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4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4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4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四)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诗经》的收集,《国语·周语上》的说法是(2 )A.采诗说B.献诗说C.删诗说D.作诗说2.《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是(2 )A.风、赋、比B.赋、比、兴C.比、兴、雅D.兴、雅、颂3.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是( 4 )A.《尚书》B.《逸周书》C.《论语》D.《春秋》4.《左传》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3 )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5.《孟子》的文风特点是(4 )A.语录体裁,辞约义丰B.篇幅简短,韵散结合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D.义正词严,理直气壮6.下列关于水的文句出自《荀子》的是(3)A.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B.秋水时至,百川灌河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7.“楚辞”名称开始出现的时代是(3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8.《诗经·豳风·七月》是(3 )A.史诗B.情爱诗C.农事诗D.社会政治诗9.贾谊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是(4 )A.夸张渲染,辞藻华丽B.多用典故,造语艰深C.想象丰富,飞动飘逸D.气盛情切,纵横铺排10.《史记》的作者是( 3 )A.班固B.范晔C.司马迁D.司马光11.《汉书》所记载的是(2 )A.后汉的历史B.西汉的历史C.东汉的历史D.两汉的历史12.最早收录“古诗十九首”的总集是( 2 )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古诗纪》13.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3 )A.夺胎换骨说B.草蛇灰线说C.宗经征圣说D.摩罗诗力说14.南朝诗人谢灵运最著名的诗作属于(2 )A.田园诗B.山水诗C.乐府诗D.宫体诗15.正始诗风的特点是(2 )A.志深笔长,梗概多气B.嵇志清峻,阮旨遥深C.结藻清英,流韵绮靡D.理过其辞,淡乎寡味16.曹植的诗被誉为(1 )A.骨气奇高,辞彩华茂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17.曹操诗中成就最大的是(1 )A.四言乐府B.五言乐府C.七言乐府D.杂言乐府18.《隋书·文学传序》认为北朝文学的特点是(4 )A.官商发越,贵于清绮B.音情顿挫,骨气端翔C.词采华美,缘情绮靡D.词义贞刚,重乎气质l9.“初唐四杰”指的是( 3 )A.上官仪、卢照邻、杨炯、王勃B.骆宾王、卢照邻、杨炯、王绩C.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D.王绩、杨炯、卢照邻、上官仪20.宋之问《渡汉江》一诗的特点是(1 )A.声情并茂而意在言外B.声律调谐而辞采华美C.气势壮大而风骨凛然D.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21.陈子昂《感遇》诗中述怀言志之作的主要特点是(2)A.玲珑透彻的诗歌境界B.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C.流转调谐的声律技巧D.寂寞惆怅的孤独心绪22.李颀诗中刻画人物很生动的作品是(4 )A.《古从军行》、《缓歌行》B.《爱敬寺古藤歌》、《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C.《缓歌行》、《爱敬寺古藤歌》D.《别梁锽》、《送陈章甫》23.李白绝句的主要特点是(2 )A.气势凌厉B.自然清新C.借古题写己怀D.借记事以抒情24.杜甫《登岳阳楼》诗里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所反映的是( 4 )A.读书和漫游生活B.困居长安十年时的感受C.“安史之乱”中的国恨家愁D.漂泊西南的客旅生活25.韦应物山水诗创作的主导倾向是( 4 )A.带有刚健明朗的盛唐余韵B.富于昂扬向上的人生意气C.诗境幽僻而风格峭硬寒苦D.寄至味于淡泊的冲和平淡26.“大历十才子”诗最鲜明的情思韵味表现为(1 )A.冷落、萧瑟、衰飒B.明快、真率、自然C.奇特、狂放、悲凉D.高古、清雅、闲淡27.李益边塞诗的特色是( 4 )A.诗风通俗明快B.比喻新奇突兀C.充满狂放之气D.情调悲怆低沉28.唐代小说家把史传的“因文运事”改变成(1 )A.“因文生事”B.“因文成事”C.“因文用事”D.“因文喻事”29.唐代现存最早的小说作品是( 1 )A.《古镜记》B.《刘公嘉话》C.《补江总白猿传》D.《游仙窟》30.南唐“一冯二主”的“二主”是指(3 )A.李昪、李璟B.李煜、李珣C.李璟、李煜D.李昪、李珣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6、《天问》(1)屈原所作最为奇特的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B.格调说
C.性灵说
D.肌理说
22.“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戏剧是__B___。 A.《长生殿》 B.《桃花扇》 C.《清忠谱》
D.《冬青树》
23.南宋格律派词人中常见的题材是__A_。 A.咏物词 B.抒情词 C. 怀古词 D.送别词
24.《水浒传》的类型属于___D__。 A.历史演义B.神魔小说 C.世情小说 D.英雄传奇小说
A.陆游的诗歌风格是自然风趣。
B.两宋时期在词的创作上成就最高的作家是辛弃疾。
C.姜夔是格律词派的代表作家。
D.“以寻常语度入音律”评价的是李清照的词。
4.下列作家属于永嘉四灵的是____B_______ 。
A.吴文英 B.翁卷 C.朱敦儒 D.王沂孙
5. 钟嗣成的 ______B_____是研究元杂剧最早的珍贵资料。
小说
E.才子佳人
25.《红楼梦》的结构形式是__D___。 A.线形结构 B.“串”字结构
C.扇形结构
D.网状结构
26.“以文为词”的词人是_D____。 A.苏轼 B.李清照 C.韩愈
D.辛弃疾
27.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概括为___C__二字。 A.义理 B.神理 C.义法 D.理法
28.“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的作者是 B A. 范成大 B. 文天祥 C. 陆游
A.商人妇
B.村姑
C.妓女 D. 富家小姐
8.在众多著名元曲作家中,有一位天资很高,被誉为 “曲状元”的作家是
_______A____ 。
A 马致远
B 张养浩
C 张可久
D 乔吉
9.元末杨维桢以诗得名,其乐府诗多揭露社会黑暗,竹枝词则饶有民歌风味,当
时人称他的诗歌为______C_____。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套试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套试卷

---------------------------------------------------------------最新资料推荐------------------------------------------------------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套试卷潍坊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四)试题库(郭荣波老师录入)第一部分填空题1、在元代文学史中,最明显的是,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元朝统治者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他们把国民分为四个等级。

3、在元代记载了很多当时的杂剧艺人的著作是夏庭芝的。

4、描写到元代剧场情形的散曲作品是杜仁杰的。

5、元代的戏剧有和两种。

6、元杂剧包括和两种体裁,因为二者都是的,故统称为曲。

7、南戏最早是一带的地方戏,故又称之为或。

8、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是与。

9、关汉卿历史题材的杂剧有和。

10、《窦娥冤》剧名全称是。

11、《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是、和。

12、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是名副其实的。

13、《西厢记》剧本共有本折。

14、具有惊世骇俗思想内容的《西厢记》,却表现出般光彩照人的格调。

15、最能表现《西厢记》惊世骇俗思想的一句唱词是。

16、《西厢记》中《长亭送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1/ 18风紧,北雁南飞。

,。

”17、白朴杂剧《墙头马上》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一诗。

18、白朴杂剧《梧桐雨》之名源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

19、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之称。

20、马致远的《汉宫秋》是根据历史上的故事改编而成的。

21、《汉宫秋》是本,主角是。

22、《汉宫秋》第三折[七弟兄]“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奈她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

”23、被王国维称赞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杂剧作品是和。

24、元代写水浒戏最多的作家是,堪称元代水浒戏双璧的是和。

---------------------------------------------------------------最新资料推荐------------------------------------------------------25、《琵琶记》的作者是;剧中女主人公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四编 第四章 杜甫

中国古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四编 第四章 杜甫

第四编第四章杜甫一、单项选择题1.()享有“诗圣”的声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安石【解析】A 杜甫享有“诗圣”的声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杜甫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偶像B. 杜甫是儒家文化理想人格的化身C. 杜甫代表着当时的“社会良知”D. 杜甫的思想受道家影响较大【解析】D 杜甫的思想受儒家影响较大,但他与道教、佛教中人也多有来往,未限于一宗一派。

3.杜甫的诗歌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前后的时代动乱,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素有“诗史”的美誉。

A. 黄巢起义B. 安史之乱C. 陈桥兵变D. 靖康之耻【解析】B 杜甫的诗歌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动乱。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出自()。

A. 《自平》B. 《悲陈陶》C. 《忆昔》D. 《悲青坂》【解析】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出自《忆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忆昔》描述了安史之乱中的混乱情形B. 杜诗可以证史,补史之不足C. 史实与杜诗相比,史实提供了生动的生活画面D. 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解析】B 《忆昔》描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杜诗提供了生动的生活画面;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

6.()是一种杂感式的谈艺论文的论诗诗,评古鉴今,开创了文学批评的新方式。

A. 《秋兴八首》B. 《诸将五首》C. 《戏为六绝句》D. 《咏怀古迹五首》【解析】C 《戏为六绝句》是一种杂感式的谈艺论文的论诗诗,评古鉴今,开创了文学批评的新方式。

7.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其基本风格是()。

A. 清理明快B. 慷慨悲壮C. 沉郁顿挫D. 豪放飘逸【解析】C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

8.杜甫发展了两汉乐府民歌“写时事”的优良传统,创立了()。

A. 自传体诗B. 家事诗C. 新乐府D. 即兴诗【解析】C 杜甫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模拟试卷四试题卷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模拟试卷四试题卷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模拟试卷四 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的是:( )。

2、《南词叙录》的作者是:( )。

3、兰陵笑笑生是下列哪部小说的作者:( )。

4、清初词坛三大家不包括:( )。

5、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不包括:( )。

[A] 《官场现形记》[B]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 《孽海花》[D] 《二刻拍案惊奇》 6、杜丽娘是哪部剧作的人物形象:( )。

7、《水浒传》中“一丈青”是( )的绰号。

8、第一个将经过魏良辅改革后的昆山腔搬到戏剧舞台上的戏剧家是:( )。

9、下列不属于《四声猿》的杂剧是:( )。

10、“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哪位剧作家带有自叙性质的描述:(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以下属于《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的有:( )。

[A] 元杂剧 [B] 南戏 [C] 金院本 [D] 诸宫调 [A] 康海 [B] 朱权 [C] 王九思 [D] 徐渭 [A] 《金瓶梅》 [B] 《镜花缘》 [C] 《醒世姻缘传》 [D] 《再生缘》 [A] 钱谦益 [B] 朱彝尊 [C] 陈维崧 [D] 纳兰性德 [A] 《宝剑记》 [B] 《牡丹亭》 [C] 《紫钗记》 [D] 《西厢记》 [A] 王英 [B] 阮小七 [C] 燕青 [D] 扈三娘 [A] 李玉 [B] 李渔 [C] 沈璟 [D] 梁辰鱼 [A] 《狂鼓吏》 [B] 《玉禅师》 [C] 《雌木兰》 [D] 《中山狼》 [A] 关汉卿 [B] 王实甫 [C] 马致远 [D] 白朴12、以下属于婉约派的有:( )。

《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高频题型 (4)

《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高频题型 (4)

一、选择题常考重难点1. 清代戏剧创作:清杂剧1300余种,传奇千余种。

传奇高于杂剧,清初传奇高于清中后期传奇。

2. 清初戏剧三派: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其戏作有较强的市民色彩;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派;以李渔代表的娱乐派,讲求游戏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

3. 吴伟业、尤侗等“文人派”戏剧的一般特点:他们的作品借历史故事抒发身世之苦或故国之思,意境上接近诗歌,曲词雅致,抒情性增强,但不利于演出,是“案头之曲”。

4. 《闲情偶寄》是中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清代李渔撰。

5. 李玉及其戏剧创作:苏州派代表剧作家,有传奇33种,今存18种。

最为著名的是号称“一人永占”的《一笠庵四种曲》:《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入清后,李玉与叶时章、毕魏、朱素臣共同创作了《清忠谱》。

6. 孔尚任字聘之,别号岸堂,康熙三十八年(1699),孔尚任完成《桃花扇》传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感”。

7. 唐英,著有《古柏堂传奇》17种。

8. 蒋士铨,乾隆时期最负盛名的剧曲家,今存《藏园九种曲》,以颂扬纲常伦理为主。

9. 李渔的戏剧创作《笠翁传奇十种》剧目《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

李渔不仅是重要的剧作家(娱乐派),而且是重要的戏剧理论家。

10. 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11. 洪昇有《稗畦集》、《续集》、《啸月楼集》,传奇有《长生殿》,杂剧有《四婵娟》。

12. 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戏剧流派被称为“文人派”。

二、名词解释常考重难点13. 才子佳人小说明末至清代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但又有特殊的狭义所指。

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拔乱离散,及第团圆。

创作倾向上主张存情去欲。

代表作为《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

14. 才学小说清代中期以来,随着考据学的兴盛,出现许多炫耀学问,以才学见长的小说。

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复习题

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复习题

古代文学(四)台阁体:是指明永乐到成化年间,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内容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

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代表作如杨荣《随驾幸南海子》。

但台阁体内容单一、形式刻板,很难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作者的真实情感,无艺术生命力,后来逐渐走向了衰退。

茶陵诗派:兴盛于明代成化、正德年间,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茶陵诗派。

主要成员有谢铎、张泰等。

代表作李东阳的《茶陵竹之歌》。

茶陵派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现出更广阔的生活视角,抒写真情实感。

李东阳提倡“轶宋窥唐”,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掌握,以图洗涤台阁体单缓冗沓的风气,振兴文坛。

影响了后来的“前七子”的创作。

竟陵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

受公安派影响,提出重“真诗”,重“性灵”。

看重向古人学习,锺、谭合作编选《诗归》。

追求一种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

客观上纠正了明中期复古派的拟古流弊。

但他们将创作引上奇僻险怪、孤峭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显示出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

徐渭《四声猿》:徐渭的《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

作为一组杂居,《四声猿》包括了《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4本短戏。

多为讽世杂剧,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不避人间烟火与市井气息,善于讽刺,在明杂剧剧坛上独树一帜。

澄道人的《四声猿引》谓徐剧“为明曲之第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汤显祖的《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和《紫钗记》四部传奇。

因作者是临川人,且剧中写人物梦境,所以称为“临川四梦”。

展现了他的“至情”论,包括“真情”和“矫情”两方面。

前二梦属于儿女风情戏,表现“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属于官场现形戏,劝戒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

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影响了后来的临川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李斯《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是(A)A罗列铺陈B运用寓言C文风质朴D行文古奥2.祢衡《鹦鹉赋》的创作特点是(B)A激烈抨击时政,直抒胸臆B表现士人困厄,托物言志C借景抒情D借古抒情3.《史记》中“书”载录的是(B)A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B文化、经济、制度C王侯各国状况D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4.寓言“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出自(A)A《孟子》B《庄子》C《荀子》D《韩非子》5.汉代散文作家晁错生活的时代是(A)A西汉初期B西汉中后期C东汉前期D东汉后期6.吴歌《华山畿》所写的主要内容是(A)A坚贞不渝的爱情B雄浑苍茫的景观C游牧尚武的生活D 思乡怀人的愁绪7.南朝乐府民歌大多辑入郭茂倩《乐府诗集》的(D)A杂曲歌辞B杂歌谣辞C横吹曲辞D清商曲辞8.首开以乐府古题自作诗风气的作家是(A)A曹操B曹丕C曹植D刘桢9.建安时期著名诗人曹植的字是(B)A孟德B子建C子恒D仲宣10.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是(A)A平淡自然B幽僻清奇C清刚劲健D幽深拗峭11.王昌龄擅长的诗体是(D)A五律B七律C五绝D七绝12.晚唐小品文的创作特征是(C)A宗经尚简B文以载道C批判性强D幽默诙谐13.《国语》的整体风貌是(D)A铺张辨丽B夸饰恣肆C.明切犀利D质朴平实14.诗句“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出自(C)A曹操《短歌行》B王粲《从军行》C阮籍巜咏怀》D嵇康《赠兄秀才入军》15.《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者是(B)A老子B孔子C荀子D孟子16.汉代乐府民歌《上山釆蘼芜》的主题是(D)A反映人民对战争的厌倦B表现人生哲理C倾诉生活艰难困顿D反映爱情婚姻17.以记游的方式详尽描绘山中景物因而为后世山水游记之祖的山水赋是(C)A庾阐《海赋》B郭璞《江赋》C孙绰《游天台山赋》D 顾恺之《观涛赋》18.鲍照《芜城赋》中的“芜城”指的是(C)A江陵B洛阳C广陵D建业19.“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评价的是(D)A谢灵运B傳玄C陆机D陶渊明20.刘歆的《遂初赋》属于(A)A纪行赋B咏物赋C大赋D骈赋21.鲍照乐府诗的艺术特点是(A)A抒情浓烈,气势流畅B经营惨淡,钩深索隐C清水芙蓉,自然可爱,D铺锦列绣,典丽华赡22.原始歌谣“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出自(D)A《弹歌》B《诗经》C《周易》D《蜡辞》23.屈原《九歌》的基本风格是(C)A平实朴素B铺张扬厉C清新幽渺D直抒胸臆24.薛道衡诗《昔昔盐》的艺术特点是(D)A.笔力苍劲B.词气宏抜C.朴实爽俊D.辞清句丽25.李益写得最多最好的诗为(A)A边塞诗B山水诗C田园诗D唱和诗26.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创作特点是(B)A抒情言志B极度铺排C语言平易D釆用骚体27.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是(A)A纤丽清新B辞釆华茂C悲凉沉雄D深切沉痛28.《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表现方式主要是(B)A 赋B比C兴D赋与比29.传奇小说《任氏传》属于(B)A灵异故事B爱情故事C梦幻故事D游侠故事30.杨恽《报孙会宗书》的创作特点(C)A极力铺陈B气度宏伟C情真意切D理直气壮二、多选题1.东汉冯衍《与妇弟任武达书》的创作特点有(CD)A叙写个人情事B讥刺世俗浇薄C排偶铺陈D情感愤切E谈说虚妄2.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AE)A孙绰B郭璞C殷仲文D谢混E许询3.宋玉的作品有(ABCDE)A《风赋》B《高唐赋》C《神女赋》D《对楚王问》E《九辩》4.顾况诗歌的特点包括(ABC)A受民歌影响B通俗明快C有怪奇风格D高雅闲淡E以七绝见长5.晚唐讽剌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有(CDE)A杜牧B孙樵C皮日休D陆龟蒙E罗隐三、名词解释1.《论语》《论语》:是以记录孔子言行为主,兼记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每一篇标题取自首句中的两个字,各篇之间没有时间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主题,今本《论语》共20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4)复习题体”。

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馆阁”,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博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其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2、前七子:明代中期,文学复古思潮发轫于前七子的文学活动。

前七子主要活动在弘治、正德期间,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这是一个以李梦阳为核心的文学群体。

在文学上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虽为复古,实是求真,以性情为主的格调论,“真诗在民间”等。

面对文坛萎若卑冗的格局,他们以复古自命,所谓“凡古俗而变流靡”,在某种意义上具有重寻文学出路的意味,借助复古手段而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钱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前七子多拟古之作,也重视时政题材,具有较强的危机感和批判意识,同时注意从民间汲取题材,反映社会下层庶民的生活,但他们过多注重古人诗文法度格调,影响作家情感自由发挥。

3、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指汤显祖创作的四部戏剧,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和《紫钗记》,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

纵观“临川四梦”,从题材内容上看,《紫钗记》和《牡丹亭》属于儿女风清戏,《南柯记》和《邯郸记》属于官场现形戏或政治问题戏,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汤显祖毕生心血凝成的人生之梦,其艺术造诣之高,对人生处境之探索之深,对角色内心刻画之细,可说在中国昆剧传统中无人可比。

(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有《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作者戏剧创作的全貌,其中又均与梦有关,故而合称“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是作者以戏剧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人性、人生极其意义的思考。

汤显祖所重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矫情”。

“临川四梦”中的前二梦写的上男女青年的爱情,表现“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劝戒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

《牡丹亭》是“临川四梦”影响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一部传奇。

)4、神魔小说:明代后期,在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了编著神怪小说的热潮,这批神怪小说,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指导下。

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代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

其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制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面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

5、公安派:在晚明文学领域,公安派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流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是公安派的主要人物,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次之,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

公安派提出以“性灵”为核心的文学主张,并力挢前后七子文学复古所难以克服的拟古蹈袭的弊病,在作品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抒胸臆,作品也多畅舒襟怀之作,感情色彩浓厚,艺术风格清新洒脱,轻逸自由,但公安派从“独抒性灵”走向俚俗肤浅的极端,客观淡化了文学创作的艺术审美特性。

6、竟陵派:继公安派之后,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崛起于文坛,并产生重大影响,锺、谭均为湖北竟陵人,因名竟陵派。

在文学观念上,竟陵派受过公安派的影响,提出重“真诗”,重“性灵”,但也注重创造,推崇“各呈其奇”“互穷其变”,总体上追求一种幽静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但他们力图将文学引入“幽情单绪”、“孤行静寂”的境界,将创作引入奇僻险怪、孤俏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也减弱了在公安派作品中所能看到的那种直面人生和袒露自我的勇气,显示了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

7、江左三大家:指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孽,因他们都是江左人而得名,三人文学成就不同,钱谦益和吴伟业文学成就较高,龚鼎孽次之。

钱谦益是当时文坛领袖,他力排前七子的“世尊盛唐而文学秦汉”,转移当时诗歌创作的风气。

是从明诗到清诗转变的一个关键人物,其诗作转益多师。

诗风接近晚唐和宋诗,技巧成熟。

吴伟业。

作诗取法盛唐及元、白诸家,早期作品风格绮丽,后期作品则激荡苍凉,多写明清之际时事和民生疾苦之作。

龚鼎孽,其诗声词婉丽,有苍凉之音。

8、虞山派:受钱谦益的影响,在他的家乡常熟产生了虞山诗派,在清初诗坛与云间派、娄东派鼎足而三,影响很大,主要成员有冯抒、冯班等人,这个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冯班曾师从钱谦益,反对前七子、竟陵,揭露严羽以禅喻诗之谬。

他的诗歌沉丽细密,锤炼藻绘,婉而多讽。

他论诗有独到之处,诗歌也有个人的面目和特色,并以标榜晚唐李商隐而自张一军,势力颇大,使虞山派声名震动。

9、钱王代兴:王士祯,号阮亭,别号鱼洋山人,山东新城人,顺治进士,受家庭熏陶,自幼能作诗,并有诗名。

顺治十六年选为扬州推官,其诗受到诗坛盟主钱谦益的称赞,并希望他代己而起,主持风雅,即“钱王代兴”。

钱谦益去世后,王士祯成为一代正宗,他论诗以神韵为宗,指出所谓神韵,是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

10、梅村体:清初诗坛,吴伟业以唐诗为宗,五七言律绝具有声律妍秀、华艳动人的风格特色,而他最大的创作在七言歌行,在继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特色的“梅村体”,风行一时。

它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的写法,重在叙事,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在叙事诗里开出新境界。

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以怆怀故国和感慨身世荣辱为主,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化。

它以人物命运沉浮为主线,叙写实事,映照兴衰,组织结构,设计细节,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

11、才子佳人小说: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是才子佳人小说,才子佳人的婚恋小说由来已久唐代元稹的《鸳鸯传》以后,传奇小说、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中都不少见,旨趣是不同的。

清初一时出现许多本这类小说,蔚为大宗,内容基本一致,是从晚明小说话本发展而来,篇幅增长,与以往的才子佳人小说迥然不同,成为清初小说的一大类型,对后市小说创作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代表作家天花藏主人张匀,槜(醉)里烟水散人徐震。

12、清人张潮为什么说《金瓶梅》是一部哀书?答:首先,《金瓶梅》的悲剧意义在于表现了封建专制社会由于统治阶级集团的骄奢淫逸、贪赃枉法和资本主义势力的冲击而日暮途穷;其次,《金瓶梅》的悲剧意义在于写到了穷人们度日如年,卖儿鬻女,过着“把孩子卖了,只要四两银子”的悲惨生活;再次,《金瓶梅》的悲剧意义在于揭示了中国16世纪商人的艰难崛起,及其在新的经济关系尚未得到真正发展的情况下,不得不与腐朽的封建势力相勾结的丑态;最后,《金瓶梅》的悲剧意义也在于客观的表明了晚明涌动着的人性思潮,当还没有找到新的思想武器去冲击传统禁欲主义的时候,人的觉醒往往以人欲放纵的丑陋形式出现,而人欲的放纵和人性的压抑一样,都在毁灭着人的自身价值。

腐朽的当然走向灭亡,新兴的也同样前途渺茫。

整个《金瓶梅》世界一片漆黑,令人感到悲哀,感到窒息。

13、简答晚明小品文的创作特色。

答:第一,晚明小品文创作风格上的一个显著特色是趋于生活化、个性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情趣,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尚;第二,对个人游赏生活的投入和乐于在作品中给予表现,从另一个方面增强了晚明文人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美、赏美的能力,提高了游赏小品的艺术价值,特别是一些描写自然美景与反映赏玩情怀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更趋雅致、自然;第三,生活化、个性化的特点,也使晚明小品文往往从平常与细琐处透露出作家体察生活含义、领悟人生趣味的精旨妙意,情趣盎然,耐人寻味。

第四,晚明小品文的另一个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不论是描写个人日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秽鉴俗,时有胸臆直露之作。

14、简答对龚自珍诗歌的认识。

答:龚自珍是首开近代诗风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与散文一样,紧紧围绕现实政治这个中心,或批判,或抒慨,富有社会历史内容,为有清一代所罕见,一新诗坛面貌。

诗人以深邃的史识为诗,私下“盛世”的面纱,把清王朝统治的腐朽落寞形势,清晰地揭示给世人,特别具有警世、醒世和惊世的力量。

诗人的拔俗特立,在当时的社会里是孤立无援的,他的不少抒怀诗,充满奇才忧国伤时而不容于世的压抑感、孤寂感。

龚自珍的诗有批判、呼唤、期待,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直至辞官南归,还唱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动人诗句。

龚自珍的诗歌与散文一样富有开创性,他的诗基本不出旧体范围,但也吸收前人的营养,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主要围绕社会政治,倾向重意而多陈述的笔墨,含义深远,富裕概括力,又多出象征隐喻,富有形象性。

龚自珍自称“庄骚两灵魂,盘踞肝肠深”,其诗多用象征影喻,想象奇特,文辞瑰玮,接受庄子与屈原的影响较大,然而其中贯穿一种诗人独有的凌厉彪悍之气。

15、简析林冲人物形象在《水浒传》和《宝剑记》中的不同。

答:《水浒传》和《宝剑记》中有着共同的人物形象——林冲,但二者的性格在两书中截然不同,最显著的便是主动的反抗与被动的反抗。

《水浒传》中,林冲的性格具有流动性和层次性。

在身为80万禁军教头时,在高衙内调戏她的娘子时,心中尽管愤愤不平,但怕得罪上司,便委曲求全,息事宁人;当发配沧州时,仍抱有幻想,希望能挣扎回去“重见天日”;面对恶势力的步步进逼,他处处忍让,逆来顺受;直到最后忍无可忍时,才使他爆出心中的愤怒,手刃仇人,奔上梁山,完成了性格由软弱到刚烈的转变。

《宝剑记》中的林冲基本上是一个主动出击的英雄,与《水浒传》中被动反抗相反。

剧作中的他一再上本参奏童贯、高俅祸国殃民的罪过,被贬降职后,仍不改忧国忧民的脾气,再度上本揭露高俅等奸党的种种腐败行为。

虽然好心的黄门官劝他就此罢休,但不怕死、不惧奸的林冲已然身怀救四海苍生于水火的热切心肠,要求面见圣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体现其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

剧本将高、童权奸的陷害和高衙内对林冲娘子的调戏放到林冲上本之后,而不是像小说中把调戏林冲娘子作为矛盾冲突的起点和根源,这就强化了忠奸斗争的力度,突出了林冲嫉恶如仇、正直不苟的人格精神。

该剧中也曾写到过林冲的犹豫与迟疑,这使他艺术形象更加可亲可信。

16、简析《三国演义》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演义小说,它不仅善于叙事,而且长于写人。

它塑造了任务形象的显著特点,即是突出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奸诈雄豪的曹操、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谋略超人的诸葛亮、浑身是胆的赵云、心地狭窄的周瑜、忠厚老实的鲁肃、老奸巨猾的司马懿······这些艺术典型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一定的“类”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