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影视欣赏
浅析电影《特洛伊》对海伦形象的重塑

2018年2月第37卷第2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Feb.2018Vol.37No.2doi:10.3969/j.issn.1001 7836.2018.02.035 收稿日期:2017 10 20作者简介:陈静(1981—),女,内蒙古包头人,讲师,文学硕士,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学与文化、新闻传播学研究。
浅析电影《特洛伊》对海伦形象的重塑陈 静(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摘 要:海伦是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女性形象,是引发特洛伊大战的导火索。
荷马史诗中的海伦貌美而柔弱,犹疑而薄情,只能任凭命运的摆布。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于2004年拍摄的电影《特洛伊》则结合史实,对这个古老的故事进行了现代解读,并从新的角度重塑海伦,着力刻画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放大她的挣扎与抗争,使这个人物形象更为饱满鲜活,更具人性之美。
关键词:海伦;命运;抗争;妇女观中图分类号:I10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7836(2018)02 0109 03 海伦是西方文化中著名的貌美无双却无“善德”的女性形象,集中体现了情欲与道德的矛盾冲突。
王子帕里斯诱拐海伦成为引发特洛伊十年大战的导火索。
但在《伊利亚特》这部以描写英雄和战争为主的史诗中,作者对她着墨不多,人物形象较为单薄,作品集中表现的是阿喀琉斯、赫克托耳等男性英雄的故事。
2004年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重新演绎经典,从新的角度重塑海伦,使之较原著更为丰满生动,个性特征也较为突出。
本文将结合神话中的描述,将《伊利亚特》与影片《特洛伊》中的海伦作以对比,以窥其异同。
一、海伦的宿命《伊利亚特》中的海伦被塑造成一个心性犹疑、受命运控制的弱女子形象。
这个众神之王与人间的王后私通所生的孩子,从出生就背负了受诅咒的命运,注定辗转于不同的英雄身旁,受尽颠沛流离之苦。
特洛伊观后感

特洛伊观后感影片《特洛伊》是一部根据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改编而成的史诗巨作。
这部电影以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讲述了特洛伊城被希腊联军进攻的故事。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其剧情、演技和制作水平所深深吸引。
首先,电影中的剧情扣人心弦,一直让人紧张和期待着发展。
故事情节瞬间让我进入了那个英勇而又残酷的战争年代。
电影通过众多人物的命运交织,展现了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和复杂的感情纠葛。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希腊英雄阿喀琉斯与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之间的对决。
这段戏份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勇敢、荣耀和血腥,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作为战士和英雄的复杂内心。
这种冲突和对抗让整个故事更加紧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电影中的演技也非常出色。
由布拉德·皮特出演的阿喀琉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以其独特的气质和出色的演技诠释了这个角色的英勇和无畏,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由埃里克·巴纳演绎,他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这个角色的英勇和家庭责任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的精彩表演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动人。
最后,特洛伊的制作水平也令人惊叹。
电影场景的构建以及战争场面的表现真实而震撼。
特洛伊城内外的建筑、装备和服装都充满了古希腊的风格和魅力。
尤其是战争场景,通过逼真的特效和高强度的动作场面,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
这种视觉冲击力让观众在电影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不过,观看《特洛伊》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疑问和反思。
虽然电影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但我觉得电影没有充分展示特洛伊城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特洛伊文明作为古希腊历史上的重要一环,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展现其文化和艺术成就。
此外,电影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改编也让我产生了一些疑虑。
虽然这部电影是根据史诗改编而成,但是否能够完全还原古希腊战争的真实情景,值得思考。
总的来说,《特洛伊》是一部精彩的史诗电影,它以其扣人心弦的剧情、出色的演技和惊人的制作水平让观众感受到了特洛伊战争的残酷和英勇。
影片赏析之特洛伊木马屠城

影片赏析之特洛伊木马屠城影片赏析之特洛伊木马屠城从古至今,人类发动战争的理由各式各样,有的为了权力,有的为了名利,有的为了荣誉,有的为了爱情. 在古希腊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对爱人,特洛伊城的王子帕里斯,以及斯巴达的皇后海伦,两人的爱情引发了一场毁灭文明的战争.当帕里斯把海伦从斯巴达之王身边偷走后,对他造成了无法忍耐的羞辱。
他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请求他的帮忙,阿伽门农正好也希望征服特洛伊,于是借此机会建立了一支希腊联军以讨伐特洛伊。
在这支联军中,第一勇士自然是阿基里斯,桀骜不逊的阿基里斯并不打算向任何人臣服,他向特洛伊进发,是在为自己的名誉而战,而在影片中,我们将会发现,最终决定了他的命运的,是爱。
这本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经典故事,也曾被写入《荷马史诗》中,现在被排成了电影,那么我们就先从电影本身来欣赏一下。
先谈一下画面效果吧,影片中古式战争的大场面拍的非常好,比武场面比较有吸引力。
其中,第一勇士阿基里斯的跳跃式打法,显然吸收了一些东方的功夫样式,但不会像其他一些大-片里边,动作过于夸张,就想空中飞人一样,给人一种不真实感。
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屡次在乱军中勇战杀敌,真实感更强,有血有肉。
到了双雄决斗,便达到了整部影片的高-潮。
希腊大军从海上登陆看上去更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的古装版,但效果却有待于提高。
真正精彩的是特洛伊大军夜袭希腊大军营地,火攻情景设计独特,气势也是非常的磅礴。
导演在整个影片中所有的设计都是以人类的自然力量出发,人力毕竟有限,尤其是人性中常有弄巧成拙的缺陷,所以影片中也存在很多令人扼腕的场景。
影视作品嘛,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其实史诗中特洛伊战争长达数十年,并不像影片中那样,1一夜变被成功屠城的。
本片大大浓缩,这个浓缩只是对时间上的浓缩,精华被没有被删除掉,这也是值得人们欣慰的一点。
本片中,从海伦与二王子私奔到木马屠城,从视觉上看来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所以整部影片在时间上的震撼强度恐怕还是不够的,何况只拍摄了城外的野战,全无正式的城头防攻。
电影《特洛伊》观后感

电影《特洛伊》观后感一、洛克莱女神最初的愿望是帮助特洛伊王子夺回自己失去的王位,但当她得知那个想要攻占特洛伊城的人就是他未来的丈夫的时候,他突然改变主意不再助其复国。
后面这一举动让洛克莱十分惊讶,也引起很多观众的疑问—为什么呢?难道还有比拯救全世界更重要的事吗?原来洛克莱并非一个爱慕虚荣的人,真正令她产生这种思想的是美貌绝伦的斯巴达王妃海伦。
在她眼里:斯巴达人必须放弃野心与奢侈品、节俭与浪费才能得到天下,即使他所拥有的财富已经可以俯视整个希腊世界;只有斯巴达人实行一切道德教化,用公平对待每一个百姓,才能成为希腊世界的统治者。
至于娶了她又有何益处……通过这段对话,相信大家都清楚,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们认为斯巴达王是反神的民族,他们不配成为雅典与斯巴达两座伟大城市的盟友。
从影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一直到影片结束,没有看到一丝和解或谅解的痕迹。
二、海伦为了能够挽救特洛伊城免遭战争之苦而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她曾受神谕告诉她如果保护特洛伊城免遭战乱,则会获得永恒的青春。
在巨大利益驱使下,海伦仍毅然选择守卫特洛伊城,并在那场著名的“木马计”行动中牺牲了自己,使特洛伊免遭战火摧残。
尽管海伦也是古希腊传说中少见的贤妻良母型的角色,但因为她的美丽及不凡的身份和智慧使她变成一个不朽的形象。
这无论对西方文学史抑或是对文艺创作来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性。
同样,海伦也象征着人类内心深处的某些本质东西,尤其体现在战争背景下的故事情节当中,它包含着人类的普遍困惑。
正像海伦与斯巴达王所说的:战争带给人类痛苦,唯有战争消灭战争才能换取和平与安宁。
正如“希腊联军的指挥官帕里斯,发现有许多老人小孩躺倒在地,同时发现有两具尸体被挂在树枝上,他立刻推测出两个妇女被敌人砍死,另外两个男子可能是因负伤致死,可能被俘虏杀害,也可能被吊死,总之是惨死。
”也如前述,这正印证了海伦对斯巴达人所言的那句箴言:“战争带给人类痛苦,唯有战争消灭战争才能换取和平与安宁!。
特洛伊影评

特洛伊影评有的时候,神话与历史的界限不是很分明。
在特洛伊城遗址被施里曼发现之前,特洛伊和木马记在西方世界就已人尽皆知,但没有人认为这些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历史。
直到1873年6月15日,被岁月尘埃掩埋了几千年的特洛伊城终于在施里曼的执着追寻里与世人见面。
一直以来,我对神秘的古代文明有着强烈的兴趣,很小的时候就看伊阿宋智取金羊毛,提修斯魔宫屠牛的故事,让我对希腊神话和英雄故事有着非比寻常的热情。
凡是有关古希腊的书籍或者是电影,我都爱看。
沃尔夫冈·彼德森的《Troy》自然不容错过。
特洛伊的故事,已被多次搬上屏幕,如果说以前的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讲述的话,这次的电影则更象是在重现那个人神共处、英雄辈出的年代。
去年的夏天,看了美国拍的电视电影《Helen of Troy》,那是为帕里斯王子的纯洁爱情而拍,并且把伊利亚特里英俊、勇猛又不失良善的大英雄阿喀琉斯拍成了一个以杀人为乐的嗜血狂人。
《Troy》还了英雄本来面目,可以让阿喀琉斯看着脚后跟上的箭倒下时无悔此生。
我无意拿电影故事与荷马的原著相比较,可毕竟还是不喜欢改编得太离谱的电影。
沃尔夫冈·彼德森还是让阿喀琉斯做了主角,让我们看到了这位传奇英雄丰富的内心。
阿喀琉斯就是为了特洛伊战争而生,因为他是海神之女忒提斯与人类英雄佩琉斯的儿子。
正是在他父母的婚礼上发生了"金苹果之争",导致了特洛伊战争的爆发。
影片中,他对于战争和生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不求财富,不求美女,为的只是荣誉。
这种荣誉,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抱负。
阿喀琉斯的参战,更多是无奈和使命感。
他是刀枪不入的勇士、心气高傲的将领,也是情感丰富的血性男儿。
否则,就不会在普里阿摩向他讨还赫克托尔尸体时怜悯心。
荷马歌谣里的宠儿,彼德森一样眷顾。
电影的情节比较简单,荷马史诗里把十多年的战争浓缩到了最后的53天里,彼德森显然也是只想着眼于战争最精彩的场面、最紧张的时刻。
强推6部古希腊神话电影,每部都是超乎预料的史诗片

强推6部古希腊神话电影,每部都是超乎预料的史诗片1、《特洛伊》战争场面宏大精彩,单人决斗看起来也很过瘾,也很好的塑造了赫克托、阿喀琉斯、奥德修斯等人物形象,认认真真地在讲一个很老很复杂的故事,每一个人物或符号的立体多面都尽可能展现。
超乎我的预料的史诗片,改编得还是比较得体的,值得一看。
2、《奥德赛》97年拍的有很多特技都显粗糙,但是胜在情节,真的非常非常有意思,有点西游记的西方版的味道。
令我对希腊神话又充满了好奇和想象。
史诗般的奥德赛,不仅仅是个回家的故事,更是一次人性的历练,一场战胜自我的旅程。
几个主要演员的表演也都非常棒,尤其是影片的后半部分非常之激动人心,虽然长达3个小时,但是真得很值得去看。
3、《诸神之怒》单单从演员来看还不如第一部,剧情更不如,特技也就那样子。
支撑我看下去的是宙斯和哈迪斯那纯纯的爱,太有爱了,场面挺大,情节一般,老戏骨们还是能撑起戏份的,有的地方稍微有点尬,但是整体还是不错。
4、《伊阿宋和金羊毛》希腊神话启蒙作品,帅气的伊阿宋和勇敢的阿尔戈战士们,根据希腊神话改编。
画面瑰丽,音乐恢弘,故事流畅,神秘感和探索欲是这部片所营造的最成功的的部分。
剧情跟《阿尔戈英雄纪》出入比较大,结尾以大团圆告终,很像童话里王子公主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套路。
5、《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看过那么多欧洲神话电影,这是最好的一部,因为他讲述的是不再是神迹,而是真正的人类英雄,彻底的反神话套路电影,战争场面拍得很不错,虽然很老套,但确实非常精彩。
导演掌控力很好,剧本扎实演员演技很好,每个角色的性格都非常突出。
6、《诸神之战》比预期的要好,故事很简单,一路冒险打怪,但好在每个场景的设计、视觉完成度比较高。
人物方面确实有些薄弱,爱情线和父子线发展的都略显生硬。
作为奇幻电影爱好者,抛去剧情,论特效还是值得一看的,绝对爆米花爽片。
强推6部古希腊神话电影,每部都是超乎预料的史诗片。
特洛伊战争电影观后感

特洛伊战争电影观后感《特洛伊战争》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电影,它于2004年上映。
这部电影由沙奇斯·科恩执导,布拉德·皮特、埃里克·巴纳和奥兰多·布鲁姆等众多优秀演员参演。
电影以史诗般的布景和复杂的剧情而著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以古希腊的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讲述了特洛伊王国与史上最伟大的希腊英雄之一阿喀琉斯之间的斗争。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带领特洛伊军队绑架了斯巴达王后海伦,这引发了一场希腊与特洛伊之间的惨烈战争。
阿喀琉斯是特洛伊战争中最出色的战士之一,他和特洛伊王室关系紧密的霍克托尔王子赫克托尔之间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关系。
电影在视觉上令人印象深刻。
导演通过细腻的摄影技巧和精心设计的布景,再现了古代特洛伊王国的壮丽景象。
巨大的城市墙、完美复制的古代战士盔甲和精心重建的战场场景,都让观众感受到了古代特洛伊的宏伟与严肃。
特洛伊王宫的宫殿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宫殿大门上的装饰品如同艺术品一般令人赞叹。
此外,电影还通过实景拍摄展示了海战的壮丽景象,激起了观众的无限想象。
剧情构架严密,节奏紧凑。
电影以史诗般的方式展示了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让观众感受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壮丽。
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明确的目标,使整个剧情紧凑而富有张力。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是一个具备吸引力的人物,他的决定引发了整场战争。
与此同时,阿喀琉斯作为特洛伊战争中的中坚力量,以其非凡的战斗技巧和无畏的勇气获得了观众的喜爱。
赫克托尔王子是特洛伊战争中最复杂的角色之一,他既是特洛伊的英雄,又是特洛伊王室的儿子,他的命运令人动容。
电影的另一个亮点是优秀的演员表演。
布拉德·皮特饰演的阿喀琉斯将这个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给观众。
他勇敢而冷酷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他的战斗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埃里克·巴纳饰演的赫克托尔王子是电影中最感人的角色之一。
他的形象展现了一个真正热爱家人并为国家而战的男人。
从美学角度赏析电影《特洛伊》

从美学角度赏析电影《特洛伊》-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浅论电影《特洛伊》的悲剧美西方的伟大哲人亚里士多德曾在他的《诗学》中对悲剧有着这样的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
”而电影《特洛伊》虽然是基于《荷马史诗》中《伊利亚特》关于对特洛伊战争的记叙,但是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却又和《荷马史诗》有着大相径庭的手法。
首先,是在电影的开端,观众的视角是从战争结束后随着一只狗而慢慢转移,随着狗在海滩的奔跑,我们看到整个持续十年特洛伊战争的带来的结果,整个特洛伊城都已被希腊联军烧杀抢掠一空,海滩上到处都是战死的战士的尸体。
唯一活着的生物也就只有这条曾经在特洛伊城生活的狗了。
随即,随着电影中视角的转换,场面回到了战争开始的前夕,即特洛伊城的老国王普里阿摩斯为了和希腊诸国的和平相处,派自己的两个王子去希腊的斯巴达同斯巴达国王议和。
而阿伽门农则是为了实现自己统帅全希腊的野心在征战。
在这里,我们第一次见识到了阿喀琉斯举世无的双勇武以及他桀骜不逊的性格。
面对比自己高大的对手萨色里英雄巴古力斯,阿喀琉斯仅用一招就程功将他击杀。
但面对萨色里国王的归附时,阿喀琉斯自傲地说道:“我不是他(阿伽门农)的战士,我只为自己的荣誉而战。
”而这样的勇武,和对荣誉的重视也注定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必定会为了建立属于自己永垂不朽的荣誉而展现自己的武艺。
而这,也是《特洛伊》中最为主要的一种悲剧性,即命运悲剧。
在《特洛伊》中,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命运悲剧,所以,海伦必定会被帕里斯带回特洛伊,而赫克托耳和阿喀琉斯也必定会在特洛伊的战场上死去。
所以当画面转到希腊诸国准备组成联军攻打特洛伊时,尽管阿喀琉斯知道自己的母亲海洋女神忒提斯对自己的未来的两个预言,也知道自己如果参加特洛伊战争是必死的结果时,他还是依旧选择的参战,因为对他而言,荣誉远比自己的生命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洛伊城(Troy)遗址位于达达内尔海峡和爱琴海之间,现在这里山峦迭翠,流水潺潺,柑桔树和橄榄树漫山遍野,红瓦白墙的农舍点缀其间,展现出一派土耳其当地典型的乡村景致。
当时间回溯3000多年的时候,这里却是充满杀伐和嘶喊,遍布残肢和鲜血的古战场,在荷马不朽的诗史《伊利亚特》中,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战争就在这里持续10年。
《特洛伊》虽然改编自希腊神话,但事实上在电影中并没有出现任何神迹,它表现的完全是战争中的英雄和勇士: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儿子王子帕里斯在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的宫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
但是,帕里斯却和麦尼劳斯美貌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并将她带出宫去,恼怒的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迈西尼国王阿伽门农兴兵讨伐特洛伊。
希腊联军的统帅阿喀琉斯和Priam最小的儿子,特洛伊年轻的国王赫克托耳逐渐成为在战争中成为双方各自的英雄。
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希腊军队和特洛伊勇士们对峙长达10年之久,最后英雄奥德修斯献上妙计,让希腊士兵全部登上战船,制造撤兵的假相,并故意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
特洛伊人高兴地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抬进城去。
当晚,正当特洛伊人沉湎于美酒和歌舞的时候,藏在木马腹内的20名希腊士兵杀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特洛伊立刻被攻陷,杀掠和大火将整个城市毁灭。
老国王和大多数男人被杀死,妇女和儿童被出卖为奴,海伦又被带回希腊,持续10年之久的战争终于结束。
《特洛伊》肯定会成为2004年好莱坞最具吸引力的大制作。
创记录的投资,豪华的演出阵容,在明年回涌的史诗片浪潮中, 《特洛伊》无可争议地占据中心位置。
这是一部令人期待的影片,不仅因为它的投资创下了世界最高纪录的1.75亿美元,更因为将体系庞杂的《荷马史诗》和它所描述的希腊古典神话再次搬上银幕,这本身就是一种冒险。
◆特洛伊--神话和电影的契合◆希腊神话一直颇受电影创作者的偏爱,这不仅仅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深沉文化,更重要的是它所构造的那个颠覆传统的人神世界,扎根在这个独特的价值体系之上的希腊神话更注意英雄的塑造,在这里,神退居次位,他们自私,妒忌,小气,淫荡,更像是奴隶主或奴隶主的化身;英雄才是希腊神话的主角,这也正暗合了包括好莱坞在内的电影制作的推崇英雄主义的态度,于是在银幕上就多了这些希腊神话和电影的契合。
特洛伊的故事几乎完全来自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女神忒提斯的婚礼没有邀请离间女神厄里斯,怀恨在新的她将一个刻有"赏给最美者"的苹果丢在婚宴上,这引起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阿西娜,爱与美神阿佛洛狄忒只的争吵,为他们评判的帕里斯将苹果给了爱神,于是,另外两个女神发誓要向特洛伊人抱负。
希腊的皇后海伦被特洛伊王子夺走,这成了双方交战的导火索,除了1000只战舰和双方的20万大军之外,奥林匹斯众神都加入到这场大战之中,战争持续了10年,双方都损失巨大,在最后阶段希腊方面的奥德修斯设"木马计"攻破了特洛伊的城池,海伦又被带回希腊。
希腊神话镜像史◆特洛伊之战人物谱◆阿喀琉斯(Achilles)--布拉德·彼特(Brad Pitt)阿喀琉斯是海神之女忒提斯与人类英雄佩琉斯的儿子,也就是在他们两个的婚礼上发生的"金苹果之争",导致了特洛伊的爆发。
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第一武士,同时也是罕见的美男子,他的母亲不让他去特洛伊,因为她知道他注定会死在那里。
在好莱坞,布拉德·彼特绝对是饰演阿喀琉斯的最佳人选。
《大河东流》(A River Runs Through It)、《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证实了他的身上具备的古典气质和反抗精神;《搏击会》(Fight Club)、《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更多地证明了他对特殊角色的把握能力,在这部希腊神话改编的电影中,我们看到的也许是一位最"彼特"的希腊嬉皮英雄。
阿伽门农(Agamemnon)--布莱恩·考克斯(Brian Cox)阿伽门农是特洛伊战争中希腊军的统帅,他私欲较重,因为抢回阿波罗神庙祭司的女儿克律塞伊斯触怒了阿波罗而导致希腊军中瘟疫盛行,也因此和阿喀琉斯结下了不解之怨,但在重要时刻还是能起到领军作用。
作为拥有四十年演艺经历的老牌影星,布莱恩·考克斯的演技从来不会令人担心,影片中他与布拉德·彼特的对手戏将会是《特洛伊》中分外抢眼的一个亮点。
奥德修斯(Odysseus)--西恩·宾(Sean Bean)伊塔克国王之子,是真个希腊最精明最理智的人,虽然在最后为危机中的希腊联军带来转机,但也曾经在军队内部制造过不小的骚乱,特洛伊木马这个最后结束僵局的计谋就是他的想出来的。
西恩·宾的名字虽然陌生,但他的形象绝对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纵观他以往饰演的配角,无论是《魔戒》中战死的波罗莫,还是《007之黄金眼》中的制造恐怖事件的情报局间谍006,都曾经给我们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
由他来饰演诡计多端的奥德修斯应该是不错的人选。
普里阿摩斯(Priam)--彼德·奥图尔(Peter O'Toole)特洛伊国王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作为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在特洛伊沦陷时,他被阿喀琉斯之子刺死,他的儿子们也都殒命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
已经拥有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杯的奥图尔的演技谁敢怀疑,这位阿拉伯的「沙漠枭雄」变身为特洛伊的老国王,让这部电影在烧钱和偶像的吸引力之外又多了些分量,相信他怀抱赎回的儿子的尸体的桥段将会最动心的一幕。
赫克托耳(Hector)--艾瑞克·巴纳(Eric Bana)特洛伊王子,也是特洛伊最伟大的英雄。
他为人正直勇敢,是特洛伊军的领军人物。
在决战中为阿喀琉斯所杀,尸体备受凌辱。
艾瑞克·巴纳似乎不是很适合大制作的商业片,一部《绿巨人》(The Hulk)让他背上太多的骂名,但他的实力的确不容小视,他的古典绝对适合他在《特洛伊》中的角色,但不知道这次投资更高的影片会不会让他被骂得更惨。
帕里斯(Paris)--奥兰多·布鲁姆(Orlando Bloom)特洛伊王子,就是他诱拐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导致了特洛伊战争。
然而,这个得到美神、太阳神的偏爱的俊美王子却是个绣花枕头,不敢承担自己的责任,因而遭到希腊人以及特洛伊人的痛恨。
奥兰多·布鲁姆又一次出现在一个或有或无的地方,他就是这样不断依靠向《黑鹰降落》(Black Hawk Down)、《魔戒三部曲》和《加勒比海盗》等著名电影中的小角色积攒自己的人气,相信他在《特洛伊》中也不会没有任何收获的。
海伦(Helen)--黛安·克鲁格(Diane Kruger)倾国倾城的海伦是特洛伊战争中的"陈圆圆",是10年战争的导火索,这位绝世美女对此深感内疚。
特洛伊被攻陷后,希腊人重新得到了她,她的丈夫麦尼劳斯要杀死她,但被阿伽门农阻止了。
海伦的美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悬念,她的美导致了1000艘战船和75000名勇士的灰飞烟灭,所以这位德国出生、闪亮法国影坛的黛安·克鲁格能否得到人们的认可,也将是一个悬念。
◆史诗与现实的零距离--《特洛伊》◆即使战争真如古老谚语所叙述的那样,可以牵扯出人性最好乃至最坏的一面,可是对于那些涉足其中追求荣誉、权力或爱情的人,战争仍然不啻于一场真正的灾难。
当《特洛伊》向世人展示成千上万名古士兵战斗的奇景时,不过是重复荷马史诗中永恒不变的主题--胜利和战败。
为了重现那场用"传奇"二字已经不足以形容的"特洛伊之战"的宏大和悲壮,还有什么是现代科技所不能做到的呢?当史诗与现实零距离的时候,到底应该是悲剧复悲剧,还是悲剧复娱乐呢?开始与《特洛伊》的零距离接触◆《特洛伊》的搭建者--沃尔夫冈·彼德森◆《惊涛骇浪》(The Perfect Storm) 德国著名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凭借《U潜艇96》(Das Boot)、和《空军一号》(Air Force One)而名扬四海,凭借对海洋战争题材的良好把握及优秀的制片经验,他成为《特洛伊》的导演和制片职位的不二之选,就像彼得·积逊对托尔金和《魔戒三部曲》的迷恋一样,从少年时代开始,彼德森就对古希腊罗马神话萌生了兴趣,能够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是他多年的梦想。
在好莱坞站稳脚跟后,他几乎是想尽一切办法说服华纳公司拍摄这部《特洛伊》,曾经制作过《角斗士》(Gladiator)的华纳公司对史诗电影有独特的理解,正是这种兴趣和特长的结合,也让我们对这部影片有了更多的期待。
彼德森说:“海洋最能展示令人恐惧的自然和勇士的力量和勇气,《特洛伊》中有很多场景都是在海洋里发生的,我希望电影中的海洋镜头能让观众联想到他们以及特洛伊的命运,因为这一切不是他们所能控制的。
但《特洛伊》绝对不会只是一部豪华的海洋片,你们会在其中得到更多的内涵。
”《特洛伊》是一部宏大的影片,其中涉及的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众多人物的命运展示了古希腊神话特有的悲剧之美。
虽然《特洛伊》讲述的是一个伟大的人类悲剧,但彼德逊不希望影片因此而过于压抑:"我们的目标是表现经典的希腊悲剧,这个能够让观众体验世界性的悲剧。
至于对角色的评价和结论还是需要他们自己得出来的。
"彼德逊从前成功的影片有很多都是以宏大的场面和战争调度取胜,所以对于这部电影所需要的群体角色的调动,他应该说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魔戒》三部曲已经证明了一个彼得·杰克逊,《特洛伊》与和沃尔夫冈·彼德森会是下一对吗?我们拭目以待!两个飞行员和一个战地护士的爱情1941年12月7日,一个祥和的早晨,日军向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轰炸,致使美国太平洋舰队18艘战舰沉没或受重创,死亡、重伤和失踪人员不计其数。
12月8 日,罗斯福总统向日本宣战,自此美国正式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就是在这段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影片讲述了两个飞行员和一个美丽的女护士之间的感情纠葛。
雷夫与丹尼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死党,两人一同加入美军飞行的队伍。
受训期间,雷夫结识了军中护士—伊弗琳,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各国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雷夫自告奋勇前往参战。
于是将伊弗琳托付给丹尼照顾,不久之后传来噩耗,雷夫的座机在空战中不幸遭德军击落,生死未卜伊弗琳与丹尼得知噩耗后,只能互相勉励对方,爱情的幼苗悄悄萌芽。
1941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现珍珠港。
日军也悄悄准备偷袭珍珠港。
雷夫与丹尼是好朋友又是情敌,两人只能将儿女私情暂抛,同为自由正义而战。
影片赏析影片亮点群英打造逼真战争和动人爱情剧照类似于大制作灾难片《泰坦尼克号》,《珍珠港》同样斥资巨大,据说成本高达1.45亿美元。