主要内容。
大型性建筑:大型性建筑是指多层和高层公 共建筑和大厅型公共建筑。这类建筑一 般是单独设计的。它们的功能要求高、 结构和构造复杂、设备考究、外观突出 个性、单方造价高、用料以钢材、料石、 混凝土及高档装饰材料为主。如大城市
• 建筑具有双重价值: • 一是它的实用价值,属于社会的物质产品。 • 二是它的审美价值,反映了特定的历史时
期社会的思想意识,建筑同时也是具备艺 术性的精神产品。 • 自从人类最初以遮风避雨,防禽御兽 为目的寻找和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一—因 崖成室,构木成巢,挖土为穴,搭棚为舍,
• 从建筑历史的发展来看,建筑 总是伴随着建筑功能、物质技术 条件及建筑形象这三个基本要素 的运动变化而发展的。
⒊按建筑的层数或总高度分类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规定: • 低层--- 1~3层 • 多层--- 4~6层 • (中高层---7 ~9层的住宅) • 高层---10层及以上住宅, ≥24m公共建
筑及综合性建筑为高层,不含高度 ≥24m的单层建筑 • 超高层---≥100m,不论住宅或公建
–二级:耐久年限为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
2、耐火等级:
• (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它是由组成建筑物的构 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最低值决定的。
划分建筑物耐火等级的目的在于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不同 提出不同的耐火等级要求,做到既有利于安全,又有 利于节约基本建设投资。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将普通建筑的耐火等级划分为四级。
– 燃烧体是指用容易燃烧的材料做成的构件, 如木材等。
(3).构件的耐火极限
• 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任一建筑构件在规定 的耐火试验条件下,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 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 火作用时为止,这段抵抗火作用的时间, 一般以小时计。(三个条件任何一个条件出现,
即可确定是否达其耐火极限)
• 建筑应满足不同类别的建筑具有不同使用特 点要求。例如交通建筑要求人流线路流畅,
2、物质技术条件
• 建筑物质技术条件是建造房屋的手段。
材料技术---物质基础 结构技术---构成建筑空间的骨架 施工技术---实现建筑生产的过程和方法 设备技术---改善建筑环境的技术条件
3、建筑形象
• 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综合反映 。 建筑的体型 内外部空间的组合 立面构图 细部与重点装饰处理 材料的质感与色彩、光影变化
⒈ 按建筑的使用性质分类
• 生产性建筑: 工业建筑:指各类厂房和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用房。 农业建筑:指各类供农业生产使用的房屋,如粮仓、 温室、种子库等。
• 非生产性建筑: 又叫民用建筑,指供人们工作、学 习、生活、居住等。 –居住建筑:主要是指提供家庭和集体生活起居用的 建筑场。如住宅、宿舍、公寓等 。 –公共建筑:主要是指提供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 建筑物。包括文教、托幼、医疗、观演、体育、 展览、旅馆、商业、电信、交通、办公、金融、
1、耐久等级
• 建筑物的耐久性等级主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 规模大小划分,并以此作为基建投资和建筑设计 的重要依据。
• 耐久等级的指标是使用年限,使用年限的长短是 依据建筑物的性质决定的。影响建筑寿命长短的 主要因素是结构构件的选材和结构体系。
• 耐久等级一般分为四级:
–一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 筑和高层建筑。
• 人们盖房子总是有着它具体 的目的和使用要求的,这在建筑 中叫做功能。
•
1、建筑功能
• 建筑的功能是指建筑的用途,建筑的目的是 获取符合使用要求的有效空间。
• 建筑应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 尺度。
• 建筑应满足人的生理要求。如良好的朝向、 保温隔热、隔声、防潮、防水、采光、通风 条件等。
(4).耐火等级判断
4.按承重结构材料分类
• 木结构建筑 • 混合结构建筑:如砖木、砖混、钢混 •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 钢结构建筑
Hale Waihona Puke 5、按建筑物承重结构体系• 墙体承重结构---纵墙承重,横墙承重,纵 横墙混合承重
• 框架结构 • 空间结构 • 剪力墙结构 • 筒体结构…
二、民用建筑的等级划分
1.按耐久性能分等级 2.按耐火性能分等级
(2).燃烧性能分类
• 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即非燃烧体、难燃 烧体和燃烧体。
– 非燃烧体是指用非燃烧材料做成的构件,如 天然石材、人工石材、金属材料等。
– 难燃烧体是指用不易燃烧的材料做成的构件, 或者用燃烧材料做成,但用非燃烧材料作为 保护层的构件,例如沥青混凝土构件、木板 条抹灰的构件均属于难燃烧体。
第二节 建筑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 一、建筑的含义
• 通常认为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本质上建筑 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 ,是人们劳动创造的物质 财富。 – 其中供人们生产、生活或进行其它活动的房屋 或场所都叫做“建筑物”,如住宅、学校、办 公楼、影剧院、体育馆、工厂的车间等,人们 习惯上也将建筑物称为建筑。 – 而人们不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则称为 “构筑物”,如水坝、水塔、蓄水池、烟囱等。
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特征
4、建筑三要素的关系
• 建筑的三要素是辩证的统一体,互相联系、 约束,又不可分割,但又有主次之分。
• 建筑功能起主导作用。
• 建筑技术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保障,技术对 功能又有约束和促进作用。
• 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综合反映。如果充 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作用,在一定的功能和 技术条件下,可把建筑设计的更加美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