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川省红层丘陵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案(8.27)

合集下载

四川省红层丘陵区地下水遥感综合调查图册

四川省红层丘陵区地下水遥感综合调查图册
2
三、地下水遥感综合调查的工作程序
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工程中遥感综合调查的工作程序可分为:设计编审阶段、野外调查阶段、野外验收阶段、综合研究与报告编审四个阶段。
设计编审阶段
资料收集 解译程度分区
地形图矢量化 初步解译
影像图制作 野外踏勘
地貌分区 设计编审
野外调查阶段
地下水埋藏区遥感信息提取和解译 工作分区
生态环境分区遥感信息提取和解译
野外调查
补充解译
野外验收阶段 综合研究与报告编审
3
四、卫星图像的选择与波段组合
1.TM/ETM 遥感数据时像优选
根据以往工作的总结和本次野外踏勘,总体 上,丰水期植被繁茂,地下水埋藏区与农作物含 混,不宜区分;而枯水期图像更有利于地下水埋 藏区、生态环境的遥感信息计算机自动提取与解 译;首先,枯水期图像能客观真实地记录地貌信 息,沟谷、洼地、谷坡、山体等一目了然。由于 地下水埋藏浅,在其富集和赋存区均有农作物覆 盖,这一间接标志在枯水期已收获季节的图像中 呈粉红色、兰色色调,遥感可解性良好,可采用 计算机监督分类提取 80%的风化带裂隙水遥感 信息,能指导圈定地下水埋藏区。另外,林地、 农田、居民地等生态环境类型在图像中能从色 调、形态上区分,可有效地提取生态环境类型。
宋元宝 程 琳 蒋华标
目录
一、四川省红层丘陵区卫星影像图 ...............................................................................................................................................1 二、四川省红层丘陵区行政区划 .................................................................................................................................................2 三、地下水遥感综合调查的工作程序 .............................................................................................................................................3 四、卫星图像的选择与波段组合 .................................................................................................................................................4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批复-川府函[2013]148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批复-川府函[2013]148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批复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批复(川府函[2013]148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环境保护厅《关于报送〈四川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2-2020年)(送审稿)〉的请示》(川环(2013)25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四川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请你们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强化源头,保护优先;分区控制,分类整治;落实责任,统一监管”的原则,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以强化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为支撑,以切实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为根本,大力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健全制度规范,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推动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三、通过实施《规划》,到2015年末,完成全省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开展一批以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核心的工业、城镇、农村等环境综合整治和保护典型工程项目,启动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和影响地下水环境安全的土壤整治工作,初步建立健全我省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到2020年末,建立地下水污染源监控体系,大力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积极推动影响地下水环境安全的土壤整治,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地下水重点污染防治区域水质不断改善,城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保障。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紧急通知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紧急通知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紧急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12.07.10•【字号】•【施行日期】2012.07.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紧急通知各市(州)、扩权县(市)国土资源局:为加快推进我省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全面完成各级规划数据的建库、检查和汇交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3号)及相关文函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全省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工作会的部署安排,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一、增强规划数据库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以信息化带动规划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是进一步发挥好土地利用规划管控作用的根本要求,也是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切实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和水平的客观需要。

随着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入审批实施阶段,国土资源部对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做出明确部署,要求国家和省市县乡5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数据必须纳入国土资源“一张图”,今后一律在“一张图”上开展建设用地审批、规划计划审查、土地执法监管等各项土地管理业务,未按规定及时上报和汇交规划数据库的,将影响土地报件的审查、审批工作效率和执法结果。

各地应当充分认识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工作相对滞后的原因,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尽快完成规划数据的建库、检查和汇交工作,确保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顺利实施,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严格规范规划数据库建设工作各市(州)、县(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完成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的电子化,组织所辖区域内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检查汇交,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所辖区域内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数据,向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汇交本辖区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数据。

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设计

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设计

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总体设计(四川省)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总体设计(四川省)Ⅰ四川红层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方案一、红层地区概况四川红层缺水地区界于龙泉山以东,华莹山以西,广元、南江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行政区辖四川省的内江、南充、遂宁、巴中、广元、自贡等十七地、市的94个县(市、区),总面积11.8299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是四川省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

宝(鸡)成(都)、成(都)渝(重庆)、成(都)达(州)等三条干线铁路与成渝、成(都)南(充)、广(安)渝等高速公路为主的公路体系和长江黄金水道共同构成区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交通堪称便利。

该地区系红层丘陵区,具有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农业发达,经济社会资源丰富等优越条件,是四川省的重要农业经济区。

区内人口约占全省的60%,耕地约占全省的50%,粮食总产量约占全省的55%,经济作物(油、棉、糖)产量占全省近三分之二左右,不但是我省的重要粮仓,其生猪、蚕茧在国内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区内有94个县(市、区),中、小型城市发展迅速,绵阳、广元、内江、南充、遂宁、自贡等中等城市是区内骨干城市。

绵阳、广元以电子工业为龙头,内江、遂宁、南充以轻纺工业为支柱,自贡以盐化工业为特色,各城市经济发展方向突出,功能各异,成为四川盆地经济辐射网络上的重要节点,是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参见四川省红层分布图、表1)1表1 四川红层缺水区分布统计表21、地质背景⑴地质构造该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四川盆地。

盆地自三叠世末期上升为内陆盆地,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以来,沉积了一套河、湖相的巨厚红色碎屑岩系——即“红层”,燕山运动发生褶皱,形成构造的基本格局,属新华夏系北北东向构造。

调查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为四川盆地历次构造变动相对稳定区,以宽缓的褶曲构造为主,断裂鲜见,地层倾角一般在10°以下,大部近于水平。

喜山运动时,该区遭受顺时针扭动,在原北北东向构造形迹的基础上,形成了威远辐射状构造,观音场环状构造和绵阳帚状构造等旋扭构造,对红层地下水的埋藏、富集条件有很重要的控制作用。

红层找水打井技术要求汇总

红层找水打井技术要求汇总

四川省红层丘陵地区“找水打井”工程技术要求本要求针对利用红层风化带裂隙水的农村分散居住家庭供水,采用分散式供水工程模式和利用红层地区相对富水地段(风化带裂隙水及层间承压水)解决乡(镇),学校等小型集中供水的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规划;专题研究,数据库建设与实施工作提出技术要求。

一、范围1、本技术要求针对四川省红层地区地下水调查、评价、区划,示范工程阶段及实施阶段编制。

2、本技术要求提出的红层地下水调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服务于四川红层丘陵地区“找水打井”工程,不替代国家或行业规范执行的其他供水、采水、给水工程建设规范。

3、调查评价单元与县级行政区划一致,以县(市、区)为单位成图,比例尺为1:5万。

二、引用参照并参考规范、规章、手册1、地质出版社1978年4月《水文地质手册》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3、1996年4月,原地矿部地质环境管理司《县(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基本要求》(试行)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5、《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三、调查技术要求1、县域水文地质调查内容⑴查明风化带裂隙水分布、富集规律风化带裂隙水是红层丘陵区分布最广泛的地下水类型。

寻找红层风化带裂隙水,要调查了解控制风化壳发育的地层岩性、地貌因素,特别是微地貌,通过对地质剖面、井、孔的调查和资料搜集,查明风化程度,发育深度等,圈定风化带裂隙水的分布范围、富水程度,研究其分布与富集规律。

⑵地质构造。

通过地质构造的调查,分析研究构造因素对红层地下水富水程度的影响,寻找红层地下水因构造因素形成的储存和富水块段。

①平缓褶皱分布区,一般褶皱轻微,形态不甚明显,地层产状较为平缓。

应着重查明区域构造裂隙的发育与不同构造、地层部位的关系。

分析其力学性质、发育程度、裂隙张开、闭合和充填情况、充填物成分。

②褶皱较发育分布区,着重调查褶皱轴部和地层产状急变的挠曲部位;断裂构造两侧;软硬相间地层中的硬脆岩石。

四川盆地红层丘陵区浅层地下水类型

四川盆地红层丘陵区浅层地下水类型
1.四川盆地红层丘陵区浅层地下水类型 根据红层浅层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埋深可分为风化带裂隙水、溶蚀孔洞裂隙 水、浅埋 藏层间承压水、桌状台阶状低山深丘上层滞水四类,其中以前两类型 为主。 (1)风化裂隙水 赋存于红层砂、泥岩风化带裂隙中的地下水。主要埋藏在遂宁组、蓬莱镇组 的泥质岩类 风化带中,沙溪庙组厚层泥岩也有埋藏,出水量小于 10m 3 /d。在 区内具有分布普遍、量小、 易开采的特点。 (2)溶蚀空洞裂隙水 赋存于富含膏盐、钙质或其他可溶性盐类的泥岩、砂岩或砾岩中的溶蚀孔洞 介溶蚀孔洞 含水层、主要埋藏在沙溪庙组、蓬莱镇组以及白垩系厚层砂岩风化 带里,是区内的主要地下 水类型之一,出水量小于 10m 3 /d,且大多数小于 5m 3 /d。水量稳定,易开采。 (3)浅埋藏层间承压水 埋藏深度小于 30m 的砂泥岩互层区蓄水构造中赋存的承压水。分布在大遍泥 岩中的砂岩 层中,有上、下隔层分隔,岩层倾角 9°—21°时,易形成微具承 压性的含水层。具有水量 稳定、水量相对较大,分布较广等特点。 (3)桌状、台阶装低山深丘上层滞水 低山高丘区一般宽度大于 50m 的桌状、台阶状地带风化带和松散堆积层中 赋存的地下 水。上层滞水带主要储存在砂泥岩的风化带中,风化带厚度一般在 10 米左右,地下水主要 是储存在包气带内,水量小、不稳定分布局限等特点。 2.云南红层地区地下水类型 以泥质岩为主间夹厚度不等的砂岩、粉砂岩 层,隔水、含水层频繁相间, 是云南红层缺水区 共同的水文地质特征。按地下水储水空间形态并 考虑含水层 分布特点及其对水质的影响,将云南 红层地下水划分为风化带裂隙水、纯层型 砂岩层 间裂隙水、夹层型砂岩层间裂隙水、泥灰岩层间 溶隙孔隙水、钙质泥岩 层间溶孔水(见图 5)和含盐 图 5 钙质泥岩中的溶孔 层裂隙溶孔水六类。 风化带裂隙水指以红层风化带裂隙发育段为含水层,下伏新鲜不透水基岩为 隔水边界形 成的地下水,其分布与赋存受基岩风化带制约。层间裂隙水仅指砂

四川省北部山地红层浅层地下水Fe、Mn富集规律及成因分析

四川省北部山地红层浅层地下水Fe、Mn富集规律及成因分析

四川省北部山地红层浅层地下水Fe、Mn富集规律及成因分析作者:李盛清何正茂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15期摘要:四川省北部盆周山地低山丘陵区红层浅层地下水是当地分散农户的主要饮用水源,但地下水中Fe、Mn含量普遍较高,并随井深有增高的趋势。

介绍了该区地下水中Fe、Mn含量的分布形成特征及富集规律,认为地下水中Fe、Mn含量主要与含水介质及其上覆岩土中的Fe、Mn含量和氧化还原环境密切相关。

提出了Fe、Mn含量偏高的地下水采取暴气、沉淀、沙滤等简单方法处理后可作为分散农户生活饮用水的办法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富集规律;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P64 文献标识码:A四川省北部盆周山地红层低山丘陵区水资源贫乏,区内无大中型水利设施,加之大气降水时空分布差异极大,水资源分布时空极度不均,造成该地区缺水严重,人畜饮用水困难。

然而区内砂、泥岩浅层风化带内普遍赋存有地下水,通过调查,该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具如下特点:1、地下水分布普遍;2、埋藏浅、开采方便;3、水质较好、适宜饮用;4、可持续开采。

结合该红层地区农户“居住分散、用水量少”的需水特征,红层丘陵区的地下水资源特征与当地农村家庭的用水需求状况具有极佳的结合点,实践也证明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具有投资省、见效快、供水保障率高、水质好、少占地、易管理等优点,还会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但普遍分布的浅层地下水中Fe、Mn含量普遍较高,为了充分利用好地下水资源,必须全面掌握该地区的地下水中Fe、Mn元素的分布形成和富集规律,科学开发地下水。

采取简便可行的方式处理地下水中的Fe、Mn元素,以发挥其清洁、方便和廉价的优势。

一、地下水中Fe、Mn的危害四川省红层低山丘陵地区找水打井工程调查与区划项目已实施两期,无论是四川盆地红层丘陵区,还是盆周山地区,红层浅层(15~25m)地下水化学特征中最显著、最普遍的特征就是Fe、Mn含量偏高。

四川盆地红层地区人畜饮用水地下水找水方法初步总结

四川盆地红层地区人畜饮用水地下水找水方法初步总结

四川盆地红层地区人畜饮用水地下水找水方法初步总结 李廷强 刘俊贤 罗昌元 解征凡 徐毅峰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葛文彬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严重缺水地区,如何利用地下水资源解决人畜饮用水,是地质工作者从单纯的地下水资源评价,转变为从社会需求和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实现充分利用红层风化带裂隙水广布的调节库容和调节能力,解决当前最为紧迫的人畜饮用水困难的一次观念上的深刻变化。

 为适应这一变化,在近3年来的工作和研究中,科技工作者打破“红层贫水”这一代表过去经济技术条件下制订的评价标准的约束,从实际出发,提出红层风化带裂隙水资源相对贫乏,但分布普遍,与四川农民居住分散,人畜饮用需水量小,二者有很好的适宜性和结合点。

因此,按新思路对红层风化带裂隙水的补给,调节能力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和调查评价,以充分利用红层地下水解决人畜用水为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红层地区概况 四川盆地中部,界于龙泉山以东,华莹山以西,广元、南江以南,长江之北的广阔地区分布的红色岩层(俗称川中红层)。

行政区辖为南充、遂宁、内江、资阳、自贡市的全部或大部,绵阳、德阳、成都、眉山、乐山、雅安、广元、巴中、广安、达州、宜宾、泸州市的一部分,总面积118299km2(图1)。

 区内交通便捷,乡(镇)、村基本通达公路。

 盆中地区,气候温和,光热充足,经济资源丰富,具备优越的开发条件和后劲,是省内主要的农业经济区,人口占全省的60%,耕田约占全省的50%,田、地各半,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经济作物(油、棉、糖)产量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二,在生猪、蚕茧产量方面,亦列在全国前茅。

但因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该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盆中地区由于地质构造作用,地形切割程度都较轻微,但沟谷密度比较大。

形成高、中、低丘陵和低山。

临空远览,宛似海洋中汹涌起伏的赤色波涛。

地形北高南低,以丘陵为主,向盆边逐渐过渡为低、中山地,北部切割深,向南逐渐变浅,盐亭~阆中以北,海拔600~900m,相对高差100~30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红层丘陵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案(8.27)四川省红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案四川省地勘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二ΟΟ四年八月四川省红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案编写单位:四川省地勘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项目负责人:刘宗祥编写人:刘宗祥魏昌利李鸿雁单位负责人:李廷强总工程师:刘俊贤提交单位:四川省地勘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时间:二ΟΟ四年八月目录1前言 (1)1.1工作目标及任务 (2)1.2空间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依据及参考标准 (3)1.3空间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 (4)1.4空间数据库及工程实施动态管理系统的结构组成 (4)2空间数据库 (4)2.1主题内容 (4)2.2术语定义 (5)2.2.1图元 (5)2.2.2图素 (5)2.2.3图层 (5)2.2.4图类 (5)2.2.4属性表 (5)2.2.6数据项 (5)2.2.7数据类型 (5)2.2.8TIC点 (5)2.3空间图形库技术设计 (5)2.3.1基本技术 (5)2.3.2空间数据库的图类及图层的构成 (6)2.3.3空间数据库建设与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工程调查、评价、规划工作流程 (9)2.3.4图层命名规则、图层划分 (10)2.4图层拟表达的内容 (11)2.4.1调查基础类表达的内容 (11)2.4.2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类图层表达的内容 (12)2.4.3生态地质环境及水质控制类图层 (13)2.4.4规划类图层 (14)2.5图层属性表结构 (14)2.5.1调查基础类 (14)2.5.2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类 (17)2.5.3生态环境及水质变化控制类 (19)2.5.4规划类 (26)3关系数据库 (27)附表一四川红层丘陵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空间数据库图式图例 (33)附表二四川省行政区划代码表(简略) (34)附表三××村一户一井规划表 (37)1前言四川省东部盆地的丘陵山区是四川省主要农业经济区。

该区水资源相对匮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尤其是农村生活用水多取自潜水井,普遍存在量缺质差、抗旱能力弱的问题,改善红层丘陵区农村人畜饮用水存在的困难状况已成为我省红层丘陵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方面。

今年元月11日,胡锦涛总书记对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仪陇老区26万农民饮水困难》作出重要批示“要切实帮助老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后,引起四川省省委、省政府领导及国土资源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了批示。

国土资源厅高烽同志对南充市、乐至县严重缺水地区红层找水示范项目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形成了“小水井解决大问题”的调研报告并呈送省政府相关领导,省政府领导对此作了重要指示,指出红层找水打井工程一定要具有操作性,并且要求相关专业队伍要科学找水,确保水源和水质。

省政府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思想,将红层找水项目提到了很高的地位,列为了省政府2004年为民办实事的十件大事之一。

为加快推进项目工作,保证项目的科学性,2004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共同协商,就合作开展《四川省红层丘陵区地下水调查与开发利用规划及农村找水打井示范工程》项目达成协议。

四川省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工程调查、评价、规划项目作为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政府部、省合作开展的一项涉及我省十七市105个县(市、区)11.8万平方公里,惠及严重缺水区400万农民的实事和大事,也是红层丘陵区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工作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

此项任务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其一,要按照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要求,以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红层丘陵严重缺水区的创新性的水文地质工作。

其二,从红层丘陵区严重缺水的调查、评价、区划到实施,各项工作同步进行,与找水打井工作的全过程密不可分。

四川省红层地下水调查与开发利用区划及找水打井示范工程是在选择典型的红层缺水地区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并查明地下水分布和补、径、排条件的基础上,实施找水打井开发利用示范工程,以缓解红层地区人畜饮水困难。

项目实施同时要求以地下水调查的结果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对各地区的找水打井工程实时做出区划,提出规划建议。

项目的具体调查涉及基础水文地质条件、缺水区基本情况调查、宜井区的划分、富水程度的划分、典型地段及小流域的地下水资源的计算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最终将落实到针对以行政县为单位,具体到乡镇、村社及农村缺水农户一户一井的规划实施目标过程中。

其三,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供水工程的实施,需要对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地动态管理,并对工程实施效果、影响进行检验。

作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件大事,政府相关部门将随时掌握项目的成果及实施动态。

其四,需要建立一套调查、评价、规划的评价方法体系,作为全面开展工作的技术支撑,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实现对项目调查、评价、规划到实施全过程的科学高效管理。

红层“找水打井”工作是一项技术要求高、工程数量大、涉及覆盖面广、实施周期短、运行时间长、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

项目包含有大量地下水调查评价、开发利用区划和打井工程信息,为了使这些信息充分体现快速查阅、多方共享、海量存贮、更新快捷、管理高效、成本经济的优势,要实现对工程的科学高效管理,就必须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基础信息集成与工程信息动态跟踪平台。

1.1工作目标及任务其工作任务目标是:汇总各县建立的红层区地下水调查评价与打井规划空间数据库、打井示范工程与工程规划数据表,建立全省红层区及各市红层区红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空间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工程实施动态管理系统,以利于部、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和动态管理,同时,将打井工程实施及管理信息通过互联网向外界动态发布,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这项“民心工程”的透明度。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提出满足四川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工程调查、评价、规划及实施管理的空间数据库图层结构及建设的相关内容;②提出空间数据库图类、图层内容及属性和数据结构技术要求、工作流程;③指导各项目组完成县域为单位的红层丘陵区调查、评价、规划以及实施阶段的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组以县为单元提交红层丘陵找水打井工程空间数据库;④集成105个县(市、区)空间数据库,使之具备数据统计和初步空间分析功能。

由于本项目与传统以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一个显著差别在于调查、评价成果直接为规划、示范和严重缺水农户实施打井工程服务和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伟大工程服务,因而,也是对红层丘陵地区传统水文地质方法上的一次跨跃。

因此,本子项目的工作不单单是信息收集、集成与传播几个方面的课题;还必须承担起研究、调查、评价、规划、示范及全面实施、运行管理的全过程;提出优化和简化的空间数据库图表、图层结构、逻辑关系。

考虑工程浩大,且规划和政府管理的目标均需落实到“一户一井”的目标,因而在图层及数据结构方面需进行创新性的工作与研究。

1.2空间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依据及参考标准本次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主要围绕着地下水评价与开发利用区划展开,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四川省红层丘陵地区“找水打井”工程技术要求参考标准有:GB/T 2260-8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9649-8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538-93 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 14157-93 水文地质术语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DZ/T 0160-1995 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 0197-1997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DZ 44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T 0128-94 地下水资源数据文件格式DT/T 0124-92 水文地质钻孔数据数据文件格式GB/T 14158-93 1: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J 27-88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1:20万数字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标准1∶5万重点城市及经济开发区水工环综合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1∶5万重点城市及经济开发区水工环综合空间数据库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标准1.3空间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四川省红层丘陵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空间数据库及工程实施动态管理系统建设、运行是紧紧围绕调查、评价、规划、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的。

数据库建设为调查、评价、规划提供工作表现平台,充分体现成果内容;并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空间数据库进行不断的更新。

1.4空间数据库及工程实施动态管理系统的结构组成由项目工作的目的及任务显示,四川省红层丘陵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空间数据库及工程实施动态管理系统建设包含了由空间数据库、关系数据库为基础,形成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由此进一步拓展的工程实施动态管理和网络发布功能。

其结构组成可归纳为如下所示:图1 空间数据库及工程实施动态管理系统的组成结构图2空间数据库2.1主题内容本设计规定了以数字图形形式表达的专业图形要求、分层标准、图元属性、数字制图标准及适用于MapGis格式的空间数据库存储标准。

2.2术语定义2.2.1图元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分为点、线(弧段)、面(多边形)三种类型。

2.2.2图素空间信息中的各种实体类型,由代表各类实体的若干图元构成。

2.2.3图层由一类图元组成的空间数据集合,以及用于描述这些图元特征的属性数据构成一个图层。

2.2.4图类图内信息的专业分类。

2.2.4属性表描述实体基本属性的数据集合。

2.2.6数据项属性数据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单元。

2.2.7数据类型定义数据项所表现的数据属性。

C:字符型,所有的英文、数字、汉字、空格、标点、运算符及其它ASCII码符号。

N:整型,具有具体数据意义的整型数据。

包括整型、长整型。

F:浮点型,具有具体数据意义的实型数据,包含小数位。

本指南对数据类型及长度定义说明如下:Cn:C—字段类型选择“字符型”,长度为n;Nn:N—字段类型为无小数的数值型,可选择“整型”、“长整型”,长度为n(注:本项目规定整型数据统一选用“长整型”);Fm.n:F—字段类型为含小数的数值型,总长为m,小数位数为n。

2.2.8TIC点为各图幅的校正、控制点,通常以四角点建立TIC点。

2.3空间图形库技术设计2.3.1基本技术图幅组织形式: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位。

坐标系类型:投影平面直角投影类型:高斯-克吕格(横切椭圆柱等角)投影坐标单位:米比例尺:1:500002.3.2空间数据库的图类及图层的构成从调查、评价、规划、示范、实施阶段的全程实施和管理的需要出发,统筹调查、评价、规划必备的工作基础条件,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生态地质环境及水质适宜性控制、规划工作对空间数据库的图类及图层构成,作如下划分:2.3.2.1调查、评价、规划基础图类2.3.2.1.1行政区划图层:收集资料编绘;对镇(乡)、村两级界线应标示,并参照相关国标进行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