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解调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MATLAB的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调制与解调课程设计任务书

基于MATLAB的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调制与解调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信号分析处理课程设计-基于MATLAB的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调制与解调分析初始条件:1.Matlab6.5以上版本软件;2.先修课程:通信原理等;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箱中的模块进行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调制与解调,观察波形变化;2、画出程序设计框图,编写程序代码,上机运行调试程序,记录实验结果(含计算结果和图表等),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3、课程设计说明书按学校统一规范来撰写,具体包括:⑴目录;⑵理论分析;⑶程序设计;⑷程序运行结果及图表分析和总结;⑸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至少800字,必须手写。

);⑹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时间安排:周一、周二查阅资料,了解设计内容;周三、周四程序设计,上机调试程序;周五、整理实验结果,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1 理论分析 (1)1.1基础知识 (1)1.2二进制相移键控基本原理 (1)1.3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 (2)1.4二进制相移键控解调 (4)2 程序设计与仿真模型建立 (6)2.1设计与仿真基础 (6)2.2程序设计实现 (7)2.3 Simulink仿真模型建立 (12)3 程序运行结果与仿真结果 (19)3.1程序运行结果与分析 (19)3.2 Simulink仿真结果与分析 (20)4 心得体会 (22)参考文献 (24)1 理论分析1.1基础知识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分为基带传输和带通传输。

然而,实际中的大多数信道(如无线信道)因具有带通特性而不能直接传送基带信号,这是因为数字基带信号往往具有丰富的低频分量。

为了使数字信号在带通信道中传输,必须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以使信号与信道的特性相匹配。

这种用数字基带信号控制载波,把数字基带信号变换为数字带通信号(已调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调制。

2dpsk的课程设计

2dpsk的课程设计

2dpsk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2DPSK(二维相位偏移键控)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调制解调原理。

2. 学生能运用2DPSK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优势。

3. 学生能掌握2DPSK与2D FSK、2D QPSK等其他调制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2DPSK调制解调系统。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仿真,验证2DPSK系统的性能,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对2DPSK通信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通信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提高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通信技术课程的拓展内容,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通信技术有一定了解,但2DPSK相关知识尚未接触。

教学要求:教师需以生动的案例引入,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2DPSK相关知识,提高通信技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2DPSK基本概念:介绍2DPSK的原理、特点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 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内容:2DPSK的定义、调制解调过程、信号空间图。

2. 2DPSK调制解调技术:讲解2DPSK的调制解调方法及其相关技术。

- 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内容:相位偏移、载波生成、差分检测、解调方法。

3. 2DPSK系统性能分析:分析2DPSK系统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 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内容:误码率、抗干扰性能、信号带宽、功率效率。

4. 2DPSK与其他调制方式的比较:探讨2DPSK与2D FSK、2D QPSK等其他调制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实验六 2DPSK调制解调实验

实验六  2DPSK调制解调实验

1 1 1 0 1 0 0 0 0 0 0 1 1 1 0 1 0 1 1
ˆ b n2 ˆn a
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
实验六
2DPSK调制解调实验
2DPSK信号的另一种差分解调方法如下图所示。
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
实验六
2DPSK调制解调实验
2D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K信号调制与延迟解调过程如下
n1
1 0 0 1 0
1 0 0 0 1 1
0 1 1 0 1 0 0 0 1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1 0 1 1 0 0 1 0 0
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
实验六
2DPSK调制解调实验
四、实验原理
右图为载波恢复 电路。其中: (a)为平方环电 路,(b)为科斯 塔斯环电路。这 两种电路恢复的 载波相位不可避 免地具有不确定 性。
二、PSK解调
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
12
实验六
2DPSK调制解调实验
2PSK相干解调器如下图所示。

2PSK调制与解调过程如下:
BK
2ASK 调制
2ASK
2DPSK数字调制方框图
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
实验六
2DPSK调制解调实验
四、实验原理
本单元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BS-IN 位同步信号输入点 NRZ-IN 数字基带信号输入点 CAR 2DPSK信号载波测试点 AK 绝对码测试点(与NRZ-IN相同) BK 相对码测试点 2DPSK(2PSK)-OUT 2DPSK(2PSK)信号测试点/输 出点,VP-P>0.5V

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解调课程设计

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解调课程设计

目录一、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基本原理 (1)1.1 2DPSK信号基本原理 (1)1.2 2DPSK信号的解调原理 (2)二、2DPSK解调总体设计思路 (4)三、2DPSK解调系统的设计 (6)3.1带通滤波器 (6)3.2本地载波与2DPSK信号相乘 (7)3.3低通滤波电路 (8)3.4 抽样判决器 (9)3.4.1 抽样判决的比较器 (9)3.4.2样值的抽取 (10)3.5 逆码变换 (11)四、2DPSK解调总图 (13)五、课程设计心得 (14)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解调课程设计一、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基本原理1.1 2DPSK 信号基本原理传输系统中要保证信息的有效传输就必须要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很低的误码率!为了后的较低的误码率,就得让传输的信号又较低的误码率。

在传输信号中,2PSK 信号和2ASK 及2FSK 信号相比,具有较好的误码率性能,但是,在2PSK 信号传输系统中存在相位不确定性,并将造成接收码元“0”和“1”的颠倒,产生误码。

为了保证2PSK 的优点,又不会产生误码,将2PSK 体制改进为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及相对相移键控。

2DPSK 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

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Φ=π表示1码。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 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 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1所示。

图1 2DPSK 信号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

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

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

信号DPSK 2基带信号定义∆Φ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Φ=0→数字信息“0”;∆Φ=π→数字信息“1”。

2DPSK调制与解调电路设计解析

2DPSK调制与解调电路设计解析

长春理工大学信息综合训练课程设计报告2DPSK调制与解调电路学生姓名:学号:电话:指导教师:学院:光电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时间:2014 年12 月29 日—2015年 1 月9日一、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基本原理1.1 2DPSK 信号基本原理传输系统中要保证信息的有效传输就必须要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很低的误码率!为了后的较低的误码率,就得让传输的信号又较低的误码率。

在传输信号中,2PSK 信号和2ASK 及2FSK 信号相比,具有较好的误码率性能,但是,在2PSK 信号传输系统中存在相位不确定性,并将造成接收码元“0”和“1”的颠倒,产生误码。

为了保证2PSK 的优点,又不会产生误码,将2PSK 体制改进为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及相对相移键控。

2DPSK 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

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Φ=π表示1码。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 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 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1所示。

图1 2DPSK 信号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

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

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

定义 ∆Φ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Φ=0→数字信息“0”;信号DPSK 2基带信号∆Φ=π→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DPSK信号相位:(0)π π 0 π π 0 π 0 0 π或:(π) 0 0 π 0 0 π 0 π π 0采用π相位后,若已接收2DPSK序列为π0πππ0ππ0,则经过解调后和逆码变换后可得基带信号,这一过程如下:2DPSK 信号:(0)π 0 π π π 0 π π 0 (π)0 π 0 0 0 π 0 0 π∆Φ : π π π 0 0 π π 0 π π π π 0 0 π π 0 π变换后序列 :(0)1 0 1 1 1 0 1 1 0 (π) 0 1 0 0 0 1 0 0 1(相对码) 基带信号 :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绝对码) 虽然相同信噪比2DPSK信号的比2PSK稍高一点,但比2PSK要稳定得多。

2dpsk课程设计报告

2dpsk课程设计报告

2dpsk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2DPSK信号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方法以及应用场景。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2DPSK信号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数字通信中的应用;掌握2DPSK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2DPSK信号的性能评估指标。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2DPSK调制解调方法进行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分析;具备对2DPSK信号进行调制解调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其认识到2DPSK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2DPSK信号的基本原理:介绍2DPSK信号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数字通信中的应用。

2.2DPSK调制解调方法:讲解2DPSK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调制过程、解调过程以及调制解调器的实现。

3.2DPSK信号的性能评估:分析2DPSK信号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比特率等,了解影响2DPSK信号性能的因素。

4.2DPSK技术的应用:介绍2DPSK技术在数字通信领域的应用场景,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2DPSK信号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方法及其应用,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2DPSK技术的特点、性能评估及其应用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2DPSK技术在数字通信领域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2DPSK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数字通信》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

2.参考书:提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论文等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2DPSK的调制与解调

2DPSK的调制与解调

2DPSK调制解调仿真系统设计摘要: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简称2DPSK。

它是数据通信中最常用的一种调制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易于实现。

与2PSK的波形不同,2DPSK波形的同一相位并不对应相同的数字信息符号,而前后码元的相对相位才唯一确定信息符号。

调制解调技术是实现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研究数字通信调制解调理论,提供有效的调制方式,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Systemview软件对2DPSK调制解调的系统设计。

首先主要介绍了2DPSK的调制解调的基本理论和仿真软件。

然后进行仿真模型搭建并分析仿真结果。

关键词:2DPSK;调制解调;Systemview目录第1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Systemview软件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研究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 2DPSK的调制解调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2DPSK的调制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2DPSK的解调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采用极性比较法解调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相差分移相键控(2DPSK)实验

二相差分移相键控(2DPSK)实验

二相差分移相键控(2DPSK )实验一、实验目的1. 加深理解二相差分移相键控(2DPSK )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电路组成。

2. 学会利用示波器观察基带信号眼图的方法及用眼图来衡量数字传输系统的传输质量。

3. 掌握用误码率测试仪测试误码的方法,熟悉2DPSK 的抗干扰功能。

二、实验仪器COS5020双踪示波器一台; JW —2B 双路稳压电源一台; UZ —3噪声产生器一台;YWS —5210误码率测试仪一台; HFP —1有效值电压表一台; 2DPSK MODEM 实验装置一套。

三、2DPSK MODEM 系统原理方框图和线路图PSK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是一种重要的调制方式,其抗噪性能和信道频带利用率均优于ASK 和FSK ,因而在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DPSK MODEM 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2. 1所示。

2DPSK MODEM 调制器的电原理图如图2. 2所示。

2DPSK MODEM 解调器的电原理图如图2. 3所示。

信码发生器和噪声产生器的电原理图如图2.4所示。

图2.1 2DPSK MODEM 系统的原理框图2DPSK 输出19.2kH z 载波图2.2 2DPSK MODEM 调制器的电原理图出码)1274L S 86图2.3 2DPSK MODEM 解调器的电原理图CP z31位M 序列(a )31位M 序列产生器电原理图(b)噪声产生器电原理图图2.4 信码发生器和噪声产生器的电原理图四、2DPSK MODEM系统基本工作及测试原理⒈ 调制器调制器采用数字调制方式。

它是由晶体振荡器,分频器,差分编码和调相电路组成。

在图2.1 中,晶体振荡器产生11.0592MHZ的方波信号,该信号经÷9,÷64分频电路后分别产生调制器和解调器所需的19.2kHZ载波信号和2.4kHZ时钟信号。

显然,本实验装置的码元速率是2400bit/s。

差分移相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信号的相对载波相位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基本原理 (1)1.1 2DPSK信号基本原理 (1)1.2 2DPSK信号的解调原理 (2)二、2DPSK解调总体设计思路 (4)三、2DPSK解调系统的设计 (6)3.1带通滤波器 (6)3.2本地载波与2DPSK信号相乘 (7)3.3低通滤波电路 (8)3.4 抽样判决器 (9)3.4.1 抽样判决的比较器 (9)3.4.2样值的抽取 (10)3.5 逆码变换 (11)四、2DPSK解调总图 (13)五、课程设计心得 (14)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解调课程设计一、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基本原理1.1 2DPSK 信号基本原理传输系统中要保证信息的有效传输就必须要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很低的误码率!为了后的较低的误码率,就得让传输的信号又较低的误码率。

在传输信号中,2PSK 信号和2ASK 及2FSK 信号相比,具有较好的误码率性能,但是,在2PSK 信号传输系统中存在相位不确定性,并将造成接收码元“0”和“1”的颠倒,产生误码。

为了保证2PSK 的优点,又不会产生误码,将2PSK 体制改进为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及相对相移键控。

2DPSK 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

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Φ=π表示1码。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 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 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1所示。

图1 2DPSK 信号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

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

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

信号DPSK 2基带信号定义∆Φ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Φ=0→数字信息“0”;∆Φ=π→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DPSK信号相位:(0)π π 0 π π 0 π 0 0 π或:(π) 0 0 π 0 0 π 0 π π 0采用π相位后,若已接收2DPSK序列为π0πππ0ππ0,则经过解调后和逆码变换后可得基带信号,这一过程如下:2DPSK 信号:(0)π 0 π π π 0 π π 0 (π)0 π 0 0 0 π 0 0 π∆Φ : π π π 0 0 π π 0 π π π π 0 0 π π 0 π变换后序列 :(0)1 0 1 1 1 0 1 1 0 (π) 0 1 0 0 0 1 0 0 1(相对码) 基带信号 :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绝对码) 虽然相同信噪比2DPSK信号的比2PSK稍高一点,但比2PSK要稳定得多。

1.2 2DPSK信号的解调原理2DPSK信号最常用的解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极性比较和码变换法,另一种是差分相干解调法。

2DPSK信号解调的极性相位比较法:原理是2DPSK信号先经过带通滤波器,滤除调制信号频带以外的在信道中混入的噪声,此后该信号分为两路,一路延时一个码元的时间后与另一路的信号相乘,再经过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成分,得到包含基带信号的低频信号,将其送入抽样判决器中进行抽样判决,抽样判决器的输出即为原基带信号。

它的原理框图如图1.3.2所示。

图2 极性比较解调原理图2DPSK信号解调的差分相干解调法:差分相干解调的原理是2DPSK信号先经过带通滤波器,去除调制信号频带以外的在信道中混入的噪声,再与本地载波相乘,去掉调制信号中的载波成分,再经过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成分,得到包含基带信号的低频信号,将其送入抽样判决器中进行抽样判决的到基带信号的差分码,再经过逆差分器,就得到了基带信号。

它的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图 3 差分相干解调原理图差分变换模型的功能是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变为它的差分码。

逆码变换器原理图如下:图 4 逆码变换原理框图相干解调是指利用乘法器,输入一路与载频相干(同频同相)的参考信号与载频相乘。

原始信号 2DPSK 与载频 cos(ωt + θ) 调制后得到信号Acos(ωt + θ);解调时引入相干(同频同相)的参考信号cos(ωt + θ),则得到:Acos(ωt+θ)cos(ωt+θ)利用积化和差公式可以得到A*1/2*[cos(ωt+θ+ωt+θ)+cos(ωt+θ-ωt-θ)]=A*1/2*[cos(2ωt+2θ)+cos(0)]=A/2*[cos(2ωt+2θ)+1]=A/2+A/2cos(2ωt+2θ)利用低通滤波器将高频信号cos(2ωt+2θ)滤除,即得原始信号 A。

因此相干解调需要已知发送端的同步信号,在接收端需要相应的接收机和载波同步;二、2DPSK解调总体设计思路有用的信息具有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很低的误码率!传输速率越高,延时越小,有效性就越高;码元错误率低,信息失真越小,准确度就高。

为了后的较低的误码率,就得让传输的信号又较低的误码率。

在传输信号中,2PSK信号和2ASK 及2FSK信号相比,具有较好的误码率性能,但2FSK对相位不敏感,为了保证2PSK的优点,又不会产生误码,将2PSK体制改进为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及相对相移键控。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

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由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2DPSK信号最常用的解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相位比较法,另一种是差分相干解调法。

由于相位比较法对延时单元的精度要求较高,很难实现,而采用想干解调后,原理及电路比较容易实现,所以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对2DPSK信号进行解调。

2DPSK信号解调的差分相干解调法又称为极性比较法,其原理是2DPSK信号先经过带通滤波器,去除调制信号频带以外的在信道中混入的噪声,再与本地载波相乘,去掉调制信号中的载波成分,再经过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成分,得到包含基带信号的低频信号,将其送入抽样判决器中进行抽样判决的到基带信号的差分码,再经过逆差分器,就得到了基带信号。

它的原理框图如图5所示。

图 5 相干解调法原理框图环路输入信号BS 的频率等于2DPSK 载频的2倍,即等于调制单元载波信号频率的2倍。

环路锁定时VCO 信号频率等于载波输出信号频率的两倍。

所以在环路锁定状态下时,调制单元载波和载波同步单元的载波输出频率完全相等。

并且在环路锁定时,U d 不是一个纯净的直流信号,在直流电平上叠加有一个很小的交流信号。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环路输入信号不是一个纯净的正弦信号所造成的。

反复断开、接通电源我们就发现这两个信号有时同相,而有时反相。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相干载波相位模糊现象。

克服这种现象我们用相干解调,其解调原理是:先对2DPSK 信号进行相干解调,恢复出相对码,再通过码反变换器变换为绝对码,从而恢复出发送的二进制数字信息。

在解调过程中,相干载波产生180 相位模糊,解调出的相对码将产生倒置现象,但是经过码反变换后,输出的绝对码不会发生任何倒置现象,从而解决了载波相位模糊的问题。

逆码变换电路采用如图6(a )所示的原理框图实现,它包括一个微分镇流电路和一个脉冲展宽电路组成,差分变换的功能是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变为它的差分码,然后经过逆码变换得到原来的传输信号,逆码变换器原理图6(a )如下:图 6(a )逆码变换原理框图 图6(b )逆码变换波形三、2DPSK解调系统的设计2DPSK相干解调原理是2DPSK信号先经过带通滤波器,去除调制信号频带以外的在信道中混入的噪声,再与本地载波相乘,去掉调制信号中的载波成分,再经过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成分,得到包含基带信号的低频信号,将其送入抽样判决器中进行抽样判决的到基带信号的差分码,再经过逆差分器,就得到了基带信号。

3.1带通滤波器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解调的输入端输入2DPSK信号,在输入系统之前有一个带通滤波器来滤掉带外的白噪声,并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带通滤波器原理框图和电路如图所示:图7(a)带通滤波器原理框图图7(b)带通滤波器电路图带通滤波器用两个电阻于两个电容实现,前部分为低通滤波,后面部分是高通滤波,两部分构成带通滤波器,实现原则为中心频率的170.5KHz的3dB处。

由计算可知:通过低通后的波形如图所示;2DPSK波形代码为:0 π π 0 π 0 0 π 。

原来的信息为:0 1 1 0 1 0 0 13.2本地载波与2DPSK信号相乘本设计是用MC1496做乘法器去把2DPSK信号与本地载波进行相乘,MC1496集成芯片内部含有由双电流源驱动的上部差分放大器,输出集电极连至一起以平衡乘法器的输入电压,这样输出信号就是输入信号乘积的常数倍,在芯片的输出端同样需要外接负载电阻。

这里的MC1496从“1”和“10”端输入2DPSK信号和载波信号,进行相乘后从“11”号管脚输出它们的相乘信号。

具体电路如图8所示。

图8 2DPSK与载波相乘相乘后的波形为已调制完成的2DPSK加载到本地载波的复合相乘信号的波形,因为本地载波未含有码元信号,只有传输过来的2DPSK信号才有码元变换的信息,所以从“11”管脚输出的信号,为2DPSK加载到本地载波的波形,接收到的是已调制完成的2DPSK信号和相乘后信号的波形如图9所示:图9 原始2DPSK信号和相乘的波形3.3低通滤波电路低通滤波器又有源的低通滤波器和周边电路构成,所选的是集成运放LM741与电阻和电容组成的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具体电路如图9所示,它由两节RC滤波电路电路和反相比例放大器组成,其特点是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可以隔离前一节对后一节的影响,有利于减少电路的噪声对信号的干扰。

由LM741构成的反相比例放大电路电压增益就是低通滤波器通带的电压增益。

即,Ao=Avf=(1+33k)/10=3.3。

图10 低通滤波器此滤波器不但有滤波作用还有对信号的放大,隔离前后两节,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的作用,通过低通滤波器后的波形如图10所示;经过乘法器的高频信号已经被滤掉,只剩下正半周的低频信号。

即,调解开了原始2DPSK信号。

图11 低通滤波波形通过滤波器后的波形为原始波形的反相调制后滤掉相乘后的上面部分。

3.4 抽样判决器3.4.1 抽样判决的比较器通过相乘器MC1496的信号,输出的信号均值不等于0,此信号经过电容和滤波器后,反向放大器后得到的均值为零但正负不对称的信号,在此2DPSK系统中,抽样判决器输入信号是一个均值为零且正负对称信号,判决电平Vc由比较器LM311的负向段对地的电平决定,电位器R02来调节Vc的电平的高低,使判决电平处于信号输入的图眼的中心位置(即最佳判决门限),确保对输入信号的解调不会出现误判的现象,比较判决后的信号为经低通滤波器波形的规范化后的矩形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