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清初大文豪钱谦益曾赞美“徐 霞客是千古奇人,《游记》是千古 奇书,堪称古今游记之最,是这个 世界上的真文字、奇文字”。
让我们向这位四百 年前的科学英雄致敬!
扩展思考题:
试比较下面几个人的远游与徐霞客的不同之处。
司马迁为修《史记》,搜集遗闻轶事,足 迹遍中国。
张骞为扬汉家声威,“出陇西、经匈奴” ,为政治目的而冒险。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正宁路小学 徐静
早上下雨。我走了十五里,路有分歧,马的 头朝西向着台山(意思是他向西往台山去),雨 过天晴,天色渐渐明亮起来。又走了十里,抵达 松门岭,山险峻,路很滑,我舍弃骑马改为步行。 自从奉化以来,虽然翻越了好多座山岭,但都是 沿着山麓走的;到这里迂回地上升,都是在山脊 上走。雨后天刚放晴,泉水的声音,山上美丽的 景色,回环往复改变,翠绿的树丛中山杜鹃映照 着头发,令我忘记攀登的辛苦。又走了十五里, 在筋竹庵吃饭。山顶的地方我看到随处种着麦子。
唐玄奘“经百余国,悉解其语”,历艰险 ,求真经,为宗教而远
五年级语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徐霞客的生平和旅行经历,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徐霞客探索精神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式。
2. 了解徐霞客的生平和旅行经历,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徐霞客的探索精神和对自然的热爱。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徐霞客的旅行经历。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课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图片和资料。
4. 分组学习准备。
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徐霞客的生平和对自然的热爱。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式。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徐霞客的印象。
第二课时:1.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记忆。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徐霞客的探索精神。
3.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徐霞客的旅行经历对现代的意义。
4.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第三课时: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述,想象徐霞客旅行时的情景。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徐霞客的旅行经历。
3. 各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第四课时: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例子出发,思考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第五课时: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徐霞客的生平和旅行经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主题。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难点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的大旅行家徐霞客一生不避艰险,用双脚走遍大半个中国,进行科学考察,最终写下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的伟大事迹。
赞颂了徐霞客历尽千辛万苦,始终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精神。
【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2.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抓住徐霞客所历经的种种磨难,层层深入体会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伟大精神。
通过与“同时代的人”、“前人”以及“后人”的比较,感受到的确是千古奇人。
2、运用方法读懂难读的句子,运用方法理解“锲而不舍”“卓尔不群”“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抓住徐霞客所历经的种种磨难,层层深入体会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伟大精神。
2、理解“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赏图激情,导入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单元《我们去旅行》。
大家喜欢旅行吗?说说看你都到过哪些地方?老师也想带你去你几个地方:看这是(奇秀庐山、险峻的黄山……),想去吗?如果让你跨越万水千山,走着去,你能接受吗?有一个人,他就做到了。
他就是——徐霞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板书,齐读,并出示徐霞客简介。
)2、简介徐霞客及《徐霞客游记》二、出示目标,引领方向没有目标的努力,就好比在黑暗中远征。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2.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材版本:九年制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年级:五年级一人一课:阅读大地的徐霞客(青岛榉园学校)执教者付文涛教材分析:《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
歌颂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默读能力,并在默读中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读书感受,逐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能够运用透过词、句,体会人物精神等方法理解重点段落,词、句。
体会徐霞客阅读历程的艰辛,感悟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运用透过词、句,体会人物精神等方法理解重点段落,词、句。
体会徐霞客阅读历程的艰辛,感悟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教学有关。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徐霞客资料。
教学过程:一、直揭课题,巧设质疑点。
1、揭题,简介徐霞客。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齐读课题),课题中提到了一个人,他是——“徐霞客”,你对他有哪些了解?(生简介徐霞客)2、析题,巧设质疑点。
师:课题中说他是一位——“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你平日喜欢读什么? (读书)而徐霞客读的是——“大地”,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板书:阅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
师:快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想想通过这一遍阅读,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学生自由读课文)2、正音。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在平日读书时要学会积累词语,老师这里有一些,谁来读读?(正音:岷江、茶陵、锲而不舍、卓尔不群、燃松拾穗、走笔为记)3、谈感受。
五年级语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五年级语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五年级语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十单元“我们去旅行”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的大旅行家徐霞客一生不避艰险,用双脚走遍大半个中国,进行科学考察,最终写下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的伟大事迹。
全文语言简洁、质朴,赞颂了徐霞客卓尔不群的一生,历尽千辛万苦,始终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阅读理解的能力,敢于质疑,乐于解疑,学会了搜集并筛选资料。
学生学习本课有几个困难:一是具体事例叙述简略,不能满足学生探索的兴趣,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是离学生生活距离远,学生不是很感兴趣。
三是要抓的词语很多且不够通俗。
因此,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的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思想】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理念,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注重激发兴趣,问题源自学生,再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
抓住“奇”这一文眼,紧紧围绕“徐霞客‘奇’在哪里?”,抓住“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两个重点词,挖掘了词语在文中的多层意义展开教学。
二是结合课文潜在的感情色彩,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联系课前搜集资料、联系上下文体会徐霞客历尽艰险,始终不放弃考察的可贵品质,使学生思想受到熏陶,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特色。
三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如“写批注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读懂句子的方法”、“文章的写作方法”,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策略意识和工具性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7个生字,12个词语。
掌握“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等词语的意思。
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读后感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读后感你想啊,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他居然就有那么大的勇气,背个包(可能就是个简单的行囊吧)就踏上了阅读大地之旅。
这可不像咱们现在,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有各种交通工具、导航啥的。
他就是靠着自己的两条腿和一颗无比坚定的心。
徐霞客这一路可没少遭罪。
翻山越岭的时候,估计他得和各种险峻的山路、陡峭的悬崖作斗争。
遇到下雨天,那泥泞的道路肯定让他走得一滑一跤的,就像个泥人似的。
但他可没有打退堂鼓,反而越走越远,越走越带劲。
这就像我们打游戏,每过一个难关,不是被吓退,而是更想挑战下一个关卡。
他还特别执着于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地方。
就好比我们现在知道有个神秘的小角落,别人都不敢去,徐霞客却眼睛一亮,二话不说就奔过去了。
他去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地方,把看到的山水、地貌、风土人情都详细地记录下来。
这就好比他是大自然的“记者”,只不过他的“稿件”不是给哪家报社,而是留给了整个历史和未来的我们。
我特别佩服他对自己梦想的坚持。
他这一辈子就干了这么一件事——阅读大地。
不像我们现在的人,有时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今天想干这个,明天想干那个,结果啥都没干成。
徐霞客就专注于旅行和记录,这种专注力简直就是我们这些现代人学习的楷模。
而且他的这种旅行可不是单纯的游山玩水。
他是真的在研究大地,就像一个超级认真的学者。
他的那些记录,现在看来就是宝藏啊。
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地理和人文的大门,让我们能透过他的眼睛看到当时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从徐霞客身上,我还看到了一种对未知的渴望。
他对那些没去过的地方充满了好奇,这种好奇就像一把火,推动着他不断前进。
这让我想到我们自己,有时候是不是太安于现状了,缺乏对周围世界和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呢?总的来说,徐霞客就是一个超级厉害的人物。
他的故事让我明白,只要有梦想,有勇气,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都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道路。
我想,如果我能有他十分之一的毅力和勇气,那我在自己的生活里也能像他在旅行中一样,成为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的勇士呢!。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课文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课文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并且把他游历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
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
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
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
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徐霞客的时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他所去的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加上明朝末年治安不好,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有一次,他和三个同伴到西南地区,沿路考察石灰岩地形和长江源流。
走了二十天,一个同伴难耐旅途劳顿,不辞而别。
到了衡阳附近又遭遇土匪抢劫,财物尽失,还险些被杀害。
好不容易到了南宁,另一个同伴不幸病死,徐霞客忍痛继续西行。
到了大理,最后一个同伴也因为吃不了苦,偷偷地走了,还带走了他仅存的行囊。
但是,他还是坚持目标,继续他的研究工作,最后找到了答案,推翻历史上的错误,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
徐霞客具有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他遇到高山一定要登上峰顶,遇见山洞一定要进去探个究竟。
有一次,他到广西融县的真仙岩山洞,洞口盘着一条蟒蛇,他还是设法进去,到洞里去考察。
又有一次,他到湖南茶陵的麻叶洞,听说洞里有一条会吃人的神龙,没有人愿意当向导,他竟然一个人拿着火把进去。
当他安全出来的时候,村人都惊讶得不得了,因为连当地人都还没有人敢进去呢!。
五年级语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五年级语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徐霞客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感受他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执着精神。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徐霞客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2. 学会通过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2. 徐霞客的生平介绍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徐霞客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1.2 学生齐读课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对课文内容产生初步印象。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徐霞客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2.2 学生通过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3. 课堂讲解3.1 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徐霞客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执着精神。
4. 阅读理解训练4.1 教师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徐霞客的敬佩之情。
三、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完成阅读理解题目。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徐霞客的小练笔。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徐霞客的精神是否得到了传承。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生的学习收获,对本次教学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是否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材分析】《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十单元“我们去旅行”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的大旅行家徐霞客一生不避艰险,用双脚走遍大半个中国,进行科学考察,最终写下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的伟大事迹。
赞颂了徐霞客历尽千辛万苦,始终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阅读理解的能力,敢于质疑,乐于解疑,学会了搜集并筛选资料。
学生学习本课有几个困难:一是具体事例叙述简略,不能满足学生探索的兴趣,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是离学生生活距离远,学生不是很感兴趣。
三是要抓的词语很多且不够通俗。
因此,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的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思想】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理念,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注重激发兴趣,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展开探究性学习。
抓住“阅读大地”这一文眼,层层质疑,紧紧围绕“徐霞客‘奇’在哪里?”这条线索展开教学。
二是结合课文潜在的感情色彩,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联系课前搜集资料、联系上下文体会徐霞客历尽艰险,始终不放弃考察的可贵品质。
使学生思想受到熏陶,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特色。
三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如“理解词语的方法”“读懂句子的方法”,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策略意识和工具性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7个生字,12个词语。
掌握“锲而不舍”“卓尔不群”“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等词语的意思。
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抓住“阅读大地”这一文眼,层层质疑,紧紧围绕“徐霞客‘奇’在哪里?”这条线索展开教学。
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写心得批注。
顺学而导,指导学生运用方法归纳主要内容、理解词语、读懂难读的句子并进行有感情朗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徐霞客历尽磨难却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伟大精神;学习徐霞客立下雄心壮志、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抓住徐霞客所历经的种种磨难,层层深入体会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伟大精神。
通过与“同时代的人”、“前人”以及“后人”的比较,感受到的确是千古奇人。
2、运用批注的方法读懂难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锲而不舍”“卓尔不群”“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课前资料搜集:徐霞客历险故事。
2、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徐霞客都有了哪些了解?2、生自由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奇人奇书)3、文中是这样对徐霞客进行评价的:(出示1自然段)齐读。
过渡:那徐霞客究竟人“奇”在哪里,书又“奇”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继续阅读课文。
二、引导探究,品读课文。
(一)学习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徐霞客“奇”在哪里?2、你能在课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词句吗?(师巡视,相机指导。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1)卓尔不群师:你能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吗?你认为“卓尔不群”是什么意思?回到文本中读一读,你认为徐霞客比谁优秀?引读:是的,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生接读),而徐霞客却——(生接读)。
(2)雄心壮志师:徐霞客的雄心壮志是什么?生: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师:你能结合当时的条件,谈谈这是这样的志向吗?生谈体会。
师:同学们,徐霞客是生活在距今400多年前的明代啊,那时候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更没有飞机,他所去有的地方可能连路都没有,只能仅靠双腿走天下。
这真的是——雄心壮志啊!(3)奇举师:好一个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的徐霞客啊!他不仅立下了这样的雄心壮志,更是用他的一生在实现他的理想。
你还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徐霞客的“奇”?日间:攀险峰、涉危涧A 透过这两个词,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B 白天攀登危险的山峰、趟过危险的深涧。
从这两个词,我们读懂了什么?(白天很不容易,很辛苦,随时有生命危险。
)由此可见,徐霞客在游历考察中时刻面对的是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危险。
“晚上”:荒野露宿、栖身洞穴、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我们来看图,说说看,你知道什么是“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理解词语方法小结:我们借助插图很轻松地解决了难理解的词语。
小结:白天已经历尽艰险,晚上处境更危险,尽管如此,他还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你能带着这份感受来读一读这段话吗?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徐霞客历尽了千辛万苦吗?渲染:这就是徐霞客的一天!白天考察晚上记录,一直坚持了30多年,行程九万里,真是历尽了“千辛万苦”!让我们想象着画面,来体会徐霞客历尽的艰辛。
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
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记录下当日见闻。
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二)学习3—5自然段。
总结过渡:刚才我们运用了(指副板书)“朗读——勾画——批注”的方法学习了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到了徐霞客这三十多年来历尽的千辛万苦,可是在阅读大地过程中,徐霞客遇到的艰苦和危险,难道仅仅是攀险峰、涉危涧吗?还遇到了哪些艰险,又会经历哪些奇事呢?(出示金钥匙内容:从3、4、5自然段,任选一段同桌合作学习,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了徐霞客是位“奇人”。
咱们也可以用上这把金钥匙。
1、勾画:勾画出有关词句。
2、朗读:大声读一读你勾画出的句子。
3、批注: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用关键词批注上自己的感受。
)A、交流第三、四自然段:不畏艰险,毅力超凡(1)徐霞客在考察中还克服了哪些艰险?(交流:遭遇劫匪,财物尽失,险些被杀害。
)过渡:看来,考察路上,不光有自然界的艰险,还有来自人世间的磨难。
(2)设计填空,引导学生走进徐霞客的内心世界。
①想一想,填一填。
同桌交换意见。
考察中,徐霞客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险些连()都没有了。
②师:没有了同伴,他会感到……(很孤独)没有了财物,他会……(无法生存),没有了行囊?行囊里会有什么呢?(发散想象:干粮、衣服、钱物,还有……)还有写好的游记,是呀,还有他历尽千辛万苦写成的游记呀!孩子们想一想,徐霞客晚上走笔为记的时候,又会记下些什么呢?(3)引读课文——但是,他还是坚持目标,继续他的研究工作,最后找到了答案,推翻了历史上的错误,证明了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
B交流第五自然段:求真求实,锲而不舍联系上下文理解:“锲而不舍”的意思。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了徐霞客的“锲而不舍”?交流资料:除了这些磨难,通过你搜集的资料,你知道他还遇到哪些磨难?像这样危险的洞穴,徐霞客仅在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就探寻了270个之多。
小结:徐霞客经历了这么多我们无法做到,甚至无法想象的奇事,真是堪称奇人啊!(二)纵向、横向比较,感悟“奇人”。
1、(课件,地图)自然界的艰险,人世间的磨难都无法阻挡徐霞客前进的步伐,他把大地当作书,付出毕生的心血一页一页、一步一步刻苦地读着。
(出示地图:图中红线标注的部分正是当年徐霞客走过的足迹:河南、河北、山东、江西、浙江、福建甚至走到了云南、贵州、四川等16个省份,他的足迹遍布三江五岳)我们再来读这句话,你会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
2、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锲而不舍,哪怕险些送命也决不放弃?升华:再想一想,他在阅读大地过程中只有“苦”吗?还有什么?(快乐)师评价:看来,大家感悟到徐霞客的一生阅读大地的乐趣,你们真是他的知音哪!此时,徐霞客在你心目中是个怎样的人?4、三十多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徐霞客攀登过多少座险峻的山峰?他从黑发走到白发,从青年走到老年。
他不仅用双脚,更是用心血,甚至生命走出了一条卓尔不群的人生之路。
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感动再来读这段话。
(出示1自然段)5、小结:这些是当时的读书人根本想不到的,当地人不敢做的,同伴也做不到的,不仅超越了当时的人,更超越了古人,还领先于外国人。
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千古奇人!(三)学习6自然段——著奇书1、他有这样的奇志,有这样的奇举,他把自己一生阅读大地的经历浓缩成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课件)他的书奇在哪里?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
2、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徐霞客游记》封面。
与徐霞客同时代的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钱谦益称游记为“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课件)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外可以找来读一读。
三、总结全文,回归课题。
1、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课题,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语进一步来理解“阅读”的意思吗?(考察,走遍,游历,研究,横跨,实际勘探等)师评价:从同学们精彩的发言中,我感受到咱们的孩子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徐霞客是一位正在的千古奇人!2、师总结:作为探险旅行家、地理学家的徐霞客,用双脚、心血、甚至生命阅读着大地这部辽阔的无字之书,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奇书,他用一生的经历诠释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千古名言,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旷世奇人——徐霞客。
四、作业推荐,拓展延伸。
1、在课文中找出四字词语或成语填在括号里。
徐霞客的一生,是(不避艰险)的一生,是(锲而不舍)的一生,是(求真求实)的一生,是(卓尔不群)的一生。
2、课外阅读有关徐霞客的故事和书籍,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
附:板书设计卓尔不群奇人锲而不舍求真求实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科学文献奇书不朽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