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化学与实验(金继红)第1章 思考题及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工科化学与实验(金继红)第1章+思考题及习题答案演示教学

工科化学与实验(金继红)第1章+思考题及习题答案演示教学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思考题答案1、物质的气、液、固三种状态各具有哪些特性?2、什么是理想气体?理想气体能否通过压缩变成液体?1)理想气体:在各种温度、压强的条件下,其状态皆服从方程pV=nRT的气体称理想气体(ideal gas),是理论上假想的一种将实际气体分子本身体积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性质加以简化的气体。

人们把假想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严格遵守气体三定律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就是说:一切实际气体并不严格遵循这些定律,只有在温度较高,压强不大时,偏离才不显著。

所以一般可认为温度大于500K或者压强不高于1.01×105帕时的气体为理想气体。

2)理想气体压缩成液体:不可以,理想气体的相图上没有相变过程,理想气体分子大小为0,而且之间没有作用力,这个模型太简单了,所以无论靠得多近也不会成为凝聚体,理想气体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考虑了分子相互作用的气体模型才能发生相变,像范德瓦尔斯气体就可以发生相变。

3、范德华方程对理想气体做了哪两项校正?1)在pV m =RT 方程式中,V m 是1mol 气体分子自由活动的空间。

理想气体因为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则就等于容器的体积。

对于真实气体来说,因为要考虑分子本身的体积,所以1mol 气体分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已不是V m ,而要从V m 中减一个与气体分子本身体积有关的修正项b 。

对1 mol 气体而言:,m id m V V b =-实验表明,从数量级上看b 的值粗略等于该气体物质的液体的摩尔体积。

2)在pV m =RT 方程中p 是指分子间无引力时,气体分子碰撞容器壁所产生的压力。

但由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真实气体所产生的压力要比无引力时小。

若真实气体表现出来的压力为p ,换算为没有引力时(作为理想气体)的压力应该为2m a p V +。

范德华把2maV 项称为分子内压,它反映分子间引力对气体压力所产生的影响。

2map V =内=p p p -真实理想内 式中a 为一比例系数,它与真实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大小有关。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及答案.docx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及答案.docx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填空与简答)一、填空题:1.孔板流量计的C~Re关系曲线应在单对数坐标纸上标绘。

2.孔板流量计的V s -R关系曲线在双对数坐标上应为_直线—。

3.直管摩擦阻力测定实验是测定一入与Re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

4.单相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是测定一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o5.启动离心泵时应关闭出口阀和功率开关o6.流量增大时离心泵入口真空度增大出口压强将减小。

7.在精馆塔实验屮,开始升温操作时的第一项工作应该是一开循环冷却水。

8.在精馆实验中,判断精馅塔的操作是否稳定的方法是塔顶温度稳定9.在传热实验中随着空气流量增加其进出口温度差的变化趋势:进出口温差随空气流量增加而减小。

10.在传热实验中将热电偶冷端放在冰水中的理由是_减小测量误差。

11・萃取实验屮水_为连续相,煤油为分散相。

12.萃取实验中水的出口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 E\=V R(C R\—C』V E °13.干燥过程可分为等速干燥和降速干燥。

14 •干燥实验的主耍廿的之一是掌握十燥曲线和十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o15.过滤实验釆用悬浮液的浓度为5% ,其过滤介质为帆布 -16.过滤实验的主要内容测定某一压强下的过滤常数o17.在双对数坐标系上求取斜率的方法为:需用对数值来求算,或者直接用尺子在坐标纸上量取线段长度求取。

18.在实验结束后,关闭手动电气调节仪表的顺序一般为:先习轩动旋钮旋至零位,再关闭电源。

19.实验结束后应清扫现场卫生,合格后方可离开。

20.在做实验报告吋,对于实验数据处理有一个特别要求就是:要有•组数据处理的计算示例。

21 •在阻力实验中,两截面上静压强的差釆用倒U形压差计测定。

22.实验数据屮各变量的关系可表示为表格,图形和公式.23.影响流体流动型态的因素有流体的流速、粘度、温度、尺寸、形状等.24.用饱和水蒸汽加热冷空气的传热实验,试提出三个强化传热的方案(1)增加空气流速(2)在空气一侧加装翅片(3)定期排放不凝气体。

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思考题:1)使用滴定管应注意哪些问题?应如何排除滴定管中的气泡?答:(1)洗涤酸式滴定管先用少量的铬酸洗液洗涤后,用自来水洗涤,再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最后用待装液润洗2-3次。

酸式滴定管用洗涤液洗涤时,应先将乳胶管摘下后再洗,洗净后再装上。

(2)试漏装入液体至一定刻线,直立滴定管5分钟,观察刻线的液面是否下降,滴定管下端有无水滴滴下,酸式滴定管旋塞缝隙中有无水渗出。

若有滴漏,酸式滴定管应在旋塞上涂一薄层凡士林;碱式滴定管需更换玻璃珠或乳胶管。

(3)赶气泡酸式滴定管快速方液可赶走气泡,;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向上弯曲,用力挤捏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排出,排出气泡。

(4)滴定左手使用活塞,左手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轻轻向内扣住活塞,逐渐放出溶液。

(5)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点相切,即实线应与弯月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为了减小误差,每次都从零开始读数。

排除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同(3)2)使用移液管的操作要领是什么?为何要垂直流下液体?最后一滴液体如何处理?答:移液管的操作要领:(1)洗涤应用少量的铬酸洗液洗涤,然后用自来水洗涤,再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2)吸取溶液手拿刻度以上部分,将管的下口插入欲取的溶液中,吸取溶液至刻度线2cm以上,迅速用食指堵住移液管管口。

(3)调节液面将移液管垂直提离液面,调节溶液的弯月面底部于刻度线相切(4)放出溶液放液以后使尖嘴口在容器内壁靠约30秒,注意最后一滴的处理,吹或不吹。

为了使液体自由落下,不停留在管内壁,确保移液准确定量,故放液时要垂直流下液体;若移液管上没有注明“吹”字,最后一滴不可吹出,因为在设计移液管时,移液管体积没有包括最后一滴溶液的体积。

3)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应如何进行定量转移?答: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用水溶解,转移过程中,用一根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内,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流入,玻璃棒下端要靠近瓶颈内壁,不要接近瓶口,以免有溶液溢出。

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附答案

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附答案

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附答案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验一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思考题:1)使用滴定管应注意哪些问题?应如何排除滴定管中的气泡?答:(1)洗涤酸式滴定管先用少量的铬酸洗液洗涤后,用自来水洗涤,再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 次,最后用待装液润洗2-3 次。

酸式滴定管用洗涤液洗涤时,应先将乳胶管摘下后再洗,洗净后再装上。

(2)试漏装入液体至一定刻线,直立滴定管5 分钟,观察刻线的液面是否下降,滴定管下端有无水滴滴下,酸式滴定管旋塞缝隙中有无水渗出。

若有滴漏,酸式滴定管应在旋塞上涂一薄层凡士林;碱式滴定管需更换玻璃珠或乳胶管。

(3)赶气泡酸式滴定管快速方液可赶走气泡,;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向上弯曲,用力挤捏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排出,排出气泡。

(4)滴定左手使用活塞,左手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轻轻向内扣住活塞,逐渐放出溶液。

(5)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点相切,即实线应与弯月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为了减小误差,每次都从零开始读数。

排除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同(3)2)使用移液管的操作要领是什么?为何要垂直流下液体?最后一滴液体如何处理?答:移液管的操作要领:(1)洗涤应用少量的铬酸洗液洗涤,然后用自来水洗涤,再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 次,再用待装液润洗2-3 次。

(2)吸取溶液手拿刻度以上部分,将管的下口插入欲取的溶液中,吸取溶液至刻度线2cm 以上,迅速用食指堵住移液管管口。

(3)调节液面将移液管垂直提离液面,调节溶液的弯月面底部于刻度线相切(4)放出溶液放液以后使尖嘴口在容器内壁靠约30 秒,注意最后一滴的处理,吹或不吹。

为了使液体自由落下,不停留在管内壁,确保移液准确定量,故放液时要垂直流下液体;若移液管上没有注明“吹”字,最后一滴不可吹出,因为在设计移液管时,移液管体积没有包括最后一滴溶液的体积。

3)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应如何进行定量转移?答: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用水溶解,转移过程中,用一根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内,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流入,玻璃棒下端要靠近瓶颈内壁,不要接近瓶口,以免有溶液溢出。

工科化学与实验(金继红)第4章-习题及思考题答案

工科化学与实验(金继红)第4章-习题及思考题答案

第四章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思考题:1.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答:1)酸给出质子后变成碱,碱接受质子后变成酸,酸是质子的给予体,碱是质子的接受体;2)酸=碱+质子,此式中右边的碱是左边的酸的共轭酸,左边的酸是右边的碱的共轭酸;3.)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之子的物质是两性物质;4)酸碱中和的实质是质子的传递反应.HSO 4-、H 2O 、HCO 3-为两性物质。

3.举例说出下列各常数的意义。

a K θ:酸解离常数,表示酸给出质子的能力,如5() 1.7510a K HAc θ-=⨯b K θ:碱解离常数,表示碱接受质子的能力,如532() 1.7410b K NH H O θ-=⨯w K θ是水的离子积常数,是指水达到电离平衡时的H +和OH -离子浓度的乘积,在25℃时等于10-14α为解离的分子数与原始分子总数之比,在定容反应中,解离度α表示已解离了的弱酸(或弱碱)的浓度与原始浓度之比。

spK θ为溶度积常数,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

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

如:16() 1.510sp K AgI θ-=⨯,表明AgI 的溶解度很低。

4.解释下列名词。

(1)解离常数;解离常数是水溶液中具有一定离解度的溶质的极性参数.解离常数给予分子的酸性或碱性以定量的量度,解离常数增大,对于质子给予体来说,其酸性增加;对于质子接受体来说,其碱性增加。

(2)解离度;解离度为解离的分子数与原始分子总数之比,在定容反应中,解离度α表示已解离了的弱酸(或弱碱)的浓度与原始浓度之比。

(3)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可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这种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

(4)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由弱酸及其共轭碱(即对应的弱酸盐)或弱碱及其共轭酸(即对应的弱碱盐)组成;特点为缓冲溶液的PH 值能在一定范围内不因稀释或外加的少量酸或碱而发生显著变化。

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实验一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故需加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H、因为EDTA1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

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2-3-(pKa=6.3 pKa ? HIn= ? In11.55) HIn322紫红兰橙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

而铬黑T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

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3+2+2+2+有干扰。

、、CuNi、3、Al、FeCo2+2+2+3+、Al、Co,加入三乙醇胺掩蔽、Na在碱性条件下,加入S或KCN掩蔽CuNi23+。

Fe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一、思考题参考答案:1.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

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最佳灯电流。

(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器最佳高度。

(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及答案_工科大学化学实验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及答案_工科大学化学实验

《⼯科⼤学化学实验》思考题及答案_⼯科⼤学化学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思考题(附参考答案或提⽰)⼀、基本操作1.关于蒸馏操作(1)沸⽯的作⽤是什么?如果在蒸馏前未加沸⽯,怎么办?⽤过的沸⽯能否重复使⽤?(2)在安装蒸馏装置时,温度计⽔银球插在液⾯上或者使其在蒸馏⽀管的上⾯是否正确?为什么?(3)在蒸馏过程中,⽕⼤⼩不变,为什么蒸了⼀段时间后,温度计的读数会突然下降?这意味着什么?(4)蒸馏低沸点或易燃液体时,应如何防⽌着⽕?(5)在进⾏减压蒸馏时,为什么⼀定要⽤热浴加热?为什么须先抽⽓后加热?(6)⽔蒸⽓蒸馏时,烧瓶内液体的量最多为多少?在蒸馏完毕后,为何要先打开T形管螺旋夹⽅可停⽌加热?参考答案或提⽰:(1)形成汽化中⼼;停⽌加热,冷⾄接近室温,补加;需经烘烤去⽔后才可重复使⽤(2)不正确。

温度计⽔银球的上沿应与⽀管⼝的下沿平齐。

若插在液⾯上,结果偏⾼;若在⽀管的上⾯,结果偏低,均因处于偏离⽓液平衡位置。

(3)瓶中的蒸⽓量不够;意味着应停⽌蒸馏或者某⼀较低沸点的组分已蒸完。

(4)严禁⽤明⽕加热。

收集瓶中的蒸⽓应⽤橡⽪管引⼊桌下、⽔槽或室外。

(5)便于控制稳定的蒸馏速度;这样,能在控制在⼀定的压⼒下蒸馏提纯有机物,同时避免因突然减压造成暴沸将蒸馏液直接冲⼊冷凝管。

(6)烧瓶容积的1/3;防⽌烧瓶内液体被吸到⽔蒸⽓发⽣器中。

2.关于萃取操作(1)萃取时为什么要开启旋塞放⽓?(2)怎样⽤简便的⽅法判定哪⼀层是⽔层,哪⼀层是有机层?(3)为何上层液体要从分液漏⽃上⼝放出,⽽下层液体要从下部放出?(4)实验室现有⼀混合物待分离提纯.已知其中含有甲苯、苯胺和苯甲酸。

请选择合适的溶剂,设计合理⽅案从混台物中经萃取分离、纯化得到纯净甲苯、苯胺、苯甲酸。

参考答案或提⽰:(1)防⽌分液漏⽃内压⼒过⾼冲开漏⽃塞,造成溶液损失。

(2)⽤吸管滴加1-2d⽔于分液漏⽃中,观察其是与上层液体相溶还是沉到下层液体中(3)防⽌已分开的两种液体因再次接触⽽造成污染(4)查阅物理常数,根据理化性质设计实验⽅案。

化学分析实验部分思考题与答案.doc

化学分析实验部分思考题与答案.doc

化学分析实验部分思考题与答案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白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

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教师捉醒】它由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碳酸钙;②只有碳酸钠;③只有氢氧化钠;④是碳酸钠、碳酸钙的混合物;⑤是碳酸钙、氢氧化钠的混合物;⑥是的混合物。

【探究思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钙,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

【查阅资料】1.碳酸钠俗称纯碱,溶液呈碱性。

2. CdCb、Cd(N0j2、BaCl2等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1)甲同学取适量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然后加入足量的水,振荡。

结果白色粉末全部溶解,从而排除猜想中的 ____ (填猜想中的序号)。

(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暈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暈的水溶解后再滴加2〜3滴酚酥试液,振荡后观察,溶液变成红色.乙同学认为只有猜想③正确,可是丙同学却不是这样认为,他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3)丁同学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在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结果有气泡产生,于是丁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③,试写出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交流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猜想②正确,有的同学认为自已的猜想⑥正确,各执一词。

于是小明同学想出一-种方法:在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溶液,然后再滴入 ______ ,根据先看到_______ ,后看到________ 的现象,从而得岀猜想⑥是正确的。

【反思评价】戊同学指出: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手段,但要注意实验的严谨性,如果小明同学加入的试剂的先后顺序颠倒一下,你认为_______ (填“能”或“不能”)准确验证猜想⑥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思考题答案1、物质的气、液、固三种状态各具有哪些特性?2、什么是理想气体?理想气体能否通过压缩变成液体?1)理想气体:在各种温度、压强的条件下,其状态皆服从方程pV=nRT的气体称理想气体(ideal gas),是理论上假想的一种将实际气体分子本身体积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性质加以简化的气体。

人们把假想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严格遵守气体三定律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就是说:一切实际气体并不严格遵循这些定律,只有在温度较高,压强不大时,偏离才不显著。

所以一般可认为温度大于500K或者压强不高于1.01×105帕时的气体为理想气体。

2)理想气体压缩成液体:不可以,理想气体的相图上没有相变过程,理想气体分子大小为0,而且之间没有作用力,这个模型太简单了,所以无论靠得多近也不会成为凝聚体,理想气体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考虑了分子相互作用的气体模型才能发生相变,像范德瓦尔斯气体就可以发生相变。

3、范德华方程对理想气体做了哪两项校正?1)在pV m =RT 方程式中,V m 是1mol 气体分子自由活动的空间。

理想气体因为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则就等于容器的体积。

对于真实气体来说,因为要考虑分子本身的体积,所以1mol 气体分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已不是V m ,而要从V m 中减一个与气体分子本身体积有关的修正项b 。

对1 mol 气体而言:,m id m V V b =-实验表明,从数量级上看b 的值粗略等于该气体物质的液体的摩尔体积。

2)在pV m =RT 方程中p 是指分子间无引力时,气体分子碰撞容器壁所产生的压力。

但由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真实气体所产生的压力要比无引力时小。

若真实气体表现出来的压力为p ,换算为没有引力时(作为理想气体)的压力应该为2m a p V +。

范德华把2maV 项称为分子内压,它反映分子间引力对气体压力所产生的影响。

2map V =内=p p p -真实理想内 式中a 为一比例系数,它与真实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大小有关。

经过两项修正,真实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加以处理。

用V m -b 代替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的V m ,以2map V +代替方程中的p ,即得到范德华方程式:以上即为著名的范德华方程。

方程式中的a ,b 是气体的特性参量,称为范德华参量(常数)。

它们分别与气体分子之间引力的大小及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小有关。

范德华认为,a 和b 的值不随温度而变。

一般来说,对于较易液化的气体,如Cl 2,SO 2等,a 的值较大,说明这些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力较强;而对于如H2,He 等不易液化的气体,a 的值很小,说明分子间的引力很弱。

4、什么叫沸点?什么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温度对液体饱和蒸汽压有什么影响?外压对液体沸点有什么影响?1)沸点: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被称为沸点,即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所谓沸点是针对不同的液态物质沸腾时的温度。

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液体浓度越高,沸点越高。

2)饱和蒸汽压:当液体汽化的速率与其产生的气体液化的速率相同时的气压。

3)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可用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式表示:**d d m mH p T T V βαβα∆=∆ dlnP dT=∆H 汽RT()()222/()/()m m p a V V b RT p n a V V nb nRT +-=+-=或在温度较小的变化范围内,H 汽可视为常数,对上式积分得:ln -/p H RT B =∆+汽4)外压对液体沸点的关系沸点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PV nRT ,因为压力越高,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高。

当其气压要升高到饱和蒸汽压时,需要更高的温度才可以得到沸腾状态,即外压升高,沸点也越高。

5、溶液浓度的常用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如果工作环境温度变化较大,应采用哪一种浓度表示方法为好?1)B 的物质的量浓度BB n c V=B c —B 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 ·L -1。

B n —物质B 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 。

V —混合物的体积,单位为L 。

2)溶质B 的质量摩尔浓度BB An b m =b B —溶质B 的质量摩尔浓度,单位为mol·Kg -1。

n B —溶质B 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 。

m A —溶剂的质量,单位为kg 。

3)溶质B 的摩尔分数BB n nχ=n B —B 的物质的量,SI 单位为mol ;n —混合物总的物质的量,SI 单位为mol ;B χ— SI 单位为1。

两组分的溶液系统: 溶质B 的量分数:BB A Bn n n χ=+溶剂A 的量分数:AA A Bn n n χ=+A B 1χχ+=任何一个多组分系统,则1iχ=∑质量浓度的值不因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体积浓度的值随温度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如果工作环境温度变化较大,采用质量摩尔浓度表示方法为好。

6、两只各装有1kg 水的烧杯,一只溶有0.01mol 蔗糖,另一只溶有0.01molNaCl ,按同样速度降温冷却,则哪个先结冰?因为NaCl 完全解离,相当于溶质的浓度增大,所以凝固点降低更多,故按同样速度降温冷却,蔗糖先达到结冰的凝固点。

7、为什么人体输液用一定浓度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因为人体内的细胞要在生理盐水和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才能保持正常形态,因为他们的浓度是临床规定中符合人体情况的等渗溶液,否则会因为在浓度过高或低的情况下,发生高渗或低渗的情况,导致人体内的细胞因渗透压的变化而失水皱缩导致血栓,或者吸水破裂导致溶血。

因此输液时使用一定浓度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是为了使身体的渗透压维持稳定状态。

8、在两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纯水和饱和的糖水,将两只烧杯放在一个钟罩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糖水的液面上升,纯水的液面下降,因为两者的表面饱和蒸汽压(水)有区别。

溶液的饱和蒸汽压比纯溶剂低,溶液浓度越大,蒸汽压下降的越多。

糖水的饱和蒸汽压比较低,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相对较高,但是在一个钟罩中,总的气压一定。

由于蒸汽水分子在作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可看做是纯水中的水分子运动到糖水的杯子里,使糖水和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等于总气压,最后糖水的体积变大,纯水体积减少。

9、胶体和溶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胶体有哪些特殊性质?胶体的特殊性质:1、动力性质1)布朗运动胶体中的颗粒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且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2)扩散运动一定温度下,胶粒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现象。

3)沉降平衡胶体粒子受到重力作用下沉而与分散介质分离的过程称为沉降,但扩散作用又会使胶粒分布均匀,其方向与沉降相反,当两者作用相等时,虽然粒子的浓度随高度增加而逐渐减少,但在指定高度上的粒子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系统形成稳定的浓度梯度,这一状态称为沉降平衡。

2、电学性质1)电渗溶胶通过多孔性物质,胶粒被吸附而固定不动,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分散剂将通过多孔物质定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渗。

2)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原因:粒子胶体微粒带同种电荷,当胶粒带正电荷时向阴极运动,当胶粒带负电荷时向阳极运动。

因为胶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

在进行电泳实验时,由于电场的作用,胶团在吸附层和扩散层的界面之间发生分离,带正电的胶粒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离子向阳极移动。

因此,胶粒带电,但整个胶体分散系是呈电中性的。

3)沉降电势胶粒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中相对于液体介质沉降时所产生的电势差,为电泳的逆过程。

4)流动电势在外力作用下,使液体通过多孔膜(或毛细管)定向流动,在多孔膜两端会产生电势差,为电渗的逆过程。

3、光学性质3、丁达尔效应一束光通过胶体,由于胶粒大小在的1-100 nm范围,而可见光的波长为400-700 nm,胶粒会对可见光发生散射从而产生一条光路。

10、丁达尔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你能举出例子吗?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

1)树林现象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类似于这种自然界现象,也是丁达尔现象。

这是因为云、雾、烟尘也是胶体,只是这些胶体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微小的尘埃或液滴。

2)耶稣光丁达尔效应的形成,是靠雾气或是大气中的灰尘,当太阳照射下来投射在上面时,就可以明显看出光线的线条,加上太阳是大面积的光线,所以投射下来的,不会只是一点点,而是一整片的壮阔画面这种为风景带来一种神圣的静谧感的光线,不知何时被命名为了“耶稣光”。

11、制备胶体的方法(1)分散法分散法有机械分散、电分散、超声波分散和胶溶等。

例如机械分散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溶于溶剂得到胶体,如将碳粉制成碳素墨水(2)凝聚法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体粒子的方法,有还原法、氧化法、水解法和复分解法等。

例如水解法:如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把1ml-2ml的氯化铁饱和溶液加入20ml沸水中煮沸至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了氢氧化铁胶体。

FeCl3+3H2O = Fe(OH)3(胶体)+3HCl复分解法:如碘化银胶体的制备:AgNO3 +KI =AgI(胶体)+KNO312、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

如石英、云母、食盐、明矾等。

非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现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的固体物质。

如玻璃、橡胶、松香、沥青等。

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1)外形晶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几何外形。

晶体自范性的本质:晶体中粒子微观空间里是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

晶体内部质点排列有序,外形规则。

例如。

在氯化钠晶体内部,无论任何方向上CI-和Na+都是相间排列的,如图1,●代表Na离子,○代表Cl离子,其外形是非常规则的立方形,从盐场生产的粗大盐粒到实验室用的基准氯化钠微粒,无论大小都是立方形的。

图1 NaCl晶体结构非晶体内部质点排列杂乱无章,外形不规则。

例如玻璃内部各种离子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外形没有一定之规,人们可以在生产中任意改变其外部形貌。

众多构造繁杂外形精美的玻璃艺术品,正是利用玻璃外形可以任意改变的性能而加工制成的。

一些蜡像艺术品也是因为石蜡属于非晶体而得来。

2)各向异性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不同的,即各向异性;非晶体则显各向同性。

由于晶体内部质点排列有序,在不同的方向上质点的排列密度往往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方向上晶体对光、电、磁、热的传导速率和强度往往具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之为各向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