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昔阳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查与分析

县供需水基本持平 , 随着城市化进程 的加快 , 但 人们 居住条件 的改善 , 生活水平 的提高 , 企业规模 的扩大 及 数 量 的增 加 ,预 计 到 2 1 0 0年 ,全 县 缺 水 量 将 达
供 需 基本 持 平 。随着 阳煤集 团 、 国投 电厂 的兴建 ,
县 城 居 民住 宅 楼 的落 成 , 以及 城 市 基础 设 施 、 游 开 旅 发工 程 等 的建 设 , 计 到 2 1 , 县需 水 量将 达 到 预 0 0年 全
28 1 m3需新 增供 水 量 1 5 0 万 , 5万 m3 1 。
m ,
昔 阳县 境 内 的河 流 主 要 有 松 溪 河 、潇 河 和 清漳 河 ,其 中 松 溪 河 属 海 河 流 域 子 牙 河 水 系 ,境 内长 7 . m, 32 k 流域 面 积 1 7 .k 2潇 河属 黄 河流 域 汾河 5 32 m ; 4 水 系 , 内长 2 .k 流 域 面 积 3 68k ; 漳 河 属 境 25 m, 5 . m2清 海 河 流 域南 运 河 水 系 ,境 内长 1. m,流 域 面 积 97 k 5
7 2据《 6 m 。 昔阳县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研究》 k 显示 , 全 县 年平 均 降雨 量为 534mm,水 资 源 总 量 1 7 2. 60 8万
m s
,
2 存 在 问题 21 水 资源 紧缺 , 需矛盾 日益 显现 . 供
其 中 地 表 水 资 源 量 1 7 04 3万 m , 地 下 水 资 源 ,
9 7 万 m ,重复量 4 7 万 m ,人均水资源 占有量 9 6 , 4 0 , 50 3 6 ,为全 国平均水平 的 1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m / 5 664万 m , 中地 表水 可 利用 量 60 1 m , 1 ,其 6 万 s地下 水
中亚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策略分析

中亚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策略分析中亚地区是世界上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之一。
由于地理和气候的特殊性,其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是中亚国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对中亚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策略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亚地区主要河流包括阿姆河、锡尔河、塔拉斯河等,其中阿姆河是区域内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然而,由于气候干旱以及农业的发展,阿姆河水量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中亚国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河流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中亚国家应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和分布情况,从而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对地下水的调查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过度开采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其次,中亚国家应推广节水技术,提高耕地灌溉的效率。
农业是中亚地区最主要的水资源消耗部门之一,因此,改善农业用水效率至关重要。
借鉴先进的节水农业技术,如滴灌、微喷灌等,可以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此外,培育农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加强农业用水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也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方面。
第三,中亚国家可以加强跨国合作,实施共同的水资源管理政策。
由于中亚地区多个国家共享相同的水资源,水资源的跨界管理成为一个难题。
因此,中亚国家可以通过建立跨国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制定共同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此外,中亚国家还可以通过引进水资源的替代和再生利用技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开发利用海水淡化技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可以有效增加中亚地区的水资源供给,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同时,加强水资源价格的调控和政策法规的制定,鼓励企业和个人节约用水,引导整个社会形成合理的水资源使用习惯。
总结起来,中亚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有许多机遇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与分析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与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自然资源。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使得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与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当前,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的特点。
在农业领域,灌溉用水占据了大量的水资源。
许多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工业用水方面,一些高耗水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且排放的废水若未经有效处理,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在生活用水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也在逐渐增加。
同时,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问题也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甚至出现了水危机。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价指标:1、水资源量与需求量的平衡指标包括水资源总量、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等。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衡量水资源开发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
2、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不同领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效率越高,可持续性越强。
3、水环境保护指标包括水质达标率、废水处理率、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
良好的水环境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
4、水资源管理制度指标包括水资源管理法规的完善程度、水资源规划的科学性、水资源管理机构的执行力等。
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其可持续性。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分析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分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但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工业化进程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采用一系列关键技术来解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难题。
一、高效节水技术高效节水技术是指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其中,节水灌溉技术是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水分浪费的问题,而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在满足作物需水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的损失,例如:滴灌、喷灌和微喷灌等技术。
此外,还可以利用植物生理与生态学特性,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和间隔种植,以减少用水需求。
二、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指将经过初次利用后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使其再次成为适合特定用途的水源。
例如,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再利用的标准,用于冲厕、冷却循环水、工业用水等非饮用水的需求。
此外,还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植物浇灌、洗车等非饮用水的需求,从而减轻对地下水和城市供水的压力。
三、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技术保护水源地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
应采取措施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确保水质的安全和稳定。
其中,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资源保护区是重要的手段。
同时,注重治理水污染也是保护水资源的关键。
应采用先进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如生物降解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等,有效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体环境的健康。
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目标。
可以采用多项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如水资源调度和水资源评估技术。
通过建立水资源调度系统,对不同用水领域进行合理的调度和分配,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通过水资源评估技术来确定水资源的用水需求和供水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五、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技术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
水资源分布与利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

水资源分布与利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直接影响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方式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深入探讨水资源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
首先,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之间的大洋中,但这部分水资源无法直接利用。
而在陆地上,水资源分布更加不均衡。
一方面,水资源在世界各地的地域性分布差异较大,一些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水荒严重。
另一方面,水资源的季节性分布差异也很大,有些地区在雨季水资源充沛,但在旱季缺水问题突出。
这种分布不均衡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条件和水生态环境的差异,进而影响到区域的发展。
其次,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管理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有所不同,主要分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
农业用水一直是全球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领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用水占据大部分比重。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计的改善至关重要。
工业用水方面,高水耗型产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而忽视了水资源的节约和环保问题将对区域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生活用水则涉及到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提供良好的供水保障是城镇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此,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对于区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水资源的利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往往伴随着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例如,水库建设会改变河流的自然流动,导致下游水生态系统的衰退;过度的抽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这些环境问题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区域的生态平衡,对区域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
因此,在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问题,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局面。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摘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覆评价方法研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完的基础。
依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总结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分析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
关键词:区域水资源,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随着人口的剧增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对水的需求迅速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水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合理开发与保护并做到可持续利用,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正确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都具有重要意义。
1.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的体系建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就是在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衡量标准与评价方法。
然后对各评价指标集在总体上进行分类排序。
这样才能知道它的发展状况,才能给出可持续和不可持续的科学界定,为揭示并协调区域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与区域人口、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其它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1.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根据区域水资源特点,考虑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当地科技文化水平的差异等.在借鉴国际上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以科学、实用、简明的选取原则,具体考虑以下5个方面:(1)全面性和概括性相结合。
(2)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结合。
(3)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4)可比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问题的导向性。
1.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评价指标层3个层次。
(1)目标层。
可持续度是指区域水资源系统发展水平和水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程度,同时也反映了水资源—社会—经济一环境这一复台系统内水资源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关系。
(2)准则层。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 —
A a eo ia C s fJ n n
C e ig hnJ n
( eat n f ega hcl cec&E v o metl n ier g B o nvri f r & c n e , aj 7 1 1 ,C ia D pr t orp ia S ine n i n na E g ei , aj U ies yo t S i cs B oi 2 0 3 hn ) me o G r n n i t As e
收 稿 日期 :0 0— 3— 5 2 1 0 0
1 研 究 区概 况
济南 市 位 于 山东 省 中 部 , 以 “ 城 ” 名 天 素 泉 闻
下, 是山东省 的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济南市现辖 历下 、 市中、 槐荫、 天桥、 长清五区和平阴、 阳、 济 商河 三县和章丘市, 总面积814k 0 5 5 m 。20 年全市人 口 为 628 4 .8万, 国民生产总值为1 0 .7 0 2 亿元, 6 人均
水 资源危机 是现今举 世瞩 目的资源环 境 问题 之
一
。
中国是 水资 源 相对 短 缺 的 国家 , 均 水 资 源 占 人
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 的研究热点 , 水资源也不 例外。但是 , 许多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 往往
都只是对水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状况做定性描述 , 即 描述某区域水 资源利用 的特点——指 出水资 市中, 有超过 13的城市 缺水 严 重 。水 资 源 问题 将 形成“ / 的 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重大问题…。要保证 源 可持续 利用 中存 在 的 问题—— 提 出若 干措 施 ” 很少对 水 资 源 可持 续 利用 水 平 进 行定 量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就必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 研究 模式 , 的评估。本文以济南市为例 , 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 续利 用 。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咸阳市为例

0 前 言
水作 为经 济社 会 发 展 中 的战 略 资源 和 生态 环 境 的重 要 控 制要 素 , 城 镇 形 成 和 发 展 过 程 中起 决 定 性 作 用 。近 年 在
....................— —
A s f Xi n a g Ca e o a y n
H AO i —we .F Jn i ENG i Jn
( , o eeo ra n n i n n c n e N r w s U i r t,X h 1 1 7 ,S an i 1 C l g f b na dE vr me t i c , ot et nv sy in7 0 2 l U o Se h ei ha x )
Ab t a t s r c :W i h a i r ge s o r a ia in,t e d ma d f r w t ri h i e s g o n r n r ,whc t t e r pd p o r s fu b n z t h o h e n o a e n t e c t s i r wi g mo e a d mo e i ih
St udy o Sus a na l ii a i n o g o lW a e s u c s Unde n t i b e Utlz to f Re i na t r Re o r e r
t c r und o pi r n z to he Ba kg o f Ra d U ba i a i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学习中心:层次:专科起点本科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年级: 2014年春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6 年 3 月内容摘要水是生命的源泉,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最活跃角色,同时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但是目前我国水资源需要面临严峻的挑战,现行水资源严重缺乏、污染加重、环境日趋恶劣,这些种种因素均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的绊脚石。
如何使水资源顺应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我国区域水资源的现状以及水资源的现行调查分析并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和对策,从而来阐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这个课题。
关键词: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严峻;亟待解决目录内容摘要 (I)引言 (1)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概述 (2)1.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1.2我国水资源现状 (3)1.3水资源合理配置现状 (4)1.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 (5)1.5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6)2 水资源价值与价格 (7)2.1水资源的价值内涵 (7)2.2水资源价格组成与确定原则 (7)2.3水资源价值与成本的关系 (8)2.4水价制定方法 (8)2.5本章小结 (9)3 区域水资源利用及目标 (10)3.1区域水资源 (10)3.1.1 区域水资源的界定 (10)3.1.2 区域水资源组成 (10)3.2生态环境需水量 (11)3.2.1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 (11)3.2.2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分类及特点 (11)3.3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 (11)3.4区域水资源利用目标 (12)3.5本章小结 (12)4 实证分析 (14)4.1某区域水资源概况 (14)4.2该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可持续利用情况 (14)4.3本章小结 (15)结论与展望 (16)参考文献 (17)引言我国水资源利用现况目前是严重缺乏的,并且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是不平衡的,我国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这与我国的人口存在密切的联系。
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城市与乡村的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应用上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同时伴随着人口递增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我们需要直面以及处理的问题。
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继续恣意浪费或者无意识的污染,那势必有限的资源必会消失殆尽。
所以我们需要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开发利用水资源,使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但是如河利用水资源这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提出水资源可持续方案。
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概述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
后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并于十五大把其确定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它不仅是我国制定发展目标的理论基础,同时它也已经成为了科技进步的助推力以及社会文明的象征。
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子孙后代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
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开的系统。
不仅要达成经济发展的目标,也要保护好人依靠生存的水土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中心体是人,真正的发展是可持续长久的发展,这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持续发生安家乐业。
结合中国的国情,在区域水资源利用这一块可持续发展主要强调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要求在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和良好势头。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
它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
该原则认为人类各代都处在同一生存空间,他们对这一空间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拥有同等享用权,他们应该拥有同等的生存权。
现在我国各地区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优先要解决公平性问题,使人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权二是持续性原则。
目前在人类的发展中存在着制约因素,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自然资源与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现行人类的发展不能超过现有资源以及环境的承受能力一旦发展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本身也就衰退了。
因此,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真正将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三是共同性原则。
由于国情和发展状态不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可能是唯一的。
但它作为全世界共同发展的总目标,它拥有共同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建立新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在全球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的基础上开展联合行动。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既不是单指经济发展或社会发展,也不是单指生态保护,而是指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
(1)经济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它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
只有经济的发展才可逐渐展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保护自然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资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产的环境,必须改善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再生。
(3)改善和提高生活质是可持续发展要的最终目的。
最终是要创造一个自由、民主、文明、平等的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可总结为三个特征: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它们之间相互关联而不可分割,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
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自然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2 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中国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近二十年以来,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气候持续干旱,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供需茅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仅限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影响日常生活。
中国水资源特点具有如下特点:(1)水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和单位耕地占有量少(2)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平衡,各时间变化大。
我国地处亚热带地区,受气候带影响,一年内降水分布不均。
特别是每年的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易形成江河的汛期洪水和严重枯水。
例如:黄河在近70年中曾出现过连续11年(1922~1932)的少水期,和连续9年(1943~1951)的丰水期。
这种地域性的影响造就的降水量影响,给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点。
(3)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我国的人口、耕地分布不相匹配。
我国陆地水资源的总的分布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
从上面的水资源地区分布统计地图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的东西南北分配差异十分明显,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我国包括北京在内的北方缺水区总面积已超过58万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内的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全国人居水资源的五分之一。
(4)水资源的污染,极大的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目前由于工业污水以及农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影响了水质,也同时大大的减少了可利用的水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被污染的河段高达三分之一,我国被污染的城市水域达百分之九十以上,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城镇水源地将近百分之五十以上。
这些水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更加剧了淡水的供求矛盾北少西少东多南多通过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可以得知,我国水资源是缺乏的,并且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是不平衡的。
1.3 水资源合理配置现状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人与自然物质交换的重要环节,也是人类干预和改造自然的过程。
自然资源合理配置方式就是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体现,尤其目前自然资源不仅越来越稀缺,而且不少已面临危机。
资源合理配置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生态经济目标,根据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利用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对自然资源系统进行改造、设计、组合、布局的活动。
它是确立区域发展方向、合理布置生产要素的关键,也是解决经济系统增长的无限性与资源生态系统供给的有限性矛盾的重要措施。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
实际上,水资源合理配置从广义的概念上讲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好水资源,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
在中国,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
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更大的紧迫性。
其主要原因:一是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二是在地区间和各用水部门间存在着很大的用水竞争性,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已经导致产生许多生态环境问题。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体系实现的。
其基本功能涵盖两个方面:在需求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并调整生产力布局,抑制需水增长势头,以适应较为不利的水资源条件;在供给方面则协调各项竞争性用水,加强管理,并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来适应生产力布局。
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配置中的合理是反映在水资源分配中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各类用水竞争、上下游左右岸协调、不同水利工程投资关系、经济与生态环境用水效益、当代社会与未来社会用水、各种水源相互转化等一系列复杂关系中相对公平的、可接受的水资源分配方案。
合理配置是人们在对稀缺资源进行分配时的目标和愿望。
一般而言,合理配置的结果对某一个体的效益或利益并不是最高最好的,但对整个资源分配体系来说,其总体效益或利益是最高最好的。
而优化配置则是人们在寻找合理配置方案中所利用的方法和手段。
1.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体制与管理原则,社会原则,经济与财政原则,生态与环境原则,信息、教育及交流原则和技术原则等。
水资源管理体制与管理原则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垫基石。
体质与管理原则是国家管理水资源的组织体系和权限划分的基本制度,是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以及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组织保障。
改革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同时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实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还必须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推进我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及制定有利于本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规划、计划奠定了强有力的基。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保证人类社会、经济和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实行永续利用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20世纪80年代在寻求解决环境与发展矛盾的出路中提出的,并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领域相应提出可持续利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