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囊尾蚴病及其诊断方法

合集下载

猪囊尾蚴病的诊疗及预防

猪囊尾蚴病的诊疗及预防

猪囊尾蚴呈全球性分布 。 在我 国很多省 、 市、 自治 区均有
报道 , 东北地 区感染率较 高。 猪囊尾蚴为人畜共患病 , 主要是
人与猪之间的循环感染。 猪带绦虫 的患者 的排泄物是猪感染 囊尾蚴的惟一来源。由于饲养者对人 的粪便和猪 的饲养管理 不当 , 导致猪接触人粪便 的机会增 多 , 容易造成流行。 猪囊尾
2 流 行 病 学 及 生 活 史
反应 。猪囊尾蚴的死 后诊 断 比较容易 , 在肌 肉中发现囊尾蚴
即可做出诊断。
4 治 疗 及预 防 方 法
4 . 1 治 疗
( 1 )吡喹酮按 3 0~ 6 0 mg / k g ・ b w, 口服 1 次, d , 连用 3 d 。 ( 2 )丙硫 咪唑按 3 0 m g / k g ・ b w, 口服 , 隔 日 1次 , 连用 3 次, 或6 0— 6 5 m g / k g ・ b w, 用豆油配成 6 %的悬液肌 肉注射 。
猪 囊 尾 蚴 , 为 外 观 呈 椭 圆 形 的 囊 泡 状 , 大 小 为 6 - l O mm X m m。头节 上有 4个吸盘 , 头节最前 面的顶突上有
两 圈角 质小钩 , 它主要 寄生于横 纹肌和 心肌 , 但 当虫 体感染
量大时 , 在大脑 、 眼、 内脏器官及皮下脂肪 中也常有寄生 。寄 生于肌 肉中的白色半透 明囊 泡。猪囊尾蚴是链状 带绦虫( 又
蚴主要寄生于骨骼肌 内, 如咬肌 、 股 内侧 肌 、 肩 甲肌 、 舌肌 、 膈
肌、 肋 间肌 、 胸肌等部肌肉与心肌。 严重感染时在 内脏器官如 肝、 肺、 肾以及脑和脂 肪等组织 中也可发现。 猪体 内的囊尾蚴
可存活数年 , 而后钙化死亡 。 猪囊尾 蚴还可在野猪 、 猫等动物

猪病查询-猪囊尾蚴病

猪病查询-猪囊尾蚴病

感染途径
摄入被猪带绦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
与猪带绦虫患者或感染者直接接触。
传播方式
人-猪传播
人类摄入被猪带绦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或与猪带绦虫患者 或感染者直接接触。
猪-猪传播
猪摄入被猪带绦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或与猪带绦虫患者或 感染者直接接触。
03
临床诊断
诊断标准
病猪出现神经症状、 肌肉震颤、运动障碍 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实验室检查发现猪囊 尾蚴抗原阳性
猪囊尾蚴在猪的肌肉 组织中寄生,形成囊 泡状病变
诊断流程
1. 观察病猪的临床表现,如出现神经 症状、肌肉震颤、运动障碍等。
3. 进行实验室检查,如囊尾蚴抗原检 测等。
2. 检查猪的肌肉组织,注意有无囊泡 状病变。
4. 根据诊断结果确诊或排除猪囊尾蚴 病。
鉴别诊断
与脑炎的鉴别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病例,可以进 行手术治疗。
辅助治疗
给予营养支持,增强猪的 免疫力。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对猪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 时发现病情。
改善环境
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减少病菌的 滋生。
饮食管理
保证猪的饲料和水源干净卫生,避 免污染。
免疫接种
使用疫苗
针对猪囊尾蚴病,可以使用疫苗 进行预防接种。
免疫程序
猪病查询-猪囊尾蚴病
2023-11-08
目录
• 疾病概述 • 病原学 • 临床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案例分析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猪囊尾蚴病是一种由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组织中而引 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
症状

猪囊尾蚴的实验室诊断

猪囊尾蚴的实验室诊断

猪囊尾蚴的实验室诊断
简介
猪囊尾蚴是猪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在猪的肌肉中寄生,能够引起人类的囊虫病。

囊虫病是一种由于食用寄生有囊尾蚴的猪肉造成的人畜共患病。

本文将介绍囊虫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症状
囊虫病的症状包括:
•体重减轻
•发热
•肌肉无力
•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视力下降、肌肉痉挛等
囊虫病的症状类似于其他许多疾病,因此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以确定诊断。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囊虫病需要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需要进行患者的血清样本收集。

使用无菌的试管或离心管收集
新鲜血清。

对样本进行标记并储存于 -20°C 或更低温度下。

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对猪囊尾蚴的抗体。

将血清样本加入包含囊尾蚴表面抗原的微孔板中。

如果患者血液中存在囊虫的抗体,囊虹尾蚴表面抗原,血清样本中的抗体将与微孔板抗原结合。

通过添加对应酵素标记的二抗和显色底物可以检测出抗体。

3.确认结果需要进行双重检测。

使用同样的 ELISA 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
二次检测。

但此次将使用另外一种表面抗原,以排除对该特定囊虫抗体的交叉反应等干扰因素。

如果两次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我们认为该患者已经感染了猪囊尾蚴。

结论
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抗体,是囊虫病的实验室诊断的主要方法。

如果两次检测结果均呈阳性,可以肯定地确认患者已经感染了猪囊尾蚴。

这种实验室诊断方法可以为囊虫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有力支持,减少囊虫病的发病和传播。

猪囊虫病的检验与处理

猪囊虫病的检验与处理

猫 ,严 禁 猫 、犬 进 入 猪 场 。 ( )用 抗 4 病 毒 免 疫 干 扰 素 粉 ( 芪 多 糖 ,成 都 黄 博 大 金 点 生 物 有 限 公 司 ) l 咄 拌 料 0 l O g 行 药 物 预 防 ,每 天 2次 .连 用 Ok 进
3天 。
迟 用 药 时 间 ,猪 气 喘 病 易 继 发 猪 肺 疫 . 加 重 病 情 ,即 使 治 疗 后 可 使 I 症 状 临床
4 卫 生 处 理
种 危 害 严 重 的 人 畜 共 患 病 。 主 要 是
因 人 吃 发 病 的猪 肉 或 半 生 食 含 有 囊 尾
猪 囊 尾 蚴 主 要 寄 生 于 猪 的 肌 肉 组 织 和 心 脏 中 ,其 他 实 质 器 官 和 脑 很 少 见 。 寄 生 较 多 的 肌 肉组 织 是 舌 肌 、 颈 部 肌 肉 、肩 胛 部 肌 肉 ;其 次 是 肋 间 肌 、 腹 肌 、腰 肌 和脊 柱 肌 附 近 的肌 肉 。 轻 者 不 显 症 状 :重 者 可 有 不 同 的 症 状 ,如 癫 痫 ,痉 挛 ,急性 脑 炎 死 亡 。 病 猪 叫 声 嘶 哑 . 呼 吸加 速 .短 促 咳嗽 .
在 舌 头 的 底 面 可 见 到 突 出 舌 面 的 猪 囊 尾 蚴 , 囊 包 米 粒 大 小 , 灰 白色 , 透 明 。有 时 肉眼 也可 见 猪 囊 尾 蚴 寄 生 。
32 肌 肉切 开 出 厂 。
在 宰后 检 验 中 以 咬肌 、深 腰 肌 、
猪 舍 与 饲 料 加 工 厂 房 放 灭 鼠药 、购 买
应 用 防 鼠灭 鼠新 器 械 设 备 等综 合 措 施 。 饲 料 中 的 霉 菌 毒 素 对 动 物 健 康 可 造 成 严 重 的 损 害 , 如 黄 曲 霉 毒 素 对 多 种 动 物 具 有 强 烈 毒 性 作 用 ,可 抑 制 动

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和防治

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和防治

2021年第06期猪囊尾蚴病是因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和其他器官而造成的疾病,是由于猪吃了含猪肉绦虫卵的人粪便或被猪肉绦虫卵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绦虫幼虫病。

人也可以感染猪囊尾蚴病。

人体猪肉绦虫病是由于人吃了带有活猪囊尾蚴的猪肉或被活的猪囊尾蚴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

猪囊尾蚴病和人的猪肉绦虫病是一种在猪和人之间形成互为因果、循环感染的寄生虫病,若不采取有效的卫生防制措施,则猪囊尾蚴病和人猪肉绦虫病会在猪和人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

1病原猪囊尾蚴主要寄生在猪的横纹肌、心脏,严重时亦发现于舌肌和脑等处,并偶见于其他实质器官。

囊尾蚴的大小、形状因寄生部位面略有差异,在肌肉内的成熟猪囊尾蚴的大小约为8~10×5m m ,呈乳白色椭圆形的囊状,位于肌纤维之间,其长径与肌纤维平行;在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脑内寄生的囊尾蚴多为圆形。

囊尾蚴的包囊具有两层囊壁,外为皮层,内为间质层。

在包囊之外还有由宿主结缔组织形成的外膜包绕着。

囊内充满半透明的液体。

半透明薄膜状的囊壁间质层的一部分增厚,内陷,即眼观可见的乳白色小结,其中含有囊尾蚴的头节。

头节上有四个吸盘和带有两圈小钩的顶突,其构造和成虫的头节相同。

猪囊尾蚴在人体寄生的部位分布很广,肌肉,皮下组织、脑、眼、心、舌、肺等处都曾有过猪囊尾蚴寄生的报告。

2症状猪囊尾蚴对猪体的危害,主要是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影响幼龄猪的生长。

中、轻度感染的囊尾蚴病猪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由于囊尾蚴在体表肌肉中寄生而表现出各种症状:颊部胖肿,肩胛骨处肌肉肥大突出,与臀部相比显得不相称,前肢僵硬;咽喉头部寄生很多囊尾蚴时,出现呼吸困难,呼噜作响,咳嗽,叫声嘶哑;很多囊尾蚴寄生在舌部时,引起舌麻痹,影响采食;当囊尾蚴寄生于猪脑时,引起严重神经紊乱,特别是鼻部有触痛,强直运动,癫痫发作,视觉扰乱,眼神迟钝,眼结膜潮红和急性脑炎,有时突然死亡。

从人工感染囊尾蚴病的观察,约70%的猪于感染后的第5~15d ,出现体温升高(约1℃左右),以后即无显著变化;血液方面,在囊尾蚴感染的初期,主要呈现白细胞显著增高,平均约高于正常17%,其中中性杆状粒细胞增多明显。

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养殖与饲料2021年第08期疫病防控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马孜琪牛莉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畜牧兽医站,江苏新沂221400摘要猪囊尾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猪感染此病后会造成生长缓慢,发育不良。

此病可以通过眼睑、舌部查看和触摸是否有硬的豆状结节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确诊还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免疫学等实验室方法来判断,猪场可以使用商业化的猪囊尾蚴病试剂盒来进行检测此病。

治疗该病可选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或吡喹酮,也可选用中兽药。

加强饲养管理、疫苗接种可预防该病。

关键词猪囊尾蚴病;临床症状;鉴别诊断;防治猪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常寄生于猪或人体内各组织,属于人畜共患病[1]。

囊尾蚴生长在猪肉中,也可在吞食了虫卵的人体和犬体内发育。

它们常定居于脑脊膜和神经纤维网中,并导致抽搐和运动失调。

由于该病对猪和人的危害都很大,养猪场一旦出现此类病猪要及时治疗。

1病原学本病的病原虫为猪带绦虫的幼虫,又名猪囊尾蚴,猪既是成虫的终末宿主,又是囊尾蚴的中间宿主。

囊尾蚴的成虫长为3~5cm,有1双小钩的顶突和两双圆形吸盘,具有800~1000个头节,头部细尾部宽。

猪通常只感染1条绦虫,绦虫具有1个侧生殖孔,含有直径为42µm的虫卵。

猪吞食虫卵后,幼虫在骨骼肌和心肌成囊,直径达18mm,感染后2~3个月发展为具有感染性的囊尾蚴,其感染性可保持2年。

猪囊尾蚴主要寄生在猪的横纹肌,尤其是猪活动性较强的咬肌、隔肌、心肌等处,严重时还可以寄生在肝、肺、肾、脑等内脏器官。

2流行病学目前本病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在我国的华北、东北和西南等地区发病的较多。

猪囊尾蚴的感染源是人体内寄生猪带绦虫排出的虫卵。

猪囊尾蚴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人的粪便管理及猪的饲养方式密切相关,一般本病发生在落后的地区,常常是由于人无厕所、猪无圈舍,或是人的厕所与猪圈相连通所致。

此外,喜欢食生肉或烹制方法不当也容易造成本病流行。

李生福[2]对青海省某地区农村猪囊尾蚴感染情况调研发现,2010-2014年的感染率分别为0.16%、0.06%、0.00%、0.00%、0.00%,农村猪场通过改厕改圈,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猪肉品质检验,从而实现了调研地区不再发生本病,达到了预期的防治效果。

猪囊尾蚴病的诊治

猪囊尾蚴病的诊治

猪囊尾蚴病的诊治作者:陈淑芳董国增朱海行来源:《科学种养》2017年第06期猪囊尾蚴病又称猪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人体和猪各组织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主要寄生于肌肉组织,实质器官和脑组织中也常有寄生。

它不但影响养猪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是肉品卫生检验的重点项目之一。

该病分布很广,尤以生吃猪肉的地域流行比较严重。

一、虫体特征及其生活史1. 虫体特征。

①幼虫。

猪囊尾蚴又称猪囊虫,多寄生于中间宿主(人)的横纹肌,有时也寄生于脑、眼和其余实质器官。

外形椭圆,约大豆大小,包囊呈乳白色,囊内有半透明液体,囊壁为一层薄膜,壁上有一个米粒大的乳白色小结节,结节内有一个内翻的头结并带有4个吸盘,整个形状类似于石榴籽。

②成虫。

又称有钩绦虫或猪带绦虫,分为头节、颈节和链体。

头节上顶突有25~50个角质小钩。

颈节细小。

链体分为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和孕卵节片。

孕卵节片内充满虫卵的子宫呈树枝状。

2. 发育过程。

猪带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为扁平分节长带状,长2~5米,其孕节不断脱落,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和饮用水。

人或猪不慎食入结节破裂出的虫卵,由于胃和肠道的消化作用,六钩蚴破卵壳而出,钻入肠壁,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肌肉及心、脑等处,经10周发育为成熟的囊尾蚴。

二、临床症状猪感染少量的猪囊尾蚴时,没有明显变化,在重要器官受害时才表现出症状: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贫血、水肿。

侵害部位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寄生于肺和喉头时,表现为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与吞咽困难;寄生于眼时,表现为视觉障碍;寄生于腿部肌肉时,表现为肌肉疼痛、走路不稳、左右摇晃;寄生于大脑或者小脑时,表现为癫痫、急性脑炎抑或死亡。

三、剖检病变可见严重感染猪的咬肌、腰肌等骨骼肌或心肌内含有乳白色、米粒样的椭圆形或圆形包囊,数量不等,俗称“米猪肉”。

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上有一个米粒大小的乳白色头节。

四、诊断要点该病在猪生前诊断较困难,严重感染时,可在猪的舌肌和眼部肌肉看到凸出的黄白色或者灰白色的豆状结节。

猪囊虫病的临床症状 猪囊虫病的防治及检疫措施 - 养猪技术

猪囊虫病的临床症状 猪囊虫病的防治及检疫措施 - 养猪技术

猪囊虫病的临床症状猪囊虫病的防治及检疫措施-养猪技术囊虫病属于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感染能够在人体内寄生的猪带绦虫的幼虫,即猪囊尾蚴,也就是说猪囊虫病是猪囊尾蚴存在于猪体内的一种形式。

主要中间宿主是猪。

人感染绦虫病,不仅可能导致自身发生囊虫病,还能够经由粪便以及病猪肉而导致他人或者其他猪只发生传染,导致反复发病。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囊虫病的临床症状猪囊虫病的防治及检疫措施。

1、流行特点猪绦虫的中间宿主是猪,主要是由于食入污染有人类排出的绦虫虫卵或者孕节的饮水或者饲料,进入肠道后,存在于卵内的六钩蚴就会逸出,经由血液循环转移到全身各处。

虫体主要是在猪的肌肉内寄生,比较常见的是舌肌、肩腰部肌肉、股内侧肌以及心肌,病情严重时会寄生在全身肌肉以及脑、眼部、肝脏,甚至能够寄生在脂肪内。

虫卵在8~10周之后发育成一个囊包体,里面含有大量的液体,接着在囊上形成凹陷,并在该处形成头节,相继长出顶突和吸盘,发育成为成熟的囊尾蚴。

猪绦虫成虫的终末宿主是人,而其又能够作为幼虫的中间宿主。

如果人类食人生的或者没有煮熟的寄生有囊尾蚴的猪肉后,囊尾蚴就会在小肠内继续生长发育,成为成虫,此时人即为终末宿主。

猪绦虫具有2~3个月的潜伏期,并能够在人体内生存3~10年,少数甚至能够数十年,并在此阶段内持续排出孕节,成为该病的主要感染源。

如果人食人污染有绦虫卵的饮水和食物,或者具有呕吐、恶心等症状,就会导致存在于小肠内的孕卵节片随着肠道的逆蠕动侵入到胃,里面的六钩蚴就会逸出而侵入肠壁,通过血液循环移行到肌肉等组织内,继续发育成为囊尾蚴,此时人即为中间宿主。

2、临床症状通常情况下,病猪在临床不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症状。

如果感染严重,就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水肿和贫血等症状。

如果囊尾蚴侵入到某些器官,就会表现出与该器官相应的临床症状。

例如,虫体在与呼吸有关的肌群、喉头以及肺内寄生,病猪就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发出嘶哑声音,且吞食困难等;如果虫体在脑内寄生,病猪就会表现出急性脑炎、癫痫的症状,严重时甚至发生死亡.3、实验室诊断间接凝集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囊尾蚴病及其诊断方法
猪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是由寄生于人体小肠内有钩绦虫的幼虫(cysticercus cellulosae,猪囊尾蚴)寄生于猪或人的肌肉组织和其他器官所引起的寄生虫病,患此病的猪肉,俗称“豆猪肉”或“米猪肉”,因误食猪带绦虫卵而感染,也可因体内有猪带绦虫寄生而自身感染。

猪囊尾蚴在人体寄生的部位很广,肌肉、皮下组织、脑、眼、心、舌、肺等处都可见到猪囊虫寄生。

人是猪带绦虫的终宿主,也可成为中间宿主,而导致猪囊尾蚴病。

猪囊尾蚴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在公共卫生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蠕虫病之一,是我国重点防止的寄生虫病。

囊虫病不但影响猪的健康,更重要的是也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严重的人体脑囊虫病可以危及生命。

猪囊尾蚴的成虫为猪肉绦虫,又叫有钩绦虫、猪带绦虫、链状带绦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内。

成虫扁平带状,由近千节片构成,分为头节、颈节和链体3部分。

头节粟粒大,近球形,有4个吸盘和1个顶突。

顶突在头节的顶端,具有角质小钩,排成大小相同的两圈,内圈的钩较大,外圈的钩稍小;头节下为颈节,细长狭小,下接链体,有节片800~900片。

每节片边缘各有一个生殖孔,不规则地排列于链体两侧。

每节片具雌、雄性生殖器官各一套。

睾丸呈滤泡状,约150~200个,分布在节片两侧,输精管横行,经阴茎囊开口于节片一侧的生殖腔。

卵巢分三叶,位于节片中后部,两侧叶大,中间一叶较小,位于阴道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