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进行改造的方法,通过人为地改变植物细胞内部的基因组,从而实现对植物性状的改善和优化。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等各个领域。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具体内容以及应用。
一、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植物细胞培养是指通过在无菌状态下,将植物细胞放入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来促进细胞分裂、再生和生长的过程。
这种技术可以被应用于不同种类的植物,包括水稻、玉米、烟草等,在生产、质量控制和繁殖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基因转移技术基因转移技术是指将需要转移的基因序列,通过基因枪或农杆菌等手段,从其他植物或细菌等生物体中提取出来,然后将其导入到细胞内部。
这个过程也被称为遗传转化。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对植物进行基因改造,从而实现对其产量、品质、耐性以及根系和开花先后顺序等性状的调整和优化。
三、细胞选择技术细胞选择技术是指通过对植物细胞进行筛选和选育,来寻找目标细胞,并对其进行扩增和培养。
很多情况下,目标细胞需要拥有特定的基因、调节机制或代谢途径。
通过细胞选择技术,可以提高目标性状的频率和新品种的生成效率,也可以协助植物地质控制和繁殖管理,从而加快新品种的开发和发布。
四、植物转基因技术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不同种系中的优良性状和符合人类需求的各种有益基因,转化到需要面对特定环境条件的植物种系中,实现植物遗传材料和其他植物种系的交配。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实现对植物性状的精确调整,也可以对植物进行基因治疗,改善其抗性和抵御能力,提高其产量、质量等各种综合性状。
五、应用于植物生产的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繁育、种子生产、质控等。
这种技术能够帮助植物在各种压力环境下更好地生长和发展,提高植物的产量、增加其对寒冷、干旱、病虫害等压力的耐受能力,并为我们提供更安全和健康的农产品。
植物细胞培养

植物细胞培养
植物细胞培养是一种将植物细胞通过人工的方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的方法。
它可以用来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形成、植物代谢产物的生产等。
植物细胞培养的步骤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材料准备:准备需要培养的植物材料,如幼芽、种子、叶片等。
同时准备好无菌培养基、培养器皿和器械。
2. 表皮消毒:将植物材料表皮的细菌和真菌等杂质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浸泡在含有消毒剂的溶液中,如酒精和次氯酸钠。
3. 组织分离:将消毒后的植物材料进行分离,常用的方法有切碎组织、分离细胞等。
4. 培养基制备:制备无菌的培养基,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常用的培养基有MS培养基、B5培养基等。
5. 培养:将组织或细胞转移到无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可以选择不同的培养条件,如光照条件、温度、激素的添加等。
6. 培养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观察培养物的生长情况,记录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器官的形成等变化。
植物细胞培养可以应用于植物繁殖、基因转化、抗病性筛选、药物生产等方面。
同时,植物细胞培养也属于一种生物技术手段,可用于保护濒危物种、加速育种进程等。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

放于下层,后者位于上层。 (3)饲养细胞与靶细胞一起培养于液体培养基中。 (4)双层滤纸植板培养:在饲养细胞层和靶细胞层之间 放两张滤纸,上面一层滤纸用于将靶细胞转移到其他培养 基上继续培养。
有分裂能力。通过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是细 胞脱分化的过程,可以获得分散的具有分裂能力 的植物细胞。
1.2 植物单细胞的初步培养
1.2.1 1.2.2 1.2.3 1.2.4 看护培养 饲养层培养 液体浅层静置培养 细胞同步化培养
1.2 植物单细胞的初步培养
1.2.1 看护培养
1 将生长活跃的愈伤组 织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 2 在愈伤组织块上方放 置一片面积为1cm2的无 菌滤纸,滤纸下方紧贴 愈伤组织
植物单细胞分离与初步培养 继代培养
1.植物单细胞的分离与初步培养
1.1 植物单细胞的分离
1.1.1 从外植体直接分离单细胞 1.1.2 从愈伤组织分离单细胞 1.1.3 通过原生质体再生法获得单细胞
1.1植物单细胞的分离
1.1.1 从外植体直接分离单细胞
机械法:
通过机械磨碎、切割等操作获得游离的细胞,效 率低,容易对细胞造成损伤。
2.3 液体培养
采用液体培养基可以进行细胞培养可以保证细胞 与营养比较充分地接触,操作方便,生长速度较 快。
2.继代培养
愈伤组织随外植体生长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继代 培养达到增殖的目的。 培养工具与微生物细胞培养类似,关键仪器包括 光照培养箱、控温摇床等。
2.1 平板培养法
1 单细胞悬浮液的制备
单细胞来源:
外植体(叶肉细胞) 愈伤组织 原生质体
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植物细胞培养是一种将植物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及植物的生长发育等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用于植物遗传改良、利用细胞培养生产植物品种等领域。
下面将对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植物组织作为培养材料,如茎段、叶片、根尖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实验仪器和培养基成分。
2.细胞分离:将选取的植物组织进行表皮剥离、细胞壁酶解等操作,将细胞分离出来。
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分离程度。
3.培养基配制:根据不同的培养目的和植物类型,调配适合的培养基。
培养基通常包括无机盐、有机物、维生素、激素等成分,用于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养分。
4.细胞培养:将分离得到的细胞悬浮在培养基中,将其培养在恒温恒湿的培养箱中。
培养箱中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可以根据植物的特性进行调节。
5.观察和保存:定期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包括细胞的形态、分裂情况等。
同时可以进行细胞生长速率、物质代谢等方面的研究。
对于需要保存的细胞,可以使用液氮冷冻或低温贮藏的方法保存。
1.组织培养:将植物组织培养在含有适当激素的培养基上,促使其分化和增殖。
常用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愈伤组织培养、种子发芽培养、胚培养等。
2.悬浮细胞培养:将植物细胞分散在培养基中形成悬浮细胞。
可以利用悬浮细胞进行物质代谢、遗传变异等研究。
3.离体培养:将完整的植物器官(如茎尖、叶片等)切分成适当大小的组织块,培养在含有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其分化为根、茎、叶等组织。
4.离体器官培养:将完整的植物器官(如拟南芥的花蕾、水稻的胚等)取出,培养在含有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可以使其分化为新的植株。
5.基因转化: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使其产生新的表型特征。
常用的基因转化方法包括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基因枪轰击法等。
总之,植物细胞培养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和研究方法,通过培养和处理植物细胞,可以为植物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3.植物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培养)

3.植物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第三章植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培养:指对从植物器官或由愈伤组织上分离的单细胞(或⼩细胞团)进⾏培养,形成单细胞⽆性系或再⽣植株的技术。
Haberlandt(1902)⾸次尝试分离和培养植物叶⽚单细胞。
细胞培养的意义有利于进⾏细胞⽣理代谢以及各种不同物质对细胞代谢影响的研究。
进⾏细胞培养,通过单细胞的克隆化,即称为“细胞株”(cell line),可以把微⽣物遗传技术⽤于⾼等植物以进⾏农作物的改良。
细胞培养的增殖速度快,适合⼤规模悬浮培养,⽣产⼀些特有的产物,如许多种植物的次⽣代谢产物,包括各种药材的有效成分等,⽤于医药业、酶⼯业及天然⾊素⼯业,这是植物产品⼯业化⽣产的新途径。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细胞之间在遗传和⽣理⽣化上会出现种种变异,这些细胞形成的植株也都表现出⼀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反映在它们的植株的形态、产量、品质、抗病⾍和抗逆性等⽅⾯。
所以由单细胞培养获得的单细胞⽆性繁殖系,并对不同的细胞进⾏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细胞培养就是从⾼等植物的某个特定的器官或组织中取得单个细胞进⾏培养,并诱导其分裂增殖,由细胞分裂形成细胞团,再通过细胞分化形成芽根等器官或胚状体,长成完整植株。
第⼀节植物细胞培养⼀. 单细胞培养(⼀)单细胞分离1.机械法2.酶解法3.从愈伤组织中分离(⼆)单细胞的培养⽅法1、平板培养(细胞的⽣长周期)2、看护培养3、微室培养 4. 条件化培养⼆. 细胞悬浮培养(⼀)悬浮培养的⽅法1、分批培养(细胞的⽣长周期)2、半连续培养3、连续培养——封闭型、开放型(化学、浊度恒定式)4、固定化培养(⼆)培养细胞的同步化1. 化学⽅法(饥饿法、抑制法、有丝分裂抑制法)2. 物理⽅法(分选、低温)(三)培养基振荡⼀、单细胞培养(⼀)单细胞的分离1.机械法: Ball(1965)⾸次由花⽣成熟叶⽚利⽤机械的⽅法使叶⾁细胞得到分离的技术。
⑴⼑⽚刮: 取下叶⽚→叶⽚消毒(75%酒精或7%次氯酸钠)→撕去下表⽪(露出叶⾁细胞) →⽤解剖⼑刮下细胞→单细胞悬浮培养⑵研磨离⼼法: 取下叶⽚→叶⽚消毒(75%酒精或7%次氯酸钠) →研磨匀浆(10g叶⽚+40ml研磨介质)→匀浆过滤(细纱布) →离⼼(先低速去碎屑) →游离细胞沉降到底部(净化细胞) →植株培养或悬浮培养研磨介质: 20µmol蔗糖+ 10µmol MgCl2 + 20µmol Tris-HCl (pH7.8)机械法的特点:⑴细胞不受酶的伤害;⑵不发⽣质壁分离。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就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在细胞水平上对离体植物细胞或原生质体进行的一系列生物工艺学操作。
它包括分离、培养、再生以及一系列相关的操作。
就有用化合物的生产来说,它主要是指在无菌条件下通过悬浮培养植物细胞生产有用化合物的过程。
理论与技术基础:植物细胞全能性、微生物液体深层发酵系统、遗传工程意义:1)不受地理、季节和气候条件的限制;2)节省土地,降低成本,生产周期短,可大大提高经济效益;3)可代替整体植株在工厂内连续生产所需产物;4)可通过添加抑制剂等使生物合成按照人的意志进行;5)可通过诱变筛选,获得高产细胞株,并且可以进行特定的生物转化获得新的有用物质。
1. 发展与成果例证2. 培养基组成3. 培养条件1. 发展与成果例证1959年Tu1ecke和Nickell首次采用大体积〔20升〕的硫酸瓶进行了蔷薇(Rosa sp.)茎段的细胞大量培养。
1967年Kaul和Staba采用多升发酵罐对小阿米(Ammi visnaga)进行了细胞大量培养的研究,并从细胞培养物中得到了第一个药用成分呋喃色酮(visnagin)。
1972年,Kato培养烟草细胞以获得尼古丁,最后放大到在20000升的生物反应器上进行分批和连续培养,其生产能力为5.82kg/m3.d。
1983年,***三井石油化学工业公司利用大规模培养紫草细胞生产紫草宁,产物终浓度达1400mg/L;随后,Ushiyama等在20000升生物反应器中成功地进行了100公斤/月的人参愈伤组织培养。
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对近1000余种植物进行过细胞培养方面的研究,生产的天然产物包括药品、香料、色素、食品、化妆品等500多种。
许多植物的细胞培养已完成实验室阶段研究,正向工厂中试过渡,有的已完成工厂化生产规模的实验。
如人参、紫草、毛地黄、烟草、肉桂、迷迭香、黄芪等。
2. 培养基组成培养基的组成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代谢物质的生产影响极大。
典型的培养基有Murashige-Skoog(MS),Linsmaier-Skoog(LS),white和B5等四种。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是一门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技术,其通过体外培养植物细胞或组织,实现植物的无性繁殖、基因转化等目标。
这项技术在农业、园艺和药物生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进行探讨。
一、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1. 培养基优化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基的配方。
目前,许多研究致力于优化培养基的成分和浓度,以满足不同类型植物细胞的需求。
例如,通过添加适量的激素,可以调控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从而提高培养效果。
2. 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组织培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培养某些植物的组织片段,如茎段、叶片等,可以实现新的植株生长。
这种方法在植物繁殖和无性系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基因转化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基因转化。
通过导入外源基因到植物细胞中,可以改良作物的性状,增加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产量等。
目前,已经成功地培育出多个基因转化作物,如转基因玉米、大豆等。
二、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案例1. 植物生产药物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大量生产药用植物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如利用紫杉醇酶培养细胞生产癌症治疗药物紫杉醇。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减少对天然植物的采集,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
2. 无性繁殖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无性繁殖,即通过植物细胞的培养和再生,获得与母本相同的大量无性繁殖植物。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苗圃生产、林业育种和观赏植物繁殖等领域。
3. 耐逆性提高通过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诱导植物细胞形成耐逆性,如耐盐、耐寒、耐干旱能力。
这对于改良作物品种、提高耕作环境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 蓝色假丝酵母植物生产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使植物细胞表达蓝色假丝酵母的酶系统,进而生产出丰富的蛋白质,如抗体和酶等。
这一技术对于生物制药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说课稿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农业、医药、食品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到生物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细胞培养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流程,包括培养基的制备、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培养条件的控制等。
(3)了解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农业、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2)通过对应用实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
(2)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农业、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2、教学难点(1)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成分和作用。
(2)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但对于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这一较为前沿的生物技术,可能了解较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的掌握等。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只要教师能够合理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完成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酶解法
利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处理,分离出 具有代谢活性的细胞。该法不仅能降解中 胶层,还能软化细胞壁。所以,用该法分 离细胞时,对细胞给予渗透压保护,如添 加适量甘露醇。
二、通过愈伤组织诱导获取 植物细胞
(一)、概念 愈伤组织:植物各种器官的外植体在离 体的条件下,细胞经过脱分化等一系列过 程,重新转化为未分化细胞,继而形成一 种能快速增殖的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 细胞团,称为愈伤组织。
(二)、细胞密度。单细胞培养要求接种 的细胞有一定的密度。过低,不利于细 胞生长繁殖,过高,则难得到单细胞系。 (三)、植物生长激素。主要是生长素和 分裂素。
(四)、温度。一般控制在25度左右,许可 范围内适当提高温度可加快单细胞生长速 度。 (五)、PH。一般控制在5.2~6.0 (六)、CO2含量。植物细胞培养系统中 CO2含量对细胞生长繁殖有一定影响。
(一)、原生质体的分离
1、机械法: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切开 细胞壁使原生质释放出来。 特点:排除了外加酶对原生质体结构和 代谢的不利影响,但产生的原生质体少,对于 细胞质浓密、液泡小的分生组织不适用。
2、酶解法:将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混合处理材料。
特点: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原生质体, 并能从分生组织获得原生质体,但是,酶可能对 原生质体有毒害作用。
(三)、从愈伤组织分离得到植物细 胞
诱导获得的愈伤组织可以用小刀或镊子 分割得到植物小细胞团,也可以将愈伤组 织转移到液体培养基中,加入杀菌的玻璃 珠,振荡培养,使愈伤组织分散成小细胞 团或单细胞,然后过滤,得到一定体积的 小细胞团或单细胞悬浮液。
三、通过原生质体获取植物细胞
原生质体:出去细胞壁后得到的微球体。
含义:将愈伤组织培养在一定容积的密
闭容器中进行培养。它是进行细胞生 长 和细胞分裂的生理生化研究常用的培养方 法。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概念
植物细胞培养:是指从植物体中获 得 植物细胞,然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 以获得所需的细胞或各种产物的技术过 程。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理论 基础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 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育成完 整植株的遗传能力。 细胞分化:细胞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在形 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发生某些特异性差异 的过程。 脱分化: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分化细胞的基 因活动模式会发生可逆的变化,重新回到未分化 状态,这个过程成为脱分化。
2、基本过程
(1)、单细胞悬浮液的密度调整 (2)、固体培养基的配制 (3)、接种单细胞 (4)、培养 (5)、继代培养
(四)、条件培养法
将单细胞接种于条件培养基中进行 培养,使细胞生长繁殖,而获得有单细 胞形成的细胞系的培养方法。
植物单细胞培养的条件
(一)、培养基。不同种类植物单细胞对 营养成分的要求各不相同,要根据不同 的要求配置培养培养基。
3、影响因素:材料的种类与生理状况、酶的种 类与浓度、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和质膜稳定 剂等。
(二)、原生质体的纯化
供体体材料经酶处理后,除有完整的原生质体外 还有未被消化的细胞、破碎的原生质体,叶绿体、线 粒体等,可以用镍丝网除去较大碎屑,进一步纯化方 法有下三种: 1、沉降法:离心,使原生质体下沉,碎片留于 上清液。 2、漂浮法:根据密度不同,利用密度大的高渗 溶液,离心后使原生质体漂浮其上,碎片等沉底。 3、界面法:采用两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离心后 使完整的原生质体处于两液相的界面。
(二)、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
• 1、要有合适的外植体。一般来说,外植体细 胞分化程度越高,脱分化越困难,所需时间越 长 • 2、要有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植物激素 的种类和浓度最为重要。 • 3、光照和温度也影响愈伤组织的发生。 • 4、NH4+/NO3-的浓度比对愈伤组织的诱导 也有影响。浓度比为4:1时,诱导率最高。
(三)、原生质体再生形成植物细 胞
原生质体分离后,经过技术和适当稀释,在 一定条件下进行原生质体培养,使细胞壁再生, 从而得到植物单细胞,单细胞培养,长成细胞团, 再经过继代培养,形成由原生质体形成的细胞系。 采用固体培养或者液体静止培养,形成植物细胞。
植物单细胞的培养方法
(一)、看护培养法
1、概念; 采用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 织块来看护单细胞,使单细胞持续分裂和 增殖,而获得单细胞形成的细胞系的方法。
植物单细胞的获取
一、从外植体直接分离细胞
(一)、机械捣碎法 先将叶片等外植体轻轻捣碎,然后 通过过滤和离心分离细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优点: 1、获得的植物细胞没有经过酶 的 作用,不会受伤害。 2、不需要经过质壁分离,有利于进行生 理生化研究。
缺点: 由于受到机械作用,细胞结构会受到一 定的伤害,获得完整的细胞团或细胞数量少。
细胞悬浮培养
(一)含义及特点 1、含义:将离体的植物细胞悬浮在液体培养
基中进行的无菌培养
2、特点
1)细胞可不断增殖,形成高密度的细胞群体, 适于大规模培养; 2)能够提供大量较为均匀的细胞,为研究细 胞的生长、分化创造方法和条件。
3、悬浮培养类型和方法
成批培养 连续培养
(1)、成批培养/分批培养
(二)、微室培养法
1、概念; 将接种有单细胞的少量培 养基,置于微室中培养,使单细胞生长 繁殖的方法。 2、特点:使用培养基用量少,可通 过显微镜观察个体细胞的生长、分裂、 分化、发育情况。利于对单细胞全过程 进行跟踪。
(三)、单细胞培养法
1、概念:将单细胞接种于固体培养基, 在培养皿中进行培养,使细胞生长繁殖, 获得由单细胞形成的细胞系的培养方法。
2、基本过程:
(1)、配制好宜于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固体培养基。 (2)、将生长活跃的愈伤组织块植入固体培养基中间部位。 (3)、愈伤组织上方放置一片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滤纸,滤纸下 方紧贴培养基和愈伤组织块。 (4)、取一小滴经过稀释的单细胞悬浮液接种于滤纸上方。 (5)、置于培养箱,在一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若干天, 单细胞在滤纸上进行持续分裂和增殖,形成细胞团 (6)、将细胞团转移到新鲜的固体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获 得由单细胞形成的细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