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结构图1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一 章知识框架图

生物必修一 章知识框架图

生物 生物类型 生命活动 基本特征 说明 S A R S 病毒 非细胞生物 侵入肺细胞 繁殖 病毒要在活细胞中繁殖 草履虫 单细胞生物 运动与分裂 运动与繁殖 单细胞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

(衣藻、酵母菌等) 人多细胞 生殖发育繁殖生长发育 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长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基础上的 人多细胞 缩手反射 应激性 反射等神经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参与 人 多细胞 免疫 应激性 免疫作为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防御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和液泡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支原体 真菌、植物、动物 第一章 走进细胞走进细胞 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起而构成系统 个体�由各种器官(植物)或系统(动物和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观察细胞(显微镜的使用)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低倍镜的视野大(小)�通过的光多(少)�放大倍数小(大)� 物镜放大倍数小(大)�镜头较短(长)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把要放大观察的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看到物像是倒像�因而物像移动的方向与实际材料(装片)移动方向相反 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初二生命科学第一册知识点

初二生命科学第一册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第1节 人体是怎样构成的1、 细胞概念: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人体的细胞虽然形态不同, 但基本结构却是一致的,都有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②神经元模式图:神经元细胞体突起123树突轴突3、器官概念:器官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由多种不同组织联合构成的结构单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

举例------胃人体的八大系统: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 举例-------消化系统有着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人体结构的层次动物或人体的组成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

组织器官系统细胞动物体或人体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或人体动物或人体的组成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

动物体或人体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4系统 概念:由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叫做系统。

第2节 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1、人体的内环境人体的外环境—人体生存所处的自然界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和组织液 血浆---------血细胞的内环境组织液--------其他大部分细胞的内环境内环境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中各系统发挥的作用,2、血液的组成 [得出结论]血液的成分血浆血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双面微凹圆盘状,无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体积最小的细胞碎片运输氧气解读血液化验单:血液化验单项目测定值RBC 2.2×10 12个/L WBC 7×10 9个/L Hb 80g/L血液化验单项目测定值RBC 5.0×10 12个/L WBC 100×10 9个/L Hb 140g/L★呼吸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气体交换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第1讲 CiteSpace及科学知识图谱

第1讲 CiteSpace及科学知识图谱

第1讲CiteSpace与科学知识图谱李杰1,2,陈超美31.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2.上海海事大学科技情报研究所3. Drexel University-College of Computing andInformaticsChen C.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Beyond the horizon[M]. 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2006.配套教程: 李杰, 陈超美著.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作者博客: 李杰博客:/u/jerrycueb;陈超美博客:/u/ChaomeiChen本讲基本内容CiteSpace简介及原理科学知识图谱导览CiteSpace应用现状及问题CiteSpace学习流程及其相关资料软件开发者陈超美,男,1960年9月生于北京。

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学院教授,曾先后担任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客座教授和大连理工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研究方向为信息可视化、科学前沿图谱和科学发现理论。

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被引超过10000次。

出版著作科学计量学及数据可视化方面的著作近10部,并有多部被翻译成中文。

中文博客:/u/ChaomeiChen学术主页:/~cc345/Why CiteSpace?Google Metrics Array近12%的引用贡献来源于Citespace的一篇典型文献(1167/10005)。

如果加上其他与CiteSpace相关的应用被引,可能会达到30%-50%以上。

https:///citations?user=IjN4HSRsdakC&hl=enCiteSpace简介•陈超美(Chao-mei Chen)教授是美国德雷赛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教授,从2008年开始担任大连理工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同时也是Drexel-DLUT 知识可视化与科学发现联合研究所(美方)所长。

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1~3章

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1~3章

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1~3章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所有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是构成宇宙无限世界的基本要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的运行规律。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极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被称为原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部分。

在物质中,原子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组合和分离,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二、元素和化合物每一种物质都由特定的原子构成,这些具有相同原子性质的物质被称为元素。

元素可以通过元素符号来表示,如氧气的元素符号为O。

而由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性质,由于不同元素的不同组合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化合物。

三、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或性质的变化,例如物体的形状、大小或背景颜色的改变。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其化学组成,形成新的物质。

第二章:机械运动和图示机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经历的位置变化。

通过对机械运动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物体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图示来描述和解释这些规律。

一、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的运动。

在图示中,我们可以使用直线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代表了物体的速度。

二、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不相等的运动。

在图示中,我们可以使用曲线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曲线的斜率不断变化,代表了物体在不同时间的速度变化。

三、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自由下落的基础上具有向前水平运动的运动形式。

在图示中,我们可以使用抛物线来表示抛体运动,抛物线的形状和方向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第三章:光学基础知识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通过对光学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并且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技术发展中。

一、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六年级上册科学1-2单元知识框架

六年级上册科学1-2单元知识框架
1.抵抗弯曲纸梁的厚度纸梁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增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形状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2.拱形结பைடு நூலகம்稳定如:肋骨、足骨、拱桥;
圆顶形如:龟壳、贝壳等;球形蛋壳、头骨等。
3.做框架:像铁塔这样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正方体框架加上斜杆相当于里面有了三角形,可以起到加固作用。
4.建高塔:框架结构以三角形为基本构造。
框架铁塔结构特点:①上小、轻②下大、重③开放结构(风阻小)等。
5.桥的形状和结构: 拱桥 钢索桥
6.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名称-------------------例子---------------------------考点
自行车部件
类型
自行车部件
类型
刹车
杠杆
车把
轮轴
车铃
杠杆
脚踏板
轮轴
货架上的弹簧夹
杠杆
后轮和飞轮
轮轴
脚撑(撑地的支架)
杠杆
螺丝钉上的螺纹
斜面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纸梁的宽度纸梁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树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树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树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树1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一、问题解答问题1:加热时,蜡块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答:加热蜡块时,我们会发现蜡块会慢慢变软,再变成蜡烛液体;冷却后,又会慢慢变成硬的固体。

问题2: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答: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是性质的变化;树叶颜色变化是颜色变化;火柴燃烧、盐酸地在石灰石上是出现发光发热现象,这些现象都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铁水变成钢锭、水的三态变化都属于形态的变化。

问题3:选择下面的活动做一做,说说它属于哪一类变化?为什么属于这一类?答:(1)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这个变化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蛋壳上会出现许多的小气泡,过一段时间蛋壳会变软,慢慢变成其他的物质。

(2)压扁饮料罐,饮料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变成其他的物质,所以这个变化属于形态变化。

(3)在碱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发现产生大量的气泡,并逐渐消失,变成了别的物质,所以这个变化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4)往澄清的是会中吹气时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地变混浊,静置一段时间,烧杯底部会出现白色的沉淀,这说明石灰水已经变成了别的物质,所以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5)将白糖加热至熔化,白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所以属于形态变化。

(6)将白糖加热至焦黑,这说明了白糖已经变成了其他的物质,所以也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铁钉生锈了一、问题解答问题1:你在哪里见过铁锈?答:自行车的车把、车条、链条、铁窗、铁扶手、铁钉等铁制品上都有会铁锈。

问题2:铁锈是不是一种新的物质?答: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

问题3: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答:铁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除此之外还要告诉学生铁在接触酸、碱、盐等物品时也容易生锈问题4:人们根据生锈原因,想出来很多的防锈的办法,你知道这些办法由什么科学道理吗?答:擦去水分是为了隔绝水;覆盖搪瓷、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是为了隔绝空气;制成不锈钢是为了改变钢铁的内部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一_知犀思维导图-知识框架图

高中《生物》必修一_知犀思维导图-知识框架图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
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
化能合成作用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思维导图
第一章:走进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详细图表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物 SARS病毒
生物类型 非细胞生物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岀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如激素的分泌和作用于靶细胞过程、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交流等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不是唯一场所)
线粒体“动力车间”
(3)空间结构
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互相链接在一起,形成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蛋 白质。高温、强酸强碱和重金属都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结构的多样性: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 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功能的多样性: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酶有催化作用,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有传递信息(或调节生 命活动)的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有运输载体的作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载体等;有免 疫作用,如抗体。
合成能量 注:非可逆反应 能量不同,酶不同
ATP(酶)ADP+Pi+能量
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高能磷酸键
水解能量
吸能反应,ATP水解 放能反应,ADP→ATP(ATP中储存的能量不能来自热能,光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入门科学并不神秘观察和实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尺子、量筒M(米)、ML、M3等温度的测量温度计摄氏度、华氏度质量的测量天平G克、KG千克时间的测量停表等s、min、h科学探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观察生物生物与非生物常见的动物有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原生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线形动物常见的植物有种子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无种子有茎和叶无根:苔藓类有根:蕨类无茎和叶:藻类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细胞壁、叶绿体亚甲基蓝溶液、生理盐水分裂、生长、分化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病毒细胞、组织、地球与宇宙太阳和月球太阳结构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月相上弦月(初七初八)新月(初一)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满月(十五十六)探索宇宙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物质的特性物态变化气化、液化、蒸发沸腾升华凝华、融化、凝固物质的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中物质的溶解性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对环境的察觉感觉世界皮肤和触觉鼻和嗅觉舌和味觉耳和听觉结构耳廓、听小骨、鼓膜、耳蜗外耳道、半规管、咽鼓管、鼓室、前庭、听神经音调:声音的高低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在一秒内震动的次数叫频率响度人主观上感觉到生硬的强弱音色由各不相同的频率和振幅组成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都能影响音色乐音和噪音声音的发声和传播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光和颜色光的传播速度:3×105千米光的色散:红橙黄绿青靛紫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入射角反射角法线光路的可逆性凹透镜和凸透镜光的折射眼和视觉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眼睛结构睫状肌、房水、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眼睑、睫毛、巩膜、瞳孔、泪腺管、虹膜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运动和力运动和能的形式机械能动能势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电能声能风能生物能化学能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和平均速度速度=路程/时间v=s/t1M/S=3.6KM/h力的存在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力力的测量单位:N(牛顿)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g=9.8N/KG摩擦的利和弊摩擦力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总是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惯性代代相传的生命动物的生命周期人类的生命周期受精卵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青蛙的生活史受精卵胚胎发育蝌蚪有腿蝌蚪幼蛙成蛙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发育类型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新生命的诞生走向成熟-第二性征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植物的一生种子的结构种脐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胚乳种皮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芽的发育顶芽和侧芽顶端优势芽的结构叶原基顶端分生组织幼叶芽轴芽原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花柱、柱头、花药、花瓣、花丝、萼片、子房、胚珠、花托生活中的水水在哪里海洋水26.53%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0.94%淡水2.53%冰川水68.69%地下淡水30.06%其他水体永冻土底冰0.86%土壤水0.05%湖泊淡水0.26%沼泽水0.03%河流水0.006%生物水0.003%大气水0.04%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水循环蒸发蒸腾、水汽运输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途径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成因水的三态变化(内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外因)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ρ=m/v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水的压强压力:力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深度液体密度水的浮力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物体的沉浮条件F浮>G 上浮→F浮=G 漂浮F浮=G 悬浮→ρ液=ρ物F浮<G 下沉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液:溶解后得到的物质悬浮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地球的“外衣”-大气大气层对流层0-12KM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有显著的对流运动平流层12-55KM高度升高温度上升中间层55-85KM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暖层85-500KM高度升高温度上升外层500KM-天气和气温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气温:空气的温度大气和压强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1.01×105帕(760毫米汞柱)大气压与人类生活高压区: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风为什么会降水明天天气怎么样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海陆性质—水的比热容:4.2×103J/(KG·℃)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季风:冬季风,大陆吹响海洋;夏季风,海洋吹向大陆中国东部的季风与西部的干旱气候生命活动的调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天气、昼夜、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周期性变化,也会使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节律性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神奇的激素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胰岛素与血糖含量90mg/100ml内分泌腺和激素脑垂体:生长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肾上腺:肾上腺激素胰脏:胰岛素卵巢、睾丸:性激素神经调节反射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神经元神经组织的基本单位细胞体突起树突轴突周围神经系统:传输信息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中枢神经系统:处理信息脑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反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输神经,效应器动物的行为电路探秘电路图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叫做电路当开关断开,或电路中某一处断开时,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

这样的电路叫做开路。

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极连接起来,叫做电源短路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并联、混联电流的测量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电流强度用字母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符号A,A=103mA,1mA=103μA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物质的导电性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电阻越大电阻用字母R表示。

它的单位是欧姆,符号是Ω,1MΩ=103KΩ=106Ω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线长度: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导体横截面积: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导体的材料:导电能力是材料的一种特性变阻器电压的测量电压用字母U表示,它的单位是伏特,符号V。

1kV=103V;1V=103mV;1mV=103μV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I=U/R电路的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