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加强陕西省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0 前
地球 上 的 水 资源 , 广 义来 说 是 指 水 圈 内水 量 从
的供需 矛盾 日趋 突 出。优 化 配 置 、 理利 用 和 有 效 合
保 护是 保证 水资 源可 持 续 利 用 , 现 经济 社 会 可 持 实 续 发展 的必 然选 择 。 中 国是 一 个严 重 缺 水 的 国 家 , 陕 西省 又是 中国最缺 水 的省 份 之 一 , 水资 源 的可 持 续 利用 对 实 现 全 省 社 会 经 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举 足 轻 重 。研究 全 省水 资源 及 其 供 需状 况及 发 展 动 态 , 探
陕西省铜川市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分析

陕西省铜川市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05-14T07:37:42.133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3期作者:蔡琳[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现代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用水量偏低,我们需要探寻如何高效使用有限的水资源郑州大学河南省郑州市 450001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现代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用水量偏低,我们需要探寻如何高效使用有限的水资源。
同样,陕西省铜川市水资源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在对铜川市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水文资料、水系、水资源概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为铜川市水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供需平衡;措施;铜川市Analysis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Tongchuan City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also increasing, which requires a higher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China is rich in water resources, but the per capita water consumption is low.We need to explore how to use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effectively. Similarly, the water resources of Tongchuan City in Shaanxi Province are facing the same problem.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level of water resources in Tongchuan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is relatively low. 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ongchuan's physical geography, social economy, hydrological data, water system, water resources overview,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atus,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problems and gives its own opinions, so as to provide effective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Tongchuan'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1.陕西省铜川市概况1.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铜川是陕西省省辖市。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与分析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与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自然资源。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使得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与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当前,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的特点。
在农业领域,灌溉用水占据了大量的水资源。
许多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工业用水方面,一些高耗水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且排放的废水若未经有效处理,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在生活用水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也在逐渐增加。
同时,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问题也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甚至出现了水危机。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价指标:1、水资源量与需求量的平衡指标包括水资源总量、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等。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衡量水资源开发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
2、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不同领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效率越高,可持续性越强。
3、水环境保护指标包括水质达标率、废水处理率、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
良好的水环境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
4、水资源管理制度指标包括水资源管理法规的完善程度、水资源规划的科学性、水资源管理机构的执行力等。
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其可持续性。
陕北石油产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靖边县为例

陕北地 区地处黄 土高原 , 水资 源贫乏 , 植 被覆盖率 低 , 水 土 流失 强 烈 , 荒 漠化 严重 , 区域 生 态环 境脆 弱 , 生 态 均衡 显 明失 调, 但 与此 同时 , 该地 区又是 能源 、 资 源 富集 区 , 被誉 为 中 国的
科威 特。随着大 量石油 、 天然 气等资源 的大量 开采使本 来就脆 弱 的生态环 境遭到 了破坏 , 造成 了地 面下 陷 、 地 表水 断 流和环 境 污染等诸 多 的生 态 问题 , 严重 威胁 着 当地经 济 、 环 境 的可持 , 对其进 行生态 环境 的现状准 确定 量评 价 , 找 出其生 ( 1 . 兰州大 学地质 科学 与矿产资源 学院 甘 肃省西部 矿产资源重点 实验 续 发展I 室, 兰州 7 3 0 0 0 0 ; 2 . 青海省 柴达木综 合地质矿 产勘察院测试 中心 , 格 尔 态危机根 源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 旨在利用 广泛应用 于生态定量 木8 1 6 0 0 0 ; 3 . 兰州大 学西部环境 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 , 兰州 7 3 0 0 0 0 ) 评价 的生态足迹模 型 ,选取 陕北石油 出产重 地靖边县 为例 , 运 摘要 : 陕北石 油产 区气候敏 感 , 自然环 境 恶劣 , 是 我 国 生态建 用该 县 2 0 0 1 ~ 2 0 0 8 年 统计年 鉴数 据I 3 1 , 计算 并 分析 近 8 年 内全 设 重点 区。 近年 来化石 能源的大 力开采导致 当地本 来脆 弱生 态 县生 态承 载力 、 生态 足迹 和生态 赤字 的变 化情 况 , 从 而定 量评 环境发 生 了显著的 变化 。 为准确对石 油产 区近年 来生态环境 变 价化 石能源开发对 该县生态 环境 的影 响程度 , 并 着重分 析石油 开采 对靖边县生 态可持续 发展 的影 响 , 为政府相 关决策 提供参 化情 况进行定量研究,文章选取陕北石油产出重地靖边县为 例。 运 用 生态足迹模 型 对其 2 0 0 1  ̄ 2 0 0 8年 的生态足迹 变化进行 考 。
榆林 环境 调研报告

榆林环境调研报告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榆林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对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调研报告将从水资源、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榆林市的环境状况。
首先,水资源是一个关键的环境指标。
榆林市的主要水源是黄河和伊洛河。
据调查,榆林市的年平均水资源量稳定在100亿立方米以上,属于富水区。
然而,由于工业和农业活动对水资源的大量使用和污染,榆林市已经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据统计,榆林市的地下水位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地下水开采量已超过了地下水补充量。
这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水资源。
其次,空气质量是榆林市环境状况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由于榆林市的工业和交通等活动,空气质量一直存在较大的问题。
根据近几年的监测数据,榆林市的空气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仍然存在严重污染的情况。
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这对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
第三,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榆林市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物种资源,其中包括一些珍稀濒危物种。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等因素,榆林市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榆林市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到了30%以下,多个珍稀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因此,需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综上所述,榆林市的环境状况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榆林市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加强空气污染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同时,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只有这样,榆林市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陕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单 指标评 判矩 阵 ; 为 各评 价 区域 水 资源 可持 续 利 B 用 对各评 价等级 的隶 属度 ; s为评语 集 。 模糊综 合评 判模 型建立 的步骤 为 : ( )熵权 法确定 指标 的权重 系数 A。 1
的隶属 度之后 , 还需 要 根据 一 定 的 方 法来 判 定其 所 属的质 量等级 。 模糊 综 合指 数 法 综 合 考 虑 了各隶 属 度对评 价结果 的 贡献 , 它较 最 大 隶属 度法 和模 糊 综 合级 数法 等更科 学 、 精 确 , 更 因此 , 文 应 用模 糊 综 本
P = B ×S = A ×R × ( ,, ,,) 12 3 4 5 () 3
和社 会经 济发展规 划提供 决策依 据 。
式中, P为评 判结 果 ; 为权重 系数 矩 阵 ; 为 总 的 A R
1 水 资源 可 持续 利 用 评 价 模 型
1 1 模 糊综 合评判模 型【 . 】
陕北 地 区水 资 源可 持续 利 用 评价
刘 丹 丹 ,宋松 柏
( 北 农 林 科 技 大学 水 利 与建 筑 工 程 学 院 ,陕 西 杨 凌 7 2 0 ) 西 1 10
摘 要 :以水 资 源 复 合 系 统 为基 础 , 立 了 陕 北 地 区水 资 源 可 持 续 利用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用 模 糊 综 合 评 判 方 建 应 法 和 人 工 神 经 网 络方 法 对 该 地 区 1 9 ~2 0 年 的 水 资 源 可 持 续 利 用 水 平 进 行 了定 量 评 价 。 结 果 表 明 : 96 05 陕北 地 区 除 本 身 干 旱 缺水 以外 , 污染 、 态 环 境 恶 化 、 水 效 率 低 和 经 济水 平 不 高 是 影 响 该 区 水 资 源 可 持 续 利 用 的 主 要 因 水 生 用 素 ;9 6 0 5 安市 和 榆 林 市 的水 资 源 可 持 续 利 用 水 平 均处 于较 弱和 中等 之 间 , 呈 上 升 趋 势 , 高 陕北 地 区水 1 9 ~2 0 延 且 提
榆林市水资源现状与评价

榆林市⽔资源现状与评价榆林市⽔资源现状与评价鲁向平西北农林科技⼤学陕西杨凌⽔是⽣命之源、⽣产之要、⽣态之基。
⼏千年以前圣贤先哲管⼦就说过:“地者,万物之本原,诸⽣之根苑也。
⽔者,地之⾎⽓,如筋脉之流通。
”随着⽔资源的逐渐匮乏,⽔的经济、社会功能性⽇趋显著,⽔在经济社会的地位⽇趋提⾼。
榆林市⽔资源总量为40.84亿⽴⽅⽶,⾃产⽔为32.53亿⽴⽅⽶,占79.7%。
其中⾃产径流量26.79亿⽴⽅⽶,可开采地下⽔资源量5.74亿⽴⽅⽶,⼊境客⽔量8.31亿⽴⽅⽶。
其主要特点是:⼀、地表⽔贫乏,分布不均1、⽔系基本状况。
本区⽔系有内流及外流两类。
是陕西省唯⼀具有内流⽔系及内陆湖泊的地区。
外流⽔系均属黄河流域。
(1)内流⽔系。
内流⽔系的流域⾯积较⼩,共1933.6平⽅公⾥,占全区⼟地总⾯积的4.5%。
主要有⼆:⼀是定边县境内的⼋⾥河流域,为全省最⼤的内流河流,全长 51公⾥,流域⾯积1373.4平⽅公⾥,常流量0.2~1m3/秒。
⼆是神⽊县北部的红碱淖为中⼼的内流⽔系,有七条内陆河注⼊,其中以莽盖河、齐盖素河、尔林兔河、前庙河较⼤,总流域⾯积约1500平⽅公⾥,在区内有560.2平⽅公⾥。
北部风沙滩地区的低洼部位,分布着许多内陆海⼦(湖泊),⼤⼩共200多个。
在⼀些海⼦周围也有⼩的内陆河流,全区海⼦⽔⾯共18.09万亩,其中以红碱淖海⼦最⼤,⽔⾯10.05万亩,平均⽔深6~7⽶,最深20⽶。
(2)外流⽔系。
皆属黄河流域。
黄河为陕晋界河,本区从河曲⾄⽆定河⼝,经本区东界约270公⾥,落差200⽶,境内有35条河流注⼊。
主要有⽆定河、秃尾河、窟野河三个较⼤⽔系,另外有佳芦河、皇甫川、⽯马川、孤⼭川、清⽔川等。
其中以⽆定河最⼤,区内流域⾯积占全区⼟地总⾯积的47.8%,其⽀流有52条,较⼤的有芦河、榆溪河、⼤理河、淮宁河。
2、⽔资源状况。
全区⾃产径流总量年均26.79亿⽴⽅⽶,占全省年均总量420亿⽴⽅⽶的6.38%,外流河24.33亿⽴⽅⽶,占全省⼊黄径流量107亿⽴⽅⽶的22.74%。
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李怀智等 : 陕西 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1 3・ 9
的水 资源承 载 力形成尖锐 矛盾 。陕南 水资源 相对 丰 富 , 资源 总 量 3 5 m。水 力 资源 理论 蕴 藏 水 1亿 ,
量 75 K , 2 万 W 可开发水力资源 3 2 K 。 3 万 W 总体 水 质 良好 , 但水 资源 开发 利 用率仅 为 8 , 力资 水 源利用率仅 4 。水资源 尚未得到合理开发利 2 用, 也未形 成 以水资源 为支撑 的支柱 产业 。 陕南是
维普资讯
・1 2・ 9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李怀智 , 季宏 民 , 王省俊
( 南市抽 黄管理 局 , 渭 陕西 渭南
提
750 ) 1 3 0
要: 陕西省是我国缺水严重的省份之一 , 水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对 实现 新世 纪全省社会经齐的可持 续
途受阻, 而且可能给陕北地区留下生态灾难 , 这是
应当十分警惕的!关中是全国最严重的缺水地区 之一 。水资源仅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 1 %, 口 8 人
陕西省是全国水资源最紧缺的省份之一。全省 多、 城市密集、 水浇地多 , 经济总量占全省的 8 % O 水 资源 总 量仅 为 42亿 m。人均 、 4 , 亩均 水 资源 占 以上 , 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极不匹配 。 前水资 目
有分 别 只占全 国平 均水平 的 5 和 4 6特别 4 2/。 9 是 水 资 源 时 空分 布 严 重 不均 ,5 6 %集 中在 汛 期 , 7 %集 中在陕 南 , 关 中、 1 使得 陕北 的水资源更 加紧
源开发利用程度 已经超过 5 , o 0其中地下水可开 / u 发 利 用 率 巳超 过 9 , 0/ 引发 了较 严 重 的 环 境 问 9 6 题。水质污染危及居民饮水安全及近年来渭河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μv 2 ( u i ) =
0. 5 1 +
( 6)
k3 - ui 0. 5 1 , k4 ≤ u i ≤ k3 k3 - k4
0 , u i < k 4 0 , u i ≥ k 2
0. 5 1 0. 5 1 +
ui - k3 , k3 ≤ ui < k2 k2 - k3 k3 - ui , k4 ≤ u i < k3 k3 - k4
式中 , y max 和 y min 分别表示评价等级 y i 的最大 、 最小 α β 值 ; 和 意义同前 。
( 3) 确立网络参数 , 建立模型 。
用规格化后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序列构成建 模序列 , 选择合适的参数 , 编写 Matlab 程序 , 进行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第 26 卷 256 本的学习和训练 , 训练好的网络参数 、 权重和阈值便 构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模型 。
第 4 期 刘丹丹等 : 陕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Aj = (1 - Hi )
n
255
( i = 1 , 2 , …, m ; j = 1 , 2 , …, n)
j
(n -
j =1
∑H )
(4)
式中 , k 1 , k 3 , k 5 , k 7 分别为 v 1 与 v 2 , v 2 与 v 3 , v 3 与 v 4 , v 4 与 v 5 等级对应区间的临界值 ; k 2 , k 4 , k 6 分别 是 v 2 , v 3 , v 4 等级区间的中点值 , 即 k 2 = ( k 1 + k3) / 2 , k4 = ( k 3 + k 5) / 2 , k 6 = ( k5 + k7) / 2 。 对于逆向指标 , 各评语集相对隶属函数的计算 与正向指标类似 。 ( 3) 建立模型 , 计算综合评价值 。 把计算得出的指标权重系数 A 和评判矩阵 R 代入模型 , 即按公式 ( 3) 计算评价得分值 。
收稿日期 :2007209207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057906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和优秀博士论文基金 ) ,女 ,陕西商南县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水资源利用 。E2mail :ldd. 2001 @163. com. 作者简介 : 刘丹丹 (1982 —
测值 ,经过模糊变换对研究问题做出评价的一种方 法。 设给定两个有限域 U = { U 1 , U 2 , …, U n } , V = { V 1 , V 2 , …, V m }
( 1)
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
1. 1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1~4 ] 模糊综合评判 , 就是根据给出的评价标准和实
1 . 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5~8 ] B P (Back propagation) 网络即反向传播网络 , 是
式中 , i 为评价对象个数 ; j 为评价指标个数 ; Hj 为 评价指标的熵 , 详细计算步骤参见文献 [ 9 ] 。 ( 2) 计算隶属度 , 推求评判矩阵 R 。 对于正向指标 , 如 : 人均水资源量 , 工业用水重 复利用率等 , 各评语集相对隶属函数的计算如下 :
2. 4 陕北地 min
( 13 )
β、 式中 , y i 为评价等级 ;α、 y max 、 y min 的意义同公式
( 12 ) 。
2 实例研究
2. 1 研究区概况
μv 3 ( u i ) =
ui - k5 0. 5 1 + , k5 ≤ ui < k4 k4 - k5
( 7)
0. 5 1 -
k5 - ui , k6 ≤ u i < k5 k5 - k6
式中 , RA N D ( x ) 为根据评价等级所产生的随机系 列 ; bk ak j 、 j 为第 k 个评价等级中评价指标取值的下限 和上限 ; k 为评价等级数目 。
ui - k1 0. 5 1 + , u i ≥ k1 ui - k2
μv 1 ( u i ) =
0. 5 1 -
k1 - ui , k2 ≤ u i ≤ k1 k1 - k2 ui - k1 , u i ≥ k1 ui - k2 k1 - ui , k2 ≤ u i ≤ k1 k1 - k2 ui - k3 , k3 ≤ ui < k2 k2 - k3
( 5)
0 , u i < k 2
0. 5 1 0. 5 1 +
目前人工神经网络模式中最具代表性 、 应用最广泛 的一种模型 。 一般由一个输入层 、 一个输出层和一个 或多个隐蔽层组成 , 各层次的神经元之间单向全互 联连接 , 是一种非线性变换单元组成的前馈型网络 。 人工神经网络采用的算法是 B P 学习算法 ,B P 学习算法的基本原理是梯度最速下降法 , 通过调整 权值使网络总误差达到最小 。 每次的权值变化和偏 差都与网络误差的变化成正比并以反向传播的方式 传递到每一层 。 网络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误差边向后 传播边修正权系数的过程 。 多层网络运用 B P 算法 时 , 实际上包含了正向和反向传播两个阶段 。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的步骤为 : ( 1) 根据评价等级标准 , 随机生成训练样本系 列。 k k k ( 10) xk ij = RA N D ( x ) ×( bj - a j ) + a j
第 26 卷第 4 期 2008 年 7 月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Vol. 26 No. 4 J ul. 2008
陕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刘丹丹 , 宋松柏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 陕西 杨凌 712100)
评价指标按下式进行规格化处理 。
x ij =
′
x ij - x min
j j
j
x max - x min
α +β
( 11)
式中 ,α和β是规格化数据的上下限限定因子 , 本文 取 α = 0 . 90 ,β = 0 . 05 , 即把数据规格化在 0 . 05 ~
0 . 95 ; x jmax 和 x jmin 分别为第 j 个指标的最大 、 最小
( 2) 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序列规格化处理 。
0 , u i < k 6 0 , u i ≥ k 4
0. 5 1 ui - k5 , k5 ≤ ui < k4 k4 - k5 k5 - ui , k6 ≤ u i < k5 k5 - k6 ui - k7 , k7 ≤ ui < k6 k6 - k7 k7 - ui , u i < k7 k6 - u i ui - k7 , k7 ≤ ui < k6 k6 - k7 k7 - ui , u i < k7 k6 - u i ( 8)
式中 , U 代表综合评判的因素所组成的集合 ; V 代 表最终评语所组成的集合 。 取 U 上的模糊子集 A 和 V 上的模糊子集 B , 通过模糊关系矩阵 R , 则有如下 模糊变换 : ( 2) A ×R = B 式中 , A 为 U 中诸因素 U i 按其对各事物影响的程 度 , 分别赋予不同权重所组成的模糊子集 ; R 为总 的单因子判别矩阵 ; 模糊向量 B = ( B 1 , B 2 , …, B m ) 即为最终综合评价的结果 , 由模糊向量 A 与模糊关 系矩阵 R 合成而得 。 在实际评价中 , 求解出各指标对各个评价等级 的隶属度之后 , 还需要根据一定的方法来判定其所 属的质量等级 。 模糊综合指数法综合考虑了各隶属 度对评价结果的贡献 , 它较最大隶属度法和模糊综 合级数法等更科学 、 更精确 , 因此 , 本文应用模糊综 合指数法求出综合评判值 , 用以判定评价区的水资 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等级 。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为 : T ( 3) P = B × S = A × R ×( 1 , 2 , 3 , 4 , 5) 式中 , P 为评判结果 ; A 为权重系数矩阵 ; R 为总的 单指标评判矩阵 ; B 为各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 用对各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 S 为评语集 。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建立的步骤为 : ( 1) 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 A 。
摘 要 : 以水资源复合系统为基础 ,建立了陕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 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该地区 1996~2005 年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 : 陕北地区 除本身干旱缺水以外 ,水污染 、 生态环境恶化 、 用水效率低和经济水平不高是影响该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 素 ;1996~2005 延安市和榆林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均处于较弱和中等之间 ,且呈上升趋势 ,提高陕北地区水 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有很大潜力 。 关键词 : 陕北地区 ;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模糊综合评判 ; 人工神经网络 ;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 TV213.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27601 ( 2008) 0420254206
μv 4 ( u i ) =
0. 5 1 + 0. 5 1 + 0. 5 1 -
值。 评价等级值按下式进行规格化处理 。
y′ i = y i - y min α +β y max - y min ( 12)
0 , u i ≥ k 6 μv 5 ( u i ) =
0. 5 1 0. 5 1 +
( 9)
( 4) 给定输入 , 计算网络输出 。
对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值进 行规格化处理后作为 ANN 模型的输入 , 通过上述网 络计算模型的输出 。
( 5) 评价等级的还原计算 。 yi = ( y′ ) ( y max - y min ) i - 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