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一)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自然的诗歌语言风格,一般在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的写景诗中体现。
如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和王维的诗。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二)平淡质朴其特点是选用恰当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三)华丽绚烂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想象,各种修辞。
如李商隐的诗。
(四)简洁明快其特点是明白通畅,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了。
梦微之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注:元稹,字微之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两诗都写梦,但写法截然相反。
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
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曾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相同的是都语言明白通畅,一语破的。
(五)委婉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诗歌的个人风格类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是指诗歌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特征。
不同的诗人和不同的诗歌
类型会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1. 抒情风格:以感性、柔美、抒情为主,用语简练明了,表达直观真挚,让读者产生
强烈的情感共鸣。
2. 雄浑风格:以庄严、雄浑、豪迈为主,语言重视美感与格律,多采用多音节词并注
重压轻音节。
3. 独特风格:某些诗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充满幽默、异想天开的顾城等。
4. 简洁风格:简约的语言,力求精炼、简练、意味深长,突出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5. 夸张风格:用夸张的形象、语言、情境来表达思想或感情,具有强调和夸张的效果。
6. 多重象征风格:通过富于想象力的隐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和意义,留下又笼罩又柔美的墨香。
总之,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不同的风格也代表着不同的心态、情感和
思想。
古典诗歌鉴语言风格

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 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 动等。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特色是 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有 怎样的效果。
(九)绚烂飘逸
• 即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用华丽的辞藻、多样 的修辞、神奇的想象进行细腻生动的描绘。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 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 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 绿、绚烂多彩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 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 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 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 那么明丽。
(七)幽默讽刺
• 指诗歌体现的诙谐、风趣、辛辣或讽刺的笔调和趣味。 • 如《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 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 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 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 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 郊,谁之永号?”公然将当政者比喻成人人唾骂的大老鼠, 形象贴切,入木三分,以简短的文字将人们对当政者重敛 盘剥的怨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其诗讽 刺之深、激愤之极在中国这样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几乎是 空前绝后的。
(三)婉约细腻
• 在婉约词派的词作中体现的较为明显。往往体现 出“曲、细、柔”的特点,即曲径通幽,情调缠 绵,笔触细腻,具有柔婉之美。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 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 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2.蕴藉隽永、含蓄委婉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 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这种风格往 往含有深意,藏而不露,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 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 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 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 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答案: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诗人把深沉的爱国情 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遇、 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 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点击进入课案训练
3.(2014 山东泰安一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 问题。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
①
张 四面围疏竹,中间着小台 。 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 拂拭莓苔石,招携码碯杯。 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
②
镃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过访友人杨伯虎居所的即兴之 作。②小台,即小楼。
人们评价此诗“着笔自然,很有韵味,结尾尤见精彩”, 请简要赏析尾联。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 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要从字面着手,把握全 诗,从整体上对顾炎武诗歌的风格进行概括。 另外,①要注意注释 的内容,这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至关重要。②题 干中引入了杜甫,并有“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一句作提示, 对于解答本题作用非凡。
2.(2013 延安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横江词(其一) 李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前人评此诗,称其“平实”。请作简要赏析。 白
解析:题干已经指出了风格特点,分析时只要围绕“平实” 二字展开即可。 答案: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 一、 二句中 “人 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三、四句用语 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 真。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 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言风格:
1. 平实质朴:这种语言风格朴实无华,直接了当,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2. 含蓄隽永:这种语言风格意味深长,言简意赅,留有余地,让人回味无穷。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3. 清新明快:这种语言风格清新自然,不矫揉造作,明快直接,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觉。
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4. 绚丽华美:这种语言风格富丽堂皇,色彩斑斓,词藻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5. 明快简洁:这种语言风格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6. 委婉曲折:这种语言风格迂回婉转,不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含蓄,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实际上,不同的诗人和不同的作品会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它们的独特性也构成了诗歌艺术的魅力之一。
高中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高中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高中诗歌鉴赏语言风格有很多,例如:明快、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放、沉郁、悲慨、俊爽、冲淡、旷达、率性、整散结合、音律和谐、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含蓄隽永、含蓄委婉、清新明丽、清新、形象生动、绚丽飘逸等。
以下列举部分风格特点:
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古诗词: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古诗词: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一、语言风格1.平淡(平实质朴、朴实无华、冲淡自然、多用口语)即语言不着意修饰,不堆砌典故。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此诗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既绘苔之形,又显苔之神,更写出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其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温庭筠《商山早行》2.清新(清新自然、明快、清幽淡雅)即人们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唯,孟浩然。
孟浩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
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诗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月光和音响的变化。
3.典雅、含蓄(含蓄隽永、委婉)含蓄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典雅: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如《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形象生动即运用绘形、绘声、绘色的语言对所写对象进行描摹或刻画。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诗歌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
淡雅、平实(朴实无华)、浅显(明白晓畅)、自然 明快、简洁洗练、冲淡 辞藻华丽、华美绚丽、 沉郁顿挫、 雄健高昂、雄浑豪放 清新飘逸、俊爽
( ( (
(一) 雄浑 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 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 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 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尤其是以高适、岑参为代 表的边塞诗人。
(二)豪放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 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 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 酒》)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 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以奔放豪迈 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全 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 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 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 气势壮观;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 多么壮丽!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
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
醉生梦死的生活。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六) 冲淡 自然
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风格的涵义。
2、复习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掌握辨别语言风格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语言风格类题型的提问方式,归纳相应答题模式。
2、学会用归纳出的答题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落实新课标精神,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精神。
2、了解诗人各异的风格,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提升诗歌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教学重点:
1、归纳诗歌鉴赏中关于语言风格的答题模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里,镶嵌着许许多多璀璨耀眼的明星。
沉郁顿挫的是杜甫,豪放飘逸的是李白;提起柳永,我们便难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悱恻;说到苏轼,我们又怎能忘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雄浑。
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内容:
(一)预习检测
常见的诗人的语言风格:
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甫——沉郁顿挫李白——豪放飘逸
陶渊明——朴素自然李商隐——朦胧隐晦杜牧——清健俊爽
王维——清新自然王昌龄——雄健高昂温庭筠——绮丽香艳
高适——悲壮苍凉陆游——慷慨激昂李清照——缠绵悱恻。
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二)知识温习
1、涵义:诗歌风格简称诗风,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诗人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表现出来的总的特色。
从诗风渊源看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体裁看词有豪放和婉约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别。
诗歌的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是诗人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主要由作者的写作个性、选择的题材类型等因素决定。
2、诗歌的语言风格及鉴赏术语(师生共同温习):
①清新: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淡雅自然。
②明快:语言明白而流畅。
相关术语:明白晓畅。
③含蓄(委婉):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
④平淡(质朴、自然):语言朴实无华,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相关术语: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⑤绚丽:语言丰富而有文采。
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
⑥豪放: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⑦沉郁:指情感的浑厚、浓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其中蕴含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
相关术语:沉郁顿挫。
⑧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
相关术语:慷慨悲壮。
3、方法指津(生讨论,师点拨):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一般途径。
①知人论世,了解名家风格;②品读诗句,把握思想情感;③明确类别,区分题材体裁;④重视背景,关注朝代文风。
三、鉴赏指导:
(一)鉴赏内容总结:
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二)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途径:
①知人论世,了解历代诗词名家的语言风格;
②诗歌语言风格和题材有关。
③品读词、句,感受意象、意境、语言的力度等,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典例分析(生讨论,师点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该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本诗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
(点明特色,步骤一)“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呆坐思亲的神态,“影半身”更显形影相吊孤单寂寞的情状,给人极大的孤独感和真实感。
三四句又想象家人深夜静坐,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具体分析,步骤二)从而自然流畅地表达了诗人真挚动人的思乡之情。
(表达情感,步骤三)
方法指津:诗歌鉴赏中语言风格类题型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提问变体:请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语言特色)。
答题步骤:
第一、叙:用两三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本诗( )(两三个双音节词概括该诗特色)。
诗歌通过( )的描写(刻画、运用),体现了(写出了)( )(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三)实战演练(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
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采用口语。
(点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具体分析)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表达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本诗语言凝重肃穆而又慷慨激昂。
(点明特色)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图,一个“满”字,将阴沉肃杀的战前气氛烘托得非常浓重。
后两句写奋力出击,全歼敌军,诗中的“更催”、“莫遣”二词,
语势斩截,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必胜的信心,(具体分析)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爱国热情和昂扬的斗志。
(表达情感)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较为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学习任务。
首先,我们了解了诗歌风格的涵义,复习了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学习了辨别语言风格的方法;其次,在例题的分析中我们归纳了解答诗歌语言风格类题型的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当堂训练。
大家思考积极,讨论热烈,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希望同学们多加训练,提高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
本次诗歌复习注重学生的解读和动手能力,寻找高考和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通过高考真题,让学生运用读诗的方法,并具体解答出诗歌思想内容相关的题型,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出答案,通过学生的互评和自评,归纳出相应的答题步骤并通过练习趁热打铁来强化。
这样既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答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又能学会如何规范答题。
教学永远是一门精益求精的艺术。
本节课教学容量较大,在时间的合理分配上我感觉应该更注重“做一做、表达清”和“试一试、练一练”两个环节,加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完善相互评价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