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7单元 年、月、日 第1课时 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优质教案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7单元  年、月、日 第1课时  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优质教案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7单元  年、月、日 第1课时  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优质教案

1 看日历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看日历。(教材第67~6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

3.了解平年和闰年。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会辨别平年和闰年。

教具学具

课件、2013~2016年的日历、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生:时、分、秒。

师:时、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告诉学生要研究的重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 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0天,有的月份是31天。

? 有时候2月是28天,有时候2月是29天。

? 有时候一年是365天,有时候一年是366天。

? 有平年和闰年之分。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

1.认识大月、小月。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013~2016年的日历,把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后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3

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2014

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2015

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2016

31 29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份的天数不一样。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2.记忆方法。

师:看一看,记一记,并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最下面记忆法)

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记忆法,讲给大家听或演示给大家看。

生1:我喜欢拳头记忆法,伸出我们的左手,掌心向外握成拳头,然后从左手食指突节开始,数到小指突节为7,突出部分为大月,凹入部分为小月,到7后再返回食指,重新从8顺数下去到12止。

生2:我喜欢歌诀记忆法,背诵歌诀,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认识平年、闰年。

师:仔细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把天数记录在表格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表格)

学生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展示交流:

年份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月份天数28 28 28 29 28 28 28 29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

生2:2012年是闰年,2016年也是闰年。

师:把下表中是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

学生独立涂色后,组织交流展示: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讲解有关平年、闰年的知识: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要注意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师:说一说你怎样知道哪一年是闰年的。

生:因为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已经知道2016年是闰年,所以先把2016年涂上颜色;我们也知道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按这个规律就可以知道2020年和2024年也是闰年。

师:可以这样找。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注意是“一般”哦,也有特殊的情况。一般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特殊就特殊在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4.一年有多少天?

师: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自己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是把一年12个月份的天数加起来计算的,结果是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生2:大月有31天,一年有7个大月,所以31×7=217(天);小月有30天,一年有4个小月,所以30×4=120(天),平年2月有28天,所以一年是217+120+28=365(天);闰年的2月多1天,一年就是366天。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

【设计意图: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 知道了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2月是特殊的月份。

? 知道了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重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本课“年、月、日”的知识,对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绝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在与学生交流了有关年、月、日的信息后再进行新课的教学,把知识蕴含于学生具体活动的经验之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在数学教学中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推荐】《看日历》同步练习

看日历 引领思路 1、他们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1)凯凯的生日是()月()日。 (2)小慧的生日是()月()日。 (3)静静的生日是()月()日。 (4)囡囡的生日是()月()日。 夯实基础 2、填一填。 (1)妈妈出生于()年()月()日,今年()岁,妈妈的生日在第()个季度。 (2)一年有()个月,一周有()天。 (3)一年中有()个月是31天,有()个月是30天。 (4)闰年的2月有()天,平年的2月有()天。 (5)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6)24个月等于()年。 (7)一年中是31天的月份为()、()、5月、()、()、()、()。(8)一年中是30天的月份是()、()、9月、()。 (9)2014年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举办,2014年是()年,这一年的2月有()天,这一年全年有()天。 (10)今年的5月份有()天,5月25日是星期(),6月份的第一天是星期()。 3、连一连。

4、今年上半年有多少天?下半年有多少天? 5、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节日。 提升能力 6、小明的生日在哪一天? 小明的生日在()月()日。想一想,为什么?

参考答案 引领思路 1、他们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1)凯凯的生日是(4)月(26 )日。 (2)小慧的生日是(1)月(10)日。 (3)静静的生日是(12)月(1)日。 (4)囡囡的生日是(12)月( 6 )日。 夯实基础 2、填一填。 (1)略。 (2)一年有(12)个月,一周有(7)天。 (3)一年中有( 7)个月是31天,有( 4)个月是30天。 (4)闰年的2月有(29)天,平年的2月有(28)天。 (5)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6)24个月等于(2)年。 (7)一年中是31天的月份为(1月)、(3月)、5月、(7月)、( 8月)、(10月)、(12月)。 (8)一年中是30天的月份是(4月)、(6月)、9月、(11月)。 (9)2014年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举办,2014年是(平)年,这一年的2月有(28)天,这一年全年有(365)天。 (10)略。 3、连一连。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本册知识点 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 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1、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 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 进行估算 3、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两步 运算 4、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除应用题 常见的量 1、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2、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3、年、月、日与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 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测量 1.周长的认识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统计与概率不确定现象 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描述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 二、单元课时知识点 第一单元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 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除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 知识点:1、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6-8道,正确率达90% 以上。 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3的算理,即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 个0,从而得到20×3=60。 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5、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需要多少钱 知识点: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掌握0和任何数相 乘都得0这一规律;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5分钟 2-3道,正确率达90%以上。 4、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 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5、通过实力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6、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10×3=30,2×3=6, 30+6=36,即先将12拆成10和2,再分别与3相乘,然后将乘积相加。 7、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 解决。 第三节参加科技馆 知识点:1、掌握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方法,5分钟约2-3道,正确率达到90%以上。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规律;掌握用估算进行 试商的方法;能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实例实例引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 决。 3、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30÷3=10,6÷3=2, 10+2=12(这种方法用了上节课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4、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 时解决。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 搭建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看日历——认识年、月、日》备课教案

看日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 3.了解平年和闰年。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会辨别平年和闰年。 教具学具 课件、2013~2016年的日历、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生:时、分、秒。 师:时、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告诉学生要研究的重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0天,有的月份是31天。 有时候2月是28天,有时候2月是29天。 有时候一年是365天,有时候一年是366天。 有平年和闰年之分。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 1.认识大月、小月。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013~2016年的日历,把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后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3年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2014年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2015年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2016年31 29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份的天数不一样。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2.记忆方法。 师:看一看,记一记,并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最下面记忆法) 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记忆法,讲给大家听或演示给大家看。 生1:我喜欢拳头记忆法,伸出我们的左手,掌心向外握成拳头,然后从左手食指突节开始,数到小指突节为7,突出部分为大月,凹入部分为小月,到7后再返回食指,重新从 8顺数下去到12止。 生2:我喜欢歌诀记忆法,背诵歌诀,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认识平年、闰年。 师:仔细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把天数记录在表格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表格) 学生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展示交流: 年份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月份天数28 28 28 29 28 28 28 29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 生2:2012年是闰年,2016年也是闰年。 师:把下表中是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电子教案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姓名: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小学三年级数学《看日历》优选备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看日历》优选备课教案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和闰年。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看日历》优选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看日历》优选备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二)情感态度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解决问题: 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数学思考: 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教学难点:

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自学引思入情。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日历图片,师问:你会看日历吗?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会看日历,还能从日历中找到一些节日。 师: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生:我的生日是每年的10月20日,我能从日历中找到。 师: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是这样找的,先找到月份,再从月份中找到那一天。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历上面的知识。(板书课题:看日历) 点评:通过观看各式各样的日历图片和在日历中找自己的生日,使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怎样看日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强烈*。 (二)、自主探究 师:关于年、月、日,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可以从年历中去发现?观看2013-2016年的年历,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今天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4年的年历和一张表格,我们就利用这些材料去发现日历中的秘密。 出示自学提示:(全班齐读,指名说一说:接下来我们要做些什么,怎么做?) 1、独立观察年历,在表格中记录下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 2、观察填写好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北师 大版) 、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1)天的月份叫,有个大月:包括(1月、3月、月、7月、8月、10月、12月)。 一个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有个小月:包括(4月、6月、9月、11月),还有一个特别的2月,有28天或29天。 2、2月有28天的年份叫平年。平年的2月有28天,平年一年有36天,也就是2个星期多1天。 2月有29天的年份叫闰年。闰年的2月有29天,闰年一年有366天,也就是2个星期多2天。 3、2月29日只有闰年才有,每四年才出现一次。 4、每年的下半年天数都相同,都有184天。 每年的上半年天数有所不同,平年上半年有181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 、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如果年份的个位是单数,那么一定是平年。 判断方法:1)、将年份除以4(4年一闰)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2)、遇到末尾有2个0的整百年份或3个0的整千年

份,要将年份除以400,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6、1月1日是元旦;3月8日是妇女节;3月12日是植树节;月1日是劳动节;6月1日是儿童节;7月1日是建党节;8月1日是建军节;9月10日是教师节;10月1日是国庆节。 7、小明今年12岁了,他只过了3个生日,她的生日是2月29日。 8、一天24小时,时针走2圈。(时针走一圈12小时,分针走一圈60分即1小时),一天(从凌晨0点起) 9、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中午12点之前:数字不变,只要去掉前面的限定词;中午12点之后:先去掉前面的限定词,再加上12。 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小于12时:数字不变,在前面加上凌晨、上午或者中午。大于12时:数字要减去12,再在前面加上下午、晚上或者深夜。 10、“经过了几个小时?”的问题一定要用后面的时间去减前面的时间,而且两个时间的计时方法一定要一样。(都为24时计时法或都为普通计时法) 11、搭配问题一定要注意顺序。思考时要有先后顺序(先确定一项,再考虑另一项)。如果第一项有a种,第二项有b 种,那么搭配的方案就有a×b种。 12、日历中的规律: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设计作息时间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2)第课时 主备老师:组长(核查):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巩固和认识时间的计算和认识 过程方法:在调查和查阅中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设计时间作息表,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重点经过时间的计算。 难点从分析数据中获得数学信息。 快乐元素渗透点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乐趣。 美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展示台()小黑板()其他: 导学流程 一、快乐导入 1、师:同学们,时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揭示课题: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来“学做时间的小主人”。 二、快乐探究 1.筹划:制作作息时间表 2.提出制作要求: (1)上栏填项目,下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相应的时间。 (2)制作好后,同桌交流,说说表中同桌哪些地方比自己设计的合理?有什么建议? 3.制作并交流。 (1)交流填写方法。 点出:有些栏目像起床填一个时刻,有些栏目填的是两个时刻,这是为什么呀?有些学生可能会填:15分, 问: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那你们清楚是在什么时间吃的吗?如果告诉你是早上7:10分开始,猜一猜什么时候结束?如果告诉你7:20吃完,猜一猜,他是什么时候吃早饭的?你怎么知道的?

导学流程 比较:这样的记录和刚才比起来,哪种方法更合理?一般作息时间表上需要填写的是时刻。 (2)交流统计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 (3)交流统计每个人的睡眠时间 老师借用了刚才你们所讲的其中一种,上网查询获得,想看吗?参考资料一:你知道吗?为了体力与劳力的恢复以及促进儿童身心的生长发育必须保证睡眠时间。正常人的睡眠时间应随年龄需要加以区别,新生儿至少一天要睡眠20小时,婴儿需要14~15小时,学前儿童需要12小时,小学生10小时,中学生9小时,大学生与成人一样需要8小时,老年人因新陈代谢减慢,睡眠需要6~7小时。看了这份资料,你现在再来看,他们的睡眠时间怎么样? 可见,不同的时间段,我们要规划不同的作息时间,我们的作息时间表也应该是不同的。 (4)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类似的作息时间吗?(学校,工厂,邮局,医院等都有,我们来欣赏几张)师:如果没有这样的作息时间安排,你们说,会怎么样?(会乱,没有条理性) 看来,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可以规范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使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师:我很高兴看到每位同学的发现,但如果我们不能按照作息时间表上的计划去做,那它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三、快乐总结 小结:这节课从10:50开始现在是11:28,这节课我们已经上了多长时间? 在这三十多分钟时间里,你学会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时间的计算(2)作息时间表

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

看日历 班级:姓名: 1.填空。 (1)一年有()个月,大月有()个,每月有()天;小月有()个,每月有()天;()月是特殊的月份,有()天或()天。 (2)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3)2012年的一月、三月、四月共()天。 (4)1年半有( )个月,24个月是( )年。 (5)9月有( )天,7月有( )天。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年( )月( )日成立的,到2016 年10月1日是( )周年。 (6)7月、8月、9月一共有( )天 2、判断 (1)一年里,除二月外,有7个大月。4个小月。() (2)每年都有365天。() (3)7月是大月,8月是小月。() (4)所有的双数月都是小月,单数月都是大月。() 3.选择。 (1)平年二月有()天,闰年二月有()天。 A、30、30 B、 28、 29 C、 29、 30 (2)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A、366 365 B、 365 366 C、 365 365 (3)同一年中连续的两个大月是( )月。 A. 1月和2月 B. 11月和12月 C. 7月和8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日是( )。 A.2029年10月1日 B.2039年10月1日 C.2049年10月1日 4.请用彩铅把表格中的大月涂成红色,小月涂成黄色。 5.用竖式计算 974-568+29= 358-175+126= 900-99+188= 18.7-7.9= 20.5-9.8= 16.5+28.7= 6、脱式计算 (19+35)×9 (181-19)×4 63÷7-9 27×9+18 25×5×2 100-80÷8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看日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67页《看日历》。 教材分析: 《看日历》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过《认识钟表》和《认识时分秒》、《体验时间的长短》的基础上安排的。这节课之后安排学习《认识平年和闰年》和《认识24时记时法》。与时、分、秒相比,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所以教科书为学生设计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学习过程,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通过填表、整理、思考,发现规律,让有关年、月、日之间的知识,更加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学生分析: 本次上课是送教下乡课,参加萧县圣泉乡的教研活动周上的一节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日历方面的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有自主观察、探究日历,发现时间规律的基础,但是他们获得的知识不是特别的系统,甚至个别地方可能不一定准确,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又因为我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相互比较陌生,所以,我确定在课前交流的时候,引出2014年10月29日,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月份。 教学难点: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发现规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公式表大全

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式(熟记) 1.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 2.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00米 3.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4、加法公式:加数+ 加数= 和 和- 另一个加数= 加数 5、减法公式:被减数- 减数= 差 差+ 减数= 被减数或被减数= 差+ 减数 被减数- 差= 减数 6.乘法公式: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 7.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式(熟记) 1.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 2.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00米 3.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4、加法公式:加数+ 加数= 和 和- 另一个加数= 加数 5、减法公式:被减数- 减数= 差 差+ 减数= 被减数或被减数= 差+ 减数 被减数- 差= 减数 6.乘法公式: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

新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8+4×6先算(),再算()。 2.72÷9—5先算(),再算()。 3.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再算()。 4.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 5.8的4倍减去15,结果是()。 6.23与3个9相加,结果是()。 7.4×9—16=()。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打“√”,错的打“×”,并把错的改正过来。(每题2分,共8分)。1.40—30÷52.46—5×8 =10÷5=46—4 =2=6 3.(6+2)×84.14+28÷? =8×8=42÷7 =64=6 三、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63÷94+27应该先算63÷9。() 2.9×44+6=90。() 3.要使6×(口+5)=48,口里应该填3。()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若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则应从左往右计算。() 5.54除以9的商,再加上7是13。() 四、算一算。(每题3分,共18分) 72÷8—469—9×556÷(5+2) === === 7×(65-60)(29+6)÷5100-32-27 === === 五、列式计算。(每题3分,共12分) 1.被减数是90,减数是8与9的积,差是多少?2.7的8倍比36多多少? 3.47与38的差乘7,结果是多少?4.54与6的商,比36少多少?

六、想一想,填一填。(每题3分,共9分) 七、想一想,下面的小动物各代表数字几。(每题2分,共8分) 1. +27-19=36 =() 2.91- (+ 18)=47 =()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教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教案 教材分析: 《看日历》是新世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 第七单元的内容,教材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关于 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引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做铺垫。然后用填一填这个活动,让学生根据需要整理2013年到2016年 的每月的天数,接着引导学生实行比较,得到每月天数的特点,从而 自然过渡到大月和小月的学习。 与时、分、秒相比,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理解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理解和数学 思考的过程。所以,教科书为学生设计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学习 活动,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通过填表、整理、思考,发现规律,让相关年月日之间的知识更加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二)情感态度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 数学学习的快乐。 解决问题: 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的水平。 数学思考:

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水平,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看日历,理解年、月、日。 教学难点: 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自学引思入情。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日历图片,师问:你会看日历吗?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会看日历,还能从日历中找到一些节日。 师: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生:我的生日是每年的10月20日,我能从日历中找到。 师: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是这样找的,先找到月份,再从月份中找到那一天。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历上面的知识。(板书课题:看日历) 点评:通过观看各式各样的日历图片和在日历中找自己的生日,使绝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怎样看日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二)、自主探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混合运算》 1、四则混算的计算法则: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级混算中,如果没有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应用题的综合列式要注意:四则混算中如果想先算加减法,就应把加减法用小括号括起来。 二、《观察物体》 1、正方体有6个面(大小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 2、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3、要抓住物体的特征和摆放位置来判断观察位置。 三、《加与减》 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的,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计算方法:可以脱式,也可以竖式分步计算。 3、简算方法:加法:(1)凑整先算 (2)把接近整的加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加就减,少加接着加。 减法:(1)把接近整的减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减往回加,少减接着减。 (2)切尾巴 (3)连减法:减去减数的和 4、“比多”:“比”字前面的多, 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 “比少”:“比”字前面的少, 四、《乘与除》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乘数(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特殊的,例:54÷2可拆成40+14再分别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75÷5可拆成50+25再分别除以5,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五、《周长》 1、周长的含义:一个物体或图形绕边线一周的总长度叫作它的周长。 2、测量方法:绳测法、直尺测量法 3、求一般规则图形的周长,先看有几条边,有几条边就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时,先观察,若发现相加得整十、整百的数,要把它们先相加,再加其他的数,这样会很简便。 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2+宽×2=长+宽+长+宽 5、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6、长=长方形周长÷2-宽=(长方形周长-2×宽)÷2 宽=长方形周长÷2-长=(长方形周长-2×长)÷2 边长=周长÷4 六、《乘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表》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时间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基础上,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态去学习数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收集学生典型案例,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玩中学 1.做一做。 请你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 要求:可制作上学时间的作息时间表,也可制作休息时间的作息时间表,学生自主选择。

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2.说一说。 (1)第一节课用了多长时间? (2)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 (3)上午10:00同学们在干什么?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新课学习 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不要求列出算式,只要结果正确就可。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可让学生借助钟面算出经过的时间,通过想一想、拨一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一场足球比赛进行了80分,到10:10结束,这场足球赛是什么时间开始的?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结论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做习题,参与课堂活动,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同学进一步巩固了时间的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中时间的运用。 四、课堂练习 1.实践活动。 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2.一天共营业几小时? 建设银行门口挂着营业时间的牌子,上午8:00—12:00,下午1:30—5:30,算一算:该银行一天共营业几个小时? 五、作业布置 1.综合练习。 (1)小丽1秒跑7米,跑了9秒,小红8秒跑了60米。小丽和小红共跑多少米? (2)小强6:00起床,6:30上学,7:10到校,小强上学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3)儿童游泳队测试100米蛙泳成绩,小强2分28秒,小刚3分5秒,小强比小刚快了多少秒? (4)动脑筋,回答问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200题)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200题) 1. 商店有4筐苹果,每筐55千克,已经卖出13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苹果? 2. 美术组有24人,体育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4倍,两个组共有多少人? 3.有篮球9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8倍,足球有多少个? 4.有足球72个,篮球9个,足球的数量是篮球的多少倍? 6. 有足球72个,正好是篮球个数的8倍,篮球有多少个? 7. 学校买来6箱图书,每箱50本,平均分给4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多少本? 8. 在3千米长的公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要分多少段? 9.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0米长的路,如果他来回走2趟共行多少米? 10. 商店有黄气球19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7个,花气球的个数是 红气球的2倍,花气球有多少个?

11. 同学们做习题,小华做了75道,小明做了85道,小青比小华和 小明的总数少30道,小青做了多少道? 12. 学校有14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柳树比松树多4棵,有多少棵柳树? 13. 三年级(1)班有46人,其中21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14. 公园有7只大猴,小猴的只数比大猴多9只,公园一共养了多少只猴? 15. 甲有140元,甲的钱数是乙的2倍,甲乙共有多少元? 16. 一列火车早上5时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120千 米,下午3时到达乙地,但实际到达时间是下午5时整,晚点2小时。问火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5-5)*120=1200 1200/(10+2)=100 17.一辆汽车早上8点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60千米, 下午4时到达乙地。但实际晚点2小时到达,这辆汽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6-8)*60=480 480/(8+2)=48 18 .小宁、小红、小佳去买铅笔,小宁买了7枝,小红买了5枝,小 佳没有买。回家后,三个人平均分铅笔,小佳拿出8角钱,小佳应给宁多少钱?给小红多少钱?

2019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3×4=12(元) 20-12=8(元)答:应找回8元。 b.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推荐】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新)三年级上_时间表教案

时间表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利用所学有关时间的知识设计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2.能从乌鲁木齐的时间表中获取信息。 3.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合理安排时间和惜时守信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内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要点:1.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和小月,能够根据已知的闰年年份推算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指定的日期,能根据日历进行有关日期的简单推算;3.了解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时刻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计算出经过时间;4.能够根据作息时间表回答或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本节课的知识基础主要是运用24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整理有关时间的知识,能结合具体实际制作时间表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有关时间的知识设计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活动一:设计作息时间表 课前导入:观看天安门升国旗照片 咱们先来看几张照片 每天国旗班的叔叔都要让我们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飘扬,风雨无阻,所以我们做事也要持之以恒 这是一张11月份升降国旗时间表,你能找到今天的升降国旗时间吗?明天呢? (读时间,再次体会24时记时法) 你们知道每天升降国旗的时间是怎么确定的吗? 你知道吗?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的时间是根据北京的日出日落时间确定的,具体时间是由北

京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专门计算的。早晨,当太阳的上部边缘与天安门广场所见地平线相平时,为升旗时间。日期不同,国旗的升降时间也有所差异。 出示图片一:北京日出 你能结合咱们上学的实际,试着制作咱们九一小学的作息时间表吗? 2人一组合作完成 合作提示: (1)先想想需要哪些信息? (2)两人合作完成 全班交流 从同学制作的作息时间表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安排? 活动2【活动】活动二:对比出示乌鲁木齐的作息时间表 从这张作息时间表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和咱们时间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活动3【活动】活动三:争做时间小主人 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利用时间,我们就能做时间的小主人,这样我们的学习效率会更高的。

(完整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练习题 班级:姓名:家长签名:等级: 一、直接写得数。 100×6=16×7=81÷9=24×3= 1000×3= 18×3= 54+4= 19×4=24×5= 75 ÷5= 40×0= 7×40= 18×8= 120÷3= 4000×2= 11×6=33×3=24×4=77×5= 9×4+7= 二、填空题。 ⑴25×4的积的末尾有()个0;100×5的积的末尾有()个0。 ⑵ 330×2=();55×2=( );39×0=( );()×()=600。 ⑶8的60倍是(),200是5的()倍。 ⑷右图中的立体图形是由()个小正方体搭成。 ⑸ 5000kg=( )t;60kg=( )g;()kg= 3500千克=()吨( )千克;8700㎏=()t( )kg。 ⑹填入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一袋盐约重500();②一支牙膏约重50(); ③王芳的体重约为30();④一支铅笔长约为18(); ⑤张新的身高约为153();⑥一头大象约重3()。

⑺在○里填上“>、<或=”。 23×3○96÷3 84÷4○48÷4 36÷3○32-16 63-32○12×2 96+4○24×5 500÷5○110 ⑻找规律。 ① 4,8,16,32,()。② 400,200,100,50,()。 ③ 1,3,5,7,()。④ 1,4,9,16,()。三、脱式计算。 (63+25)÷8 900-12×5 7×20-50 (1323-123)÷2 900×3-600 2×14×9 四、解决问题。 ⑴一个球32元,买9个这样的球要多少钱? ⑵1件上衣20元、1条裤子50元。要配成8套衣服一共要花多少钱? (注:1件上衣、1条裤子配成一套衣服) ⑶航模组有28人,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3倍。请问美术组和航模组一共有多少人? ⑷小华在做练习中不会画下面立体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请你帮助小华在方格纸中完成这道题目。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表》教案

时间表。(教材第72~73页)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不同区域的时间差异。 2.能运用所学时间知识计算经过时间,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3.逐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并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以及充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能运用时间知识计算经过的时间。 难点: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课件。 师: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上课、休息,爸爸妈妈每天上班、下班都有一定的时间。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珍惜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制定时间表的问题。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时间表,了解时间表的实际应用价值。】 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早晨8点北京的小兰已经开始上课了,而乌鲁木齐的古丽早晨8点才刚刚

起床穿衣服。 ?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大约2时。 师:我们的祖国非常广大,我国最东边的上海看到了日出的时候,我国最西边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光的夜晚。所以当北京的小兰开始上课的时候,因为时差关系,新疆乌鲁木齐的古丽才刚刚起床。看一看“北京启明小学上课时间表”和“新疆民族小学上课时间表”,说一说有什么异同。(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两所小学上课时间表) 生1:上午8时小兰正在上课,而新疆的古丽刚刚起床。 生2:古丽上午10时才开始上第一节课,每节课也是40分。 生3:北京启明小学的午休时间是11:35~13:00;而新疆民族小学的午休时间是13:35~15:00。 …… 师:上午第二节课,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可能分别是下面哪个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跟小组同学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钟面图) 学生进行思考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吧。 学生可能会说: ?想知道小兰和古丽第二节课看表看到的是哪块表,就必须知道她们各自第二节课上课的时间段,根据时间段来确定第二节课的时间范围,就能知道她们各自看到的是什么时刻的钟表了。 ?因为小兰的第二节课是8:50~9:30,只有第一个钟面上的时间9:10在这个范围内,所以小兰看到的应该是第一个钟面;古丽上第二节课的时间是10:50~11:30,只有第三个钟面上的时间11:20在这个范围内,所以古丽看到的应该是第三个钟面。 师:第二个钟面上是什么时间?这时候的小兰和古丽可能在干什么? 生:第二个钟面上的时间是8:45,这时候正是北京启明小学第一节课后的课间活动时间,小兰可能在跟同学们进行课间游戏呢;新疆民族小学是从10:00开始上第一节课的,所以这时候的古丽可能还在家做上学前的准备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