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练习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考纲要求] 1.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1.兴起⎩⎪⎨⎪⎧原因⎩⎪⎨⎪⎧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②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
标志: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 义,建号太平天国。
2.发展⎩⎪⎪⎨⎪⎪⎧初期⎩⎪⎨⎪⎧ ①永安建制:1851年9月,在永安整顿建制,分 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
②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 为国都,同清廷对峙。
全盛⎩⎪⎨⎪⎧①北伐:北伐军打到天津郊区,孤军深入,最后 失败。
②西征:西征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石达开进军江西,夺取许多州县。
3.纲领4.失败⎩⎪⎪⎨⎪⎪⎧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事件。
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重建领导核心:为重振国威,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 李秀成,让洪仁玕总理朝政。
防御战:1858年,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局势暂时稳定。
1860年,安庆陷落,天京失去屏障。
天京陷落: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运 动失败。
轻巧识记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一个阶级:农民阶级。
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五个阶段:开始:金田起义;发展:定都天京;全盛:北伐和西征;由盛转衰:天京变乱;失败:天京陷落。
史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天朝田亩制度》史料二 兴车马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洪仁玕《资政新篇》 解读 史料一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史料二反映了《资政新篇》效仿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二者在发展经济的主张上是相互矛盾的。
史料三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
高三历史总复习专题: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高三历史总复习专题: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旗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
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
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这是《太平天国》的主题曲《浩浩乾坤》。
发生在清朝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究竟是“为祸”还是“为福”?值得我们深思。
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运动前期)1.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准备(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入中国,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外民族矛盾,外部原因)。
②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本国封建统治和剥削,国内阶级矛盾,主要原因、根本原因)。
③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使各地群众反抗斗争风起云涌(自然灾害严重,直接原因)。
④西方宗教的影响(外部原因)。
(2)准备: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拜上帝会”组织,作了思想、理论、组织上的准备。
(洪秀全利用和改造基督教,把“拜上帝教”作为农民起义的工具,说明了农民阶级不是先进阶级,提不出先进革命纲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2.前期斗争经过(1)金田起义:1851年1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军名“太平军”,国号“太平天国”,(在广西武宣东乡)称天王。
(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永安五王口诀:杨东萧西冯南韦北石为翼东王节)。
(3)北上转战:①北上途中发布《奉天讨胡(清朝统治者)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②冯云山(全州)、萧朝贵(长沙)相继牺牲;③攻克武汉(太平军攻占的第一个省城)。
(4)定都天京。
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
(5)走向全盛:①北伐:目的在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北代虽然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打乱了清政府围攻天京的计划。
②西征:目的在于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西征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大片地区,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角)第7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精细化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角)第7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精细化讲义(含解析)【考纲要求】 1.1840~1900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课标提示】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太平天国运动1.兴起(1)原因⎩⎪⎨⎪⎧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②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
(2)标志:1851年初,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发展(1)初期⎩⎪⎨⎪⎧ ①永安建制:1851年9月,在永安整顿建制, 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
②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廷对峙。
(2)全盛⎩⎪⎨⎪⎧①北伐:北伐军打到天津郊区, 孤军深入,最后失败。
②西征:西征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石达开进军江西,夺取许多州县。
内 容评 价《天朝田亩度》 ①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②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①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②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资政新篇》①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②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③文教上主张开设新式学堂①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②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1)原因⎩⎪⎨⎪⎧①领导者进取心衰退,腐朽思想滋长。
②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2)表现⎩⎪⎨⎪⎧①韦昌辉杀掉杨秀清后被处死。
②石达开遭猜忌率精兵出走,后全军覆没。
5.失败1后期防御⎩⎪⎨⎪⎧①重建领导核心: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洪仁玕总理朝政。
②开展防御战:1858年,打垮清军江北大营,取得三河镇大捷;1860年,攻破江南大营,打到上海近郊。
(2)运动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判断:(2010·山东文综,11,改编)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侵略的任务,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案人民版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时名片课标要求:(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考纲明示:(1)太平天国运动。
(2)辛亥革命。
[主干知识 理一理]一、太平天国运动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2.永安建制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3.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4.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中心内容⎩⎪⎨⎪⎧ ①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方法是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5.军事全盛: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进入了全盛时期。
6.天京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内乱,元气大伤,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7.颁布《资政新篇》8.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9.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及教训(1)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2)教训: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二、辛亥革命1.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拨云见日想一想]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的激化吗?试答提示:不是。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主要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推动下激化的结果,所以说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
2.《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吗?试答提示:不是。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在追求社会发展道路的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关系,二者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本质的区别。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学案 新人教版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 1.兴起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兴起发展(1)兴起: 1851年1月,金田起义。
(2)发展:永安建制后,于1853年攻占南京,定为国都。
(3)全盛:从1853年起,进行北伐、西征,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3.革命纲领(1)天京变乱:①原因:领导者进取心逐渐衰退,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②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后期防御:①组织:提拔陈玉成和李秀成指挥军事,让洪仁玕总理朝政。
②军事: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破江南大营→东征→安庆保卫战。
(3)最终失败: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
[巧学助记]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二、辛亥革命1.背景(1)经济: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等以上海、东京为阵地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3)组织:①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②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军事: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5)时机: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3.高潮(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2)颁布宪法:①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和权利;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5.功绩(1)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高考复习方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53张PPT)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 考 [误区警示]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在追 点 分求社会发展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是 层 突一种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关系,前者追求平均的理想社 破会,后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二者设想的社会制度有着本
质区别。
返回目录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返回目录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 考 【解读】 理解史料的关键是注意材料中的“不论男 点 分妇”“人多则多分”“妇女和男子一样”等规定。从史料 层 突中可以看出《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____________ 绝对平均主义 的原则 破,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_______________的愿望;体
返回目录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 考 (6)后期斗争 点 分 ①重建领导核心: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让 层 洪仁玕 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 突________ 破 ②稳定天国局势: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江北大
营,在________ 三河镇 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③天京陷落: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太平 天国运动失败。
返回目录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3.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
背 太平天国强盛时 景 期 主 要 内 容
《资政新篇》 (1859年)
太平天国衰落时 期
(1)政治:以法 (1)以户为单位, 治国 不论男女,按人口 (2)经济:发展 和年龄平分土地 工商业资本主义 (2)每户留足口粮 绝对平均主义 (3)文化:开设 ,其余归国库 新式学堂 (1)是几千年来农
•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 命 题 研 析 对 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11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兴起(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发起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
3.全盛(1)北伐:由于孤军深入,最终失败。
但牵制了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2)西征:西征军不断胜利,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5.失败(1)天京变乱: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2)后期斗争①组织:重建领导核心。
②政治:颁布《++++资政新篇----》,重建纲领。
③军事:组织军事防御战。
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轻巧识记]太平天国运动二、辛亥革命1.背景(1)经济基础:清末实行所谓“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
(3)组织基础:++++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4)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
2.爆发(1)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12日占领武汉三镇。
3.中华民国的成立(1)成立:1912年元旦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

第7讲 │ 主干考点梳理
5.功绩 君主专制 (1)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__________ 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 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帝国主义 (2) 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 ____________ 在 华的侵略势力。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为______________ 【特别说明】 辛亥革命是指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 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包括革命思想的传 播、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即狭义上的辛亥革命特指武昌 起义),同时又把孙中山领导的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主干考点梳理
3.纲领
以法治国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新式学堂
《资政新篇》(1859年)
背景 主要 内容 群众 基础
太平天国强盛时期 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 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 库 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因而拥有广泛 的群众基础 反封建的革命性,直接推动革命的发展; 违背社会规律的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空想性、落后性
第7讲 │ 主干考点梳理
► 考点2 辛亥革命 1.条件 (1)经济:清末“新政”“ ______________”客观上促进 预备立宪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革命知识分子宣传西 方的________ 、自由平等学说。 天赋人权 (3)组织 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 1905 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 主革命团体________ 兴中会 。②______ 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 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第7讲 │ 主干考点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17·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四)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汉族督抚数量增加,满族督抚数量减少,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主要背景是( ) A.鸦片战争后国内民族矛盾缓和B.洋务运动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C.八旗军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湘军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神勇答案 C解析鸦片战争之后民族矛盾变得日益激化而非逐渐缓和,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的中心主要是在地方,其并没有获得除总理衙门之外的中央支持,故B项错误;湘军表现神勇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军而非反侵略的对外战争中,故D项错误。
2.(2018·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一)太平天国立国之始就开科取士,其后制度日备,有会试、乡试、县试等,而且录取颇宽。
这说明太平天国( )A.注重宣扬儒家传统文化B.政权性质日趋封建化C.缺乏新政治体制的建设D.注重扩大人才的储备答案 D解析太平天国开科考试,但题目却不准用旧时的“四书五经”,完全出自太平天国的教义,故A项错误;“开科取士”是一种选官制度,与政权性质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开科取士”阐述的是太平天国选官制度,不能反映其新政治体制建设情况,故C项错误;据材料“录取颇宽”可知太平天国扩大录取名额,注重扩大人才的储备,故D项正确。
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
”太平天国时期的这些举措( )A.表达了农民阶级的诉求B.蕴含了民主共和的观念C.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D.践行了“师夷长技”主张答案 C解析农民阶级的诉求是平均分配土地,材料没有涉及到土地问题,故A项错误;民主共和是指资产阶级的一种政体,国家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材料“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体现的是平等观念,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故C项正确;践行“师夷长技”主张的是洋务运动,故D项错误。
4.(2016·大庆一模)太平军曾经“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
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
太平军的这种行为( )A.对传统文化过于简单粗暴B.有利于发动贫困群众C.奠定太平天国文化基础D.冲击了世人对科举的态度答案 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太平军把大量藏书采取很多措施进行毁灭,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贫困群众,故B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的简单粗暴恰恰摧毁了太平天国的文化基础,故C项错误;藏书并未指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故D项错误。
5.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
外国轮船未能在条约签订后立即进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B.福州船政局的创办C.太平天国战事影响D.清政府设法拖延相关条款落实答案 C解析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即被列强打破,故A项错误;福州船政局开办于1866年,而且是清政府官办的,不会对材料中的现象构成干扰,故B项错误;《天津条约》签订后,太平天国运动还没有结束,当时和清政府作战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故C项正确;清政府当时被列强欺压,没有设法拖延,故D项错误。
6.(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四)陶菊隐在《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一书的目录中提到“民国来了,总统来了,内阁来了……然后来的是皇帝?”材料反映了( )A.清政府灭亡已成定局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D.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答案 B解析材料“民国来了”,反映出清政府已经灭亡,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的“民国”“总统”“内阁”“皇帝”等信息可知,隐含地刻画了民国时期各种势力的斗争,主要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故B项正确;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只是民国时期专制的表现之一,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民国时期的政治斗争,与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无关,故D项错误。
7.(2017·孝义三模)同盟会会员在国内宣传革命时,只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对“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多不提及。
这表明他们( )A.突出民族革命目标B.重点反对列强侵略C.缺乏动员民众意识D.弱化宪政民主任务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只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属于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部分,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三民主义中未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同盟会会员在对三民主义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倾向性,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同盟会会员把推翻满清统治作为当时主要的奋斗目标,故D项错误。
8.(2017·衡水中学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摸底)有学者说:“辛亥革命的失败不是让权,不是妥协,而是在民元之后重建的新国家新制度,基本上没有按照南京临时政府的规范往下走。
”这说明( )A.民主理念不适合中国国情B.民主发展需要政权保障C.政府“规范”过于理想化D.民主实践事关政权兴亡答案 D解析材料不是在讲民主理念是否符合中国国情,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在于突出民主的发展失败是因为缺少了政权的保障,故B项错误;材料与政府规范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而是在民元之后重建的新国家新制度,基本上没有按照南京临时政府的规范往下走”可知民主实践关乎政权兴亡,故D项正确。
9.(2017·唐山三模)下图是20世纪初发行的川汉铁路股票背面示意图。
该图片可用于研究近代( )A.洋务运动的影响B.西学东渐的进程C.民族企业的效益D.辛亥革命的背景答案 D解析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故A项错误;西学东渐出现于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得知民族企业效益,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发行股票说明民族企业发展较好,为辛亥革命奠定经济和阶级基础,故D项正确。
10.(2018·太原一模)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正式国旗,并请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各省执行。
但孙对此表示异议,复函据理力争,且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提请临时参议院对这一议决加以复议。
临时参议院立即对此进行重新讨论,最终正式决定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
这一过程表明( )A.五族共和思想成为共识B.南京临时政府统而不治C.共和原则得以初步实践D.民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的政治。
根据材料可知,临时大总统和临时参议院在决定使用何种国旗的问题上进行了拉锯战,彼此行为都是在权力范围内,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说明当时初步实践了共和政治,故C 项正确。
11.(2018·福建高三单科质检)民国初期,政府开始在县下增设区级政区。
除行政机关外,传统的乡族和工会、民团、党派等新式社团也参与管理。
这表明( )A.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B.中央集权开始瓦解C.新式社团代行行政职能D.政党政治初显雏形答案 A解析县级以下的基层管理并不意味着中央集权的瓦解,故B项错误;这些新式社团只是参与而非代行行政职能,故C项错误;同样,这些新式社团也并非都是政党组织且其参与的都仅是地方基层自治,“政党政治初显雏形”的表述显然属于程度失当,故D项错误。
12.(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五次联考)辛亥革命胜利后,有人评论说:“今日之革命家皆注意于种族革命、政治革命,而未闻乘此时机并行社会革命。
”这说明辛亥革命( )A.改造社会的效果有限B.以反满方案为宗旨C.实现了民主革命目标D.脱离了中国实际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中“今日之革命家皆注意于种族革命、政治革命,而未闻乘此时机并行社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主要是强调进行民族革命和民权革命,而忽视进行民生的改革,说明改造社会的效果有限,故A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当时民族革命的内容,故B项错误;民主革命指的是政治革命,材料中并未提及其是否实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当时辛亥革命从社会实际出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未脱离社会实际,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2017·湖北百所重点中学高三10月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秀全从农民阶级立场出发,把《劝世良言》中关于上帝是真神、人皆上帝子女、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材料与儒家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传统思想结合起来,宣传“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则实一家”的平等内容,使宗教的教义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印证而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赵去章《〈劝世良言〉与洪秀全早期思想》材料二(东王)杨秀清给英国公使文翰发了一纸诰谕,其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万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
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深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父之深恩。
”——《浅析太平天国与西方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洪秀全成功发动农民起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杨秀清对发展中英关系的态度。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教观念。
答案(1)原因:洪秀全把早期基督教中的平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观念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来发动农民运动;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深受西方列强蹂躏,民愤日深;清政府为偿还对外赔款加重赋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2)态度:他仍然以传统的大国自居的思想看待中英问题,并许诺英国货物可以“自由进出”“随意进退”,这有损于国家的主权,反映出杨秀清等人没有认清西方殖民主义的本质。
(3)评价: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初,宗教中的平等思想确实起到了组织发动群众的作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一种凝聚力;利用宗教束缚百姓思想,大搞个人崇拜,酿成了天国内部的分裂;在对外关系方面把西方国家称为宗教上的朋友和兄弟,甚至出现放弃国家主权的行为和言论,未认清西方国家的侵华本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方国家的侵华野心。
解析(1)材料一主要强调的是洪秀全受到《劝世良言》的启发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发动农民起义。
此外农民起义的原因还要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方面回答。
(2)根据材料二“尔海外英民不远万里而来……深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父之深恩”进行分析可知,他仍然以传统的大国自居的思想看待中英问题,并许诺英国货物可以“自由进出”“随意进退”,这有损于国家的主权,反映出杨秀清等人没有认清西方殖民主义的本质。
(3)分别从积极和消极,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分析。
14.(2017·滨州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在就职前应作如下宣誓或郑重声明:“我谨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