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中国行政区划网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目录

编制单位(盖章)编号:序号地名代码标准地名类别名称1 新建北路路2 北环东路东连接线路3 余慈连接线路4 中山北路路5 舜宇路路6 金盛一路路7 金盛路路8 金辉路路9 金舜东路路10 舜汇路路11 横堰东路路12 纬一路路1314 朱家新村新村15 翁家新村新村16 仙桥新村新村17 双河桥新村新村18 横堰头新村新村19 横河塘新村新村编制单位(盖章)编号:序号地名代码标准地名类别名称20 永丰家苑小区21 永丰小区小区22 凤山小学学校23 城北小学学校24 永丰幼儿园学校25 有色金属材料城26 中国塑料城27 模具城二期28 永丰工业园区29 中塑国际大厦30 中塑大厦31 余姚消防大队32 余姚汽车北站长途汽车站33 仙桥加油站加油站34 碾子头自然村35 双河桥自然村36 朱家自然村37 前闻家自然村38 翁家自然村编制单位(盖章)编号:序号地名代码标准地名类别名称39 樟树弄自然村40 畈家自然村41 哺滩自然村42 河湾自然村43 界堰头自然村44 后闻家自然村45 里仙桥自然村46 外仙桥自然村47 冯严自然村48 陈家自然村49 横堰头自然村50 横河塘自然村51 石柱头自然村52 里贩自然村53 大六房自然村54 谷家自然村55 倪毛自然村56 韩家自然村57 高家自然村编制单位(盖章)编号:序号地名代码标准地名类别名称58 鲍堰桥自然村59 永丰村村委会60中江河流东江河流编制单位(盖章)编号:序号地名代码标准地名类别名称。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第二次全国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第
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行政区划与地名
【发文字号】国地名普查办发[2014]4号
【发布部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4.05.09
【实施日期】2014.05.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通
知
(国地名普查办发[201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
2014年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国发〔2014〕3号),决定于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4月1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暨加强和改善地名管理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地名普查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4〕3号文件和全国地名普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普查工作。
地名普查是摸清地名底数详情的重要途径,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国情调查。
开展全国地名普查,对于解决地名管理和服务中的突出问题,提升国家和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生活,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国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地名普查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明确目标任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9.10.10•【文号】国办发[2009]58号•【施行日期】2009.10.1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09〕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提高我国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经国务院批准,定于2009-2012年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目的和意义普查试点的目的是查清试点地区地名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
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
开展地名普查试点,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国防建设,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交流交往、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范围和内容普查试点的范围:天津市塘沽区等362个县(市、区),具体试点地区由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领导小组另行通知。
普查试点的内容:查清试点地区的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对重要地理实体设置地名标志,建立地名信息数据库。
三、时间安排普查试点从2009年10月开始,到2012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确定地名普查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培训,进行必要的物质准备等。
第二阶段: 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开展地名调查、搜集和考证,完成资料整理和成果汇总。
第三阶段: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行成果验收和上报,建立地名信息数据库。
四、组织实施地名普查试点涉及面广、任务重、技术要求高。
为加强对地名普查试点的领导,成立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领导小组,负责普查试点的组织实施,协调解决试点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与建库系统性问题分析

1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调查分析1.1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含义和内容1.1.1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含义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普查资料在经过各类地名专家及相关机构审核后是极具权威的。
由于我国文化深厚,幅员辽阔,人口居多,聚落形态多样,尤其是农村,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城镇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好多自然村落逐渐消失。
老地名的消失和新地名的出现,如果不及时对地名进行系统全面的普查,很多地名文化可能会丢失,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1.1.2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内容在进行地名普查时,所需普查的内容种类是多样的,大体可分为通普内容和专普内容,其中又包含必普项和可选项。
通普内容包括:1)标准名称、原图名称、简称、别名、读音、图号/年版、位置信息、来历、含义、历史沿革和地理实体概况等;2)专普项是对不同地名类别的专属信息的调查,如:居民点类的人口项、交通类中道路的长宽、路面材质、桥梁的高、水系中河流的流量等;3)必普项包括:标准名称、位置信息、来历、含义、历史沿革和地理实体概况等一个地名的基本信息,而可选项包括别名、简称、原图名称和曾用名等,有则登记,没有则不填写,并非每个地名都有特性。
1.2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范围及方法1.2.1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范围普查范围包含海域,陆地水系,陆地地形,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非行政区域,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等12大类地名。
其中海域类地名在试点工作中已普查,不再涉及,本次普查仅包括除海域类以外的11大类地名。
1.2.2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确定空间位置的技术方法1)实测法利用手持GPS 进行测量。
地名普查中要求在保证位置相对准确的前提下,测量与标注误差小于20m。
当进行地名位置采集之前,应先对手持机进行校正,然后在对应的属性信息下按照规范要求采集位置信息。
2)图解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用底图及影像数据,以山西省民政厅下发的CGCS2000坐标系下正射影像图和军标矢量地形图为基础工作图。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流程培训.pptx

第五步:
组织召开地名普查动员及培训会
省、州、县级业务培训
10
地地名名普普查查
十十二二步步法法
民政局组织各成员单位、乡镇社区负责人参加启动大 会暨培训会,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组建各乡镇社 区的责任人、普查员联络体系。
11
地地名名普普查查
第六步:
组建地名普查专家组
十十二二步步法法
12
地地名名普普查查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工作流程培训
地地名名普普查查
目十的二和步意法义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目的和意义
1979年至1986年,我国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取 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创了中国地名工作的新局面,是中国地名工作 史上的一次创举。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后,我国一直没有进行过全 国地名普查。近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 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地名情况也 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地名不断消失,新生地名大量涌现,地 名数据不新、不全、不准的问题十分突出,致使目前掌握的地名信
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开展地名普查,
3
地地名名普普查查
目十的二和步意法义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目的和意义
有利于把握地名文化总体状况,更好地保护地名文化遗产,传承 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维护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国防建设,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有利于社会交流交往、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提高政府管理 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1
地名普查
第十一步:
成果汇交,上报归档
十二步法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成果表
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篇一:行政区域api最新最全的全国行政区域查询行政区域api最新最全的全国行政区域查询行政区域api,提供最新最全的全国行政区域查询、精确到县级乡镇、社区街道办事处。
接口名称:行政区域api 接口平台:聚合数据()接口地址:/areahandler.ashx支持格式:json请求方式:get请求示例:/areahandler.ashxaction= getarea&areaid=110101请求参数说明:keyareaidactionstringstringstring是是是您申请的appkey0为获取省、根据返回的省id获取市县乡镇社区getarea(固定参数一直不变)返回参数说明:返回码返回说明error_codeintreasonjson返回示例:string{"reason":"ok","result":[{"id":"11","name":"北京市","Fullname":"北京市","parentid":"","zip":""},{"id":"12","name":"","par entid":"","zip":""},{"id":"13","name":"","parentid" :"","zip":""},{"id":"14","name":"天河山津北西市省省","Fullname":"","Fullname":"","Fullname":"天河山津北西市省省","parentid":"","zip":""},{"id":"15","name":"内蒙古自治区","Fullname":"内蒙古自治区","parentid":"","zip":""},{"id":"21","name":"","par entid":"","zip":""},{"id":"22","name":"辽吉宁林省省","Fullname":"","Fullname":"辽吉宁林省省","parentid":"","zip":""},{"id":"23","name":"黑龙江省","Fullname":"黑龙江省","parentid":"","zip":""},{"id":"31","name":"","par entid":"","zip":""},{"id":"32","name":"","parentid" :"","zip":""},{"id":"33","name":"","parentid":"","z ip":""},{"id":"34","name":"","parentid":"","zip":"" },{"id":"35","name":"","parentid":"","zip":""},{"id ":"36","name":"","parentid":"","zip":""},{"id":"37" ,"name":"","parentid":"","zip":""},{"id":"41","name ":"","parentid":"","zip":""},{"id":"42","name":"","parentid":"","zip":""},{"id":"43","name":"","parent id":"","zip":""},{"id":"44","name":"上江浙安福江山河湖湖广海苏江徽建西东南北南东市省省省省省省省省省省","Fullname":"","Fullname":"","Fullname":"","Fullna me":"","Fullname":"","Fullname":"","Fullname":"","F ullname":"","Fullname":"","Fullname":"","Fullname": "上江浙安福江山河湖湖广海苏江徽建西东南北南东市省省省省省省省省省省","parentid":"","zip":""},{"id":"45","name":"广西壮族自治区","Fullname":"广西壮族自治区","parentid":"","zip":""},{"id":"46","name":"海南省","Fullname":"海南省","parentid":"","zip":""},{"id":"50","name":"重庆市","Fullname":"重庆市","parentid":"","zip":""},{"id":"51","name":"","par entid":"","zip":""},{"id":"52","name":"","parentid" :"","zip":""},{"id":"53","name":"四贵云川州南省省省","Fullname":"","Fullname":"","Fullname":"四贵云川州南省省省","parentid":"","zip":""},{"id":"54","name":"西藏自治区","Fullname":"西藏自治区","parentid":"","zip":""},{"id":"61","name":"","par entid":"","zip":""},{"id":"62","name":"","parentid" :"","zip":""},{"id":"63","name":"陕甘青西肃海省省省","Fullname":"","Fullname":"","Fullname":"陕甘青西肃海省省省","parentid":"","zip":""},{"id":"64","name":"宁夏回族自治区","Fullname":"宁夏回族自治区","parentid":"","zip":""},{"id":"65","name":"新疆维吾尔自治区","Fullname":"新疆维吾尔自治区","parentid":"","zip":""},{"id":"71","name":"台湾省","Fullname":"台湾省","parentid":"","zip":""},{"id":"81","name":"香港特别行政区","Fullname":"香港特别行政区","parentid":"","zip":""},{"id":"82","name":"澳门特别行政区","Fullname":"澳门特别行政区","parentid":"","zip":""}],"error_code":0} 篇二:全国各地行政区划代码及身份证号前6位查询全国各地行政区划代码及身份证号前6位查询全国各地行政区划代码及身份证号前6位查询110000北京110101东城区110102西城区110103崇文区110104宣武区110105朝阳区110106丰台区110107石景山区110108海淀区110109门头沟区110111房山区110112通州区110113顺义区110114昌平110115大兴区110116怀柔110117平谷区110228密云110229延庆县120000120xx1120xx2120xx3天津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120xx4南开区120xx5河北区120xx6红桥区120xx7塘沽区120xx8汉沽区120xx9大港区120xx0东丽区120xx1西青区120xx2津南区120xx3北辰区120xx4武清区120xx5宝坻区120221宁河县120223静海120225蓟县130000河北130100石家庄130102长安区130103桥东区130104桥西区130105130107130108130121新华区井陉矿区裕华区井陉县130123正定县130124栾城县130125行唐130126灵寿县130127高邑县130128深泽县130129赞皇130130无极县130131平山县130132元氏130133赵县130181辛集市130182藁城130183晋州市130184新乐市130185鹿泉130200130202130203130204唐山市路南区路北区古冶区130205开平区130207丰南130208丰润区130223滦县130224滦南县130225乐亭县130227迁西130229玉田县130230唐海县130281遵化130283迁安130300秦皇岛130302海港区130303山海关区130304北戴河130321青龙满族自治县130322昌黎130323抚宁县130324卢龙县130400邯郸130402130403130404130406邯山区丛台区复兴区峰峰矿区130421邯郸县130423临漳县130425大名县130426涉县130427磁县130428肥乡县130429永年县130430邱县130431鸡泽县130432广平县130433馆陶县130434魏县130435曲周县130481武安130500邢台130502130503130521130522桥东区桥西区邢台县临城县130523内丘县130524柏乡县130525隆尧县130526任县130528宁晋县130529巨鹿县130530新河县130531广宗县130532平乡县130533威县130534清河县130535临西县130581南宫市130582沙河市130600保定130602新市区130603北市区130604南市区130622130623130624130625清苑县涞水县阜平徐水130626定兴130627唐县130628高阳县130630涞源县130631望都130632安新130633易县130634曲阳130635蠡县130636顺平县130637博野县130638雄县130681涿州130682定州130683安国130684130700130702130703高碑店张家口桥东区桥西区130705宣化区130706下花园区130721宣化县130722张北130723康保130724沽源130725尚义130726蔚县130727阳原130728怀安130729万全县130730怀来130731涿鹿县130732赤城县130733崇礼县130800承德130802双桥区130803双滦区130804鹰手营子矿区130822130823130824130825兴隆平泉县滦平县隆化130826丰宁满族自治县130827宽城满族自治县130828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30900沧州130902新华区130903运河区130921沧县130922青县130923东光县130924海兴县130925盐山县130926肃宁县130927南皮县130928吴桥县130929献县130930孟村回族自治县130981 130982130983130984泊头任丘黄骅河间131000廊坊131002安次131003广阳区131022固安131023永清县131024香河县131025大城县131026文安131028大厂)131081霸州市131082三河131100衡水131102桃城区131121枣强131122武邑县131123武强131124饶阳县131125安平县131126故城县篇三:全国行政区划代码查询手册v1.1全国行政区划代码查询手册V1.1版二〇一二年五月十日说明行政区划代码V1.1版是遵循gb2260-20xx行政区划代码国家标准编制,20xx年4月24日定版*表示基于国标新扩充的地区(机构)**表示基于国标新扩充,且包括下级数据的地区(机构)×表示数据已归并到上级的地区(机构),代码不使用××表示该地区在国标中的代码不使用目录1.北京市................................................. ................................................... ....................................22.天津市................................................. ................................................... ....................................33.河北省................................................. ................................................... ....................................34.山西省................................................. ................................................... ....................................65.内蒙古自治区................................................. ................................................... ........................76.辽宁省................................................. ................................................... ....................................97.吉林省................................................. ................................................... ..................................118.黑龙江................................................... ..............................129.上海市................................................. ................................................... ..................................1410.江苏省................................................. ................................................... ................................1411.浙江省................................................. ................................................... ................................1612.安徽省................................................. ................................................... ................................1713.福建省................................................. ................................................... ................................1914.江西省................................................. ................................................... ................................20xx.山东省.................................................................................2216.河南省................................................. ................................................... ................................2417.湖北省................................................. ................................................... ................................2618.湖南省................................................. ................................................... ................................2819.广东省................................................. ................................................... ................................3020.广西壮族自治区................................................. ................................................... .................3221.海南省................................................. ................................................... ................................3422.重庆市................................................. ...................................................................................3423.四川省................................................. ................................................... ................................3524.贵州省................................................. ................................................... ................................3725.云南省................................................. ................................................... ................................3926.西藏自治区................................................. ................................................... ........................4027.陕西省................................................. ................................................... ................................4128.甘肃省................................................. ................................................... ................................4329.青海省................................................. ................................................... ................................4430.宁夏回族自治区................................................. ................................................... .................45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63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4832.军队................................................. ................................................... (48)1.北京市代码名称110000北京市119900北京市市本级119903北京市市本级(市人才)119904北京市市本级(北辰)119905北京市市本级(国家电力)119906北京市市本级(华北电力)119907北京市市本级(铁路工程)119908北京市市本级(中建二局)119909北京市市本级(中石油)119910北京市市本级(中国有色)119911北京市市本级(北京铁路局)119912北京市市本级(北京邮政)119913北京市市本级(中国邮政)119914北京市市本级(北京电信)119915北京市市本级(神华集团)119916北京市市本级(中远)119917北京市市本级(民航)119918北京市市本级(三峡)2.天津市120000天津市129900天津市市本级120xx1和平区120xx2河东区120xx3河西区120xx4南开区120xx5河北区120xx6红桥区120xx7塘沽区120xx8汉沽区120xx9大港区120xx0东丽区3.河北省130000河北省139900河北省省本级130100石家庄市130199石家庄市市本级130102长安区130103桥东区130104桥西区130105新华区130107井陉矿区130108裕华区130121井陉县标注110101110102*110103*110104*110105*110106*110107*110108*11 0109*110111*110112*110113*110114*110115*110116*110117*110140*110228*11 0229120xx1120xx2120xx3120xx4120xx5120xx0120xx1120xx 2120221120223120225130123130124130125130126130127130128130129130130130 131130132130133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密云县延庆县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开发区保税区科技园区宁河县静海县蓟县正定县栾城县行唐县灵寿县高邑县深泽县赞皇县无极县平山县元氏县赵县*130140开发区130141正定新区130181辛集市130182藁城市130183晋州市130184新乐市130185鹿泉市130200唐山市130299唐山市市本级130202路南区130203路北区130204古冶区130205开平区130207丰南区130208丰润区130223滦县130224滦南县130225乐亭县130227迁西县130229玉田县130230唐海县130240高新技术开发区130241南堡开发区130242海港开发区130243芦台开发区130244汉沽开发区130245曹妃甸工业区130281遵化市130283迁安市130300秦皇岛市130399秦皇岛市市本级130302海港区130303山海关区130304北戴河区130321青龙满族自治县130322昌黎县130323抚宁县130324卢龙县130340开发区130400邯郸市130499邯郸市市本级130402邯山区130403丛台区130404复兴区130406*13042113042313042413042513042613042713042813 042913043013043113043213043313043413043513044013044 113048113050013059913050213050313052113052213052313 0524*1305251305261305271305281305291305301305311305 321305331305341305351305401305411305811305821306001 30699130602峰峰矿区邯郸县临漳县成安县大名县涉县磁县肥乡县永年县邱县鸡泽县广平县馆陶县魏县曲周县开发区马头生态工业城武安市邢台市邢台市市本级桥东区桥西区邢台县临城县内丘县柏乡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宁晋县巨鹿县新河县广宗县平乡县威县清河县临西县高开区大曹庄南宫市沙河市保定市保定市市本级新市区*130603北市区130604南市区130621满城县130622清苑县130623涞水县130624阜平县130625徐水县130626定兴县130627唐县130628高阳县130629容城县130630涞源县130631望都县130632安新县130633易县130634曲阳县130635蠡县130636顺平县130637博野县130638雄县130640温泉城经济区130641高新区130681涿州市130682定州市130683安国市130684高碑店市130700张家口市130799张家口市市本级130702桥东区130703桥西区130705宣化区130706下花园区130721宣化县130722张北县130723康保县130724沽源县130725尚义县130726蔚县130727阳原县130728怀安县130729万全县130730怀来县130731涿鹿县130732赤城县130733130740130741130742130800130899130802130803130 804130821130822130823130824130825130826130827130828 130900130999130902130903130921130922130923130924130 925130926130927130928130929130930130940130941130942 130943130981130982130983130984131000131099131002131 003131022崇礼县高新区察北管理区塞北管理区承德市承德市市本级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承德县兴隆县平泉县滦平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沧州市沧州市市本级新华区运河区沧县青县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献县孟村回族自治县黄骅港开发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沧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廊坊市廊坊市市本级安次区广阳区固安县*。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地名的保存和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记录全国范围内的地名信息,中国政府决定进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本文将介绍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方案。
一、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名的普查和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于20世纪80年代进行,对地名信息进行了初步的全国性调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名的变动和增长非常迅速,因此需要进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来更新和补充地名数据库。
二、目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全国范围内的地名信息,包括城市、乡村和自然地理特征等各类地名。
通过普查,可以建立一个准确、完整、规范的地名数据库,为国家的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关研究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地名保护和地名文化的传承。
三、普查内容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将对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地名进行登记和调查。
普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地名的名称:包括城市、乡村、山川、湖泊等各类地理要素的名称。
2. 地名的位置:通过GPS定位技术,准确记录地名的经纬度信息。
3. 地名的来源:调查地名的来历和命名背后的故事,包括文化、历史和民俗等方面。
4. 地名的特征:对地名的特点进行描述,如地貌、水系、气候等。
5. 地名的语言学研究:对地名的语言学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包括音韵、语义等方面。
四、普查方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将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名调查:组织专业调查人员深入各地对地名进行实地调查和登记。
2. 数据整理:将调查获得的地名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建立准确、完整的地名数据库。
3. 技术应用:利用GPS、遥感、卫星图像等技术手段对地名进行定位和空间分析。
4. 数据质量监控:建立评估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五、意义和预期成果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意义和预期成果包括:1. 了解地名的分布和变动情况,为城市规划和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依据。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区地名补查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区地名补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4.09.16•【文号】国地名普查组发[2014]4号•【施行日期】2014.09.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区地名补查工作的通知(国地名普查组发[2014]4号)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西藏、甘肃、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09〕58号)要求,全国沿边沿海359个县(市、区)于2009-2012年完成了地名普查试点任务。
今年1月,国务院决定试点地区以外的所有县(市、区)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试点工作结束以来,试点地区地名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在普查内容、标准规范、成果应用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确保全国地名普查成果的时效性、规范性和完整性,各试点地区要在前期试点普查成果基础上开展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整理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试点地区地名补查工作。
开展试点地区地名补查,对于完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更好发挥地名服务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统筹试点补查和全面普查的关系,将试点地区地名补查与全面普查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
补查标准时点也定为2014年12月31日,地名调查、成果验收、成果应用等阶段工作相应要比全国地名普查提前半年完成,以更好发挥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
要制定专门补查方案,安排专项补查经费,明确具体补查要求,确保按时完成补查任务。
二、认真搞好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方案
为搞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动员,确保地名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国发〔2014〕3号)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国地名普查组发〔2014〕1号),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地名普查宣传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按照“围绕普查搞宣传,搞好宣传促普查”的总体要求,以普查政策、普查成果、普查经验与先进事迹宣传为重点,以保障和提升宣传效果为核心,进一步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方式,为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二、主要目标
地名普查宣传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营造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心、重视、支持地名普查工作的氛围,确保普查顺利进行,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
具体目标是:(一)通过宣传,使地方各级党政领导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地名普查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通过宣传,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地名普查对提高公共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作用,履行好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普查工作。
(三)通过宣传,使广大地名工作者和普查人员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严守职业纪律,坚持普查原则,确保普查数据全面准确。
(四)通过宣传,使广大社会公众进一步加强对地名和地名普查的了解,自觉遵守地名管理法规政策,提高支持、配合普查的主动性、自觉性。
三、宣传内容
要依据《地名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国发〔2014〕3号)、《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国地名普查组发〔2014〕1号)、《第
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国地名普查组发〔2014〕3号)等法规和文件,重点围绕六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地名普查宣传工作:
(一)地名普查的重要意义。
深入宣传地名的基础功能和作用,深入宣传地名普查对加强和改善地名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维护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二)地名普查的内容和要求。
根据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和工作规程,深入宣传普查的目标任务、主要原则、安排部署、程序步骤、工作要求等内容。
(三)地名普查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
总结普查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挖掘典型人物和生动事迹,及时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四)地名普查成果的转化利用。
及时发布普查数据,广泛宣传推广各种地名普查成果转化产品。
(五)地名管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
宣传地名管理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宣传地名命名更名的原则、程序和要求,及时公布和推广标准地名,提高全社会使用标准地名的意识。
(六)地名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宣传普查中挖掘整理的各类地名文化遗产和地名文化产品,广泛传播地名文化知识,传承、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地名文化。
四、宣传方式
要充分发挥地名与百姓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地名普查工作。
主要宣传方式有:(一)建立地名普查网站和微博。
(二)播放地名普查宣传片。
(三)开展街头地名普查宣传日活动。
(四)举办地名文化研讨会、讲座等。
(五)设立报纸报刊地名普查专栏。
(六)开设地名标志广告栏和社区宣传栏。
(七)张贴宣传海报和宣传画,悬挂标语条幅,制作电子宣传字幕。
(八)开展地名征集和评选、地名知识竞赛等活动。
(九)展示地名普查成果。
五、组织实施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宣传工作,由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
导,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原则,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
各级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对宣传工作的组织和指导,系统制定宣传工作计划,根据不同阶段工作重点和特点,组织策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强督促落实,确保各阶段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可联合民政部办公厅新闻办、有关传媒公司、媒体单位和事业单位,切实做好普查宣传推广工作。
要积极争取报刊、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各级各类媒体的大力支持。
地名普查宣传活动的策划、实施、评估等工作,可委托专业传媒公司承担。
六、具体安排
普查宣传工作贯穿地名普查的全过程,要根据地名普查工作时间安排,紧密结合各个阶段任务,及时启动,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
普查宣传分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主要任务如下:
(一)第一阶段(2014年底前)。
要结合地名普查准备工作,重点宣传开展地名普查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及时报导普查的重大会议和有关党政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各级普查机构的作用、普查人员的责任等。
具体宣传活动包括:
1.征集发布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视觉识别标志、标语口号(4-5月)。
2. 报导重大会议活动。
协调主流媒体对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培训等重大普查活动和全国性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宣传报导(4-6月)。
3. 举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新闻发布会。
请国务院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向社会介绍普查工作相关情况(4-5月)。
4.建立地名普查简报制度(6月)。
从今年6月至12月每月出1-2期简报,明年1月起每月出2-3期简报。
5.设计建立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网。
建立地名普查网站与民政部网站、区划地名司网站之间的专栏链接。
督促各地建立普查专网,做到全国专网联通(5-6月)。
6.起草印发《国务院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
部署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5月)。
7.编辑印发《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手册》(6-7月)。
8.开辟部属媒体专栏。
在《中国社会报》、《中国地名》杂志等报刊开辟地名普查专栏,策划专题报导,解读地名普查目的、意义、方式,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地名知识等,报导普查进展及阶段性成果(5-12月)。
9.举办网络互动活动。
在部微博、部网站移动客户端等平台,开设或建立“地名普查小知识”专栏专题,及时发布地名普查信息和各类地名小知识,并收集社情民意;适时举办网络微访谈活动,增强与网友之间互动,解答社会关注问题(5-12月)。
10. 制作下发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片、公益广告片等视频、音频资料(6月-12月)。
11. 制作下发全国地名普查宣传海报、横幅和其他宣传品(6月-12月)。
12.开展地名普查宣传月活动。
在普查标准时点到来时掀起一个宣传高潮(12月)。
(二)第二阶段(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
结合地名普查的组织实施和验收,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1.继续宣传普查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宣传普查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2. 积极宣传各级政府的支持、部门间的协作、普查人员的辛勤工作,宣传普查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
3.请有关领导亲临普查现场慰问一线普查人员,指导外业调查和内业整理工作,协调媒体进行报导,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和配合度。
4.启动开展“地名普查万里行”活动,组织协调中央主流媒体实地采访、报导地名普查过程中的事迹、成果和亮点等。
5.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对普查组织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做好解疑释惑工作。
(三)第三阶段(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
结合普查成果汇总建档、成果转化应用等工作,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
1.公布数据成果。
做好普查数据公报发布准备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地名普查数据结果;配合数据公报发布,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解读普查数据,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发布消息和评论。
2.展示地名普查成果。
抓住普查数据发布和普查成果开发应用的时机,通过专题宣传、成果展示等方式,宣传我国地名普查和地名管理服务工作取得的重要成就。
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开辟“美丽中国地名”、“中国地名故事”、“地名文化遗产”等专题地名栏目,在历史、地理、人文等专业媒体呈现地名普查成果。
3.表彰先进人物和事迹。
深入总结和挖掘普查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人物和事迹,
分层次、分主题进行宣传报导。
七、宣传品制作与发放
(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标志和口号。
5月底前完成设计、制作、下发工作。
(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海报和横幅。
根据普查工作进展分期分批制作、下发。
6月底投放第一批以普查启动为主题的海报和横幅。
(三)《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手册》。
6月底前完成编辑、印发工作。
(四)地名普查视频、音频宣传材料。
设计、制作和下发地名普查宣传片、公益广告片等。
根据普查工作进展分期分批进行,今年6月底前投放第一批,12月投放第二批。
(五)其他宣传品和纪念品。
根据工作需要,设计制作地名普查小册子、标志服饰、纪念品等宣传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