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磁粉检测作业指导书

磁粉检测作业指导书磁粉检测作业指导书(上)一、前言磁粉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为了确保磁粉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一份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磁粉检测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的指导,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磁粉检测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1)检查磁粉检测设备与试剂的有效期,确保设备和试剂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检查被检测物表面是否平整、干净。
如有必要,进行清洗和打磨处理,以便更好地展示缺陷。
(3)选择合适的磁粉涂布方法,可以是湿法或干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磁粉涂布(1)根据被检测物材质和形状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磁粉涂布工艺。
确保磁粉能够均匀地覆盖在被检测物表面。
(2)在涂布过程中,要确保涂布量和均匀度的控制,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磁粉涂布。
过多的涂布会产生过背景的反应,影响缺陷信号的检测,过少的涂布则可能导致缺陷的漏报。
3. 磁化操作(1)选择合适的磁化方法,可以是交流磁化、直流磁化或半周期磁化,根据所需检测灵敏度和被检测物的特点进行选择。
(2)在磁化过程中,要确保磁场的强度和方向符合要求。
磁场过弱或方向不正确都会影响缺陷信号的检测效果。
(3)磁化操作结束后,要将磁化电流或磁化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以免对下一次磁化产生干扰。
4. 检测结果评定(1)对被检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评定,根据磁粉上出现的反应信号,判断是否存在缺陷。
(2)根据需求和规范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缺陷进行分类和评级。
(3)记录检测结果,编制检测报告。
报告中应包含被检测物的详细信息、检测方法和结果等内容。
三、磁粉检测注意事项1. 安全注意事项(1)进行磁粉检测前,要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眼镜、手套、防护服等。
(2)避免磁粉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避免误食或吸入磁粉。
(3)注意使用磁化设备时的安全操作,避免电击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2. 检测环境要求(1)磁粉检测应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避免强光、风、震动等外界环境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磁粉探伤检测作业指导书(2012版)

TLM工程技术部QHSE作业指导书磁粉探伤检测文件编码:TLM/GCJS/QHSE/JC03版本号:E修改码:0受控号:2012-02-15发布 2012-03-01实施工程技术部发布1作业流程2 实施步骤2.1作业前准备2.1.1作业前由项目组长或带班人员进行安全讲话,注意作业过程存在风险和事项,如:挤伤、砸伤、碰伤、滑倒、触电、中暑、冻伤、紫外线辐射损伤人、落地油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风险危害,并做好记录。
2.1.2 劳保穿戴: 作业人员要按规定穿戴劳保(工作服、手套、工作鞋、护目镜、外出探伤时戴安全帽等)。
2.1.3 准备设备工具:钢丝刷、毛刷、手沙轮机、扳手、砂轮片、煤油、荧光磁粉、磁轭、磁化线圈、螺栓荧光磁粉探伤机、组合磁粉探伤机、紫外线灯、反光放大镜、喷壶、磁轭、磁力称量试板、电源线、试片、磁场指示器(八角试块)、磁悬液浓度沉淀管、护目镜。
2.1.4作业过程中风险危害及控制应急措施:见附表一2.2 作业要求2.2.1检测人员要求a.检测人员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与其工作相适应的检测人员资格证书。
取得磁粉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应负相应的技术责任;b.检测人员应有一定的钻具、工具、井控装备结构、受力情况和钻具、工具、井控装备使用一般常识;c.检验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且不得有色盲、色弱。
2.2.2工件表面要求由清洗、辅助人员用对钻具螺纹表面进行清洁,无油脂、铁锈、氧化皮和其他附着物,被检工件表面经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探伤。
2.2.3环境要求a.电源稳定,仪器固定良好避免摔落损坏;b.保护仪器,防止水或化学物品泼洒;c.使用时,远离大型电子设备或其它影响仪器正常使用的磁场、电场;d.设备适应的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85﹪。
2.2.4安全要求a.探伤现场应满足安全要求,滚动钻具时,两端作业人员精力集中,互相关照,以防钻具挤伤;b.荧光磁粉检测时,操作人员须配戴必要的防护品,以防止紫外线损伤;c.使用磁粉探伤机时,要按仪器规定接电源和地线,以防漏电伤人。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HTFA/QC—03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1 目的编制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使探伤人员在进行磁粉探伤过程中有明确的步骤、程序,以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检查铁磁性材料工件及焊缝的表面或近表面裂纹和其它缺陷,对于铁磁性材料的毛坯件、半成品及成品也可参照执行。
3 引用标准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GB/《无损检测名词术语》GB3721-83《磁粉探伤机》ZBK54004-87《汽轮机铸钢件的磁粉探伤及质量分级方法》GB/T9444-88《铸钢件磁粉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ZBK54002-87《汽轮机叶片磁粉探伤方法》JB3965-85《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4 检测人员凡从事磁粉探伤人员,都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取得有关部门的资格证书。
磁粉探伤人员按技术等级为高、中、初级。
取得不同磁粉探伤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该等级相应的探伤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凡从事磁粉探伤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校正视力不得低于,并一年检查一次。
2 从事磁粉探伤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5 设备磁粉探伤设备必须符合GB3721-83的规定。
所使用磁粉探伤设备,当电磁轭极间距为200mm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4N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177N的提升力。
第1页,共6页GDY/QC1—JS03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应具备的辅助设备:A型试片;2-10倍放大镜; 6 磁粉及磁悬液磁粉应具有高导磁率和低剩磁性质,磁粉之间不应相互吸引。
磁粉粒度应均匀。
湿法用磁粉的平均粒度为2-10μm,最大粒度应不大于45μm。
干法用磁粉的平均粒度不大于90μm,最大粒度应不大于180μm。
磁粉的颜色与被检工件表面相比应有较高的对比度。
湿粉法应用煤油或水作为分散媒介。
若以水为媒介时,应加入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
磁悬液的粘度应控制在5000-(25℃)。
磁粉作业指导书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1、总则:1、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和其他非铁磁性材料的检测。
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如有要求也可参照本部分进行磁粉检测。
1、2执行标准:JB/T4730.4—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检测人员要求:磁粉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并1年检查1次,不得有色盲。
2、检测准备与要求:2、1工件表面要求:磁粉探伤试用于检测工件表面缺陷的,工件的表面状态对于磁粉探伤的操作和灵敏度都有很大的影响,磁粉探伤前,工件的预处理应做以下工作:(1)清除——清除工件表面的油污、铁锈、毛刺、氧化皮、金属屑和沙粒等;适用水磁悬液,工件表面要认真除油;适用油磁悬液时,工件表面不应有水分;干法检测时,工件表面应干净和干燥。
(2)打磨——有非导电覆盖层的工件必须通电磁化时,必须将与电极接触部位的非导电覆盖层打磨掉。
(3)分解——装配件一般应分解后探伤。
因为:①装配件一般形状和结构复杂,磁化和退磁都困难;②分解后探伤容易操作;③装配件动作面流进磁悬液难以清洗,会造成磨损;④分解后能观察到所有探伤面;⑤交界处易产生楼磁场,形成非相关显示。
(4)封堵——若工件有盲孔和内腔,磁悬液流进后难以清洗者,探伤前应将孔洞用非研磨性材料封堵上。
应注意,检验使用过的工件时,小心封堵物掩盖疲劳裂纹。
(5)涂敷——如果磁痕和工件表面颜色对比小,可在探伤前先给工件表面涂敷一层反差增强剂。
2、检测时机:(1)磁粉探伤的工件应安排在容易产生缺陷的各道工序(如焊接、热处理、机加工、磨削、矫正和加载试验)之后进行。
(2)对于有产生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磁粉探伤应安排在焊接后24H进行。
(3)磁粉探伤工序应安排在涂漆、发蓝、磷化和电镀等表面处理之前进行。
磁粉检测作业指导书

磁粉检测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磁粉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利用磁场和磁粉的相互作用,检测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
本文将详细介绍磁粉检测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正确进行磁粉检测作业。
一、准备工作1.1 选择适当的磁粉在进行磁粉检测之前,需要根据被检测物体的材料和缺陷类型选择合适的磁粉。
常见的磁粉有干粉和湿粉两种形式,选择时应考虑粒度、颜色和磁粉与被检测物体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1.2 清洁被检测表面在进行磁粉检测之前,被检测表面必须清洁干净,以确保磁粉能够充分附着在表面缺陷上。
使用清洁剂和刷子等工具进行表面清洁,并确保表面没有油脂、污垢和氧化物等物质。
1.3 准备磁场设备磁粉检测需要使用磁场设备,通常包括磁粉喷涂器、磁场发生器和磁场检测仪器等。
在进行磁粉检测之前,需要检查磁场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执行磁粉检测2.1 喷涂磁粉将选择好的磁粉通过磁粉喷涂器均匀地喷涂在被检测表面上。
喷涂时应注意喷涂距离、喷涂厚度和喷涂角度等因素,以确保磁粉能够充分覆盖被检测表面。
2.2 施加磁场通过磁场发生器施加磁场,使被检测物体产生磁化。
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应根据被检测物体的性质和缺陷类型进行调整,以确保磁场能够充分作用于表面缺陷。
2.3 观察和记录结果在施加磁场的同时,使用磁场检测仪器对被检测表面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时应注意磁粉是否在缺陷处形成磁粉堆积,记录时应详细描述缺陷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信息。
三、注意事项3.1 安全措施磁粉检测作业中需要注意安全措施,避免磁场对人体造成伤害。
应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远离磁场辐射区域,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3.2 检测环境磁粉检测需要在适当的环境中进行,避免有干扰物质存在。
应选择干燥、无风、无磁性和无磁粉污染的环境,以确保磁粉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设备维护磁场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应定期清洁磁场设备,检查电源和连接线路的状态,并根据需要更换磁粉喷涂器和磁场检测仪器等部件。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最新版】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1、检测范围:1.1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电力系统制作、安装和检修过程中由铁磁性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焊缝及其它零部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表面开口缺陷及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和缺陷等级评定。
1.2 检测中使用的方法为湿磁粉法。
2、编制依据: 依据JB/T4730.4-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 4 部分-磁粉检测篇。
3、施工组织: 金属室组织表面探伤人员负责施工,专工负责技术指导。
4、施工准备:4.1 操作人员:4.1.1 进行磁粉检测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经国家质监局或电力行业考核取得表面资格证书的人员来担任。
4.1.2 具体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承担的技术责任以及对身体条件的要求,应符合JB/T4730-2005 中 4.3 条的有关规定。
4.1.3 工作人员在接到委托单位委托后,首先应对检测项目、检验要求做详细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人力、材料做好探伤前的准备工作。
4.2 仪器设备:4.2.1 磁力探伤设备应符合JB/T8290 的规定;4.2.2 为了保证设备的可靠性,使用前应对设备进行校准,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有45N 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有177N 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有118N 的提升力;4.2.3 当采用剩磁粉检测时,交流探伤机必须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退磁装置应能保证工件退磁后表面剩磁小于或等于0.3mT(240A/m)。
4.2.4 为了便于对细小缺陷磁痕的观察,工作人员应用2-10 倍的放大镜进观察;4.2.5 磁粉应具有高导磁率和低剩磁性质,磁粉间不应相互吸引;4.2.6 磁粉粒度应均匀,湿法使用的磁粉平均粒度为2-10μm,最大粒度应不大于45μm;4.2.7 湿磁法应用水或低粘度油做媒介,若以水为媒介时,应在水中加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油基载体的运动粘度应控制在 3.0mm2/s(38℃) 。
4.2.8 磁悬液浓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磁粉类型非荧光磁粉荧光磁粉配置浓度,g/l 沉淀浓度(含固体量),ml/100ml 10~25 0.5~3.0 1.2~2.4 0.1~0.45、标准试片:5.1 标准试片主要用于检验磁粉检验设备、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
磁粉检测作业指导书

磁粉检测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磁粉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金属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裂纹、缺陷等。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磁粉检测作业提供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作业准备1. 设备准备:- 磁粉检测仪器:确保仪器的工作状态良好,校准合适。
- 磁粉:选择适合被测材料的磁粉,如干粉、湿粉等。
- 磁场源:根据被测材料的尺寸和形状选择合适的磁场源。
2. 环境准备:- 清洁度:确保被测材料表面清洁,无油污、灰尘等杂质。
- 照明条件:提供足够的照明条件,以便观察磁粉检测结果。
三、作业流程1. 准备被测材料:- 清洁被测材料表面,去除杂质。
- 确保被测材料表面平整,无凸起或凹陷。
2. 涂布磁粉:- 根据被测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磁粉涂布方法,如湿涂法、干涂法等。
- 均匀涂布磁粉于被测材料表面,确保磁粉覆盖全面。
3. 产生磁场:- 根据被测材料的尺寸和形状选择合适的磁场源。
- 将磁场源放置于被测材料附近,确保磁场的均匀性和合适的磁场强度。
4. 磁化被测材料:- 将磁场源打开,使被测材料磁化。
- 确保磁场源与被测材料之间的距离和位置适当,以确保磁化效果。
5. 观察和记录:- 在磁化过程中,观察被测材料表面是否出现磁粉聚集或漏磁现象。
- 使用合适的照明条件,观察磁粉检测结果。
- 记录检测结果,包括缺陷的位置、形状、大小等信息。
6. 清洁和保养:- 在检测完成后,及时清洁被测材料表面的磁粉。
- 对使用的磁粉检测仪器和磁场源进行清洁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 在操作过程中,确保人员的安全,避免触电、磁场辐射等危险。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眼镜等,以防止磁粉进入眼睛或皮肤。
2. 操作规范:- 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
- 确保操作人员熟悉磁粉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点。
3. 环境要求:- 检测环境应保持干燥,避免水汽、湿度对磁粉检测结果的影响。
磁粉作业指导书(新)

作业指导书 BJSJ-3-A-JC-02 第 1 页共 4 页磁粉作业指导书BJSJ-3-A-JC-02编制:审核:批准:作业指导书 BJSJ-3-A-JC-02 第 2 页共 4 页磁粉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为保证钢结构无损探伤磁粉检测项目的顺利开展,确保检测工作的规范性,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结构无损探伤的磁粉检测项目。
三、引用标准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3、《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5、《焊接磁粉检验方法和缺陷磁痕的分级》(JB/T 6061-92);6、《磁粉探伤方法》(GB/T 15822-1995)。
四、检验仪器设备1、磁粉探伤机:符合JJG100-1992的要求;2、检测所需的磁粉、载液、反差增强剂、标准试片:符合?的要求。
五、操作程序1、预处理1.1清除清除工件表面油污、铁锈、毛刺、氧化皮、金属屑和砂砾等;使用水磁悬液时,工件表面要涂油;使用油磁悬液时,工件表面不应有水分;干法检验时,工件表面应干净和干燥。
1.2打磨有非导电覆盖层的工件通电磁化时,须将与电极接触部位的非导电覆盖层磨掉。
1.3分解与封堵装配件一般应分解后检测;如果工件有盲孔和内腔,检测前应将孔洞封堵上,应注意,检验使用过的工件时,小心封堵物掩盖疲劳裂纹。
1.4施加反差增强剂作业指导书 BJSJ-3-A-JC-02 第 3 页共 4 页如果磁痕和工件表面颜色对比度小,可在检测前先给工件表面施加一层反差增强剂。
2.检测工序安排磁粉检测应安排在容易产生缺陷的各道工序(如焊接、热处理、机加工、磨削、矫正和加载试验)之后进行;对于有产生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把磁粉检测安排在焊接后24h进行;磁粉检测应安排在涂漆、发蓝、磷化和电镀等表面处理之前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指导书规定了套管、油管和管线钢管生产活动中用磁粉探伤的方法。
1.2 本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磁粉检测工作。
2 引用标准2.1 《磁粉检测方法》ASTM E709-80。
2.2《焊接手册》第2版第3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3CJW—4000型环形件荧光磁粉探伤机使用说明。
3 人员要求3.1 从事磁粉探伤的人员均需通过专业培训、考核,取得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
3.2 检测结果的评定和报告签发由MT-Ⅱ级以上人员进行。
4 探伤工艺4.1 剩磁法与连续法4.1.1 剩磁法凡经过热处理(淬火、调质、渗碳、渗氧等)的高碳钢和合金结构钢,其材料的剩余磁感应强度B2在0.8(8000高斯)以上均可进行剩磁检验,低碳钢(10号、20号钢)以及处于退火状态或热变形后的钢材均不能用剩磁法检查,马氏体不锈钢用剩磁法检查的效果不如连续法。
剩磁法操作程序如下:采用剩磁法时,磁化所用的磁场强度的峰值起主要作用,通电时间没有必要很长,原则上在1/4-1秒范围内即可,但采用冲击电流时,应规定在100秒以上,要反复通电方能达到良好的检出效果。
往工件上浇注磁悬液,一般要浇2-3遍,保证工件各个部位充分润湿,或将工件浸入搅伴均匀的磁悬液中10-20秒,取出后进行观察。
磁化了的工件在检查完毕之前,不应与任何铁磁材料接触,以免产生磁系。
4.1.2 连续法低碳钢以及所有其他处于退火状态和经过热变形的钢均须采采连续法。
4.1.2.1 连续法的操作程序如下:4.1.2.2 连续法的操作要点a)采用湿法时,先将工件用磁悬液均匀润湿,然后接通电流1-3秒,与此同时,浇注磁悬液,停止浇注后再通过数次,每次0.5-1秒。
待磁痕形成并滞留下来时停止通电,进行检验。
b) 采用干法时,应在施加干磁粉之前就接通磁化电流,并在完成施加磁粉和吹掉多余的磁粉之后,方才中断电流。
4.2 预处理及工序安排4.2.1 预处理4.2.1.1 清除工件表面的油污、铁锈、毛刺、氧化皮、金属屑和砂粒等。
清除方法根据需要可用蒸气清洗、溶剂清洗、喷砂或用金属刷去除,焊缝可用砂轮修整。
但不要使用有绒毛的擦布擦拭,因为绒毛留在工件上会滞留磁粉,给缺陷判断带来困难。
干法探伤时,工件表面应充分干燥,使用油悬液时,工件上不应有水分。
使用水磁悬液时,工件表面要认真除油。
4.2.1.2 有导电覆盖层的工件必须通电磁化时,应将电极接触部位的覆盖层打磨干净或清洗掉涑层后再通电,因非导电覆盖层不仅会隔断磁化电流,还容量在通电时产生电弧烧伤工件。
清除漆层可用丙酮或其它溶剂,但不准使用金属刷,以防划伤工件表面,给缺陷判断带来困难。
4.2.2 工序安排4.2.2.1 磁粉探伤一般应在各道加工工序完成以后进行,特别是连容易发生缺陷的加工工序后进行,必要时也可在工序间安排探伤。
4.2.2.2 磁粉探伤应在涂涑、涂油脂和干膜润滑剂前进行,返修工件允许带漆探伤。
4.3 磁化规范4.3.1 周向磁化规范4.3.1.1 通电法或穿棒法的规范管道用通电法或穿棒法进行周向磁化时,可按下述公式计算磁化电流值。
I=HD/320;式中H—磁声强度(A/m)D—工件受检部分的直径mm,周向磁化标准规范见表1、表24.3.1.2 偏置蕊棒法规范如果管道直径过大,设备功率不足,可采用偏置蕊棒法,在此情况下,工件上形成磁极,要考虑到退磁场的影响,磁化时,依次将导体放在工件不同位置,亦即将工件在导体上转动。
当导体直径为50mm时,根据工件的不用壁厚,用连续法时,可取如下电流值。
有效磁化区约为导体直径的4倍。
4.3.1.3 支杆法磁化规范用支杆法进行焊缝局部检查,在支杆间距150-250mm 时,磁化电流可按I=46计算,式中I 为磁化电流(A );L 为支杆间距mm。
4.3.2 纵向磁化规范螺管线圈内的磁场强度(A/m ),可按下述公式求出;H=NI/NL2+D2。
式中L —螺管线圈长度(m );D —螺管线圈直径(m ); N —线圈匝数;I —电流(A )。
在线圈的匝数及尺寸一定的情况下,令K=N/√L2+D2;则H=KI 。
工件在线圈内进行纵向磁化时,端头形成磁极,退磁场对外磁场起削弱作用。
有效磁场低于外磁场,减弱的程度取决于L1D 值。
线圈磁化时,采用剩磁法磁化,磁场强度推荐值见表3。
连续法的磁化规范,可利用下式:NI=45000/L1D ;式中N —线圈匝数;I —磁化电流(A )。
4.4 施加磁粉和磁悬液对工件施加磁粉和磁悬液,是将适当数量的,均匀分布的磁粉缓慢地施加在有效探伤范围内的工件表面上,使之吸附在缺陷部位,要根据工件磁特性、形状、尺寸、表面状况,预计的缺陷特性、磁化方法及探伤环境,先择使用干法或湿法。
采用干法时,必须在确认磁粉和工件表面充分干燥后进行。
施加干粉的装置,必须以最小的力将均匀雾状的干磁粉放加于被磁化工作表面,并形成薄而均匀的粉未覆盖层,要避免局部堆积过多,为了把多余的磁粉从工件上吹起,可以用干燥的压缩空气吹去多余的干磁粉,风压、风量和风口距离要掌握适当,注意不要干扰缺陷的磁痕,风吹时,要有顺序地连续移动风具,从一个方向吹向另一个方向。
采用干法的注意事项是:要在工件磁化后施加磁粉,而在观察应施加干磁粉和去除多余磁粉的同时进行。
湿法适用于大批悬工件的检查。
4.5 磁痕观察与记录4.5.1 磁痕观察工件的观察与检查一般情况下在磁痕形成后立即进行。
使用非荧光磁粉时,必须能够充分识别磁痕的日光或照明灯下进行,在检查区域的照度应达到1500勒克面以上。
使用荧光磁粉时,应在紫外光(黑光)下进行,在检查区域的辐照度不应低于1000微瓦/厘米2。
而且,检查要在暗区进行,暗区的白光照度应不大于10勒。
4.5.2 磁痕记录4.5.2.1 照相用照相摄影记录缺陷磁痕时,要尽可能拍摄工件全貌或某一特征部位,以了解磁痕的位置。
为了解磁痕的大小和形状,可和刻度尺一起拍摄,以便读取尺寸。
工件表面如果高度抛光,则应注意避免强光,分散磁粉用无光的介质。
如果使用黑色磁粉时,最好先在工件表面喷涂一层很薄的白色反差增强剂,就能摄出清晰的缺陷磁痕。
4.5.2.2 贴印贴印是用透明胶纸复制磁痕的方法。
将工件表面彻底悬液,待磁痕形成、工件表面干燥后,将透明胶纸贴在试验面上,仔细按压后揭下,购在白纸上衬托出磁痕。
4.5.2.3可剥性涂层在试验面上喷以快干可剥性涂层,取下涂层观察印取的磁痕。
4.5.2.4摹绘在草纸上或表格中摹绘,记录缺陷磁痕的位置、形状、尺寸和数量。
4.6 退磁退磁可用交流电,也可用直流电。
前者称为交流退痕,后者称为直流退磁。
4.6.1.1 交流电退磁常用的交流电退磁方法是将工件从一个通有交流电的线圈中通过,并且沿轴爱渐远离线圈至1.5米以外,然后再切断线圈中的电流。
或者将工件置于线圈中,逐渐地将电流降到零,也可达到同持效果,电流衰减波形见图1。
用线圈时对管道进行退磁时,应考虑地磁的影响,地磁全给管道产生附加磁经,这一点对退磁因子小的工件尤其明显。
直径大的管道,可用软电缆线在工件上绕3-4匝,再通以交变,变电流,其安匝数级为4500-5000,然后将电流降低到零即可退磁。
图1 交流电衰减波形4.6.1.2 直流或超低频电流退磁用直汉电退磁时,既要减弱磁场,又要反转磁场方向,即得到低频换向电流。
4.6.1.3 振荡电流退磁振荡电流是换向衰减电流的一种形式,将一个电容跨接在退磁线圈上,就构成了振荡回路。
线圈用直流电激励,切入断电流时,电路便以自己的谐振频率产过振荡,并逐渐减弱到零。
4.6.2 剩磁测定退磁程度可用XCJ袖珍式磁强计测量,要求精密测量时,可用RC-1型弱磁场测量仪,退磁后剩磁一般要求不大于3高斯。
4.7 后处理探伤完毕之后,要进行清理。
如果用磁悬液检查,可用汽油等溶剂去掉工件上残留的磁粉。
4.8 记录和标识4.8.1 记录探伤完毕后应将探伤结果与试验条件,按有关填写记录。
4.8.2 标识4.8.2.1 标识注意事项a) 经磁粉探伤后所有合格部位加以标识;b) 标识的方法及部位应按设计要求。
c) 标识的方法应不影响管道的使用或有害于以后的检验工作;d) 标识应防止擦掉或沾污。
4.8.2.2 标识方法a) 打钢印;b) 刻印;c)着色;d)检标签。
5 CJW—4000型环形件荧光磁粉探伤机5.1CJW—4000型环形件荧光磁粉探伤机采用湿连续法和感应穿棒法复合磁化。
5.2CJW—4000型环形件荧光磁粉探伤机使用说明:1、接通配电电板电源,打开设备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
2、按动工件转动按钮,观察电机转向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请将电源进线相序调整一下。
3、将工件至于转动托架上,按动磁头闭合按钮,将电极加紧。
4、打开喷液开关,对工件喷洒磁悬液。
5、分别调整周向和纵向电流调节电位器,使实际电流与被探伤工件所需电流相一致。
6、按动磁化按钮,对工件进行磁化。
7、按动转动按钮,观察工件有无裂纹。
8、将充磁、退磁转换开关拨到退磁位置,按动磁化按钮,对工件进行退磁,退磁结束,将转换开关拨回充磁位置。
9、按动松开按钮,将工件取下,再进行下一次探伤。
10、工作结束,首先关断设备电源开关,再切断配电板电源。
5.3磁悬液的配制水载液,用少量水载液与磁粉和匀,再加入余量的水载液,然后加入亚硝酸钠。
荧光磁粉磁悬液的水载液应严格按比例配制,不应使荧光磁粉结团、溶解、剥离或变质。
5.4 磁粉探伤检测环境的控制5.4 磁粉探伤安全防护磁粉探伤人员在检验时应戴上相应的防护眼镜、手套和口罩。
避免人眼直接注视紫外光源;避免皮肤与紫外灯接触;避免对溶剂蒸汽吸入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