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文化意义
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屈原精神的背景和概述
1.1 屈原的生平背景
1.2 屈原精神的核心内涵
二、屈原精神对个体的现实意义
2.1 过程重于结果
2.2 不畏艰险
2.3 坚持信念和理想
2.4 接受失败与挫折
三、屈原精神对社会的现实意义
3.1 坚守民族传统文化
3.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3 建设和谐社会
3.4 注重文化自信与创新
四、屈原精神对国家的现实意义
4.1 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4.2 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团结
4.3 强化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4.4 发展经济和科技实力
五、屈原精神在当代的价值和应用
5.1 教育领域
5.2 政治领域
5.3 经济领域
5.4 文化领域
结论
屈原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在个体层面上,过程重于结果、不畏艰险、坚持信念和理想以及接受失败与挫折等精神品质,对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在社会层面上,坚守民族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和谐社会以及注重文化自信与创新等方面,都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在国家层面上,强调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团结、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以及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发展等,有助于国家的繁荣和强盛。
在当代社会中,屈原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应用,可以在教育、政治、经济和文化
等领域中有所体现和发挥。
因此,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屈原精神,使其在实践中焕发新的光芒。
参考文献
(此处省略参考文献列表,请根据需要添加相关内容)。
历史人物屈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历史人物屈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影响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文化名人,他的人生充满辉煌,对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和影响。
下面就来谈谈屈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一、屈原的政治思想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重要政治家,他在政治思想上有着很高的造诣。
屈原提倡“明政”,认为君主必须以仁爱为心,贯穿于管理国家的各项工作中,始能保持国家的稳固。
他主张“充耳以听民声,满目以观民利”,强调君主要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得到民心,为了祖国的前途,一直奋斗不止。
屈原还提出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一思想突出了珍视细节,不断完善的重要性。
二、屈原的爱国情怀屈原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他对于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可以用“至死不渝”来形容。
在战国时期,楚国曾遭遇周边强国的侵略,民众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屈原痛心疾首,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君主不行,国君对于君臣关系的忽视,致使天下人民得不到政治保障。
因此,他决定奔赴郢都,劝楚王改邪归正,扶正impeach 参差,建设新楚。
但是,他的忠告不被楚王接受,屈原很快被楚国废黜出逐,并最终赴汨罗江而死。
三、屈原的文化贡献屈原在文化方面也有很多贡献。
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著作《离骚》是一部充满叙事性和抒情性的长篇叙事诗,以其高度的审美价值和广阔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界。
《离骚》基本上以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记述屈原的人生经历,涵盖了他的爱国情操以及对于世态炎凉和人性悲欢的深思熟虑。
在屈原的文化著作中,人性、人伦、思想、情感,作为文化价值的主要元素,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屈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四、屈原的影响屈原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其影响深远。
他在中国文化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誉为是“爱国志士、政治家、杰出文学家”。
他的政治思想、文化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乃至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今天,屈原依然充满着神秘感,成为能够改变人们命运和契机的传奇人物。
对屈原的看法和感悟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感人的力量,表达了他对楚国和人民的深深热爱。
他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思想深度的思想家,他的作品展现了他对政治、社会和人生等方面的独到见解。
在我看来,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情感和思想,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他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也展现了他对人性、道德和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
通过屈原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他的人生哲学是追求真实、正义和真理,反对虚伪和邪恶。
他的人生观是积极向上的,尽管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痛苦,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屈原的作品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他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追求真实、正义和真理,而不是被金钱、权力和名利所迷惑。
他还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他的地位和成就,而在于他的品格和精神。
总之,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思想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
通过阅读屈原的作品,我们
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人生。
屈原影响与遗产

屈原影响与遗产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
他的影响和遗产广泛存在于中国文化和历史中。
1. 文学影响屈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是一部充满哲理和艺术美感的辞章。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意象被广泛传颂,不仅在古代深受赞赏,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化节日屈原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重要人物之一。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纪念屈原的丧生日。
这一节日通过举行龙舟竞赛、吃粽子等活动,向后人传承屈原的精神和价值观。
端午节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存在和发展与屈原的影响密不可分。
3. 政治思想屈原的政治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提出了"以民为本、以德治国"的思想,主张君王应当关注民生,以仁义和德行来治理国家。
这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政治家和思想家所倡导的治国理念。
4. 传统音乐屈原的影响也延伸到中国的传统音乐领域。
他的作品《离骚》不仅被当作文学作品,也被改编成歌曲并广泛传唱。
这些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词意,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代表了中国音乐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内涵。
5. 文化价值屈原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影响和遗产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卓越成就。
他的文学作品、政治思想和传统节日等方面的影响,不仅孕育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屈原影响与遗产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代社会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深入探索屈原的影响和遗产,我们能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卓越之处,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屈原的思想总结

屈原的思想总结屈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也是楚国的政治家和文化名流。
他生活在战国时期,具有深厚的才华和卓越的政治智慧。
屈原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爱国主义、民主思想和人文关怀三个方面对屈原的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屈原的思想体现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他深爱着楚国,致力于为楚国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他在《离骚》一诗中表达了对楚国的痛切思念和深深的忧虑。
他以自己的诗歌表达楚国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之忧。
屈原痴心妄想地希望能够恢复楚国的昔日辉煌,呼吁国君改革政治制度,修复社会道德,提高国家的统治水平。
屈原爱国主义思想以其宏大的情怀和深厚的情感渗透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为后代爱国主义者树立了典范。
其次,屈原的思想包含了一定的民主思想。
他在《离骚》一诗中提出了“自倍其蚁,谓诸?则吾愈信”的观点,强调了人民的力量和价值,呼吁国君倾听人民的声音,尊重人民的意愿。
屈原坚信,国家的命运应该源于人民,政府的权力应该来自人民,人民应该是国家的主人。
他主张以民为本,尊重人民的权利和意愿,实行民主的政治制度。
屈原民主思想的核心是平等、自由和人权,为中国古代民主思想的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外,屈原的思想还体现了人文关怀的一面。
他对于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痛苦深感痛心,呼吁国君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保护人民的权益。
他在《离骚》一诗中对于人民的痛苦和苦难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关怀。
他呼吁国君深入民间,了解人民的苦难,倾听人民的声音,关注社会底层的困苦,为人民谋求福祉。
屈原的人文关怀思想强调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通过他的诗歌抒发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悲悯之情,体现了他对于人性的关怀和人伦道德的追求。
综上所述,屈原的思想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他深爱着楚国,为楚国的发展繁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同时,他的思想中包含了一定的民主思想,主张以民为本,尊重人民的意愿,实行民主的政治制度。
另外,屈原的思想还体现了人文关怀的一面,他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苦难,呼吁国君保护人民的权益。
屈原的评价

屈原的评价屈原,中国南方楚国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被尊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人物。
他的诗作和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屈原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
1. 诗人之才屈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思想内涵。
他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刻画出了南方楚国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
他的诗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道德伦理的追求。
屈原的代表作之一《离骚》以其浩渺壮丽的诗情和深邃的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这首诗描绘了屈原心系楚国、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了他希望楚国富强、人民幸福的愿望。
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神奇、广阔世界的渴望,对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的思考。
他的诗作通过优美的语言、寓言的形式和丰富多样的意象,将爱国主义情怀和个人的痛苦体验相融合,赋予了诗歌更深层次的意义。
2. 政治家之智除了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屈原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他曾在楚国负责国家的外交和军事事务,对于推动楚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倡导改革政治体制,提出“宽政惠民”的政策主张,力图实现社会平等和公正。
然而,屈原的坚持和追求并没有得到当时的政治家们的理解和支持,反而引起了他们的嫉妒和排斥。
最终,屈原被迫离开楚国,在归宁途中,他写下了《离骚》这首深情的诗篇,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思念和关怀。
3. 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屈原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价值观和审美观。
他的诗歌从自然景物到社会生活,从个人体验到政治理念,贯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核心主题和精神追求。
他的思想和创作对后世的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爱国情感和对人民利益的关注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主题之一,为后世文人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和创作源泉。
4. 对屈原的评价和地位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他的诗歌作品和政治理念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屈原精神的当下价值和意义

屈原精神的当下价值和意义
屈原的精神有:1、爱国的精神;2、高洁的精神。
屈原(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战
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1、爱国的精神
屈原举贤荐能,主张富国强兵,虽被放逐,亦不忘忧国忧民,直到国家被入侵,仍然
不愿抛弃自己的祖国,投江而亡,唱出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乐章。
这种爱国情怀,任何时代
都不能过时。
2、高洁的精神
屈原20多岁就官居左徒,曰位高权重,若想过着富贵荣华的土豪生活并非难事。
然
而举国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直面荒淫无道的贵族统治集团和冰冷黑暗的社会现实,屈原未挑选同流合污,而是始终保持高尚品格。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
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
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
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屈原的文化贡献与影响

屈原的文化贡献与影响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化人物,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离骚》和《天问》等被誉为中国古代楚辞的代表作品,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屈原的文化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屈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展现出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造诣。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悟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爱情以及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感受。
屈原的作品犹如一首首绚丽多彩的诗篇,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和激情澎湃的情感传递给读者一种深沉而纯粹的享受。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给后来的文人带来了巨大的启示,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后世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屈原的文化贡献还体现在其对于楚文化的推动和传承上。
作为楚国的重要文化代表,屈原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楚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他在文学创作中不仅融入了古老的楚风楚韵,还努力寻求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他的作品不仅丰富了楚文化的内涵,也扩大了楚文化的影响力,使得楚文化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屈原的努力和创作对于楚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屈原的文化贡献还表现在他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塑造与影响方面。
屈原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独到的艺术构思,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的篇章,对后来的文学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屈原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展现出了杰出的才华,还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为后来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借鉴。
总的来说,屈原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文化贡献与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他的作品不仅给中国古代文学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创新,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屈原的文化贡献使得他成为了一个永恒的文化符号,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文化创新与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的文化意义屈原以其不朽的人格魅力,当之无愧地获得世界文化名人的殊荣。
有人说:屈原的精神是由汨罗江的江水缔造的,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他以自己的瘦弱之躯溅起了微弱的浪花,同时也激起了后人心中永久不息的波澜,我们无时不感受到一种水的精神在洗涤着我们的思想,冲刷着我们的灵魂。
屈原那拒绝污染,拒绝诱惑的精神让后人仰止,站在两千多年前的屈原,真真切切成了统领了世世代代民族精神的灵魂,成了丰碑式的符号。
构建了士大夫的精神人格李白这样评价屈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包含着对屈原人格的美学向往;淡泊极致的陶渊明也“于世事未能忘情”,无不是被屈子精神冲洗的结果。
屈原是中国的第一诗人,他的出现,唤起了文人清醒的自我意识;屈原也是中国士大夫第一人,他用自己辅助楚怀王的经历、政治举措、清高的操守为后世的士大夫构建了完美的精神人格体系。
确立价值标准。
屈原一生刚正不阿,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身为贵族的他,极力排斥外在权势、物质的诱惑,具有抗污染的持久耐力;屈原的眼光超越时代,具有宇宙意识,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为“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争光”,即用时间的刻度来度量人的价值,对后世的士大夫影响极大,宋人王安石锐意改革,推行变法,表现出的九死而不悔的精神就是屈原所传下的衣钵。
构建道德体系。
屈原身体力行儒家的道德伦理,“竭诚以事君兮”(屈原《惜诵》),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一颗诚心来待君,为后来的士大夫创立了行为标准,构建了道德自律的体系;“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屈原《怀沙》),树起士大夫仁义之操守;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立忠正清高之典范。
孔子从人性的角度,为士大夫的忠君观念确立了理论依据;屈原身体力行,忠心为楚王,为楚国,为士大夫的忠君观念演绎了实践的可能,开启忠君意识之风。
从此君王以君临天下的姿态,傲视天下,脚下匍伏着忠心耿耿的臣民。
成为历史隧道中的“路标”。
屈原是一个典型的殉道者,屈原心中的“道”是辅佐楚王,捍卫楚国的荣誉。
当“道”不立时,屈原经过心灵的抉择之后,以身殉道。
屈原的为中国失意文人的价值取向制造了永久的尴尬:沿着屈原的足迹而前行;或改路异道,寻找新的出口,屈原自杀的行为成为中国历史隧道中的“路标”。
开启“绿色”通道。
在汨罗江水文化的滋润下,中国的传统文学从此有了明确的载体,而屈原的自杀,也为中国文人开创了自毁的先河。
历史上有很多文人,有着与屈原相同或相似的无法向人诉说的哀伤,从屈原那里继承了洁身自好的品质,继承了屈原以死来成全自己的政治理想、保全清高人格的方式。
当自己的完美人格遭受破坏与侵犯时,采取自戕的方式,毁掉自己的肉身。
国学大师王国维,出于对他身处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不仅主动地选择,而且平静地走向死神,把自己的生命毫不留恋地交给了颐和园的湖水,没有任何情绪的波动。
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平静,只有一个对自己的精神意义世界寻觅无着的人,才会如此安详地从容走向地界。
王国维的临水情结,为自己在文化史的坐标系上圈定了一个独特的位置。
划上红色警戒线。
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毕竟不是人生最好的出路,汨罗江里浸泡的灵魂,让封建士大夫们不得不对生命的终极目标进行思考,屈子之死成了他们眼中触目惊心的“红色警戒线”,他们从屈子身上看到了人生的别一种意义之所在。
在政治理想不能实施之时,在仕途遭遇坎坷之时,他们调转头来走渔父“路线”。
得意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后归隐吟风啸月,历经宦海沉浮颠沛流离之后,莫不如散发弄扁舟,独钓寒江雪。
他们将山水田园当成精神栖居地,在这里,心灵的创伤得到愈合,灵魂获得拯救与升华。
因此,渔父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儒、道两条道路上的踟躇的最终产物,内化为一种文化标志——能入且出的人格精神。
它是文人在与社会交战千疮百孔之后开辟的一条精神蹊径,沿着它,我们能够看到文人追求高洁精神的曲折脉络,感受到文人由儒入道的超然情怀。
屈原以自己的纵身一跃,证明了自己的人格和诗格,他顽强地维护自己的人格从而使他的诗格更高标;而他的诗格又成为人格的写照,为他的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千百年来,汨罗江溅起的波纹正在逐渐扩大,如台湾诗人余光中所言:“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屈原以一个伟大诗人之名流芳千古,他是“楚辞”这一诗体的代表人物,开创了中国诗歌从集体歌吟到个人创造的新时代。
但屈原的意义不仅于此,他是一种精神源流的开创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人格范式。
屈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精神丰碑:毫无疑问,屈原是不朽的。
千百年来,他都活在自己的诗篇中,世人的诗篇中,被吟哦咏叹了千次万次。
屈原“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其执着的性格、高贵的人格,震撼了向来崇尚“中庸”的中国人。
人们把他看作英雄,看作偶像,看作精神的丰碑,不可逾越的巨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李青莲赞叹屈原:“屈平词赋悬日月”,苏东坡也感叹道:“吾生平所学而不能企及万一者,屈平一人而已”。
当代美学大家李泽厚也认为屈原作品的艺术价值两千年来只有《红楼梦》一书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倘若只有流光溢彩的文字,屈原便不足以成为丰碑;倘若只有忧国忠君的心意,屈原也不足以成为文化巨人。
他把“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美地溶化成了有机整体”(李泽厚:《美的历程》)。
屈原开创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另一种精神楷模:他是一切善良、正直的爱国志士、清廉官史、学子寒儒及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心目中的圣人,忠诚爱国文人的代表形象。
那一幅《泽畔行吟图》不知被后人临摹了多少遍,被后人追思了多少遍,屈原,也成为了中华魂的主心骨。
屈原有强烈的追求意识、英雄意识与悲剧意识;有着一种义无反顾的斗争精神;更是一位唯美主义、理想主义者,甘愿为理想而牺牲一切。
他的精神绵延了千百年,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发展:屈原是中国最早、最伟大的诗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刘勰:《文心雕龙》)。
屈原的作品开创了一种“根柢深沉的文化体系”(李泽厚:《美的历程》),形成了“骚体文化”和“楚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香草美人从屈原开始,香草就不仅仅是香草,美人也不仅仅是美人。
“《离骚》之文依《诗经》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妄;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汉·王逸:《楚辞章句》)香草美人的世界是一个理想化的缤纷世界,又实在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乌托邦”:百亩芝兰,芬芳扑鼻;芰荷芙蓉,茂盛鲜艳;芳泽衣裳,忘舒飞廉……以香草美人比喻理想、贤人、君王,以思美人而不得比喻自己的不得志,从《楚辞》始便蔚然成风。
可以信手拈来几条:“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香草美人岂止是香草美人?她们是文人们心目中的理想之葩,飘然出尘,朦胧美好,可望而不可及。
二、瑰丽想象:“《楚辞》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真正光辉的起点,那是一个多么既鲜艳又深沉的想象和情感的光辉世界啊。
”(李泽厚:《美的历程》)《楚辞》的创作是没有受到礼教的约束的,没有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种种条框,只是率意而为之,想象瑰丽奇诡,情感炽热奔放,“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王夫之),富有原始的活力和狂放的生命力。
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充满了奇诡的动植物、神秘的符号、唯美的“天堂”、凄厉的“地狱”:“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楚辞离骚》“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
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
归来兮!不可以托些。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
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
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归来兮!不可久淫些。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
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
赤蚁若象,玄蜂若壶些。
五谷不生,丛菅是食些。
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
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归来兮!恐自遗贼些。
……”(《楚辞招魂》)这是一个人神杂处、寥廓荒忽、童话般、梦幻般的怪诞奇异的世界。
“想象混沌而丰富,情感热烈而粗豪”(李泽厚:《美的历程》),后世没有任何一个文学作品能用如此恣意的笔法描绘一个缤纷如斯的世界。
但他的想象力,还是打开了人们思想的禁锢,把奇诡的神的世界带到了人间。
三、汉赋之祖《楚辞》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汉赋的铺陈排比、铺张描述与《楚辞》一般无二,同样是力图展现一个栩栩如生,令人有如身临其境的世界图景。
“文学没有画面限制,壮丽山川、巍峨宫殿、辽阔土地、万千生灵,都可置于笔下。
”(李泽厚:《美的历程》)其景物刻画的波澜壮阔令人叹为观止,场景描绘的细腻仿佛工笔,表现范围的广阔又有如写意,可谓“心胸开阔,气派雄沉”。
总结屈原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不论是精神还是文学。
这种深远的影响不是一时能说得尽的,但我们能做的,是更大化地发掘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的内涵,给它在新时期以新的解读。
我们不会忘记屈原,屈原不会死去——只要这世上还有人记着他,他就可以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