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敷法的操作流程和规范
热敷(中药烫熨)技术

热敷(中药烫熨)技术
【物品准备】
治疗盘、布袋、毛巾、微波炉、凡士林、中药调配剂等
【操作程序】
1.将适量中药调配装入布袋,加入少量药酒,放入微波炉加热至60-70度,用大毛巾保温,即可使用。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3.去合适体位,暴暴露热敷部位,注意保暖。
必要时屏风遮挡。
4.先于患处涂少量凡士林,将药袋放到患处或相应穴位用力来回推熨,力量要均匀,开始时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降低,力量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
药袋过低,可更换药袋。
操作过程约15-30分钟,每日1-2次中药可连续使用1周。
5.药熨后擦净局部皮肤,整理物品。
【注意事项】
1.防治烫伤,尤其是小孩,昏迷病人,老年人,及有瘫痪、糖尿病、
肾炎等血液循环不好的或感觉不灵敏的病人,使用热敷时,应随时检查
局部皮肤的变化,如发红起泡时,应立即停止。
2.当急腹症未确诊时,面部、口腔的化脓,各种内脏出血,关节扭
伤初期有水肿,都禁止用热敷。
3.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中药湿热敷技术

可编辑ppt
8
五、基本操作方法
• 4.及时更换敷料或频淋药液于敷料上,以保 持湿度及温度,观察患者皮肤反应,询问患 者的感受。
• 5.操作完毕,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 位。
可编辑ppt
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注意事项
•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 现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 止治疗,报告医师。
可编辑ppt
3
二、评估
•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 3.对热的耐受程度。 • 4.局部皮肤情况。
可编辑ppt
4
三、告知
• 1.湿热敷时间20~30分钟。 • 2.如皮肤感觉不适,过热、瘙痒等,及时告
知护士。 • 3.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可编辑ppt
5
四、物品准备
• 治疗盘、药液、敷料、水温计、镊子2把、 纱布,必要时备中单、屏风等。
可编辑ppt
6
五、基本操作方法
•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取合理体位,暴露 湿热敷部位。
可编辑ppt
7
五、基本操作方法
• 3.测试温度,将敷料浸于38~43℃药液 中,将敷料拧至不滴水即可,敷于患处。
• 中药湿热敷技术
可编辑ppt
1
概念
• 中药湿热敷是将中药煎汤或其它溶媒浸 泡,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常温或加热,将 中药浸泡的敷料敷于患处,通过疏通气 机、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疏通腠 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一种操作方 法。
可编辑ppt
2
一、适用范围
• 适用于软组织损伤、骨折愈合后肢体功 能障碍,肩、颈、腰腿痛,膝关节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中药热敷烤电方法

中药热敷烤电方法
中药热敷法是一种通过中药和适宜温度刺激,使药物直接透过皮肤,通过经络血脉信息传递,由经脉入脏腑,输布全身,直达病所的方法。
其原理包括行活血化瘀、运行气血、清营凉血、消肿止痛、促进血管新生等功效。
远红外疗法则是利用远红外线,即波长为μm—400μm的电磁波,其特定波长的远红外线被称为“生命光波”,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请注意,在使用中药热敷烤电方法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切勿自行使用。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一、仪表:仪表端庄,戴表。
二、核对:核对医嘱。
请老师帮忙核对医嘱: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诊断:湿疹(湿热内蕴型)。
医嘱予三黄洗剂中药湿热敷30分钟日一次。
医嘱准确,谢谢老师。
三、评估:口述:敲门进病室。
携带医嘱执行单,核对床头卡,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
王女士您好,我是您责任护士XX,请您说一下名字,我看一下腕带,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
(注意核对腕带时医嘱执行单与腕带距离不可过远,在同一平面,勿压迫患者,注意保暖)。
王女士您感觉哪里不舒服?根据您的症状我将遵医嘱为您进行中药湿热敷,使用的药物是三黄洗剂,我刚刚看过您的病例,您既往健康,无过敏史,也不在妊娠期,对热的耐受程度良好,那我看一下您的皮肤情况(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您右手臂有一片红色的皮疹,没有破溃。
四、告知:王女士,您以前做过中药湿热敷吗?那我为您介绍一下,中药湿热敷是将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利湿的目的。
操作过程中您局部有温热感,操作时间20-30分钟。
您需要去卫生间吗?请您稍等,我准备一下,马上过来。
五、用物准备:检查手消毒液,口述:检查手消毒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洗手(手背按压取手消毒液,每步不少于5次,时间不少于15秒),戴口罩。
物品准备:处置车上层:医嘱执行单、治疗盘、记录单、手消毒液、中药液、湿敷垫(6-8层纱布)、剪刀、水温计、治疗巾、治疗碗、镊子、弯盘、纱布。
处置车下层: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回收桶。
口述:药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水温计、治疗碗、镊子、纱布、剪刀、治疗巾,所有物品已检查完毕,符合要求。
六、环境与患者准备推车至病室(一)评估病室环境:病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必要时屏风或围帘遮挡。
(二)为患者取舒适体为,暴露操作部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治疗巾垫于手臂下),您这个体位还可以吗?七、操作过程(一)核对医嘱,请说一下您的名字好吗?1床,王红,湿疹(湿热内蕴型),三黄洗剂湿热敷30分钟日一次。
(完整版)中药热敷包的操作流程

(完整版)中药热敷包的操作流程中药热敷包的操作流程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中药热敷包的操作流程,帮助使用者正确使用中药热敷包进行热敷治疗。
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步骤一:准备材料1. 中药热敷包:确保中药热敷包处于完好无损的状态。
2. 温水:准备一定量的温水,确保温度适宜。
步骤二:启动热敷包1. 打开中药热敷包的包装袋。
2. 取出中药热敷包,并检查是否有任何异常。
3. 将中药热敷包放置在干燥的地面或台面上。
4. 轻轻按压中药热敷包,使内部的中药成分均匀分布。
步骤三:热敷治疗1. 确保目标部位清洁,没有伤口或破损。
2. 将中药热敷包放置在目标部位上。
3. 注意不要让中药热敷包与皮肤直接接触,可以使用一层纱布或纸巾进行垫放。
4. 保持热敷包在目标部位上,维持一定的时间(如医生或产品说明中建议的时间)。
5. 注意观察病患的反应和热敷包的温度,如有异常请及时停止使用。
步骤四:结束热敷治疗1. 使用纸巾或纱布等物品小心地取下中药热敷包。
2. 将已使用的中药热敷包正确处理,不要随意丢弃。
3. 清洁目标部位,可使用温水轻轻擦拭。
4. 将中药热敷包存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避免受潮或暴露在阳光下。
注意事项1. 请按照产品说明或医生建议的时间、频率和温度进行热敷治疗。
2. 若出现任何不适或不良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中药热敷包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3. 请勿同时热敷多个部位,以避免过度热敷造成伤害。
4. 注意热敷包的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5. 中药热敷包只供外用,请勿内服。
结论以上就是中药热敷包的操作流程。
使用者在使用中药热敷包前,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并根据操作流程进行正确使用。
若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立即咨询相关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感谢您使用中药热敷包,祝您早日康复!---_注意:本文档仅为操作流程,不提供任何医疗建议,请在使用中药热敷包前咨询医生的意见。
_。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手册(9分钟)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手册(9分钟)
简介
中药湿热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将煮熟的中药敷于特定部位,以起到疏通经络,温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本操作手册将为您介绍中药湿热敷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
1. 准备材料:准备好需要使用的中药材和煮药的器具。
2. 清洁处理:将中药材洗净,去除杂质,并根据需要进行研磨或切割处理。
3. 煎药:将处理好的中药材放入锅中,添加适量的水,煮沸后改小火慢煎,煎至汤色黄褐,并确保中药效果释放完全。
4. 温度控制:在药汤煮制的同时,确认药汤的温度,确保其在合适的范围内,既能发挥疗效,又不会烫伤患者的皮肤。
5. 敷药: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棉布,将药汤滤出,将药渣去掉,轻轻敷于目标部位。
6. 压迫固定:用纱布或绷带轻轻包扎,固定湿热敷的位置,确保药效的渗透和吸收。
注意事项
1. 熟悉中药材性能:不同的中药材有不同的性能,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材。
2. 温度把握:药汤的温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烫伤患者的皮肤。
3. 卫生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手部清洁,并使用消毒工具准备湿热敷需要的器具,以避免交叉感染。
4. 适用范围:中药湿热敷适用于某些湿热方面的症状,但并非所有病症都适用,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咨询专业医生。
以上就是中药湿热敷技术的操作手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请务必在操作中注意安全和卫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评分标准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评分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一、评估病情和患者状况(5分)1. 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医院中医药敷技术操作(冷、热、湿)

中医院中医药敷技术操作(冷、热、湿)中医药敷疗法是将药物或其他物体炒热热熨、冷敷、湿敷患处,借助药性及温度等物理作用,使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也是藏药特色疗法,可分为冷敷法、热熨法、湿敷法,本法通过药性和温度作用,使腠理开阖、气血通调,散热(或散寒)止痛,法风除湿,达到治疗效果。
冷敷法星水(星夜取的水)喷激或灌于牛羊胃中冷敷患处,治疗扩散伤热、波动热、热性刺痛等疾病。
星水浇淋,治瘟热、波动热热邪播散和陈旧热等。
目被利器创伤发肿,以星水灌入羊胃中冷敷。
肉类中毒引起喉闭发热,以白草乌研末,雪水调和,装入羊胃中冷敷,并挤出药汁滴入喉部。
痢疾,用白草乌、山矾叶研末,调以星水或雪水,灌入羊胃中冷敷腹部,血胆疾病、热性腹绞痛、木布急腹痛(胃溃疡)等,用水底冷石子敷患处。
热性刺痛、血胆症,用水底冷石和旧犁铁冷敷。
热性刺痛,用生长于雪山岩石边的紫堇研末,黄牛酪汁调拌,冷敷于患处。
鼻衄不止,用星水和水潭底的黑泥浆,在前额发际与脑后枕骨,处冷敷。
血热引起的齿痛,因风齿龈红肿,用水潭底黑泥浆冷敷。
痛风引起的足灼痛,用木藤寥与水调和进行冷敷,或用湿牛屎冷敷。
热熨法此法用于寒性疾病,但有时对热性疾病也有疗效。
用炒热的盐巴,布包裹热熨,治消化不良、宿食不化。
急腹痛等。
外伤炎肿与瘀血凝结者,用水中石子烤热后热敷,消肿止痛。
肝血瘀结,急痛者,用垣衣烘热与炒青稞交替热熨。
肾冷疼痛和尿清不利者,用于酒糟烘热,布包裹热熨。
产后小腹、肾腰及骶骨等疼痛者,用东向的旱獭洞口土,酒喷后烘热敷于患处。
木布病寒热相搏引起的急腹痛,用扁叶珊瑚盘、亚大黄叶、山矾叶加水浸泡煮热后,布包裹热敷,还可治各种中毒症、陈血、外伤出血落于胃中的疾病。
不消化引起的寒性痞瘤,用鸽粪烘热,布包裹热熨。
胃、肾、腰部的寒性疾病,用砖块或陶片置火中烧热熨敷。
虫病引起的急腹痛,用独活根叶、烘热后熨敷。
肛门蛲虫,用黑蒿烘热外敷。
因寒脱肛,用有油脂的布团烘热后热敷肛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热敷法
【概述】
热敷是一种物理治疗方式,一般可利用热毛巾、暖水袋、暖袋(先以毛巾包裹,可协助吸收汗水及减低灼伤的机会),直接敷治患处,每天二至三次,每次十五至二十分钟。
热敷疗法在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热敷疗法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
热敷本身也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及瘀血的吸收,药物热敷还可使药物通过局部吸收,达到直达病所的目的,使治疗更直接、更有效。
【适应症】
妇科慢性炎症及疼痛性疾病。
【禁忌症】
患有急性炎症、皮肤炎、血栓性静脉炎、外周血管疾病,患处有伤口、刚愈合的皮肤、过份疼痛或肿胀、失去分辨冷热的能力(例如部分糖尿病人) ,不能明白指示者(例如患有严重老人痴呆症的人士) ,都不宜使用
【操作方法】
直接将草药放入大盆内煎煮,也可以将药物包入口袋内再放入盆中煎煮,煮好后,可先用热蒸汽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下降适中时,用毛巾蘸取药液敷于患处,或直接将装药的口袋敷于患处,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1~2次。
热敷疗法在应用中首先应注意温度的掌握,以免烫伤。
其次热敷所用中药,一般用量大,药物毒性大,千万不得误服,以免药物中毒。
中药热敷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