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南京师范大学考研法理学真题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分析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下列法学流派中,主要强调对法进行规范分析的是( )(2013年法学综合课单选第1题)A.自然法学派B.分析法学派C.历史法学派D.社会法学派正确答案:B解析:分析法学派认为法与道德没有实质联系,强调对法进行规范性的分析。
本题选B。
知识模块:法理学2.下列选项中,属于法的基本特征的是( )(2013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1题)A.社会公益性B.技术规范性C.国家强制性D.国家引导性正确答案:C解析:法的基本特征包括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普遍性、权利义务一致性、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
C项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3.首次将“法”界定为高度专门化的社会控制工具的学者是( )(2013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2题)A.亨利.梅因B.马克斯.韦伯C.卡尔.马克思D.罗斯科.庞德正确答案:D解析:社会控制论的代表人物是罗斯科·庞德,他首次将“法”界定为“高度专门化的社会控制工具”,D项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4.下列关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2011年法学综合课单选第2题)A.两者法律渊源相同B.两者法律本质相同C.两者诉讼程序相同D.两者法律结构相同正确答案:B解析:两大法系在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阶级本质、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方面都是一致的。
两大法系都是资本主义法,法律本质相同,B项正确。
两者法律渊源、诉讼程序不同、法律结构不同。
知识模块:法理学5.下列关于法律继承的理解,正确的是( )(2017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3题)A.法律继承与法系的形成之间没有关系B.法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决定了法律继承的必要性C.法律继承是指不同国家法律之间相互继受和影响D.法律继承仅体现本国法律传统和法律文化的延续正确答案:B解析:法系是具有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法律的总称,法律继承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受,法律继承是法系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A项错误。
法理学自考真题及答案2011年7月—2005年4月

法理学⾃考真题及答案2011年7⽉—2005年4⽉全国2010年7⽉⾃学考试法理学试题 1全国2010年7⽉⾃学考试法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5677⼀、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法学分⽀学科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被称为()A.法律体系B.法学体系C.法系D.法的历史类型2.研究法的基本问题、⼀般问题和共通性问题的专门学问,被称为()A.综合法学B.应⽤法学C.法理学D.刑名之学3.本⾝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规则内容,但明确规定可以或应当依照、援⽤、参照其他规则来使本规则的内容得以明确的规则是()A.确定性规则B.委托性规则C.任意性规则D.准⽤性规则4.由法的性质和功能所决定的法的主要内容是()A.统治阶级意志B.⽣产⼒和⽣产关系C.权利和义务D.秩序和正义5.我国《宪法》第25条规定:“国家推⾏计划⽣育,使⼈⼝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这⼀原则属于()A.公理性原则B.程序性原则C.诉讼性原则D.政策性原则6.下列关于“法体现执政阶级意志”这⼀法的本质的理解,有错误..C.法所体现的执政阶级意志是该阶级的共同意志D.法所体现的执政阶级意志是由其社会物质⽣活条件所决定的7.把法律秩序等同于法、法制或法的体系的学者是()A.凯尔森B.庞德C.埃利希D.哈特8.法对社会主体和社会关系所发⽣的实际影响是()A.法的作⽤B.法的价值C.法的功能D.法的效⼒9.以下属于民法法系的国家是()A.印度B.英国C.澳⼤利亚D.德国10.下列关于法的移植的正确说法是()A.不同法系之间不能进⾏法的移植B.不同政治制度之间不能进⾏法的移植C.法的移植以供体(被移植的法)和受体(接受移植的法)之间存在共同性为前提D.各国国情的不同决定了法的移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11.在英国历史上,当没有先例可遵循时,由王室顾问、⼤法官根据公平原则加以判决⽽形成的法,被称为()A.普通法B.制定法C.习惯法D.衡平法12.在提出法案前所进⾏的有关⽴法活动,即为正式⽴法提供条件的活动,被称为()A.⽴法过程B.⽴法完善C.⽴法准备D.由法案到法13.⽴法体制的核⼼问题是()C.⽴法的原则D.⽴法的指导思想2 全国2010年7⽉⾃学考试法理学试题全国2010年7⽉⾃学考试法理学试题 3 14.法得以形成的资源、进路和动因被称为()A.法的渊源B.法的形式C.法的表现形态D.法的效⼒等级15.按照⼀定的顺序将各种法或有关法集中起来,加以系统编排,汇编成册。
南大法理学真题1996.2011

一、名词解释1.构成性规则2.法律权利3.法律文化4.判例法5.法律论证的外部证成6.立法体制二、问答题1.法律监督的功能2.“公正的法官是冷冰冰的法官”,评析这句话3.法的秩序价值4.法的效力冲突及解决办法2010一、名词解释1.实证分析方法2.法律原则3.权利4.狭义的执法5.法的体系解释6.人权的法律化二、问答题1.试述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区别2.结合相关实例,试述法律责任的理论根据3.试述自然法学家对于“法”的定义4.试述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5.试述法律职业共同体对我国的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6.解释其中的法理意蕴:“无论是谁作出的判决,如果他没有让其中一方当事人陈述自己的意见,哪怕判决事实上是正义的,他的行为也并非正当。
”——【古罗马】塞内加一、名词解释1.法律概念2.法的形式3.执法体系4.法治5.法的历史解释6.法律规则二、问答题1.举一案例,说明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2.举一种具体类型说明权利和义务的分类3.结合中国实际,说明立法原则4.阐述法的价值体系2008一、名词解释1.法律文化2.法律位阶3.判例法4.法系5.立法体制6.司法体制二、问答题试述法律行为的构成1.试述法律责任的构成2.试述法律的规范性特点及意义3.试述法律对人权的保护4.试述立法的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5.对关于证据认定的一个司法解释,试述其法理意蕴一、名词解释1.法的实效2.法律移植3.实证分析方法4.司法体系5.法律职业6.法的预测作用二、问答题1.试述阶级分析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不足2.试述法律在起源上与宗教规范的关系3.试述法不溯及既往作为法治原则的意义4.试述中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及其国情依据5.试述法律监督的构成6.评述法律全球化的内容2006一、名词解释1.法律分析方法2.法律行为3.法律继承4.立法解释5.法的预测作用6.司法体系二、问答题1.权利与义务关系评析2.结合西方学者的研究,谈谈你对法律责任本质的理解3.结合法律移植的否定论和肯定论理论谈谈为什么法律移植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4.试述我国立法的民主原则5.试述法对效率的促进作用6.试述法律职业思维的特点一、名词解释1.派生性法律关系,2.权义复合规则,3.法律方法,4.构成性规则,5.法的效力来源,6.外部法律监督二、论述题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的社会性与民主性的统一2.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3.试述司法、司法权、司法制度的关系4.法律职业的含义与特征5.执法中的正当程序原则我国建立法治国家应如何进行法制改革2004一、名词解释1.原始习惯2.法的渊源3.法律部门4.法律案的表决5.法律义务6.法律效益二、论述题1.法治与德治的关系2.法是调整人们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规范3.法与自由的关系4.法律适用的概念及基本要求5.一般事实一法律事实的区别和意义6.影响法律效力产生实效的因素一、名词解释1.法律文化2.法的强制作用3.法律规则4.法的意志5.法的效果6.法律执行二、问答题1.如何理解当代中国法的创制过程中的“法律移植与本土化“问题2.略论现代法制国家特征3.大陆法系特征概述4.阐述权利与义务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互关系5.试从成文法的特点来理解法律解释的必要性6.如何理解法律体系的概念及意义2002一、名词解释1.法治2.法律文化3.权义复合归责4.现代型法律意识5.法律推理6.法律责任7.授权立法二、论述题1.试论法的移植2.简论判例法对成文法的意义3.简述法的规范性特征4.试论法律创制的原则5.试分析法律解释的特征6.试论法律关系的特征2001一、名词解释1.法的渊源2.一般法3.法的预测作用4.立法程序5.法的规范性6.法的移植7.授权性规范二、论述题1.简述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2.略论法的秩序价值3.简述法的分类4.简述法律的调整对象与方式5.谈谈你如何对“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理解6.试述法律责任的概念特征及认定2000一、名词解释1.法的起源2.成文法3.职业法律意识4.法的实现5.部门法体系6.法律责任7.立法原则二、论述题1.简述法律文化的结构2.为什么说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3.略论法的正义价值观4.试述法的溯及力的概念及适用规则5.试分析“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法律原则中“事实”和“法律”的含义6.简述法律监督的构成要素1999一、名词解释1.法律草案2.无效解释3.法的价值4.法的继承5.法律文化6.不成文法7.强行性规范二、论述题1.简述法的使用的特征2.试述法律解释的必要性3.什么是法的强制作用,它通常包括那几方面的内容4.试述关于法的起源的不同学说5.简述大陆法系的形成.法律分类.法源及其特征6.法的规范作用有哪些1998一、名词解释1.立法体制2.法的实现3.法的历史类型4.特别法5.法的概括性6.法律文化的结构7.法系二、论述题1.如何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保障机制2.划分法的部门应注意哪几个问题3.简述法的自由价值4.是书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方面的作用5.原始习惯转变为法有哪几种主要方式或途径6.简要说明法律意识的分1996一、名词解释1.法律意识2.法律文化3.法的价值4.法律调整机制5.调整性法律关系二、问答题1.简述法产生的几种具体形式2.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如何3.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关系如何4.简述法律关系的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研究生考试真题(05法理)

一. 名词解释(4X5=20)1. 法律渊源2. 立法体制3. 法律清理4. 法律秩序5. 法律职业二. 判断题(1X20=20)1. 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经典作家把法看作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直接法权要求,把法等同于法权关系,而把法律同国家意志联系起来,把法律看作是国家意志的一般表现形式.( )2. 原始社会习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特点乃是个别调整. ( )3.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法律具有提供信息和表达价值标准的作用. ( )4. 古印度法属于世俗法. ( )5. 政治的立法不是经济关系的表明和记载. ( )6. 法的普遍性是其规范性的前提和基础,法的规范性是其普遍性的发展和延伸. ( )7. 法律调整的直接对象是社会关系. ( )8. 立法的重要特点就在于通过事前的抽象调整建立某种法律关系. ( )9. 人的现代化是实现法制现代化并使现代化法制长期发展的基本的先决条件. ( )10. 我国享有立法权的机构包括中央和地方多级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因此我国的立法体系属于复合的立法体制. ( )11. 执行性是国务院部门行政规章的最主要特征,所以,国务院部门规章不能对公民、法人设定普遍义务. ( )12. 法律规范一般是由不同法律条文中的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而逻辑地构成的. ( )13. “正当法律程序”是英美法律中程序的最高原则. ( )14. 法律清理是指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将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进行整理并汇编成册的活动. ( )15.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某些属性的相同,从而推导出它们在另一些属性方面也可能存在相同点的推理方法,我们称之为演绎推理. ( )16. 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是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专属立法的事项. ( )17. 立法程序的意义在于限制和排除立法活动中的恣意因素,以制定具有在形式上合理的、正义的法律制度. ( )18. 法律乃是我们道德生活的见证和外部沉淀. ( )19. 立法体系主要包括立法权限的划分和立法权的行使两方面的内容. ( )20. 身份法是指根据一个人的社会职位确定其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的法律制度. ( )三. 单项选择题(1X20=20)1.从社会整合层面可以对法律功能做出分类,以下不属于社会整合意义上的法律的功能是( ).A.解决冲突的功能B.阶级统治的功能C.提供便利的功能D.教育的功能2.下列选项,不属于法律概念之特征的是( ).A.确定性C.法定性D.概括性3.“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这段名言的作者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西塞罗4.法的现象继承性的法哲学根据主要是唯物辨证法的( ).A.矛盾观B.辨证否定观C.量变质变观D.普遍联系观5.“若干国家和特定地区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体系的总称”是( )概念的定义.A.法律传统B.法律体系C.法系D.法律文化6.以下关于权利与义务关系问题的正确命题是( ).A.在价值意义上看,权利和义务的地位是绝对平衡的B.权利和义务是各自独立、互不依存的C.权利和义务在功能上没有互补关系D.在现代法治社会,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7.电讯频道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属于( ).A.权利B.物C.非物质财富D.行为结果8.立法的民主化原则要求( ).A.尊重客观事实B.立法主体的广泛参与C.注重立法的社会效益D.重视专家的作用9.根据法律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 ).A.一般法与特别法B.实体法与程序法C.成文法与不成文法D.根本法与普通法10.下列表述能够说明法律的国家性特征的是( ).A.法律具有概括性B.法律的构成要素以法律规范为主C.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D.法律规范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11.根据《立法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全国人大专属立法权的事项为( ).A.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B.民事基本制度C.行政管理事项D.诉讼、仲裁制度12.法律思维与政治思维相比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判断结论具有权衡的特点B.判断结论非此即彼C.判断结论具有保守性D.判断结论具有创新性13.法律原则不具有( )特点.A.规范性B.指导性C.概括性D.稳定性14.以下关于权利的错误命题是( ).A.权利是一种法律所承认和保障的利益B.权利是一种法律允许的自由C.权利或义务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和发展D.权利为人们提供确定的指引,义务提供不确定的指引15.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类型的标准,下列选项属于以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法律类型是( ).A.中国唐代时期的法律B.十九世纪的英国法C.20世纪的美国法D.当代中国的法律16.“无罪推定”在我国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中体现为(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C.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D.司法责任原则17.法的现象具有继承性,但在具有不同生产方式和政治体制的国家之间,法律中的某些因素不能继承,下列选项不能够在上述国家之间继承的是( ).(这个题目我买到的卷子上就没有选项,直接跳到18题)18.( )不是国家的立法活动.A.法律汇编B.法律清理C.法典编纂D.法律创制19.公法和私法作为法律的基本分类主要是( )国家的分类.A.社会主义法系B.英美法系C.民法法系D.普通法法系20.下列不正确的判断是( ).A.法律的产生是道德伦理规则演变的结果B.法律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基础C.法律的普遍效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主体的道德价值认同D.法律的强制力来自于伦理道德的力量四.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至少有2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2X10=20)1.法理学领域的基本问题包括( ).A.本体论B.价值论C.认识论D.方法论2.法律调整的方法主要有( ).A.允许B.禁止C.集中的方法D.非集中的方法3.法律创制的特征包括( ).A.主体法定性B.事前调整性C.立法权主体的广泛性D.程序法定性4.法治国家的形式标志主要有( ).A.区分法律的善与恶B.专门的法律职业化C.完备统一的法律体系D.严格执法和司法制度5.“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该法律规范属于( ).A.强行性规范B.构成性规范C.义务性规范D.任意性规范6.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为( ).A.法律调整的理念B.法律调整的对象C.法律调整的方法D.法律调整的主体7.专门化的法律职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它意味着( )等.A.法律职业者应当谙熟法律规定及其应用技巧B.法律职业者应当具有职业的稳定性C.法律职业应当具有严格的任职资格和考试录用制度D.法官应当在行政机关、权力机关中占有一席之地8.法律秩序形成的主要标志有( ).A.司法和执法的有序化B.权利得到享用C.义务得到履行D.禁令得到遵守9.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调整方式有( ).A.抑制B.对话C.决定D.缓解10.下列选项均是关于法律功能与法律目的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有( ).A.法律的功能属于实然的价值范畴B.法律的功能是法律目的的根据和基础C.法律的目的制约着法律功能的发挥D.法律功能的发挥过程,就是法律目的的实现过程五. 简答题(8X5=40)1. 简述法律概念的作用2. 简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法的特征3. 简述法律心理的概念的特点4. 简述权力对权利的作用5. 简述内发型法制现代化的模式特征六. 论述题(15X2=30)1. 运用法治国家的原理,论证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途径2. 为什么说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混合型法制现代化?。
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真题解析

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真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福禄贝尔2.蒙台梭利3.日本4.花钱病5.幼儿园综合教育6.南京鼓楼幼稚园7.《关于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世界宣言》8.儿童的大纲9.方案教学10.家庭、托幼系统和社会的三个微观环境的通力合作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一般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这个社会组织里,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但由于父母与子之间的特殊关系,家庭教育又是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显性和隐性相结合、有计划和无计划相结合的双向相互影响的共同成长的过程。
(2)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基础和起点。
②家庭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儿童认识世界,进入社会的通道和桥梁。
③家庭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
④家庭教育是儿童性格雏形形成的关键。
总之,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要真正的了解一个儿童,就应首先了解其家庭。
2.师幼互动(1)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称为师幼互动,它是专门指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2)师幼互动是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因素,教育过程中任何设计完美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案、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无不是经过教师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转变为现实的。
(3)根据参与主体的不同,师幼互动行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教师与全班幼儿的互动,教师与小组幼儿的互动,教师与个体幼儿之间的互动。
3.完整语言教育完整语言模式是整合模式的更高阶段。
完整语言是针对过去那种机械孤立、条块分割、支离破碎的语言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语言教育观,该观点认为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1)语义、语法等因素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语言是与语境相依存而存在的。
(2)提倡自然、完整的语言学习,认为应重视语言能力而非孤立的语言技巧,强调语言的交际意义。
[考研真题]2011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基础课真题
![[考研真题]2011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基础课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862aa84da300a6c30c229f91.png)
[考研真题]2011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基础课真题凯程法硕,国内领先的法硕法学辅导机构,法硕考研,首选凯程![考研真题]2011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基础课真题【考试年份】2011年1月7【考试科目】刑法学、民法学。
(满分150分)2011年法律硕士(法学)试题——基础课(科目代码:397)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填写考生姓名、报考单位和考生编号,同时在答题卡上涂写考生编号的信息点。
凯程法硕,国内领先的法硕法学辅导机构,法硕考研,首选凯程!2.选择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3.填(书)写部分必须使用蓝(黑)色字迹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答题纸和试题一并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第l~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凯程法硕,国内领先的法硕法学辅导机构,法硕考研,首选凯程!1.下列选项中,属于单行刑法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B.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国刑法第313条的解释C.我国票据法第102条关于票据欺诈行为刑事责任的规定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2.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凯程法硕,国内领先的法硕法学辅导机构,法硕考研,首选凯程!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A.犯罪地国家的刑法B.犯罪人国籍国的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国际条约缔约地国家的刑法3.甲冒充治安联防队员到某赌场“抓赌”,在赌徒慑于其联防队员身份而不敢反抗的情况下,“没收”赌资5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A.抢劫罪B.敲诈勒索罪C.诈骗罪D.抢夺罪凯程法硕,国内领先的法硕法学辅导机构,法硕考研,首选凯程!4.下列有关犯罪行为方式与罪过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作为是故意的,不作为是过失的B.作为是故意的或过失的,不作为是过失的C.作为是直接故意的,不作为是间接故意的或过失的D.作为、不作为与故意、过失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5.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结合犯的典型情形凯程法硕,国内领先的法硕法学辅导机构,法硕考研,首选凯程!是A.甲罪+乙罪=丙罪B.甲罪+乙罪=甲罪C.甲罪+乙罪=乙罪D.甲罪+甲罪=甲罪6.对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实行犯的行为B.教唆犯的行为C.组织犯的行为D.主犯的行为7.依法被指定的枪支制造企业,在境内非法销售本企业制造的、射击精度不合格的枪支。
2002—2010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初试 法理学真题资料

2002年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法律专业试卷科目:法理学一、简述法律的评价功能(15分)二、简述法律传统的特征及其意义(15分)三、简述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安全(20分)四、试论当代中国法治与德治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25分)五、试论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本质趋势(25分)2003年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法律专业试卷科目:法理学一. 名词解释(6X7=42):1. 法的现象的价值评价2. 权利推定3.法典编纂4. 强行性规范5. 法律推理6. 法律职业7.平权型法律关系二.简答题(16X3=48)1. 如何认识法的现象的相对独立性?2.如何认识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3. 什么是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如何理解法律形式合理性的基本要求?三.论述题(30X2=60)1. 试述法律程序的价值意义.2. 试述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动因.2004年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法律专业试卷科目:法理学一,名词解释(20)1,法的现象的价值评价2,法的现象的历史继承性3,法律调整4,法律职业5,法律关系的客体二,判断题(20)1,法的现象时共同意志与阶级意志的结合,使人们进行社会管理与阶级统治的手段。
2,法的现象的功能是法律对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3,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因此先产生国家,而后有法律。
4,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法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身份法”。
它意味着法律在人出身时就无可改变地确立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并根据注重身份地位来确定他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5,在法律的推理技术方面,民法法系法官主要运用演绎推理,而普通法系法官的推理过程则体现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个步骤。
6,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条规定体现了法律调整的相对集中的方法。
7,权利行使的主体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一般的平等主体,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另一种是特殊主体,主要是被授予权力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试题-自考法学类法理学(一)试卷与试题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课程代码:056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 无分。
1. “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该定义出自( )[1分]-----正确答案(C) A 中世纪法学家 B 古希腊法学家 C 古罗马法学家 D 古印度法学家
15. 在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只能是( )[1分]-----正确答案(A) A 国务院 B 国务院各部委 C 省级人民政府 D 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16. 下列属于根本法的是( )[1分]-----正确答案(B) A 民法 B 宪法 C 刑法 D 实体法
17. 调整民主政治条件下国家组织和运行的重要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 )[1分]-----正确答案(A) A 宪政法 B 行政法 C 成文法 D 宪法
7. 下列关于法和社会的一般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1分]-----正确答案(C) A 社会是以法律为基础的 B 法律关系决定社会关系 C 社会的性质决定法的性质 D 法的变化和社会的变化毫不相关
8. 规定主体可为或可不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其他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规则是( ) [1分]-----正确答案(C) A 义务规则 B 准用性规则 C 权利规则 D 委托性规则
13. 《唐律》是中国封建制立法的缩影,其立法原则是( )[1分]-----正确答案(B) A 敬天法祖 B 一准乎礼 C 德主刑辅 D 儒表法里
14. 要求人们明辨法的渊源的确切含义和范围,并努力使其明晰化的第一人是( )[1分]-----正确答案(C) A 边沁 B 萨尔蒙德 C 奥斯丁 D 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