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期末试卷A试题
[德育论]期末测试试题与答案
![[德育论]期末测试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abbdbabb68a98270fefa0d.png)
[德育论]期末测试试题与答案一、单选(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伦理学的最高追求是____1____。
A.幸福B.快乐C.正义D.良心正确答案:B2.近亲不能结婚,那么,同类能不能相食,____1____;异类不能不能性交,____2____。
个人没有生命处置权利。
A.能;不能B.不能;能C.能;能D.不能;不能正确答案:A3.佛家说,世界生灭变化,分为成、住、坏、___1____四劫。
A、灭;B、空;C、劫;D、生正确答案:B4.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____1____去之,____2____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A.庶民;君子B.君子;庶民正确答案:A5.伦理是以人性、____1____、人与人之间的正的关系为基准(相对于邪的关系),显现人在宇宙或者世界上的一切关系,以及这些关系遵循的____2____,还有关于人性和这些关系的知识。
A.人伦结构;道理和规则B.物性;道理和规则C.人伦结构;制度D.物性;制度正确答案:A6.伦理学,说得最直白一点,当然是研究伦理的学问,它是讨论人的存在、生存、生活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现实性,以及人性的____1____变成____2____的学问。
伦理学的最大话题是人的幸福。
伦理学具有浓烈的思辨意义,因为伦理主要是针对心性结构、人伦秩序进行逻辑上的融通与交合。
A.有限性;现实性B.无限可能性;现实性C.有限性;合理性D.有限性;无限可能限性正确答案:A7.道德指个人和人类在行道过程中,内心对道的体认,这个体认就是人的内在品质,使人与道一体化,而这种____1____,显现在人与周围的一切____2____之中。
道既是本体论的,又是认识论的,还是政治学的。
A.关系;内在的品质B.体认;事物C.内在的品质;关系D.事物;体认正确答案:A8.在中国人的概念中,道德是____1____,也叫良知,是人性中先天的善。
道德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很高的____2____。
华中师大《德育论》期末考试备考资料全集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50 分。
)1. 学校道德教育不像一般社会影响那样处于自然、无序状态,难以控制。
学校德育作为人的最具教育自觉的一部分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过程,这体现了德育过程的()。
A. 计划性B. 正面性C. 复杂性D. 多端性正确答案:A 满分:1 分2. 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弗洛伊德B. 柯尔伯格C. 班杜拉D. 杜威正确答案:C 满分:1 分3. 德育过程的实质是()A. 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B.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C. 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D. 是一种思想、政治、道德的社会传递和社会继承过程正确答案:D 满分:1 分4. 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这是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以哪一种理论为指导提出来的。
()A. 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B. 活动——动机理论C. 最近发展区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正确答案:A 满分:1 分5. 外国德育思想产生可以追溯到()A.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B. 文艺复兴时期C.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后D.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正确答案:A 满分:1 分6. 以生活为基础来开展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真正奠基于生活的基石之上,在方式上应()。
A. 凸显生活性B.实践道德生活C.取材于现实生活D.通过实际的生活正确答案:D 满分:1 分7. 我国《小学德育大纲》颁布于()。
A.1983年B.1993年C.1995年D.2000年正确答案:B 满分:1 分8. 德育能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素质,这体现了它的()。
A. 文化功能B. 政治功能C. 经济功能D. 自然性功能正确答案:C 满分:1 分9. 学校德育通过系统的德育学科课程,可以向学生传播一定的政治理论,这体现了它的()。
A. 文化功能B. 政治功能C. 经济功能D. 自然性功能正确答案:B 满分:1 分10.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 知与行的矛盾B. 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C. 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D. 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C 满分:1 分11.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设计体现了()A. 注重个体德性的发展。
《德育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德育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题,共40分)1.认为儿童道德行为主要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和改变的教育家是()A.班杜拉 B.柯尔伯格 C.赞科夫 D.凯洛夫2.学校德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A.集体主义教育 B.理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劳动教育3.现代德育的功能具有()A.全面发展性 B.全面性 C.科学性 D.主体独立性4.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是()A.社会实践活动 B.人际交往活动 C.理论学习活动 D.信仰敬拜活动5.目前国内关于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安排的意见或模式主要有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和()A.社会适应说 B.螺旋循环说 C.社会建构说 D.自我建构说6.学校群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学生集体是()A. 共青团组织B. 班集体C. 学生会D. 班委会7.德育效果检测最主要、最经常的检测形式是()A. 学生个人自查自测B. 学生集体查测C. 学生相互查测D. 教师查测8.关于古代学校德育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基本目标是“明人伦”B. 职能是维护社会上层建筑C. 有明显的奴役性、专制性特点D. 有明显的经验性、开放性的特点9.不属于社会主义德育初级性的是()A. 社会主义性质的德育B. 社会主义初级性质的德育C. 初级性质的现代德育D. 反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德育10.对人的身心发展和思想、情感及行为具有定向调控动力作用的是()A. 品德B. 智力C. 认知D. 意志11.不属于学校主要德育管理人员的是()A. 大队辅导员B. 班主任C. 年级组长D. 任课教师12.班集体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A.培养剥削者B.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C. 培养知识分子D. 培养统治者13.对品德认识产生能动作用的是()A. 品德知识B. 品德动机C. 品德意志D. 品德行为14.班集体教育者的工作重点和做好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关键是()A. 狠抓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B. 优秀学生C. 学生干部D. 全体学生15.学校与社会联系的基本形式不包括()A. 校外辅导站B. 走出去,请进来C. 关心下一代协会D. 通讯联系16.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 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17.品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是()A.实践法 B.陶冶法 C.评价法 D.内省法18.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这要求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的()A.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 B.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规律 D.持续性和连贯性规律19.新时期我国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这反映了我国德育的()A.统一性 B.全民性 C.全面发展性 D.整体性20.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是()A.协调各科德育关系 B.控制纪律 C.规划目标 D.组织德育活动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题,共20分)21.价值观澄清学说强调榜样示范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德育论》试卷及答案

《德育论》试卷及答案常州工学院成人高等教育试卷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姓名得分1.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B 家长委员会C.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D.学校德育2.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标志是()。
A.品德认识B.品德情感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3.中国古代社会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这表明德育目标由什么所决定()。
生产力水平经济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水平 D.哲学思想4.对德育方法的性质和特点起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是()A.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B.德育原则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5.什么是一个人一生中接受品德教育的开端()A.社会德育B.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工作单位实施的德育6.德育过程的实质是()A.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B.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D.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7.大众传媒的宣传教育活动对人们的品德可能产生积极和消极的两种影响作用,所以要求社会德育必须()A .要考虑宣传对象的需要和特点B.社会德育要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C.坚持正确的导向,使其内容科学健康D.手段、形式应灵活多样在那一个社会历史阶段最早形成了一定的德育思想()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9. 德育在发展过程中要吸收和利用以往时代在德育思想、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的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这表明德育具有()A.民主性B.变革性C.继承性D.滞后性10. 下列哪一个观点体现了我国古代德育中的人本主义()。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人最为天下贵”“人定胜天”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决定德育内容的是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B.德育目标C.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水平D.当前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12.德育论的研究对象是:A.德育规律B.道德教育规律 C . 政治教育规律思想教育规律13. 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引起人们道德、政治和法律观点的变化直接影响和丰富了()。
德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德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大全题目:德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 德育的目标是()。
A. 培养优秀的学生B.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C.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D.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答案:C2. 张同学在上课时经常插队、讲话打断老师讲课,这是一个()的问题。
A. 学习B. 友谊C. 品德D. 沟通答案:C3. 下面哪种行为是平等友爱的体现()。
A. 损人利己B. 排斥他人C. 互帮互助D. 自私自利答案:C4. 尊重他人,不轻易侵犯他人权益是实现()的条件。
A. 公平正义B. 和谐相处C. 独立自主D. 公共秩序答案:B5. 以下哪种行为是违反道德规范的()。
A. 偷窃别人的物品B. 帮助他人解决问题C. 尊重老师的教学D. 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答案:A6. 迟到早退、不按时完成作业属于()行为。
A. 自律B. 荣誉C. 反思D. 敷衍答案:D7. 张凡同学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这是一种()行为。
A. 自律B. 安全C. 礼貌D. 文明答案:D8. 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
A. 语文、数学、英语B. 音乐、美术、体育C. 正面引导、规范教育、榜样示范D. 社会实践、户外拓展、文化活动答案:C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20分)1. 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答案:对2. 个人品德的培养只有在学校才能进行。
()答案:错3. 德育就是纠正错误行为。
()答案:错4. 德育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答案:对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要阐述德育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答案: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教育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品德素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德育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 请总结你在德育教育中的亮点与不足,并提出自我改进措施。
小学德育论试题及答案

小学德育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学德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A. 知识能力B. 道德品质C. 艺术素养D. 体育技能答案:B2.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A. 爱国主义教育B. 集体主义教育C. 个人主义教育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答案:C3. 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应采取哪种方式进行教育?()A. 强制灌输B. 引导启发C. 放任自流D. 惩罚为主答案:B4. 小学生在进行德育学习时,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只听老师的话,不问为什么B. 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C. 忽视德育教育,只重视学习成绩D. 只关注个人利益,不考虑集体荣誉答案:B5. 小学德育教育中,以下哪种活动最能体现德育实践?()A. 课堂学习B. 课外阅读C. 社会实践活动D. 家庭作业答案:C6. 小学德育教育中,以下哪种评价方式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A. 单一的成绩评价B. 综合的素质评价C. 只评价学生的行为表现D. 只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答案:B7.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以下哪种方法最能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A. 教师的直接命令B. 学生的自我反思C. 家长的严格监督D. 学校的规章制度答案:B8. 小学德育教育中,以下哪种方式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重复机械训练B. 寓教于乐C. 严厉的惩罚制度D. 单一的考试评价答案:B9. 小学德育教育中,以下哪种行为最能体现学生的责任感?()A. 只关心自己的成绩B. 积极参与班级管理C. 逃避集体活动D. 忽视他人的感受答案:B10.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以下哪种行为是教师应该避免的?()A. 以身作则B. 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C. 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D. 鼓励学生自我探索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福建师范大学《德育论》考试题及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德育论》考试题及答案《德育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1.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____1____去之,____2____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A)A、庶民;君子B、君子;庶民2.伦理是以人性、____1____、人与人之间的正的关系为基准(相对于邪的关系),显现人在宇宙或者世界上的一切关系,以及这些关系遵循的____2____,还有关于人性和这些关系的知识。
(A)A、人伦结构;道理和规则B、物性;道理和规则C、人伦结构;制度D、物性;制度3.伦理学,说得最直白一点,当然是研究伦理的学问,它是讨论人的存在、生存、生活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现实性,以及人性的____1____变成____2____的学问。
伦理学的最大话题是人的幸福。
伦理学具有浓烈的思辨意义,因为伦理主要是针对心性结构、人伦秩序进行逻辑上的融通与交合。
(B)A、有限性;现实性B、无穷可能性;现实性C、有限性;合理性D、有限性;无限可能限性4.伦理学的最高追求是____1____。
(A)A、幸福B、快乐C、正义D、良知5.近亲不能立室,那么,同类能不能相食,____1____;异类不能不能性交,____2____。
个人没有生命处理权利。
(D)A、能;不能B、不能;能C、能;能D、不能;不能6.佛家说,世界生灭变革,分为成、住、坏、___1____四劫。
(B)A、灭B、空C、劫D、生7.道德指个人和人类在行道过程当中,心里对道的体认,这个体认就是人的内在品格,使人与道一体化,而这种____1____,显现在人与周围的一切____2____当中。
道既是本体论的,又是认识论的,还是政治学的。
(C)1A、干系;内在的品格B、体认;事物C、内在的品质;关系D、事物;体认8.在中国人的概念中,道德是____1____,也叫良知,是人性中先天的善。
道德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很高的____2____。
(D)A、修养;良心B、仁慈;责任C、责任;仁慈D、良知;修养9.西方的道德概念,集中在几个话题上:理性,只有理性才能体认道德;最高道德即最高____1____,那就是上帝或者神,上帝或者神才是____2____;道德在于人的自由、精神与意志。
《德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德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自信心2.成就感3.人际交往4.职业兴趣5.职业理想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是()。
2.对于实现个人成长规划最重要的是()。
3.就业的必要条件是()。
4.职业成功的动力源泉是()。
5.赞美是一门艺术,赞美也有技巧。
做法正确的是()。
6.进入技工院校后,环境变化不包括()。
7.法律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的社会规范8.《公务员法》属于()法律部门。
9.()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立法的依据。
10.青少年应该崇拜的人是()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A.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B.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C.全面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D.全面提高公民的身体素质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核心,以()为原则。
A.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性质C.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D.人民群众法律3.下列做法违背了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的是()。
A.为人民服务B.维护祖国统C.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D.不看交通信号灯过马路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明礼让的是()。
A.小李遇见人总是主动打招呼B.小文总是把“请”“谢谢”挂在嘴边C.小麦衣着时尚D.小龙注重仪表,整洁干净5.作为学生,诚实守信不体现在()方面。
A.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B.不弄虚作假C.同学朋友的要求都要满足D.不说大话6.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中()的行为A.侵犯人身权利B.侵犯财产权利C.妨害公共安全D.扰乱公共场所秩序7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偷窥、偷拍、留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中( )的行为.A.侵犯人身权利B.侵犯财产权利C.妨害公共安全D.扰乱公共场所秩序8 .是否构成犯罪必须以刑法的规定为依据和准绳,这就是所谓的( )的原则.1 .谈谈技能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论A卷试题一、单选(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A 1.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____1____去之,____2____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A.庶民;君子B.君子;庶民A 2.伦理是以人性、____1____、人与人之间的正的关系为基准(相对于邪的关系),显现人在宇宙或者世界上的一切关系,以及这些关系遵循的____2____,还有关于人性和这些关系的知识。
A.人伦结构;道理和规则B.物性;道理和规则C.人伦结构;制度D.物性;制度A 3.伦理学,说得最直白一点,当然是研究伦理的学问,它是讨论人的存在、生存、生活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现实性,以及人性的____1____变成____2____的学问。
伦理学的最大话题是人的幸福。
伦理学具有浓烈的思辨意义,因为伦理主要是针对心性结构、人伦秩序进行逻辑上的融通与交合。
A.有限性;现实性B.无限可能性;现实性C.有限性;合理性D.有限性;无限可能限性B 4.伦理学的最高追求是____1____。
A.幸福B.快乐C.正义D.良心A 5.近亲不能结婚,那么,同类能不能相食,____1____;异类不能不能性交,____2____。
个人没有生命处置权利。
A.能;不能B.不能;能C.能;能D.不能;不能B 6.佛家说,世界生灭变化,分为成、住、坏、___1____四劫。
A、灭;B、空;C、劫;D、生A 7.道德指个人和人类在行道过程中,内心对道的体认,这个体认就是人的内在品质,使人与道一体化,而这种____1____,显现在人与周围的一切____2____之中。
道既是本体论的,又是认识论的,还是政治学的。
A.关系;内在的品质B.体认;事物C.内在的品质;关系D.事物;体认A 8.在中国人的概念中,道德是____1____,也叫良知,是人性中先天的善。
道德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很高的____2____。
A.修养;良心B.善良;责任C.责任;善良D.良心;修养A 9.西方的道德概念,集中在几个话题上:理性,只有理性才能体认道德;最高道德即最高____1____,那就是上帝或者神,上帝或者神才是____2____;道德在于人的自由、精神与意志。
A.良心;真理B.真理;善C.道德本体;真理D.善;道德本体A 10.一般说来,当代“伦理”概念蕴涵着西方文化的____1____、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涵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____2____、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
A.理性;情性B.理性;德性C.理性;智慧D.理性;知识二、多选(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BD 11.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___1____。
为往圣继___1____,为万世开太平。
A.立德B.立命C.绝业D.绝学ABCD 12. 孟子曰:“人皆有____。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____,非人也;无______,非人也;无_____,非人也;无_____,非人也。
A——不忍人之心;B——恻隐之心;C——羞恶之心;D——辞让之心;是非之心ABCD 13. 孟子曰:“恻隐之心,______之端也;羞恶之心,______之端也;辞让之心,_____之端也;是非之心,_____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A 仁;B 义;C 礼;D 智ABCD 14.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人皆有之。
”A恻隐之心;B羞恶之心;C恭敬之心;D是非之心AC 15.本课程认为,生活与世界是人生命中本来就有的,是人___1____,不是___2____A.带着世界走B.跟着世界走C.世界带着人走D.世界跟着人走BC 16.幸福是生命中固有的___1____,教育只是把幸福___2____。
A.爱欲B.物欲C.引导出来D.灌输进去BC 17.教育___1____创造新生活,只是把人灵魂中固有的生活___2____。
A.能B.不能C.引导出来D.灌输进去AC 18.现行的小学德育课程,“由近及远地设计”的儿童的生活,不是立体,是一个___1____甚至___2____。
A.平面B.线段C.圆形D.正方形ABC 19.秦兵马俑,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举世无双,出土于我国西安以东30多千米的临潼。
俑,是我国古代墓葬中摹仿人形制作的一种______,是代替活人殉葬的______,兵马俑即______。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人俑群。
A随葬品;B陪葬品;C制成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D 兵器。
BC 20.秦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带有主观性和写意性的特征,这是_____。
在艺术技巧方面,有概括、有夸张,塑完以后再通体彩绘,把原雕、浮雕结合起来。
武士的表情相当个性化,不但表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甚至可以体会到明显的地域性——很多秦俑的相貌特征与_______十分接近。
A写实主义作风;B浪漫主义作风;C现代的陕西人;D现代的北京人。
三、判断(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正确)21.鲁洁先生说:“德育所涉及的是人的灵魂、精神中最深沉的部分。
”(正确)22.班华先生说:“德育即育德”(正确)23.这门道德教育,是基于“德性与文化”的学科。
(错误)24.当代中国儿童处于双重断裂:伦理断裂与生计断裂。
(正确)25.五伦是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正确)26.“政治正确”的支持者倾向采用“中立语言”(inclusive language)、“文明语”(civility)来形容政治正确。
反对者则认为政治正确属贬义词,与假道学、过度敏感、斤斤计较的意义近似。
(正确)27.我们衡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道德,主要就是看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各种各样的关系,特别是衡量个人与自己、个人与自己周围的关系,尤其是个人与政府、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正确)28.个人不能自己处置自己的生命,因为个人的生命权不属于自己,是属于人类的,所以,人是不能自杀的。
宗教认为,生命是神(上帝)的选择,是神(上帝)的权利。
(正确)29.孟子曰:“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正确)30.爱因斯坦的话已经作为政治信条刻在了政府大楼上:“国家是为人而设立的,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31.美国最高法院的门楣上有三个人的巨大塑像,请说出这三大塑像的名字与各自代表的意喻。
答: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主楼后部,即法院东庭的门上(并非法院正门),三角门上协调排列着的16个各有含义的人物,以摩西、孔子、梭伦为中心,正中的摩西代天意或神意,左边孔子代表道德,右边卢梭代表政治。
不论在东西方,道德都是法律的基础。
32.“三纲五常”指什么?答:“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33.宗教上有许多伦理上的绝对禁忌,佛教的“五戒”指哪五戒?答:五戒是五条戒律或行为准则。
中国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
五、论述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34.请论述德性的一般意思与德性的分类答:德性就是认为人们正确的行为必须遵循适度和中道的理性原则,这是判断某一行为道德价值的最根本的标准,人们的心灵中融渗着这种理性就是具备了德性。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德性是指灵魂方面的优秀,而不是指肉体方面的优秀。
他说:“我们的生活不是依靠任何其他东西而是靠灵魂”。
所以,“德性就在灵魂中”。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是西方德性伦理的源头,他坚持了道德的理性本质,反对道德学说中的反理性倾向,主张一种与情感感受行为相交融的理性,表现为由风俗熏陶而成的情感的中和和行为的合宜。
对德性的分类有许多种,在中国文化中,还把德性分为“吉德和恶德”。
德性与学术,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话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也是一个其中国特色的话题。
立言先立德,德文并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和国学的优良传统德性的内涵是品德、人格的修养,其最高境界是“至善”学术的内涵是研究发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其最高追求是至真理论上者有别,现实中道德与学问也常常是不平衡的。
司马光曾说“德才兼备为圣人,无才无德为愚人,德行胜过才能为君子,才能胜过德行为小人”。
这种对“圣人”、“愚人”、“君子”、“小人”的界定,或许还可进一步讨论,但司马光所读的与道德与学问结合的四种不同类型,大概是古今类似而普遍存在的。
从价值与意义上说,“德才兼备”和“德性胜过才能”的人对社会是有益的,而“无德无才”,特别是“才能胜过德行”的人对社会是有害的,而且才能越大,学问愈高德行愈坏者,对社会之危害则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