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程与教学论 郑州大学 网考资料及答案
郑州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学概论》第15章在线测试

《教育学概论》第15章在线测试
A B
C D 、影响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因素有:
A B
C D
( )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A B
C D
( )进一步设计和完善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
A B
C D 、下列说法不符合班级教学制的是:
A B
C D
E、用词
2、谈话法分类有:
A、传授新知识的谈话法
B、复习巩固的谈话法
C、检查知识的谈话法
D、指导总结性谈话法
3、谈话法的基本环节有:
A、发问
B、拖延
C、侯答
D、叫答
E、理答
4、讨论法的优点包括:
A、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帮助问题的解决;
B、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能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C、学生在群体思考过程中,由思维的碰撞而产生智慧的火花,能增长才干,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D、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转变人生态度;
E、有助于培养参与、倾听、表达、竞争等各种技能。
5、影响教学组织形式选择的因素有:
A、学习的目的和类型
B、班级中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差异的幅度
C、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
D、教学的行为和力式
E、教学环境与设备配置
正确错误
、讲解则偏重解释、说明和论证,主要用于说明解释推算概念公式和原理。
正确错误
实验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的场地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正确错误
世纪欧洲有些学校逐渐采用班级授课形式。
正确错误
、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正确错误。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综合性实践环节课程考核答案解析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综合性实践环节》课程考核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一.作业要求1.要求提交设计试验构件详细的设计过程、构件尺寸和配筋;2.要求拟定具体的试验步骤;3.要求预估试验发生的破坏形态;4.构件尺寸、配筋、试验步骤以及破坏形态可参考《综合性实践环节试验指导》或相关教材(例如,混凝土原理),也可自拟。
二.作业内容1.正截面受弯构件——适筋梁的受弯破坏试验设计。
(35分)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1.实验目的:A、实验室实验目的:1、了解受弯构建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纹出现和发展的过程。
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的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3、测定或计算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计算方法B、模拟实验目的:1、通过用动画演示钢筋 混凝土简支梁两点对称加载实验的全过程,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钢筋 混凝土简支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
同时,软件实时地绘制挠度-荷载曲线、受压区高度-荷载曲线及最大裂缝宽度-荷载曲线以放映简支梁工作性能的变化规律,力图让学生清楚受弯构件的变形,受压区高度等在荷载作用下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
2、学生还可以实用软件对即将进行的实验进行预测,认识试件在荷载作用下不同阶段的反应,从而设计出良好的实验观测方案。
3、实验结果有学生计算与模拟实验结合进行,实现参与式实验教学的效果。
2.实验设备: A 、试件特征(1)根据实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等级为C25,截面尺寸为150mm*400mm , (Fc=16.7N/mm 2,21.78/tk f N mm =,216.7/ck f N mm =,ft=1.27 N/mm 2)纵向向受力钢筋等级为HRB400级225(400/,540/, 2.010yk stk c f N mm f N mm E ===⨯) 箍筋与架立钢筋强度等级为HPB300级25(300/ 2.110)yk c f N mm E ==⨯(2)试件尺寸及配筋图如图所示,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20mm(计算按规定取20+5=25mm)。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教育学概论》课程试卷

考试样题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教育学概论》课程试卷(样题) 合分人:复查人: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10 分)1.教育2.民办教育Array二、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说明:将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每小题的括号内)1.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的科学。
(A.教育现象B.教育问题C.教育规律D.心理活动2. 关于原始社会的教育,正确的观点是:()A.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
B.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
C.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
D.有了官学与私学之分。
3. 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则始于:()A. 赫尔巴特B. 夸美纽斯C. 康德D. 昆体良6.下列不属于皮亚杰的观点的是:( ) A.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划分为两极水平。
B.他率,具有主观性。
C.自率,具有主观性。
D.儿童的道德发展判断遵循着由他律到自律的发展程序。
7. 初中德育学科课程内容分 部分。
( ) A.一 B.二 C.三 D.四8. 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 )9.不属于中学分流教育模式的有:( ) A.“ 2+1”模式 B. “3+1”模式 C.“4+1”模式 D.渗透教育模式D.理论性研究报告三、多选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说明:将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每小题后而的括号内)1. 符合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的是: A.教育面向全体儿童B.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师。
C.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
D. 没有阶级性。
4.“人是教育的产物”这句话是下面哪位人物所讲( )A. 杜威B. 康德C. 夸美纽斯D. 赫尔巴特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 。
(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荀子》10.研究报告的类型不包括:( ) A.实证性研究报告 B.文献性研究报告 C.回炉研究报告2. 符合封建社会的教育特征的是:A.学校体制趋于完备B.出现“二馆”、“六学”C.不具有等级性D.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官吏E. 在欧洲还具有宗教性3. 关于“教师中心说”的说法正确的是:A.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作用B.主张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设计教学C.学生的心智成长全仰仗于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定式指导D.十分强调教师的权威4. 教学过程的特点包括:A.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B.教学是一种情知交融的认识活动C.教学是一种有规可循的科学认识活动D.教学一种限制性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5. 班集体的培养措施有:()A.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B.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C.培养班干部,形成领导核心D.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E.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F.协调人际关系四、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1.确定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的依据有哪些2. 中等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3.为什么说教师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4. 广义的德育包括哪些内容5. 我国关于教学过程的“六阶段说”是什么五、论述题:(每题20,共 40 分)1. 我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怎样设计的2. 什么是地方课程,论述地方德育课程的功能、开发与实施。
郑大远程教育《教育学概论》09章在线测试答案

《教育学概论》第09章在线测试《教育学概论》第09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18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关于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B、不利于对课程目标的把握,尤其是道德知识点的A、不能进行系统的道德认知训练落实C、联系生活实际,具备足够的情感积淀D、将德育课程简化为道德认知课程2、()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A、2000B、2001C、2002D、20033、属于隐性校园文化的是:A、校园建筑B、校园活动仪式C、校园场地布置D、师生关系4、不属于现代德育评价的特点的是:A、生态性B、发展性C、复杂性D、主体性5、不属于发展性德育评价的理念的是:A、强调评价的真实感B、追求评价的激励性C、回归评价的反思性D、广泛参与性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关于综合课程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按照学科逻辑而不是生活逻辑,,以演绎逻辑方式展开。
B、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体验、情境感受、价值辨析、道德反思。
C、根据学生的年龄增长,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发展学生的道德理性思维与价值判断能力。
D、使德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A、信息技术教育B、研究性学习C、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D、劳动与技术教育3、校本德育课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依据学生的道德发展需要B、以学校德育资源的整合为基点C、以学校文化的凸显为核心D、具有学校特色4、德育评价的方法有:A、问卷调查法B、行为观察法C、情境测验法D、以上全是5、属于发展性德育评价的操作的是:A、利用现实情境,捕捉真实道德信息B、评价指标內隐化,排除动机干扰C、创设适应性情境,采用生态性评价D、以上全是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2003年颁布的高中德育学科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式。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2020年 郑州大学机考资料及答案

信息化教学
答: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因而,我们习惯于将之称为信息化教学。
请说出两种微课的制作方式。
答:1.外部视频工具拍摄(摄像机、黑板或电子白板)。
2.便携视频工具简单拍摄(手机+白纸)。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引发了教育系统的全面变革”,请根据这句话阐述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答:1.促进教育改革(1)树立现代教育思想(2)改革教育目标和内容(3)改革教育形式和方法(4)构建新型教学模式2.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3.网络教学日益发展
按使用方式的不同,多媒体课件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答:按使用方式的不同,多媒体课件可以分为助教型、助学型、训练与练习型、实验型、资料和积件型。
课件
答:课件是指为了辅助教学或辅助学习,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手段开发和制作的用于表现教学或学习内容的应用软件。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答:1.有利于情境创设,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情景再现,引领学生去感悟文本。
3.有利于化抽象为直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5.有利于课件,有利于加大练习容量,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请简述提高信息素养的途径。
答:1.信息意识,指对信息、信息问题的敏感程度,是对信息进行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
2.信息能力,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
3.信息道德,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确运用的保证,它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请简述网络课程的设计制作流程。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首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历程的是(A )A.博比特B.查特斯C.哈里斯D.泰勒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施瓦布D.杜威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4.提岀“课程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 C )A.艾斯纳B.斯宾塞C.韦迪D.布劳迪5.以下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代表的是(B )A.罗杰斯B.布鲁纳C.杜威D.克伯屈6.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所提倡的课程升发万法被称为(C )A.目标分析B.工作分析C.活动分析D.过程分析7.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D )A. 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8.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 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 本身的价值,这是属于(D )A. 主体取向的评价B. 客体取向的评价C. 目标取向的评价D. 过程取向的评价9. 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D ) A. 上课 B.被动作业C.训练D.主动作业10. 施瓦布主张课程审议的主体应该是(C ) A. 课程专家 B. 教材专家 C. 课程集体 D. 教师11. 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称为(B ) A. 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游离性评价B ・卢梭 D.裴斯泰洛齐1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A )A.学科B.目标C.计划D.经验13.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D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岀版C.卢梭《爱弥儿》的岀版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14.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是(A )A.强调学科结构B.强调学科知识C.强调学生心理D.强调学生兴趣15.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B )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评价范式D.课程实施范式16.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C )A.初级学习B.分散学习C.高级学习D.集中学习17.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C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轮形课程D.广域课程18.“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在课程变革中的(B )A.地位平等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D.利益关系问题19.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A )A•情境教学 B.非指导性教学C.范例教学D.程序教学20.我国当下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C )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2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B )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D )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
计算机网络技术郑州大学网考资料及答案

交换式局域网组网:
交换式局域网,作为一种能通过增加网段提高局域容量的技术,已迅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这是因为局域网交换机能够以较低成本在多个网段提供高质量的报文传输服务。
这正如以前的路由器,作为连接局域网段的互连设备曾大量替代了互连网桥,而现在交换机趋向于替代局域网中的路由器。
频带信号
频带信号,是指如果一个信号只包含了一种频率的交流成份或者有限几种频率的交流成份,
我们就称这种信号叫做频带信号。
比特环长:
比特环长,又称环长的比特度量。
在环形网络中,环的长度往往折算成比特数据来度量,以
比特度量的环长反映了环上能容纳的比特数量。
防火墙:
防火墙,也称防护墙,是位于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屏障,它按照系统管理员预先定议好的
规则来控制数据包的进出。
防火墙是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其作用是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
有关子网掩码:(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义?(2)一个网络的现在掩码为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够连多少个主机?(3)一个A类网络和一个B类网络的子网号Subnet-id分别为16比特和8比特的1。
问这两个网络的子网掩码有何不同?(4)A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255,它是否为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
(1)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这个32位的IP地址,其前24位表示子网号,后8位表示其在子网中的主机号。
当进行网络通信时,会将IP地址和了网掩码进行运算,来确定
通信双方是否在同一子网络中。
(2)256-248=8,这个掩码8个IP地址,减去2个边缘。
《教学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教学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第一篇:《教学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教学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交往说:是师生间知、情、行、意相互作用的过程,认为教学活动中没有师生共享的教学经验及成果,就没有交往,就称不上教学活动。
2.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3.课程编制: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
4.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5.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就是由一定数量、年龄、文化程度的学生组成教学班,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时间表,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6.教学认识方式:教学认识方式,是指教学论研究主体在思考教学问题时的思路与策略。
它是教学论研究者在思考教学问题时创造或选择的,规范了研究的基本思路,提供了研究的策略。
7.教学论:教学论,是从动态的教学整体出发,综合研究教学活动和教学关系,探索教学最一般规律的一般学科。
8.复式教学:是一位教师在同一节课的时间里向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9.师生双主体说:第一,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教学过程的主体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师生双方互为主客体。
第二,在教的过程中以教为主,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活动的客体;在学的过程中,以学为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第三,从广义认识论看,认识活动包括“主——客”与“主——主”双重关系。
10.认识实践说:教学过程是在相互联系的教和学的形式中进行的,以传授和学习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健全的个性为目的。
由学校精心组织起来的社会认识、实践的过程。
11.泰勒原理: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我们应该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我们如何才能确定我们正在实现这些目标?二、填空题1.西方目前主要的课程模式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环境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
(一)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个人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当前优化教学总的质量标准。
这一标准具体表现为:1、教学面向全体学生2、学生身心和谐发展3、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二)高效率标准,即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大化教学活动会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这些消耗的资源及教学投入;教学活动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即教学产出。
优化教学的效率标准,强调合理投入与高效产出的有机统一。
(三)真善美的过程标准合乎教学规律为真,合乎价值理想为善,主体创造和艺术欣赏为美
论述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系统。
巴班斯基强调教学任务的整体性,认为教学过程有三种职能:教养,教育与发展。
据此,提出教学目标分类:1、教养目标,具体包括:1、科学知识2、专业技能技巧3、一般技能技巧2、教育目标:道德观劳动观审美观构建理想态度和需要的系统3、发展目标,具体包括:1、通过解决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参加讨论,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
2、通过在课堂上创造惊奇,愉快,妙趣的情绪体验情景,培养学生的情感。
3、通过之处所学问题的发展科学,技术,生产的意义,指出这些问题对学习的职业定向及培养爱好的作用。
4、对巴班斯基教学目标分类的评价:1、融合了苏联教学论的传统经验和新的研究成果,接近我国实际,对我国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有较大的影响。
2、分类只是个构想,比较笼统。
课程内容的心理顺序
心理顺序是按照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组织课程内容。
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社会生活现场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对象薇种种课程与教学问题,其宗旨或任务是: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
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把课程划分为哪五个层次?
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巴班斯基的教育目标包括什么?
巴班斯基的教育目标包括:道德观,劳动观,审美观,构建理想,态度和需要的系统。
阐释教学本质交往说。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知识为中介,以传授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任务的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
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有哪些?
学科取向:学生兴趣与发展的取向,社会问题的取向,混合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