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师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
一、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生物实验,并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
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物实验课题,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学校实验室也应该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和仪器,以保障学生进行实验的条件。
通过这样的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生物科学是一门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的科学,而学生的探究精神是引导他们认识世界、提高科学素养的关键。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开展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生物世界的奥秘。
在学习植物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需要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
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三、启发学生的跨学科思维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的学科,而跨学科思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跨学科思考,将生物知识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促使他们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复合性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综合应用生物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促进他们形成多元思维,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课堂艺术摘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带动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这样能够让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做到一切为了学生,让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教师在生物教学的实际开展过程当中,应该加强核心素养方面的渗透,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成长,带动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前言:在初中阶段的课程体系当中,生物学科本身的实践性是非常强的。
在新课改引导下,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做到生本教育,让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得到不断的提高。
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该逐渐追求教育引导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合作、探究空间,真正地使学生获取到更多。
一、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内涵分析所谓的核心素养,指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接受教育时逐渐形成的,满足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是学生在学科学习当中必须要具备的。
在不同的学科当中,核心素养也是各有所侧重的。
在生物教学当中主要可以划分为生命观念、理性精神、自主探究、责任意识四个维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有所区分、加强培养和关注的。
这样可以更好地符合生物学科的特性,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并让学生的人文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不断提高,让学生能够为社会的整体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出真正的优质人才。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一)贴合自然环境,培养生命观念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组成要素中,生命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要想实现核心素养的良好培养,生命观念的有效培养是基本前提。
生命观念一般情况下是指应该引导学生对生命形成正确的认知和看法,包含生死、生命价值等方面。
在实际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巧妙地借助自然资源,更好地将生命观念的良好培养融入其中,让学生的生命观念在这一过程当中得到提升和锻炼,真正成为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前提。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摘要: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以素核心素养为根本前提展开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发展。
在初中阶段,生物学科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内容,在具体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时,老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发展自身的生物核心素养。
在此基础上,本文就核心素养培养方式等方面展开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所谓生物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具体对生物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掌握生物知识,并有效的运用这些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
但是通过对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老师并没有正确认识对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重要价值,仅仅是以学生的理论成绩为主,导致学生无法得到综合性的发展。
因此老师在具体展开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当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打造高效生物课堂。
1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初中生物学科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除了让学生去认识人体解剖学之外,还涵盖着动植物学等相关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内容进行相应的学习,学生能够更为深入的去了解生物领域当中的一些知识,同时清晰的认识到生物结构等。
为了从真正意义上促使学生的生物综合能力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在具体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也应当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对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来说,其主要包含的内容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生命观念。
所谓生命观念主要是指学生在具体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当中,对自然界中的生命物体所秉承的一种观念。
在对自然界生物进行探索的过程当中,学生应当深入的去了解不同生物所体现出的生命特征,并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生物学的具体概念及含义,发掘生物学本质。
其次,理性思维。
其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当中,能够以一种思辨意识对生物学中的内容进行探讨与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通过提出疑问对问题进行解答,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实验和探究是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认真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并能理性地思考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善于设计实验方案,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勇于探究未知领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普活动,拓宽知识面,增加对生物学科的了解,培养对生物学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科学思维。
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合理的问题,善于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要鼓励学生注重实践操作,勇于接受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是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小组讨论,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创设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素养培养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
作为学科之一的生物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生物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涉及生命的学科,通过生物学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生命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环境与生态的关系。
培养初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益,也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培养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 提供丰富的实例: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加强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如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2. 实施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加深对生物学现象的理解和记忆。
3. 提倡户外探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或户外进行观察和实验,如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等。
通过以上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生物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 提倡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梳理思路,提高学生的整合和归纳能力。
2. 鼓励问题探究: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能力。
3. 实施课外拓展:可以组织一些生物学知识的拓展活动和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加强实验训练:注重加强学生的实验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实施课外实践: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学知识的实践活动,如田间调查、动植物观察、环境保护实践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3. 提倡自主实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主实践,如植物养护、动物饲养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渗透策略及意义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渗透策略及意义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解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记忆,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对生物科学的整体认识和思考能力。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逐渐受到重视。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习得的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信息能力等。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意味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方式。
这种渗透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初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及其意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渗透策略及其意义,通过对不同核心素养渗透策略的实施方式和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初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探讨核心素养在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二是深入研究不同的核心素养渗透策略,探讨如何有效将核心素养融入到生物教学中;三是总结核心素养渗透策略的实施方式和具体操作步骤,为教师提供实际操作指导和建议;四是探讨核心素养渗透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和影响,分析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影响;五是通过实证研究案例分析,验证和论证核心素养渗透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本研究旨在为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水平作出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2. 正文2.1 初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初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的一系列综合能力和素养。
这些素养包括科学思维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科学推理和解释能力、科学交流和合作能力等。
初中生物教研研讨(3篇)

第1篇一、研讨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期开展了初中生物教研活动。
本次研讨活动旨在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研讨内容1.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生物学科学习所形成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在本次研讨活动中,老师们就如何培育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认为,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
(2)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了解生物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本次研讨活动中,老师们就如何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1)优化实验设计,提高实验趣味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设计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实验。
(2)注重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关注实验细节,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 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
在本次研讨活动中,老师们就如何改革与创新生物课堂教学进行了交流。
以下是一些建议:(1)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1. 引言1.1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科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包括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沟通能力等。
这些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生物知识和实践,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索、发现生物世界的奥秘,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最重要的是,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2000字】1.2 教学培养策略的必要性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学培养策略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针对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合理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培养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
教学培养策略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培养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培养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素质,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教学培养策略的必要性在于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目标,提高他们在社会和职业中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培养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摘要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是通过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学习,逐步养成关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以初中生物学科为例,从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阐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期为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课堂教育培养策略
Abstract The biology core accomplishment was an ability of focusing on both of pers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ainly through the study of biology knowledg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For example the biolog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 statement of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the key accomplishment was based on life concept, rational thinking and scientific inquir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pects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biology; core?accomplishment; classroom?education; training?strategy 教育部在2014年3月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国家重要的育人目标。
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各地、各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初中义
务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形成素养的关键时期,何谓核心素养?何谓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初中生物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关注的焦点问题。
1 核心素养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得以扩展,主要包括思想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等方面。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
[1]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人文底蕴,具体指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等,是在学习人文科学后形成的个人内在精神和品质修养。
(2)科学精神。
是在学习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过程中形成的信念、价值标准和创新意识,是贯穿于学习科学活动中的理性思维、批判精神和求实、求真的探索精神。
(3)学会学习,强调学生要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
要乐学善学,善于挖掘自身潜力,明确个人发展方向,自主确立发展目标。
(4)健康生活,具体表现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阳光、人格健全等。
(5)责任担当,体现出学生对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所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6)实践创新,主要涉及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创新劳动方式、改进生产工艺的精神。
[2]
2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隶属于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
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根据研究对象,生物学科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和人体解剖学等。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公民基本素养之一,是学生在解决生物学问题时所呈现出的品质和能力。
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
生命观念
生物学是生命的科学,生命观念是学生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包括对自身生命的认知和认识程度。
通过观察生命现象、理解生物学概念,进而掌握生物具有多样性、统一性、适应性等基本特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从而进行科学的生命探究学习。
理性思维
生命现象客观存在,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在尊重生物学事实、掌握经典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要逐步发展理性思维、批判思维,敢于提出新观点,从而对生命现象和生物学知识进行科学、理性的学习和认知。
科学探究
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探究性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问题,仔细观察、探究、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现象和结果,在科学探究中培养科学素养。
社会责任
生物学科关系到农业生产、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国民健康等民生问题,学生在学习生物?W知识的同时,要逐步形成环保意识,结合课本知识和当地的农业、环保等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培养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植株的生长”为例,从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浅谈在具体生物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生命观念”的培养
生命观念是指生物个体对生命现象的认知和看法,既包括对生死的看法,也包括对生命价值的认知。
社会媒体和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得生命观念的主要途径,生物学科的教学是学生生命观念培养的重要方式,因为生物学本身就是生命的科学。
生物学教材中“植株的生长”一节主要探讨植物生命的生长过程,被子植物从一粒种子开始进行生命物质的构建,在此过程中需要水分、氧气、温度和光照等外在条件,小到公园的小草、农田里的禾苗、大到参天大树,均从具有生命活力的种子萌发开始,引导学生树立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践踏、保护环境的生命观念。
理性思维的培养
在“植株的生长”一节中提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可见土壤是植物生长的良好基质,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壤的机械组成影响着土壤的水分、温度、空气和养分状况,从而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活。
但土壤并不是植物生长的唯一介质,植物还可以生长在其他环境中,如珍珠岩、蛭石、水等。
进而引出无土栽培的生物技术,激发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
理性思维一旦养成,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乐学善学的习惯,对经典生物学知识不盲从,?ё糯葱戮?神投入到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追求中。
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
学生一旦养成了理性思维的习惯,就会激发领悟科学精神、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探求实验结果的浓厚兴趣。
[3]教师可针对实际的教学课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进行植物的水培、组培及在其他介质中培养,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和探究,当看到很多植物也能在水中正常生长甚至开花结果时,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
立德树人是教书育人的终极目的,在生物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修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自然、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在“植物生长”的内容中应渗透社会责任意识,环境污染造成了雾霾、酸雨、盐碱地等的形成,导致植物生长介质的破坏,土地荒漠化,农作物产量降低,严重
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而农作物生长中,农药的喷施、化肥的滥用导致粮食中农药残留过多、土壤板结等,严重影响着国民的健康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关心社会、关心民生等崇高的道德情操。
4 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今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并延伸到课堂外。
因此,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而言,要转变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法,融学科核心素养入课堂教学。
课堂实践活动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要强化育人功能;落实理论教学,更要强化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4]让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在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 蒋桂林.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学科素养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10):9-10.
[2] 郭翔飞,程晓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国外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64-66.
[3] 肖安庆,颜培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60-62.
[4] 徐达.学科核心素养视角看美国高中生物主流教材――以“免疫系统"为例[J].中学生物学,(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